聋校教师叙事:一路成长一路歌

【内容提要】随着聋童的出生率及后天因病致残率的降低,聋生越来越少,聋校发展面临由专一聋教育向聋哑、智障、自闭等综合性教育的转型。在这一转型期,通过有效的教育科研,促进聋校教师尽快适应并掌握智障、自闭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及教育教学规律,探索对这类学生的有效教育教学方式,是目前聋校科研普遍面临的课题,本文就昌乐聋校自2012年实施学校发展转型以来,通过教育科研,促使教师适应智障及自闭学生教育所走过的教育科研历程进行了故事讲述。

聋校教师叙事:一路成长一路歌

一路成长一路歌

 

有一种责任,叫做守望家园;

有一种信念,叫做永不放弃;

有一种成长,叫做破茧成蝶……

昌乐聋校,这个始建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聋教育学校曾一度闪耀着特殊教育的辉煌,在九十年代,昌乐聋校已经成为全省特教的标杆,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高级项目官员达·累斯先生曾驻足于此。这里自建校以来,就有一批又一批的聋教育专业教师为聋生的成长奉献着青春和热血。

曾几何时,聋哑教育被视为一项专业性极高的教育;曾几何时,聋哑教师那岀神莫化的手语美到让人心醉。但是,随着社会对儿童健康的关注,聋童的出生率及后天因病致残率迅速降低,今天的聋校的老师们不得不面对这样的一个尴尬局面:聋生越来越少了,我们的教育该走向何方?

是守着寥寥聋生熬天混日?还是另辟蹊径,自我变革?

这是一个催人奋进的时代,在历史前进的步伐中,2012年,昌乐聋校毅然选择了学校发展转型这条道路:确定了“做强聋教育、做大智障教育、做好自闭教育”的发展思路。然而要实现这样的一种变革,学校面临的最大阻力就是——教师的专业化。

是呀,虽同为特教领域,但聋教育与智障教育、自闭教育仍有很大区别,学生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 课堂教育教学规律等等,对于这些从踏上岗位之初便从事聋教育专业的教师仍然是一个不可回避的新课题!

在困难面前,聋校的领导老师们没有退缩,在需要面前,县教研室的领导们给予了亲切的指导和帮助。为了让教师提高专业理论知识,2012年——2013年,学校连续两年开展以“书香溢校园,读书伴成长”为主题的专项科研活动,刑同渊教授著写的《特殊儿童早期干预》、房军民讲授著写的《特殊教育学校实用培智教学法》、王伊友教授著写的《特殊教育课堂教学评价及发展模式》等必读书目成为教师们每日研读的功课。在此基础上,学校组织开展了读书辩论赛、专业理论知识竞赛、读书心得交流会、专家网上论坛等活动,丰富的活动、热烈的争论、会心的交流激发了老师对知识的渴求,就是在这样的一种学习研究氛围中,奠定了教师们对智障学生和自闭症学生教育的理论基础。

“凡事预则立”,2013年,在教科研的推动下,学校培养出了一批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教师团队,由此,学校开设了第一个智障班和全县第一个自闭症班,分别由教科室主任和年轻有为的骨干教师担任班主任。从理论走向实战,也就意味着学校教科研工作真正落地生花,为结出丰硕的果实,学校不断完善教科研队伍,组织骨干教师担任两个班的课程教学任务,并由这些教师成立了智障教学研究和自闭症教学研究小组,对课堂教学和学生生活教育进行实践探究,学校关于智障和自闭症领域教学的科研工作在群策群力中又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因爱而教,因教而研”,当一份沉甸甸的责任升腾在每个老师的心中,以教科研助力成长便是教师们的一种主动追求。根据学生实际,学校确立了“学生自理能力培养”“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学生课堂教学研究”三大研究科题,专人负责,分组实施,交叉进行,教研组的老师们白天实践操作,晚上翻阅资料,到兄弟学校学习观摩,请专家来校指导……,在不断的研究与实践中,教师们逐渐研究出了对智障学生以生活化教育进行自理能力和行为习惯培养的有效策略和方法,由此,学校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面育人、全纳育人”的四全育人策略,在这里,每一个环节都蕴含教育的意义和契机,每一个场景都是教育的实战场地,每一个教职工都是教育的施教者,“四全”育人策略是学校教科研深入实施的成果,更是特教人对特殊儿童的心血凝聚,它以全新的教育理念创造了适于智障儿童成长的教育,引起了潍坊市教育局领导的积极关注。

随着教科研的深入,聋校对智障学生和自闭学生的教育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了家长们的高度认可,2014年,智障学生已经扩展为三个班级,占到了学生总数的74%,自闭症学生达到六人。当这类学生的教育教学走向了正规,老师们却在思考一个问题:对智力残疾学生,我们应该怎样为他们的将来负责呢?在特殊教育课程改革相对滞后的背景下,对课堂改革的思索在聋校教师们的心中酝酿开来。14年5月,在生机勃发的春天,借势县优质课评选,学校优质课评选活动也紧锣密鼓的开展起来了,在众多优秀的课堂中,从幼儿园调来的一位年轻教师的音乐课引起了大家的关注,这位老师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采用形象直观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体验中大胆的表现自我,这节课生动有趣,智障学生爱唱歌、喜欢音乐的热情被调动起来了,在师生互动中,课堂教学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场听课的县教研室刘学梅老师在给予高度评价的同时也中肯的意见和建议。这节课仿佛推开了一扇通往春天的大门,老师们发现趣味化的情景教学更容易引起智障学生学习的兴趣,于是,教研组们请进县教研室领导及专家反复探讨论证,教师们课堂上不断的进行实践尝试,一次次成功,一次次争执,一次次喜悦,一次次思索,公开课上了无数次,教研组办公室常常灯火通明,教研室刘学梅老师专门来校盯课两周,就是这样的一种教科研精神,终于破解了智障学生课堂教学难题,形成了聋校针对智障学生实施的“基于生命  整合资源  灵动课堂”的特色课堂,课堂以尊重生命潜能为基本价值观,整合校内校外资源、家长社区资源、生活环境资源、课程教育资源,让智障学生的课堂充满灵活、灵气、灵巧、灵感,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心、动情中获得身心发展。在这一理念的实施中,智障班和自闭症的课堂“活”了起来,餐厅寝室是生活的课堂,区域活动是体验的课堂,社区实践是社会的课堂,在这里,我们淡化了生活和课堂、课上和课下、校内和校外的区别,形成了学校、社区、家庭三位一体的大教育。

深入细致的科研为聋校发展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在短短三年时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三年来,在校学生从二十几人上升到了近百人;2014年,学校在潍坊市特殊教育学校点评中,其教育内涵获得了领导的肯定;由智障学生和聋哑学生共同演绎的舞蹈《组诗吟唱》登上了《我是小明星》的决赛舞台,并获得第一届中国中小学校园影视大赛金奖;2015年,聋校自闭症课堂教学在潍坊电视台进行报道,聋校实施的“灵动课堂”被申报为潍坊市特殊教育特色研究项目,3月份,全县特殊教育教学研讨会在聋校召开,教师出示的公开课赢得了县教研室领导刘雪梅老师及来自普通学校教师的高度好评。

“情洒无声处,爱在天地间”,当《特殊教育三年提升计划》的脚步踏歌而来,当残疾学生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教育科研已成为特殊教育学校最强有力的生命力,她为学校的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更实现着特教人向自己的教育梦想前进。教育科研,在成长的路上,我们因你而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