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摘要:化学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是对中学生进行环保教育,让中学生从小树立环保意识,是初中化学教师的责任。教师应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把环境保护问题看作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来抓,让中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渗透在心中,能形成社会力量,共同来保护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活环境。

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的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初中化学  渗透  环保教育  环保意识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环境问题是当今社会发展所关注的重大问题之一,环境的被污染直接影响着我们的生存。因此,对中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化学教师不可推卸的责任。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课本中的环保知识,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让每一位学生以各种形式积极宣传环保知识,积极践行环保措施。

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必须用心呵护、保护我们赖于生存 的地球。随着人类 的发展进步,人口增加,工业的飞速发展,能源 结构的变化,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的排放,化肥、农药的过度使用等都在不断地侵蚀着我们的生存环境——地球,同时也不断地危害着我们的健康,从而阻碍了人类的发展,破坏了环境与人类的和谐统一。人类要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保护好自然环境,为此,作为教育工作者,在化学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是每一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我们的化学教学中,如何渗透环保教育?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明白环境保护及绿色化学的概念

只有切实的明白了环境保护及绿色化学的内涵,我们才能真正做到环保,才能做到如何减少污染。

(一)环境保护的概念及其理解

环境保护(简称环保)由于工业发展导致环境污染问题过于严重,首先引起工业化国家的重视而产生的,利用国家法律法规和舆论宣传而使全社会重视和处理污染问题。环境保护是指人类为解决现实的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的总称。包括,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多方面的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证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environmental protection)涉及的范围广、综合性强,它涉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还有其独特的研究对象。所以说环境保护包含至少三个层面的意思:一是对自然环境的保护:防止自然环境的恶化。包括:对青山、绿水、蓝天、大海的保护。这里就涉及到了不能私采(矿)滥伐(树)、不能乱排(污水)乱放(污气)、不能过度放牧、不能过度开荒、不能过度开发自然资源、不能破坏自然界的生态平衡等等。二是对人类居住、生活环境的保护:使之更适合人类工作和劳动的需要。这就涉及到人们的衣、食、住、行、玩的方方面面,都要符合科学、卫生、健康、绿色的要求。这个层面属于微观的,既要靠公民的自觉行动,又要依靠政府的政策法规作保证,依靠社区的组织教育来引导,要工农兵学商各行各业齐抓共管,才能解决。三是对地球生物的保护:物种的保全,植物植被的养护,动物的回归,生物多样性,转基因的合理、慎用,濒临灭绝生物的特别、特殊保护,灭绝物种的恢复,栖息地的扩大,人类与生物的和谐共处,不欺负其他物种等等。

(二)绿色化学的概念及其理解

绿色化学的概念是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第十一单元第四节化学与环境保护中提到的。所以说作为一个初中化学教师有必要让学生真真正正理解到绿色化学的概念。绿色化学是指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去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绿色化学倡导用化学的技术和方法减少或停止那些对人类健康、社区安全、生态环境有害的原料、催化剂、溶剂和试剂、产物、副产物等的使用与产生。那么它的核心是绿色化学主要从原料的安全性、工艺过程节能性、反应原子的经济性和产物环境友好性等方面进行评价。原子经济性和“5R”原则是绿色化学的核心内容。原子经济性是指充分利用反应物中的各个原子,从而既能充分利用资源又能防止污染。原子利用率超离,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原料中的每个原予,使之结合到目标产物中,反应产生的废弃物就越少,对环境造成的污染就越小,实验过程中应遵循绿色化实验的5个“R”原则,即Reduction,减量使用原料,减少实验废弃物的产生和排放;Reuse,循环使用、重复使用;Recycling,回收,实现资源的回收利用,从而实现“省资源、少污染,减成本”;Regeneration,再生,变废为宝,资源和能源再利用,是减少污染的有效途径; Rejection,拒用有毒有害品,对一些无法替代又无法回收、再生和重复使用的,有毒副作用及会造成污染的原料,拒绝使用,这是杜绝污染的最根本的办法。

二、充分挖掘教材中的环保知识,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在化学教学中涉及环保知识的内容很多,我通过认真研究鲁教版九年级化学教材和《化学课程标准》,将这些内容与环境保护有机地结合起来,做到适时、适当、有效地进行环保教育。

(一)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

中学化学教材中,化学环保知识的内容很多,但学生只停留在课本上,不能运用于生产生活中。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适时、适 当、适人,使学生达到知、情、意、行的协调发展。如初中教材第十一单元中,介绍了“酸雨”的形成及危害。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讲明“ 酸雨” 的成份是硫酸(H2SO4)、硝酸(HN03)等。

是因为含硫、氮燃料的燃烧以及化工生产中废气的任意排放造成的。以下是我总结的“课堂渗透环保教育”渗透点一览表:

单元

教材点

(内容或主题

渗透点

(环保知识)

 

 

 

 

鲁教版

 

 

 

 

上册

第一

单元

实验宣化学药品取用规则

化学药品对环境的污染

第二

单元

爱护水资源

水资源污染现状及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国家节水标志

节水标志的内容及启示

第三单元

乳化现象

洗涤剂对环境的影响

第四

单元

空气的组成

空气污染现状及整改措施

硫的燃烧

二氧化碱对空气的污染及实验改进方案

第六

单元

燃烧的条件

磷燃烧产物对环境的影响及实验改进方案

二氧化碳

温室效应及减少二氧化碳的措施

一氧化碳

一氧化碳的产生、危害及措施

化石燃料的使用

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及对应措施

单元

教材点

(内容或主题)

渗透点

(环保知识)

 

 

 

 

鲁教版

 

 

 

 

下册

第七单元

常见的酸和碱

酸、碱等化学试剂对水体的污染

 

第九

单元

金属材料

金属材料对环境的影响及回收利用金属材料的价值

工业炼铁

一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及尾气处理措施

废旧电池

废旧电池对环境的危害及回收利用

第十单元

远离有毒物质

身边有毒物质的危害及对应措施

 

 

第十一

单元

能源的利用和开发

开发并利用新能源(清洁能源)的有利之处

化学与材料研制

“白色污染” 及解决方案,塑料制品的循环利用和新型材料的开发研制

化学肥料

化学肥料对环境的污染及减少污染的措施

化学与环境保护

绿色化学的发展方向

(二)在实验中渗透环保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在化学实验中要充分利用资源,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1.上好新生进入实验室的第一堂课

教师未叫动手前学生切勿动手,告诉同学们化学实验室是化学教学的重要场所,同时也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场所,这里是培养同学们动手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等诸多能力的场所,同时又是培养同学们严谨治学、科学情感、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的场所,决不是为了好玩,因此,同学们在实验室的一切行动都必须遵从老师的要求,绝不能随意胡来,否则既达不到实验的目的,还会造成物品、药品的浪费、造成环境污染,甚至迁造成不必要的伤亡事故,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事实之所在,同学们必须遵守实验安全守则以及每个实验中教师对学生的要求,在教师未叫动手之前绝不能动手。

2.不乱点酒精灯,乱烧纸张

不到必要时,不要点燃酒精灯,否则既会造成能源浪费,还会造成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多,造成温室效应。同时告诉同学们,平时在生活中的一张废纸不要随意烧掉,应集中起来卖给回收站回收利用,不是一张纸值多少钱的问题,而是节约纸,就是意味着少砍伐树木保护森林,既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又能增加树木对二氧化碳的吸收,就是保护环境,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环境保护不是靠哪一个人来完成,而是靠世界上的每一个人,只有人人都来关心环境,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世界环境才能得到真正的保护,人类才能与环境和睦相处,人类才能可持续发展。

3.取用药品要适量

当学生做溶液之间的反应实验时,教师最好给学生准备小试管(15×150mm),点滴板,从反应器上来控制用量;对于贵重药品、有危险的药品和对环境造成污染的药品(钠、钾、磷、硫、浓硫酸、浓硝酸、等),老师辛苦点,给学生发放药品,可以从药源上控制用量,从而减少浪费和污染。

4.培养学生的节约意识

教师要告诉同学们,药品的用量,必须遵照书上说明或老师要求取用,否则实验效果并不好,还会造成药品浪费,污染环境(如:硫、磷等的燃烧,直接就会造成我们实验人员的身体危害。)甚至造成安全事故(如:钠、钾与与水的反应,多则引起爆炸)。

5. 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化学实验中,教育学生每一个细节都要体现环保,使学生接受直观的环保教育,从而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以下是实验室常见气体尾气的处理方法:

实验室常见气体尾气的处理方法

尾 气

处 理 方 法

CO

尾气收集或点燃尾气

实验室常见气体尾气的处理方法

H2S

用CuSO4溶液吸收

HCl

用饱和NaHCO3溶液吸收

Cl2、SO2 、CO2

用饱和NaOH溶液吸收

三、积极组织课外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

我从石马中学实际出发,基于学生实际情况,利用学校的环境教育校本课程资源,科学地确立了环境教育综合实践活动的目标和内容,以“学生自主活动”和“ 师生联动”两种不同层面的活动形式,有效地组织开展环境教育实践活动。

(一)学生自助活动—— “ 爱我家乡水 ”

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由组建活动小组,要求在家长监护下开展活动。 首先让孩子们亲自访问老一辈们水资源是否清澈、干净等问题;然后家长带领孩子们四处查看现在的水资源情况⋯⋯从中,孩子们更加关注家乡水资源的命运,自觉走上了保护家乡水资源的环保道路 。

(二)师生联动—— “ 社区护卫队”

在教师的指导下,组织分配社区护卫队的小组,小组成员跟随老师到社区附近等地方,一边采访当地群众,了解周边环境的情况,一边到 “ 社区办公室” “搅拌站”“牲畜养殖基地”进行调查,返校后,小组成员讨论,写出了调查报告,针对发现的问题提出了书面建议。 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实践,对环保的理解不止停留在初步认识阶段,而是自发的形成了一种潜意识,萌发了一种社会责任感和小公民道德感,能够自觉去关心保护身边的水资源情况。

四、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让学生亲身体会环保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多列举环境污染事件,让学生体会环境保护的紧迫性,进而有必要的作出保护环境的需要。 例如,在生活中,破坏环境的人随时、随地、随处可见;大街上 ,人们随地吐痰、乱扔垃圾、让宠物随地大小便;森林里,人们不断的砍伐树木,使一片片茂盛的森林变成了一片片荒凉的平地⋯⋯人类的一些行为,使清清的河水变成垃圾河、使湛蓝的天空变成灰蒙蒙的天空、使可再生资源变成不可再生资源⋯⋯如果再这样下去,人类就会灭亡。 通过列举生活中经常见到的污染事件及危害,学生一定会感觉保护环境的紧迫性,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

五、联系生活实际,践行环保措施

第一,让学生遵守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把废弃物扔到垃圾桶或者指定容器内,特别不要乱扔废电池。第二,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饮料杯、泡沫饭盒、塑料袋和一次性筷子,用陶瓷杯、纸饭盒、布袋和普通竹筷子来替代,这样就可以大大减少垃圾的产生。第三,吃完的口香糖和泡泡糖,用纸包裹,然后再将它扔到垃圾箱内。第四,要爱护花草树木,不破坏校园内绿化,并且积极参加绿化植树活动。第五,带自己的购物袋去购物,以避免使用不可回收利用、不可分解的塑料袋。第六,购买饮料尽可能选择可回收再利用的罐装饮料。第七,告知家长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提倡使用农家肥。第八,尽量以步代车或骑自行车或左公共汽车,绿色出行。第九,使用无磷洗衣粉减少水体污染的富营养化。第十,不燃放放烟花爆竹。 第十一,提倡双面使用纸张。第十二,静止焚烧秸秆。

 

结语

环境保护问题已经成为我们刻不容缓的问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已经迫在眉睫,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应该把环境保护问题看做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来抓,在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刻,在他们的心田中播种下一颗环保的种子,随处发芽,随处开花。在初中中化学教学中,注意渗透环保知识,使学生能够认识烈许多污染物都是化学变化过程的产物,这些污染物多数可以通过化学方法消除、变成无害有用的物质,使人类有一个良好的生存环境。

             

参考文献:

[1]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上)。

[2]鲁教版九年级《化学》(下)。

[3]义务教育九年级化学课程标准(2011 年版)。

[4] 梁莲雄.初浅谈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环保教育. 教育研究

[5] 田晓艳.浅谈化学实验教学中环保教育的渗透.教育研究

[6] 邓醒建.化学教学中环保敦育的渗透.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