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化策略

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化策略

教师专业成长的校本化策略

郑州航空港区领航学校 孙军红

我校于2013年9月1日正式投入使用,学校占地56亩,现有48个教学班,学生2930名。2017年9月,又新增南校区一个,12个教学班,546名学生,共176名教职员工,是目前港区规模最大的一所学校。

2013年9月,由七所村小合并而成为欧式风格的现代化学校,当时可以用“高大上”来形容,校园环境优美,功能厅配备齐全,硬件设施一流。

可是合并而来的60多位教师,其中50岁以上的老教师就有近20位,学校不仅要开全开齐国家课程,还要增设特色课程。学校师资面临严重缺编。

   当时发布招聘公告后,许多刚毕业的大学生前来应聘,只要是普通话标准,我们都给他们提供工作岗位.当时,我们招聘了26位刚从大学校门走出的大学生。大部分代课教师根本没有进过课堂,没有教学经历。其余的在职教师也都是从村小调入的,老师们的教学经验匮乏。

  面对来自四面八方的教师队伍,我们深知:要想使学校的师资与学校的硬件相匹配,必须把教师队伍建设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此刻,最为重要的任务就是教师专业素养的提升。

为了保障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扎实推进和稳步提升,我们紧紧围绕来自教师自身的实际教学体验,教学过程中真实发生的教学实践,以校本教研为抓手提升教师,发展学生,以“狠抓常规、集体备课、自我反思、同伴互助、辐射引领” 为校本研修方式,实现教师与教师的合作,教学与研究,教学与培训的真正结合,建立立足于本校的校本教研机制。

一、教师个体的学习与反思

自主学习是校本研修的关键,我们引导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反思提供理论基础。要求教师结合专业发展需要,要求“每天读书半小时”,学习先进的教学理念,读教育专著,读前沿的论文,引导教师对照先进理念,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改进不当的教学行为。

(一)、培训从如何备课上课开始

  从老师开始上班的第一天起,每天下午放学我们都进行集中培训,由王校长和我进行,从最基础的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指导学生认真倾听,如何调控课堂,如何开展集体备课,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老师还在伏案写培训心得。

清晰记得,整整一个学期,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时,老师们都还静静的坐在临时会议室做培训、分享学习心得(读自己优秀的教学反思)。正是由于学校对老师们业务素养的重视,正是由于老师们热爱学习,渴望成长,向上的动力,激励着每一位老师拔节似的成长。

(二)、学习课标把握教学方向

为更好地领会和贯彻《义务教育课程标准(2011年版)》,全面了解、准确把握新课标的实质,各个学科采用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集体学习与自主学习相结合,专题学习与问题探讨相结合,开展课程标准学习活动,引导教师正确认识课程的性质、理念、课程设计思路、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实施建议,提高理论水平,更新教育理念,转变教育思想。

经过两周的学习,内化,我们组织全体教师进行新课程标准理论测试,案例分析等。理念决定方向,方向支配行动,行动决定结果。理念变了,教学方式变了,教师在教学中的角色变了,课堂教学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三)读书构建专业成长平台

学校重视教师的读书成长,通过赠送教师喜爱的书籍、成立读书会,开展“阅读,让教育更美好”系列读书活动,营造浓郁读书氛围。

学校坚持每学期举办两次读书交流为主的读书沙龙活动,同时举行“我的教学理念”“我的班级我做主”“夸夸我身边的同事”等读书演讲活动。老师们畅谈读书心得体会,畅谈教育理想,抒发读书感言,分享美文著作和教育故事。

活动给教师们搭建了平台,展示了自我,提供了交流成长机会,实现了思想的转化、观点的碰撞,能力的提升,一个有浓厚学习氛围和凝聚力的教师团队正在形成。在感动、温馨、激励的交流活动中,教师们共同成长、收获。

(四)、强化反思加固理论支撑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发动机。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会成为名师,但如果认真写三年反思,则有可能成为名师。教师的成长,需要不断的加强学习,加强实践,加强科学的自我反思。

建校初,我们就把反思提到十分重要的位置,明确要求老师要加强反思,在学习教育理论及他人经验后,要写心得体会;上课之余,要写教后记,反思课堂教学得失;考试结束,要写质量分析,反思成功与不足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引导教师更加有针对性的反思:

   教学前的反思:主要对教育观念和教学手段的学习与反思,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并有效提高教师的预测和分析能力。

教学中反思:主要对教学行为的反思,这种反思有监控性能,使教学高效的进行,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

教学后反思:是对教学效果和自身科研能力的反思,这种反思具有批判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它是提高教师业务水平和教学能力的保证。

随着老师们反思意识的加强,我们不断强化反思的深度与广度。引导教师经常性地进行自我反思,对照先进教师的观摩课、示范课,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理念、策略和方法,查找理念上的不足,针对不足,设计对策,使教师在反思中实现自我发展。

我们引导教师:不仅要反思教学结果,更要反思教学过程;不仅要反思教学行为,还要反思教学理念;不仅要反思教学内容,还要反思教学策略;不仅反思自己的教,也要反思学生的学等等。

(五)借助“互联网+保持热情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我们借助“互联网+”为主的教研方式,弥补传统校本教研的不足,真正使教研走向教师心灵深处。我们要求每个人在郑州教育信息网上建立了自己的教育博客,把自己的教学反思、教学随笔发到学校网站和博客上,天天更新,并鼓励老师们相互学习,相互评论,促进教师之间的互助和协作。

老师们在阅读同伴写的博客时,不仅是一种学习,还会引起对自己教学经历的回忆,积极修正自己的偏差。博客满足了教师表达的欲望,只要愿意,可以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发表出自己的思想,慢慢的形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由于我校教师反思质量高,数量多,第三期郑州教育博客沙龙“做个好老师”在我校成功举办(郑州市教育局局长田保华);在第八届博客大赛颁奖典礼上,我校多位老师走上了领奖台;我校连年被评为郑州教育博客先进单位。

我们知道:只有善于对自己的行为或理念经常反思质疑的教师,才能得到较快发展。我们要求要有研究者的眼光,对自己的教育实践,和身边发生的教育现象进行审视、反思、分析、探索,使教师日常教学工作和教学研究融为一体,形成在研究状态下工作的生活方式。

目前,每学年我校每位老师都会出版自己的成长日记。每年教师节前夕,郑州教育局都会为我校出版了属于我们自己的《教育博客专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事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我想我们的教师是幸福的。

二、教师同伴的合作与互助

真正了解实际教学情况的是本校同事,教师需要与本校同事在研究中经常沟通与合作,建立研究共同体,开展以课堂教学为主题的教研,包括集体备课,听评课,同课异构,一课多上,专题教研。

(一)集体备课力争轻负高质

教学研究只有与课堂结合才有生命力。集体备课,是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有力保证,也是发挥骨干教师作用的重要阵地,更是培养青年教师的好机会。我校坚持集体备课与个人备课相结合,提倡二次备课。通过同伴之间的研讨,相互促进,共享资源,力争为“轻负高质”课堂搭建平台。

1、任务分配 

开学初,各教研组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具体制定各学科的教研活动计划,组长作为第一责任人负责实施。针对集体备课,由备课组长先对全册教材进行分配,明确任务,统筹安排,把每个单元的教材内容,根据课型不同,分配给每位教师,还要考虑整个学期的每位教师的精备课,要涉及到不同的课型:如语文学科要涉及到精读课、略读课、口语交际课、习作课等。

2、备课形式

同年级组集体备课除全册备课、单元备课外,我们更关注每课时的集体备课。我们以同年级同一学科的教师作为一个备课小组,本着“实用、有效、便于研究”的原则,在学科组共同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集体备课。

建校以来,我们一直坚持课前研课,课后论课。要求每上一节课都要进行集体讨论,由主备人执笔,做出高质浓缩的学案。各位教师结合自己对教材的理解,根据所带班级的实际情况适当修改,并将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及时反馈,便于进一步改进。

3、研究措施

教研组长卓越的组织技能,是校本教研有效保障。我们选配教学业务精,作风过硬的老师做备课组长。每学期根据学校教学工作指导思想,教务处工作安排部署,制定出具体务实有效的教研和备课工作计划,带领教研组开展工作。 每个学科、每周有固定的大教研,做到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中心发言人。

语文每周二下午,数学每周三下午,其他学科每周二上午前两节。在教学闲余时间,做到随机性的无时无处不教研:主要交流当天上课的情况,当天遇到的问题,探讨补救的措施,研究当天习题的设计等。

定内容:教研组长根据教学进度,提前一天公布内容 

定中心发言人:每次教研确定主要发言人,教研组长起组织、点拨、调控作用。

定地点:大教研地点在两个录播教室,随机性教研不定时间和地点。主要就教学中教师们关注的突出问题为研究重点,开展群众性的,除听评课以外的小专题教研活动。

4、研究内容

集体备课主要为研究教材,研究单元主题与训练重点,知识关系构建与综合,对教材重点、难点、疑点处理方法与突破,课后思考与练习、课外拓展,资料袋与语文园地的处理策略等。大到教学环节的设计,小到一个标点符号的处理。

当然,现代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学、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整合 ,课堂组织与管理、习题设计与训练、备考技巧与策略等,都是我们日常研究的内容。

5、研究要求 

我们采用个人钻研→集中研讨→一人执笔→分发同伴→形成个案(学案)的备课方式。每位教师认真完成备课组交给自己的备课任务,在教研组、备课组讨论前,要认真钻研,积极准备。

6、听课磨课

青年教师上汇报课,骨干教师、教学能手、教学新秀上示范课,中年教师上研讨课,早已成为学校的惯例。学校所有行政领导、教研组长、老师都可以推门听课,通过听课及时了解课堂动态,肯定优点,指出不足,帮助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听完课之后,交流教学心得、听课体会。不少老师表示:经历过多次的备课、上课、听课、议课的过程,经历着山重水复疑无路的困惑,也经历着柳暗花明又一村的顿悟。使模糊的执教过程清晰化,目标定位准确化,课堂环节设置合理化,教学策略应用恰当化。

(二)同伴互助合作共同成长

教师间的互助合作更易沟通,更便捷,我们提倡同组教师之间相互切磋,互相学习,彼此支持,共同成长。

1、名师带徒

青年教师拜师学艺,是我校校本研修的又一种主要形式。我校开展“一帮一 结对子”活动,骨干教师带年轻教师,师徒结对要签订责任书,明确任务。师傅每周上一节引领课,徒弟每周上一节汇报课,教学进度比师父慢1到2节,师徒每月写一次活动总结。学期末,师傅要进行评估性听课,并写出考核意见,

对刚走上工作岗位和新调入的青年教师,学校指定校级名师、骨干教师进行帮扶。学校对师徒活动情况,及时进行督促评价,“徒”取得成绩,同样奖励“师”,通过带教指导、示范教学等方式,发挥了骨干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也促进了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2、加强合作

教师之间的合作,不仅仅是以继承为特征的“传、帮、带”,还有以反思为基础的组织创新。如围绕教学中出现的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深入交谈讨论中,收获教师个人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知识。

同事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利于形成真诚的协作关系,这种互帮互助,互相依赖,相互欣赏,相互支持与合作,能够形成团队凝聚力,从而建立研究共同体,进而创设出民主、平等、合作学习型的学校文化特色。

3、经验交流

向高手学习,与能人合作。为更好打造学习型团队,每周学校例会都会组织 “教师讲坛”,用身边的榜样激励大家共同成长。学校充分挖掘校内资源,定期组织学科带头人,一些有想法的教师,围绕教育教学小专题:如班级建设、工作方法、质量分析、复习研讨等内容,举行汇报讲座交流,解疑答惑,向全体教师分享他们的经验和心得,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推进有效课堂的落实。

4、专题研究

每学期,我们以教研组为单位进行校本教研问题征集,针对共性问题开展课题研究。 “学生综合素养提升与测试” “特长生和学困生培养的方法与策略”“学生良好习惯的培养”“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如何进行听评课”“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等进行专题研讨,激发教师开展教学研究的意识和潜能。讨论之后,各位老师以小论文的形式,总结研究成果。

5、课题带动

为了改善师生行为,每个学科组根据工作实际,提炼出在全校有代表性的,且一时难以解决的问题,形成课题,进行立项研究,课题组每学期写出实施方案,期末写出阶段总结或教改论文。对校本教研中的先进个人,有研究成果或突出贡献的教师和组长进行表彰奖励,对典型经验进行推广,从而建立起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

三、教科研人员专家的引领

校本教研是基于学校,不仅要依靠校内的力量,还需要专业人员指导。各级教研员、科研人员、大学教师、教育专家,他们是科研的先行者。他们是校本教研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通过专家引领,教师可以减少问题摸索的时间,少走弯路,在较短的时间内,确立较为有效的研究思路。

1、领导俯身率先垂范

发挥引领辐射,提高教研水平。每学期开学初,校长、主任带领教师学习前沿理论,指导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还率先上示范课,勇于承担专业引领任务。骨干教师也是如此。

2、邀请教研员亲临指导

为落实课改教学新理念,探索更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我们多次邀请河南省教研室教研员刘富森、郑州市教研室连珂主任和许睿老师,区教研员刘晓霞、赵慧敏、李琼等多位老师,到我校深入到教学一线,各位教研员深入教学一线听课,课后与老师们进行热切而又坦诚的交流对话,对教师教学的每个细节,进行点拨和指导,每一次指导让我们受益匪浅,教学方向更加明确,信心更加坚定。

3、内引外联汲取新思想

学校本着“走出去,请进来”的思路,结合当前的教改实际和我校的校情,在大力进行校内教研的同时,一方面派出多人次参加各级的培训学习;一方面聘请校外教育教学专业人员,或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和指导,解决教师在课改中面临的困惑和疑难。

此外,我们还提倡教师从专业的著名刊物,或互联网上学习和汲取名家教研思想,教育教学的有效做法,并发挥远程教育网的作用,组织教师观看名师教学录像,多途径、多渠道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4、强化培训构建新知识

我们定期请专家做专题报告,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升华认识,用先进的理论来指导实践。

为拓宽教师知识面,构建教师新的知识结构,每学期学前周,学校都会安排3天,面对全校教师的业务讲座;组织教师学习专业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备课组要进行学期教学规划和集体备课安排;利用信息技术上网积极寻求专家引领,采集最前沿性信息,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坚实的平台。

5、外出学习分享汇报制

学校支持优秀教师参加高层次进修,做好骨干教师的选送和培训,组织全体教师分期分批参加上级组织的业务培训,每次外出回校后,把自己学习的好经验、好做法,加上自己的体会与全体教师分享。

校本教研是一种学习、工作和研究三位一体的学校活动和教师行为。因此,在以上几项工作多管齐下的基础上,我们要求老师们要坚持做到每学期的“六个一”:精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著作,参与一个教学研究课题,上好一节高质教学公开课,完成一份高质量的教学设计,写一篇课堂教学叙事案例,撰写一篇高质量的教研论文。

教师个人、教师集体、专业人员是校本教研的三个核心要素,构成了校本教研的三位一体的关系,教师个体学习与反思,教师集体的同伴互助,专业人员的专业引领,成为开展校本教研和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三种力量,三足鼎立,缺一不可。

校本教研,极大地调动了教师们的研究热情,促进了我校教师队伍的迅速成长,学校也获得许多荣誉。我们坚信:校本教研不在于有多深,不在于有多么有新意,而是要坚持十年不动摇,就一定有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