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地理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地理核心素养

在课堂教学中体现地理核心素养

 

摘  要:地理核心素养就是建立在地理综合素养基础上的,包括人地关系、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地理实践力等四个方面的学科素养。这些地理素养体现在我们平时教学设计的三维目标之中,即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三个方面。本文将阐述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如何体现和实现地理核心素养。

 

关键词:学科教学;核心素养;

 

一、注重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地理志趣。

中学地理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理念就是:“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因此,在地理教学过程中我们尽力将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自然现象和时事热点等素材引入地理课堂中,让学生把地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体会到地理知识与现实世界的结合,从而发展他们的思维能力,加深理解相关的地理知识,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

例如,在讲授地球公转地理意义这部分内容时,由于对学生空间思维能力要求比较高,学生理解起来相对困难,所以在教学中我们以冬夏两季学生到校时天色的明暗以及影子长短为切入点,鼓励学生自己记录夏天和冬天的日出时间以及测量夏天和冬天影子的长短,通过自己动手,提高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克服地理学习困难的决心和学习地理知识的热情。

再比如,在讲授设计旅游方案这部分内容时,我们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把主动权交给学生,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或计划,亲自动手设计一套能够实施的旅游方案。这时学生们的积极性空前高涨,尤其是有旅游经历或者旅游计划的学生,他们不仅积极合作,而且还向老师请教,最后设计出的旅游方案也比较专业。

二、地理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

中学地理教学内容广、信息量大,它包含丰富的自然、人文以及时空变化知识,改革和创新教学方法显得尤为重要。现代化教学手段具有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等特点。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通过各种形象化的教学媒体的观察与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发现、归纳、总结出结论,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启发学生的智力,发展其能力,切实提高学生的全面素质。

例如,在“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形象生动的Flash动画模拟演示,使学生将地球宏观的运动尽收眼底,将漫长的时间浓缩于瞬间,直观又准确地观察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昼夜长短的变化规律等抽象的知识内容,从而迅速准确地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以及产生的各种现象。在讲授“经线和纬线”一节时,运用多媒体课件演示,很快地就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经、纬线的概念及东、西半球的划分等内容,并准确地判断出某地的经、纬度。另外,在复习课上还可以用多媒体投影把提前准备好的知识重点或练习题迅速呈现给学生,从而大大减少了板书的时间,加快了课堂的节奏。

运用现代化手段还体现在我们教学设计的过程中。经常在网上搜索、下载教学需要的资料、视频并运用视频制作工具、编辑工具进行设计与整合。有时也会通过电脑、手机的录屏软件制作微课,帮助有需要的学生通过网络远程学习。

三、运用多种教学方式,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

    首先,培养学生宏观认识,看待问题,整体认知事物,因而在地理教学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绘制地图。大到绘制地区图,国家地图,小到绘制城市地图,学校地图等。经过学生长期训练,引导他们从全局分析国家、地区、或城市的自然特征、人文特征,既方便学生,又能让学生从情感方面认识事物,在轻松愉快中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其次,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多媒体、投影仪,自制课件,自制教具,使教学更形象直观。如制作小地球仪,让学生通过制作观察并体验地球经、纬线和自转、公转的现象,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寻求学习的规律。这样学生学习热情高、兴趣浓,学生在轻松、愉快中学习,教学效果也就好。

第三,有意识、有目的的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观察事物,探究原因。如红绿灯时间是根据什么设置的?城市商业区为什么多位于市中心?河流旁边为什么会出现平原、而汇合处多能形成城镇呢?又如,对大自然中动、植物的生长环境考查,从而深入了解当地的气侯类型、气温、降水等地理因素与生产生活的联系,从而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知识是为生产、生活服务的。

四、寓教于玩,开启学生求知欲。

贪玩是学生的天性,世间许多发明创造就是人类玩出来的。如果能够因势利导地加以培养利用、强化这种兴趣,就可以培养出学生某种特殊的才能,使学生在某些专长方面有所突破,将来可能做出某些特殊的贡献。玩还可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玩中发现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锤炼思维能力,培养学习主动性。所以,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商量探讨,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前提下想办法引导学生能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寓教于玩。

例如,在介绍中国的34个省级行政单位时,我们引导学生先玩“拼图游戏”,将中国的34个行政单位做成34个不同的拼图块,进行拼图游戏,小组之间比赛,看谁拼的又快又准。再引导学生观察每个行政单位的形状,发挥想象力,想想它们像什么,谁想的最接近就以谁的为准。这样以来,学生们争先恐后,积极性高涨,活动力爆棚,使得这节课不仅趣味横生,而且教学效果非常明显。

再比如,在记忆中国周边的14个陆上邻国时,学生一致反映,国家数量又多,名称又长,实在很难记忆。我们便引导学生探索记忆规律,看看谁能想到又简单又好记的办法来。学生们积极思考、讨论,课堂氛围瞬间就被烘托起来,有人利用编写口诀,有人采用谐音,有趣的方法层出不穷,给一节相对枯燥的内容赋予了生命。

五、联系、整合各个学科,巧妙灵活的学习地理。

地理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知识体系几乎涉及到中学课程的所有学科。把这些知识巧妙、灵活的运用到地理教学中去,充分发挥各学科教学的整体功能,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和思路,有助于学生对地理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使学生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高。所以,在教学设计和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向其他学科的老师请教,学习其他学科的相关知识。

    语文和语言作为理解的基础和地理学科的教与学联系都非常紧密。比如,有很多地理景观描写的语句就相当优美,在描述“中国疆域”经度跨度大时,教材上说中国“东部乌苏里江上旭日东升,西部岶米尔高原繁星满天”,学生在体会文字的优美的同时,也能掌握由于东西跨度大带来的不同时间的知识。引用“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这两句来介绍季风影响的范围,就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学到海拔对气候的影响时,用到“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两句则再恰当不过了。还有“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表示冷锋过境时先刮风、后降雪的天气;“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反映了对流雨降水强度大、范围小、历时短的特点。

数学知识已经渗透到地理教学的各个领域了,认识数字、公式、图形间的关系,用地理知识去把握它们间的联系与区别,已经成为学习地理必不可少的一项能力。如:比例尺表达与计算、人口密度、森林覆盖率等概念的教学、地理中还用曲线图、折线图、柱状图等形式表达距离、经度或纬度、高度等地理空间要素,。如某日正午太阳高度或昼夜的纬度分布规律、降水量的纬度分布规律、海水的盐度或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雪线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等。在讲到太阳直射点时会用到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讲太阳高度角时会涉及几何中的线面角问题,关于黄赤交角的度数的太阳直射范围的度数的关系这些学习中的难点,若引导学生联系几何知识和图形进行思考,再结合演示地球仪,这些问题就可迎刃而解了。

人常说“史地不分家”,在地理学和历史学中有一个分支学科就叫历史地理学,说明历史知识与地理知识是就是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所以,在中学地理学科教学中,教师要想把地理教活,挖掘地理教材中历史知识是最为有效的措施之一。比如介绍日本时会介绍遣唐使、留学生阿倍仲麻吕以及“鉴真东渡”,讲美国时会说到美国领土的变化、美国的“西进运动”与世界“奴隶贸易”,讲欧洲西部时会提到“工业革命”和“鸦片战争”及影响,最后会上升到学生的情感教育:国家富强才能不受欺辱,鼓励学生努力学习,为振兴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地理学科教学在引导学生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也培养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观点和态度,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影响。通过疆域的学习,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民族自豪感;通过区域地理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自己乡土的思想感情,通过资源、环境知识的学习,培养强保护环境、保护资源的意识,对学生进行国际主义的思想教育,使学生懂得控制世界人口增长的重要意义。还能从时事学习中巩固地理的学习,如可持续发展观中的发展问题与资源、环境的关联,青藏铁路、南水北调、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等时事与地理知识的关系等。
    中学的地理教学与物理、化学、生物三门学科是联系比较密切的。深刻理解某些地理问题离不开理化生知识,反之,地理问题又能为某些物理、化学、生物规律的理解提供背景材料,同时地理知识与三科知识的相互渗透已是当今素质教育要求。如地理当中的河流流向与地心引力关系,地势落差与水能关系的动势能知识的联系;地势与气候的关系;地理涉及的天体系统、地球运动、大气运动等知识能激发学生进一步思考。地理教学中的岩石风化,石炭岩地形的形成以及各种有用矿的形成等等都与化学有着密切的联系。此外,动植物的进化规律,生态系统的影响因素,太阳辐射对地球的重要性会联系到生物学知识。
  地理教学与其它学科的整合,就是强调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认知、情感、动作技能等方面学习之间的相互联系、渗透,各种能力的综合运用。通过学科渗透,能加强知识的横纵向联系,充实地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过,跨学科知识的运用也要适时、适度、适量,不能喧宾夺主,影响地理课堂教学效果。

总而言之,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是一个复杂的、长期的系统工程。要养成学生的地理素养,教师也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学科素养,并且在课堂教学实践中有目的、有计划地实践和不断反思,而这些也一直是我们所有地理教育工作者努力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