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特勒与纳粹德国

历史学家们曾经说过,如果希特勒在二战之前死去,恐怕他的国人会把他作为德国历史上一位杰出的人物、伟大的阿道夫来纪念。在近现代历史上,希特勒无疑是一个受议论最多,最具有争议的人物。在个人方面,他未接受过系统的军事教育,身世也不显赫,却一路走上了德国总理的宝座;在德国方面,他率领德国迅速爬出一战的泥潭,解决了经济危机,走向了富强,却又发动了世界大战。他究竟是德国千年不遇的雄才,20世纪的巴巴罗萨,还是一个丧心病狂的魔鬼?这两种说法看似矛盾,但实际上他们都把希特勒神化了,这是后人眼中符号化的希特勒,同时也是希特勒本人希望后世对他的看法。

希特勒与纳粹德国

希特勒出生于奥匈帝国,在1914年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曾获得过两枚铁十字勋章。1918年,受到芥子气攻击希特勒短暂失明。1919年,受陆军政治部命令希特勒前往调查一个名为“德国工人党”的政治团体,即后来的纳粹党,而希特勒也在机缘巧合之下加入了这个党,在1920年退伍后把全部精力投入其中,并在1921年修改纳粹党党章确立自己了独裁的地位。1923年,希特勒模仿墨索里尼发动啤酒馆暴动,但最终以失败告终,希特勒也入狱。

1929年,世界范围内爆发经济危机,早已出狱的希特勒借此大肆宣扬政府无能,并借此机会扩大纳粹党的势力。1930年,德国魏玛共和国政府垮台,希特勒竞选德国总理,承诺让德国每一户人家的餐桌上有牛奶与面包。1933年,希特勒上台,他先通过国会纵火案清理了共产党,又通过《授权法》取缔了其他政党。1934年,德国总统兴登堡去世,希特勒接任总统。他就职后,立法成为元首,并积极挽救经济,大规模修建高速公路,并成功举办了1936年柏林奥运会。获得民心的同时,也使世界见证到德国的崛起。1938年,德国与奥地利合并,奥地利给纳粹德国提供了丰富的石油。同年,在英法及希特勒的胁迫下德国与捷克斯洛伐克签订慕尼黑协定,吞并苏台德地区,1939年德国彻底吞并捷克斯洛伐克。9月,纳粹德国与苏联联合对波兰宣战,次年对挪威、丹麦宣战,迅速占领挪威丹麦之后向卢森堡、荷兰、比利时三国宣战,并由此绕开马奇诺防线进入法国,一个月后法国投降。在进攻比利时时,由于希特勒决策失误德国犯下了一个致命的错误:敦刻尔克大撤退,这为法国和英国保存了有生力量,而德国又在不列颠空战上吃亏。其后,德国又启动了巴巴罗萨计划,迅速向莫斯科推进,却在1942年的冬天遭遇了斯大林格勒战役,自此苏联及盟军开始了反击。究其原因,是巴巴罗萨计划原本将以闪电战的形式占领苏联,却由于意大利在希腊及北非战场的连续失利分散了德军的注意力,以及战线拉的过长,导致苏德战争拖到冬天,德军补给跟不上前线,造成了战争失败。再加上日本1941年偷袭珍珠港导致美国参战,德国同时承受着西线和东线双方的压力。1944年,盟军开始了诺曼底登陆,加速了纳粹德国的灭亡。到1945年春,西线战场已经推进到德国本土,而东线战场的苏军距柏林仅有60公里。在红军攻入柏林之后不久,希特勒自杀,法西斯德国随后也覆灭。

希特勒之所以能够迅速上位,并把刚被一战洗礼过的魏玛德国转变为一个路上军事强国,同时解决了国内主要矛盾与问题的原因,并不仅仅是他自身的能力,更是当时整个德国的的期望。一战后的德国国内矛盾突出,又遇上了经济危机,希特勒以及他的工人党在上台前就许诺要让除了犹太人和反对派以外的所有阶级的所有人都能得到利益,于是得到了绝大多数人的支持。事实上他也是这么做的:大力建造公共建筑物以及高速公路以解决失业,推行社会保险制度提高国民福利待遇,大力发展文化与科技,这些举措综合起来创造了德国经济腾飞的奇迹。后来希特勒及他的纳粹政权最终被颠覆的原因主要分为内外两方面:对内,纳粹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阶级矛盾,只是通过宣扬极端民族主义来将其转嫁为民族矛盾,并通过战争的手段获取别国的财富以团结本民族。事实上纳粹有考虑过这一点,并通过种族灭绝的形式将当时占据了德国大部分财富的犹太人手里的资本收归国有,为当时的德国争夺到了大量的财富。然而战争需要极为庞大的资金来支持,纳粹德国的模式是先洗劫国内的非雅利安民族,掠夺他们的财富,并建立集中营榨取其的最后一点价值以供应自己的军费开支,再靠军队侵略他国,接着循环。一但后方造血的速度很不上,前线推进就会放缓,以战养战的体系就会出问题,纳粹就会面临倒台的风险,所以纳粹必须通过闪电战的形式迅速占领他国,这种模式初期极为有效,但在后期完全无法抵御拥有独立产业链、可以自给自足的美苏军队。同时,希特勒对形势连续的错误判断影响了他的作战指令,盟友的错误选择也极大的影响了德国未来的走向,以至于对第三帝国未来的失败埋下了伏笔。

抛去历史虚无主义,希特勒该如何打赢这场战争?在二战发动之前,苏联曾经与纳粹德国交好,甚至提出加入轴心国。同时,西班牙在二战中也是法西斯政权所领导的,只不过没有明确表示加入轴心国而已。如果能将这两个国家拉进轴心国阵营,德国的胜算将大大提高;同时,德国应发展海军力量与空军力量,同时想方拉拢纪伯伦英国。如果进攻英国,德国将无法发挥出自己装甲部队闪电战的优势,因此只能组建较为完备的三位一体的海陆空协同进攻模式。德国之所以应该与苏联结盟而非开战,是因为苏联国土面积庞大,战略纵深较大,在闪电战的优势结束之前攻陷苏联的可能性较小,因此应拉拢苏联,利用苏联的重工业与石油资源给自己的军队回血。同时不能视日本为盟友,而应该是一个潜在的竞争对手,并绝不能将美国拉进二战。在科技方面,依靠自身海军的常规军舰力量难以与英美海军匹敌,因此应联合美国趁英国放松警惕时突然发动袭击,先依靠空军的优势对英国重工业区和港口机场进行轰炸,迅速将第一波英军击溃,再在英国集结海军之前迅速让小股部队渡过英吉利海峡,避开英国的海军优势,使用装甲化部队迅速占领机场等地区,利用德国空军优势将部队送进英国,击溃英国本土陆军之后可通过独立印度来肢解英国,与美国瓜分加拿大地区。同时适量减小军队规模,保留精锐部队,以便于国内产业转型,避免战争后期军队数量过大消耗过多资源,并清算资本家而非犹太人,避免宣扬极端民族主义,留住柏林的世界科学中心的地位。

然而历史没有假如。法西斯与希特勒、墨索里尼注定被埋葬于历史的长河中受人唾弃。就站在唯物主义史观下,他是那个时代的另一个产物,是不可避免的,我们要明确,是时代造就,创造了希特勒,而不是希特勒造成的这个时代。任何人处在民粹严重,民族主义盛行,经济凋敝,政治动荡和被凡尔赛和约锁住的德国,都有可能变成希特勒,这是历史的必然。一战并没有解决问题,而制造了更多的问题,那就只能以下一个激烈的洗牌来解决问题,就是二战。这是历史必然。而发生在德国,发生在希特勒身上,发生了那么多极端事件,才是偶然。他的才华确实给德国带来过美好和辉煌,但最终给德国和世界带来的是史无前例的血腥暴力、永难忘却的超级噩梦。他是个乱世枭雄,战争狂人。德国在那个特定年代需要希特勒这样的铁腕人物带领走出经济危机,避免国家崩溃。希特勒做到了,无论是否独裁,手段是否卑劣,简单粗暴。治国七年客观上让德国走出了一战战败的阴霾。但后期无止境的战争摧毁了德国,动摇了德国称雄世界的根基。我们不鼓吹谁,我们只是力争站在局外的角度去表达我们的认知。从受害者、从正义的角度看希特勒犯下了历史上的最大暴行,但抛开这一切,再没有人能做到他到做的一切,从古至今,和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