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宣传报道 

迈荷穆的村庄

扶贫工作宣传报道 

本报记者 余莉

迈荷穆今年十九岁,是村里的青年后生。宁夏南部的村庄,总是显得粗犷,迈荷穆所在的村庄——兴隆镇小段村也不例外。这是一个位于兴隆镇西6公里的处于堡子梁两侧的村庄。夏日的晴天里,白喇喇的阳光自早晨就露了头,在黄土的包裹中,在金光四溅中,郁郁葱葱的杨柳从不同的院落、田埂冒出来。村头最高的那一棵树伴随着忽缓忽急的风儿悠扬的摆动。村庄是沉寂的,村民们却象草叶一样敏感地醒来。

2014年12月,村上从省城来了精准扶贫第一书记刘XX。一年多的时间里,村上家家户户都和刘XX打得熟悉。精准扶贫是针对贫户的,谁贫穷就扶谁。迈荷穆家的情况村里人人皆知。父亲在他三岁的时候因车祸去世,母亲二十九岁守寡拉扯迈荷穆姊妹四个,还要侍候两个老人,现在五十岁了。迈荷穆的哥哥几年前出去打工,两个姐妹已经出嫁,爷爷奶奶也已经80多岁了,看着母亲里里外外的操劳,刚强的迈荷穆接过了家庭的重担。因为家里的条件,上到小学就辍学的迈荷穆,就已经替家里分担责任。迈荷穆六岁的时候,用自己积攒下来的钱从庄里人手里买了一只小羊羔, 十年来已经发展到30几只了,去年羊价下跌,他又卖出去了一些。去年,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政策下来,村上召开了精准扶贫村民代表评议大会,迈荷穆家被定为精准扶贫贷款建档立卡户。今年的迈荷穆持家的劲头越大了,他把重点放在了养殖母牛上,家里的十几头母牛个个膘肥身健,还种着六十亩地。想到贷款能继续扩大养殖规模,他把盖新牛棚的砖头买来堆在了院子里,可是,家里的户主是爷爷,爷爷的年龄已经超出贷款政策允许的范围,这可怎么办?村上第一书记刘XX为这事可没跑断腿。

“刘书记每个月在小段村能住二十几天,撵都撵不走。每天都去村民家里转,我要是不忙就和刘书记一块去,了解村民家里的产业发展情况,也跟着刘书记学习政策。”小段村村支书撒金龙说。说起政策,第一书记刘XX可是下了狠功夫。初到小段村时,村上没有村部,除了骑摩托家家户户了解情况,他还利用空闲时间把精准扶贫政策研究个了透彻,自己总结成笔记。又通过相关部门协调到200本《西吉县惠民利民政策汇编》发给村上每户每家,这份汇编册子中有计生、低保、住院等各方面切身老百姓自身利益的政策,还有农林等相关部门业务负责人员的联系电话。每个星期刘XX把村上的村干部召集在一起学习政策汇编,并考考他们。只有吃透了政策,才能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村上成立了村监会,选举了村民代表,一切村务都做到公开透明,什么决策都当面讲清楚,村民们再也不和村干部有误会了。刘XX说,迈荷穆是个好小伙,本份诚实,靠自己的勤劳持家致富,这样的好青年,是小段村里的榜样。象他家这样的情况,村委会给金融扶贫部门汇报后,金融部门也会积极调查并想办法的。

“村里有志气的青年好几个呢,小段村这两年过来民风愈发好了。村主任苏文礼说。苏文礼家中的母亲和妻子都是眼睛残疾,他自己的胳膊也属于二级残疾,但从来没有等靠国家吃饭,而是自己努力。向别人借钱,购买了一辆四轮拖拉机,晚上干活到一两点,农忙季节有四五个村都叫他去耕地。致富带头人晁清学本身也是二级残疾,他靠养殖发家,把好牛卖给农户,带动村里14户人家致富,把扶贫贷款名额让出来给更加需要的人。

迈荷穆的村庄里悄然发生着变化,符合精准扶贫建档立卡条件的都把名额让了出来。国家扶贫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脱贫吗?早些让小段村脱贫消号,是村民们共同的愿望。

青年问利利和马贵龙都是今年精准扶贫建档立卡贫困户,马贵龙通过危房改造自己动手盖房,勤劳手巧的他把一个四口之家过得温馨舒适。问利利的母亲患有脑梗,父亲行动不便,他还照顾着双腿残疾的伯伯。刘书记来了之后通过走村入户了解村民实际情况。给问利利的伯伯申请了一套政府专门给残疾人盖的“交钥匙房”,当时伯伯吃的是每个月80元的低保,刘书记根据问利利的实际情况给争取到每个月领一等低保200元。还给村里的残疾人争取到8个轮椅10副盲镜,问利利的伯伯就领到了一把。问利利家的院子里摆放着200根盖房用的木头,还有番地、脱离玉米、挑薄膜机器。这些农具只有村里的能人才有。问利利用这些农具除了给村里的街坊邻居干之外,有时还到隆德县杨河乡给番地脱离玉米、挑薄膜,虽然幸苦,但是一年下来也能赚4万元左右。今年通过精准扶贫贷款又购买了两头母牛,加上原来的3头,照这样发展问利利相信自己今年就会走上脱贫之路。

青壮年是村庄的脊梁,孩子们可都是村里的希望。村民们记着刘书记的好,记着精准扶贫政策带来的好。刘XX今年申请好几个项目,村部的动工,从进入村口到村庄里,通过林业部门协调的4000棵小杨树威风凌凌的扎根生长,杨树长大后还可以巩固路基。可是,大家最上心的还是通向村里唯一一个学校光彩小学。要想有优秀的老师来,就得有能过得去的环境,通过协调电信部门,宽带已经拉到了学校了,还有一条泥泞的小路,一下雨一下雪,学生娃娃特别难走,加上学校里有营养午餐,好多物资都拉不进去,经过多方面的协调和努力现在这条路已经硬化了一半,打算把这条路加宽再硬化,这条路也是从小段村通向兴隆镇的一条主干道。这个项目刘XX已经报到县扶贫办。

刘XX去年3月份写过一份《结合实际 完善政策 切实提高南边远山区小区教学质量》的调研报告,那是在他到小段村三个月后的时间。在初到小段村,刘XX第一时间走访了位于村上一组的教学点。看到37岁,执教十年,在小段村教学点教书第四个年头的马生奎,当时的刘银军非常感慨。一直被县学区临时聘用的马生奎毕业于宁夏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曾经特岗考试是全西吉县笔试面试第一名的成绩,但是“当时的政策是每个专业只能招一个指标,报考条件是从2007年到2016年连续9年干教育,马老师刚好在2008年那一年他父亲生病,侍候他父亲半年,因为这个情况有人反映,使他和铁饭碗插肩而过。”

本地人马老师说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因为要给学生教书,所以普通话说习惯了,改不过来。马老师说,我和刘书记是在教学点认识的,他上任小段村第一书记就到我们教学点和光彩学校了解学校情况,刘书记是个重视教育的人,隔三差五的就跑学校来,当时他得知我的情况后,写了报告给自治区党委。自治区相关部门还组织人员对全县教师分布不均衡进行了调查。马老师一个月800块钱,自从学校给娃娃吃上营养午餐后,马老师的媳妇来给孩子们做饭,一个月给几百块钱。两个人目前就这么维持着。马老师说,刘书记给上面的报告目前对我还没有任何改变,但是我很感激他。我太热爱教育这个行业了。马老师带着十四个学生,从学前班到一年级二年级。在马老师的简陋的办公室里,桌子上一厚踏本本。“这是我的荣誉证书,每年我都是优秀。”他的脸上一直挂着灿烂的笑容。

村庄里一天忙碌的时光很快过去,当落日像蚕茧一样笼罩着黄昏,村民们匆忙从四处回家,他们肩膀上扛着无形的责任,迈荷穆也一样。村庄在改变,这让省城来的刘XX感动,并且更加投入。村路口相遇的村支书撒金龙和村民谈论着在电视上看见养珍珠鸡、黑山羊、兔子能赚钱,他们也想通过政府把山上空着的一块地圈起来,大家一起搞养殖致富。而刘XX想着建文化广场的事,全村还有33户没通上自来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