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福建传统文化 增强家乡文化自信

走近福建传统文化 增强家乡文化自信

走近福建传统文化 增强家乡文化自信

实践单位(地点):福建博物院

实践时间:2023年2月6日至2023年2月12日 共7天

实践主题:弘扬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

实践报告正文:

一、实践目的: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传统文化对于中华民族来说更是其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作为新时代的接班人,我们需要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基因,提升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增强作为中华儿女的志气、骨气和底气。福建博物院是国家一级博物馆,有收藏文物近17万余件,珍贵文物有3万余件。福建博物院接收了省文物管理委员会成立以来收藏的革命和历史文物,逐渐发展为全省规模最大的综合博物馆。福建博物院还曾和其他多个单位发起成立“郑和文化场馆联盟”,将整合郑和相关资源,凝聚内部合力,为弘扬郑和文化、推动中华文化更好地走向世界提供有力支撑。福建博物院不仅在建筑设计理念上有创新,新的场馆还加强了功能扩展,集展览、教育、科研于一体。

二、实践内容:本次实践我选择去到了福建博物院,走近了解属于福建的传统文化,观赏珍贵的文物,亲身去体会关于它们的“故事”。首先,我参观了“福建古代文明之光”的陈列展览。它很好地展现了福建从古代到鸦片战争以前的发展历史,令观众能容易地从其中感悟到福建历史深处的文明之光。其次,对于福建人来说有着特殊意义的“福安常乐”——中国古代吉祥文物展,也十分吸引我。吉,善也;祥,福也。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古已有之。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它们凝聚成了福、禄、寿、喜、财等吉祥符号。以此为主题进行的艺术创作,在文物上表现得极为丰富多样。福建省是全国唯一一个以“福”字命名的省份,“福”文化在福建有着深刻的含义和一脉的传承。“福”文化有着独特蕴意,它能鼓励人们积极地面对人生,追求幸福的生活,为中华民族提供了向上的动力,也使“福”文化在古代社会成为正面的主流之一。今天,大家仍然期盼着社会的和平安定,并与中国梦相结合,为此不懈努力着。最后,在参观完福建苏区文物展之后,我对福建的红色文化又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福建苏区的数量占了中央苏区的一大半,是红军和革命将帅的故乡,是红旗飘扬的美丽之地。苏区军民在党和苏维埃政府的带领下,进行了轰轰烈烈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铸就了伟大的苏区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三、实践结果:

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参观博物馆对我们的学习生活都有着很大的意义。参观博物馆能够拓宽我们的视野,还有利于培养主动探索和创新的精神。但在此次参观过程中,我也发现了博物馆的一些不足之处及附上了我个人的建议:一、博物馆入口处的管理不够细致。虽然国内对于疫情管控已经采取全面解封,我们现在进出公共场所也少了之前一些繁琐的要求,但是我认为,要进入博物馆这种收藏贵重文物的场所,入口处的安检绝不能够简单随意。除了随身物品要经过安检,参观者身上也应仔细进行检查,以免误入可能对博物馆及文物造成损失破坏的物品。二、博物馆对于各个展厅的标识不够清楚显眼。在观众选择进入想要参观的主题展厅时,如果因为标识不够显眼,就很有可能会去到错误的展厅或者找不到想去的展厅,这将会降低观众的参观体验。博物馆每层的指示牌应该更加明亮,其中字体可以加大,可采用智能化电子流动模块,各个展厅的信息随临时展览的增加或结束而及时更新。三、博物馆的解说服务不够到位。当我们进入展厅观看文物时,不仅需要陈列文物旁基本的文字解说以及影音资料,更需要一些专业解说人员的服务,让他们用专业的知识和对相关主题及文物历史的了解,让参观群众能够更加沉浸地去体会展览文物背后的故事,带我们进入到“那个时代”。

四、实践总结或体会:

在世界众多文明中,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从未中断过,到现在仍充满蓬勃生机还有旺盛的生命力。中华文化的独一无二的特性,增加了中华民族在内心深处的自信自豪。此次参观福建博物院,我通过不同主题的展览,透过琳琅满目的文物,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福建的传统文化及历史,我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心也随之油然而生。习近平总书记曾多次强调过文化自信的重要性,不仅是作为中华儿女,更是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也应重视增强自身的文化自信心。文化自信,不仅来自于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化积淀、传承与创新发展,更来自于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带来的蓬勃生机,来自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未来。我相信,我们的文化自信心在今后只会越来越强,并且随之发展更加壮大的文化产业。对于本次实践,我也还有很多没做好的地方。我没做好比较完整的参观计划,在参观博物馆的过程中,仍然有许多陈列文物没有仔细观察和了解,留下了一些遗憾。在今后,我将会加深对福建传统文化的了解,通过学习历史拓宽对家乡的认知,增强自己对于家乡的文化自信。我也需要多去福建的各个地方走走看看,亲身去体会当地的特色文化,这也有助于我进一步了解属于福建的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