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秀节目的自我介绍

第一篇:大学生对选秀节目的看法(2)

选秀节目的自我介绍

大学生对选秀节目的看法

性别:女女

年级:.二年级

注:本问卷绝不涉及个人隐私问题,您的答案只作为统计数据与分析材料的一部分。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按照题目要求作答,将所选答案改成红色字体即可。谢谢您的合作!

1. 是否喜欢看选秀节目:

a 喜欢,经常看b 偶尔看,打发时间c 不喜欢,几乎不看

2.我认为选秀节目:

a 为梦想者提供舞台

b 炒作,无意义

c 娱乐性高

d 商业化严重

e 其他

3. 我认为选秀类节目的哪几个方面吸引了我?(多选)

a.贴近平民,是属于普通人的娱乐节目

b. 幽默搞笑,有利于闲暇时间的放松

c.参加选秀的选手有非凡的实力和精神,可以吸引自己

d. 自己也有参加选秀的想法和打算,看节目借鉴经验

e.自己虽无参加选秀的想法和打算,但也有成为明星的梦想,看选秀活动心中会产生共鸣。

f.其他________________(请将其他原因填入空格中)

4. 我觉得参加选秀活动的参赛选手的目的有哪些?(可多选)

a.希望迅速成名

b.展现自己的才华,实现梦想

c.结交更多朋友

d.好玩,尝试一下

e无聊打发时间

5.是否为喜欢的选手投过票:

a 是,经常b 偶尔c 从来没有

6.是否参加过此类节目:

a 是b 否

7.是否打算参加此类节目:

a 是b 若有机会可考虑c 否

8.我认为当前社会出现选秀热的原因是:

a 电台为追求收视率

b 商业炒作

c 是实现梦想的途径之一

d 更容易出名

9. 我对选秀热的看法是:

a 跟风严重,无创新没意思

b 应适当控制节目数量,少而精

c 中国娱乐界的进步,多点没什么不好

10. 我认为选秀节目的质量:

a 好,能选出真正有实力的选手

b 一般,观众的支持更能决定选手命运

c不好,有黑幕

11. 我认为从选秀节目走出的明星的发展前景:

a 有长远的发展前途b 一时火热容易过气c 不好说

我对选秀节目有何建议:那些无聊的选秀节目赶快从荧屏消失吧

(问卷完毕)

第二篇:浅谈电视选秀节目的“故事化”倾向

浅谈电视选秀节目的“故事化”倾向

一篇关于选秀节目策划的文章这样说到:“参赛选手作为活动的主体,要尽可能地立体化展示自己,除了要展示多样才艺外,还要能挖掘选手‘背后的故事’:一个能反映选手勤学苦练的感人故事、一段能反映选手不怕困难的成功经历、一句能感动观众的话??这些都能成功吸引观众的注意力。才艺大家都有,关键就是要如何塑造选手不同的个性,突出选手的差异性, 哪怕适当暴露一下选手的小毛病、小缺点也是可以制造出吸引人的噱头的。”

故事化,是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的一个特色。

乔雯在《坎特伯雷故事集》中描述了这样一群人;他们每个人讲述一个故事,而人们不仅对故事本身感兴趣,对讲述故事的人也感兴趣,因为他们中的每个人都是真实的。对于选秀节目叙事系统而言,观众同样拥有选择让哪一个选手讲述故事的权力,拥有是否认可经过制作体系修饰的故事的权力,甚至拥有利用真实的素材去书写自己想要获得的故事的权力。

比如“超级女声”,它展现纯粹女性爱与梦想的主题,同时将这种主题加入了“自我”与“自由”等不考虑世俗因素的成分。这种叙事在彻底遵循大众选择的同时,也将故事彻底的单纯化、单一化,最终得到了最多观众的喜爱。虽然,“超级女声”的大部分故事都与选手的女性特质密切相关,观众讨论的兴趣点也着重落在了那些女性选手在人际关系上的手段与世故。但是,与“超级女声”有关的种种故事,多数还是以“只想唱歌”的单纯梦想赢得了十分丰富的情感形式。但“加油,好男儿”制造出的男性故事便相对复杂一些。由于在世俗意义上,男性的生存较女性面对着更多社会与政治的因素,又因为受众群体多为女性观众,使得“加油,好男儿”又进一步介入到了“男色绊闻”与“潜规则”等维度之中。因此,对于这档一开始便定位不清晰的选秀节目而言,尽管拥有着“男孩成长为男人”的官方主题,但由于面对的是集权性、操纵性强较强的制作机构以及相对成熟的运作机构,导致“加油,好男儿”更多是通过摆上台面的男性厮杀来进行情感的传递。而这种厮杀又隐隐令人感到众多参赛选手只是一个个在无情机构操纵之下的棋子,无法决定自己的命运。因此,从“加油,好男儿”选手身上诱发而出的故事常常充满着一种类似“祭品”的仪式感。

在一些节目中也存在残疾人的表演。对于残缺身体的视呈现并不是选秀节目的真实目的,而是通过这样的身体来突显“实现身怀绝技的普通人的梦想”以及一种另类的美才是选秀类节目在内容上的真正意义所在。“无臂钢琴师”刘伟表演的是用脚弹奏钢琴,节目中基本回避其身体缺陷的细节展示,只是从侧面表现其弹钢琴的姿态,并且镜头不多,只点到为止。反倒是其优美的钢琴音乐以及镜头中所竭力表现的俊美脸庞更加能够彰显出刘伟的意志与残缺身体的神圣。同一节目中的单腿男青年翟孝伟与单臂女青年马丽的优美合舞,则将千万观众打动。这种残缺本身体现的是人的不完美。实际上我们每个人都不完美,或者说完美本不存在。因此“根据我们的信念与举止来判断,残疾才是标准的形态———不是美貌、不是英俊,也不是被精心雕塑过的,晒过的、调养过的或装饰过的装饰身段。”正如第一届《中国达人秀》进行比赛时,东方卫视品牌营运总监陆伟所说: “广电总局认为,我们节目的导向很好,鼓励各种身份的平凡人、身体有残缺的人,都可以通过努力,展示梦想。”

在电视选秀节目中所展示的选手,无论是李宇春这样的中性形象,还是刘伟用脚趾弹奏钢琴,也是平均年龄52 岁的时尚七太的青春洋溢,他们都达到了与观众有效表述、交流、沟通和传播的目的,并成为提升竞争日益激烈的收视率的重要保障以及满足更多商业资本的需要。尽管能够明显地看出这些都是处心积虑的商业运作和文化工业的产品,反映出正处于消费社会语境下中国当下的某些审美情趣,但同时也体现出选秀节目的叙事特征。

中国人搜索行为”研究中心发布的《2014电视选秀节目研究》显示,中国观众对于选秀节目选手的喜爱,己涉及到了义气、淡定、孝顺等各种各样的细微、复杂的维度指标。这样一个难以用具体竞赛标准去判定的庞杂价值系统表明:制作方的修饰行为,远非短信投票这样一种单一的叙述方式所能驾驭。因此这种“故事化”电视节目的叙事,客观上形成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和独特的视觉效果,不可避免地满足了观众观看奇观与自我满足及自我激励的 1

欲望,并带来了对影像身体消费的惊人收视率。

综合分析目前的国内电视选秀节目,“故事化”的选秀节目有共同的表达方式,即煽情。选手自身忘情表演;评委点评煽情落泪;节目现场的选手亲属和朋友煽情;节目现场的选手支持者和粉丝提升节目气氛;节目主持人煽情。由此看来,能在电视画面上出现的人员基本都曾泪眼迷离。而这些眼泪的背后正是电视选秀节目煽情化的作用,而煽情的源头,则是一个个选手背后的抑或是塑造的故事。

煽情在国内电视选秀节目中相当普遍的被采用,而且在运用的手法上也是大同小异,归纳起来主要有四种形式。1、放短片。这种短片一般都是介绍选手鲜为人知的一面,内容大都涉及悲惨的身世、艰苦的岁月、参赛的历程等,突出选手为了追求理想而不畏艰难的执著和毅力。2、请亲朋。把选手的亲属或朋友请到现场,讲述一些和选手之间感动的小故事,当场为选手加油鼓劲。3、出道具。找到一些对于选手来说具有特殊意义的物品,这些物品有些可能已经丢失,节目组又将这些物品找到,勾起了选手对于往事的难忘回忆。4、打电话。通过电话连线的方式,让那些无法到达现场但与选手有深厚情谊的人员与之现场对话。这些人员大都与选手久未见面甚至失去联系,但是对选手有知遇之恩或鼎力帮助等感人至深的行为,燃起了选手心中感激的情慷。在此基础上,选取伤感、哀愁的音乐作为背景烘托气氛,再加上节目主持人的添油加料,一个眼泪横飞的煽情场面基本炮制出炉。

煽情化虽然有设计的成分,但眼泪大都是选手们情难自控的产物,这从中略微体现了“真人秀”节目的特点即“看起来是真实的”。因为给观众这种真实的感觉,在一定程度上大大提高了节目的观赏性。但是由于煽情化用得过多,使得选秀节目呈现了“滥情”的倾向。比如;2014年东方卫视《加油!好男儿》中就因为男选手的哭哭啼啼造成了一些观众的反感,甚至有评委当面指出选手爱哭。

不同于电影、电视剧等完全虚拟的叙事,选秀节目的选手、评委以自身真实的实体身份进入到了选秀节目这场叙事中。尽管他们各自在节目中的人物形象经过了制作方的修饰,但是这仍与电影、电视剧中那些被扮演的角色存在本质区别。真人秀节目制作方一系列的修饰行为建立在一个个具备真实感、现实感之上的选手身上,从而获得可信度与戏剧张力。因此,节目制作方在选手身上塑造出一系列形象,观众则拥有了选择的权力;他们可以选择喜爱这样一个形象,进而相信之;他们也可以选择不喜爱这样一个形象,进而冲破它作为一种修饰的存在,走入选手在选秀节目之外的现实生活,在那里寻找他们所喜爱、认同的部分,重新形成选手的履历。

正如电视台的工作人员会与主动与网络上热门的“粉丝”百度贴吧进行互动合作,甚至让选手在百度贴吧里和他们产生互动。除了那些网络之上“选手故事”的讲述,办演唱会,拍偶像剧,这种将一个故事建立在另一个故事的基础上的各种形态的讲述,都成为选秀叙事系统在突破电视节目形态之后获得的扩展方式。

尽管选秀的“故事化”存在着很多弊端与局限,但种种支离破碎的形式却给予了观众发挥主体能动性的空间,从而进行意义的赋予与情感的放置。也正是这种能动性的发挥,粘合平滑了选秀节目之中那些突兀的断裂。在这个基础上,作为对结局充满强烈期待的叙述者,以及对完美叙事结构有着强烈要求的读者,在接受层面上主动调和了选秀叙事的种种矛盾,进而构建出了一个完整的叙事系统。

于是,一个典型的悖论就是,当电视娱乐节目避让政治意识形态的规训而进行叙事方式的革命时,又不幸落入消费主义意识形态的圈套。

第三篇:表演类选秀节目的创新扩散

表演类选秀节目的创新扩散

近年来,电视真人秀节目颇为活跃。本文拟从罗杰斯的创新扩散理论切入,考察表演类选秀节目的发展轨迹。表演类选秀节目遵循创新扩散的s型曲线规律,在相互的碰撞和交融中不断挖掘“二次创新”元素,在追求差异化创新过程中形成自己的制作理念和节目特色,由此推动节目迈向更高层次。

扩散过程的表现

国内的表演类选秀节目借鉴《流行偶像》、《美国偶像》。本世纪初,这种选秀节目在英国和美国已属常见,然而对中国观众而言,尚属新鲜事物,是“一项创新”。①罗杰斯认为,创新扩散的传播过程可以用一条s形曲线描述。对于“一项创新”的接受而言,在早期阶段,能够接受的人很少,因此,创新的传播和接受速度也相应缓慢;当接受者人数扩大到10%~25%时,接受的速度突然加快,传播曲线迅速呈向上延伸趋势,即所谓的“起飞期”;在接近饱和点时,创新的扩散进程又会减缓。

2014年,湖南电视台《超级男声》首发先声,可谓创新扩散的早期。结合中外表演类选秀节目的发展,从《英国偶像》到《超级男声》出现,用时1年多,其扩散进展较为缓慢,符合创新扩散的早期阶段特征。随之,一些电视台敏锐地感觉到表演类选秀节目的发展前景,纷纷加入该类节目的扩散队伍,《非常6+1》、《我型我秀》、《梦想中国》等一大批选秀节目相继登上电视舞台,成为扩散过程的早期追随者。2014年是此类节目“起飞”的一年。《超级女声》、《残酷一町》、《星空舞状元》等节目“全面开花”,《超级女声》的成功更是加速了扩散速度。2014年,各电视台纷纷推出各种形式的真人秀节目,据不完全统计,总量超过200多种,仅表演类选秀就有数十种,曾被称为“选秀塞车”。②2014年,此类节目充斥荧屏,其数量已趋于饱和。据罗杰斯理论,当扩散接近饱和点时,速度必然减缓。相应的,选秀节目的扩散速度也呈减速趋势。同时政策干预更使扩散速度减慢,国家广电总局颁布法令,明确规定节目的播出时段、参与方式等,以“防止对这一?创新?节目的过度使用”。③2014年选秀节目数量大大减少,表明其发展暂入低谷。此时扩散态势的呈现特征与罗杰斯的理论也是吻合的。

表演类选秀节目“二次创新”扩散现象透视

扩散研究中,罗杰斯将创新者和其追随者的属性特征分别称为同质性和异质性。由此类推,我们也可将电视节目制作观念的扩散,表述为同质性扩散与异质性扩散两种类型。同质性扩散指后继电视节目在某些特征方面相似,包括主题和形式的相同或相近;异质性扩散指的是后继电视节目在某些特征方面有差异,包括主题和形式的多元化、参考国内外已有节目模式等形成新一轮创新扩散,即“二次创新”。回顾我国表演类选秀节目的发展,笔者以为,其传播途径主要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在传播过程中,同质性扩散与异质性扩散兼容共生,交互发展,从而形成螺旋发展的s形曲线。

据经济学观点,同一市场的竞争会促使生产者通过创新,使自己的产品具有差异性以确保市场份额,但在传媒市场的竞争中,却出现了“竞争性复制”的特例。处于竞争中的电视频道为了争得最大份额的收视率,纷纷制作能获得主流观众喜爱的节目,于是导致了电视节目同质化严重的现象。④回顾选秀节目几年来的发展,我们也可发现制作观念的同质性扩散程度偏高,如对《超级女声》节目形式的复制,造成大批“民间造星”运动,大大降低了该节目的新颖度,导致2014年超女总决赛的全国收视率(平均为3.38%)与2014年11%的盛况相比下降许多。⑤

有鉴于此,为保持竞争优势,一些电视台则采取异质性扩散方法,找准市场空隙,发掘自身潜力,以合理定位满足消费者需求,发挥“后发”“优势”,⑥在模仿中创新,从而形成“二次创新”的扩散曲线。《舞林大会》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它借鉴美国《和明星跳舞》节目,以本台主持人替

代明星的角色,既解决制作成本的难题,又以其新颖而抢占人气和商机。该节目第一季复活赛直播的收视率高达15.9%,紧逼“春晚”在上海地区的收视率(17%),其影响力迅速辐射全国;第二季时,很多明星经纪公司看好《舞林大会》宣传艺人的作用,纷纷而至,自荐参与,⑦因而轻松升格为明星秀。《舞林大会》的成功又带动一批节目的生成,如《舞动奇迹》、《我要跳舞》等,进而形成了新一轮的创新扩散。

表演类选秀节目在扩散过程中也存在着“二次创新”现象,即节目主题和形式的不断更新。选秀的主题内容日渐丰富,不仅有歌舞秀,还有武术秀,如《武林风》;不仅秀唱歌,还可秀唱戏,如《非常有戏》;还有选演员秀,如《红楼梦中人》;选主持人秀,如《闪亮新主播》;家庭秀,如《全家总动员》;更有劳动秀,如《劳动最光荣》。选秀的形式也在进行组合改造,由单唱改为对唱,如《绝对唱响》;由明星秀舞发展为明星秀歌,如《名声大震》;由单纯的“独”秀改为“明星+民星”的组合秀,如《名师高徒》。

不仅如此,节目的传播渠道也在创新发展,日渐多样,从电视到纸媒,从现场投票、手机短信再扩展到网络投票,从实地的比赛到增设网络视频海选,如《绝对唱响》的选手可以通过上传音视频参赛,利用网络媒体,打破地域界限,实现更大意义上的“海选”。

虽然我国电视节目存在着同质化现象,但笔者以为这只是发展中的短期现象。我国选秀节目的发展进程,是在求同存异和求异存同交织中运行延伸的,由最初的秀歌发展到后来多元化的秀舞、秀戏曲、秀特长等。同质性和异质性的融通和借鉴,推动了多元化表演秀的发展,若用一条s形创新扩散曲线来描述它的发展轨迹,难尽其意,它应是多条s形渐进曲线的延伸,同时,时间轴的原点随着节目制作观念的创新而不断变化。每当扩散的数量渐近饱和点时,就会有新的创新者在原有基础上再度设计、变革,注入异质元素,刺激它再次生长,使得节目形态步入一个新的“生命周期”。

第四篇:选秀型电视节目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目录

内容摘要

一、 引言???????????????????????2

二、 选秀节目的发展及现状????????????????2

三、 中国选秀节目迅速枯萎的原因??????????????3

(一)“克隆”之祸

(二)恶意炒作

(三)分切“利益”蛋糕

(四)“选秀”背后的深层原因

四、科学发展??????????????????????6

(一)加强媒体自律

(二)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五、结束语???????????????????????6 参考文献????????????????????????7

选秀型电视节目的现状与问题研究

摘要:选秀节目是近年来非常火爆的电视节目形式。电视选秀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草根文化”,但它在迎合人们内心欲望的同时,也难免产生媒介的迷失、个人的迷失等问题。因此,运用思辨的文化分析对选秀节目引发的文化现象进行评论和反思,有利于倡导电视成为优质文化的载体、强调电视树立应有的文化品格。

关键词:电视节目;媒体;选秀;克隆;炒作;媒体自律

一、引言:

目前,在娱乐文化盛行的背景中,大众屈就的电视选秀活动方兴未艾,从“超女”到“快男”,几乎成为近3年中国电视银屏上最热闹的景观。以此同时,伴随而来的关于真人秀的议论也进一步展开,有人说,电视秀已成为名副其实的“搅拌机”,在搅动了上百万的海选规模、几十亿的广告额及短信收入的同时,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包括家庭的、学校的、社会的、文化层面的批评职责。大众对电视选秀节目的关注一方面证明了其影响力,同时,也折射出观念形态上的差异,事实上,当电视通过种种“秀”来吻合这种草根文化、迎合欲望的表露的同时,也必然回表现出媒介的迷失。最近,国家电视重局叫停某些电视选秀节目,即是有关方面对娱乐节目的走偏倾向发出的一个警示。

二、选秀节目的发展及现状

“选”是“挑选、评选”的意思,“秀”为英文单词“show”的音译,意思是“表现、展现”。“顾名思义,‘选秀’就是通过人们真实的展现,来对其加

以挑选和评选。基于这样的意义,选秀节目必须满足以下条件:第一,是对真实人物的展现和表现;第二,是通过观众参与评选的方式进行竞赛。”

自2014年起,真人秀开始走进大众的视野。电视节目《老大哥》首先始于荷兰,接着被澳大利亚、德国、丹麦、美国等十八个国家引进并融入本国的地方特色,受到国民的喜爱。此后,美国cbs(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推出了《幸存者》,fox(福克斯电视台)制作了《诱惑岛》,法国的《阁楼故事》、德国的《硬汉》以及2014年nbc(美国全国广播公司)推出的《学徒》等类似节目也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并且无一例外地成为本国颇受欢迎、收视率较高的电视节目。从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电视的娱乐功能意识开始觉醒,综艺节目、婚恋交友节目、益智节目、真人秀、以明星绯闻为主的娱乐新闻等各种各样的电视娱乐节目一拥而上,引发了批量复制的电视大众文化潮流。

从我国选秀电视节目发展的历史来看,是由传统的“歌手大赛”等表演类选拔节目演变而来。而它之所以演变为“秀”,则是因为在近年来真人秀节目兴起的大背景下,制作方在游戏规则设置等方面加入了一些类似于真人秀节目的元素,使节目有了新的发展(如戏剧化的动作、节目与观众的互动等),从而区别于“歌手大赛”并为现代观众所喜闻乐见。

三、中国选秀节目迅速枯萎的原因

2014年的《超级女声》就是对在欧美掀起收视热潮的《美国偶像》等选秀节目的模仿。经历了第一年的波澜不惊,《超级女声》在2014年异军突起,总决赛期间整体收视率为6.22%,收视份额为17.89%,从一个地方电视台的娱乐节目迅速升温成一种众说纷纭的社会现象和文化事件。从2014年《超级女声》开始,关于选秀节目“低俗化”的争议就没有停止过。

选秀类节目对于青少年具有一定的负面影响,它所鼓吹的“一夜成名”和“一夜暴富”的价值观显得过于单一,媒体的过度渲染更是有碍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2014年,‘选秀’节目骤然膨胀,恣意裂变,充斥在数十个省市上星频道中,然而,这股热浪还来不及翻滚,就在2014年8月被强行降温。” 选秀节目的形态本身是富有生命力的,《美国偶像》等欧美选秀节目仍在播出并且一如既往地获得高收视率。然而在中国,选秀节目就像是一颗流星,极其闪亮却迅速陨落,原因何在?

(一)“克隆”之祸

电视大众文化本身具有“易克隆”的特征,在已获得成功的电视节目基础上进行批量复制成为了中国电视文化的潮流。最突出的例子就是湖南卫视的《玫瑰之约》,它掀起了盛况空前的中国电视“红娘风”,国内各电视台随后在同一时期先后开办过三十多档婚恋节目。盲目“克隆”葬送了《玫瑰之约》,选秀节目也未能侥幸逃脱。2014年《超级女声》的火爆带动了中国内地选秀节目的泛滥:2014年以来,全国选秀节目遍地开花,包括中央电视台的《梦想中国》、东方卫视的《我型我秀》《加油,好男儿》、北京卫视的《红楼梦中人》、江苏卫视的《绝对唱响》、浙江卫视的《梦想奥运真男孩》、山东卫视的《联盟歌会》、江西卫视的《红歌会英雄汇》以及被停播的重庆卫视的《第一次心动》等各种选秀节目两百多个。

事实上,由于国内节目创意开发投入不足、创新所依赖的知识产权保护不力,近年来,很多以“新”面目出现的节目都可以在海外找到“克隆”的原型。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中期《玫瑰之约》等节目的“克隆”还是“大陆学港台,港台学日韩,日韩学欧美”的话,最近这几年,国内某些经济条件较好的电视机构索性派人常驻或轮流前往欧美国家,学习观摩国外最新的节目形态。而与之相比,《美国偶像》虽然在全球多个国家被复制,但在美国本土,该节目仍然是福克斯电视网的重头节目,刚刚播出的第六季收视率不降反升。同时,由于有版权保护,很多老牌的美国真人秀节目也依然活跃在电视荧屏。

(二)恶意炒作

试想,当选秀节目占据了多个电视频道的周末荧屏并成为各电视台的收视率“杀手锏”时,如何抢夺观众注意力从而使节目在众多同类节目中脱颖而出,就成了节目创作人员最费心思的头等大事。于是,“炒作”成了一些选秀节目吸引大众关注的重要手段。“炒”嘉宾、“炒”评委、“炒”选手、“炒”主持人,制造绯闻、制造事端,甚至不惜无中生有、无事生非,竭泽而渔的恶性炒作严重破坏了娱乐节目的生态平衡。

(三)分切“利益”蛋糕

先来看一组数据:2014年,“超女”的冠名赞助广告收入是2800万元左右,短信收入大约有500万元。插播广告收入比冠名广告要多,整个2014“超女”

的广告收入大约在7000—8000万元左右;2014、2014年“超女”冠名赞助不到3000万元,但由于湖南卫视自己做短信经营,短信收入有1000万元左右,整体广告收入突破了1亿元。“超女”效应使湖南卫视2014年整体广告收入增长了3亿元,达到将近7亿元,2014年广告收入增加到10亿元。而根据广电总局规划院在2014年末推出的《上海真人秀产业价值链报告》,smg(上海文广新闻传媒集团)的《加油,好男儿》《我型我秀》《创智赢家》《舞林大会》这四档选秀节目品牌的商业价值评估为36.6亿元。报告称,节目产业价值链中各环节的直接参与者所获得的直接经济回报,预期累计超过14亿元,仅《加油,好男儿》一档选秀节目的品牌商业价值就超过了21.59亿元。

在巨额利润的诱惑与驱使下,选秀节目为了“圈钱”可谓是“机关算尽”。首先是广告的无孔不入;其次是短信收入,由短信投票和短信增值服务两部分收入贡献。在短信收入利润的驱使下,活动规则变成了主办方手中的娱乐道具——pk,待定,从“海选”到“十强”,从八进六到六进五??节目环节不断翻新花样,凡是能够设置短信投票环节的地方无一漏过。这种通过观众短信获取利润的做法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的良性发展。

(四)“选秀”背后的深层原因

从1958年中国电视的发端开始,电视的首要属性就是政治属性,其承担的功能也应以教育功能为主。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电视业经历了从起步到腾飞的艰难历程,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媒介市场化的发展,电视的属性由政治属性转变为双重属性,即政治属性与经济属性,教育功能主导也逐渐让步于认知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和娱乐功能四大功能并存。

在电视功能逐步转化的过程中,一方面,电视要充当党和政府的喉舌,另一方面,它又必须通过获取利益来求生存,而其主要盈利模式又被局限在商业广告上。因为目前电视广告的投放标准是基于收视率这个“万恶之源”的,因此,从行为动机的角度来解读,不仅电视台需要尽其所能提高收视率,获取经济利益保障生存,节目主创人员在收视率指标的压力之下,无形之中也会产生急功近利的心态。因此,节目主办方纷纷通过提高资费、增加环节等方式来尽可能榨取利润。而当“克隆”能够解决节目更新换代和收视率的问题时,“复制”自然就为节目方所争相效仿。

四、科学发展

(一)加强媒体自律

媒体自律——指新闻工作者及新闻媒介机构对所从事的信息传播活动进行自我限制或自我约束的一种行为。事实上,在社会转型期,多元价值观念交织并存,融合碰撞,反映市场经济负面作用的陈腐落后的价值观念也如污水横溢,形成了价值观念的冲突和分裂,导致了信仰危机、文化贬值、精神滑坡、道德失范等社会问题的出现。反映到媒体上,具体体现为选秀节目的盲目克隆、过度炒作以及急功近利等媒体从业人员的道德失范。“加强媒体自律,有利于防止和消除新闻腐败,恢复和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而选秀不过是一种节目形式,可以健康向上也可以趣味低俗,关键取决于节目制作者所采纳的制作理念。因此,务必要提倡媒体自律,使媒体在加强公民道德建设、构建先进的价值观念体系等方面真正发挥重要作用。

(二)建立和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在新型媒体管理制度不健全的背景下,自律的承诺一旦遭遇经济利益很容易土崩瓦解。而真正的道德文明在于法治化的制度文明。”

[7] 因此,一方面,要建设符合媒介市场化需求的合理有效的媒体产业化运作机制。如《美国偶像》等欧美选秀节目背后有成熟的音乐产业和娱乐产业支撑,规范的电视转播、版权出售、唱片发行等,使资源得以深度开发,培养出的是真正的乐坛巨星;而国内选秀节目缺乏成熟健康的音乐娱乐产业与之配套,选拔出的明星仿佛是过眼云烟,重视节目本身收入也注定了其短线效应。另一方面,要建立和完善适应当前新形势的行业自律监管体制和相关管理制度,并保证其得到有效的贯彻实施,通过更规范、更严格、更具有操作性的制度约束,来保证媒体的健康良性运行。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选秀本身并没有错,也许它不会跻身社会主流文化,但通过很好的制度设计,选秀文化是可以长盛不衰的。关键是要使节目与市场在规范的基础上相互借力、互为平台,彼此交融更默契、更成熟,这样一来,不仅能为观众提供优秀的精神食粮,满足他们的收视需求,也能够实现企业的商业利益,实现选秀节目与企业的双赢。

参考文献:

[1] 中国人搜索行为研究中心:《2014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研究报告》,第7页。

[2] 陈鸿秀. 电视选秀节目的文化思考[j]. 四川戏剧, 2014,(02) .

[3][7] julie:《电视选秀:失控与速朽》,( blog_ l),2014年2月19日。

[4] 陈黛:《东方卫视“四真人秀”品牌价值超38亿》,( ,1280,2540913,)2014年12月21日

[5] 程晋. “选秀”节目热潮中的思考[j]. 当代电视, 2014,(04) .

[6] 李忠:《媒体自律刍议》, 中国社会科学院网站

(http:///cass/show_n )。

[7] 尹磊,赵鑫. 中国电视选秀节目的冷思考[j]. 安徽文学(下半月), 2014,(07) .

[8]电视选秀节目的出路和发展[j]. 新闻战线, 2014,(02) .

[9] 吴伟湘. 选秀背后的推手——电视选秀节目的受众心理分析[j]. 新闻天地(论文版), 2014,(03) .

[10] 赵金花. 超级媒体奇观:当下中国的媒体选秀现象简论[j]. 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4,(01) .

[11] 王静,冯梦莎. 选秀节目如何在困境中突围[j]. 新闻世界, 2014,(06) .

[12] 赵金花. 超级媒体奇观:当下中国的媒体选秀现象简论[j]. 徐特立研究(长沙师范专科学校学报), 2014,(01) .

[13] 周华旭. 选秀节目的文化解读[j]. 青年文学家, 2014,(02) .

[14]2014大陆选秀节目回归[j]. 视听界, 2014,(02) .

[15] 李萍. 论大众审美文化视野下的选秀节目[j]. 江西蓝天学院学报, 2014,(04) .

[16] 吕绍刚. 电视选秀的反思[j]. 决策导刊, 2014,(09) .

第五篇:自我介绍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推销

自我介绍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推销

结合老师的受教和个人经历,总结一点如下,希望被有需要的人需要。首先请允许我问个问题,你认为自我介绍为什么存在?我知道你一定知道,但是感觉很模糊不是,下面我将结合自我介绍提出我的拙见并总结。

自我介绍,一般分为五个环节:我是谁,我的爱好,我的偶像,我的事业,我的座右铭。

我是谁,一般包括名字,籍贯,性格三大内容。要根据自我介绍的的目的性串合,在什么场合做什么介绍。比如导游竞聘,籍贯上就可以涉及到一点你家乡的旅游胜地。比如学生会纪检部竞聘,就可以在性格上扯到做纪检工作需要的善于管理,处理人际关系,工作认真踏实等性格优势。

我的爱好,就是你喜欢什么东西,做什么事情。可简单根据自我介绍的对象在文化、运动方面有针对性地说几句。比如竞聘文学社的理事,说明自己的人际方面、处理问题方面的优势之外,加上几句爱好文学,喜欢看,乐于写会大大增加你的亮点。比如新学期开始自我介绍,主要作用是让大家认识自己,以便更好更快结交朋友,这时要涉及广一点,因为大家的兴趣爱好都不一样。其实爱好也是性格的体现,是对性格方面介绍的加深,就比如爱好篮球和足球的人,一般是性格外向喜欢成群结队的人,比较喜欢交朋友;爱好文学,喜欢安静平和,不喜欢热闹;羽毛球乒乓球,比较不习惯大场面,人多的时候比较沉默。

我的偶像,偶像是自己崇拜的人,当然一般不是指追星。比如身残志坚者,伟大领导人,成功人士,某种职业的人等等,说明他们身上什么地方让你崇尚,什么东西让你会振奋,什么品质给予你力量和信念。偶像方面,个人比较喜欢和事业结合在一起,互相影响。他们的优点要和你自我介绍的对象相关,如销售方面的工作面试,你偶像的身上要有礼貌,坚持,吃苦耐劳的品质。

我的事业,学生的话就是我的学业。除了学业,还可以包括你当前的兼职,你所在的社团等等你的其他身份,最好就再加上自己的一些这些方面的经历。要着重提到你面对过什么难题,你怎么处理的,结果怎么样(一般是指失败的事情),失败之后你怎么做的(思考过程,总结经验),然后再稍微扯到之后你将这方面的经验总结运用到其他地方,成功了。这证明了你处理问题的能力,你的总结反思的能力,你的进步的能力,你的思想,你的坚韧等等很多方面很被需要的能力和成功者需要的品质。

我的座右铭,这和我的偶像有点像,但也不可少。座右铭一般是一句话,一句可以概括你偶像的话,一句可以监督提醒你的话,一句可以让你坚强的话,一句可以让你自评反省的话。这体现了你的品位和心灵高度。

自我介绍的五个环节可以也必须根据具体需要而调整。注意首因效应和光环效应的正反。自我介绍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推销。

自我介绍为什么存在?是为需要而存在。是谁的需要?是面试官,是自己的需要。在自我介绍的讲台上,你就是推销员,也是商品,面试官和听众就是客户。你自我介绍的一字一句就是让你如何变成适销对路的商品的筹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