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随想精品作文(精彩多篇)

清明节随想精品作文(精彩多篇)

清明随想作文 篇一

我的思绪像原野上的风,刮过耳边,在那里呢喃。

“清明”这个略带忧伤的字眼,在春天明媚的阳光中来到,或许它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人们追思怀远略带悲伤的方式,明明白白地带着一丝怀念,去祭奠先人。

它为什么是在春天?它让人在感受逝者远离的痛苦时,能看到四周蕴含的新的生机和希望……这也是所有逝去的人们想对我们说的话,只是委婉地借春天替他们说了。

时常想象我的脚下是江南水乡,这幻想在开春的时节最真实。一片一片的水田,倒映着旁边还有些颓废的枯木,有的发出些许嫩芽。原野上的风呼呼作响,吹得水面粼粼起浪,携卷的灰尘扑面而来,这是最真实的自然,在撕去表面那些光鲜亮丽的色彩之后,它依然是一个蕴含着无穷力量的巨人。

我像一只笼中的小鸟,极想逃离,这感觉在上了高中之后尤为强烈。窗边是阳光也好,风雨也罢,我都接受。我喜欢倚着窗看天边各色的飞鸟,看它们在楼顶上盘旋,却始终能找到自己的伙伴和家。我也喜欢看云,蓝与白的融合,让自己忘掉了压力和烦恼。下意识地抬起头,看窗外纯净的天空里云朵和鸟儿嬉戏,心里也渐渐有了歌声和微笑。就像王筝《我们都是好孩子》里的那句“推开窗看天边白色的鸟,想起你薄荷的笑……”;又像张雨生在《我期待》中所唱的,期待一种纯粹的快乐,期待着在我努力之后,会感受到春夜寂静中的天籁、秋凉的爽快。“我期待”,这三个饱含希冀的字眼,绘成了我美好的蓝图,等我一步步去实现。

我一直试图弄懂生活是什么,一天应该怎样度过才叫值得:生活就是你在扫墓时顺便扶了扶那棵墓碑旁刚长出来的小树;生活就是一年四季的耕耘劳作,将土地的力量真正释放出来;生活就是保持一颗恬淡,如云般澄澈的心。生活,就是继续;生活,就是我期待。

清明节随想优秀作文 篇二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这虽然是一首大家耳熟能详的诗,但也道尽每个人的心情与感触。

记得每到清明节时,妈妈就会开始准备祭祖的东西,大家也要准备回老家去,因为大家的祖先都在那里。爷爷是前几年才过世的,每次到了爷爷的坟墓前,就会想起小时候,爷爷常常会用三轮车带大家出去玩,而我也常常摸着爷爷的头,爷爷总是眉飞色舞的,大家都说只有我敢这么做,真是难以置信,或许是还小,但也是爷爷疼大家,才让我与爷爷这么亲近,想到这哩,心里还有点难过。

到了目的地,大人们总是忙着除草、清理墓园,而大家小孩也帮不上忙,只能在旁边等待,等到清完后,准备祭祖,小孩最爱的剥蛋,每个人手拿一颗蛋,蛋壳都要丢在坟墓上,而大家也会把那颗蛋吃完,这是扫墓时最爱做的一件事。

清明节也是要大家不能忘本,要记住祖先的种种祭祖仪式,让子孙永远怀念!

清明随想作文 篇三

清明到了,预示着暮春了,雨水也了。小草不在是嫩芽尖尖而是绿草茵茵了;杨柳不在是吐芽而是柳絮纷飞了;桃花不是含苞待放了而是鲜花怒放了······选一个晴朗的周末,去踏青。

清明到了,当然要吃青团子了。传说清朝末年,正仪镇有个叫赵慧的女子,发现一种酱麦草是做青团子青汁的好原料,而用手工磨的粉做的团子更为柔软细腻,又不粘牙,存放数天不破裂、不发硬、不变色。后来正仪镇中心桥南一爿糕团店的陈四宝老大娘从赵慧处学得了这个秘方,从此青团子供应于市场,成了一种色味兼美,饶有乡土特色的点心。所以现在大家都有吃青团的习惯

青团的制作并不难,可我家的青团却不必一般。先将艾叶洗干净,过一遍水,然后把他们发在面团里揉搓,直到面团变色。将面团放在模具了一压,立马出现了许多团,看着都流口水。再将白糖、芝麻、肉末和花生、麻油包入其内,第一口香甜可口;第二口甜而不腻抱你白吃不厌。

那是只知道吃,现在才知道是为“寒食”准备的。

相传战国时期公子重耳流亡,饿晕在路上,他的心腹介子推割下腿上一块肉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晋文公执政后,对那些和他同甘共苦的臣子大加封赏,唯独忘了介子推。有人在晋文公面前为介子推叫屈。晋文公猛然忆起旧事,心中有愧,马上差人去请介子推上朝受赏封官。文公亲自去请介子推出山,终不见子推。晋文公乃下令举火烧山,孰料大火烧了三天三夜,大火熄灭后,终究不见介子推出来。上山一看,介子推母子俩抱着一棵烧焦的大柳树已经死了。晋文公望着介子推的尸体哭拜一阵,然后安葬遗体,发现介子推脊梁堵着个柳树树洞,洞里好象有什么东西。掏出一看,原来是片衣襟,上面题了一首血诗:

倘若主公心有我,忆我之时常自省。

臣在九泉心无愧,勤政清明复清明。

晋文公将藏入袖中。然后把介子推和他的母亲分别安葬在那棵烧焦的大柳树下。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把绵山改为“介山”,在山上建立祠堂,并把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晓谕全国,每年这天禁忌烟火,只吃寒食。

走时,他伐了一段烧焦的柳木,到宫中做了双木屐,每天望着它叹道:“悲哉足下。”“足下”是古人下级对上级或同辈之间相互尊敬的称呼,据说就是于此。

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清明到了,带上纸钱,带上杨柳,带上食物去祭拜先祖。我们把柳枝编成圈戴在头上。在坟头插上柳枝,用干柳条做成的扫把扫墓,除掉杂草,点上香,摆上食物。磕几个响头祈求我那只见了我年的太公一切顺利。

清明到了,我依稀能记得我那只见了五年的太公那张带有慈祥微笑的脸。

清明随想作文 篇四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每当吟诵起这首诗的时候,我就会想起死去的人们,他们带给我无限的怀念。

清明节又到了,我想到了许多,我想到了我们村的为学生们奉献生命的乔广老师,乔广老师是为了自己的学生牺牲的,因此乔广老师是伟大的。

乔广老师对教师这份工作非常的热爱,他每天都早出晚归地工作。有一天,天山四中的老师和学生们一起去达拉湖游玩。有几个男孩子忍不住湖水的诱惑,打起了水仗。但出乎意料的是 ,一个叫邓立法的同学却掉进了湖里,所有的人都被吓住了。当学校正在想办法救人时,忘了自己也是一个不会水的乔广老师却纵身一跃跳进了湖里,他把邓立法同学推到浅水处。而自己却向同事们、学生们,摆了摆手,在湖面上消失了,不一会儿,水面平静了……

这时的乔广老师年仅32岁,这是多么宝贵的年龄啊!

从乔广老师纵身一跃的那一瞬间,他想到了把悲剧留给自己,把幸福留给别人。从他摇手谢世的十几秒内,他和自己的同事、亲人、学生永别了。

这时我想起了为我们付出的老师,我们的老师虽然没有像乔广老师那样伟大的事迹。但,是老师们用那辛勤的汗水来浇灌我们这一棵棵幼苗,是她们像一缕缕阳光,对我们百般呵护,她们和乔广老师一样伟大,值得我们珍惜。

在这里我要代表汉林的父老乡亲在这特殊的日子里对乔广老师表示深深的怀念。

同学们记住我们家乡的英雄吧!他们的事迹影响我,也影响你。

清明随想作文 篇五

清明,正是春暖花开莺歌燕舞的时节,家家户户外出扫墓,踏青草,折杨柳,慎终追思,以达对逝者的尊敬与怀念,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这些诗句都是旧时清明的祭墓写照,读来有点怆然。

过去祭墓叫上坟,黄土垒起的坟墓容易坍塌,于是后人每年上坟都准备锹铲或箩筐。坟体要修整,坟帽子须更换,还得拣那些结有草茎的新土,以图吉利。生意人早以将祭菜、香烛、锡箔、红线铺在路边,供上坟人选购,且不许还价,上坟人难得计较,怕斗起舌来有损祖先颜面。

自从殡葬改革,火化蔚然成风,小小骨灰盒用不着大兴土木了,置放陵园公墓或寄存殡仪馆,怎么样都很方便。现在有的人更想得开,死后干脆将骨灰洒到大江里,既不污染环境也能让灵魂远游,浩浩江波万年不朽,天人合一,形神如烟,善哉斯为。

如此,清明到来,后人只需登船远望,抛一棒鲜花,喊一声号子,所有追思都被江鸥捎去,流不尽的仍是那人生长河,一浪高一浪。死者巳矣,生者当摄身节哀,该干什么还得干什么,生命短促,只有奋发有为才能使自己永恒。

一年一度的清明总是让人感慨万千,想着人生百岁终有一死,似乎更要懂得加倍珍惜时光。杨柳堤岸,江汀皓月,生命的记忆依然坚如磐石。诗人藏克家说过:有的人死了,可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可他已死了。短短两句话,一语道破了生命的秘笈。可不是么?如今被我们清明:牢牢怀念的人,除了逝世的亲人还有谁呢?翻开历史长卷,无数仁人志士英名犹在,他们死了吗?没有!他们永远活着,活在我们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