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反映电子产品后续处理亟需引起高度重视

基层反映电子产品后续处理亟需引起高度重视

基层反映电子产品后续处理亟需引起高度重视

近年来,我国手机用户持续增多,据《人民日报》报道,目前已达到11.46亿用户,每年约有4亿部手机被淘汰。农村中老年人人手一部手机、一台可视收音机或插卡半导体等已成为常态,面对如此之多的电子产品,如何进行后续无害化处理,消除环保隐患,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通过对**县城乡1000余名群众问卷调研,发现:

一是电子产品保有量大、更新换代快。调查中,几乎所有群众都拥有一件电子产品,有两件以上常用电子产品的群众占37%,这其中,手机的保有量最大,约占95%,其次为插卡半导体,约占39%,平板电脑产品约占11%。另,电子产品更新快、淘汰率高。47%的群众表示自己两年内更换过手机,19%的群众表示自己更换过插卡半导体或半导体电池。

二是群众环保意识差、随意处置性强。72%的群众表示自己淘汰的电子产品会随意丢弃家中,时间一久就会当做垃圾处理;17%的群众表示自己淘汰的电子产品实行了换购,但换购商家多为流动小贩;4%的群众表示自己是以旧换新,将旧电子产品处理给了原经销商。约17%的群众表示自己曾焚烧过电子产品垃圾,90%以上集中于以农村住户。

对此,基层建议:一是完善电子垃圾无害化处理法律法规。国家现行有关法律法规对电子垃圾分类、回收渠道等规定仍不明确,应进一步完善法律,对具体的回收渠道、回收方式作出规定,明确牵头实施部门,建立协调处理机制,避免出现交叉、多头管理,造成责任不明。二是完善电子垃圾回收处理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