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高中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报告

一年来,职业高中部继续推进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力争实现职业教育发展水平和服务能力双重提升,毕业生就业质量得到提高。

职业高中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报告

一、学生基本情况

今年,职业高中班应届毕业生两个专业班,在校生18人,毕业生人数18人,就业人数16人,就业率为88.89%,2名学生到其他学校继续学习深造。 

二、就业总体情况:

(一)就业人数和就业率

2018年,毕业学生数18人,就业学生数16人,就业率88.89%%;直接就业人数7人,直接就业率43.75%;对口就业学生数 2人,对口就业率为22.22%。在就业学生中,进入各级所有制企事业单位的学生人数为3人,占毕业学生比例为18.75%;其它方式就业的学生4人,占毕业生比例为25%。升入高一级学校人数为2人,占毕业学生比例为11.11%。

(二)各产业就业分布情况

从事第一产业的毕业生数为3人,占就业学生数的42.86%;从事第二产业的毕业生数为4人,占就业学生数的57.14%。本地、异地和境外就业情况:在本省就业的毕业生数为7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00%;就业渠道情况:通过学校推荐就业的毕业生数为1人,占就业学生数的14.29%;通过中社会资源就业的毕业生数为3人,占就业学生数的42.86%;支持性就业的毕业生数为3人,占就业学生数的42.86%。

(三)专业大类就业情况

根据《职业高中班专业目录》划分3个专业类别标准,目前我校只有以下两个专业:

文员类:毕业生数9人,就业人数5人,对口就业人数2人,对口就业率40%。

烹饪类:毕业生数9人,就业人数2人,对口就业人数无人,对口就业率0。

今年从专业分类看,对口就业情况最好的专业是文员类,对口就业率高达40%;其次是其它方式的就业,点毕业生总人数71%。从毕业生数量看,今年文员与烹饪学生一样多。从就业学生数量看,文员专业毕业生今年多过烹饪就业人数。

三、就业质量基本情况

1、签订就业合同情况

2018年在校毕业生直接就业学生中,有7人签订1—3年期限就业合同,占直接就业学生43.75%;有3人签订1-2年期限就业合同,占直接就业学生42.86%;有2人签订3年期限就业合同,占直接就业学生28.57%。3年以上就业合同的2人,点就业人数28.57%。签订1-2年及以内期限就业合同的人数所占比重较大。

2、毕业生就业起薪情况

2018年就业学生中5人起薪1500—2000元之间,占直接就业学生比例71.43%;有2人起薪高于3000元,占直接就业学生28.57%。数据表明,起薪高于1500元以上人数所占比重最大。

3、毕业生享有劳动保险情况

2018年应届毕业生,享有五险的人数为4人,占直接就业学生比例为57.14%,享有五险一金的人数为3人,占直接就业学生比例为42.86%。数据表明,享有五险的学生占比最多。

四、毕业生获得资格证书情况

2018年学校毕业生因国家资格证的改革,学生都没有获得职业资格证书,因此也就没有占比。

五、就业满意度情况

通过对2018年应届毕业生就业学生、家长16人的调查了解,比较满意、满意和非常满意的学生人数为7人,占调查人数的43.75%,无法评估11人。

六、存在的主要就业问题

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专业对口率低、工资待遇不高、工作不够稳定等方面,具体列举如下:

1、专业对口率不高,学非所用的现象比较严重。中职特教班的学生,由于受自身条件所限,专业基础知识不够扎实,独立完整地承担某一个岗位的工作有困难,需要有专门的专业人员协助,或者辅助性作业才可以,他们动手能力与沟通能力欠缺。从就业实际情况看,2018应届毕业生中,文员类和烹饪专业的毕业生所从事的岗位与自己所学的专业基本不对口,即使对口,也是辅助性的,在工资待遇及福利方面也较为低。

2、工作稳定性较差。有的就业学生尚未满试用期就换了单位,有一部分学生在初次就业企业工作时间不足一年就被辞退,有的就业学生甚至一年内换了几个就业单位,频繁更换单位。很多毕业生做的工作与农民工做的工作并无二异,技术含量低,以简单的体力劳动为主。

七、主要原因分析

造成毕业生就业质量不高的主要原因有来自社会环境、政策措施、家庭个人等方面的因素。

一方面社会环境方面的原因。目前社会上对特殊群体学生就业接受度不够,轻视其技术劳动的现象仍比较严重。企业普遍劳动强度大、工作时间长,加之特殊学生就业年龄相对较小,独立性差,体能跟不上,没有吃苦耐劳精神,导致学生就业不稳定,直接影响到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另一方面学生体能,社会适应能力不足。学校硬件设施不足,学生缺少运动,体能不能适应工作需要。学生刚刚离开校园,思想都比较单纯,对如何应对复杂、突变的事物缺少必要的思想准备,加之学生知识面窄、技能不过硬、心理承受能力差、竞争意识淡薄、人际关系紧张等,部分学生无法适应全新的工作、生活,而学校对学生综合素质和适应能力及意识的培养和提高学生生存适应的能力教育有所不足。

其次,家庭或学生自身方面的原因。有个别家庭条件优越,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家长和学生不能够客观看待问题,不能有效地沟通,做好心理疏通工作,任凭学生使性,对就业缺乏积极性,导致有好的就业机会不能好好把握而错失良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