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经济调查报告多篇

民营经济调查报告多篇

【第1篇】关于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为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发展,3月,财经委和财经与预算专业代表小组部分成员先后到市工商联、市统计局、市工商局、市国税局、市地税局、市经信委等部门进行了调查,对有关部门贯彻落实《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动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意见》(鄂政发[20xx]82号)情况进行了检查。同时,要求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市人民银行等部门对该意见的落实情况进行了自查,并到九江市进行了学习考察。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主要问题

3、创新能力不强,技术含量仍然较低。近年来,我市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但总体上还处于创业发展初期,主要集中在工业和建筑业,而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高端制造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分布较少。民营企业多数处于产业价值链低端,从业者大多为农民和手工业者,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去年,我市只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4家、省级企业技术中心15家、省工程实验室1家,并且大多集中在大中型企业,90%以上的中小企业没有自主研发力量。

对上述问题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缺乏浓厚的创业氛围,全民创业意识不强。尽管去年我市被评为全国创业先进城市,但少数职能部门主动性不强,群众对相关政策了解度、知晓度、认可度较差;民营企业家队伍现状堪忧,我市民营企业家主要来源于改制企业、自身资本积累企业和外来投资办厂企业,整体年龄结构、知识结构老化,部分民营企业家小富即安,做强做大的愿望不强;部分创业人员思想守旧,行为保守,技能不高,全民创业的氛围不够浓。二是缺乏科学的企业运行,企业核心竞争力不突出。我市多数民营企业为家族式企业,单打独斗型的较多,联合集群的较少,并且生产经营粗放,装备水平低,缺乏现代公司治理机制,缺乏自主知识产权和品牌,生命力不强。三是缺乏低成本的融资,资金满足率不高。由于民营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门槛高、融资的综合成本高、贷款的风险高等问题,加大了民营小微企业的融资难度。四是缺乏优良的公共服务,企业发展环境不优。主要是政府承诺的部分优惠政策难以落实,生产要素供应不足,服务体系不健全,企业的隐形负担较重等。

三、几点建议

民营经济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经济发展、活跃城乡市场、增加财政收入、扩大劳动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促进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我们建议:

1、加快出台含金量高的扶持政策。要集中精力全面梳理国务院及各部委、省政府及其组成部门出台的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各项优惠政策,结合我市民营企业的实际和需要,尽快出台切实可行的落实政策,真正把上级各项优惠政策用足、用活、用到位。要依法分级设立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并向民营小微企业倾斜,支持民营小微企业进行技术改造和科技创新,提升产品档次和品质,走专精特新的发展道路,推动我市民营经济跨越式发展。

2、加快培育竞争力强的市场主体。要加强对市场主体培育工作的领导,按照抓大壮小扶微的工作思路,明确各部门职责,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增量行动,放手发展民营经济,鼓励民间投资、全民创业,培植一批具有带动作用的龙头型企业,形成各类市场主体竞相发展、有机互补的良好局面。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围绕两大支柱、八大重点产业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产业链招商,努力引进一批强链、补链、建链产业,实现产业规模的扩张。同时,鼓励本地民营企业围绕我市产业链与大企业进行配套协作。

3、加快建立完善的融资服务体系。要搭建民营企业和银行信贷需求交流平台,实现银行和企业资金供需对接。要加强与风险投资机构的联系,引进风险投资基金,促进高成长性、高技术含量的中小科技型民营企业快速发展。要认真落实各项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优惠政策,降低民营企业经营成本。要协调金融部门进一步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探索适应民营企业的贷款新产品。要积极发展表外业务、中间业务和理财服务,积极运用表外融资形式满足民营企业资金需求。要进一步加强民营企业信用培植,规范民营企业财务管理,完善民营企业担保机制,壮大担保公司及担保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对民营企业的担保面。

4、加快打造优良的发展环境。要以春雷行动为契机,进一步改进机关作风,提高办事效率,并建立有效的涉企收费维权机制,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要建立健全全市民营经济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召开会议,帮助民营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要借鉴九江做法,组建黄石市中小企业服务超市,推行项目审批代办制度,在全市选调优秀年轻干部作为项目审批代办员,全程服务项目审批。要搭建智力平台,聘请知名院校教授为民营企业家进行培训辅导,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要认真研究民营企业生产要素供给问题,在我市各类工业园区中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小微企业创业园,支持民营企业发展。

【第2篇】市民营经济运行状况的调查报告

为了全面掌握全市民营经济运行情况,确保全年任务目标的圆满完成和认真谋划好明年工作,20xx年11月9日至20日,我局有关领导和各业务处长,分四片对24个县(市)区的民营经济发展运行情况进行了督导和调研。通过调研,对全市民营经济运行状况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对当前民营经济存在的一些问题看得更准,对明年全市民营经济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和把握。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民营经济运行状况及其特点

1、全市民营经济呈良好发展态势。预计到年底,全市民营经济完成营业收入2400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增加值600亿元,同比增长18%,上缴税金34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00亿元,全年新安排就业人员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0万人。民营经济占全市国民经济总量达到43%,较上年增长3个百分点。各项主要指标全部完成年初预定目标。增长幅度25%以上的县(市)区有矿区、正定、裕华、平山、赵县、桥东、新乐等;增长幅度在20%—25%县(市)区有辛集、晋州、藁城、深泽、无极、元氏、高邑、赞皇等。

2、民营经济大发展、快发展的局面业已形成。省、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后,我局把贯彻落实省、市《关于进一步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各县(市)区党委、政府,把民营经济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文件和意见,尤其是在市场准入,税收减免、行政收费、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奖励机制等方面,从政策和制度上进行了调整完善,激发了广大群众发展民营经济的热情。矿区在全区开展了以“不评不议抓经济、不争不论促发展”为主题的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重点消除对民营经济认识上的误区。为充分调动各级各方面的创业热情,按照“高起点定位,低门槛进入;高效率动作,低成本扩张”的原则,制定出台了具有前瞻性的政策措施,坚持私营个体一起上,一、二、三产齐发展。对执法执纪部门严格实行“零罚款”“零摊派”,搭建了发展民营经济的平台。正定县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抓发展必须抓环境”的思想观念,不断地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推行“一门受理、一次收费、一站式审批、限时办结”的一条龙运行机制,狠抓政务“提速”,提高行政效率。

3、固定资产投入稳定增长,出口创汇显著增加。20xx年,民营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总投资12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225个。除14个投资较大的项目需跨年度外,其余160个重点项目均能在年底竣工投产。全市民营出口创汇企业在巩固原有客户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新客户,拓展出口渠道。同时,大力发展自营出口企业,今年新增民营出口企业30家,完成出口交货值90亿元,较去年增长40%。

4、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一是全面落实《乡镇企业负担监督管理办法》,严厉查处增加企业负担案件。全市共清查涉企收费项目99项,查处增加企业负担案件26起,涉案人员24人,涉及金额850万元,进一步优化了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辛集市乡镇企业局配合市纪检委、监察局、督查办开展了明察暗访活动,先后查处违纪行为10起,通报处理20人。二是市、县两级制定出台了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成立了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对执纪执法和政府职能部门实行责任制,年终进行考核。无极、鹿泉、新乐三县(市)乡镇企业局虽改为事业局,没有了执法权,但他们顶着各种压力依法加大对执法执纪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收费标准、违反收费程序等行为的责任追究,及时向纪检部门提出处理意见,直到处理为止。三是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绝大部分县(市)区对骨干利税大户实行挂牌保护,推行企业收费二证一卡制度,建立企业负担监测点。四是有80%的县(市)区民营企业主管部门建立投诉中心,公布举报电话,受理和查处一批侵权案件。市局于今年8月成立法律(投诉)服务中心,聘请2名律师当顾问,聘请500名法律义务维权监督员。

5、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建设实现了重大突破。根据省委、省径政府下达的目标要求,到2022年底我市须建立信用担保机构19家,注册资本金达到3亿元,形成15亿元的担保能力。市委、市政府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市书记吴振华、市长臧胜业多次批示,常务副市长马静、主管副市长张发旺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要求各县(市)区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年底前必须把担保机构建起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我局和各县(市)区不懈努力、多方协调,使担保机构建设实现了突破性进展。截止到11月底,市、县两级共成立担保机构31家,注册资本金总额达到31811.2万元。其中:市级担保机构7家,注册资本金11136万元,县级担保机构24家,注册资本金20675.2万元。提前一个月完成省委、省径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在全省11个市中,担保机构数名列全省第一,注册资本金总额名列全省第二。目前,24个县(市)区除井陉县、行唐县正在积极筹备外,其余县(市)区都建立了担保机构,形成了全市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网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奠定了良好基础。

6、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健全。今年以来,我局提出了为企业搞好银企对接、信用担保、信息服务、法律咨询、企业改制、技能培训、行业协会、人才引进等8项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措施,并将这8项服务作为全年工作的主线,贯穿到工作的始终,着力为企业做几件看得见,摸得着,能解决实际困难的实事,以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目前,担保服务、法律服务已取得重大突破,其它几项服务也收到了很好效果。一是银企对接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有10家金融单位同180家民营企业签约金额22.6亿元,与去年相比,银企对接金额实现了几何级增长。二是劳动教育培训已全面铺开。全年定向转移培训9350人,新入厂培训2.3万人,在岗培训28.5万人,其中,市、县两级主管部门直接培训人数达到了4800人次。9月19—21日,我局组织了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综合素质培训班,共120人参加,副市长张发旺同志到会上了第一课。三是市属集体企业改制工作全面启动。尽管目前集体企业改制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但经过广泛的思想动员和耐心细致和解释工作,大部分干部职工消除了思想疑虑。目前,已有39家集体企业拿出了改制方案,已具备改制条件的企业达到8家,已批准改制企业4家。四是召开了全市中小企业行业协会经验交流会,有7个行业协会的会长介绍了他们的先进经验。会上还安排部署了明年的行业协会工作。省局发专刊推广了我市发展行业协会的经验。五是市局正在筹建中小企业网站,近期将与省中小企业局、农业部联网。明年与市委、市政府联网。

7、民营企业成为安排劳动就业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目前“三农”中有“三难”即农产品卖难、农民增收难、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难。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我局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年初制订工作目标和措施,给各县(市)区下达了任务指标。各县(市)区领导十分重视,当作中心工作来抓。辛集市乡镇企业局与该市劳动保障局密切配合,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20925人,转移安排农村劳动力10200人。晋州市2022年利用新投产民营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3900人,发展个体工商户500户,新增就业岗位1000人,安排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共计4900人。深泽县将190名县办企业下岗职工转移到民营企业工作,同时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4976人。平山县乡镇企业局利用下属单位农村劳动服务公司向外输出劳动力1500人,就业安排4500人。据初步统计,全市仅2022年就新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10万人,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二、当前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环境问题。一是个别地方的领导思想解放不够,抓民营经济发展的魄力不够,不敢触动改革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二是有些执法单位受部门利益驱动,优惠政策停留在文件上,没有真正兑现。民营企业办证难、征地难等诸多问题未能切实解决好,造成很多招商引资项目夭折和流失。

2、资金问题。尽管我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建有31家,但由于刚刚起步,运作需要过程,暂不能完全满足民营企业资金的需求,再加上金融部门实行高门槛政策,信贷条件高,信贷总量小,申请贷款时间长,难度大,资金短缺仍困扰民营经济的发展。80%的民营企业发展资金不足,尤其缺乏积累的农民进入市场缺乏启动资金。

3、体制问题。一是上下不对口,名称职能不统一。尽管目前各县(市)区都明确了民营经济管理部门,但县级民营企业管理机构却五花八门,有的归经贸局管,有的归乡镇企业局管,有的归民营办管,有的归工商联管,有的归工商局管,工作很不方便。二是削弱了职能,工作难度大。20xx年县级机构改革后,有的县乡镇企业局改为事业单位,有的县改为二级局。改为事业单位的局没有了行政执法资格,工作很难开展。三是乡镇管理机构不健全,大部分乡镇一级没有民营经济统计员。

4、企业自身的问题。一是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规模企业、高科技外向型企业少、企业布局较松散。二是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多数企业属于家族式企业管理,出现引聘人才不足,生产经营管理粗放等问题。三是有的企业缺乏做大做强的胆识和魄力。

5、市属集体企业改制困难大、进展慢。当前影响市属集体企业改制的最大困难是资金不足问题。因为缺乏资金下岗职工没有生活保障,造成企业改制困难。

三、明年发展民营经济的主要措施

1、始终不渝地做好优化环境工作。一是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县两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调整完善发展民营经济的相关政策,清理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规定,研究制定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配套措施,切实用足用活中央、省、市的各项政策。二是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各县(市)区20xx年都要建立健全一站式审批中心,并进一步公开办事程序、充实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措施,落实服务承诺,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打破市场分割、区域封锁。无论国家集体还是民营经济,不论是本地投资还是外地投资者,做到市场面前人人平等,由市场当裁判、辨优劣、定生死,创造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四是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继续以治理“三乱”为重点,切实减轻民营企业负担。各县(市)区要建立和完善维权中心和举报中心以及政策法律咨询中心,并切实开展工作。

2、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构建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平台。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将过去的以行政推动为主转移到以指导和强化服务为主上来。全年着力做好四大体系服务。一是创业辅导体系建设服务。与市发改委、金融、司法及会计事务所等部门和单位联合,切实为民营企业在立项、改制、上市、融资等方面做好指导、协调与服务工作,解决好创业过程中的难题。二是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服务。与市工商局、技术监督局,银行、律师事务所等部门和单位联合,建立石家庄市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委员会,评选一批诚信守法民营企业,并在新闻媒体公布,提高我市民营企业知名度,增强民营企业诚信守法意识。三是信息咨询体系建设服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石家庄市中小企业网站,增添服务内容和栏目,无偿为企业提供政策、法律及项目咨询等各项服务,畅通民营经济发展的信息通道。四是技术支持体系建设服务。加强与省、市科技管理部门以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积极支持民营企业采取先进技术提升企业水平,及时发布一批实用的科技动向及新产品、新材料、新能源等信息。

3、切实抓好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入。全年新上5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不低于200个,重点项目投入达到60亿元,全年固定资产投入总量达到120亿元。同时,认真组织开展好银企对接洽谈活动,确保民营企业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到位。全年举办2-3期银企对接洽谈会,组织开展3-5次招商引资活动。在项目建设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前景好,潜力大的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对能耗高、污染重、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严格卡住。各县(市)区要切实把土地问题解决好,把招来的项目留下来。国土部门要积极协调、利用旧厂房、废弃地、非耕地发展新上项目,并及时办理土地过户手续。鼓励民营企业实行“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加强与境内外知名企业和大集团的联系与合作,实现强强联合。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依托海外资源壮大企业实力。全年利用外资总量实现2022万美元。

4、下大力抓好中小企业担保工作。中小企业担保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要积极稳妥规范地推进,以防走农民基金会的老路子。一是要积极筹措资金,扩大担保规模,最大限度鼓励民间资投入到担保领域,扩股上规模,使注册资本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二是搞好与银行的合作。三是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内部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充分发挥担保资金的作用。四是严格审批程序,加强运营管理。在开展信用担保业务上下工夫,扩大信用担保业务量,确保在发挥其效益的基础上,安全稳健运行。担保公司是独立法人,自负盈亏,坚决杜绝长官意志,任何领导不得批条打招呼。各县(市)区要注意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5、加强行业协会和企业家队伍建设。一是加强行业协会的领导和自身队伍建设。各县(市)区主管部门要主动承担起对行业协会的管理指导作用,要倾听企业的呼声,为企业当好红娘。要明确一名局长负责协会工作,要选聘一些年青的人才专职抓协会工作。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和帮助落实行业协会的各项职能。认真清理不适应行业协会发展的政策规定,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将一些属于行业协会的职能移交给行业协会,将适宜行业协会承担的行业管理职能委托给行业协会。二是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党中央提出了人才强国的战略措施,说明了人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企业家是难得的人才,有一支良好的企业家队伍,就会造就一批优良的企业。我们一定要把培养和建设企业家队伍同发展民营企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相辅相长。

6、进一步做好市属集体企业改制和提质增效工作。加强对市属集体企业改制工作的跟踪与督导,对已经批准改制方案的集体企业,建立和完善董事会、监事会,健全章程,并总结好经验,及时推广。对已拟定改制方案的集体企业要进一步指导完善方案,在上半年完成改制。对尚未制定改制方案的集体企业要在第一季度拿出初步方案,确保全年所有市属集体企业全部改制。同时,指导市属集体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上一批能够提高企业效益和优化产品结构的项目,提升市集体企业产品档次和质量。加强售销队伍建设,进一步挖潜增效,全年市属集体企业减亏要有较大幅度增长。

四、几点建议

1、尽快理顺管理体制。目前,仍有行唐、井陉等县、区民营经济工作由工商局或工商联管理,上下不对口,工作开展困难。还有元氏县个体私办管理乡镇民营企业,县经贸局管理县直民营企业,统计数字两张皮,工作被动。建议市政府明确规定民营经济领导工作由县经贸局或乡镇企业局统一管理,工商局、工商联作为辅助部门抓民营经济工作。同时,要求各县(市)区承担民营经济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统一加挂中小企业局牌子,一套人马两个牌子,与市中小企业局对应起来。目前矿区经贸局、灵寿民营局加挂了中小企业局牌子,实践证明,工作开展较为顺畅。

2、加大对集体企业的改制补贴。我市国有企业改制,市政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对安排下岗职工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我市集体企业长期以来也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建议市政府参照国有企业改制政策给予市属集体企业改制资金支持,帮助集体企业加快改制步伐。

3、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投入力度。20xx年市政府确定了87家重点扶优扶强的民营企业,但是这些民营企业至今没有得到任何优惠,企业感到失望,影响了积极性。在宣传方面,我市宣传投入力度不够,省、市扶持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报社宣传版面少,没有形成浓厚的气氛。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4、严格考核,兑现奖惩。按照市委石办字[20xx]95号文件的要求,制订详细的考核规则,年终对各县(市)区进行严格考核。于明年4月中旬,召开全市民营经济表彰大会,请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兑现奖励,表彰先进,安排部署全年工作,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进一步营造发展民营经济的舆论氛围。

【第3篇】关于做大做强民营经济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县委、县政府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和促进社会就业的重大战略举措来抓,采取了一系列为民营企业服务的措施,促使民营经济有了较快发展。在新的形势下,民营经济如何健康发展,并迅速做大做强,根据县政协十一届三次全会部分委员的提案和建议,县政协经济委员会对此进行了专题调研。

(一)运行态势良好,整体规划和长远目标需进一步完善

到2010年底,全县民营经济累计完成增加值102688万元、营业收入501385万元、固定资产投入50493万元、上缴税金22670万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幅20.2%、20%、34.4%、40.8%;全县民营经济实体累计发展为5428个,其中:集体企业362个、私营企业298个、个体工商户4695个,其它各类企业73个。分别占企业总数的6.7%、5.5%、86.5%、1.3%。从总体上看,我县民营经济整体实力还不强,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企业或品牌还不多。对民营企业的整体规划和长远目标应进一步完善,对民营企业的指导,协调机制还不健全,支持企业有时还仅仅停留在文件上、会议上、口头上,实际落实不多。部门办事的节奏也跟不上全县发展的需要。一些部门不能依法行政,依然存在吃拿卡要现象。检查上缺乏透明性,伸缩性、随意性大。不利于民营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不利于统一思想、整合资源。

(二)产业结构提升,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

从民营经济的产业结构看,我县已从过去传统的商贸、餐饮为主的产业逐步延伸到新型产业和现代服务业;从投资情况方向看,在稳步增长的同时,实现了结构上的优化,一是总量稳步高速增长。到2010年底,全县民营经济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入5亿元,同比增长34.4%。二是我县民营经济投资结构发生历史性变化,投资结构日益优化。其中投资100万元以上的项目中,投向农业产业化的项目有21个,总投资达7908万元,占总投资的16%;投向第三产业的项目有37个,总投资达1.53亿元,占总投资的30%。

通过调查,民营企业在发展环境方面普遍存在“三难”、“三反感”问题。“三难”:一是企业流动资金缺乏,融资渠道不畅,县域民营经济发展缺乏足够的信贷支持。当前我县大部分私营企业为获得资金主要靠民间拆借和自身积累;二是了解政策难,获得信息渠道不畅。政府部门大量的相关信息只在体内循环,使他们失去了许多参与市场竞争的机会;三是财政对基础设施投资难。如交通、水、电等基础设施跟不上民营经济的发展。如近年我县新型民营企业迅速崛起的大黄镇出现了基础设施、水、电滞后现象,成为制约地方经济增长的瓶颈。“三反感”:一是对乱摊派反感;二是对乱罚款反感;三是对乱检查反感。经过县委、政府的反复摸查、整顿治理,这种现象明显减少,但反映个别部门和一些社会单位变相的“三乱”依然存在,令民营企业感到为难。

(三)龙头企业带动能力显现,企业规模仍需扩大

发展、培育龙头企业是县域经济发展的核心,是实现县域经济新跨跃的关键所在。尽管依托葡萄特色主导产业县内以中国长城葡萄酒有限公司为龙头的马丁、夹河、容辰等10家葡萄加工企业获得了较快发展,但是,我县大部分私营企业实力不强,规模较小,其中注册资金超过百万元的企业为135家,占我县私营企业总数的2.49%,注册资金超过千万元的企业为13家,占总数的0.24%,绝大多数企业特色不突出,竞争能力和扩张实力不强。延庆县年纳税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16家,最多的一家超过亿元,纳税额占全县总税收的90%,而我县年纳税额在100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仅有3家。

【第4篇】地区民营经济现状与发展调查工作报告

近年来,民营经济在太和镇镇域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认真实施省市县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战略,促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民间资金向民营资本、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掀起新一轮发展民营经济的高潮,扫清民营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最近,我对太和镇地区民营经济的现状与发展作了深入的调查。

一、太和镇民营经济的现状

太和镇地处县城,具有得天独厚发展经济的优势,在九十年代初期,全镇城乡集体企业达到鼎盛时期,当时8万多人口的太和镇共有集体企业40余家,其中城镇集体企业13家,农村集体企业28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能力减弱,集体企业固有的规模小、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差、员工年龄大、文化素质低等矛盾日益突出,体制的弊端,产权不明晰,加之流动资金短缺,银行不注入资金,使全镇集体企业逐步陷入困境,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集体企业85%以上处于严重亏损状态。1997年起,镇党委政府开始实施“腾笼换鸟”的办法,通过卖、并、破、租、转等形式,让集体资本退出,为民营经济腾出空间。从当时的天府人革厂实施“零价转让”到全市最大的乡镇企业——四川富士电机有限公司改制为民营,通过改制培养民营企业10家。截至2022年7月底,全镇已累计发展个体工商户9000余户、民营企业152家,从业人员13380人,民营经济总产值实现8.6亿,占全镇乡镇企业总产值的79.6%;销售收入完成10.3亿元,利润5899万元,国税、地税收入2000多万元,占全部税收总额的80.5%。

二、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

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县民营经济的发展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突出表现在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和经济规模上。

第一,观念陈旧滞后。受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双重影响,思想观念保守,小农经济意识浓厚,冒险精神不够,怕投入了无产出、无回报,创业冲动不足。

第二、管理体制制约。政府职能部门对民营经济实施多头管理,缺乏对民营经济的整体布局和长期发展的引导和规划。有的工作人员仍有“管理就是开会,发展就是收费,协调就是喝醉”的思想。“三乱”现象屡禁不止,行政效率低下。

第三,市场环境制约。民营经济间的不正当竞争、制假、售假等问题还十分突出,社会监督力度、打击力度还不够。

第四,技术水平制约。在技术装备上,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依然是手工劳动或半机械化的操作。

第五,人才资源制约。人才市场不完善,使得科技人才资源严重缺乏。

第六,民营企业自身的问题。主要突出表现在经营者整体素质较低,管理问题较为严重,产业结构趋同,对所办企业缺乏科学论证和合理规划。有的法制观念淡薄,甚至违法违纪违规。民营企业呈现出小的多、大的少,经营型多、生产型少,租放型多、科技型少的“三多三少”格局,知名的大型民营企业不多。

第七,外部环境较差。各地出台的优惠政策,虽然推动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但是“纵向不到底,横向不到边、竞争不平等”。导致外地企业引不进来,本地企业又留不住,国有企业有的改制不彻底,民营企业又发展不起来。特别是项目审批、土地征用、电力分配、拆迁还房等方面与外来企业极不平等,主要表现在办理程序繁琐,中间环节太多,经营性的水、电、气价格太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本地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三、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社会氛围

首先,要树立先进的思想理念。在发展民营经济上,我们过去曾错误地认为私营经济是“资本主义尾巴”,个体经营者是“新生的资产阶级”。改革开放后,认识逐步提高,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有益和必要补充”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从限制到发展,从允许到鼓励,政策逐步放宽。因此,我们必须抓住新的机遇,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实践“三个代表”的重要内容来抓,让人民群众真正得到实惠。

其次,要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要在全社会形成“崇商重商”、“亲商护商”的发展环境,提倡勤劳致富光荣。各级各部门要充分运用舆论工具,宣传发展民营经济中的好人好事,在制定政策时,要充分给予民营经济优惠政策,在执行政策时,服务要周到,从各个方面为民营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第三,要保持昂扬的精神状态。发达地区在改革开放和发展民营经济中,创造了许多精神财富,给我们以深刻的启发。我们要学习温州人“白天当老板,晚上睡地板”、“不比消费比投资”的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和福建人的“永不满足,奋斗不止”的昂扬向上的进取精神,自我加压,你追我赶,扬长避短,开拓前进。

四、创新思路,推动民营经济超常发展

要促进民营经济超常发展,各级各部门都必须强化创新意识,要敢想、敢说、敢做,凡是沿海已经实施的政策,我们都要学习;凡是内地成功的经验,我们都要借鉴;凡是其它地方采取的措施,我们也要敢于实施。当前,我们应当从以下七个方面来抓好民营经济的发展。

(一)抓思路创新,激活民营

大力倡导民营企业的发展,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人新我特,人特我强,真正把我镇的民营企业做大做强。

(二)抓产权改革,催生民营

要坚定不移地以产权制度改革为核心,以民有民营为取向,以产权卖断为主要手段,退集体进个体,以产权改革推动企业的体制创新、机制创新,实现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

(三)抓招商引资,扩张民营

要把民营经济发展壮大成镇域经济的主体,仅依靠自身积累显然速度太慢,依靠改制转化毕竟潜力有限,还必须把好的机制同外来资本有机嫁接,才能更好地积累发展资本,更快地聚集发展能量,使民营经济呈现爆发式的扩张态势。各级各部门要牢固树立“你投资我支持,你发财我发展,你创业我就业”的大开放意识,形成全镇上下人人参与招商引资的良好氛围。

(四)抓政策启动,扶持民营

省、市、县明文规定的给予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镇内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应该落实给民营经济的政策,都必须全面落实到位,坚决取缔对民营经济的各种歧视性规定,彻底打破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性、体制性障碍,放心、放手、放胆促进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五)抓典型引路,带动民营

要大力鼓励机关干部离岗创办、领办民营企业,带动民营,让人力资源活起来。要有重点、有目的地树立一批既有品牌效益,又有行业特色的民营经济典型。要充分运用电视、广播、报纸、会议等多种形式广泛宣扬在发展民营经济中涌现出的各方面的先进典型及其优秀事迹。年终,党委政府要将民营经济中表现突出的经营管理者及其员工纳入全镇经济工作统一表彰,让同行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六)抓优化环境,服务民营

民营经济的发展,企业是主体,而为民营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环境,政府却是主体。现代经济的竞争,实质上是区域生产要素聚集能力的竞争,说到底是环境的竞争。环境决定发展。因此,我们一定要严格按照县委、县府的要求,坚决做到“四不准”、“两逗硬”。即:不准任何部门、任何单位向民营企业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不准干预民营企业的合法经营活动;不准对民营经济发展设立障碍和壁垒;不准侵吞、强占民营企业的资产。“两逗硬”是:在提高办事效率和优质服务上要逗硬;在查处阻碍民营经济发展的事件上要逗硬。

(七)抓素质提高,推动民营

各级干部要转变发展民营经济的观念,增强服务本领,民营企业家要提高综合素质,增强自身的管理才能,民营企业职工要提高思想、文化素质,克服“帮人”思想,爱厂如家,“厂兴我荣,厂衰我耻”,这样就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推动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

【第5篇】关于我国民营经济的调查报告

关于我国民营经济的调查报告

近年来,党和国家非常重视调整所有制结构,培育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民营经济作为国民经济中最具生机和活力的成分,得到了长足发展,已成长为支撑和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将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提到了更加重要的位置,民营经济迎来了在发展的春天。同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民营经济发展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情况和问题,亟待加以研究和解决。

一、民营经济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一)民营经济的地位不断得到提升在我国民营经济伴随着思想的解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经历了一个由限制到允许、到鼓励的发展历程。 50年代初期,个体、私营经济在我国城乡生产、流通领域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建国初期,私营经济工业产值约占全国工业总产值75以上。1954年,城乡个体手工业产值约为全国工业产值的20。

此外还有280万户、330万人从事个体商业,他们的商品零售额约占全国商品零售额的40。经过1956年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私营经济已全部消失。

据1978年统计,全国城镇个体工商业者只有15万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中有两个重大的变化:一是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替代计划经济,二是以公有制为主,多种经济共同发展替代单一公有制经济,二者密不可分。

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私营企业从无到有逐步发展起来,并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在国家政治、法律、经济、社会各方面的地位得到不断巩固的加强,民营经济的地位主要在三个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

1、理论地位的突破。长期以来,由于受“左”的影响,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认识不清,姓“资”还是姓“社”、姓“公”还是姓“资”的问题没有从理论上得到解决,对包括民营经济在内的非公有制经济进行限制和打击。

关于允许和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存在和发展的政策是在不断解放思想的基础上,在理论上不断创新的结果。民营经济逐步由限制到允许、鼓励,确立了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地位。

尤其是92年邓小平同志南巡谈话将思想大解放向了新的高度,打破了长期以来束缚人们思想的姓“资”还是姓“社”姓“公”还是姓“私”的桎梏,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民营经济获得了长足发展。在党的第十五次代表大会,江泽民同志指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过渡时期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进一步明确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在理论上为民营经济定了位。

2、法律地位的突破。1982年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一条提出“城乡劳动者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补充。

”但尚未提出允许私营经济的存在。6年以后,1988年4月12日,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十一条增加规定“国家允许私营经济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存在和发展,私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补充”。

1999年3月,宪法修正案第六条修改增加内容为:“……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第十一条明确了“在法律规定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国家对个体经济、私营经济实行引导和管理”。将非公有制经济的重要地位载入了宪法。

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又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独资企业法”,中国第一部体现私有制企业的法律诞生。从上述法律、法规不难看出,个体私营经济在法律中的整体地位,已经由个私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补充”上升为“重要组成部分”。

法律承认的个私经济的存在形态,也由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发展到个体工商户、农村承包经营户、私营企业(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有限责任公司)等多种形态。私营企业中的工会组织,私营企业协会、私营企业中的党组织等,也都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法律、法规中没有明确规定,发展到在法律、法规中有了明确规定的过程。

可见,民营经济在我国法律地位越来越明确、越来越重要,在法律上为民营经济定了位。

3、政治地位的突破。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八十周年讲话中,对民营业者的政治地位进行了精辟的阐述,提出把民营业者作为一个社会阶层来对待,民营业者既不同于原来的民族工商业者,也不同于资本主义社会的资本家,他们通过诚实劳动和工作、合法经营,为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和其它事业做出了贡献,他们也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根据七一讲话精神,现在,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不是能不能入党的问题,而是只有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中那些承认党纲党章、符合党员条件的才能入党。七一讲话指出,在目前经济发展的客观条件下,决定一个人能不能入党,不能只看他 拥有多少财产,而应看他的财产是如何获得的。

在政治上为民营经济定了位。

(二)民营经济具备了坚实的发展基础自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个私经济健康发展,已经呈现五个显著特点:一是持续稳定发展。一九七八年全国城镇个体工商户只有十四万人;到去年底,个体工商户及其从业人员已分别发展到三千一百多万户和六千一百多万人,私营企业从无到有已达一百二十多万户和一千七百多万从业人员。

山东省民营经济从业人员已达到490.2万人。二是经营规模不断扩大。

从一九八一年到去年底,个体工商户注册资金由四点六亿元增至三千一百多亿元,户均注册资金由二百多元增至一万元;私营企业注册资金由八十四亿多元增至一百多亿元,户均注册资金也由九万多元增至七十多万元。到2001年底,民营企业集团近2600家,有些公司已成为国内的知名企业。

山东省注册资本(金)千万元以上的民营企业达到947户,亿元以上11户。总产值和销售总额千万元以上的745户,亿元以上的68户;私营企业集团148户,私营股份公司20户。

私营企业户均注册资本(金)达到65.5万元,比上年增加17.5万元。三是经济效益明显增长。

据测算,一九九八年全国个体工商业的产值和营业收入分别为一九八一年的三千九百多倍和八百多倍,产值已近六千亿元;私营企业一九九八的产值、营业收入已达五千八百多亿元和五千三百多亿元,分别是****年的逾六十倍和一百三十多倍。截至2001年底,山东省民营经济实现产值1676.1亿元,营业收入262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7.3%和12.6%。

四是待业结构趋向合理。过去,个体工商业、私营企业都以第三产业为主;近年来第一产业发展迅速,获得大幅增长。

五是从业人员素质不断提高。近些年来,大学生、研究生、机关干部以及社会知名人士不断加入个私经济队伍,使个私经济从业人员结构发生了变化。

六是开辟了新的发展领域。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中国加入wto,民营经济进入了一个空前活跃的状态。

民企在投资办学、市政建设、民营科技、民用航空、金融证券等领域开始打破国有企业一统天下的局面。

(三)民营经济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民营经济伴随着改革开放大潮成长和壮大起来。据国家统计局测算,1999年民营经济创造国内生产总值14975亿元,占全国gdp总量的18.3%。

民营经济已从当初的“拾遗补缺”,发展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一是支持了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民经济年均增长9.5%,民营经济年增长速度超过20%,对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做出了积极贡献。

二是拓宽了就业渠道,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近几年来,民私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全国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为三千三百多万户,从业人员超过一亿,并且每年净增近600万个工作岗位,在99年里,全国平均每一天就有四千多位国有企业下岗职工进入个体私营企业再就业,非公有经济已成为我国重要的就业渠道。

山东省民营经济全年安置下岗职工3.4万人,其中安置国有企业下岗职工1.2万人。各地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与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和促进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结合起来,积极引导个体私营经济参与国有中小型企业的改制工作,并积极支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申办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

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促进了社会稳定,为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减员增效、下岗分流提供了较大回旋余地。三是满足了人们多样化的需求。

民营经济大多分布在

二、三产业,点多面广,经营灵活,求新求快,不仅丰富了商品市场,也提供了多样化的社会服务,极大地方便了城乡居民的生活。四是富裕了群众,增加了国家财政收入。

数千万群众通过从事民营经济,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同时也为国家拓展了税源。1999年个体户和私营企业共纳税830多亿元,占全国工商税收的9.35%,山东省则达到了13.7%,民营企业在回报社会,从事社会公益事业方面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近些年来,民营企业投资光彩事业、到中西部扶贫的资金达200多亿元,帮助290万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问题。五是推动了经济结构调整。

近些年来,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促进了生产、流通和服务的专业化、社会化分工,加快了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的调整。尤其要看到,发展民营经济,使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有了出路,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小城镇建设和城乡协调发展。

六是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对民营经济来说,市场机制一直是配置资源的基本方式。

民营企业在发展中逐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营机制、灵活的用工形式和分配方式,培养了一大批经营管理人才,促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市场的发育。

(四)民营经济显示出旺盛的生命力民营经济顽强的生命力源自于人们对自身利益追求所产生的强大驱动力。民营经济的顽强生命力主要是指民营经济的整体特质,当然在个体身上也会时有表现。

民营经济从整体上表现出来的理更为顽强的生命力,与个体身上表现出来的羸弱、衰败和萎蔽并不矛盾。“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或许正是个体的生生灭灭维系着整个经济的盎然生机。

民营经济最核心的优势在于自然地解决了政企分开和市场导向的问题。一是有充分的自主权。

民营经济是自主经济,资金自筹,门路自找,自我经营,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负盈亏,相对公有制经济来讲产权清晰、权责明确、利益直接、机制灵活、风险自担;企业的人财物、产供俏以及人员使用、机构设置、生产经营形式、产品去向、利益分配、规章制度等等,都由企业自主决定,不受传统政企关系的束缚。决策机制灵活,不用搞请示汇报,随时根据市场情况调整经营策略;用人机制灵活,职工能进能出,干部能上能下,工资能高能低。

国营企业中间是有几级的工资规定,调整很难,但民营企业责权利分明,有利调动员工积极性;经营机制灵活,民营企业不像国有企业那样存在过多的制度上的制约,被束缚住手脚,只要有利于企业获得最大利润,可以更多的采取灵活的经营手段。二是最直接的利益趋使。

民营经济是由私人投资的,民间投资者的资金是自己的血汗钱,项目自己上,销路自己找,风险自己担,因此,对投资高度负责,慎之又慎,经历千辛万苦好不容易积累下了一定资金,但如果一招不慎,搞不好就要倾家荡产,老板就要抹脖子。它在发展动力、规避风险意识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优势,他们普遍采取滚动发展、小步快跑的投资方式,通过小规模试产,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后,再大规模扩产。

民间投资具有追逐高利润的本能,具有强大的自我创新机制,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正是在利益的驱使下,民营经济不断创新,不断超越自我,逐步成长为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和最具远大前途的经济成份。

因而它常能在人们不经意的地方悄然而生,并能在政策的夹缝中默默成长。三是彻底面向市场。

民营经济降生于市场,生长于市场,与市场经济天生相融,在激烈的竞争中不断做大,对市场具有与生俱来的知识性。它不带有任何计划经济的桎梏,也没有国有经济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养成的各种弊病,是市场经济最富活力的细胞。

民营经济作为天然的市场经济形式,具有紧贴市场、机制灵活、适应性强、生命力旺盛的最大特点,极易接受世贸组织规则,具有其它经济形式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因而能在市场经济大潮中拼搏滚打,经受优胜劣汰的考验,胜者发展壮大,败者另寻出路,无“大锅饭”可吃。

这就意味着速度和效率,意味着能在竞争中争得主动和先机。

(五)民营经济正面临着新的发展机遇一是入世机遇。可以预见,随着wto国民待遇原则和非歧视原则的落实,国内市场环境将逐步规范起来,制约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体制性障碍将逐步消除,非公有制经济在参与经济结构调整和市场准入方面、在扩大进出口贸易的渠道方面、在利用外资的渠道方面、在国际企业界和科技界的交流等方面,将发生一系列根本变化。

二是潜在的发展空间巨大。农村小城镇建设为民营企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与国企、外资企业相比,私企在资金、经营、人才、技术上均不占优势,尤其在规模显著和技术要求高的行业缺乏竞争力,但在加速农村现代化、城市化,把小城镇作为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城市化道路被提出来后,小城镇建设成为私营企业的发展的新空间和机遇(在小城镇劳动力资源丰富,因农村收入水平低将对技术低产品保持长期需求,如果与农业产业化相结合,就会拓展了发展领域);国有企业布局调整和结构升级为私企提供了成长空间,对国有小企业的兼并、收购、租赁、承包、联合、股份制合作,为私企扩大经营规模创造了条件;国企改革后优化人员结构,出现了大量富余人员,也有许多优秀人才,进入私企,提高了私企人员的素质;随着改革的深入,国企还将退出一些竞争性领域,为具备一定实力和规模的私企提供了发展的新机遇。

三是西部大开发带来的机遇。广阔的西部大市场,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市场空间大、层次多,更适宜民营经济去拾遗补缺。

四是中国正在实施“十五”计划和第三步战略目标,为非公有制经济广泛投入基础领域以及利用自身灵活机动、创新能力强的优势进入技术领域提供了广阔的前景。五是政策环境正在形成。

国家出台的《个人独资企业法》、《合伙企业法》、《公司法》和正在审议中的《中小企业促进法》,以及中国政府为中小企业发展正在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为中小企业发展提供了非常好的法律和政策环境。目前国际上发达国家每8-10人中就有一个中小企业,而中国每28人才有一个中小企业,如果按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中国至少需要有一亿个中小企业,因此,中国民营企业的空间很大。

他们将涉足大企业未进入的新兴领域,他们将在品种多、批量小的加工、配套、维修领域和零售、服务等本小利薄领域找到自己的位置,他们将在需求分散、个性化要求的领域一显身手。六是中国民间投资潜力巨大。

民营企业的资金来源于民间投资。据统计,劳动积累与合伙投资是民营企业资金来源的65,银行中有两万多亿元的存差。

通过发展中小商业银行,建立多层次的、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中小资本市场体系,丰富资本市场的交易品种,降低中小企业成立门槛和行业进入壁垒,启动民间投资。从发展前景看,中国民营经济还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目前国企按产值占30%多。世界各市场经济国家最高的也就12%~13%。

中国民营企业至少可以从70%发展到90%,这中间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非公有制经济的前景应该说是相当乐观的。

随着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改革开放事业已进入了一个新阶段,在新世纪中国经济和社会将发生更加深刻的变化,中国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中国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不可逆转,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重要组成部分将不可逆转,中国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也不可逆转。

非公有制经济将会与公有制经济长期共存,互相依存。中国生产力的发展,综合国力的提高,人们生活的改善离不开非公有制经济和公有制经济的共同发展。

中国共产党的富民政策深得民心,中国西部开发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中国加入wto,为民营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融入世界经济体系铺开了道路。企业家将是中国经济舞台的主角,民营企业家有着光荣的历史使命。

中国的民营企业家需要在中国经济发展中出更多的力,需要在西部大开发中大显身手,需要在世界经济体系中占据一席之地。我国民营企业正处于一个蓬勃发展的时期。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国有经济实行战略性改组,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这些都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相信在今后若干年内,民营企业在数量上将有一个更大的发展,在质量上将有一个新的飞跃。

我们要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按照“三个代表”的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放手发展民营经济,坚定不移地走富民强国的路子,尽快地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二、民营经济发展的制约因素以个体、私营经济为主要内容的民营经济发展到今天,已取得了辉煌的业绩,作出了不俗的贡献。然而它们要进一步发展,却又面临着许多困境和障碍。

这些困境和障碍,有的来自外部环境和制度安排的束缚,有的则源自自身的种种不足。“九五”以来,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放慢,增速大幅下降,年均增长11.2%,平均增幅比“八五”降低31.7个百分点。

分年看,增幅从1995年的22.8%回落至1997年的8.6%,1999年回落至6.8%,其中私营经济则由1996年以前25%以上的增长速度回落到9.2%以下。与之相应,非国有经济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在“九五”初期达历史最高水平之后,呈逐年下降趋势,1999年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3928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46.6%,比重依然比1996年低1个百分点(国家经贸委经济信息中心:《近年非国有经济固定资产投资状况及20xx年趋势简析》)。

(一)外部制约因素主要是存在所有制歧视,民营经济和民营业者仍没有获得同公有制经济和其他从业者同样的法律地位,在很大程度上还被视为“另类”,发展的空间仍然比较狭窄。1、产权保护乏力。

民营业者等新的社会阶层,“他们都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建设者”。但现行《宪法》只强调公有财产神圣不可侵犯,对于合法的私人财产的保护却不完善,没有明确“私人合法财产不容侵犯”一项。

因此使这些人心存怀疑,怕政策变,结果出现了企业短期行为及转移资本的现象。现实生活中,这些新的社会阶层财产受到侵犯却得不到保护的现象,也是屡见不鲜。

现行《宪法》第13条规定,国家保护公民的收入、储蓄、房屋和其他合法财产的所有权,但这些列举均属生活资料,并没有提到生产资料。对财产保护的不周,《宪法》只区分了公共财产和公民个人财产,没有囊托企业,社会团体法人等这些组织的财产,因而留下很大的漏洞。

《宪法》第12条规定,“禁止任何组织或者个人用任何手段侵占或者破坏国家的和集体的财产”。但第13条在对公民私有财产上,却没有类似禁止性条款,这显然对公民私有财产保护是不利的。

一是从体制上来看,投资产权保护还缺乏制度安排。在资产受到侵害时,民营经济最有效的办法就是求助于法律的保护,但法律保护的是私营企业,而侵权的是政府,法律常常是站在政府的角度来处理纠纷,导致民营投资的产权权益的流失;二是从社会观念来看,投资经营的地位还不平等。

如果是国有企业欠民营企业的钱,那就是债务关系;而民营企业欠国有企业的钱,却可能被戴上“侵占国有资产”的帽子,甚至是“盗窃国有资产”。在金融方面,国有企业欠银行的钱到期未还,会找出各种原因和理由;而民营企业欠银行的钱,就可能被定成“诈骗罪”。

三是从有关政策来看,投资经营风险得不到保护。尽管政府规定了民营企业合法使用的土地和经营场所,“因建设需要征用、拆迁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给予妥善安置和合理补偿”,但什么是“合理”的标准,安置和补偿的具体程序又是什么却没有明确,最终导致现有保护制度往往有名无实;四是从司法实践来看,对于侵害国家财产和民营企业财产的处罚存在很大的不同。

侵占国家财产达到一定数额的,可按贪污罪处以极刑,而侵占民营企业的财产达到相同的数额,只能以职务侵占罪处罚,相对较轻,对于经理人和企业工作人员侵占投资人利益的行为缺乏严厉的法律制裁。以至于对经理人对投资人更多的还是在良心和感情上去负责。

由于以上原因,造成民营业者没有安全感,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后,便停止投资,一些人开始大肆挥霍或将大量资本转移到国外,造成巨额资本外流,影响了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2、市场准入限制。

公平的竞争环境首先应是在大多数领域一视同仁地“进入”产业的待遇。但目前对个私经济的发展行业、经营的商品仍有种种限制,民间资本的投资领域还没有完全放开,不能完全体现与国有企业、集体企业、“三资”企业一视同仁平等对待。

一方面国内个体、私营企业并未获得同国有、集体企业同等的竞争权利,在市场准入方面依然门槛颇多。许多丧失活力、效率低下、服务劣质的行业,如电信、铁路、邮电、银行依然由国家垄断,不准民间资本进入。

在国有资本匮乏、国企体制僵化的情况下,许多资金富足的个体、私营企业面对这些行业唯有望“利”兴叹。这实质上是计划经济下对产权“排他而不可交易”的制度安排。

另一方面,在许多领域,国内个体、私营企业享受的待遇甚至还不如三资企业。例如,在中美关于中国加入wto的协议中规定,美国在银行、保险、电信等高度垄断领域可以占有一定的分额和股份,但这些领域至今仍未对个体、私营等民营经济开禁。

据调查,国有投资和经营涉及的领域多达80多个,几乎遍布各行各业。国家允许外资进入的领域也有60多个,而允许民间资本进入的领域只有40多个。

在改革开放程度较高的广东东莞的80个行业中,允许外资企业进入的有62个,而允许民营企业进入的只有42个。有些项目虽然允许民间资本介入,但存在明显的不公平竞争。

有的领域则审批程序复杂,市场准入的门槛过高,在许多领域,民营企业进入的审批比国有企业和外商投资要复杂和困难得多。尽管国家法律法规中,除必须垄断的少数行业(武器制造等)明显禁止民间资本进入,并对一部分行业有多项管制审批限制规定外,没有对民间资本有特殊歧视性的规定。

但在实际经济生活中,由于存在着行业垄断、部门与地方保护主义,对民间投资的市场准入设置了许多限制。所以,在企业待遇上,是国企高于外企,而外企又好于民营,这是不正常的市场秩序。

我国的民营经济尽管有了长足进展,但目前依然集中在劳动力密集、技术门槛和产品附加值低、竞争激烈的产业领域,如普通日用品加工业、食品加工业、商贸流通、建筑、餐饮服务业以及其它国家准许进入的一般竞争性行业,这些产业领域都属于产品供过于求、竞争激烈、已基本无利可图的夕阳产业,利润率接近资本成本,国有经济已经推出或正准备退出的行业。相关政策法规不健全和不配套,导致促进民营投资的制度环境不宽松。

例如,目前国家还没有出台《固定资产投资法》,对投资审批制改革尚不到位,过多过严的前置审批体制严重影响了民营投资的启动和促进发展。对国有企业的垄断行为,也没有一部《反垄断法》的出台,致使民营投资的产业进入被“排挤”而告门无望。

目前国家有关部门正在制定中小企业促进法》,但在相关的投资、金融、财税、产业进入等政策上却没有相应的协调措施和配套政策,造成在实际各部门的执行中仍然是“两张皮”,制度保障不力。3、融资体制制约。

资金匮乏是民营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瓶颈问题。民营企业往往很难通过正规金融渠道融通资金,只能依靠个人家庭储蓄或者以高出国家法定利率许多的成本从黑市拆借,结果不仅融资数量小、成本高、纠纷多,还扰乱了国家金融秩序。

与非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相比,信贷对非国有经济的支持偏低,实际情况是非国有企业筹资困难,融资成本高,企业预期收益低。国有银行给民营企业贷款过去就很少,随着几大国有银行的商业化改革,“惜贷”现象日益严重。

在直接融资方面,企业内部职工集资和社会集资,曾是民营企业筹资的一条重要渠道,经过近年来的金融整顿,原有的融资渠道关闭了,与中小企业发展相配套的融资体系又没有相应地建立起来。在资本市场上融资也很困难。

尽管目前股票发行实行核准制,企业上市不再由政府推荐,预示着将有更多的民营背景的公司能够上市融资。但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其企业现状根本不具备上主板的条件,而创业板的推出仍然遥遥无期,上创业板融资可望而不可及。

有资料显示,长期以来,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50%到60%靠自筹,国内贷款、利用外资分别只占15%左右,来自国家预算的投资不到1%,这与其对国民经济发展高达60%的贡献率是极不相称的。据国家体改委、国家工商局开展的调查统计,个体工商户平均自有资金率(自有资金占实际使用比例)为75,自有资金率100的超过一半;私营企业平均自有资金率为77.1,自有资金率为100的占53.7。

在经营中,个体工商户贷款规模5000元以下户数占77,15000元以上的不到10;私营企业贷款额在4000元以下的企业占24.2,15万元以上的占10.7,80的贷款企业平均贷款额为2.6万元。1996年以来央行连续7次下调贷款利率,降低了企业和个人投资成本。

但由于同期价格水平下降的幅度更大,金融机构存贷款实际利率不但没有下降,反而仍维持在5%左右的较高水平,大大提高了投资成本,抑制了投资积极性4、税费负担过重。过重的税负和“三乱”大大削弱了民营企业的投资收益。

据中国私营企业研究课题组〈〈1997年全国私营企业抽样调查部分数据》的研究显示,现实中不利于私营企业发展的最大的社会问题首先是“三乱”(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经济政策中排位第二的即是税收政策问题。对外资企业实施“超国民待遇”优惠,对国有企业也有一些减免税的优惠,但对私营投资长期实行“双重税赋”。

如有些地方规定国有风险投资公司享受“三免两减”的税收优惠,折合下来值成百上千万元,而民间风险投资机构则无此待遇。对民营经济实行双重税收,它的利润除了要缴企业所得税外,投资人还应从企业的收益中按20%的比例缴纳20的个人所得税,而外商投资企业增资不仅不需要缴纳个人所得税,而且返还一定比例的企业所得税。

《企业技术开发费税前扣除办法》将私营企业排除在外。所得税减免政策,对外资企业是“从获利年度起”,对民营企业则从开办期起,而企业在开办初期往往没有利润或者获利甚微,优惠政策的效用大大降低了。

更有甚者,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权益转增资本金既不是分红,也不属资本交易增值,根本不在个人所得税应税范围之内,但仍要纳个人所得税。在纳税方面,民营经济受到“所有制性质”的歧视,在同其它所有制成分竞争中明显处于劣势地位。

尽管国家三令五申,但由于制度缺陷,“政府职权部门化、部门职权利益化、部门利益个人化”现象在一些地方经常发生,执法机构与收费行为之间的利益联系没有切断,使一些地方的执法机构乱收费屡禁不止,收费项目“杂”且“多”,大部分民营企业要应付三十多个部门,上缴50种税费(其中大部分是各种收费),少数地方收费种类多达七十余种,其中相当一部分属于不合理收费。另外,收费不规范,随意性很大,表现为收费标准不统一,程序不规范,在一些部门中对待不同所有制成分表现的有亲有疏,对民营经济冷眼相对,严厉有加。

【第6篇】x镇民营经济调查报告

关于无棣镇民营经济的调查与思考

近日,无棣镇经贸办对全镇民营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镇民营经济的基本情况

近年来,无棣镇始终把发展民营经济作为振兴全镇经济的战略性措施来抓,做到思想上放胆,工作上放手,政策上放宽,机制上放活,有力促进了全镇民营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目前,全镇个体民营业户发展到3380户,从业人员9980人,其中,民营企业278家,从业人员7864人。今年1-4月份,全镇民营经济实现产值3.3866亿,利润3300万元。

二、主要做法

一是培植骨干,调优产业产品结构。坚持扶优扶强,抓骨干,重点培育了神农中药种植有限公司、齐隆生物有限公司、棠棣乳业有限公司、绿源气调保鲜公司、春明油棉加工、银海、义和等农业龙头企业,利德金融器具有限公司、东新锁业等工业龙头企业,天琴毛衣、新艺扎毯等家纺龙头企业。绿源气调保鲜公司在做好冬枣保鲜的同时,重点抓好优质辣椒深加工,带动农民发展特色农业种植,有力促进了全镇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目前全镇共种植中药材及南韩辣椒2000余亩。二是推进民营企业改革,提高管理水平。过去,该镇的民营企业主要是集体企业,独资合伙的私营企业,个人承包经营的小型企业,产权结构简单,机制不活,整体发展缓慢。为此,该镇本着积极稳妥的原则,分期分批对镇办企业进行改制,狠抓规范引导,吸纳社会和外来资本,推进民营企业产权多元化,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目前,全镇96%以上的民营企业实行了规范的公司管理。中立索具公司自落户无棣镇以来,始终坚持诚信为本,质量保优的发展理念,今年先后与4家外商签订合同,其生产的索具出口南韩、日本,预计全年实现产值500万元,创税20万元。利达公司改制后,积极拓宽服务领域,组建产品销售队伍,经营的点钞机、捆钞机、利率牌等产品销往全国各地,今年又建起水泥制管、制砖厂,企业走上规模扩张之路。三是制定优惠政策,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借鉴外地经验,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为民营经济发展广开绿灯。该镇每年都大张旗鼓地表彰奖励贡献突出的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针对企业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制定了镇级领导包项目责任制,并经常到企业现场办公,帮助协调解决问题。在鲁北机动车商城建设中,包项目的镇领导盯上靠上,深入占地村,及时协调解决了农民出让土地问题。龙泰柳编工艺品公司周转金困难,镇上及时协调贷款3万元,帮助搞好生产,目前,该民企的20余种柳编工艺产品,通过深加工,出口到美国、韩国、日本等国家。先后培养吸收10名民营经济界人士加入了党组织,推荐6人成为市、县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四是解放思想,凝聚发展合力。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该镇立足区位优势,确立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指导思想和奋斗目标,并多次组织镇、村干部和民营企业家赴浙江、江苏和垦利、庆云等地考察学习,拓宽视野,提高标准,明确发展方向,营造浓厚发展氛围。

三、存在的问题

1、农业企业:去年棉花生产,由于棉花收购价格高,真正让农民得到了实惠,调动了广大农民植棉的积极性,然而对民企来讲,经营效益并不乐观。春明油棉加工有限公司,因对市场销售预测分析出现失误,造成收购加工的棉花全部积压。该镇中药材、辣椒生产加工企业,虽已建立了自己的示范基地,但是示范基地少数种植户市场意识淡薄,接受新技术、新品种慢,顾虑重重,认为企业效益好自己就得实惠,一旦企业效益滑坡,就会遭受损失。

2、工业企业:主要是资金问题。如中立不锈钢索具公司已取得进出口权,所生产的产品供不应求,但因资金问题,制约着企业扩大生产规模。天琴毛衣厂今年与南韩客商签订了毛衣加工合同,最终因资金周转困难而放弃。

3、批发和零售业:据大部分经营业户所反映,当前市场竞争激烈,经营的产品利润率仅在5%左右。

4、建筑业:一是拖欠工程款现象比较严重。二是改制后的建筑企业施工设备陈旧,三是内部管理存在诸多问题。

5、交通运输业:据调查,当前无论是客运还是货运,超线截货严重,特别是货运如按规定运输,除掉养路费、车船使用税,过桥费及超载罚款等,每辆货车月收入3000余元左右,有的甚至赔钱。

6、住宿和餐饮业:业主普通反映,拖欠饭费问题严重,每月拖欠饭费高的达万余元,少的也有3000-4000元。单位拖欠饭费占80%,个人占20%。

四、几点建议

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发展民营经济是长期坚持的一个根本战略。要立足实际,把“拳头”企业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根基,借鉴先进地市经验,制定优惠政策,建立品牌基地,同时,发挥农村“经纪人”作用,组成销售大军,把产品推向全国、世界。二是着力改善软环境。要特别注重关心爱护、尊重企业家,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具体问题,如资金、产品销售等,帮助企业克服困难,度过难关,并从政治生活、社会地位等方面给予应有关爱。只有这样,才能形成一种有利于民营企业家成长和民营经济发展的适宜土壤和社会氛围。要帮助和引导有发展潜力的民营企业,与国家、省大专院校“结亲”,引进和开发新品种,解决企业因资金实力不足,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匮乏,经营理念滞后,靠自身力量上项目能力有限的实际问题。三是注重结构优化。要充分发挥资源和产业优势,迅速实现规模扩张,在此基础上,注重结构优化和产业升级,通过联合兼并、挂靠引资,促进传统产品产业链的延伸和新产品的开发,从而使民营经济迅速发展壮大。

【第7篇】关于**区民营经济的调查报告

关于_____区民营经济的调查报告

_____工商分局

按照统一部署,我们在全区组织开展了大规模的民营经济专题调研,召开民营企业座谈会 14个,回收企业基本情况调查表和企业调查问卷份1966,实地走访民营企业1164家,充分、详尽地掌握了全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情况。通过调研我们强烈感到,民营经济已成为我区最有生机和活力的经济新生源,正确把握全区民营经济的发展形势,认清差距,抢抓机遇,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和切入点,实现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突破,对于推动全区经济和社会加快发展具有全局性战略意义。

一、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及分析

改革开放以来,我区民营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从发展历程看,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恢复期(1978年一1987年)。民营经济从濒临灭绝到绽露头角,得到一定的恢复和发展,主要是起步于集贸市场和零售、餐饮以及修理、手工加工等低层次社会服务业的个体工商户;第二阶段是快速发展期(1988年一1997 年)。随着国家一系列促进民营经济发展措施的出台,我区私营企业从有统计数字的1989年的47户,增加到1997年的360 户,个体工商户由3703户,增加到7300户;第三阶段是二次创业期(1998年至今)。这是民营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在此期间,我市民营经济得到了快速、健康发展。截至2002年底,全区个体工商户达到12319户,从业人员3.7万人;民营企业达3924 户,从业人员9.8万人,注册资本12.5亿元,分别比1989年增长了83倍、170倍和241倍。当前,我区民营经济呈现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发展势头,正进入历史上一个全新的创业阶段。主要特点:

一是持续高速发展,实力迅速壮大。近几年来,我区民营经济各项主要经济指标增长速度每年都在20%以上,去年则高达30 %,总资产已达136亿元;据统计,去年产值或营业收入过亿元的民营企业达到7家;涌现了_____商厦、科汇电气等一批规模大、实力强、科技水平高、发展潜力大的民营企业。

二是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日益显著,成为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据有关部门统计,去年全区民营经济实现营业收入约170.65亿元,同比增长29.7 %;完成增加值72.42亿元,同比增长30.8%;完成总产值196.77亿元,同比增长29.07%。民营经济还吸纳了大量社会劳动力,成为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主渠道。仅从这次调查的民营企业看,累计安置下岗职工约11560人。

三是产业领域不断拓宽,区域化发展格局初步形成。传统的商贸、餐饮服务业有所下降,第二产业稳步增长,第一产业成为发展 新热点,新兴三产迅速崛起,特别是生物工程、电子技术、网络信息、现代物流等新兴行业发展迅速。外向型企业不断增多,已发展到69户,出口创汇企业51户,43家民营企业获得了自营进出口权,累计利用外资6.1亿元。民营企业参与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的积极性日益高涨,截止去年底,全区乡镇集体企业改制面已达到98.07%。民营经济正加快向区域化、集约化方向发展,我区民营经济园区达到3个。

四是科技水平不断提高,市场竞争力进一步增强。目前全区科技型民营企业109家,民办科研机构达到12家。许多民营企业的技术水平在国内、国际占据了领先地位。

五是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整体素质明显增强。有限责任公司占全区民营企业63.7%。民营企业共拥有注册商标408 件,其中山东省著名商标8件。许多高科技人员、机关干部、国企员工、高校毕业生、回国创业人员纷纷加盟民营队伍,人员素质进一步提高。全区从事民营经济的有大中专毕业生共1.5万人。民营企业的社会地位显著提高,参政议政意识不断增强。

我区民营经济近几年取得了较快的发展,但与先进地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与我区作为中心城区的地位很不相称。一是我市民营经济规模总量明显偏小,户均注册资本72.2万元,不到全省77.9万元的平均水平;产业结构仍不合理,在税收等方面的贡献较小;二是大型、科技型的龙头企业很少,高新技术企业比重较低,设备工艺落后,产品档次低,市场竞争力差。三是我区的市场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周边地区市场建设轰轰烈烈,交易异常火爆,对我区市场扩张造成了很大压力。四是思想不够解放,政策不够宽松,尚未形成发展民营经济的理想环境。通过对我区的分析和与先进地区的对比,充分感到,民营经济发展的水平体现着一个地区经济的活力、财力 的旺盛和群众的富裕,新一轮民营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地区间经济 竞争的焦点。可以说,谁掌握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优势,谁就取得了经济竞争的主动权。

二、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外部优势条件分析

我区是老工业基地,国有大企业众多,资产存量大,工业基础雄厚,传统和特色产业优势明显,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产业基础,为其实现低成本扩张提供了可靠的资源。我区地处鲁中,交通便利,城乡交错,工农相依,对点多面广的民营经济来讲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我区专业市场众多,市场框架较为完善,具有强大的市场依托。我区民间资本丰厚,尤其是民间的闲置资金更多,民间投资尚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我区有优秀齐鲁文化共同影响下形成的企业文化底蕴,群众发家致富的愿望强烈,具有发展民营经济的人文环境,为启动民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如果充分发挥好这些优势,我区民营经济必将取得飞速的发展。近几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引导和催动下,进一步加快了我区民营经济的发展步伐。

一是解放思想,把握导向,为民营经济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各级党委政府充分认识大力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作用和重大战略意义,不断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紧紧把握舆论导向,以全面、联系、发展的观点认识和宣传民营经济的地位和作用,宣传民营企业的光彩业绩,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作用,进而推动了全社会认识水平的提高,初步形成了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是加强领导,完善措施,为发展民营经济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对民营企业的准入、用水、用电、用地、用工、税收、金融等多方面给予优惠;各职能部门相继出台了支持民营发展的一系列具体措施,较好地履行了“规划、指导、协调、服务”职能,通过放宽准入、简化程序、缩小限制,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持。

三是实施园区发展战略,降低企业运作成本,推进民营经济产业集聚和效益提升。着眼于集聚产业、节约资源、降低成本、提高效益和减少环境污染,各地结合自己的实际,规划、发展了一批民营工业园区,走出了一条“园区化、科技化、规模化、产链化”发展之路。卫固镇建设傅山工业园一年多来,依托当地发电、铁路运输、铁矿等产业优势,与之相关的企业急剧增多,产业及其产品关联度高、效益好,全镇的国民经济生产部值由建设前的几千万元到2002年的2个亿,2003年可达到8亿元,预计2022年可实现20亿元产值。园区建设推进了相关产业的集聚和经济效益的稳步提升。

四是实施骨干带动战略,培育强势企业群体,促进民营经济数量扩张和质量提高。从产业、产品、规模、纳税等不同层面、不同类型,选择一批骨干企业,通过领导挂包,部门帮扶,政策、资金、人才、管理方面的得力扶持,培植了一批“高、精、新”产品和骨干企业。科汇电器、得意乳业、通乾房产等10余家企业的膨胀和发展,从整体上带动了民营经济发展数量的剧增,带动了发展质量的提高。

五是强化保障职能,增强服务意识。各级机关、各职能部门,完善服务机制,深化服务内容,拓宽服务领域,强化服务力度,通过组织全国高校高新技术洽谈会、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会、银企洽谈会等,实现对民营企业更高层次的服务;以“两公开一监督”为核心,通过制定并落实首问责任制、办事承诺制、ab角工作制、“一条龙”、“一站式”等一系列服务措施,不断创新服务方式,促进了社会整体服务水平的提高,为民营经济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民营经济快速发展的内部原因分析

民营经济的发展在市场经济日趋激烈、残酷的形式下,能继续保持其迅猛速度,甚至通过买断或租赁因经营不善而破产的国营集体单位来扩张其规模,必有其成功之道。_____天乐园娱乐有限公司在买断原天乐园商场后,利用其有利地理优势,转型向娱乐服务发展,现已是_____地区乃至山东省娱乐业最具实力的企业之一。目前,投资一亿余元的“双子座”综合办公楼正在建设之中,按照四星级规划和设计的酒店与客房,将为_____餐饮服务业的发展带来新的动力。到底是何种因素促使了民营经济的快速发展,在此次调研的实地走访中我们找出了其中原因:

一是经营机制灵活。民营经济大多数自筹资金、自主经营、自负营亏、自我发展的,并在求生存求发展中形成了一整套与之相适应的企业运行机制,包括独立自主的决策机制、面向市场的经营机制、收入挂钩的激励机制、优胜劣汰的用人机制、严格科学的管理机制、自我约束的发展机制,具有典型的市场经济特征。国营企业长期在计划经济运行中所形成的政企不分、产权不明、机构臃肿、对市场缺乏快速反应能力,对政府“等靠要”等种种弊端在民营企业中很少见。因此,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民营企业在经营机制上的优势逐步得以显示。

二是低负债运营。民营企业在国营企业与乡镇集体企业的夹缝中求生存,基本上未享受过政府优惠的扶持,可谓是“生于忧患”。正由于有这种忧患意识,企业在生产管理上更加注意成本、精打细算,在企业的发展上也是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因此,多数企业经营状况和资产质量都比较好。我们调查的几家企业,都是靠自已积累滚动发展,尽可能不用或少用银行贷款,资产负债率非常低,一般都在20%以下,有的甚至是零负债。这为他们在宏观经济紧缩的形势仍然保持良好的运行质态打下了基础。

三是产权清晰、管理严格。管理是企业生存发展的生命线,民营企业对此体会更为深刻,他们的规章制度体系与国有企业差不多,所不同的更加细致、全面,考核严格。由于产权明晰,私营企业主的管理更有权威性,执行起来也更加严格、彻底。_____得益乳业有限公司,在经营过程中,突出抓好内部管理,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运作,依靠管理抓质量,依靠质量打市场,企业内部还设立了党支部、团支部,企业文化气息浓烈。严格的管理制度带来了丰厚的企业利润,公司连续三年营业额突破两千万元,并呈逐年上升趋势,市场前景可观。

四是注意市场开拓。不少私营企业主原先是国家(集体)企业的销售科长或外贸业务人员,手上都撑握着固定的客户群,再根据客户需求办厂,完全是以销定产。他们不仅熟悉市场,在市场开拓上也不遗余力,各显神通。一些高科技企业培养了专职的高学历、懂专业、会公关的销售队伍,有的还在国外建立了销售网点。在注意市场开拓的同时,把提高产品质量,争创名牌产品作为市场开拓的致胜法宝,把做好企业内部管理,降低运转成本作为发展的重要因素。仅从调研中发现的已经通过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的就有12家,正在申请待认证的达20多家。这表明,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意识已有大幅度提高,与国际接轨的经营理念已逐渐成熟。

四、制约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

(一)制约发展的外部因素

一是资金紧张状况虽有所缓解,但融资瓶颈尚未打开,资金困乏是制约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资金紧张一直困扰着民营企业的发展。近两年,企业资金的紧张状况虽有所缓解,但融资瓶颈并未真正打开。调查中有90%以上的企业认为资金非常紧张。有69.5%的企业认为国家信贷政策对民企不平等;近78% 的企业认为难以获得第三方担保;30.5%的企业认为融资成本过高;有49.5%的企业认为手续繁杂,附加条件太多,办理时间过长,贻误商机。究其原因:一是民营企业规模小,小额放贷成本高,难以对银行形成吸引力;二是贷款抵押、担保难。初创时期的企业本来就没有抵押物,不管其绩效和潜力如何,都难以获取 信贷支持;三是基层金融机构授权、授信制度不适应民营经济发 展的要求。四是民营企业大多处于创业阶段难以在短时间内甚至没有机会树立或表现自己的信誉,加之个别民营企业因失信影响到了整个民营企业群体的信誉形象,银行对民营企业产生惜贷、惧贷现象。

二是税赋相对偏重,使我区民营企业在竞争中处于劣势。主要表现在双重征税、'低国民待遇'、税收优惠政策打折扣等。'双重征税'即民营企业除了交纳税率为33%的企业所得税外,还要缴纳税率为20%的个人所得税。'低国民待遇'主要表现在外资企业利润转增资本金或另行投资均可按投资额的40%得到所得税返还;国有企业享受技改贴息;国有、集体和股份制企业技术开发费以及技术改造投资购买国产设备可以部分抵扣所得税等,这些优惠政策都将民营企业排除在外。'税收政策不优惠'主要表现在政府在培训补贴、技术创新方面没有给予必要的财政预算支持,在税收抵扣和减免、成本摊提等方面没有优惠政策,对创业阶段的民营企业没有税费减免措施。民营企业认为,一是高税赋 不利于处于起步阶段企业的原始积累,抑制企业的发展;二是我区民营企业与广东、浙江等外省市的同类企业相比,税赋根本不 在同一水平,使之竞争中处于劣势。湖田镇企业反映:广东一个年销售收入4000万元左右的企业,年定税缴纳税金20万元,仅相当于我市同类企业所缴税金的1/30;在很多民营经济发展好的地区,一些小企业开办

三、五年不用纳税。如此悬殊的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势必造成民营经济发展的天壤之别,此外,民营企业对买发票必须先交税款或押金;出口退税政策不落实,退税款长期拖欠;年销售额不足180万元不能享受一般纳税人待遇等也反映十分强烈。

三是针对民营企业的服务机制不够健全,信息渠道不畅已经成为影响发展的因素之一。民营企业需要社会各个方面尤其需要在政策咨询、人才引进、法律援助、技术应用、财务管理等诸多方面得到支持。我区目前还没有一家综合性服务机构能够为民营企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还缺少畅通的信息渠道为全区民营企业 及时提供政策、人才、技术、产业、产品等实用的甚至是前沿信息。国有、集体 企业的服务和信息提供由各级政府及其所属组织机构予以保障, 民营企业则不能。不少民营企业不知道有什么优惠政策,因而谈不上用足用活政策;不知道哪里有企业需要的人才,因而谈不上有目的地去寻求人才等等。信息滞后和信息缺失成为民营经济发展中不容忽视的问题之一。有的民企反映,政府制定的很多优惠政策,民营企业都不掌握,希望政府部门发挥各类信息优势和公共服务渠道,多方面地为民营 企业提供政策、法规、信贷、市场信息、咨询、管理、技术人才和培训等各种服务。

四是发展环境不够宽松,部门服务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政府部门依法行政意识不强,水平不高,'三乱'现象依然存在。有的企业主反映:没有人关心企业生产经营情况,来人就是收钱。每年来收费的部门有20多家,不管收费是否合理,一般是交了钱再说,以防得罪了这些有来头的部门;由于体制不顺、职能交叉,对民营经济的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现象比较突出,职能部门的执法权限划分不明确,重复执法,重复检查的现象普遍存在;企业不合理负担过重,上边许多好政策在基层难以落实到位,企业经营环境不够松。还有的民营企业反映劳动、人事部门还未把民营企业的用工纳入正常的管理轨道,造成民营企业人员在人事档案、劳动保险、职称评定等方面管理缺位。许多政府部门的审批手续多而复杂,办事效率不高,在征地、办理许可证、用电、用气等方面不能为民营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选择投资方向、争取技术支持上没有明确的服务部门等。

五是信用缺失、无序竞争、多头管理,影响了民营企业的积极性。一些企业抱怨政府说话不算数,出台的政策、承诺的事项很多没有兑现。如新世界步行街、湖田工业园区等专项优惠政策基本上没有得到落实。这种现象尽管发生在一些特定环境、特殊地域,但政府信用的缺失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低估。同行业问部分企业采取不正当竞争手段,互相诋毁、竞相压价,使价值规律、竞争规律难以发挥作用,竞争秩序处于恶性循环态势。目前市场经济体制尚未完善,市场运行中缺乏诚信制约机制,突出表现在不履行合同、互相拖欠债务的现象大量存在。许多中小企业由于拖欠债务导致资金周转困难,甚至濒于破产。无照、无证以及偷漏税费等非法行为的大量存在,相对削弱了对合法经营行为的保护力度。社会治安环境还不够好,有36%的企业希望进一步改善治安环境。

六是思想上的障碍,主要是对个体私营经济仍然存在种种认识误区和社会偏见。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个体私营企业的看法,观念有了很大变化,但“左”的思想和传统观念远没有根除。有的认为个体、私营经济是“私”字当头,搞个人发家,因而漠然置之,任其自生自灭。有的把发展个体私营经济与发展公有制经济对立起来,认为个体私营企业与国有、集体企业争产品、争人才、争市场,会冲击公有制经济发展,因而心存疑虑。加之北方历来有“轻商”的传统,特别我区作为重工业基地,国有企业一直在经济中占优势,所以一直没有形成从事民营经济的良好舆论氛围,不仅其政府在制定政策时经常表现出歧视民营经济的倾向,许多大中专毕业生和下岗职工也以到民营企业为耻。因此,思想解放、观念更新仍任重而道远。

除上述以外,地理区 位的原因、开放程度的不同、文化传播和思想观念的差异、产业结构上的异同以及政府实施的政策,都将在其外部对民营经济的发展产生深刻影响。

(二)制约发展的内部因素

在民营企业内部,存在着管理家族化与专业化的矛盾、产权单一引发的产权关系中的矛盾、生产规模与经济效益的矛盾、文化素质与管理需求的矛盾,都将对今后的发展产生直接影响。

一是观念陈旧,管理模式滞后。许多民营企业观念有待转变,如对国家发展民营经济的政策有疑虑,不敢放手放胆经营。“小富即安“的思想比较普遍,缺乏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虽然部分企业在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阶段后,已经开始在在更高的层次上确立新的发展目标,进一步体现自身的社会价值,但大部分私营企业仍未破除私有者狭隘的观念。一是在产品生产上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缺乏投资开发新品意识;二是在经营上满足于自给自足式的传统经营模式,满足于无债一身轻,害怕举债搞发展;三是在管理方式上习惯于家族式的夫妻店、父子坊等形式,排斥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制度。上述弊端严重阻碍了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

二是民营企业主和从业人员素质偏低。本次调研结果显示民营企业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企业家占26%,大学本科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企业缺乏会管理、懂技术的员工,高层次人才更缺。有68.7%的企业家对企业职工的素质不满意,民营企业中70%的从业人员只能应对简单劳动,管理领域、科技开发领域急需专业人才,但大部分不能适应。民营企业在用人方面具有很大的灵活性,这是其优势之一。但民营企业大多都是家族性企业,大量使用的是家庭成员,致使许多平庸之人充赛重要部门,严重挫伤了外来人员的积极性,使外来员工觉得在这种环境下做下去,没有什么前途可言,结果损失了大量的“千里马”。同时民营企业在对外招聘人才时,往往只是以高工资来吸引来人才,而对于保险、福利却只字不提,使得一些人才对民营企业感到无安全感,影响了企业的人力资源及产品的开发创新能力。再次民营企业用人的随意性很严重,以致人才大量浪费,使得民营企业多年来形不成人才优势。

三是资本、风险、决策管理三权集中, 民营企业组织机制存在一定缺陷,缺乏现代化的管理体制和管理手段。现阶段我市民营企业主要是家庭化管理模式,企业主不但有决策权,还都直接掌握企业的经营管理权。民营企业始创阶段,这种方式有其合理性,具有一定的优势,但当企业发展到一定规 模和较高层次后,就不可避免的存在管理上的缺陷。

四是民营企业法制意识不够强,信用意识比较淡薄。主要表现为在生产经营 过程中的行为不规范,如偷税逃税、制假造假、违规招工、用工, 故意拖欠金融机构贷款、企业货款和职工工资等问题。另外,帐 顶帐、三角债、连环债等拖欠帐款的现象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也损害了整个民营经济的形象。

五是民营企业技术水平比较低,缺乏创新意识, 核心竞争力不够强。我市生产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的企业只占26.9%,生产有特色产品的企业也相对较少,产品整体定位不高。相当一部分企业设备陈旧,技术工艺流程落后,环保要求低,基础薄弱,对科技创新重视不够,科研条件缺乏,自主研发能力弱, 产业趋同比较严重,规模优势尚未形成,导致比较优势递减。团队意识、协作意识、品牌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淡薄。有65%的企业没有自己的品牌,在有独立品牌的企业中有89.6%的企业商标未进行注册。

五、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思路和重点

基于以上分析认为,我区应及时调整经济发展战略,把民营经济作为全区经济发展的主体,加大扶持力度,创造宽松环境, 创新传统产业,发挥规模优势,形成传统产业启动,新兴产业和配套产业两翼齐飞,优势互补,整体推进的民营经济发展新格局,推动全市民营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力争到“十五”末,全区民营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50%以上,形成一批市场竞争能力强、辐射带动作用大的民营企业集团,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显著提高。

一是在思想观念上,牢固树立民营经济是全区经济发展主体地位的指导思想。思想观念落后仍然是制约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最大障碍。对比江浙沪粤等先进地区,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与先进地区 的差距,最关键的是思想解放程度和重视力度上的差距。实践证明,解放思想始终是发展的先导。思想解放一步,发展就向前一步;思想超前一步,发展就领先一步。思想的大解放才能带来民营经济的大发展和社会的大进步。为此,必须明确民营经济是市场经济的主体, 没有民营经济,就没有市场经济的理念,将其作为我区经济发展 的主攻方向来抓。只有把思想认识统一到这个大前提下,很多影响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才会逐步解决。这是治本的关键和基 础。也只有牢固树立了这种观念,才能真正做到在社会资源有限、信贷资金、资本市场份额、投资机会、土地等资源不能均等分配 的情况下,不把公有和民营作为资源配置孰先孰后、孰多孰少、孰可孰不可的标准。

二是在工作重点上,强力营造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的政策和环境。良好的政策和环境是民营经济发展的生命线。当前,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热度不够、氛围不浓,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发展 的环境不优,政策的吸引力不强。环境和政策的好坏是一个地方 能不能快速发展的首要因素。优化发展环境,不仅体现在提高部门服务水平,杜绝三乱现象等问题上,更重要的是要从深层次上、从市场经济发展的本质上准确把握环境的内涵,从而构筑全方位 的环境优势。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是社会的、政府的,资源配置是企业主的。资源配置方式是一种横向的流动方式,目标是 效益最大化,只受环境的影响,不受政府的约束,哪里适合生存发展就去哪里。在资源配置流动的过程中,资源的各个要素(资金、人才、技术、管理者等)和企业生产经营过程需要的是各自不同的环境。因此,政策环境、法律环境、舆论环境、经营环境和服务环境构成了环境的基本内容。可以说,人人、事事、物物、时时皆环境。为此,我们应坚持民有所需,我有所为的思想,对 照发达地区,找出我区在环境方面存在的种种差距,从各个层面 制定好相应的对策,并抓好落实,避免实践中虚多实少、有口号无行动、有政策无落实等问题发生,真正下决心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全力构造好民营经济发展的政策和环境平台。在政策和环境的制定与取向上,应突出把握好'放宽、保护、扶持、整合、创新'的工作方针,特别是对民营经济的发展,各 级各部门要真正做到思想放开、政策放宽、管理放手、服务放活, 通过在'放'字上做文章,最大限度激活民营经济发展的内在潜力,实现民营经济超常规发展。

三是在发展方向上,坚持以传统产业的整合、改造和创新为突破口,全力构筑我区民营经济发展的新格局。化工、建材、纺织、机械等是我区传统的优势产业。在这些 领域,我们有基础、有资源、有人才、有市场。目前,我区70% 以上的民营企业从事着传统产业。大力发展这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作为老工业基地的我区来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传统产业发展存在的突出问题是:企业规模偏小,产品雷 同,恶性竞争,产业扩张力不强,形不成规模优势,严重制约发展。为此,要把创新传统产业,形成规模优势作为全区民营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有计划地在全区选择一些骨干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在各产业中牵头组建一两个大型民营企业集团,给予政策、项目、资金、科技扶持, 加强技术改造,实现产业升级,使之成为传统产业的'领头羊', 充分发挥其产业关联度高、资源聚集功能和产业拉动能力强的优势,形成高端带动、中间跟进、底部抬高的良性发展趋势。如此, 我区就能够形成明显的行业优势、能够建立起强大的配套生产能力、能够实现生产高新技术化、能够造就鲜明的产品特色,从而 真正在全区形成传统产业启动,新兴产业和配套产业两翼齐飞, 优势互补,整体推进的民营经济发展新格局。

四是在发展载体上,加快园区建设和市场建设步伐,努力提高民营经济的集约化程度。工业园区和市场是加快民营经济发展 的重要载体。加快园区建设和市场建设不仅是解决民营经济布局分散、单体运行、信息闭塞、产业化程度低、效益差的重要措施, 而且是推进区域经济规模化、农业产业化和农村城镇化的有效途 径,是改变过去那种'村村点火、处处冒烟'的老路、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举措。当前,制约全区民营经济园区建设的主要因素是特色不鲜明,管理机制落后,优惠承诺不落实,影响了进园企业发展。要坚持突出重点、注重特色、分层培育、循序渐进的思路,把园区建设作为民营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和战略措施,突出抓好_____私营经济工业园等园区建设。在这方面,应注重产业特色,高起点搞好园区规划;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尽快完善园区功能;引进市场机制,推进园区的经营机制创新,按照现代化、规模化、特色化、外向化的要求,坚持环境建设和项目开发并重,使园区尽快成为我区的外资集中区、产业集聚区和经济高增长区。市场建设是加快总量扩张,实现遍地开花的重要途径,对产业经济结构调整发挥着积极的引导作用。临沂的一个板材市场带动了4000家板材加工企业。因此,我们应加大市场建设投入,加快规模膨胀,为民营经济创造更大的发展空间。在市场培育建设上,应着眼于大开放、大贸易、大流通, 以构建鲁中商贸物流中心为目标,以优势产业为依托,大力培育 '龙头'市场,管好搞活现有市场,通过重点突破,整体推进, 全面发展,全力构建与时代前进步伐合拍,与我区城市功能相符, 布局合理、结构健全,具有旺盛活力和发展后劲的市场流通体系,成为承接南北,辐射东西的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散中心。

六、采取有效措施,实现民营经济发展的新突破

(一)加大领导和发动力度,在营造发展氛围上实现新突破。

建议今年召开一次加快发展民营经济大会,在全区范围内开展广泛的思想 大发动、大动员;组织各新闻媒体和宣传工具,在全区开展 一次声势浩大的宣传月活动,推出不同类型的民营企业先进典型;对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民营企业家实行重奖,在社会上形成强烈震动和影响,促进思想观念的大解放;在考核机制上,确立一把手为发展民营经济的第一责任人,自上而下建立目标责任制,纳入对各镇、办事处领导班子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实现“三个转变”在指导思想上实现主要依靠国有集体经济向依托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转变;在工作精力上实现由重点抓国有集体经济向重点抓民营经济转变;在工作方式上实现由计划经济条件下以行政干预手段发展经济向市场经济条件下科学地运用调控引导手段发展民营经济转变使各级领导切实做到嘴上讲,心里想,手上抓。

(二)加大扶持力度,创造宽松环境,在实施政策和环境促动上实现新突破。

在政策促动上,建议在干部轮岗、用地、投资、贷款、招商、税费等关键环节上实行突破性更大的政策。一是坚持'三个凡是',进一步拓宽民营经济的发展空间,即凡是国家法律法规没有明令禁止的、凡是允许外商投资企业进入的领域、凡是固有经济退出的行业,民营经济都可以进入,允许和鼓励民 营企业进军电信、电力、水利、桥梁、公路、医疗、教育、文化等领域。二是出台更加优惠的机关干部分流新政策,鼓励通过辞 职、轮岗、停薪留职等形式从事民营经济,对分流、轮岗从事民营经济的,我区已经出台了政策,重点抓好落实。同时出台鼓励国有企业职工从事民营 经济的优惠政策,尽快在全区实现机关干部、科技人员、转业军人、下岗职工、大中专毕业生、农村群众'六股力量'带动,人人想门路,家家搞经营的浓厚氛围。三是坚持多予、少取、放活 的原则,在税收、融资等方面实行灵活政策,为我区民营经济发 展注入生机和活力。在税收上,建议按照保住存量,放开增量的 原则,对新开办的民营企业在3-5年内都实行定税制,不再实行申报制,以保证企业有充足的资金和精力来发展自己;对于产品科技含量、附加值高、市场前景好的企业,原则上认定为一般纳税人,以提高企业运行灵活度。在融资上,建议由政府部分出资,吸纳民间资本进入,成立专门为民企服务的信用担保机构,搭建更直接的信贷信息平台;建立金融机构与民营企业洽谈会商制度,进一步改进信贷管理运作机制,特别是授权授信方式,适当下放民营企业流动资金贷款审批权限。 _____个私协会经过探索建立的“企业贷款联保机制”已取得初步成效,2002年通过联保机制,全区已有一家民营企业获得贷款 万元,可以逐步推广。在优化环境上,要实现'三减一保',即减低税费,减少手 续,减轻'三乱'负担,确保安全经营。为此,要实施'两手抓', 一手抓服务,一手抓治理。在服务机制上,建议在全区开展机关 效能建设,实行'三个最大限度':最大限度地简化程序,最大限度地减免手续,最大限度地提供服务,对民营企业实行全方位贴身服务。在环境治理了,坚持'重典治乱',突出处理一批反面典型;对国家、省、市取消的一批行政审批项目和收费项目进行不间断的认真实地检查,对违反的,严肃处理;建议在区监察局设立专门投诉举报电话,配备专人、专车,及时、迅速整治各种吃商、卡商、欺商行为;取消或降低一批收费项目,设立'免费保税区',除照章纳税外,免交一切费用。积极督促政策落实, 切实兑现政务承诺。凡是已经出台的政策和服务承诺,就要千方百计兑现,言必信,行必果。无法兑现的,必须采取补救措施或承担相应责任,以取信于民。增强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建议政府开办一个民营经济综合网站,利用现代传媒将政府各部门制发、转发的有关政策性、公益性、服务性'红头文件'向全社会开放, 扩大个体民营业户的知情权;各级政府要切实转变职能,增强服务意识,提高行政效率,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各种扰乱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大力倡导诚信,努力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每年在全区组织一次由个体民营业户参加的'下评上'活动,对服务意识强、服务水平高的部门给予通报表扬,对评议差的单位给予公开批评,切实形成人人关心, 个个支持,全民参与个体私营经济的浓厚氛围。

(三)大力培植龙头企业,在实施骨干带动战略,构筑产业 格局上实现新突破

建议今后几年把扶持民营企业作为全区民营经济的一个重点,纳入全市整体规划,强化政策、资金等方面的倾斜;推行领导挂包、部门帮扶责任制。 为提高骨干企业的内在质量和整体水平,发挥其在产业格局形成上的龙头带动作用,有针对性地培植'三个一批',即一批科技龙头企业、一批创汇大户、一批纳税大户。同时要做到'四项扶持':一 是科技扶持。明确把支持科技民营企业作为我区的地区特色和优 势,加强与全国高校和科研所的合作,为企业引进科技成果,尽快提高民营企业的科技实力和产品的科技含量,使科技成为'百强'企业实现跳跃式发展的第一动力。二是人才扶持。每年举办民营企业招聘下岗职工洽谈会和大中专毕业生供需见面会。同时,采取'四个一批' 吸收入才:利用国企改革的时机,从国有企业引进一批;鼓励从机关于部中分流一批;采取优惠政策从高校科研单位中聘请一 批;与山东理工大学等合作组建培训基地,为企业自己培养一批。针对民营企业人才匮乏和流动性大的问题,可以由个私协会牵头成立人才中介机构,建立民营企业会员人才信息库,有针对性为民企提供人才。目前,_____区个私协的民企人才信息库正在建设中。三是资本扶持。区县财政按上年民营企业上缴地方税收的 5%列支出预算,纳入'个体民营经济发展基金',加快筹建担保基金(公司),努力解决贷款担保难的问题;也可以借鉴西方发达国家解决高科技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风险投资机制,培植风险投资公司,充分调动我区庞大的民间资本参与民营经济发展。在对国有集体企业资产排查的基础上,每年举办一次面向民营企业的'产权交易会',使民营企业充分利用好我区国有、集体企业沉淀的存量资产,实施低成本扩张;积极引导帮助实力较强且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民营企业实行股份制改造,帮助做好上市的工作。四是管理扶持。引导有条件的企业优化产权关系,健全法人治理结构,改 善管理水平,提高人员素质,加快向现代企业经营模式转变的步 伐,形成所有权家族化、经营层社会化、股权逐步公众化的经营机制。加强我区的私营企业协会的建设,转变其职能,在协会内部建立各专门的行业协会,强化行业自律管理。

(四)加大'村、镇、园'建设和市场建设力度,在推进集 约经营和总量扩张上实现新突破。

一是要把园区作为'村、镇、园'建设的重头戏,集中财力、精力、政策抓好_____私营经济工业园等园区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园区的水、电、暖、气、通讯、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按照'谁技资,谁受益'的原则,鼓励入园民营企业参与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和物业经营管理。其次要实行'特区'政策, 如对投资300万元以上的企业减半征收土地出让金,并当企业累 缴所得税达到现价征地费用时,使用权归企业拥有。第三,对园 区实行扎口管理,一个机构,一口管理,一条龙服务,消除'三 乱'影响,使园区成为一个'安全岛'。要继续强化对专业村、产业镇的引导、扶持,着力做好对农村个体大户和龙头企业的培育,通过发展一批专业户,带出一个专业,培植一个专业村,带出一个产业镇。二是加大市场培育发展力度。建议成立由区政府主要领导挂帅,财委、建委、工商、土管等部门参加的市场建设领导小组,加大对市场建设的组织协调力度。坚持'谁投资、谁受益'的原则,多渠道筹集资 金特别是启动民资建市场,形成市场投资主体多元化。同时在城 镇规划、市场用地、基建收费、户籍管理等方面,制定实施一系列倾斜政策,充分调动社会各界办市场的积极性。要打破地域、边界、条块和体制限制,组织企事业单位、乡镇、村居、市场业户、社会群众采取独资、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兴办市场。市场建要统一规划,科学论证,做好四个结合。一是与国有企业改革脱困相结合,大力支持国有老企业利用城区闲置的车间、厂房、场地办市场,实现'退二进三'。二是与旧城改造相结合, 利用_____新区建设的有利时机,规划一个集会展、商贸、观光、饮食娱乐为一体的综合功能区,辅之在建的王府井广场、鲁中商贸广场和现有的蔬菜、果品、家电、家具等大型市场,在_____形成一个物流驱动中心,以带动全区经济发展。三是与'村、镇、园'建设相结合,依托专业村、产业镇和加工园区,兴建配套专业市场。四是与市场重组相结合,对具备特色优势、有发展潜力的商品,从原市场中分离出来,新建市场或交易区;对分散各处、经营户较多、有发展后劲的行业集中起来, 新建大规模、高档次市场,形成集中的市场群,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良好地载体。

【第8篇】*市发展民营经济的调查报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加快工业强市步伐

民营经济,特别是个体、私营经济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在党和国家政策的鼓励和引导下,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成分,成为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着力发展民营经济不但是发达地区加快发展的主要经验,也是我国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工业化进程的主要方向和根本着力点。

一、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现状

发展民营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内在规律的客观要求,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选择,发展民营经济是增加群众就业,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保证,是我们打造工业强市的战略举措。

改革开放25年来,县域经济发展模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主要表现在通过民营经济的日益兴起和蓬勃发展,逐步形成了民营经济为主导的发展特色。分析我市目前的经济结构,除电业、通信、金融等国家垄断行业外,其他经济组织几乎全部为民营经济;按行业分布来看,涉及煤炭、建材、耐材、造纸、饮食服务等,涵盖了各个行业门类,基本形成了民营经济一统江山的局面。据不完全统计,我市在民营企业工作的人员近20万人,到2003年底,我市共有民营企业和个体工商业户的总数已达2.7万家,从业人员近20万人,完成增加值85.2亿元,占gdp的比重为86.6 %,纳税总额占全市税收的四分之三左右,对财政税收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保持社会稳定和繁荣经济起到了不可低估的重要作用。民营经济以其自身强大的生命力,渗透到了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民营经营单位占我市全部经营单位的94%。我市的耐材、造纸、建材、煤炭等支柱产业中,民营经济已经形成了产业群,起着重要的支撑作用,聚集效应逐渐显现,是我市经济发展过程中最具活力的增长点。全市790家耐材企业中有745家为民营企业,其中规模企业55家,年产超5000吨的有78家。造纸行业中有400多家民营企业,年生产能力达100万吨,超5000吨的有87家。400多家建材企业、200多家煤炭企业以及100多家服装加工企业中,大部分都是民营企业。2003年我市综合经济实力跃居全省第二位。可以说,没有民营经济的发展,就没有我市今天的发展局面。民营经济是推动我市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没有民营企业的发展,就没有工业经济的发展;没有民营企业的壮大,就没有工业强市目标的实现;没有民营经济的扩张,就没有全市经济的腾飞。作为在我市国民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民营经济,对实现工业强市目标起着重要的决定性作用。

二、我市民营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市的民营经济发展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绩,要把发展的良好势头保持下去,在现有的基础上取得新突破、新发展、新成绩,必须对当前的新形势有一个正确的认识,要充分认识我市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思想观念不够解放,认识还有相当差距,仍有相当的同志思想僵化,对民营经济和快速发展民营经济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到位,抢抓机遇的意识不强,加快发展的力度不够,使全市民营经济发展的速度与加快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二是缺乏正确的引导、监督和管理。我市民营企业从事传统产业多,从事深加工、高科技、高附加值以及外向型的企业少;竞争力和创新能力相对薄弱,结构不合理、规模小、档次低;生产性企业少,服务性行业多,重复建设的项目多,其原因是对民营企业的发展缺乏全面的引导、监督、管理和服务。三是部分企业经营者素质不高,管理水平落后。一方面是文化素质不高,民营企业中有大专学历以上的专业人才很少,具有高学历的高技术人才更是凤毛麟角。另一方面是经营管理水平落后,大部分是凭经验闯天下、看胆略撞财运,缺乏先进的经营理念、管理经验和进行资本运作的能力,小农经济、小富即安的观念根深蒂固。四是集约化程度低,形不成规模效益,集聚度低,配套度低,多数处于“小、散、乱”状况。五是环境不够宽松,政府出台的优惠政策和措施“棚架”,落实不力,民营经济管理体制不健全,“有利争着管,无利都不管”,中小企业担保、贷款难问题得不到解决,为民营经济服务的机构、中介组织、商会、行业协会等不健全,常常出现自己打自己现象,损失了相当一部分利润;外部环境仍不宽松,政策服务措施不完善,“四乱”虽有所收敛,但变相收费仍时有发生,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

三、我市民营经济发展的几点想法

市委二届三次全会和市委经济工作会议,确立了“打造工业强市,再创经济优势”的发展战略,明确了新密经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战略重点和发展方向,提出要以民营经济为主导,重点抓好50家非公有制企业,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完成65亿元的目标。围绕这个总体要求和奋斗目标,在打造工业强市的战略实践中,大力发展民营经济,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做好工作。

(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积极投身民营经济建设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总开关。不破除保守、陈旧、落后的思想观念的束缚,就难于实现新局面的开拓。分析我们与沿海地区的差距,我们缺少的就是先进的发展理念,思想还不够解放,缺少敢闯、敢拼、敢为人先的创业激情,抢抓机遇的意识还不够强。因此,要结合贯彻十六大精神,围绕大力发展民营经济这个主题,把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工作深入扎实地开展下去。在广大干部和群众中彻底破除

*市发展民营经济的调查报告---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加快工业强市步伐来自范文搜,仅供学习,转载请注明出处。

【第9篇】地区民营经济现状与发展调查报告

近年来,民营经济在太和镇镇域经济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为了认真实施省市县关于“加快发展民营经济”战略,促进土地资源向土地资本、民间资金向民营资本、人力资源向人力资本的转变,掀起新一轮发展民营经济的高潮,扫清民营经济发展道路上的障碍。最近,我对太和镇地区民营经济的现状与发展作了深入的调查。

一、太和镇民营经济的'现状

太和镇地处县城,具有得天独厚发展经济的优势,在九十年代初期,全镇城乡集体企业达到鼎盛时期,当时8万多人口的太和镇共有集体企业40余家,其中城镇集体企业13家,农村集体企业28家。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政策的宏观调控能力减弱,集体企业固有的规模孝科技含量低、管理水平差、员工年龄大、文化素质低等矛盾日益突出,体制的弊端,产权不明晰,加之流动资金短缺,银行不注入资金,使全镇集体企业逐步陷入困境,到了九十年代中期,集体企业85%以上处于严重亏损状态。1997年起,镇党委政府开始实施“腾笼换鸟”的办法,通过卖、并、破、租、转等形式,让集体资本退出,为民营经济腾出空间。从当时的天府人革厂实施“零价转让”到全市最大的乡镇企业——四川富士电机有限公司改制为民营,通过改制培养民营企业10家。截至xx年7月底,全镇已累计发展个体工商户9000余户、民营企业152家,从业人员13380人,民营经济总产值实现8.6亿,占全镇乡镇企业总产值的79.6%;销售收入完成10.3亿元,利润5899万元,国税、地税收入xx多万元,占全部税收总额的80.5%。

二、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因素

与发达地区相比,我县民营经济的发展还存在着明显的差距,突出表现在民营经济的发展环境和经济规模上。

第一,观念陈旧滞后。受自然经济和计划经济的双重影响,思想观念保守,小农经济意识浓厚,冒险精神不够,怕投入了无产出、无回报,创业冲动不足。

第二、管理体制制约。政府职能部门对民营经济实施多头管理,缺乏对民营经济的整体布局和长期发展的引导和规划。有的工作人员仍有“管理就是开会,发展就是收费,协调就是喝醉”的思想。“三乱”现象屡禁不止,行政效率低下。

第三,市场环境制约。民营经济间的不正当竞争、制假、售假等问题还十分突出,社会监督力度、打击力度还不够。

第四,技术水平制约。在技术装备上,相当数量的民营企业依然是手工劳动或半机械化的操作。

第五,人才资源制约。人才市场不完善,使得科技人才资源严重缺乏。

第六,民营企业自身的问题。主要突出表现在经营者整体素质较低,管理问题较为严重,产业结构趋同,对所办企业缺乏科学论证和合理规划。有的法制观念淡薄,甚至违法违纪违规。民营企业呈现出小的多、大的少,经营型多、生产型少,租放型多、科技型少的“三多三少”格局,知名的大型民营企业不多。

第七,外部环境较差。各地出台的优惠政策,虽然推动了民营经济的发展,但是“纵向不到底,横向不到边、竞争不平等”。导致外地企业引不进来,本地企业又留不住,国有企业有的改制不彻底,民营企业又发展不起来。特别是项目审批、土地征用、电力分配、拆迁还房等方面与外来企业极不平等,主要表现在办理程序繁琐,中间环节太多,经营性的水、电、气价格太高。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本地民营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对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第10篇】牡丹江民营经济调查报告

纵观我市的民营经济,经过二十余年的滚动发展,实现了长足的进步。从总量上看,截止XX年末,全市民营经济户数发展到9。4万户,实现增加值60.5亿元(全口径为165亿元, 占全市gdp的66. 9%),营业收入190亿元、纯利润9。2亿元、税金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4%、15%、132%和19%。实缴税金由1998年占财政收入的8.8%上升到30.1%。从业人员达到3327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2.8%。从产业结构上看,三个产业增加值由1998年的1:4:5调整为目前的2:5:3,第二产业上升了10个百分点。XX年民营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2%, 比全口径增加值增长幅度高出1.2个百分点。从发展规模看,到XX年来,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规模企业134户,其中工业企业91户。纳税超百万元的企业达到41户, 占全市民营经济纳税总额的26.2%。科技型民营企业发展到109户, 比1998年增加18%。从固定资产投资上看,XX年,全市民营企业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71个,其中新上项目32个,技改项目14个,总投资101亿元; 当年完成投资2.5亿元,同比增长50%。从外向度上看,XX年拥有进出口权的企业发展到59户, 比1998年增加31户,其中工业企业26户。XX年完成对俄贸易进出口总值15.6亿美元, 占全市边贸总额的79%。

横看我市的民营经济,与发达地区甚至与省内的一些市(地)相比,在发展速度、发展规模、产业牵动等诸多方面存在很大差距,仍处在原始积累的创业阶段。面对新一轮的发展大潮,尤其是面对我市国企改制后的新形势、新格局,加快民营经济扩张,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势在必行、势必先行。为此,我们建议:

一、确立起民营经济在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考察所到之处,无论是外省还是省内的市(县),都把抓民营经济作为“第一要务”,都把加快经济发展寄希望于民营,上上下下扶持民营经济、举全力发展民营经济的工作氛围非常浓厚。反观我市,由于受国有企业比重大、包袱沉重等历史积淀因素的羁绊,重国有、轻民营的思想倾向还没有得到根本改变, 民营企业不公平待遇尚在,没有真正把民营经济放在突出的位置上去抓,自然发展的痕迹十分明显,在重视程度、领导力度、工作机制、管理体制、公平竞争环境等方面存在差距。

目前,要改变民营经济的这种弱势地位,实现民营经济陕发展、大发展,应从三个方面入手:首先,应从建立公平的竞争环境做起。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委、市政府抓民营经济应从提高民营经济的地位做起,带头冲破一切妨碍民营经济发展的思想观念, 改变一切束缚民营经济发展的做法,革除一切影响民营经济发展的体制弊端,真正建立起民营企业与国有企业,与外来企业一视同仁,公正、公平的竞争环境。 由于我市的民营经济尚未进入成长期,现阶段应给予必要的倾斜,多研究民营发展,多倾注领导力量,多解决具体问题,以市委、政府的决心,促进全市上下思想认识到位、工作到位,形成合力,形成气势,确立起民营经济在全市发展中的主体地位。其次,应从准确定位立起。应把发展民营经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结合起来,与实施工业立市结合起来,与解决就业问题结合起来,以工业经济为主体,依托和释放优势,重点发展“四大产业”和“三型企业” (即:大力加快发展林纸、医药、绿色食品、特种材料四大主导产业;科技型、加工型,外向型企业),着力促进第一产业发展,带动第三产业进步,力争通过3—5年的努力,使民营经济增加值达到全市gdp的85%以上,税收达到财政收入的60%以上,打造 “民营牡丹江”。第三,应从营造氛围上抓起。氛围不浓关键在领导。针对市级领导包扶、服务于民营企业心有余悸的状况,应明确说法,特别是为民营企业跑项目、搞服务,更要撑腰当后台;对部门领导为民营经济发展开绿灯、提供条件的,应积极支持,而不视为“寻租”行为。同时,在全社会营造出理解、关心、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浓厚氛围,积极支持党政机关工作人员带头下海经商,支持科技人员创办企业,支持下岗职工“二次创业”,支持农民弃农转商,把全市274亿元的民间储蓄存款充分搅动起来,激发全民创业热情,掀起全民创业大潮。使我市的民营经济由铺天盖地发展(上半年新增民营企业468户),达到顶天立地作为,形成赶超之势。

二、抓大户、抓骨干企业,为工业立市提供支撑

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不应关心民营企业个体的存亡,而应倾全力扶持做大产业,这是外地发展民营经济的基本遵循。当前,我市民营经济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工业企业少,产业化龙头企业小,既没有形成规模生产,也有没形成产业群体,支撑力、带动力非常有限。截止到XX年末,全市规模以上的民营工业企业仅占民营企业总数的1%,营业总收入超千万元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仅28户,其中超五千万元的仅9户,超亿元的仅1户,28户龙头企业加在一起还不如双城市一个企业对本地产业的带动。但也应看到, 目前我市民营经济己占全市经济总量的66.9%,上半年实缴税金3.1亿元,市区11户产品科技含量高、市场容量大、管理机制活、发展潜力大的企业,有7户是民营企业,这是我市的潜力所在、希望所在。

从以上情况看,工业立市,首立民营是可行的。立民营,应首立工业企业;抓发展,应重点抓大户、抓骨干。一是走内源性发展之路,做大一批骨干企业。 从全市范围内筛选出20户产业拉动强、发展潜力大的民营企业,应在领导精力、政策、资金和服务等方面予以倾斜,如双鹤药业(XX年缴税570万元)、友搏药业(税金4647元)、黑宝集团(税金316万元)、人合堂制药四户企业,丹峰磨料(税金4607元)、鑫利化工(税金260万元)、富通、三新、中奥等在国内外有一定知名度、市场潜力大、产品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的的企业,是工业经济发展和后续财源的希望所在,应集中社会资源扶助企业发展,举全市之力进行重点扶持,尽快做大一批优势企业和优势产业,发挥大户对民营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对吉信、华宇等一批边贸大户,鼓励企业在保持原有产业优势的同时,积极向其它产业和行业延伸,在全市范围内进行资本扩张,把边贸优势与市区加工企业的存量优势结合起来,搞好出口产业精深加工,实现过埠增值。应突出抓好龙头企业,促进农业产业升级。对渤海集团、哈北饲料、响水米业、天资食品、东森集团等一批农业龙头企业,应下大力气尽快扶强扶壮,强壮产业链,做大产业群体。依托地缘和资源优势,把果菜城建成全国最大的对俄果莱出口批发大市场;把渤海响水米业市场,绿色食品批发市场、绥芬河木材市场、绥阳黑木耳市场建成辐射全国的专业性交易市场。二是走转入性壮大之路,扶强一批改制企业。要本着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不能指望所有改制企业都能实现快速发展,应对产品有市场、发展有潜力的啤酒、毛毯、二磨、五化等改制企业,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做大规模、做精产品。在自我发展提高的基础上,带动相关产业发展和壮大,同时, 以管理创新、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为重点,全面提高企业素质,激发改制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使改制企业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经济主体。三是走外源性扩张之路,引进一批大企业。目前,我市招商引资存在工业项目少的问题,XX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38.8亿元,其中工业项目仅占28.1%,缺少像双城市雀巢、旺旺集团那样规模大、产业集聚度高、带动作用强的大企业,大集团介入和加盟。发展外源性民营经济,既要寻求利用外资,也要把外埠资金作为重点。应紧紧抓住发达地区资本流动扩张的有利时机,抓住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历史性机遇,抓住与韩国大宇集团合作成功的有利条件,积极依托园区载体优势,招引一批工业项目、医药企业(北药园区如再无起色明年有可能被摘牌);依托口岸优势,引入一批外向加工型项目和企业,带动地产品出口,实现过埠增值;依托资源优势,上一批权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力争经过3—5年的努力,全市产值超千万元的生产加工型民营企业达到400户,超五千万元的达到40户,超亿元的达到10户。 三、加快园区建设,释放载体优势

从外地经验看,园区建设已经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有效载体,园区政策引力和发展张力得到了有效的释放,园区经济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民营经济的代名词。 目前,我市有19个园区(国家级3个、省级11个、市级5个),普遍发展速度慢,建设水平低。一是大而空。市区内的园区多数没有核心区,市区多大园区就有多大,并且没有相关的政策措施支持,园区名不符实。二是弱而低。阳明国家级民营科技示范区在诸多园区中算是佼佼者,XX年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0.5亿,但与哈尔滨的南岗园区相比,仅是其总量的1/5,在全国14个同类园区中排位倒数第一,有被淘汰出局的危险。三是多而散。外地无论是县还是市,园区只有一个,管理集中,政策统一。我市仅市区就有四个园区,并且分属各区,管理分散,政策不统一,相互争嘴,园区没有形成聚集和带动的作用。

今年7月1日,国家明令规定各地不得再搞园区建设,也不再批复园区。我市已获批复的园区是宝贵财富,应倍加珍惜,发展和管理好。首先,应明确园区建设的发展思路。基于我市园区建设是空白的现状,应高起点规划,准确定位,走由初级的建设企业集群,进而形成产业集群之路,结合我市城市建设“南拓北控”的总体规划,爱民、阳明区建设企业集群,并通过制定相关的产业集群政策,促进爱民区北药产业、阳明民营科技产业、对俄经贸工业园区对外加工产业集群的发展。这样做将有利于释放“集聚经济效益”,形成产业规模;有利于集群企业合作意识的形成,提高合作企业的技术、生产和市场竞争能力;有利于政策、制度效能的释放,达到培育与提升产业竞争优势,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加快城区建设,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目的。其次,应整合现有园区,释放载体优势。应重点抓好市区内的园区建设,建议成立市经济技术开发园区管理委员会, 由市政府主要领导任管委会主任,市委主管经济工作的副书记和主抓园区工作的副市长分别任管委会副主任。代表市委、市政府对北药、阳明科技、对俄经贸三个园区进行管理,负责政策制定、组织协调、重大事项决策等工作。阳明民营科技园区、北药园区、对俄经贸园区管委会具体负责各园区的建设工作。第三,应集中精力抓好核心区建设。把占地7.2千方公里,现已规划2.9平方公里的对俄贸易加工园区(原裕民经济技术发开区)作为核心区,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抓紧建设,力争年底完成征地工作,明春开始基础设施建设。核心园区实行封闭管理,统一优惠政策,统一招商引资分税办法,任何单位、任何人未经管委会同意,不得进入园区进行检查、办公、收费,干扰企业生产经营。北药园区对驻区医药企业在税收体制不变的情况下,代表市园区建设管委会行使指导、服务、统计职能,同时对计划开发的57万平方米核心区建设抓紧论证。阳明科技园区不宜再设新的核心区。传统加工型企业原则上都应进入核心园区,充分释放企业聚集效应,放大园区功能。

四、下大力气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在调研中,环境问题是企业反映最为强烈的,认为环境建设“上面很好,下面好狠”。一是规费负担重。职能部门收费、罚没标准弹性大,几十万元的收费、罚没能“打折”到几万甚至几千元,一些部门为达罚款的目的,蓄意寻找企业过失。二是审批程序多。相比之下,双城市引进“旺旺集团”办手续只用一周,企业在——个月内施工建设,当年投产,反差相当大。三是服务意识差。个别行政执法人员方法简单,行为野蛮,经常是既动文又动武,对企业百般刁难,甚至实施“全面制裁”。环境不优既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的生产经营,又增加了域内外企业的投资成本,成为民营经济发展的一大制约。 环境问题的核心是部门利益至上,“钱”字当头:症结在优化环境茬子不狠,力度不大;责任在部门领导班子,令行禁止的组织观念和大局意识没有树立起来。因此,优化环境要突出以人为本,标本兼治,痛下决心改善和优化环境。一是用制度建设保证环境优化到位。把环境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来抓,改进“双评”办法,建立企业、投资者环境建设监督首问负责制,把部门环境建设置于市委、市政府与企业的监督之下,实行 “双向”监督。对那些严重影响企业正常经营活动的典型个案,特别是对那些野蛮执法、机械执法的人员,要公开曝光一批,严肃查处一批,坚决惩治一批,解决“一把赢把把输”的问题。同时,建议由市监察局起草《行政机关工作人员行政过错追究暂行办法》,建立行政过错连带追究责任制,加大对行政审批、行政收费、行政处罚、行政复议等行政行为的监察力度。二是破除一切障碍,解决好收费多、审批多的问题。对行政审批项目要进一步进行精简,坚决取缔一切不合理收费项目。对上级有明文规定的收费和罚没项目,建议执行下限标准,或是减半征收,并实行首次违规不罚制。严格执行“收支两条线”制度,把所有市管的收费项目全部纳入到市级财政监督之下,全面清理部门“小金库”。不合理收费的根本问题在于供养人员过多,建议由市人事局、市编委负责,对在全市机关、事业单位人员超编及临时人员多的问题进行清理整顿。三是切实提高服务效率和质量。把提高效率与工作创新结合起来,扩大“一站式审批”、“一条龙服务”的服务范围和服务内容,拿出应对人员进大厅工作内容不进大厅、搞“体外循环”的具体办法,属于本地营的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迅速把人员和职能落实到位,属于省直管理的要通过各种办法协调解决好。同时,要把“六项制度”落到实处,切实改善机关作风。对有行政执法职能的部门,建议由纪检、监察部门牵头,指导各部门制定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和制度,并监督其执行。

五、在政策措施应进一步大胆突破

目前,在政策方面存在“三难”问题。一是政策出台难。凡优惠政策的出台,在征求职能部门意见后,有用的、管用的所剩无几。如爱民北药园区优惠政策至今尚未出台。二走政策执行难。市委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陕非国有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 (22条),80%的职能部门不了解、不知道,80%的政策没得到落实,三是政策统一难。目前,我市的优惠政策出自多门,且大多攀比让利多少,牺牲的是地方利益,造成互挖墙角,企业“搬家”。仅上半年,就有4户民营企业签订了从市区搬迁到海林工业园区的合同。企业流动是正常的,特别是在区域内流动更无可厚非,但却反映出我市在政策上特别是在落实上,很多问题没有解决好,工作还没有做到位。

建议市委、市政府本着“放水养渔”的原则,大胆学习借鉴浙江勇于不断突破政策“禁区”的精神,实实在在地做好政策突破文章。一是认真研究制定激励民营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尽快出台《关于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决定》,只要有利于加陕民营经济发展,就应大胆放开,积极鼓励,把我市的政莆资源放到最大,在政策上营造“洼地效应”。即使地方政策与条条框框发生碰撞,也应善于灵活变通。在土地使用上,可借鉴吉林市将“征地”改为“土地”八股,土地出让金按投资规模大小分期交纳等办法,化解“征地”难题;在市场准入上,借鉴软化市新办企业可先生产后办照等办法,降低门槛,减少环节,推行备案制,切实突破土地使用、市场准入、企业规费三大制约。同时,在即将出台的政策中,应把“一事一议”、“特事特办”作为一项原则加以明确,使这项只能做、不能说的原则成为化解条条框框制约的有效手段。二是加大政策落实力度。优惠政策一经出台,应把所涉及职能部门的一把手列为落实政策的第一责任人,部门为责任主体,实行连带追究制,对在政策出台时表示同意,但在执行中视而不见,用条条政策、上级政策对抗地方政策的,权属地方的部门要严肃处理,权属中省直的部门可列为“不受欢迎的人”,向其上级部门建议“调整换人”。同时要注意保护干部,凡中省直部门领导因执行地方政策,受到主管部门责难的,市委、市政府应勇于承担责任,予以保护。三是整合现有政策。制定全市统一的招商引资政策,打破市与县(市)、区和县(市)、区与乡(镇)之间的界限,不论新上项目设在何地,不论投资规模大小,都应不折不扣地落实“谁招商、谁受益”的政策;对盘活国有闲置资产的,招商主体与市直按一定比例税收分成,充分调动各刀面招商引资的积极性,尽快走出相互之间挖墙角的…隆圈”,切实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全市一盘棋的招商引资新格局。

六、千方百计拓宽民营企业融资渠道

“资金不足,融资困难”是当前民营企业反映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 目前,我市90%的民营企业缺少流动资金,30%的企业缺少技改和研发资金。 “贷不到、贷得少、贷得慢”的主要原因:一是金融政策制约。金融部门注重“抓大放小、扶优扶强”,多数中小民营企业满足不了贷款条件。 同时,全市80%的民营企业没有足够的财产可供抵押,且银行对民营企业贷款实施“抵十贷三”政策,使贷款难上加难。XX年,民营企业贷款只有1.8亿元,仅占全市贷款余额的1%,贷款难可见一斑-二是部分民营企业诚信度较低。一些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比较混乱,甚至做假账,银行无法真实考核评估企业状况,由此产生了“恐贷”心理,不敢放贷。 目前,全市民营企业能达到贷款信用等级的只有31户。三是融资渠道单一。股票、公司债券等直接融资方式门槛过高,而且担保机构太少。 目前全市无一家民营担保公司,由政府出资组建的中小企业贷款担保公司担保的1l笔业务中,只有一笔贷给了民营企业,民营企业只能从银行一个渠道融资。 解决民营企业贷款难、融资难问题刻不容缓。首先,融洽银企合作关系。银行目前仍是民营企业贷款的主要阵地,民营企业发展必频寻求现有银行的支持。政府应积极推进银企合作,定期组织民营企业与银行召开对接会,沟通情况,研究司题,并向银行推荐诚信民营企业,督促银行进一步降低门槛,为民营企业融资搭建平台。同时,应抓紧组建民营企业信用评估机构和咨询服务中介机构,为民营企业信用贷款创造条件。其次,扩大融费渠道。成立专门机构,研究支持华宇、广汇、北龙、黑宝、渤海集团等符合条件的规模民营企业上市融资问题,力争在短期内实现突破。按照即将修改出台的《企业债券管理条例》有关精神,积极探索民营企业发行债券的可行性办洁,抓住机遇,抢先登陆。借鉴南方等地区的经验,千方百计激活民间资金,发展民间融资和民间担保。积极做好争取工作,支持城市信用社组建股份制商业银行,扩大城市信用社对民营企业的放贷能力。同时,抓紧成立民营银行,扩大民营企业贷款渠道,本着市场化运作原则,尽快设立市、县两级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并积极争取光大、民生、招商等股份制银行在我市设立办事机构。第三,向上争取资金。积极向上争取科技、乡企、项目、技改等专项资金,支持民营发展和科技创新。

七、切实加强对民营经济的领导

目前,体制不顺、领导力度不够等主观因素,已经越来越阻碍民营经济的发展, 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地步。 民营经济几个领导抓、几个部门抓,谁管谁都不管,力量大分散。市非国有经济局设在乡企局,各县(市)区民营经济管理机构五花八门,有的设在工商局,有的设在计委或经济局,个别县(市)区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只在内设机构中指定2—3个工作人员抓民营经济,机构层次低,人员素质低,难以协调解决民营经济发展中遇到的问题,管理体制极不适应民营经济现实发展的形势需要。

建议:①借鉴浙江、吉林等省市的做法,将市非国有经济领导小组更名为市民营经济管理委员会,由议事机构转为工作机构,负责全市民营经济的领导、管理、服务及协调解决重大疑难问题,代市委、市政府行使“一事一议”, “特事特办”的职能。县(市)区也要成立民营经济管理委员会, 由副书记任主任, 民营经济工作由主管工业的副市长(区长)主抓。按照省里统一部署(黑政发[XX)36号文件明确提出“各地市要参照省里做法建立相应的工作机构,在乡企局基础上成立中小企业局,同时,挂乡企局、发展个体私营经济力、公室牌子。各县(市、区)中小企业局牌子可挂在乡企局或经济计划局,统一管理中小企业、乡镇企业、民营经济。”目前,哈尔滨、齐齐哈尔、大庆、七台河、伊春等市地已经成立了中小企业局),市、县两级应尽快在现乡企局、非国有局的基础上组建中小企业管理局,并挂市民营经济管理委员会办公室牌子。②调整完善区级管理职能。从目前情况看,上项目、招商引资的主体仍是市(县)区,企业的主体作用还没有得到有效发挥,尤其是民营企业。在这种情况下,应在利益分配、管理职能等方面向区级给利、放权,调动各区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加快建立民营企业行业协会,发展人才市场等中介机构,健全要素市场。③完善民营经济推进落实机制,实行“双包”责任制, 即市纹领导帮扶民营大户责任制和中省直、市直部门包民营企业责任制。④增加民营企业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的数量,让民营企业广泛参政议政。⑤开展评选“民营经济工作先进集体、先进个人”和“十佳民营工业企业”活动。同时,建议每年从市财政中拿出一部分资金,设立民营企业发展专项基金,主要用于对纳税大户进行奖励。同时,切实加强民营企业党的建设和群团组织建设。建议十月中旬召开全市加陕民营经济发展动员大会。

边远农村家庭经济来源调查报告—— 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

【第11篇】石家庄市民营经济运行状况的调查报告

一、全市民营经济运行状况及其特点

2、民营经济大发展、快发展的局面业已形成。省、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后,我局把贯彻落实省、市《关于进一步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各县(市)区党委、政府,把民营经济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文件和意见,尤其是在市场准入,税收减免、行政收费、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奖励机制等方面,从政策和制度上进行了调整完善,激发了广大群众发展民营经济的热情。矿区在全区开展了以不评不议抓经济、不争不论促发展为主题的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重点消除对民营经济认识上的误区。为充分调动各级各方面的创业热情,按照高起点定位,低门槛进入;高效率动作,低成本扩张的原则,制定出台了具有前瞻性的政策措施,坚持私营个体一起上,一、二、三产齐发展。对执法执纪部门严格实行零罚款零摊派,搭建了发展民营经济的平台。正定县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抓发展必须抓环境的思想观念,不断地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推行一门受理、一次收费、一站式审批、限时办结的一条龙运行机制,狠抓政务提速,提高行政效率。

二、当前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环境问题。一是个别地方的领导思想解放不够,抓民营经济发展的魄力不够,不敢触动改革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二是有些执法单位受部门利益驱动,优惠政策停留在文件上,没有真正兑现。民营企业办证难、征地难等诸多问题未能切实解决好,造成很多招商引资项目夭折和流失。

2、资金问题。尽管我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建有31家,但由于刚刚起步,运作需要过程,暂不能完全满足民营企业资金的需求,再加上金融部门实行高门槛政策,信贷条件高,信贷总量小,申请贷款时间长,难度大,资金短缺仍困扰民营经济的发展。80%的民营企业发展资金不足,尤其缺乏积累的农民进入市场缺乏启动资金。

3、体制问题。一是上下不对口,名称职能不统一。尽管目前各县(市)区都明确了民营经济管理部门,但县级民营企业管理机构却五花八门,有的归经贸局管,有的归乡镇企业局管,有的归民营办管,有的归工商联管,有的归工商局管,工作很不方便。二是削弱了职能,工作难度大。20xx年县级机构改革后,有的县乡镇企业局改为事业单位,有的县改为二级局。改为事业单位的局没有了行政执法资格,工作很难开展。三是乡镇管理机构不健全,大部分乡镇一级没有民营经济统计员。

4、企业自身的问题。一是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规模企业、高科技外向型企业少、企业布局较松散。二是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多数企业属于家族式企业管理,出现引聘人才不足,生产经营管理粗放等问题。三是有的企业缺乏做大做强的胆识和魄力。

5、市属集体企业改制困难大、进展慢。当前影响市属集体企业改制的最大困难是资金不足问题。因为缺乏资金下岗职工没有生活保障,造成企业改制困难。

三、明年发展民营经济的主要措施

2、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构建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平台。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将过去的以行政推动为主转移到以指导和强化服务为主上来。全年着力做好四大体系服务。一是创业辅导体系建设服务。与市发改委、金融、司法及会计事务所等部门和单位联合,切实为民营企业在立项、改制、上市、融资等方面做好指导、协调与服务工作,解决好创业过程中的难题。二是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服务。与市工商局、技术监督局,银行、律师事务所等部门和单位联合,建立石家庄市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委员会,评选一批诚信守法民营企业,并在新闻媒体公布,提高我市民营企业知名度,增强民营企业诚信守法意识。三是信息咨询体系建设服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石家庄市中小企业网站,增添服务内容和栏目,无偿为企业提供政策、法律及项目咨询等各项服务,畅通民营经济发展的信息通道。四是技术支持体系建设服务。加强与省、市科技管理部门以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积极支持民营企业采取先进技术提升企业水平,及时发布一批实用的科技动向及新产品、新材料、新能源等信息。

4、下大力抓好中小企业担保工作。中小企业担保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要积极稳妥规范地推进,以防走农民基金会的老路子。一是要积极筹措资金,扩大担保规模,最大限度鼓励民间资投入到担保领域,扩股上规模,使注册资本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二是搞好与银行的合作。三是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内部管理机制,最大限度地规避风险,充分发挥担保资金的作用。四是严格审批程序,加强运营管理。在开展信用担保业务上下工夫,扩大信用担保业务量,确保在发挥其效益的基础上,安全稳健运行。担保公司是独立法人,自负盈亏,坚决杜绝长官意志,任何领导不得批条打招呼。各县(市)区要注意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5、加强行业协会和企业家队伍建设。一是加强行业协会的领导和自身队伍建设。各县(市)区主管部门要主动承担起对行业协会的管理指导作用,要倾听企业的呼声,为企业当好红娘。要明确一名局长负责协会工作,要选聘一些年青的人才专职抓协会工作。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和帮助落实行业协会的各项职能。认真清理不适应行业协会发展的政策规定,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将一些属于行业协会的职能移交给行业协会,将适宜行业协会承担的行业管理职能委托给行业协会。二是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党中央提出了人才强国的战略措施,说明了人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企业家是难得的人才,有一支良好的企业家队伍,就会造就一批优良的企业。我们一定要把培养和建设企业家队伍同发展民营企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相辅相长。

6、进一步做好市属集体企业改制和提质增效工作。加强对市属集体企业改制工作的跟踪与督导,对已经批准改制方案的集体企业,建立和完善董事会、监事会,健全章程,并总结好经验,及时推广。对已拟定改制方案的集体企业要进一步指导完善方案,在上半年完成改制。对尚未制定改制方案的集体企业要在第一季度拿出初步方案,确保全年所有市属集体企业全部改制。同时,指导市属集体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上一批能够提高企业效益和优化产品结构的项目,提升市集体企业产品档次和质量。加强售销队伍建设,进一步挖潜增效,全年市属集体企业减亏要有较大幅度增长。

四、几点建议

1、尽快理顺管理体制。目前,仍有行唐、井陉等县、区民营经济工作由工商局或工商联管理,上下不对口,工作开展困难。还有元氏县个体私办管理乡镇民营企业,县经贸局管理县直民营企业,统计数字两张皮,工作被动。建议市政府明确规定民营经济领导工作由县经贸局或乡镇企业局统一管理,工商局、工商联作为辅助部门抓民营经济工作。同时,要求各县(市)区承担民营经济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统一加挂中小企业局牌子,一套人马两个牌子,与市中小企业局对应起来。目前矿区经贸局、灵寿民营局加挂了中小企业局牌子,实践证明,工作开展较为顺畅。

2、加大对集体企业的改制补贴。我市国有企业改制,市政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对安排下岗职工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我市集体企业长期以来也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建议市政府参照国有企业改制政策给予市属集体企业改制资金支持,帮助集体企业加快改制步伐。

3、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投入力度。20xx年市政府确定了87家重点扶优扶强的民营企业,但是这些民营企业至今没有得到任何优惠,企业感到失望,影响了积极性。在宣传方面,我市宣传投入力度不够,省、市扶持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报社宣传版面少,没有形成浓厚的气氛。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4、严格考核,兑现奖惩。按照市委石办字[20xx]95号文件的要求,制订详细的考核规则,年终对各县(市)区进行严格考核。于明年4月中旬,召开全市民营经济表彰大会,请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兑现奖励,表彰先进,安排部署全年工作,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进一步营造发展民营经济的舆论氛围。

【第12篇】民营经济运行状况调查报告

民营经济运行状况调查报告

为了全面掌握全市民营经济运行情况,确保全年任务目标的圆满完成和认真谋划好明年工作,20xx年11月9日至20日,我局有关领导和各业务处长,分四片对24个县(市)区的民营经济发展运行情况进行了督导和调研。通过调研,对全市民营经济运行状况有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对当前民营经济存在的一些问题看得更准,对明年全市民营经济工作思路和工作重点有了更加清醒的认识和把握。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全市民营经济运行状况及其特点

1、全市民营经济呈良好发展态势。预计到年底,全市民营经济完成营业收入2400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增加值600亿元,同比增长18%,上缴税金34亿元,同比增长20%。完成固定资产投入100亿元,全年新安排就业人员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10万人。民营经济占全市国民经济总量达到43%,较上年增长3个百分点。各项主要指标全部完成年初预定目标。增长幅度25%以上的县(市)区有矿区、正定、裕华、平山、赵县、桥东、新乐等;增长幅度在20%—25%县(市)区有辛集、晋州、藁城、深泽、无极、元氏、高邑、赞皇等。

2、民营经济大发展、快发展的局面业已形成。省、市民营经济工作会议后,我局把贯彻落实省、市《关于进一步鼓励、支持和引导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作为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特别是各县(市)区党委、政府,把民营经济发展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相继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文件和意见,尤其是在市场准入,税收减免、行政收费、土地征用、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奖励机制等方面,从政策和制度上进行了调整完善,激发了广大群众发展民营经济的热情。矿区在全区开展了以“不评不议抓经济、不争不论促发展”为主题的思想解放大讨论活动,重点消除对民营经济认识上的误区。为充分调动各级各方面的创业热情,按照“高起点定位,低门槛进入;高效率动作,低成本扩张”的原则,制定出台了具有前瞻性的政策措施,坚持私营个体一起上,一、二、三产齐发展。对执法执纪部门严格实行“零罚款”“零摊派”,搭建了发展民营经济的平台。正定县牢固树立“环境就是生产力,抓发展必须抓环境”的思想观念,不断地优化发展环境,积极推行“一门受理、一次收费、一站式审批、办结”的一条龙运行机制,狠抓政务“提速”,提高行政效率。

3、固定资产投入稳定增长,出口创汇显著增加。20xx年,民营企业完成固定资产总投资12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225个。除14个投资较大的项目需跨年度外,其余160个重点项目均能在年底竣工投产。全市民营出口创汇企业在巩固原有客户的基础上,不断发展新客户,拓展出口渠道。同时,大力发展自营出口企业,今年新增民营出口企业30家,完成出口交货值90亿元,较去年增长40%。

4、民营经济发展的环境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一是全面落实《乡镇企业负担监督管理办法》,严厉查处增加企业负担案件。全市共清查涉企收费项目99项,查处增加企业负担案件26起,涉案人员24人,涉及金额850万元,进一步优化了民营经济发展环境。辛集市乡镇企业局配合市纪检委、监察局、督查办开展了明察暗访活动,先后查处违纪行为10起,通报处理20人。二是市、县两级制定出台了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的若干规定,成立了发展环境领导小组,对执纪执法和政府职能部门实行责任制,年终进行考核。无极、鹿泉、新乐三县(市)乡镇企业局虽改为事业局,没有了执法权,但他们顶着各种压力依法加大对执法执纪部门工作人员违反收费标准、违反收费程序等行为的责任追究,及时向纪检部门提出处理意见,直到处理为止。三是依法维护企业合法权益,绝大部分县(市)区对骨干利税大户实行挂牌保护,推行企业收费二证一卡制度,建立企业负担监测点。四是有80%的县(市)区民营企业主管部门建立投诉中心,公布举报电话,受理和查处一批侵权案件。市局于今年8月成立法律(投诉)服务中心,聘请2名律师当顾问,聘请500名法律义务维权监督员。

5、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建设实现了重大突破。根据省委、省级政府下达的目标要求,到2022年底我市须建立信用担保机构19家,注册资本金达到3亿元,形成15亿元的担保能力。市委、市政府对此项工作非常重视,市书记吴振华、市长臧胜业多次批示,常务副市长马静、主管副市长张发旺多次召开专门会议,要求各县(市)区无论采取什么措施,年底前必须把担保机构建起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关心和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经过我局和各县(市)区不懈努力、多方协调,使担保机构建设实现了突破性进展。截止到11月底,市、县两级共成立担保机构31家,注册资本金总额达到31811.2万元。其中:市级担保机构7家,注册资本金11136万元,县级担保机构24家,注册资本金20675.2万元。提前一个月完成省委、省级政府下达的目标任务。在全省11个市中,担保机构数名列全省第一,注册资本金总额名列全省第二。目前,24个县(市)区除井陉县、行唐县正在积极筹备外,其余县(市)区都建立了担保机构,形成了全市中小企业担保体系网络,为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奠定了良好基础。

6、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得到了进一步健全。今年以来,我局提出了为企业搞好银企对接、信用担保、信息服务、法律咨询、企业改制、技能培训、行业协会、人才引进等8项服务为主要内容的措施,并将这8项服务作为全年工作的主线,贯穿到工作的始终,着力为企业做几件看得见,摸得着,能解决实际困难的实事,以推动民营企业的发展。目前,担保服务、法律服务已取得重大突破,其它几项服务也收到了很好效果。一是银企对接服务取得了显著成效。目前,已有10家金融单位同180家民营企业签约金额22.6亿元,与去年相比,银企对接金额实现了几何级增长。二是劳动教育培训已全面铺开。全年定向转移培训9350人,新入厂培训2.3万人,在岗培训28.5万人,其中,市、县两级主管部门直接培训人数达到了4800人次。9月19—21日,我局组织了中小企业经营管理者综合素质培训班,共120人参加,副市长张发旺同志到会上了第一课。三是市属集体企业改制工作全面启动。尽管目前集体企业改制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但经过广泛的思想动员和耐心细致和解释工作,大部分干部职工消除了思想疑虑。目前,已有39家集体企业拿出了改制方案,已具备改制条件的企业达到8家,已批准改制企业4家。四是召开了全市中小企业行业协会经验交流会,有7个行业协会的会长介绍了他们的先进经验。会上还安排部署了明年的行业协会工作。省局发专刊推广了我市发展行业协会的经验。五是市局正在筹建中小企业网站,近期将与省中小企业局、农业部联网。明年与市委、市政府联网。

7、民营企业成为安排劳动就业和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主渠道。目前“三农”中有“三难”即农产品卖难、农民增收难、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难。根据市委、市政府的安排,我局把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农民增收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年初制订工作目标和措施,给各县(市)区下达了任务指标。各县(市)区领导十分重视,当作中心工作来抓。辛集市乡镇企业局与该市劳动保障局密切配合,培训农村富余劳动力20925人,转移安排农村劳动力10200人。晋州市2022年利用新投产民营企业吸纳农村劳动力3900人,发展个体工商户500户,新增就业岗位1000人,安排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共计4900人。深泽县将190名县办企业下岗职工转移到民营企业工作,同时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4976人。平山县乡镇企业局利用下属单位农村劳动服务公司向外输出劳动力1500人,就业安排4500人。据初步统计,全市仅2022年就新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10万人,成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渠道。

二、当前民营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环境问题。一是个别地方的领导思想解放不够,抓民营经济发展的魄力不够,不敢触动改革发展的深层次问题。二是有些执法单位受部门利益驱动,优惠政策停留在文件上,没有真正兑现。民营企业*难、征地难等诸多问题未能切实解决好,造成很多招商引资项目夭折和流失。

2、资金问题。尽管我市中小企业担保机构建有31家,但由于刚刚起步,运作需要过程,暂不能完全满足民营企业资金的需求,再加上金融部门实行高门槛政策,信贷条件高,信贷总量小,申请贷款时间长,难度大,资金短缺仍困扰民营经济的发展。80%的民营企业发展资金不足,尤其缺乏积累的农民进入市场缺乏启动资金。

3、体制问题。一是上下不对口,名称职能不统一。尽管目前各县(市)区都明确了民营经济管理部门,但县级民营企业管理机构却五花八门,有的归经贸局管,有的归乡镇企业局管,有的归民营办管,有的归工商联管,有的归工商局管,工作很不方便。二是削弱了职能,工作难度大。20xx年县级机构改革后,有的县乡镇企业局改为事业单位,有的县改为二级局。改为事业单位的局没有了行政执法资格,工作很难开展。三是乡镇管理机构不健全,大部分乡镇一级没有民营经济统计员。

4、企业自身的问题。一是结构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规模企业、高科技外向型企业少、企业布局较松散。二是企业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多数企业属于家族式企业管理,出现引聘人才不足,生产经营管理粗放等问题。三是有的企业缺乏做大做强的胆识和魄力。

5、市属集体企业改制困难大、进展慢。当前影响市属集体企业改制的困难是资金不足问题。因为缺乏资金下岗职工没有生活保障,造成企业改制困难。

三、明年发展民营经济的主要措施

1、始终不渝地做好优化环境工作。一是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市、县两级政府及有关部门要进一步调整完善发展民营经济的相关政策,清理不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相关规定,研究制定发展民营经济的各项配套措施,切实用足用活中央、省、市的各项政策。二是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各县(市)区20xx年都要建立健全一站式审批中心,并进一步公开办事程序、充实服务内容,完善服务措施,落实服务,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打破市场分割、区域封锁。无论国家集体还是民营经济,不论是本地投资还是外地投资者,做到市场面前人人平等,由市场当裁判、辨优劣、定生死,创造市场公平竞争环境。四是创造良好的法制环境。继续以治理“三乱”为重点,切实减轻民营企业负担。各县(市)区要建立和完善维权中心和举报中心以及政策法律咨询中心,并切实开展工作。

2、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构建民营企业快速发展的平台。认真贯彻落实省、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强中小企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将过去的以行政推动为主转移到以指导和强化服务为主上来。全年着力做好四大体系服务。一是创业辅导体系建设服务。与市发改委、金融、司法及会计事务所等部门和单位联合,切实为民营企业在立项、改制、上市、融资等方面做好指导、协调与服务工作,解决好创业过程中的难题。二是信用评价体系建设服务。与市工商局、技术监督局,银行、律师事务所等部门和单位联合,建立石家庄市中小企业信用评价委员会,评选一批诚信守法民营企业,并在新闻媒体公布,提高我市民营企业知名度,增强民营企业诚信守法意识。三是信息咨询体系建设服务。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石家庄市中小企业网站,增添服务内容和栏目,无偿为企业提供政策、法律及项目咨询等各项服务,畅通民营经济发展的信息通道。四是技术支持体系建设服务。加强与省、市科技管理部门以及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联系,积极支持民营企业采取先进技术提升企业水平,及时发布一批实用的科技动向及新产品、新材料、新能源等信息。

3、切实抓好项目建设和固定资产投入。全年新上500万元以上的重点项目不低于200个,重点项目投入达到60亿元,全年固定资产投入总量达到120亿元。同时,认真组织开展好银企对接洽谈活动,确保民营企业重点项目建设资金到位。全年举办2-3期银企对接洽谈会,组织开展3-5次招商引资活动。在项目建设上,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对前景好,潜力大的项目予以重点扶持;对能耗高、污染重、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项目严格卡住。各县(市)区要切实把土地问题解决好,把招来的项目留下来。国土部门要积极协调、利用旧厂房、废弃地、非耕地发展新上项目,并及时办理土地过户手续。鼓励民营企业实行“走出去,引进来”战略,加强与境内外知名企业和大集团的联系与合作,实现强强联合。鼓励有条件的民营企业到境外投资办厂,依托海外资源壮大企业实力。全年利用外资总量实现2022万美元。

4、下大力抓好中小企业担保工作。中小企业担保工作是一项新的工作,要积极稳妥规范地推进,以防走农民基金会的老路子。一是要积极筹措资金,扩大担保规模,限度鼓励民间资投入到担保领域,扩股上规模,使注册资本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二是搞好与银行的合作。三是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健全内部管理机制,限度地规避风险,充分发挥担保资金的作用。四是严格审批程序,加强运营管理。在开展信用担保业务上下工夫,扩大信用担保业务量,确保在发挥其效益的基础上,安全稳健运行。担保公司是独立法人,自负盈亏,坚决杜绝长官意志,任何领导不得批条打招呼。各县(市)区要注意不断地总结经验和教训,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5、加强行业协会和企业家队伍建设。一是加强行业协会的领导和自身队伍建设。各县(市)区主管部门要主动承担起对行业协会的管理指导作用,要倾听企业的呼声,为企业当好红娘。要明确一名局长负责协会工作,要选聘一些年青的人才专职抓协会工作。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支持和帮助落实行业协会的各项职能。认真清理不适应行业协会发展的政策规定,结合政府职能转变,将一些属于行业协会的职能移交给行业协会,将适宜行业协会承担的行业管理职能委托给行业协会。二是要加强企业家队伍建设。党中央提出了人才强国的战略措施,说明了人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企业家是难得的人才,有一支良好的企业家队伍,就会造就一批优良的企业。我们一定要把培养和建设企业家队伍同发展民营企业有机的结合起来,实现相辅相长。

6、进一步做好市属集体企业改制和提质增效工作。加强对市属集体企业改制工作的跟踪与督导,对已经批准改制方案的集体企业,建立和完善董事会、监事会,健全章程,并总结好经验,及时推广。对已拟定改制方案的集体企业要进一步指导完善方案,在上半年完成改制。对尚未制定改制方案的集体企业要在第一季度拿出初步方案,确保全年所有市属集体企业全部改制。同时,指导市属集体企业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上一批能够提高企业效益和优化产品结构的项目,提升市集体企业产品档次和质量。加强售销队伍建设,进一步挖潜增效,全年市属集体企业减亏要有较大幅度增长。

四、几点建议

1、尽快理顺管理体制。目前,仍有行唐、井陉等县、区民营经济工作由工商局或工商联管理,上下不对口,工作开展困难。还有元氏县个体私办管理乡镇民营企业,县经贸局管理县直民营企业,统计数字两张皮,工作被动。建议市政府明确规定民营经济领导工作由县经贸局或乡镇企业局统一管理,工商局、工商联作为辅助部门抓民营经济工作。同时,要求各县(市)区承担民营经济行政管理职能的部门统一加挂中小企业局牌子,一套人马两个牌子,与市中小企业局对应起来。目前矿区经贸局、灵寿民营局加挂了中小企业局牌子,实践证明,工作开展较为顺畅。

2、加大对集体企业的改制补贴。我市国有企业改制,市政府给予了很大的支持,对安排下岗职工投入了大量的资金。我市集体企业长期以来也为国家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建议市政府参照国有企业改制政策给予市属集体企业改制资金支持,帮助集体企业加快改制步伐。

3、加大对民营企业的投入力度。20xx年市政府确定了87家重点扶优扶强的民营企业,但是这些民营企业至今没有得到任何优惠,企业感到失望,影响了积极性。在宣传方面,我市宣传投入力度不够,省、市扶持民营经济的优惠政策报社宣传版面少,没有形成浓厚的气氛。应加大资金投入力度。

4、严格考核,兑现奖惩。按照市委石办字[20xx]95号文件的要求,制订详细的考核规则,年终对各县(市)区进行严格考核。于明年4月中旬,召开全市民营经济表彰大会,请市四大班子主要领导出席会议,兑现奖励,表彰先进,安排部署全年工作,新闻媒体要加大宣传报道力度,进一步营造发展民营经济的舆论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