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样调查实验报告多篇

抽样调查实验报告多篇

【第1篇】粮食局关于农村粮食储藏情况抽样调查报告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粮食仍然是一个重要商品、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如何保管和使用好粮食,为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粮,满足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国家粮食局20xx年对农村储粮抽样调查显示,由于农村储粮设施简陋、缺乏储粮技术、储粮方法不科学等原因,农户储粮损耗惊人,损失率在8%—10%,全国每年农户储粮损失量高达150亿—200亿公斤,相当于有“北大荒”之称的黑龙江农垦区粮食总产量的1.5—2倍,粮食资源浪费严重。为此,县粮食局对我县农民储粮现状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位于滇东,地处滇桂黔三省区五地州结合部,境域纵距约90千米,横距56千米,国土面积2783平方千米,总耕地面积6.5万公顷,林地16万公顷。最高海拔2409米,最低海拔737米。年平均气温14.3℃,年平均降水量1219.7毫米,年平均日照1626.4小时,年无霜期244~344天。辖8个乡镇109个村社。共10.37万户39.4万人(农业人口32万,占90%;少数民族人口6.75万人,占17%)。?粮食年产1.5亿公斤。

二、抽样调查的乡镇及户数情况

为全面提高粮食储藏安全知识,减少粮食损耗,查找粮食储藏中施用农药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粮食抽出专人组成工作组。于20xx年10月至12月进行调查。分别对高良、五龙、龙庆、竹基、丹凤、葵山、彩云等7个乡镇13个村民委员会,24个村民小组,62户农户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落实。共出动车辆18车次,人员90余人次。共计调查家庭人口286人,土地面积701.4亩,年产粮食254100公斤,平均亩产粮食362公斤,人均产粮888公斤。其中自用粮食(口粮、养殖用粮)137000公斤,占53.9%,卖出粮食117100公斤,占46.1%,大部分是本地销售。

三、粮食储藏方法

1.存放的方法:在调查中有70%的农户储粮都是采用袋装,少部分为铁皮仓、木桶、木柜或零散堆放。

2.杀虫方法和用药情况:农户收起后的粮食有33户使用“甲敌粉”、“敌毒粉”拌在粮食里入仓的,占总调查户数的53.2%;有19户在粮食生虫时用纱布或棉布包扎“磷化铝”埋入粮袋(仓、桶柜)中杀虫的,占30.6%;粮食数量少,储藏条件好当年用完不留余粮的,不施任何农药的仅有10户,占16.1%。

四、农民储粮存在的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储粮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没有适用的设施。目前,农户储粮既无适合的农家仓房,又无适用的储粮器具,少部分农户将粮食堆放在没有防潮的地板上,由于达不到防潮要求、又缺乏储粮技术,虫蛀、霉变屡见不鲜;大部分农户将粮食堆码在厨屋或住室边角部位,由于达不到有效防护,雀食、鼠盗极为普遍;还有少数农户由于居住面积较小,将粮食堆放在简易棚中,更免不了家禽家畜的随意糟蹋,在家庭储粮施药治虫过程中,因密封不善会造成的毒气外泄,直接危害着农户的居住安全。

2.粮食损耗量较大。由于近年来,农村强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农户家中缺乏劳动力,所储的粮食没有能力管理和晾晒,除正常的虫蛀、鼠盗之外,还有部分粮食因入储时没时间整晒水分较高或在储存期间返潮、结露等原因造成霉烂变质,调查结果表明,损失损耗粮食为2万余公斤,损失率8%—12%左右。按照农户留下的自用粮食比例计算,全县每年将损失粮食达1000万公斤左右。

3.使用高毒、剧毒农药杀虫。大部分农户将粮食与人居共处,粮食储藏中存在随意性或不科学性地使用高残留农药杀虫、灭虫。调查结果表明:使用“甲敌粉”、“敌毒粉”拌在粮食里入仓的33户,占调查户数的53.2%;使用“磷化铝”杀虫的19户,占调查户数的30.6%。

这样以来,粮食中会有很高的农药残留。食用含有大量高毒、剧毒农药残留的粮食或粮食转化的其他食物(如:酿出的酒、大米、面粉等)会导致人、畜急性中毒或群体性中毒事故。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副产品,也会导致慢性中毒,导致疾病的发生。目前储粮杀虫剂中最有效、最方便、最实用的也就是“磷化铝”药剂。“磷化铝”药剂杀虫主要是靠“磷化铝”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映后产生的磷化氢剧毒气体杀虫,在施药过程中一定要使粮食装具充分密闭、远离人、畜住地,如果粮人共处一室会带来直接的生命危险。

4.影响居住环境。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民在注重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收入的同时,还注重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居住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农户储粮模式既不卫生、也不安全,直接影响农村环境的优化。

五、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建议

粮食安 全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进步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立足于人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环境质量的提高。一是宣传普及农村安全储粮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安全储粮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指导农户科学储粮。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加大投入力度,改进农村储粮装具,推广科学储粮技术,提倡储粮杀虫选用“磷化铝”杀虫剂,减少粮食中的农药残留,以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有利于减少农村粮食产后损失。二是尽快建立粮食执法队伍,完善粮食质量检测手段,加强粮食质量监管,形成有专门机构,人员来为农民储粮提供技术服务。三是建议各级政府加大投资修缮原各粮点的仓库,由粮食部门投入技术和服务、将农民剩余的粮食由粮食部门实行代保管,代管期间农民可以按需求提取现金或兑换其他品种的实物,即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的储粮问题,减少储粮损失,提高生活质量。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让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粮、安全粮。

【第2篇】抽样调查报告

旅行是否顺心、消费是否放心、旅游环境是否满意,这些得由游客说了算。市旅游发展委员会5日发布的《第33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国内旅游者抽样调查报告》显示,游客对洛阳整体形象的满意度为90.17%。90.84%的游客认为他们在洛阳的旅行很愉快,有意重游洛阳。

今年牡丹文化节期间,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在全市主要景区、星级酒店、快捷酒店组织开展了国内旅游者抽样调查工作。此次调查自4月8日至4月30日,调查点包括龙门石窟、白马寺、王城公园、隋唐城遗址植物园、中国国花园等5个景区及新友谊大酒店、华阳国际大饭店等15家酒店。调查采用现场发放和回收问卷的方式进行,共回收有效问卷2100份。

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近两年,我市娱乐产品不断丰富,但旅游消费结构变化不明显,购物和娱乐消费所占比重仍较小,因此调整旅游产业结构迫在眉睫。下一步,市旅游部门将加快休闲度假和体验型旅游项目建设步伐,建设大型旅游购物超市和成熟的独具特色的旅游美食街、风情街,着力打造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旅游手工艺品、纪念品品牌。同时,加大对现有旅游商品和旅游演艺产品的营销力度,培育消费市场。

外地游客来源日趋多元化

调查显示,牡丹文化节期间来洛旅游的外地游客来源日趋多元化,人数最多的是省内游客,占43.28%。省外游客中,与我省毗邻的山西、陕西、湖北、河北等省的游客最多,分别占游客总数的7.74%、6.82%、5.43%和5.08%。

从来洛游客的年龄构成看,中青年游客居多,25岁至44岁的游客占游客总数的47.89%,15岁至24岁的占29.34%。从来洛游客的职业来看,学生所占比重最大,为23.12%。

今年来洛的游客以散客为主,以家庭或亲朋结伴、个人旅行方式出游的人分别占45.69%和40.49%;旅行社组团出游者只占8.95%。在交通方式的选择上,自驾车出行的人占35.11%,乘火车的人占35.91%,乘坐飞机来洛的游客仅占3.98%。

来洛游客以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为主

来我市的国内游客中,以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为目的的游客,占游客总数的88.17%,表明休闲旅游日益成为游客出游的主要选择;以探亲访友为目的的居其次,占7.59%;以文化交流、商务、健康医疗、宗教朝拜为出游目的的游客,分别占1.71%、1.32%、0.66%和0.55%。

调查显示,游客了解洛阳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历史知识和电视,分别占游客总数的22.88%和21.75%。

游客对我市的文物古迹和山水风光最感兴趣,人数比重分别占35.85%和32.75。此外,洛阳的文化艺术、民俗风情及饮食文化等,也排在游客感兴趣项目的前几名。游客感兴趣的景区(点)排在前五位的是龙门石窟、白马寺、王城公园、中国国花园和国家牡丹园。游客最感兴趣的旅游商品主要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纪念品和工艺品、土特产,分别占23.91%和17.74%。

九成游客满意洛阳之旅

调查发现,游客对洛阳整体形象的满意度为90.17%。从旅游各环节看,游客对我市景区、标识系统的满意度较高,分别为88.21%和82.37%;对社会旅馆、旅游商品和旅行社的满意度较低,分别为69.98%、66.48%和66.59%。

今年游客在洛平均停留天数为2.98天,平均每名游客在我市参观、游览景区(点)个数为2.8个,较去年均有所提升。其中,43.94%的游客是首次来洛,来洛2次至3次的游客占33.55%,5次及以上的游客占17.87%,重游率明显提升。

牡丹文化节期间,游客在洛人均消费为每人次820.55元。其中,花费最多的分别是住宿、餐饮和交通,分别为194.36元、170.4元和165.22元,购物和娱乐仍是我市旅游消费的薄弱环节,分别为100.6元和30.6元。

抽样调查报告(2)

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粮食仍然是一个重要商品、一个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如何保管和使用好粮食,为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粮,满足人民生活质量提高的需要,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根据国家粮食局XX年对农村储粮抽样调查显示,由于农村储粮设施简陋、缺乏储粮技术、储粮方法不科学等原因,农户储粮损耗惊人,损失率在8%—10%,全国每年农户储粮损失量高达150亿—200亿公斤,相当于有“北大荒”之称的黑龙江农垦区粮食总产量的1.5—2倍,粮食资源浪费严重。为此,县粮食局对我县农民储粮现状进行了调查,具体情况如下:

一、基本情况

××位于滇东,地处滇桂黔三省区五地州结合部,境域纵距约90千米,横距56千米,国土面积2783平方千米,总耕地面积6.5万公顷,林地16万公顷。最高海拔2409米,最低海拔737米。年平均气温14.3℃,年平均降水量1219.7毫米,年平均日照1626.4小时,年无霜期244~344天。辖8个乡镇109个村社。共10.37万户39.4万人(农业人口32万,占90%;少数民族人口6.75万人,占17%)。粮食年产1.5亿公斤。

二、抽样调查的乡镇及户数情况

为全面提高粮食储藏安全知识,减少粮食损耗,查找粮食储藏中施用农药所存在的安全隐患,粮食抽出专人组成工作组。于XX年10月至12月进行调查。分别对高良、五龙、龙庆、竹基、丹凤、葵山、彩云等7个乡镇13个村民委员会,24个村民小组,62户农户进行了实地走访调查落实。共出动车辆18车次,人员90余人次。共计调查家庭人口286人,土地面积701.4亩,年产粮食254100公斤,平均亩产粮食362公斤,人均产粮888公斤。其中自用粮食(口粮、养殖用粮)137000公斤,占53.9%,卖出粮食117100公斤,占46.1%,大部分是本地销售。

三、粮食储藏方法

1.存放的方法:在调查中有70%的农户储粮都是采用袋装,少部分为铁皮仓、木桶、木柜或零散堆放。

2.杀虫方法和用药情况:农户收起后的粮食有33户使用“甲敌粉”、“敌毒粉”拌在粮食里入仓的,占总调查户数的53.2%;有19户在粮食生虫时用纱布或棉布包扎“磷化铝”埋入粮袋(仓、桶柜)中杀虫的,占30.6%;粮食数量少,储藏条件好当年用完不留余粮的,不施任何农药的仅有10户,占16.1%。

四、农民储粮存在的问题

调查结果表明,农民储粮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没有适用的设施。目前,农户储粮既无适合的农家仓房,又无适用的储粮器具,少部分农户将粮食堆放在没有防潮的地板上,由于达不到防潮要求、又缺乏储粮技术,虫蛀、霉变屡见不鲜;大部分农户将粮食堆码在厨屋或住室边角部位,由于达不到有效防护,雀食、鼠盗极为普遍;还有少数农户由于居住面积较小,将粮食堆放在简易棚中,更免不了家禽家畜的随意糟蹋,在家庭储粮施药治虫过程中,因密封不善会造成的毒气外泄,直接危害着农户的居住安全。

2.粮食损耗量较大。由于近年来,农村强劳动力大部分都外出打工,农户家中缺乏劳动力,所储的粮食没有能力管理和晾晒,除正常的虫蛀、鼠盗之外,还有部分粮食因入储时没时间整晒水分较高或在储存期间返潮、结露等原因造成霉烂变质,调查结果表明,损失损耗粮食为2万余公斤,损失率8%—12%左右。按照农户留下的自用粮食比例计算,全县每年将损失粮食达1000万公斤左右。

3.使用高毒、剧毒农药杀虫。大部分农户将粮食与人居共处,粮食储藏中存在随意性或不科学性地使用高残留农药杀虫、灭虫。调查结果表明:使用“甲敌粉”、“敌毒粉”拌在粮食里入仓的33户,占调查户数的53.2%;使用“磷化铝”杀虫的19户,占调查户数的30.6%。

这样以来,粮食中会有很高的农药残留。食用含有大量高毒、剧毒农药残留的粮食或粮食转化的其他食物(如:酿出的酒、大米、面粉等)会导致人、畜急性中毒或群体性中毒事故。长期食用农药残留超标的农副产品,也会导致慢性中毒,导致疾病的发生。目前储粮杀虫剂中最有效、最方便、最实用的也就是“磷化铝”药剂。“磷化铝”药剂杀虫主要是靠“磷化铝”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映后产生的磷化氢剧毒气体杀虫,在施药过程中一定要使粮食装具充分密闭、远离人、畜住地,如果粮人共处一室会带来直接的生命危险。

4.影响居住环境。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城乡一体化的推进,农民在注重发展生产、提高经济收入的同时,还注重生活方式的转变、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居住环境的变化,传统的农户储粮模式既不卫生、也不安全,直接影响农村环境的优化。

五、解决问题的办法与建议

粮食安全始终是关系我国经济发展、社会稳定进步和国家自立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立足于人了群众的生产、生活和环境质量的提高。一是宣传普及农村安全储粮技术,开展多种形式的农村安全储粮技术咨询和技术培训,指导农户科学储粮。积极争取有关部门支持,加大投入力度,改进农村储粮装具,推广科学储粮技术,提倡储粮杀虫选用“磷化铝”杀虫剂,减少粮食中的农药残留,以利于人们的身体健康,同时有利于减少农村粮食产后损失。二是尽快建立粮食执法队伍,完善粮食质量检测手段,加强粮食质量监管,形成有专门机构,人员来为农民储粮提供技术服务。三是建议各级政府加大投资修缮原各粮点的仓库,由粮食部门投入技术和服务、将农民剩余的粮食由粮食部门实行代保管,代管期间农民可以按需求提取现金或兑换其他品种的实物,即有效地解决了农民的储粮问题,减少储粮损失,提高生活质量。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让全县广大人民群众吃上放心粮、安全粮。

【第3篇】第33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国内旅游者抽样调查报告

旅行是否顺心、消费是否放心、旅游环境是否满意,这些得由游客说了算。市旅游发展委员会5日发布的《第33届中国洛阳牡丹文化节国内旅游者抽样调查报告》显示,游客对洛阳整体形象的满意度为90.17%。90.84%的游客认为他们在洛阳的旅行很愉快,有意重游洛阳。

市旅游发展委员会相关负责人表示,近两年,我市娱乐产品不断丰富,但旅游消费结构变化不明显,购物和娱乐消费所占比重仍较小,因此调整旅游产业结构迫在眉睫。下一步,市旅游部门将加快休闲度假和体验型旅游项目建设步伐,建设大型旅游购物超市和成熟的独具特色的旅游美食街、风情街,着力打造具有代表性和影响力的旅游手工艺品、纪念品品牌。同时,加大对现有旅游商品和旅游演艺产品的营销力度,培育消费市场。

外地游客来源日趋多元化

调查显示,牡丹文化节期间来洛旅游的外地游客来源日趋多元化,人数最多的是省内游客,占43.28%。省外游客中,与我省毗邻的山西、陕西、湖北、河北等省的游客最多,分别占游客总数的7.74%、6.82%、5.43%和5.08%。

今年来洛的游客以散客为主,以家庭或亲朋结伴、个人旅行方式出游的人分别占45.69%和40.49%;旅行社组团出游者只占8.95%。在交通方式的选择上,自驾车出行的人占35.11%,乘火车的人占35.91%,乘坐飞机来洛的游客仅占3.98%。

来洛游客以观光游览和休闲度假为主

调查显示,游客了解洛阳的主要途径是通过历史知识和电视,分别占游客总数的22.88%和21.75%。

游客对我市的文物古迹和山水风光最感兴趣,人数比重分别占35.85%和32.75。此外,洛阳的文化艺术、民俗风情及饮食文化等,也排在游客感兴趣项目的前几名。游客感兴趣的景区(点)排在前五位的是龙门石窟、白马寺、王城公园、中国国花园和国家牡丹园。游客最感兴趣的旅游商品主要是具有地方特色的纪念品和工艺品、土特产,分别占23.91%和17.74%。

九成游客满意洛阳之旅

今年游客在洛平均停留天数为2.98天,平均每名游客在我市参观、游览景区(点)个数为2.8个,较去年均有所提升。其中,43.94%的游客是首次来洛,来洛2次至3次的游客占33.55%,5次及以上的游客占17.87%,重游率明显提升。

【第4篇】2002年全国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报告

国家统计局继2001年首次开展全国群众安全感调查之后,已于2002年11月份组织开展了第二次全国群众安全感抽样调查工作。现将本次抽样调查的主要数据公布如下:

一、被调查者的基本情况 本次共抽取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年满16周岁以上的101988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在被调查者中,男性59760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58.6%;女性42228人,占41.4%。

从被调查者的年龄来看,16岁至17岁的2192人,占2.1%;18岁至25岁的10396人,占10.2%;26岁至34岁的23674人,占23.2%;35岁至49岁的38407人,占37.7%;50岁至59岁的13694人,占13.4%;60岁以上的13625人,占13.4%。 从被调查者所居住的地区看,城区27426人,占26.9%;城市郊区5084人,占5%;镇12320人,占12.1%;乡村57158人,占56%。

二、群众对公共安全的基本感受 问题一:在目前的社会治安环境下,您感觉安全吗? 回答“很安全”的有7034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6.9%,比2001年的调查结果提高0.7个百分点;回答“安全”的有36254人,占35.6%,同比提高4个百分点;回答“基本安全”的有42473人,占41.6%,同比降低2个百分点;回答“不太安全”的有12615人,占12.4%,同比降低2.1个百分点;回答“不安全”的有3612人,占3.5%,同比降低0.6个百分点。 问题二:您认为当前哪一类治安问题最影响您的安全感? 回答“刑事犯罪”的有28201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27.7%,比2001年调查结果降低2.8个百分点;回答“公共秩序混乱”的有26044人,占25.5%,同比基本持平;回答“交通事故”的有21900人,占21.5%,同比提高1.5个百分点;回答“火灾”的有4384人,占4.3%,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回答“没有”的有19806人,占19.4%,同比提高1.4个百分点;回答“其他”的有1653人,占1.6%,同比降低0.4个百分点。

问题三:夜间,您在所居住地区是否敢单独外出行走? 回答“敢走”的有72470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71.1%,比2001年调查结果提高0.5个百分点;回答“不敢走”的有29518人,占28.9%,同比降低0.5个百分点。 问题四:如果您和您的家人外出不在家,您是否担心家里财物被盗? 回答“不担心”的有40253人,占被调查人员总数的39.5%,比2001年调查结果提高3个百分点;回答“担心”的有61735人,占60.5%,同比降低3个百分点。

问题五:您最担心在哪一个地方受到不法侵害? 882人,占28.3%;回答“没有成效”的有4052人,占4%;回答“不了解”的有17299人,占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