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消费水平及心理的调查报告

在2008年11月,对xx中学的学生进行了中学生消费情况的问卷调查。

中学生消费水平及心理的调查报告

一、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选择考察中学生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有以下两个目的:一、中学生的消费行为是怎样的;二、哪些因素影响了青少年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

二、研究的方法

问卷调查

(1)调查对象:xx中学

(2)问卷发放: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2份,其中男生156份,女生126份。

(3)问卷编排:问卷中选择题10道,开放式问题2道。语言上注意措辞简洁、中性、明了。

(4)问卷内容:问卷中12道题目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第一方面涉及零用钱,包括零用钱的来源、数量、自由支配程度、家庭收入;第二方面涉及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是否有计划地使用以及主要用于什么;第三方面涉及青少年对消费的期望。

三、统计结果及分析

通常人们认为,人类的行为是对心理的反映。所以,要了解中学生的消费心理必须先着手了解他们的消费行为。

1.对零用钱的调查

中学生一般都有零用钱,但是零用钱的多少不同,来源不同,自由支配的程度不同,使用也不同。所以,通过调查中学生零用钱的情况可以了解中学生消费的物质基础是什么,零用钱的多少等因素是否影响了他们的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

表1 调查中学生零用钱的统计结果

题目选项 女生 男生 全体

零用钱的数量:

50元以下 11%22.1%17.1%

50~100元 23.6%16.2%19.6%

100~150元17.4%35.1%27%

150元以上 48%26.6%36.3%

家庭月收入:

500元以下5.3%10.3% 7.7%

500~1500元 17.9% 7.7%11.2%

1500~3000元 33%28.2%28.3%

3000~4000元27.7%23.7%23.8%

4000元以上14.3%21.2%17.1%

不知道 16% 8.9%11.2%

零花钱来源:

勤工俭学0.7% 7.1% 4.2%

父母 84.5%80.4%82.3%

祖父母和外祖父母4.9% 4.2% 4.5%

其他亲戚1.4% 0.6% 0.4%

其他来源8.5% 7.7% 8.1%

零用钱用于:

零食27.4% 22.6% 25%

储存起来21.1% 14.7%17.9%

书籍11.4%8.2% 9.8%

打游戏1.2% 13.3% 7.3%

体育运动04.2% 2.1%

买衣服 36.6%6.5% 22.6%

朋友聚会6.6% 10.5%8.6%

其他 19.9% 19.8% 19.85%

零用钱自主支配

能够49.2% 53%51.3%

多数能够27.8% 19.7%23.5%

偶尔能够15.9% 16% 15.95%

不能够7.1% 11.3% 9.4%

从表1中可以看出,有17.1%的学生每月零用钱在50元以下,19.6%的学生零用钱在50~100元之间,27%的学生零用钱在100~150元之间,36.3%的学生零用钱在150元以上。且他们的零花钱有82.3%是父母给的。28.3%的家庭月收入为1500~3000元,23.8%的家庭月收入为3000~4000元。如果一个家庭的平均月收入是2500元,82.9%的学生每月零用钱50~150元不等,这笔开支不算小。如果说有零用钱是消费的稳定基础,那么有一定数量的零用钱便是消费的坚实基础。76%的学生能够或大多能够自由支配自己的零用钱,可见,现在不少父母对于子女使用零用钱给予了较大的支配空间,没有过多地干涉。这也反映出中学生在消费时的灵活性、随意性。从表一还反映出25%的人把零用钱用于买零食,22.6%的人用于买衣服,只有9.8%的人用于买书籍。从所占比例最大的两项消费可以看出,买书已不是学生最主要的一项消费,而更注重吃和穿。对中学生零用钱状况的调查结果呈现出两个特点:经济来源稳定;数量可观。正是由于存在这两个特点,所以中学生在消费时可以自由支配、随心所欲。在零用钱的各方面体现出来的特点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学生的消费行为。 2.对消费行为的调查 表2 调查中学生消费行为的统计结果

题目选项女生 男生 全体

消费方式: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花钱41.3%37% 38.9%

能省则省 30.2% 34.4%32.5%

毫不在乎,肆意挥霍 12.9% 10%11.2%

其他 15.3% 11.8%13.3%

亲戚朋友生日是否送礼: 必须送,要面子23.9% 26.7%27.3%

自己做,有意思20.7% 26.1%23.8%

没有关系 6.6% 15.5%11.7%

其他 48.8% 31.7%39%

把钱花在不必要但喜欢的东西上,会有所顾忌吗:会 55.2%43.9%48.8% 不会 32%43.3%38.2%

其他 12.8%12.7%12.75%

你认为高中生有必要买手机吗? 有必要 58.7%51.9% 55% 暂时不要 16.7%14.7% 15.6% 非常有必要 19%23.1% 21.3% 其他想法5.6%10.3%8.1% 影响因素:价格43.5% 39.1% 41.1%

商品的用途 36.3%39.1%37.9%

款式及包装 12.9%10%11.2%

是否符合时尚潮流 15.3%11.8%13.3%

(1)消费方式:表2已经显示出,38.9%的人选择事先做好消费计划再花钱,32.5%的人选择能省则省,11.2%的人选择毫不在乎,肆意挥霍,13.3%的人有其他的选择。亲戚朋友生日,大部分都觉得要送礼的,而且39%的同学对于送礼物还有自己独特的想法,48.8%的同学认为中学生有必要买手机,只有15.6%的人认为暂时不必要买。

(2)影响中学生购买商品的因素。人们一般都认同在现今社会对中学生影响最大的是明星偶像和大众传播媒体的宣传,可是调查结果并非如此。根据表二的数据:41.1%的人认为购买商品要首先考虑价格,37.9%的人认为商品本身的用途影响了他们的消费,11.2%的人首先考虑商品的款式和包装,只有13.3%的人考虑是否符合时尚潮流。

3.对消费期望的调查

(1)问卷的第一道开放式问题“你认为钱在你生活中占据着怎样的地位?”设计这道题主要是想了解中学生对金钱的价值观。从整理的答案来看,几乎86. 76%的中学生对社会金钱的价值观是一致的,浓缩为一句话就是“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这句话似乎已经成为许多中学生,甚至是社会上的许多人奉引的信条。它说明了,人没有钱不能生存,但并不是为了钱而生存的。金钱是有两面性的:首先,从物质交换的角度看,金钱的的确确是万能的,它能买到你需要的一切物质方面的东西,但是统观人类活动的全部,可以发现金钱是很大的局限性。有了钱,固然可以获得物质上的满足,但未必能获得精神上的富裕。 例如知识、能力、亲情等等,都难以用金钱买到。因此,金钱与消费在他们纯洁的心灵上产生了猛烈的撞击……

(2)问卷还有一道开放式问题“如果您有一大笔钱,您想如何使用它?”设计这道题是想了解中学生最想把钱用于什么方面,目的是什么。从整理得到的数据来看,50.4%的人希望购买自己喜欢的东西,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包括买房子、车子、电脑;去旅游等;7.5%的人想将钱捐给慈善机构、希望工程或留给父母。也有7.9%的人想用钱生钱,主要是想自己开电脑公司、服装店或是酒吧茶社,还有的想炒股票、炒房产和买彩票。有10.4%不知道用来干什么,还有2.5%说要扔掉;另外有21.4%的人要将这笔钱存起来,留到需要的时候再用。据了解,用于消费的人认为人活着就是要让自己开心,就是要享受生活,所以有钱就应该满足自己的心愿。想用这笔钱帮助社会或他人的人觉得有不少人还过着艰苦的生活,有很多偏远地区的适龄儿童不能上学,如果大家都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明天会更好。想用钱投资经营的人则认为青年人应该有参与竞争的意识,开店炒股赚更多的钱既利己又利人,推动经济的发展。要把钱存起来的人感到要用钱的地方太多了,大手大脚地花钱可能什么没办成钱已见底了,不如留起来用在刀刃上。虽然他们的回答各不相同,但是有绝大部分的人仍然是将金钱与享受生活直接联系在一起,没有考虑用钱做一些利于社会、利于他人的事。青少年的选择一方面与个人的成长经历有关,与父母以及自己的价值有关,另一方面他们也受到社会的影响。我们不得不承认在经济社会,人们看重钱更需要钱,甚至只在乎获得钱的这个结果而不管获得的途径。中学生是不完全成熟的社会人,他们还没有形成真正属于自己的判断,有时只能用社会现象作为衡量事物的标准。所以他们只看到了五彩斑斓的生活,也就追求这样的生活,以为这就是生活的意义。

结合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与访谈记录的分析整理,概括来说中学生的消费行为呈现三大特点:第一,经济上依赖父母长辈,购买商品时,价格因素还是首先要考虑的因素;第二,青少年消费的目的不再仅仅为了吃饱穿暖,而是为了吃好穿好,享受生活,而这种享受是以金钱为代价的;第三,在金钱的支配和消费两方面自主性较大。

四、中学生消费心理的影响因素

在一般的家庭中,特别是独生子女家庭中,中学生具有很高的消费地位,可谓是“父母赚钱,孩子花钱”。在生长发育阶段,他们需要更多的食物来满足生理需要;为了配合学校的教育,他们需要各种学习用品,包括书、学习机、文曲星、电脑以及各种补脑健脑饮品;为了提高学习效率,做到劳逸结合,他们需要各种体育用品、音像制品以及CD机、DVD,他们还要逛商店、上网吧、同学聚会、买手机。

为什么当前的中学生会产生以上所述的消费行为并形成他们特有的消费心理呢?

(1)、主观因素。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按需要的强弱其先后出现的次序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作为低级需要,在一般情况下都能得到满足。于是人们产生了高级需要。跨入中学之后的中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他们需要朋友,需要在团体中与同学建立深厚的友谊,这便是归属与爱的需要。除此之外,他们还有自尊的需要。他们不但希望自己有实力、有成就、能独立和自由,而且他们渴望得到关心、重视、高度的评价以及别人的尊重。当然中学生也有自我实现的需要,只是他们要表达的这种需要仅仅是展现自己、展示自己不同于别人或高于别人的某个方面,从而获得同龄人的赞赏。

(2)、客观因素。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特别是中学生十分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

一、社会文化。广义的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由物质文化、社会文化的精神文化等构成。

二、社会流行。社会流行是在社会上传播一时的事物,它能在短期内爆发、扩展、蔓延、也可能在短期内消失,它最容易被中学生接受。一方面,消费品不断地更新换代是流行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求新、自我表现和从众是流行的心理基础。确实,社会流行向人们传递了一种消息,当人们都去追随它时就会形成一种群体压力。

三、家庭。家庭作为一个基本的消费单位,对于中学生的影响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1)、子女在家庭中的地位。在大多数独生子女家庭中,孩子是中心,从饮食搭配、作息时间到娱乐时间、活动项目无一不是按照孩子的时间和需要来定的。经济上,除了家庭的一般开支,剩下的就是为了让孩子吃好、穿好、用好、学好。(2)、父母对子女的关注。大多数父母十分看重孩子的成绩,并努力为孩子创造条件提高学习质量。因而他们忽视了物质生活上严格要求子女,也就不在乎为子女在经济上的付出,或者说只要学习成绩好,其余的尽量满足。

五、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通过这次调查,基本上达到了预期的目的。既了解了中学生零用钱的来源和使用,又了解了中学生的消费行为,并分析了影响中学生消费行为及消费心理的主客观因素。可以说,生活消费既是一种生活常识,也是一门教育科学。学校德育教育应尝试进行开放式教育,加强对中学生健康消费观念的引导,培养中学生合理消费、健康消费的良好习惯,促进中学生全面健康的成长。在全面提高中学生素质的同时,培养他们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能力,使中学生真正成为“金钱的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