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声污染的调查报告推荐多篇

关于声污染的调查报告推荐多篇

关于声污染的调查报告篇1

一、调查原因

随着科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人口的迅猛增长,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环境受到污染,生态环境受到破坏,生态系统也会随之遭到破坏,环境问题已从地域性走向全球性,人类必须爱护地球,共同关心和解决全球性的环境问题。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水是生命的源泉,没有水,我们的生活将无法继续下去。水资源的污染及短缺是当今社会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虽然我市不是一个用水紧张的城市,但水污染却存在,并与每个市民都息息相关。为此,我通过询问形式对我市水污染进行调查。

二、调查过程

第一步:实地调查,首先,我随老爸来到长安航管站,向我爸的老同学刘海华了解长安镇河道情况,然后,乘坐快艇,游览了崇长港及长山河和泰山港,一路上,刘海华叔叔向我介绍几十年前,这些河道,是长安镇附近的主要航道,水清透彻,而现在垃圾遍布河道,一股臭味扑鼻而来。水污染主要原因:人为因素:泥河上流工厂的废水排放,城市布下水道安置此处,污水经管道排入河中,泥河附近大量农田,农民使用的化肥、农药等化学物质流入其中,致使藻类疯长,鱼类大量死亡,居民的环保意识差,经常将生活垃圾倒入河中。

第二步:调查分析,经过实地调查,我认为水污染给居民带来的危害。地下水污染,用水困难,河水污染严重滋生大量蚊虫,河水散发刺激性气味,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三、调查结论

为了改善河道环境,应尽快开展河水、河岸等全方面的治理工作。首先,对污染源进行处理,杜绝工厂、养猪场把污水、粪渣直接排放到河流中,应集中处理,避免其对环境的不利影响。然后,对河边、河道中的建筑材料(已废弃的)进行清除,并对水道进行整改,进一步将河内的垃圾、淤泥清除,可动员沿岸居民及利用大型机器清除。后在河边种树,植草皮,建立绿化带,避免沙土流失。

2、为了对河道环境的保障,应对附近的工厂、养猪场等加大管理力度,对污染河流的行为进行严肃的处理,并且对沿岸居民及全体市民进行环保教育,增强环保意识,河流的环境,主要还是在于大家的思想意识,故人们应自觉保护河道,保护环境。这样,一条全新河流才会永远呈现在人们面前。

总之,要明确,环境受破坏,受影响的还是人们自己,我们应当充分了解环境与人类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认识到人们改变环境的利与弊。影响水资源的因素还远远不止这些。虽然我们的调查研究也许还不够成熟,但希望能把环境问题,水污染问题在人们的脑海中的地位提高,这样才会使出现的问题一天天好转。

关于声污染的调查报告篇2

近年来,随着地区经济的迅猛发展,环境污染问题也越来越严重,防止环境污染,保护环境,维持生态平衡,已成为社会发展的一项重要举措,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

在环境科学中,一般认为环境是指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的总称。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环境对开创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大气、水源、土地、草原、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森林、矿藏等资源又为人类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创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对自己的自下生存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为此,我作了调查。

在街街道随机抽取20人作为调查对象:

一、请问你注意保护环境吗?

回答会的有8人,占40%。回答不会的有3人、占15%。回答有时会,有时不会的有9人,占45%。看来,大家还是对环境问题不太重是啊。

二、你会主动义务帮助保护环境吗(如清除牛皮藓、回收废电池、清除白色污染等)?

回答会的只有2人,都是老人、占10%。回答老师布置了就去,不布置就不去的有5人,占25%,都是小学生。还有一些回答不会去的有13人,占65%。大家都是把这些工作当作别人的事情,不太关心。

三、平时,看报纸,新闻会不会对环境方面的新闻引起重视?

大多数回答说不会,、只关注一些娱乐或别的方面的,占55%。回答会的只有1位,占5%。回答有时候会看一看,但是不太回去引起重视,只觉得这个事情与我们无关的有8人,占40%。

点评:看来,人们对于环境问题人染是无动于衷,不太回去关心。

地球上共同的环境问题是:

1。臭氧层被破坏。臭氧层占平流层总量的十万分之一,虽然含量极低,却能吸收紫外线的功能,但是由于人类破坏,臭氧层迅速耗减,被极度破坏。如南极的臭氧层空洞。1994年,南极上空的臭氧层被破坏的面积达2400万平方公里。南极上空的臭氧层是在20亿年里形成的,可是在上个世纪里就被破坏了60%。欧洲和北美洲上空的臭氧层平均减少了10%——15%,西伯利亚上空甚至减少了35%,因此科学家警告说地球上空臭氧层被破坏的程度远比一般人想象的要严重得多。

2。淡水资源危机。地球地面虽然2/3为水覆盖,但是97%为无法饮用的海水,只有不到3%为淡水,但其中2%封存于极地冰川之中。在仅有的1%淡水中,25%为工业用水,70%为农业用水,只有5%可供饮用和其它生活用途。目前世界上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缺水,其中28个国家被列为严重缺水的国家和地区。据统计我国北方缺水区总面积达58万平方公里,我国500多个城市中有300多座城市缺水,每年缺水量达58亿立方米。由于人类的破坏使得地球水资源有限,不少大河如美国的科罗拉多河,中国的黄河都已雄风不再,昔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壮丽景象已成为历史的记忆了。

3。土地荒漠化。当前世界荒漠化现象仍在加剧。全球现有12亿多人受到荒漠化的直接威胁,其中有1。35亿人在短期内有失去土地的危险。到1996年为止,全球荒漠化的土地已达到3600万平方公里,占到整个地球陆地面积的1/4,相当于俄罗斯、加拿大、中国和美国国土面积的总和,全球爱荒漠化影响的国家有 100多个,荒漠化以每年5——7万平方公里的速度扩大,相当于爱尔兰的面积。对于受荒漠化威胁的人们来说,荒漠化意味着他们将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础—— 有生产能力的土地的消失。

后记:人们将面临的危机有很多,如果人类一如既往地破坏环境,那么人类将会灭绝,地球也将会成为宇宙中一个遥远的历史。

?我们身边造成污染的污染物是:建筑废料,塑料袋,动物的死尸,粪便,一次性饭盒,木块和果皮.】

污染物对环境来说有很大的危害,例如动物的死尸会影响环境的卫生,而且还会滋生细菌.公厕排出的粪便不仅对水有污染,并且还影响市容.排洪渠道是疏通下大雨积聚的水,如果排洪渠道堵塞的话,那水就会越积越多,甚至会水浸.

上面介绍的污染物对动物,植物也有极大的危害.

例如:臭气对植物光合作用有很大的影响……

污染物对环境和生物造成的近期的危害:使空气变得臭气熏天,而且使排洪水进一步的污染.

远期的危害:使人身体的免疫力不断下降,对人肺部有很大的影响,严重时还会死亡.

结论

看了这么多,你是不是对目前的环境有些忧虑呢?对,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保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拒绝使用一次性木筷;废弃电池和塑料袋要处理好;多植树造林,不践踏草坪;不污染水源。保护环境,我们责无旁贷!

关于声污染的调查报告篇3

水是我们的生命之源,水也是一切生物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更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条件。目前,全世界都为洁净水危机的面临而惧怕,尽管我国的水资源总量在世界居第六位,但仍然属于严重的缺水国之一。我市和其他各地一样,许多原来清澈见底的小河,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臭气熏天的臭水沟。为弄清其原因,减少水污染对人们的危害,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我们利用暑假期间对我市水污染比较严重的地区进行了观察、讨论,并想出办法,解决水污染的问题。

探究目的:

通过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为文化部门、环保部门提供更为详细的资料,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从而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家乡,热爱美丽的大自然,珍惜人们的宝贵生命之源——水。

调查过程:

根据暑假前老师的安排,我们两人利用暑假期间,进厂入村,进村入户,访问住在河边的村民,查阅有关资料,听取别人的介绍,把照片拍摄下来,对我市部分地区的水污染进行实地调查、讨论。

综合集中,形成了该调查报告。

清澈见底的小河变成了臭气熏天的臭水沟

我们首先来到我市地质队附近的那条小河,据当地的老人说,这条小河原先可美了,河水清澈见底,游鱼水藻都可以看得一清二楚,三五成群的小孩子在河里嬉戏、打闹。岸边杨柳依依,倒映在风平浪静的水面上,为小河增添了许多生趣,幽静极了!那时侯的小河是居民的骄傲。可现在呢?它被污染的不成样子了,变成了一条黑乎乎,臭烘烘,人见人厌的臭水沟了。我失去了自己以前美丽的外貌,被人们强迫地换上了一副丑陋的外表。河边垃圾成堆,而且臭气熏天,鱼儿在河里奄奄一息,`再也无法生存了,两岸的杨柳早已枯死,路上的行人望而生畏,居民们连水都不能喝了,由于这气味的刺激以及水质的恶化,许多居民常常生病,而且都已经搬家了。

河水污染形成的原因:

①据我们调查所知,工业废水、生活废弃物不经过专业的处理,直接排入江、河、湖、海,就会造成严重的水污染。大量的使用化肥和农药,也会污染水资源……受污染的水如果不经过处理的话,一般是不能作为饮用水的。

②人们往往为了图省事,把垃圾随手的扔在了清澈的小河里,使水变脏、变臭,成为了臭气熏天的臭水沟。严重的污染了周围的环境、空气,造成了三项损失。

③有些人经常随便地把一次性饭盒、一次性塑料杯,还有白色的塑料袋,往小河随手一扔,就一走了之了。只要有风刮起,塑料制品就四处乱飞,刮到水里、树枝上,往往就动不了了,日积月累,里面的污染物就会渗透到深水里。水就会污染,也会造成白色污染。

④有些卖蔬菜的小摊,买完蔬菜后,剩下了一些坏的蔬菜,往往扔在一边,就不再管了,有些住在河边的家庭,经常也把一些坏了的菜扔到了水里,在以后漫长的日子里,臭菜腐烂了,就严重的污染了水资源,从而使小河变成了臭气冲天的臭水沟。

⑤大部分船只排放的油污、废水,把鱼儿们都毒死了。有些要使用水的工厂,用完水后,又把脏水再排回到河里,快速的污染了水资源,还有一些工厂把颜料排到了河里,更严重的污染了水资源。真可恨!

⑥有一些隐蔽的池塘都被污染了,池塘里的水都成了可口可乐的颜色了。池塘边堆了数都数不清的垃圾、臭菜,不远处,还有工厂正在排放污水,这是多么的可怕呀!

调查后的疑问:

本调查结束后,我们产生了许多的疑问:

1、人们为什么不珍惜小河的美丽呢?

2、当地的工厂为什么不对污水进行合理、有效的治理呢?

3、人们为什么要把小河给污染了呢?

解开谜团:

带着这些问题我们又走访了几位居民和考察专家。原来在水污染刚开始时,就有当地居民找过有关部门反映,要求解决水污染问题。有关部门也想解决关于水污染的问题,但是一套现代化的有效污水处理程序,价钱是非常昂贵的,并且要在好几年之后才能见经济成效。所以谁也不愿意花这冤枉钱,事情就这样拖了下来,当地有些居民在气愤之余,也加入到对河水污染的队伍中去,把垃圾不时的抛入了小河中。致使潺潺流水受到了严重的污染,变成了漂着果皮,废纸等垃圾的臭水沟。

得出的结论:

调查工作结束后,我们便在一起讨论并分析总结我市河水污染的原因主要由以下几个方面形成的:

1、人们缺乏环保意识,乱扔垃圾。

2、工业生产中排出了大量的油污,废水和废渣。

3、城镇生活污水以及农牧业的排水等等。而所有污染中,工业生产过程中排放的工业废水的污染尤为严重。通过查阅资料,听取别人的介绍,我们了解到:钢铁厂等排出的生产废水中含有酚类化合物和氰化物。人们在洗澡,洗衣服、洗菜时,要用洗涤剂,含有洗涤剂的水流入下水道,而后进入河流,这些生活污水虽然无毒,但水中无机盐类、病原生物等等增多,也会造成严重的水质污染。

我们的建议:

1、我们要节约用水,不浪费水。

2、建议每个公民自觉维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3、工厂里排出的脏水,要经过回收处理,直到不污染任何东西,才可以排出。

4、政府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加大管理和执行力度,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源,工业废水排放,要经过治理,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5、从今以后,要宣传只有一个地球,呼吁所有的人们、工厂,不要再制造污染了,要保护好我们美好的地球

6、建议我市化工厂改进技术,更新设备,提高废水、废渣的治理效果,实行达标排放,保证厂区周围的环境不受污染。

7、亡羊补牢为时不晚,千万注意不要再污染其它水域了,更不要污染地下水了。

我们要尽快让地球母亲恢复它以前美丽的样子吧!

关于声污染的调查报告篇4

在今天,没有汽车的城市是难以想像的。汽车,作为现代文明的标志性产物之一,已经深深融入了人们的生活。然而,汽车给人们带来的快捷和便利,也伴随着对地球环境的污染和破坏。汽车排放的有害气体扩散到空气中造成空气污染占整个城市空气污染的60%,甚至到90%。因此,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和人体健康造成的危害,成为城市污染的主要罪魁。为了解汽车尾气对环境的污染严重性,笔者作了一次调查。

调查目的:调查高州市区在交通高峰期来往车流辆数,了解我们每天吸入的尾气尘粒量及危害性。调查地点:高州市人民广场边。

调查时间:上午11:30

调查条件:记时器,记录表

调查过程:上午11:30时,调查小组成员集中在市人民广场边,分别对轿车、面包车、货车的车流量进行调查统计,并对进入社区的车流量也进行统计。

调查结果:通过两次五分钟时间的统计,轿车12辆/分钟、面包车4辆/分钟、货车2辆/分钟;进入社区的车辆5辆/分钟。在五分钟内总共有85辆汽车经过社区门口。证明上午11:30高峰期的车流量相当多,同样对每天上下学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具有危害性的。

研究表明,汽车尾气成分非常复杂,有一百种以上,其主要污染物包括: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碳氢化合物(hc)、铅(pb)、苯并芘(bap)等。由于汽车尾气多排放在1.5米以下,因此儿童吸入的汽车尾气为成人的两倍。

一、问题分析

目前高州机动车不断递增,而且随着人们购车欲的不断加强,我市汽车保有量还以每年11%的速度增长。又因为21世纪石油仍将是主要能源,在今后几十年,燃油车辆仍将是汽车家族的主流,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快速发展,大中城市中汽车尾气造成的污染将更加严重。

1、城市气温急速增高。二氧化碳二氧化硫这些气体被称为温室气体,一旦进入空气中,一方面可产生温室效应,促进气温升高;另一方面破坏地球的保护层———臭氧层,让阳光直接照射地球表面,加速气温升高。

2、危害人体健康。氮氧化物、铅化物进入肺部和血液,极大地损害了呼吸系统,造成各种疾病,严重损害呼吸系统,并且具有很强的致癌性。

据资料表明,目前治理汽车尾气主要有三条途径:

第一,最根本和最终的途径——改变汽车的动力。如开发电动汽车及代用燃料汽车。此途径使汽车根本不产生或只产生很少的污染气体。

第二,改善现有的汽车动力装置和燃油质量。采用设计优良的发动机、改善燃烧室结构、采用新材料、提高燃油质量等都能使汽车排气污染减少,但是不能达到“零排放”。

第三,采用汽车尾气的净化技术。如采用一些先进的机外净化技术对汽车产生的废气进行净化以减少污染,但此途径也不能达到“零污染”。

虽然以上方案都已有了实施办法,但大多仍处于雏形,在近几年中实施的可能性较渺茫,而据预测,燃油车在世上至少还要存在十年,因此,我们面临的环境问题仍会十分严重。

二、建议

1、节约能源,有利环境,大力推广车用乙醇汽油。根据有关专家指出,开发乙醇代替汽油,即节约能源,又可消化陈粮,使汽车排出的有害汽体减少,是一项有利于保护环境和资源的新课题。

2、每年9月22日是“国际无车日”。在这一天,你能把自己的车停在车库里,为了自己所生存的环境,为了自己的明天,能选择行走吗?借助“国际无车日”,唤醒人们对于环境保护的意识,提醒人们更加关注自己所生存的家园。

3、研究表明,如果每月少开一天车,北京汽车排放的污染物总量将减少3600多吨,一年下来,北京将可减少4.4万吨的汽车排放污染物。因此,少开一天车对环境保护的意义不小。

三、收获和体会

通过调查探究,使我认识到一个人几天不吃东西还可以活着,但是几分钟不呼吸就会死亡。空气和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条件,经过这次探究我的收获实在太多,平时所接受的一些关于环保的思想在此刻得到了切实体验,机动车尾气给大气带来的污染有将人类自己推向灭亡的火坑。为了我们生存的家园,为了我们共同的蓝天,创造我们洁净美丽的明天。

关于声污染的调查报告篇5

一、调查目的

了解自己所生活的周边环境的污染情况,了解在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中人们对生活环境的保护意识,向人们宣传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问题的提出

随着科技的进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享受着高品质的生活,各种各样的高科技产品被人们带回了家,似乎一切都非常得完美,不用担心了。其实不然,当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开车出行,城市中的空气也变得越来越呛人,蓝天白云的景象似乎是一去不复返了。更加严重的是,由于二氧化碳的增多,太阳射向地球的光不能够及时地散发出去,导致整个地球气温升高、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土地沙漠化?产生了“温室效应”。据科学家的预测,人类若继续过量地排放二氧化碳,等到20xx年,上海、纽约、东京、悉尼这些大城市都将被淹没!

并且,根据现在的数据,我国受到污染的河流已高达90%!黄河流域、辽河流域、松花江都已被严重地污染!其他的一些河流或多或少几乎都被污染了!

但是,似乎仍陶醉在高科技产品中的人们,真正地了解到了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吗?人们是否真的意识到了保护环境的重要型呢?

为此,我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发放给了小区里不同年龄段的居民,以了解各个年龄段的人对于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以及对于保护环境的重视程度。

三、调查方法

将调查问卷发放给小区里不同年龄段的居民,看看他们是否都意识到了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以及对保护环境的重视。然后在各个年龄段中各挑取5份,以便于更好地比较以及更准确地了解居民们的环保意识。本次调查将各个居民分为四个年龄段,分别是:四年级以下、相对来说没有一定认知水平的;五年级到高三、相对来说有一定认知水平的;已经工作、相对来说最关心新闻;已经退休、相对来说比较关心新闻的。

四、调查时间

20xx年8月8日

五、调查内容

(调查问卷的内容见附页1)

六、调查问卷的分析

共发放了40份,回收了40份,挑取了其中的20份。

1、在填写问卷的20个人中,除了3个二年级的小朋友认为环境污染的程度“不是很严重,但是也不可忽视”,其余的17人均认为现在的环境污染程度已经“十分严重”。可见政府对环境的污染程度的介绍比较到位。

2、在填写问卷的20人中,他们都认为小区周围的环境“有受到污染,不过并不十分严重”。因为小区里有一条小河,虽然没有发出异味,但是河面却漂着一些生活垃圾以及许多浮萍。

3、在填写问卷的20人中,他们都认为保护环境“十分重要,需要人人参与”。从中可以看出政府对环保的重要性宣传的十分到位。

4、在填写问卷的20人中,有3名二年级的小朋友、2名一年级的小朋友、2名初一学生、1名高一学生以及5名退休老人在平时做事时“偶尔会考虑到环保,不过经常会忘记”,只有2名六年级学生和5名已经工作的居民在平时做事时“有考虑到环保,并且做任何事都会先考虑是否环保”。从这里可以看出,四年级以下的小朋友之所以只是“偶尔会考虑到环保”,应该是因为老师与家长并没有给孩子灌输百分百要环保的概念;五年级到高三的学生中,只有2名六年级学生“做任何事都会考虑到环保”,应该是因为在小学的时候,作业相对来说较少,所以做事时可以考虑到其他东西,而初中与高中的学生可能是因为作业较多,所以做事时只是想着快点做完事好去做作业了,可能没有考虑到其他东西;已经工作的5位居民在做事时都会“考虑到环保”,我想是因为已经工作的人在社会中担任着一种支撑、带头的作用,责任感很强,知识也相对来说比较丰富,所以环保的意识也最强;退休的老人之所以在做事时都只是“偶尔会考虑到环保”,是因为退休在家的老人做事第一考虑的应该是省钱,有些时候用不环保的东西反而比环保的更省钱,所以退休的老人只是“偶尔会考虑到环保”。

5、在填写问卷的20人中,四年级以下的5位小朋友以及5位退休老人都只是“听说过‘温室效应’,不过并不了解”,而五年级到高三的5位同学以及5位已经工作的居民都可以“用自己的理解正确地解释一遍‘温室效应’”。从中可以看出,关于“温室效应”的宣传,政府做得十分到位,不管是哪个年龄段的人,基本上都听说过“温室效应”,只不过五年级到高三的学生以及已经工作的居民相对来说是居民中知识水平较高的人群,所以对于“温室效应”非常得了解;而 四年级以下的小朋友认知水平相对来说较低,退休老人记忆力又相对来说较差,所以对于他们来说,对“温室效应”并不是十分了解。

6、在填写问卷的20人中,都可以“举出1个市政府实行的有关环保的措施”。而20人中,每一个人都会说到每年一次的“无车日”以及每年一次的“公交周”,可以看出市政府所实行的“无车日”以及“公交周”,人们都亲身体验过了,并且对此印象还非常深刻。

7、在填写问卷的20人中,他们都对“公交周”以及“无车日”“表示赞成,虽然对出行不是很方便”。从这里可以看出,虽然“无车日”和“公交周”的实行对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一定的影响,可是为了不再让“温室效应”加重,为了还能再看到蓝天白云,为了保护我们的地球,所有的市民都对这些有关环保的措施表示赞成。

8、在填写问卷的20人中,四年级以下的5位小朋友对现在环境的污染程度“不担忧,他们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就可以了”。从这里可以看出,在小朋友的心中,只要一起努力,没有办不到的事情,可以看出他们对事情都抱有着乐观的态度。而五年级到高三的5位学生对现在的环境污染程度也是“不担忧,他们相信只要大家一起努力就可以了”。从这里看出,他们之所以这样认为,可能是因为在他们的想法中,只要有足够的知识与耐心,就可以克服一切困难,包括眼下非常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而已经工作的5位居民以及退休的2位老人对现在的环境污染程度“十分担忧,因为他们认为现在不光环境污染程度十分严重,而且还有许多人不重视”。从他们这样的回答中可以看出,他们这样认为,可能是因为他们相对来说是最关心国家新闻的人了,所以对整个环境问题有一个总的看法,而不是一味地认为事情总会往好的方向发展。剩下的3位退休老人都对这个问题“没有什么看法”,我想,应该是因为他们认为要对问题有一个完整的看法才可以有发言权,不能随着自己的想法乱发言吧。

七、分析结果

各个年龄段的人群都已经意识到了目前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并且也都明确地知道环保是十分重要,需要人人参与的。而光认识到是不够的,从调查中可以看出,虽然每个人都明白环保需要人人参与,可是真的在做事时,调查的20人中能够首先想到是否环保的人连半数都不到。许多人都因为各种各样的理由,时常会忘掉要环保,可见大家的环保意识并不是十分的强烈。而一些和环境有关的问题,大家都或多或少地知道一点,虽然有些并不是十分了解,但也明白问题的

严重性以及它会带来的后果,可见政府对这方面的宣传很到位。而有关一些政府实行的和环保有关的措施,虽然给大家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但是大家也都非常支持。不过对于环境的污染程度是否担忧,大家都有各自的想法,虽然想法不一样,但是大家的目的都是一样的,那就是保护环境,减轻环境的污染程度。

八、我的看法

1、政府对环境污染程度的介绍以及对环保的宣传都十分得到位,大家也都知道了环境污染的严重程度以及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2、一些环保的事情应该从身边做起,不要老是只想着解决“温室效应”之类的大问题,而忽略了身边那些轻微的环境问题。毕竟再严重的环境问题,都是从轻微的开始。

3、老师以及家长都要灌输给孩子一个道理,就是“环保是人人参与的”并不是一个口号,并不是只要会说就好,并不是只要明白就好,而是要真正地落到实处,从身边的小事做起。这样才能发挥这句话真正的作用。

4、一些有关环境污染的问题,并不是只要多加宣传,让每个人都知道就行了。而是要在让每个人都知道的前提下,再让他们明白形成这个问题的原因和这个问题的后果。这样才能有效地避免一些环境问题,才能让人们都有一个环保的意识。

5、每个城市都要多实行一些有关环保的措施,当然,尽量要不影响的市民。如果必须要影响到市民的话,那需要在实行措施前先和所有的市民说明一下,让市民们明白这是为了环保而实行的。这样的话,也就可以避免一些不必要的纠纷。因为每一个人都明白环保的重要性。

6、一些电视台可以多播放一些有关整个环境问题的报道,可以让人们更加全面地了解到目前的环境问题以及政府采取的环保措施。这样有利于让人们树立起环保的信心,拥有环保的动力。

关于声污染的调查报告篇6

何为环境?从哲学的角度来看,所谓环境,主要指我们所研究的主体周围的一切情况和条件。对于人来说,环境是指人生活于其中,并能影响人的一切外部条件的综合。人的生活离不开好的环境,在人类几百万年的历史进程中,环境对开创人类文明和进步发挥着巨大作用。

大气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等等,都是让人类得以生存的物质基础;而森林资源、矿藏资源等资源又为人类的不断发展提供物质,创造出地球上高度的人类文明。但是,人类在开发利用环境资源的同时,也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产生了一系列环境问题。

在我们身边就有很多污染环境的污染物,例如说:大量的生活废弃品,塑料袋(也称白色垃圾),一次性木筷,一次性饭盒,果皮纸屑。污染物对环境来说,毫无疑问,肯定有很大的危害,例如动物的腐烂的尸体会影响环境卫生,而且还会滋生细菌。饭店、餐馆认为很卫生的一次性木筷,使用后随便一扔,影响了市容,破坏了环境。

现在像我们柳疃镇、青乡乡,最近电网部门纷纷撤除喷水机器的使用。喷水机的使用对环境的污染更加恶化、污染了水资源对人们的身体健康危害甚大。人类的活动会使大量的工业、农业和生活废弃物排入水中,使水受到污染。又例如说,我们北部渤海湾受到工业、印染厂的废弃物排放大量鱼虾死亡,地区农民上海捕鱼,鱼的体内含有大量化学物质对人们的身体健康造成了危害。据资料统计,目前,全世界每年约有4200多亿立方米的污水排入江河湖海,污染了5。5万亿立方米的淡水,这相当于全球径流总量的14%以上。1984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为水污染下了明确的定义,即水体因某种物质的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者放射性等方面特征的改变,从而影响水的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或者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的现象称为水污染。水的污染有两类:一类是自然污染;另一类是人为污染。当前对水体危害较大的是人为污染。水污染可根据污染杂质的不同而主要分为化学性污染、物理性污染和生物性污染三大类。

最近,我发现政府部门、昌邑环卫局开始大力整治环境,沿街排查污染源,青乡街也定点安置了便民垃圾桶,替代了原来垃圾围绕街道,臭气熏天的状况。各个村庄开始整治村内环境的污染源,使街道、村庄焕然一新!而这不是主要的,更重要的是我们每个人自觉保护环境,保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为了我们更为了我们的后代,树立好榜样,奠基好基础,让我们的家园更加美丽、更加丰富多彩!

所以呢!环境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保护环境卫生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废弃电池和塑料袋要处理好;多植树造林,不践踏草坪;不污染水源。保护环境,我们有责!看你的行动喽!

小建议:家庭生活中的塑料瓶可以做成装饰品,可回收物品可以卖出,换来金钱买实用的东西岂不很好?一次性木筷消毒清洗一下可以做成装饰品,你也能开小店赚大钱了!化废物为贵宝,让自己的心情更舒畅,让自己的心灵更纯洁,让自己的家庭更温馨!

关于声污染的调查报告篇7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这使大量的一次性用品走入人们的生活,如:塑料袋、一次性饭盒、塑料杯、一次性筷子、农用塑料膜、保鲜膜。这些物品,虽然给人们带来了很多方便。同时,这些物品也使环境受到大量的危害。因为它们几乎都含有塑料,塑料是不可以消灭的,所以它们会危害环境。这种危害就是“白色污染”。

为了弄清楚“白色污染”为什么会危机人们的生活环境,我做了一些调查。首先我在网上实行了问卷调查,调查如下:

问题一:什么是白色污染是否了解?

1、完全了解。

2、不了解。

3、听说过一点。42%的人完全了解,18%的人不了解,40%的人听说过一点。

问题二:你是否使用过塑料袋?

1、使用过。

2、没有使用过。100%的人使用过。

问题三:你怎样处理你们家没用的一次性物品?

1、送到回收站。

2、扔进垃圾桶。

3、随大家扔在离家不远空地上。28%的人送到回收站。42%的人扔进垃圾桶。30%的人随大家扔在离家不远空地上。

问题四:你认为,怎样是最好的解决“白色污染”问题的方法?

1、减少一次性物品的生产。

2、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的意识。90%的人认为应该减少一次性物品的生产。10%的人认为应该提高人们对“白色污染”的意识。

问题五:垃圾应该扔在哪里?

1、垃圾桶。

2、随手扔掉。100%

关于声污染的调查报告篇8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实施与推进,我县的各科课堂教学正发生着巨大的变化。一年来,我们教研室小数组通过听课、看教案等形式,基本了解了新课程改革实施五年来我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状。看到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发生的可喜变化,同时也发现一些问题。

一、可喜变化

(一)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通过听课,我们看到80%的课堂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是有效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学生经历了猜测、验证、思考、交流、说明等数学思考过程,学生能在各种活动情境中有效地学习。

如案例1:二年级“ 可能性”

本课教者从学生喜爱的、熟悉的抛硬币游戏开始使学生感受事物的不确定性。学生在观察、抛掷、猜测等活动中,初步体会到了硬币落地可能正面朝上,也可能反面朝上。然后小组内玩摸球游戏,再一次经历活动过程,感受事物发生的不确定性,很快理解了“不可能发生”、“一定发生”等现象。达到了预期目标,充分体现了“做中学”的理念。

又如案例2:六年级“圆的周长”

测量圆的周长时,教师先问学生:“在学习正方形、长方形时,可用直尺直接量出它们的周长,而圆的周长是一条封闭曲线,怎样测出它的周长呢?你们可以用直尺和白布条去测量实验桌上的几个圆的周长,有几种测法?大家实验一下。”顷刻,课堂上人人动手参与,你用这种方法,他用那种方法,气氛十分活跃。尔后,大家纷纷发表自己的实验结果。有的说:“我是用滚条的办法测出的。”

有的说:“我认为用滚动的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假使遇到无法滚动的圆,我想还是用绳测的办法好。”教师在肯定学生的思维方法后,因势利导,提出一个看得见、摸不着的实验(一细绳的一端系着一个纽扣,手拿细绳的另一端,绕动细绳,纽扣在空中划出一个圆)。“象这个圆你能用绳测、滚动的办法量出它的周长吗?

这说明用绳测、滚动的办法测量圆的周长都有一定的局限性,我们能不能找出一条求圆的周长的普遍规律呢?”接着老师利用媒体显示:两个大小不同的圆,在同一点旋转一周后留下的痕迹。提问:“你们看到的圆的周长的长短与谁有关系?有什么关系?”大家再实验,直到得出:圆的周长是直径的л倍。这样,通过操作、讨论、观察、思考,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探索问题,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思维。

总之,课堂教学中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单一的学习向自主学习转变、由获得知识结论向亲历探究过程转变、由问答式学习向小组合作学习转变,整个学习过程是学生一个积极主动建构过程。

(二)数学生活化

数学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在听的课中,几乎所有的教师都注意在课堂教学中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生活背景出发,联系生活讲数学,把生活问题数学化,数学问题生活化。

如案例1:三年级“搭配中的学问”

教者通过组织学生搭配衣服,制定菜谱等活动,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

案例2:一年级“认识钟表”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教师出示的钟面上的时刻,回顾自己每天在这一时刻所做的事情。把时间这个抽象的知识与生活的具体事例结合起来,更加生活化。

案例3:四年级“正负数”

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当天气预报员,汇报课前收集到的当天天气预报情况引入正负数。课中通过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银行存折卡和进行智力竞赛打分让学生进一步认识正负数,同时了解到正负数意义。

案例4:三年级“笔算除法”

在练习中教师设计了去药店买药这一贴近学生生活的开放题:爱心药店的药买一盒送一瓶,每盒96元(每盒七支)。益民药店每盒78元(每盒7支)。问学生那家药店的药比较便宜。题目一出示,学生就颇感兴趣,积极开动脑筋,寻求答案。从而使学生对数学方法的体会更加深切、感悟更加真实,更能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

这样的例子举不胜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98%的教师已经充分注意了数学生活化问题,懂得从生活中提炼出数学问题并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三)现代教育技术应用

在听的数学课中,近三分之一的课应用了现代教育技术。通过多媒体的声、像画面,为学生创设了和谐的学习情境。用情境的声、光、色、像等外在形式,调动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参与学习活动。

案例1:三年级“笔算除法”

教师用多媒体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孙悟空分桃子的问题情境,“孙悟空从天宫带回了48个仙桃,有两只小猴子看见了,请求大王把桃子给他们平均分了。”

教师提问:从动画中获得了那些数学信息呢?然后引导学生列式研究算法。接着多媒体演示把桃子分给四只猴子和三只猴子的情境,引导学生学习。整个学习过程贯穿在这个情境中,让学生不断在创设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获得用数学的成功体验。

案例2:六年级“ 圆的周长”

教师通过演示自己制作的课件,化静为动,使学生直观地感知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充分显示了现代教育技术在数学教学领域中发挥的独到作用和特殊魅力。

(四)数学文化的彰显

近年来,在数学课程中重视数学的文化价值已经形成共识,数学课程不仅应该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知识技能,还应该有助于学生了解数学的价值(包括)文化价值。在我们所听的课中,虽然注重数学文化的彰显不算普及,但是可以说已初见端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