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整调查报告多篇

调整调查报告多篇

【第1篇】学校布局调整和民汉合校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学校布局调整和民汉合校的现状

自治州完成了“两基”教育

任务。此时,我州城乡社会开始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城市化进程加快,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计划生育政策在农村得到全面落实,农村生源逐年减少。社会发展到这个阶段,学校布局调整和民汉合校势在必行。

自治州学校布局调整工作全面启动。同年,民汉合校工作提上日程。经过8年的布局调整,按计划至9月,全州撤并各级各类学校509所,学校总数由原来的771所降至262所。其中,中小学撤并462所,由原来的631所降至169所;公办幼儿园撤并1所,由原来的18所降至17所;农民技术学校撤并13所,由原来的79所降至66所;职业学校撤并33所,由原来的43所降至10所,州府所在地只保留昌吉职业技术学院、昌吉卫校、昌吉技师学院3所职业院校,每个县市均将原有的各类职业学校撤并,组建了一所县市成人职业教育中心;民语学校撤并101所,由原来的124所降至23所(不含32个校点),纯民族地区实行了小学三年级以上全部开设汉语课,民汉杂居区的学前教育全面实行了民汉合园,除少数民族聚居区的部分山区幼儿园还未开设汉语课,其它地区的学前教育都开设了汉语课。

推行学校布局调整之初,我州就提出了通过十年的努力,办二十年不落后的教育的目标,借助当时的信贷政策,采取贷一点、借一点、政府补一点、勤工俭学贴一点、社会捐一点等办法筹措资金,确保了中小学布局调整工作的顺利实施。—底,全州公办学校基础设施建设总投入达17.75亿元。其中, —9月,我州新增校舍面积101.35万平方米,累计投入基本建设资金7.93亿元。其中,争取中央专项资金1.27亿元,占总投入的16%;自治区专项资金7211万元,占9.1%;州财政安排5153万元,占6.5%;县市财政安排1.71亿元,占22%;学校自筹资金3.68亿元,占46.4%。到底,按国家已投入和确定投入的项目资金计算,在学校布局调整和民汉合校中,全州除昌吉市负债约万元、州直约5000万元、阜康市约1000万元、吉木萨尔县约1000万元,其它县市均无负债。

经过8年的调整,我州中小学布局趋于合理,教育资源进一步优化,规模化办学水平显著提升,城乡教育差距缩小,教育教学质量得到普遍提高,九年义务教育得到高水平巩固。民汉合校后民语学生享受到了较优质的教育资源,民语教师专业化程度和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全州实行双语教学的学校达到百分之百。职业学校布局趋于合理,教育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办学质量显著提高,毕业生就业率高,社会对职业教育有了一定的认可。

二、学校布局调整后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教师结构性短缺、超编问题突出。根据自治区编办《关于下达自治区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的通知》(新机编9号),州编委4月核定我州教职工编制为13369人,而我州实际有教职工14951人,超编1582人。其中,民语教师超800余人,小学、初中汉语教师超700余人。总体而言,我州小学教师超,高中优秀汉语教师缺;农村学校教师超,城镇学校教师缺;民语教师超,双语教师缺。这种状况已给我州学校的规范化管理和教学质量的提高造成了不利影响。

(二)城镇学校现有办学条件不能适应城市人口快速增长的形势。随着我州城镇化进程的推进,本地农村人口进城和外来进城务工人员逐年大幅增加。加之农村许多家庭带孩子进城择校,导致城镇学校在校生逐年大幅度增加。截至9月,全州在校中小学生16.5万人,其中,城镇学校在校生11.3万人,占学生总数的68.4%,农村中小学在校生5.21万人,占学生总数的31.6%,城镇就读学生数远远超过了城镇学校的承受能力,大多数城镇中小学处在超负荷运转之中,且这一趋势还在不断扩大,预计到xx年,全州在农牧区中小学就读的学生只占中小学生总数的20%左右。依据教育部颁布的班额标准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小学机构编制管理暂行规定》,城镇小学班级人数标准为40-45人,中学班级人数标准为42-48人。布局调整后,我州城镇小学班级平均人数达到60人以上,中学班级平均人数达到60—65人,远远超过了教育部的标准和自治区的规定。城镇学校班额过大造成教学资源短缺和办学条件不达标、教师教学和管理负担过重、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等新的问题。

(三)寄宿制学校管理人员紧缺,安全保卫存在隐患。一方面,随着寄宿生的大幅增加,原有的生活管理老师远远不够。据统计到9月 ,全州建成寄宿制学校87所,寄宿学生达4万余人,其中,中学生达3万余人,小学生达1万余人,而全州寄宿制学校的生活管理老师只有255 人。另一方面,绝大多数寄宿制学校仍沿袭着以前的安全保卫办法,安全保卫机制不健全,没有应急联络规定和紧急事件处理预案。尤其是夜间除了门卫值班,其它安全措施均不到位,安全保卫存在较大隐患。

(四)民汉合校后管理存在薄弱环节。民汉合校工作主要是在行政推动下进行的,教育部门和学校对民汉合校后的管理工作研究不够,大多数民汉合校还没有从课程设置、思想教育到生活管理方面形成统一、科学、规范的管理机制,有的在管理中出现了“两张皮”的情况,民汉师生之间相互学习、相互交流不够,还没有在思想、感情、文化上融为一体,个别学校还存在民汉之间不团结的现象。

(五)绝大部分校长脱离教学第一线,不利于新阶段下的教育教学管理。目前,进行课堂教学的校长尤其是中学校长不到20%,其他的如书记、纪检书记、工会主席等几乎都不上课。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有二:一则实施学校布局调整以来,因国家投入严重不足,校长把绝大多数时间和精力用于筹集资金、跑项目、建校舍上,没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深入教学一线研究教育教学管理;二则与配备干部时考虑干部的业务能力和学校管理能力不够、学校领导自身要求不严、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领导班子业务能力建设重视不够有关。学校领导班子成员大都不深入教学课堂,尤其是校长长期脱离教学第一线,不研究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不仅难以服众,而且更不利于新阶段下的教育教学管理。

三、几点建议

(一)进一步加强对民汉合校工作的领导,进一步提高对民汉合校重要意义的认识,进一步加强民汉合校后的管理工作。推行民汉合校和双语教学是自治区党委加强民族团结、推动民族教育发展、提高民语毕业生就业竞争能力的重大战略决策。一是各级政府应把民汉合校和双语教学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列入议事日程,加强对民汉合校工作的领导,定期或不定期予以研究。各级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将民汉合校后的管理工作列入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增强做好民汉合校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学校应将实行民汉合校和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纳入学校思想政治工作范畴,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努力形成各民族师生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良好氛围,逐步使各民族师生之间在思想、感情和文化上融为一体。二是利用多种形式积极宣传民汉合校和双语教学的重要意义。通过民族团结教育月、各种民族团结教育活动、媒体向社会宣传民汉合校和双语教学工作,充分展现民汉合校和双语教学所取得的成果,使学生和家长真正认识到,民汉合校和双语教学有利于提高各民族的教育质量,为子女将来走向社会、进行创业打下基础。三是制定民汉合校教育教学评估方案和考核标准。民汉合校和双语教学需要特殊的管理模式,要根据民汉合校后的实际情况科学制定评估考核方案。教育部门和学校应加强对民汉合校后出现的双语教材、教程、双语教师配备、教育教学管理等问题的研究,在教师备课、教研活动、考核标准、民汉混合编班等方面形成统一、规范、科学的管理机制。

(二)进一加强学校布局调整工作。一是加大对城镇学校的投入。随着我州新型工业化的发展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农村学生愈来愈少,城镇学生愈来愈多,城镇现有学校的教学条件无法满足现在和将来的教学需求。因此,今后应将教育投入的重点放到城镇学校。二是加强对城市化进程和农村人口变化的研究,依据国家教育投入政策,政府应作出xx年全州学校布局建设、学校规模定型和学校标准化建设的发展规划。既要立足目前的办学条件和教育现状,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又要根据城乡人口变化的实际和现代教育发展的需要,做到科学规划,稳步推进,克服短期行为,避免盲目投入而造成新的浪费。三是严格落实国家和自治区关于校财局管的政策。学校财务经财政部门批准预算后由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加强对教育经费的检查监督和审计,确保教育经费依法合理使用。

【第2篇】关于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调查报告

为找准下一步农业结构调整着力点,把握近年来农业结构调整的特点,受市委、市政府的委托,从5月21日-5月31日,我们农业结构调查组分别对我市的金田、石咀、马皮、木圭、蒙圩、白沙、下湾、大洋、麻垌、罗秀等10个乡镇和有关部门进行调查研究。调查组通过听汇报、看现场、解剖典型、走访企业、了解农户和召开座谈会等多种形式,初步总结出近年来我市农业结构调整的成功经验,分析了当前面临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全市农业结构调整方向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现将调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当前我市农业结构的基本现状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大力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素质,增加农民收入的战略决策,按照高效的种植业、发达的畜牧业、一流的园艺业、先进的加工业、活跃的流通业工作思想,狠抓农业结构调整,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达到了减劣调优的调整目标,农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得到了初步缓解,农民收入有所增加。

(一)、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的主要成绩

1、农业结构调整得到了各级党委、政府的广泛重视。各级党委、政府重视农业结构调整,把农业结构调作为农民增收的重中之重的措施去抓,因地制地开展农业结构调整。

金田镇紧紧抓住本镇经济支柱的淮山做文章,采取三条针对性措施:一是积极搞好招商引资,发展淮山深加工,促进淮山增值。镇政府3月底参加了上海环太平洋商贸洽谈会,分别与美国、新西兰的一家公司签订了淮山无硫脱水加工和深加工项目意向书;二是由镇政府牵头,到工商部门注册金田牌淮山商标,下一步将依据商标的有关法律法规,联合有关部门,开展淮山打假活动,以提高金田淮山的品质和知名度,带动整个金田淮山市场价格的提升;三是大力开展淮山品种改良和耕作技术的革新,全面提高金田淮山的单位面积产量。

麻垌镇在抓好农业结构调整的同时,重点抓好荔枝的流通工作,确保今年荔枝增产农民增收。采取四条措施促进流通:一是开支3万元在交通区扭地带的桂平大转盘,建立100平方米的荔枝广告牌;二是通过网上广泛发布麻垌荔枝供求信息,开展招商引客工作;三是在中央二台经济频道刊登介绍麻垌荔枝信息;四是镇政府计划在6月上旬初组织100多人的老板经纪人队伍到区外跑市场,宣传麻垌荔枝。这些具体措施,必将加快麻垌镇荔枝流通步伐。

3、特色经济作物种植获得较大发展,成为农民增收新的增长点。针对我市特色经济作物有品牌无规格,相对效益虽高,但对农业整体经济拉动不大的特点,我市把农业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在发展特色经济作物种植上,变无规模为有规模,小规模为大规模,逐步形成规模化、基地化生产。为了解决特色经济作物规模种植问题,全市共调减了7万多亩水田用于改种扩种如甘蔗、淮山、粉葛、荔浦芋、瓜菜等经济作物,逐步形成了以白沙为中心的西区糖料蔗生产基地,以金田为中心的淮山生产基地,以寻旺、蒙圩为重点的蔬菜生产基地,以麻垌、南梧二级公路沿线乡镇为中心的荔枝、龙眼生产基地,以大湾为中心的速丰林生产基地等。

(二)我市农业结构的主要特点:

1、结构逐步趋向合理化

短期调整与长期调整相兼顾、适应性调整与战略性调整相结合,使得我市农业结构由粮油主导型向多元复合型转变。特别是近年来我们在保障和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的基础上,围绕农民增收目标,采取压粮扩经、压常规扩优质、抓新抓特等措施,粮经比、粮饲比以及多种经营在大农业中的份额等多层次结构趋于合理。2001年,粮食与经济作物(含其它农作物,但不包括水果)的比例达到了1.76:1。

2、产品趋于优质化

农副产品已由单纯产量型转向优质高效型,基本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

全市大宗农产品品质逐步调优。在水稻中,良种普及率达到了95%以上,优质率早稻达到55.12%,晚稻达到了80%以上,以西山油占、桂香占、桂小占为主的优质谷品种推广逐年增加。蔬菜、瓜果及其它经济作物品种不断推陈出新。下湾镇发展无公害蔬菜,引进国外先蔬菜良种,使产品具有更强的市场竟争力;石咀镇利开农业高新示范园,引进名贵蔬菜品种和优质提子种植,其种植的蔬菜成为南百超市桂平分店的主要鲜菜供应商。

在畜禽生产上,生猪向三元杂交商品瘦肉猪方向发展,二元母猪占比例不断上升,特种养殖出现了新的热潮,特种野猪、黄沙鳖的养殖规模逐步扩大。

3、农业生产大格局基本形成。

全市种植业格局有了新的变化,三带两基地有了新的发展,全市基本形成了南荔北园东西蔗的种植业格局。新的基地不断增加,比较突出的有:以南木、江口、石咀、白沙、下湾、寻旺乡镇为主的10万亩优质谷生产基地;以白沙、厚六为龙头的甘蔗生产基地;以金田为中心的淮山生产基地;以蒙圩、白沙为中心的万亩冬椒生产基地;以下湾为中基础的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在基地建设上,加强资金、劳力、信息、技术等方面的联合,注重规模、特色和品牌,努力实现建一个基地、树一个名牌、富一方百姓的目标。)

4、专业化、集约化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经济作人不断涌现。

5、农民的商品意识、市场意识正在提高。

二、当前农业结构调整中的突出问题

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是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通过调查,我们深感这场调整任重道远,有许多新的课题亟待研究,也有许多问题和困难必须迅速得到解决和克服。比较突出的障碍因素有:

2、资金不足,财政投入少。形不成较大的规模生产和加工销售,没有充分发挥名牌产品优势。如桂平市的优质米曾扬名海内外,荔枝、龙眼。蔬菜等也有一批比较优质的名牌品种,但由于资金投入不足,生产加工形不成规模,没有发挥出名牌效应。由于资金严重不足,对科技的投入更少,农产品科技含量低,商品不高的问题更加突出。如今年我市的辣椒科技含量明显低过钦州、广东雷州半岛一带的辣椒,商品率和价格一般都比外地的低一至两个档次。我市金田淮山生产的科技含量也不高,因此产量很低,效益不高,成为障碍淮山产业化发展的最重要因素。

4、缺乏龙头带动,生产规模小。农业结构调整就是促进农业的良性循环,形成一个长产业链,龙头企业就是它的火车头,龙头企业水平越高、规模越好,其牵动力就越强,规模就越大,结构调整的成就就越好,调整的步伐就越快。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龙头企业的发展是产业化发展的关键,也是农业结构调整的关键,也是现代农业前进的方向。我市涉农龙头企业屈指可数,除粮油贸易公司,桂平糖厂,桂平食品总公司等几家龙头企业外,其它加工型涉农龙头企业更少,由于缺乏加工企业和龙头企业带动,使农产品生产形不成规模,市场没有保障,这种缺馅严重制约了桂平市农业结构的开展。

5、市场信息环节十分薄弱。农业产业链被割裂、信息不通、农工商分离、产加销脱节、城乡分隔、多部门条条管理体制等,严重阻碍了农业结构的顺利进行。特别是当前的农业结构调整中,多数农民是渴望得到政策信息、市场信息、技术信息的,但由于种种条件限制,农民得到信息的渠道十分有限,形成技术缺乏不敢调,信息不灵不会调,观念陈旧不想调的现象比较普遍,少部份农民虽然开展了结构调整,但往往是跟帮学样照搬别人的套路,往往是一轰而上,市场俏是缺,市场饱时改,产品往往不得价。这种单家独户创市场,影响了我市农业结构调整、仍至整个农业的发展。

6、土地权属不够明确,土地纠纷时有发生。一些地方土地权属遗留问题十分突出,土地使用权纠纷时有发生。这些问题不仅直接影响到农业结构调整,而且关系到社会稳定问题。

7、农民科技素质、商品质量意识有待提高。我市劳动力资源虽然丰富,但劳动者的整体素质不高,特别是科技素质不高。全市每年外出务工的近20万劳力,都是有知识有文化的青壮年,剩下在家务农的都是386170部队(妇少老弱人员)居多,这些人接受新知识、新技术能力较差,新技术的推广难度大,生产出来的东西也因品质不高而没有市场。我市几个传统品牌的蔬菜,很难销到大中城市,原因之一就是我们的科技含量不高、产品形不成规模,同时农民不太注意产品质量,污染物或者有害物质超标,而难登入城市的大雅之堂。我市的肉猪销售曾在广东、海南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但由于生猪品改进展不快,商品猪都是些大肥猪为主,目前仅免强还可以销往海南,广东市场已经没有销路。畜牧部门曾经到广东一带考察,仅广州天河屠宰场一天就要屠宰3000多头肉猪,以前桂平肉猪在这里有一定份额,而现在根本无法见到桂平产的肉猪进入这个市场了。可以讲我们的生猪市场越来越狭,若再不加快生猪的品改步伐,我们失去不仅是市场,更重要的是失去了民心,失去了跟上现代农业发展的大好机遇。

三、加快我市农业结构调整步伐的建议措施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虽然我们自已跟自的过去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周边地区乃至全区全国先进地区比,我们的差距正在进一步拉大。因此,奔起直追,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努力增加农民收入,是今后我市农业结构调整乃至整个农业的唯一出路。通过认真调整分析,我们调整组认为,加快桂平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必须认真调查研究,根据我市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我市的地方特长,理清思路,找准切入点抓住着力点,加快发展。

(一)我市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思路。

我们认为,加快我市农业结构调整,必须要突破三大难题,简单地讲就是要找到调整的卖点,瞄准调整的亮点,把握调整的重点。

1、寻找调整的卖点。

农业发展这么快,为什么农民富不起来?原因很简单,产品没有变成货币。正如一些专家所说的:农产品卖不出去,如同遭受一场灾难。长期以来,人们片面强调增加食物总量,忽视食物质量,产品卖不出去,或者卖不出好价格,它就不能变成较多的财富,农民怎么发得了、富得快。农产品卖难的出现,既有生产的不适应,也有市场的不适应。往往是人们想买的东西买不到,农民欲卖的东西又卖不掉;国外需要的,国内无货源;国内积压的,国外又不要,如此等等。可见,寻找调整的卖点,就是开拓农产品市场,突破卖难的困境。过去搞自给农业,只有先把生产抓起来,才有东西吃饱肚子。如今大量农产品卖难,促使人们进行深刻的反思,各地不得不选择先市场、后生产的新思路。过去农业生产路子是:资源生产自给。现在要走出一条:市场资源生产市场的新路子。农产品从短缺到丰盛,从内销到外销,在各地都有一个由产品和市场构成的动力源。根据市场趋势开发产品,根据市场需求调整产品,根据市场变化摒弃产品,这就是农业开发的法宝。实践证明:哪里市场组织得好,那里的农业就振兴,哪里的市场销量大,那里生产就上得快,农民收入就增加多。农业结构调整的最终出路,就在于能为农产品找到市场。卖出去才是硬道理,卖好价格才是真功夫。因此,要千方百计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建立一支庞大的营销队伍,引导农民参与流通,这也是农业结构调整中的一项紧迫工作

寻找调整的卖点,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抓信息。信息是打开市场的钥匙。只有捕捉可行的信息,才能把握市场忽冷忽热的寒暑表。农民对外交流少,市场信息渠道窄,难以及时准确掌握农产品市场需求善的变化,在调整中感到无所适从,渴望能够及时得到信息指导。因此,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应当充分发挥所处的层次高、手段先进、信息渠道广的优势,广泛搜集市场信息,认真研究市场需求,及时为农民提供准确可行的信息,为农产品找到更多更广的卖点。

2、瞄准调整的亮点

找到了卖点,就能拉动亮点的发展。亮点是什么?三个字。首先是突出一个优字。要求优化种植业与养殖业的生产结构、内部品种结构和优化产品的品质结构,提高产品优质率。其次,是注重一个高字。通过农业结构调整,提高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率、农产品的商品率和农业生产的投入产出率,有效地增加农民收入。第三,着眼一个强字。调优调高,就是为了增强农产品市场的竞争力的农业经济实力,从而提高农业整体素质。这三个字告诉我们,调整农业结构,要面向国内外大市场,依靠科技进步,发挥本地区的比较优势,大力发展三高农业,把农业的发展切实转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为农业经济发展开拓新的空间。这三个字的运用,又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进行科学规划,尊重群众意愿,一切要从实际出发。从当前情况看,经济作物产品卖难,已经大大超过卖粮难,如果我们在调整时不去认真调查市场需求,片面追求那么一点特产税,一再盲目发展卖难的经济作物产品,那就会造成更加严重的卖难困境。对于那些销路不好的产品,进行更新,实施名牌战略,大力发展国内外大市场销路好的农产品。这样做,不但可以使农民挽回一部分经济损失,而且使经济作物和果蔬生产调整提高一个档次。因此,调整必须在优、高、强三个字上大做文章。一方面注重引进市外、省外甚至国外的优良新品种,采用新的栽培方法,发展高价值的具有特色的经济作物产品;另一方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大抓果、茶、菜、药材等等产品的保鲜、储藏、加工、营销等产后环节服务,以及传统和特种养殖业发展。这不仅解决是解决农产品卖难的需要,而且也是实现卖得出、卖得好的选择。这就是以产后来引导、推动产前、产中的调整,提高市场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只要把经济作物结构调到优、高、强的的层次上,积极参与国内国际市场竞争,我们的农业结构调整就大有希望了。

当前在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的新形势,不仅需要我们拿出过硬的拳头产品,而且需要我们拿出来的拳头产品有一定的批量,有一定的规模,它要求数量与质量两个方面都能基本满足市场的需求。没有量变就没有质变,没有质变也就没有农业的升级。调整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因为调整是根据市场供求关系来搞的。市场是动态的,发展也是变化的,因而没有一劳永逸的调整,也没有一成不变的调整。因此,当前农业结构的调整,一定要瞄准优、高、强这个远大的目标,从而使农业结构取得更大的成效,农民获得更多的增收。

3、把握调整的重点。

农业结构调整的最主要目的之一,就是增加农民的收入。要使农民增加更多的收入,我们必须把握的重点。我们农业的重点究竟在哪里?经过调查论证,我们认为重点还是种养加。要大力发展绿色食品,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早,人有我优,人优我转。因此,在调整农业结构的思路上,要把眼光放远一点,思路放宽一点,层次放高一点。

(二)搞好农业结构调整的基本对策

1、尽快制订出适合本地区发展的调整和优化战略。要充分利用入世机遇和当前主要农产品供应比较充裕的有利时机,制订一条适合本地区发展的调整和优化战略。根据桂平的实际情况,其调整和优化的战思想是:以市埸为导向、以提高效益为中心、以改良品质为重点,依靠科技、优化布局、发挥区域比较优势,稳定基本政策,大力发展优质、高产、高效农业,变粗放经营为集约经营,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为原则大力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把农业的发展切实转到以提高质量和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建设高效的种植业、发达的畜牧业、一流的园艺业、先进的加工业、活跃的流通业,达到结构调优、规模调大、效益调高。

2、突出优势产业,扩大优势品种。

(1)、种植业。

①在粮食生产上要调减与市埸需求不相适应的劣质早籼稻面积,将部份高坑田、水尾田、望天田改种玉米及其它经济作物。总的要求是高田走旱路、低田走水路、连片走新路的思路进行调整。早稻66万亩,可调减至60-62万亩,把调减出来的面积,发展高产饲料玉米或经济作物。加大优质谷基地建设,扩大优质稻面积,提高优质稻比例,力争在3-5年内使全市稻米品质有一个根本性改变。扩大加工能力,改进包装,扩大出口,使优质稻生产成为新的主导产业,形成产业化经营。

③经济作物要在巩固传统名牌品种的基础上,大力发展优新品种,开展立体种植,打时间差、空间差。

a.甘蔗生产。要集中优势,优化布局,建设吨糖田,提高糖分含量。甘蔗生产主要在白沙、厚六、大湾、下湾、蒙圩、石龙等西区及部分南区乡镇发展,形成具有优势的糖料蔗生产基地,大力推广高产、高糖的新台糖22和桂糖22等优良品种。

b.水果生产。一是抓好荔枝、龙眼大宗水果发展的同时,引进和发展名优稀水果品种,适当发展时令小水果;二是全面实施品种改良,提高水果的优质率。加快实施荔枝、龙眼高接换种和新植名特优水果步伐。特别是要正确搭配好荔枝、龙眼早、中、迟品种,防止因品种单一而导致熟期过于集中,造成运输、销售上的压力,力争在今后35年内使桂平市水果品质提高到一个新的档次。

c.蔬菜生产。要围绕冬菜和反季节蔬菜两大特色优化品种布局。全年种菜面积要稳定在30万亩以上。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因地制宜,适宜什么,发展什么,不搞一刀切。要加大扶持力度,搞好基础设建设,广泛开展招商引资,做强做大下湾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和紫荆野生菜生产基地。同时,大力发展蔬菜加工业,增加农产品的高附加值。

d.其它经济作物

我市有特色的经济作物很多,如金田的淮山,油麻的玉桂,下湾芹菜,蒙圩西红柿、辣椒,寻旺的苦麦菜等等,已经具有一定的知名度,应注意做好引导、确保质量。还有烤烟、黄红麻、西山茶等,应根据市埸的需求,按计划发展。应对桂平的地方优势品进行开发立项,有计划地进行开发和招商工作,使地方品牌更好地打出市门、国门。与此同时抓好万元田建设,前几年我市各地创造了各种各样的成功模式,如:市农科所、蒙圩、罗播等乡镇的西瓜-西瓜-冬菜模式,寻旺福寿村的稻-稻-菜模式,金田镇的稻-淮山+菜、果园+养殖等模式,产值接近或超过了万元,应大胆探索和发展。

(2)、畜牧业。

重点抓好瘦肉型生猪品种改良和草食性畜禽的养殖。生猪品改继续实施好三三一工程,当前首要任务就是要巩固此前取得的品改成果,在做好政策引导、对罗秀、木圭、木乐、白沙、厚六等边远交界地区实行税费优惠灵活政策,加大技术推广普及力度的同时,要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集中优势办好2-3个乡镇3-5个村的集约化生猪品改工作。要制订切实可行的扶持政策,从次资金上、技术上扶持和扩大经济能人、养殖专业的养殖规模,提高经济效益,以带动整个桂平养殖业的发展。与此同时抓好草食性畜禽养殖和特种养殖业的发展,大力引进优良品种,进一步抓好疫病的防治工作。

(3)、水产养殖业。

重点抓好名贵渔类的引进和示范养殖工作,大力推广小水泥池高密度养殖、多品种混养、综合性立体养殖模式。充分利用传统优势,在抓好传统四大家鱼养殖基础上,抓好黄沙鳖、土塘角以及其它有市场、有销路的名贵鱼类和水产品的养殖,以适应市场需求,扩大生产规模,提高效益。

3、抓好区域布局的优化。

以城区为中心,将全市划分为东南西北区,各区突出重点。

②南区主要是以麻垌、罗播、大洋、大湾、木根、社步、油麻等乡镇为中心,发展以荔枝为主导产品,八角、玉桂、烤烟等为辅助产品的林果业。

③西区要抓好南梧公路沿线吨粮田示范带建设。石咀、石龙、蒙圩、白沙、厚禄等乡镇要发展以龙眼为主导产品的林果业。

④北区除发展适合当地气候的龙眼种植外,还要以金田为中心,发展有规模的淮山种植。

4、加强领导,加大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

①抓观念更新。农民愿种什么就种什么,什么值钱就种什么,不等于撒手不管。既要尊重农民的自主权,又要积极引导农民适应市场。既要更新上层领导干部的观念,又要更新基层干部的观念。在思维方式、工作方法上,要从过去的只注重抓催耕催种转到抓信息、抓科技、抓流通、抓服务上来;从催粮收款为主转到帮助农民发展生产、增加收入上来;从围着田埂转,转到围着市场转,切实为农民解决怎么卖、卖个好价钱的问题。

②抓基地规模。立足大市场、大流通,调整农业结构,改变了过去那种有传统,无规模的状况,真正形成商品生产基地,使农产品生产向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区域化方向发展。抓好优质稻基地,淮山基地,黄麻基地,蔬菜基地以及林果业的三带两基地建设。在养殖业上,抓好以瘦肉型猪、三黄鸡以及水产新品种养殖的基地建设,在巩固的基础上,扩大基地规模,提高效益。

③抓基础设施建设。基础设施建设是结构调整的基础,要做好以水利、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的农业综合开发,改善生产条件,增强农业发展后劲。

④抓龙头带动。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产业化为目标,加强龙头加工销售企业建设与发展。紧紧围绕龙头企业,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专业生产基地,使农业经济转变到以市场为纽带的规模化生产、区域化经营的新领域,形成公司十基地十农户的经营模式和产、供、销、农、工、贸一体化的产业化格局,创出小商品、大市场,小品种、大产业,小农户、大基地,小投入、大效益的农业经济特色。

⑤抓优质服务。一是加强农业科技队伍。在当前机构改革中,要妥善处理好农技人员的分流、转岗工作,充分发挥他们的专业特长,以确保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的基本稳定,确保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技术到位率;二是强化技术培训指导。要组织开展大规模的送科技下乡和技术培训活动,达到每户有一人以上熟练掌握一门以上的适用技术。使各项新技术及时传送到位;三是灵活开展示范样板。使群众有得看,有样学。

⑥抓搞活流通。一是成立销售机构,帮助农民搞好农产品销售工作;二是建立批发交易市场。依靠批发交易市场,组织大集大散、大吞大吐;三是设立外销窗口。乡、镇、村主动出击,抢占外地市场,到大中城市农产品批发市场设立门面、摊位,建立固定销售渠道;四是组建农民销售大军。通过各类中介服务组织抓销售,引导农民参与流通;五是建立绿色通道,取缔各类关卡,创造良好的农产品流通环境,确保农产品运销一路绿灯,让农产品顺利走进大城市、闯进大市场。要积极探索路子,走订单农业、合同农业之路。六是加强信息体系建设,尽快完善全市农业信息网络,进一步扩大和完善农产品市埸信息网。

⑦切实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资金投入力度。在完善投入机制和农民投入为主体的前提下,利用项目资金和国家的特殊政策,加大资金投入力度,积极扶持优质、高产、高效农产品生产和加工转化。

⑧切实加强对调整农业生产结构的领导。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都要认真研究农业新形势新特点,把握机遇,把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摆到重要位置,列入议事日程,及时研究部署农业生产结构调整,支持和关心这项工作。

5、抓好科技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

大力加强科技培训,全面提高劳动者文化、科技水平非常重要。要在原有的基础上加大培训力度,确保每户有一名技术明白人,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到实处。

6、加强农业的法制建设以及监督管理工作,引导和保证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

【第3篇】关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

县政协农业委员会根据工作安排,于xx年3月中旬至下旬,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开展了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专题调查,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情况

(一)农村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经济结构日趋合理。xx年,全县农业总产值达到6.87亿元,比1997年的4.72亿元增长45.55,平均每年递增7.6。

其中,农业产值38217万元,林业产值518万元,畜牧业产值24790万元,渔业产值4086万元。分别比1997年增长了37.6、——12、53、55.4。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997年的2189元上升到xx年的2875元,上升了31.34。农村经济结构中,农民家庭经营收入比重持续下降,外出务工收入不断增加。其比例由1997年的0.8:0.2变化为xx年的0.6:0.4。全县粮食、经作、畜牧、渔业四项产值的比例由1997年的33:25.9:35:5.6调整到xx年的16.89:41.34:36.1:5.97。经济作物产值比值上升了15.44个百分点,粮食产值比重下降了16.11个百分点,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日趋合理。

(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四大主导产业成效显著。xx年,全县农业土地使用面积49.3万亩(家庭承包经营耕地面积42万亩),用于粮食生产的面积27.9万亩,占57,用于多经及生态农业的面积21.4万亩,占43。粮食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例由1997年的79:21调整为57:43,粮食与经济作物的产值比由1997年的40:60调整为28:72。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成效明显,水果、蔬菜、花卉苗木种植和畜禽养殖已成为我县农业结构调整的四大主导产业,涌现了一批专业村、组。xx年,我县蔬菜种植面积已达5.38万亩,总产量21.5万吨;水果成片种植面积6.92万亩,总产量5.26万吨;花卉苗木种植面积2.95万亩;出栏肉兔163万只、家禽1073万只,水产品养殖面积近2万亩、产量10200吨。四大主导产业的产值达到3830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5.8,已大大超过粮油产值。

(三)农业龙头企业逐步壮大,产业化经营健康发展。至xx年底,全县共有各类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2家,其中市级4家,县级21家,街道、镇乡级27家。固定资产总额18619万元,产值56922万元,实现销售收入49948万元。龙头企业用地21823亩,从业人员29550人,带动农户16767户,农民从中获得收入7540多万元。另外,全县还有种养殖专业大户1700多户,专业市场4个。新型农村合作组织12个,拥有会员1818人,带动农户5176户,服务范围主要是蔬菜、种子、水果、水产、蓄禽等方面,作用发挥较好的有广东温氏集团、渝西渝川公司、狮子太山果协、健龙莲藕协会等。这些龙头企业和合作组织为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农村土地有序流转,农村劳动力转移效果明显。xx年,全县农村土地流转总面积已达80856亩,流转率为19.24,涉及农户31690户,涉及工商户2361户。全县累计转移农村劳动力14.4万人,占农村总劳动力的52.1,其中第一产业内部转移1xx人,占8.34,使农村劳动力实现了就地就近转移。除常年性用工外,不少龙头企业还使用了大量临时性、季节性用工,全县农民从龙头企业产业化经营中获得纯收入人均达到160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难。一是各级各部门思想认识不到位,工作无力度;二是农业结构调整规划实施差,发展零散。如十万亩优质梨种植,成片的规模较大的果园不多;三是部分农民思想观念落后,小农意识根深蒂固,喜欢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传统农业,不愿调整农业结构;四是由于农民经济基础薄弱、信息闭塞、技术缺乏,加之风险大,想调整结构却不知如何调或者不敢调;五是部分农民信息不灵,盲目跟着别人调,导致农业结构调整低水平重复,同类性农产品大幅度增加。由于对市场行情的变化规律把握不准,调整后见不到效益,甚至造成了损失,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六是农产品加工链条短、保鲜、包装、储运、销售体系相对落后,农产品增值不大;七是农业受自然灾害、市场行情的影响大,又缺乏农业种养业和自然灾害保险,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调整农业结构的积极性。

(二)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低、技术服务滞后。农民在生产与经营中多数“各自为政”,走公司+农户+基地或合作经济组织+农户+基地生产模式的不多,主要是农业龙头企业少,规模小,象温氏集团、渝西渝川公司这样有带动力的少。新型农村合作组织少,规范化程度低,其示范带动作用不够强,全县象狮子太山果协和健龙莲藕协会作用发挥较好的合作组织不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的利益联结机制不完善,业主与农民之间采用订单农业、按利润返还、按股分红方式合作的少,影响了农民参与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积极性。因此,农业生产难以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的格局,不利于形成规模优势、创特色品牌。加之我县农技服务体系不能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主要是从事农技服务工作的专业人员太少,全县农技专业人员仅占在岗人员的14,加之专业技术水平不高,技术指导服务不力,农业结构调整出现了重发展轻管理的现象,

不能提供发展名、特、优、新农产品的技术指导与服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农业结构的调整进程。

(三)农业结构调整项目规模小,档次低,精品少。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项目,除温氏集团、渝西渝川公司、三业茶叶公司等项目规模较大之外,普遍规模较小,档次较低,产品精品少。农业的标准化生产严重缺乏,无公害农产品少。部分农产品有比较优势,但推广扩张差,产业规模无法做大做强。如无公害蔬菜种植,主要集中在璧城街道,在全县的推广较差,种植面积和产量上不去;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有了一定规模,但是一般品牌多,叫得响的品牌少,无法实现高效益;梨子发展分散,成片的有规模的不多,目前产量低,效益不高。到目前为止,全县种植梨子7.4万亩,年产量1.5万吨,亩平产量205.5公斤,亩平产值380元。在观光农业方面就一个荷香苑,但规模小,档次低。从总体来看,我县农业结构调整好的项目少、精品少,而且总结利用差,提升推广差,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大户的示范带动作用发挥不够理想。

(四)农产品加工与营销服务落后。由于受传统农业生产思想的影响,农业生产一般重产量不重质量,重实用不重加工、包装与销售。现有农产品以初级产品为主,加工链条短,加工技术落后,销售方法原始,销售人员缺乏,致使农产品附加值低,经济效益差。同时,由于集贸市场、专业批发市场、一体化经营以及营销大户的缺乏,市场供求信息不灵、销售渠道不够畅通,农业生产效益不高,影响了农业结构调整的积极性。从四大主导产业来看,有一定加工能力和营销能力的仅风味源兔加工、光宁珍禽加工、渝西渝川等几个企业,而水果、蔬菜基本无储藏、保鲜、加工企业。

(五)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制约了农业结构调整。我县农业生产区内的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重要基础设施,还远不能适应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由于部分农业生产区域内道路不畅,原料、物资、农产品无法运送,农民和投资者想调整结构、扩大规模也无条件,加之用水用电无保障,用电按照营业用电收费等原因,影响了农业结构的调整。如蔬菜种植,交通条件较好或紧靠公路的地方的蔬菜单价,要比交通条件相对较差的地方的蔬菜单价要高。丁家的儿菜每斤要高5分钱,璧城的蔬菜每斤要高出1角5分至2角钱,差距明显。

(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缺乏资金投入,发展困难。农业生产除业主和政府投入外,吸纳社会资金少,投资渠道单一。农业生产贷款难,限制了农业的投资规模,制约了结构调整。政府对农业的资金投入有限,除个别街道办事处外,乡镇政府基本未安排资金投入农业发展。农业业主的资金投入后,无法实现再次抵押融资,不能实行滚动发展。加之农业生产周期长,风险大,利润薄,积累少,资金周转慢,投资回报期长等原因,致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资金缺口进一步拉大。

三、意见和建议

(一)进一步研究和制定有利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政策和措施。一是进一步调整和制定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发挥政策的引导和鼓励作用。二是进一步研究改革农业扶持专项资金、退耕还林资金的使用和拨付办法,要切实改进扶持农业项目和龙头企业的方式,在扶持对象上,重点扶持有比较优势的产品、项目、龙头企业,把它们做大做强,发挥其幅射带动作用。农业扶持资金应主要用于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生产园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最大效能地发挥农业扶持发展资金的作用。对龙头企业要实行动态管理,认真统计考核,做到能进能出。三是加大对农业工作、农业招商引资、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等的评选、表彰、奖励力度。四是建立农副产品运输的绿色通道,减免运输环节的各种费用,降低农副产品的运输成本,增强我县农副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增加农民的收入。

(二)对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进行调整修编。随着我县镇乡、街道行政区划和村规模的调整,以及二三产业的发展,应对我县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进行修改调整。农业发展规划调整应以培育主导产业、发展区域特色产品、创名牌产品为重点,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打造农业产品优势产业带或优势区域。在坚持城郊型经济和实施工业强县战略的前提下,农村应加大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力度。因此,在农业用地中,应扩大一般农田保护区的用地规模,缩小基本农田保护区的用地规模,以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认真做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贯彻工作,积极引导农民的耕地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向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流动,形成土地适度集约经营,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增加农民收入。

(三)突出主导产业和特色产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和生态观光农业。结合我县农业产业特征,进一步优化和发展优质伏淡季水果、无公害蔬菜、花卉苗木、禽兔这四大主导产业,大力培育精品,发展精品,全面提升主导产业的档次。同时,还应培育和发展新的优势产业和产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延长农产品加工链条,增加农产品附加值,提高农产品效益。大力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把一、三产业特别是把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与第三产业的发展结合起来,坚持走高效生态农业的路子,推进农业结构的调整。特别是在璧青公路沿线以东,县域公路主干道两旁,以及自然条件较好的地方,发展生态观光农业,培植我县新的旅游观光景点,提高农业综合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四)大力培育和发展龙头企业、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培育和发展农业龙头企业,引导龙头企业走优势开发、规模发展之路,使龙头企业成为科技含量高、规模大、竞争力强的优势企业。努力探索和完善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发挥龙头企业的牵引和带动作用。大力培育农村专业合作社、综合服务社、专业协会等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它们在生产、技术、销售、信息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大力引进和培育新的农业龙头企业,特别要引进加工型和出口创汇型农业龙头企业。

(五)做好农业技术服务、信息服务以及资金筹集工作。在农技服务方面,首先要解决农业专业技术人员缺乏和农技队伍不稳的问题,其次是提高农技人员的科技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加强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建设一批农业高新技术示范园区,大力普及农业适用技术、新技术,推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上档升级。在收集和发布有关农业的信息方面,县政府有关部门应该通过新闻媒体、计算机网络等广泛发布农业生产、销售、加工等方面的信息,及时准确地收集、分析、预报、发布国内外市场供求信息,提供政策、法律、科技、生产、金融、行情等动态信息,为农民的生产经营决策服务。在资金方面,除了政府加大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资金扶持力度外,金融部门还应积极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提供小额贷款和更多的信贷支持。采取设立农业风险基金、农业扶持资金等方式,为农业结构调整、农业风险性投资提供保障。

(六)加快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创造条件。应加大农业生产区的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设施的规划和实施力度,加大投入,改善农业生产区域内的生产环境。要把农业信息化网络建设和向专业户延伸工作纳入议事日程,安排专项建设资金,及早实施。用信息化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和农民增收服务。

【第4篇】关于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的调查报告

济宁市人大常委会农工委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指示精神,进一步加快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连广生、许谦迎带领调查组,在去年调查的基础上,于今年9月中、下旬对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情况进行了跟踪调查。这次调查采取听汇报、召开座谈会、察看现尝走访龙头企业和农户等方式,调查了除中区之外的11个县市区,34个乡镇,27家龙头企业,并走访了50多户农民。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明显成效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按照市委“全党抓经济,重点抓调整”的总体思路,围绕市人大常委会第6次会议提出的调整建议,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为主线,明确主攻方向,把握关键环节,狠抓措施落实,全市畜禽、林果、瓜菜、优质专用粮棉油和劳务经济五大产业体系建设稳步发展,结构调整深入推进,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整个农业和农村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全市农林牧渔总产值114.8亿元,同比增长11.2%;农林牧渔增加值54.8亿元,同比增长4.2%;农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1850元,同比增加317.6元,增长20.7%。综合分析,全市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六个方面的成效。

(一)宣传发动广泛,形成了良好的调整氛围。农民是结构调整的主体。各级把能否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作为调整成败的关键,坚持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入手,采取广播、电视、报刊等媒体广泛宣传,层层召开会议部署发动,外出参观学习开阔思路,致富典型现身说法,算帐对比引导等多种形式,大张旗鼓地宣传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意义、任务目标和政策措施,激发广大农民调整的积极性。邹城、泗水、嘉祥召开10万多人参加的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动员大会,任城、鱼台、汶上、梁山组织由农业专家和致富典型参加的农业结构调整巡回报告团进村入户宣讲。初步统计,全市组织外出参观考察3万余人次,举办专题报告会1200多场次,发放致富典型和效益分析表8万余册。通过宣传,广大农民转变了思维方式,增强了市场意识、竞争意识和创新意识;加深了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认识,增收致富的愿望越来越强烈;端正了调整的态度,逐步实现了“要我调”向“我要调”的转变。

(二)规划目标明确,把握住了调整方向。各地按照全市结构调整的总体要求,立足当地资源、区位优势,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效益为中心,以发挥比较优势和可持续发展为前提,制订了符合当地实际的三年调整目标和规划布局。全市计划用三年时间拉长做强五大产业链:优质专用小麦发展到247万亩,优质专用玉米154万亩;大陆瓜菜260万亩,大蒜105万亩,反季节精细瓜菜76万亩;劳务输出60万人,劳务收入30亿元;新发展速生丰产林92万亩,种苗花卉40万亩,经济林35万亩;畜牧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5%,名优水产品产量占总产量的比重达到60%以上。各县市区结合本地实际,制定了三年调整规划。任城区“扩大苗木面积,扩大以瓜菜、甜叶菊为主的经济作物面积,扩大以长沟葡萄为主的经济林面积,扩大以优质生猪为主的畜禽养殖规模,扩大沿湖水产养殖面积,提高粮食作物品质和产量”;兖州市“发展三林一带,构筑三大示范区”;泗水县“南北山区抓林果,泗河两岸抓瓜菜,全县上下抓畜牧,一年四季抓劳务,持之以恒抓水利”;微山县“种植抓优质高效,水产抓名优增效,林果抓栽培管理,劳务抓协调服务,畜禽抓规模带动”;金乡县“加快发展绿色、有机、生态农业,形成独具特色的大蒜经济”;汶上县“抓亮点、重点突破,点带面、整体推进,建设绿色大县”;梁山县“突破三大片,两区加一滩,间作为主线,增效为重点”。

(三)工作重点突出,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成果。全市把“五条产业链”建设作为一项工作重点,采取措施,强力推进,取得了明显成果。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粮经比由去年58:42下降到今年55:45。各类经济作物面积540.8万亩,比去年增加47.5万亩,其中瓜菜278万亩,增加28.8万亩;棉花162万亩,增加17.5万亩;花生98.6万亩,增加1.2万亩。林果业取得新的突破。全市共造林240万亩,其中今春完成造林50万亩,内有经济林15万亩,速生丰产用材林35万亩;发展苗木花卉11万亩;建设绿色通道1500公里。畜禽业稳步发展。牛存栏42万头,羊350万只,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猪存栏280万头,同比增长4.3%。禽类饲养呈恢复性增长。肉类总产33万吨,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禽蛋22万吨,增长6%;奶类1.8万吨,增长37.4%。渔业放养力度加大。养殖面积达到61万亩,同比增长18.8万亩;水产品产量8.5万吨,同比增长6.2%。农村劳务经济发展强劲。全市以组织实施农村劳动力“东接西送、南上北下、技能培训”三大工程为重点,努力增加农民的工资性收入和劳务收入。全市在县外务工人员达到69万人,新增劳务输出18万人,其中市外劳务输出8.5万人,新增劳务经济收入4.25亿元。农业龙头企业建设步伐加快。全市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流通企业发展到220家,年产值5000万元以上的52家,过亿元的32家,带动各类生产基地230万亩,带动农户64万户。兖州市农业产业化发展最快,现拥有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28家,其中固定资产超千万元的13家,年销售收入过亿元的10家,过10亿元的2家,有2家企业被省政府确定为重点扶持的龙头企业,其中绿源公司被国家确定为重点扶持龙头企业,并且形成了以华龙、正龙、华丰三大方便面生产企业为主体的粮食加工企业群和以绿源、嘉隆为主体的畜禽加工企业群,该市每年可加工转化粮食130万吨,加工肉鸡、肉鸭2800万只,保证了优质农产品全部实现就地加工转化增值。

(四)培植生产基地,出现了一批主导产业和产品。各县市区本着做大做强的原则,积极探索区域化、规模化、专业化发展路子,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主导产业和产品。特别是以无公害绿色瓜菜、苗木花卉、速生丰产林、中药材等为主的新兴产业快速发展,生产基地规模不断膨胀。目前,种植业形成了优质专用小麦生产基地230万亩

和以金乡为中心的90万亩大蒜基地,以鱼台为中心的20万亩圆葱基地,以泗水县泗水镇、杨柳为中心的10万亩优质西瓜基地,以任城李营为中心的10万亩苗木基地和以南张为中心的3万亩甜叶菊基地,以任城喻屯、金乡胡集、嘉祥金屯为中心的5万亩甜瓜基地,以曲阜、泗水为中心的6万亩中药材基地,以微山、梁山为主的5万亩芦笋种植基地;养殖业建成了1260余处规模养殖场区,年出栏万只以上的禽场562处;林果业形成了100万亩的速生丰产林基地、90万亩的经济林基地和23万亩的苗木花卉基地。

(五)强化服务措施,克服了调整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围绕解决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一家一户办不了、办不好的事情,各地从强化产前、产中、产后各环节的服务入手,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帮助农民克服调整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一是产前重点抓信息服务。以市坷垃网为依托,加快农村经济信息服务体系建设,促进网络终端向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合作经济组织和专业村、专业户延伸。二是产中重点抓技术服务。以解决结构调整中的技术难题为重点,采取送科技下乡、举办专题讲座、发放明白纸、培训农民技术员和科技示范户等多种形式,开展农业技术培训指导。济宁市农科院在任城区喻屯镇、嘉祥县金屯镇、金乡县胡集乡举办“甜瓜穴盘育苗技术现场观摩会”,近200名农民技术员和瓜农接受了技术指导,取得良好效果。三是产后重点抓农产品营销服务。在抓好农产品推介宣传,搞好区域特色农产品市场销售的同时,充分发挥合作经济组织和龙头企业的作用,从重点产业和产品入手,抓了订单农业,全市订单合同种植面积达到200万亩以上。任城区喻屯镇组织机关干部进驻大中城市,帮助农民销售甜瓜,收到良好效果。四是全程重点抓资金服务。市、县、乡都分别出台了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优惠政策,加大了投入力度。全市今年用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财政资金已达1.8亿元,其中邹城市达到6000万元。全市各级农业银行累计向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放季节性流动贷款7.6亿元,出口退税4435万元,签发银行承兑汇票2.77亿元。同时,农业招商引资也成为一个新的亮点,汶上县南站镇引进益普山庄有限责任公司建立圆葱生产基地,目前该公司已投资360万元。

(六)各级领导重视,确保了调整工作的顺利进行。各级不但把搞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作为一项经济工作,而且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列入重要议事日程,认真研究,精心部署。做到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同志靠上抓,有关部门具体抓,并以高度负责的精神沉到基层,抓好每一项措施的落实。市、县、乡实行了领导包保责任制。市直有关部门主要负责人包县市区,县级领导包乡镇,乡镇领导包村,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局面。加强了工作调度。今年以来,市委、市政府已召开大型专题调度会议4次,一些县市区还实行了定期调度制度,做到了及时掌握情况,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的全面开展。泗水县实行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直接调度结构调整制度,每周至少调度乡镇书记、乡镇长一次。坚持了严格考核。市产业化办公室组织140余人,采取抽样调查和重点项目考察相结合的办法,从2月中旬至3月中旬,对xx年度全市农村五大产业体系建设工作进行了全面考核,在全市农村工作会议上,对位居前列的3个县市区、5个先进部门以及18名有功人员给予了隆重表彰奖励,发挥了抓先进,带后进,促全局的作用。

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总体上看,全市农业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迈出了较大步伐,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农村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特别是农业产业化、市场化、现代化进程加快的形势相比,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工作开展不平衡。从县市区、乡镇之间比较,全市大部分地方的干部群众对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形成共识,措施有力,工作进展快,成效比较明显。但是,也有一些地方,畏难发愁,认识不深,动作不大,进展不快,形不成大规模,没有大变化,更有甚者,有的地方至今仍处于不愿调、不会调、不敢调的状态,工作成效不明显。有的地方复种指数已经超过300%,三种三收或四种四收,而有的仅为200%,仍沿用传统的一麦一棒种植模式。金乡县粮经比已达到1:9,但有的县粮经比6:4,相差甚远。从各产业之间比较,种植业结构调整相对较快,林牧渔业形成主导性产业较慢,农村

二、三产业明显短腿,一产不优、二产不强、三产偏弱的格局未得到大的改变。

【第5篇】工业结构调整的调查情况报告

调查目的:

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自1989年下半年以来,全国机械电子工业生产下滑,效益下降,至今机电产品市场疲软、企业开工不足的状况上尉根本改变。然而云南机电工业却能在经济调整中,保持生产和效益的持续稳定增长。从1980年到1989年,云南机电工业年增长13.4%,比全国机电工业的平均发展速度高1.3个百分点。……

云南机电工业实现稳步发展的根本原因何在?我们专程赴云南进行了实地调查。我们发现,云南机电工业发长快的原来刊印是多方面的,但最关键的一条,是……。他们的经验是很值得重视的。

(一)云南省在机电公里业结构调整中的主要做法是:

第一,……

第二,……

第三,……

(二)云南省机电工业的成经验,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使我们进一步认识到:……从全国来看,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件事情。

1、进一步提高结构调整对机电工业作用与意义的认识。……

2、保持地方优势特色,不盲目追求自成体系。……

3、调整产品结构,面向国内外两个市场,增加有效供给,不要盲目追求产值、速度。……

4、要围绕产品结构的调整,相应地进行组织结构的调整。……

5、调整产品结构要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要着眼于增强企业发展后劲和提高素质……

【第6篇】农村产业的结构调整调查报告范文

一、调查对象:农村产业结构调整

二、调查内容:

1、农村产业结构是如何调整的?

2、在发展现代农业的同时,农业税收又是逐步取肖的。

3、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何在?

三、调查主式: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实地调查等。

四、调查目的:了解农村、关注农村的发展,进而,在实践中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认识能力。

五、调查小结:个人对农村产业结构调配整的观点及想法。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目前,我村集体经济实行的是以家庭承包为基础,统分结构的双层经营体制。而如今为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适应生产力发展,在我村书记主任干部等人的领导下,我们正在将传统农业改造成为现代化农业,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实行生产、加工、销售有关结合和相互促进的经营方式。当然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离不开国家的支持与帮助、政府部门的关心与引导以及广大农民的辛勤劳动。 如:国家在近年来制定了有利于保护农民利益,促进了农业生产发展的价格政策。比如说今年粮食价格已涨到9毛/斤;与此同时又适当降低了农业机械、化肥农药等农用生产资料的销售价格。另外,今年区财政拿出30万元作为农机发展专用基金,对于奖励在推进农机化发展和建设农机化示范中突出的镇(办)村组、农机经营服务组织。因而,我村现已基本上实现了农机化发展,大多数家庭已经拥有了拖拉机,甚至还有农民买起了联合收割机等机械设备,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进而减少了劳作时间。而且,国家还向农村提供了财政投入来进行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村路网、电网等基础设施,这对农民而言实在是一件好事!

在发展现代农业的时,发生了一次突破性的变化。那就是农业税已经取消了。这无疑是件好事!另外在农民发展农业遇到困难时,政府能够及时地下发文件资料等来帮助农民度过难关。比如说去年那场50年不遇的风雪灾害性天气,对我村农业产生造成的较为严重的不利影响,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灾害损失,政府部门专门及时地下发了农业一防灾抗灾专款,还派专家亲自下田给农民讲授生产自救的相关知识。政府对那些损失严重的家庭还给予了补贴。由此可见政府对农民的关怀,不仅仅体现在取消农业税上。

那么什么是农业税呢?农业税是国家依法向从事农业生产并取得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征收的一种税。这也就是说凡是从事农业生产有农业收入的单位和个人都有义务去纳农业税。而如今农业税的取消发实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使农民切实得到实惠,调动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和创造性,极大地促进农业生产的发展。

那么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查又有何意义呢?首先我认为农民是这最直接的受益者;其次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符合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需要,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而减小城乡差距,从而实现全体人员的共同富裕。这也不就达到了小康社会的要求了吗?同时也就为全体人民的最高理想——实现共产主义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此,我个人观点是:调整产业结构不仅仅表现在农业上,积极大力发展工业、第三产业也是不容忽视的。况且发展现代农业关键是依靠科技,而有些农民为了提高单产,盲目地扩大耕地面积,我认为这是不可取的。虽然,我们的村主任、领导干部向广大农民发放了农业知识宣传单,但是许多农民都没有认真去学习,过后就当垃圾丢掉了。显然,这是农民科学文化素质不高的表现。因此,我们的村干部应当引导农民学习科学技术知识,可以通过开办夜校等让专家们为他们现场解答疑难问题。或许这样更为实在些;其次我认为在农村可以发展旅游业。因为在这里空气清新,到处都是鸟语花香。特别是到了油菜开花时节,更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即可以领略到山水田园的风光,又可以品味到农家的美味与佳肴。还有那热情好客的农民,未尝不让人感觉到心灵的放松和一种浓浓的家的温暖!

【第7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调整农村和农村经济结构,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调整农村和农村经济结构,

7月22日我们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小组一行14人来到平度市崔家集镇周家村,开展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周家村的五天中,我们开展了许多活动,和小学生联欢、与当地青年座谈、为小学生义务辅导功课,深入农民之中调查研究等等。

在农村里,我们学到了好多书本上学不到的东西,同时也看到了一些问题。这是我们这些大学生第一次如此热衷于农村问题,并且如此深入地思索农村问题。

其中大家关心最多,也是讨论最多的,就是农村经济的发展问题。进入二十一世纪,我国将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部署,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速推进现代化进程,对农业将提出更高的要求。

我国的经济结构能否顺利调整,国民经济能否发展的更快一些、更好一些,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农业基础是否稳固。只有加强农业基础,确保农产品供给,才能顺利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只有加强农业基础,开拓农业市场,才能支持国民经济的快速增长。

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问题不仅关系到农村的改革、发展和稳定,而且关系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全局。十五计划纲要提出,必须高度重视农民收入问题,把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做好新阶段农业和农村工作、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基本目标。

靠天吃饭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祖祖辈辈唯一的谋生手段,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这种方式显然已经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农业发展进入新阶段后,农业生产受到资源和市场的双重约束,市场风险增加。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我国农业将面临更大的竞争压力。根据江泽民同志?quot;三个代表的思想,周家村两委在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上做文章。

吸引外资和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带领全村人走上了致富之路在产品供求关系发生变化、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下,必须对农产品的品种结构进行调整,面向市场,依靠科技,进一步加强优质品种的引进、选育、繁育和推广工作,尽快淘汰和压缩劣质品种,全面优化农作物品种结构,发展优质高产高效种植业。他们为村民们联系了南韩的育种辣椒和西瓜,辣椒20xx元/亩,西瓜4000元/亩,西葫芦5000元/亩,环绕村子还重了5000棵柿子树,每棵树收入200多元,年人均收入3800元。

虽然取得了这么大的成绩,但村两委并没有固步自封,他们清楚地知道地,也就种成这样了,要想再发展农村经济,还是要想办法,上项目。我觉得要想拓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领域,还要在以下三点上想办法:

(一)发展农业社会化服务鼓励农民服务组织创新,培育经纪人队伍,加强农业质量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检测检验体系和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加快制订或修订农业行业标准和重要农产品质量标准,推广采用国际标准,创建一批农产品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有计划地兴建或扩建一批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和科技、劳务等要素市场。

搞好农业服务,大力推广优良品种,引导农民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搞好对农民的科技教育和培训,组织技术人员深入到农户,及时为农民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

【第8篇】对高职新生入学后的调整与适应分析的调查报告

对高职新生入学后的调整与适应分析的调查报告

摘要:高职高专教育近几年发展尤为迅速,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高职生却是一个独特而脆弱的群体,能否做好大一新生入校后的调整和适应,直接关系到人才的素质和质量。文章根据一些教学实践和深入调查研究,总结出了一些途径,以便帮助广大高职生出困惑,走向光明。

关键词:高职新生;新生入学;调整与适应;适应期

abstract: quality gao zhuan educates develops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rapidly, occupied our country higher education#39;s half of the country. the quality lives is actually unique and the frail community, after whether to complete big one newborn enters the school the adjustment and the adaptation, direct relation talented person#39;s quality and quality. the article acts according to some teaching practice and the thorough investigation and study, summarized some ways, with the aim of helping the general qualities to give birth puzzled, moved toward the light.

key word: quality new student; newborn matriculation; adjustment and adaptation; period for adaptation

前言

上大学是众多中国青年学生所追求的梦想;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国家的未来;大学生活是一个人一生当中最为宝贵的一段时间。在大学期间,同学们既能学习到专业知识和技能,又能掌握获取知识的本领,同时还要树立自己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荣辱观,全方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成就自我、报效祖国打基础、做准备。

尽管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占据了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高职生却是一个独特而脆弱的群体,更是一个需要特别关注、关心和关爱的群体。具体地说,大学生入校后所面临的调整和适应方面的几乎所有问题,高职生们都要面对,而与此同时,高职生们还面临许多更为复杂的问题。他们的心情最为复杂:既有上大学的兴奋、好奇、向往,而更多的则是遗憾、酸楚、迷茫、心有不甘、犹豫不决,还有无尽的自卑、沮丧、郁闷、忧虑、空虚、失落、愤懑和不满。因此,在学校的关心、教育、引导和指导下,广大高职大一新生同学们要有目的、有意识、积极、主动地去调整心态,迎接挑战,处理好各方面的矛盾和问题,尽快地顺利渡过适应期,这对于他们今后的大学生活至关重要,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前途和未来。对于刚刚入校的`高职大一新生来说,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调整和适应尤为关键:

一、端正学习态度

大学不是奋斗的终点,而是生命历程当中又一条崭新的起跑线。面对新的起跑线,路就在脚下,能否到达胜利的彼岸,关键在于自己。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同学们高考成绩不甚理想的主要原因是学习态度不够端正、学习方法不当、努力程度不够等等,而绝非智力方面的原因。入校后往往会出现两种情况:一部分同学意识到了以前的不足,开始发奋努力,完善自我;而另一部分同学却仍然执迷不悟,认为没有了升学的压力和动机,就应该松懈、混日子了;甚至还有极个别学生想彻底放弃,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思想。这些错误的想法如果不能够得到及时的纠正,必将产生严重的后果。中国国家足球队前主教练米卢曾说过“态度决定一切。”所以,到校伊始,同学们首先就必须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有了良好的开端就会有美好的希望。高职新生在肯定自己、相信自己的同时,也必须意识到自己的弱点和不足。因此,同学们应该端正学习态度,严格要求自己,只有这样才能知耻而后勇,才有可能赶超别人。

二、走出自卑和迷惘,建立自信

由于升学、就业、角色定位等种种原因,多数高职大一新生普遍比较自卑,认为自己低人一等,每年新生刚入校时都会出现个别学生要求转学、退学,甚至擅自离校的极端冲动行为。虽然我们不应该被动地随遇而安,但我们也应该敢于面对事实,“既来之,则安之”,然后发奋努力。巴尔扎克说过:“苦难对于天才是一块垫脚石,对于强者是一笔财富,对于弱者是一个万丈深渊。”广大高职院校的同学们既不能妄自尊大,也更不能妄自菲薄,应该学会做到不卑不亢。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高职院校的同学们既要认清自己的缺点和不足,正确面对和对待暂时的困难,克服迷茫心理和自卑情绪,把它看作自己人生道路上的一种财富、一种磨炼、一块儿铺路石,一种迫使自己去改变现状的动力,然后去努力改进;同时更要看到自身的优点和长处,努力发扬。总之,同学们要尽快走出自卑和迷茫,建立充分的自信,这是入学后的当务之急。

三、积极、主动地去适应全新的大学生活

进人大学,生活环境有了很大的变化。大多数新生都是第一次远离父母,独自生活。这样,从学习生活到日常生活等都需要独自处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真正的独立生活的开始。英语里有句格言:“well began, half done.” 翻译成汉语即“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我们汉语里也常说:“万事开头难!”由此可见:无论是英语还是汉语都告诉我们——抓好事情的开头是怎样的困难和重要!凡事抓好了开头,就有可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站在新的起跑线上,同学们不必为过去的辉煌而沾沾自喜,也不必为不如别人而丧失自信,大声地与过去说bye-bye,迎接新的开始。面对新的生活环境、学习环境、社会环境,同学们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创造性地解决矛盾和问题,学会如何学习,怎样生存,追求创新,养成积极、乐观、向上、宽以待人、严于律己、富有爱心、学会感恩而又善于合作的良好品质。我们相信,那些适应能力强的同学们肯定会有更美好的未来。

四、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

大学学习的内容、方法、要求和模式与中学相比,都有巨大的变化。大学教育是专业教育,大学生的学习是以自学为主的积极、主动的学习,即在老师的引导下独立思考,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和创造性,培养自学意识和创新精神。而大部分地区的中学教育仍然是以应试教育为主的“填鸭式”教学,老师经常是“满堂灌,灌满堂”,学生通常比较被动地跟着老师学。进入大学后,如果不能尽快地适应这些变化,面对繁重的学习任务,同学们经常会感到无所适从,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面对这些变化,同学们不仅要努力学习,更要善于学习,学会学习,树立自主学习、全面学习、创新学习、终身学习的理念!有人形象地说:“中学时一节课讲一张,到了大学一节课讲一章!”在大学,老师多数情况下都是提纲挈领式地讲解,不再像中学那样详细地讲解,而且老师的要求也不像中学那样详细、具体。所以,同学们不能消极等待,而要主动迎接挑战,更新观念,积极探索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努力提高学习效率。相信自己,努力尝试,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

五、积极了解社会、投身社会,为将来更好、更快地适应社会做好准备

上大学不是目的,上大学是为了今后更好地服务于社会,而且,每个人都有一天最终要走向社会。每个人都是社会中的人,大学不完全是也不应该是纯粹的象牙塔,每位大一新生都应该以发展的眼光看世界、看问题、看社会、看自己,培养自己的职业发展意识,确立自身的成才目标。

只有在校期间积极了解社会、投身社会,参加各种社会实践“边学边练,边练边学”,才能够把知识记牢,实现学以致用,为今后走向社会、适应社会进行了事先的锻炼和预演,到时候才能缩短适应期,及早进入角色,实现学习就业的零距离、无缝对接。

六、积极参加各项社会活动,培养和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大学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与中学生活有很大的不同。尽管学习仍然是生活的主体,但决非生活的全部。在必修课之外,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特长和需要等去选择相应的选修、辅修课程,参加相关的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和社会活动,自主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在校期间,同学们应学会合理支配时间,正确处理好学习、休息、娱乐的关系;学会学习、与人交流沟通、关心他人、与人合作、自我保护、参与竞争等,以此来培养和提高个人综合索质,实现个人的全面、可持续发展。

七、结语

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近几年来,发展尤为迅速,占据了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只要广大高职高专院校的大一新同学认清形势、胸怀全局,树立远大的理想和抱负,在校期间做到“自尊、自重、自立、自信、自爱、自强”,努力学习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学会并做到“锻炼自己、栽培自己、完善自己、成就自己”,高职生的未来一定会前程似锦,高职生的明天也一定会无限美好!

参考文献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杨艳玲.大学新生学习适应研究[m].开封:河南大学出版社,2005.

[3]王宏等.步入大学——大学生学习、生活、就业指导[m].上海: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2005.

[4]邵卫平.高职高专院校班主任工作经验谈[j] .科技信息,20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