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一村一品发展情况调研分析报告

目录

全市一村一品发展情况调研分析报告
第一篇:全市一村一品发展情况调研分析报告第二篇:全市一村一品发展情况调研分析报告第三篇:赤城县一村一品发展情况分析报告第四篇:“一村一品”发展调研报告第五篇:宁陕县一村一品发展情况调研报告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全市一村一品发展情况调研分析报告

文章标题:全市一村一品发展情况调研分析报告

——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

(2014年6月19日)

为掌握全市一村一品发展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研究探索加快一村一品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我们采取市与县(市区)配套联动、全面统计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就此进行专题调研。

一、发展现状和主要特点

全市辖12个县市区,134个乡镇,6454个行政村,总人口812万人,耕地783万亩,乡村农户165万户,农业人口596万人,乡村从业劳动力371万人。201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8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77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90元。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化升级,全市以发挥资源、传统和区位优势为前提,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发展,以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一村一品发展,取得良好开端,日趋凸显,在局部地域已形成主导格局。据调查统计,到2014年底全市一村一品专业乡镇发展到18个,占乡镇总数的13.4%;专业乡镇主导产业从业农户12.35万户,占63.4%;专业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主导产业从业农户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5771元、6019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5.7%、31.1%。专业村发展到67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10.4%,其中农产品生产型602个,涉农服务型21个,非农产业型41个;专业村主导产业从业农户16.05万户,占77.4%;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主导产业从业农户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5766元、6063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5.6%、32.1%。综合分析,全市一村一品发展呈现出以下突出特点:

一是主导产业日趋凸显。围绕大蒜圆葱、瓜菜、优质果品、速生丰产林、苗木杞柳、肉鸭蛋鸭、奶牛肉牛、淡水产品、甜叶菊、食用菌等主导产业和产品发展,形成一批专业基地、专业乡镇、专业村和专业户。目前,种植业建成170万亩大蒜圆葱、15万亩优质西瓜、10万亩优质土豆、600万m2食用菌、10万亩甜瓜、5万亩甜叶菊、5万亩中药材、5万亩芦笋种植基地;养殖业建成103处年出栏千头的肉牛基地、2570处年出栏万只以上禽场、670处年出栏千头的养猪场、56处年存栏2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基地、存栏1600万只肉蛋鸭养殖基地;水产业建成700余处规模养殖基地;林果业建成100万亩用材林、90万亩干鲜果品、25万亩苗木花卉和10万亩苗木杞柳基地。

二是覆盖领域不断拓宽。一村一品由过去以种植业为主向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水产业,农产品加工、运销、休闲观光涉农服务业及非农产业并举,种植业由过去以粮食生产为主向粮食与经济作物并举转变,一村一品覆盖的产业领域不断拓宽。全市一村一品专业村670个、主导产业从业农户16.05万个,其中,粮食、油料、棉花、蔬菜瓜果等种植业329个、7.87万户,大牲畜、生猪、肉羊、家禽等畜牧业77个、1.47万户,水产业17个、0.45万户,林果业167个、3.96万户,农产品加工、运销、休闲观光涉农服务业27个、0.71万户,其它非农产业53个、1.59万户。

三是产业层次逐步提升。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和产品规模不断膨胀,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出口创汇能力不断增强。18个一村一品专业乡镇,10个蔬菜瓜果专业乡镇种植基地26.04万亩,平均种植规模2.6万亩;1个生猪养殖专业乡镇生猪存栏规模5.47万头;3个水产养殖专业乡镇养殖规模13.9万亩,平均养殖模4.6万亩,4个林果种植专业乡镇种植规模13.86万亩,平均规模3.46万亩。获得商标注册14个,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的达到9个、5个、3个,分别占50%、26%、17%。主导产品年出口创汇达到1.03万美元,占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的24.7%。

四是区域带动日益增强。全市一村一品发展对区域主导产业培植、农产品市场销售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全市18个一村一品专业乡镇,带动主导产业从业农户12.35万农户、从业人员30.16万人,分别占专业乡镇农户和从业人员的63.4%、62.4%;主导产业收入和主导产品销售收入达到50.52万元、42.97万元,分别占专业乡镇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5.5%、47.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71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5.7%。67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带动主导产业从业农户16.05万农户、从业人员37.45万人,分别占专业村农户和从业人员的77.4%、74.2%;主导产业收入和主导产品销售收入达到63.10万元、58.91万元,分别占专业村经济总收入的70.8%、66.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66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5.6%。

二、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

第二篇:全市一村一品发展情况调研分析报告

文章标题:全市一村一品发展情况调研分析报告

——市农业产业化办公室

(2014年6月19日)

为掌握全市一村一品发展现状和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进一步研究探索加快一村一品发展、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我们采取市与县(市区)配套联动、全面统计与重点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就此进行专题调研。

一、发展现状和主要特点

全市辖12个县市区,134个乡镇,6454个行政村,总人口812万人,耕地783万亩,乡村农户165万户,农业人口596万人,乡村从业劳动力371万人。2014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68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770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4590元。

近年来,随着农业产业化经营的深化升级,全市以发挥资源、传统和区位优势为前提,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发展,以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为主要内容的一村一品发展,取得良好开端,日趋凸显,在局部地域已形成主导格局。据调查统计,到2014年底全市一村一品专业乡镇发展到18个,占乡镇总数的13.4%;专业乡镇主导产业从业农户12.35万户,占63.4%;专业乡镇农民人均纯收入、主导产业从业农户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5771元、6019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5.7%、31.1%。专业村发展到670个,占行政村总数的10.4%,其中农产品生产型602个,涉农服务型21个,非农产业型41个;专业村主导产业从业农户16.05万户,占77.4%;专业村农民人均纯收入、主导产业从业农户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5766元、6063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5.6%、32.1%。综合分析,全市一村一品发展呈现出以下突出特点:

一是主导产业日趋凸显。围绕大蒜圆葱、瓜菜、优质果品、速生丰产林、苗木杞柳、肉鸭蛋鸭、奶牛肉牛、淡水产品、甜叶菊、食用菌等主导产业和产品发展,形成一批专业基地、专业乡镇、专业村和专业户。目前,种植业建成170万亩大蒜圆葱、15万亩优质西瓜、10万亩优质土豆、600万m2食用菌、10万亩甜瓜、5万亩甜叶菊、5万亩中药材、5万亩芦笋种植基地;养殖业建成103处年出栏千头的肉牛基地、2570处年出栏万只以上禽场、670处年出栏千头的养猪场、56处年存栏200头以上的奶牛养殖基地、存栏1600万只肉蛋鸭养殖基地;水产业建成700余处规模养殖基地;林果业建成100万亩用材林、90万亩干鲜果品、25万亩苗木花卉和10万亩苗木杞柳基地。

二是覆盖领域不断拓宽。一村一品由过去以种植业为主向种植业、养殖业、林果业、水产业,农产品加工、运销、休闲观光涉农服务业及非农产业并举,种植业由过去以粮食生产为主向粮食与经济作物并举转变,一村一品覆盖的产业领域不断拓宽。全市一村一品专业村670个、主导产业从业农户16.05万个,其中,粮食、油料、棉花、蔬菜瓜果等种植业329个、7.87万户,大牲畜、生猪、肉羊、家禽等畜牧业77个、1.47万户,水产业17个、0.45万户,林果业167个、3.96万户,农产品加工、运销、休闲观光涉农服务业27个、0.71万户,其它非农产业53个、1.59万户。

三是产业层次逐步提升。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和产品规模不断膨胀,标准化生产水平不断提升,出口创汇能力不断增强。18个一村一品专业乡镇,10个蔬菜瓜果专业乡镇种植基地26.04万亩,平均种植规模2.6万亩;1个生猪养殖专业乡镇生猪存栏规模5.47万头;3个水产养殖专业乡镇养殖规模13.9万亩,平均养殖模4.6万亩,4个林果种植专业乡镇种植规模13.86万亩,平均规模3.46万亩。获得商标注册14个,通过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认证的达到9个、5个、3个,分别占50%、26%、17%。主导产品年出口创汇达到1.03万美元,占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的24.7%。

四是区域带动日益增强。全市一村一品发展对区域主导产业培植、农产品市场销售和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带动作用日益增强。全市18个一村一品专业乡镇,带动主导产业从业农户12.35万农户、从业人员30.16万人,分别占专业乡镇农户和从业人员的63.4%、62.4%;主导产业收入和主导产品销售收入达到50.52万元、42.97万元,分别占专业乡镇农村经济总收入的55.5%、47.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71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5.7%。670个一村一品专业村,带动主导产业从业农户16.05万农户、从业人员37.45万人,分别占专业村农户和从业人员的77.4%、74.2%;主导产业收入和主导产品销售收入达到63.10万元、58.91万元,分别占专业村经济总收入的70.8%、66.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766元,高出全市平均水平25.6%。

二、存在问题和制约因素<

/p>

从调查的情况看,一村一品发展有了良好开端,但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认识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各级各有关部门对一村一品发展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升级、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缺乏应有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实践中造成重视程度不够、推进力度不大、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一村一品快速健康发展。

二是主导产业规模小,区域布局分散。就全市综合分析,在局部地区、部分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专业乡镇、专业村、专业户发展格局,但无论是产业基地发展规模、产业产品区域集中度远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全市按照严格标准意义上的专业乡镇、专业村和专业农户,占全市乡镇、行政村和农户的比重仅为13.4%、10.4%、10.3%,与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三是标准化程度低,质量品牌意识不强。一村一品发展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农民群众的质量品牌意识还不强,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提高农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还没有成为自觉行动和必然选择。从目前已形成的专业乡镇、专业村看,无论是主导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的规模,还是农产品“三品”质量认证水平,离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都有较大差距。全市18个专业乡镇中,产品获得省以上名牌产品的仅5个,占28%;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3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3个,均占17%。

四是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一村一品产业化水平低,主导产品链条短、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农产品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全市18个专业乡镇中,建有龙头企业并实施有效对接的13个,占72%;670个专业村中建有龙头企业的142个、占21.2%,与龙头企业对接的320个、占47.8%;建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160个、占23.9%,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310个、占46.2%。在整个主导产品销售中专业乡镇、专业村通过龙头企业销售所占比重为35.4%、26.1%。

三、下步思路和对策措施

立足一村一品发展现状,针对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一村一品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产业强村富民目标,充分发挥资源、传统和区域优势,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品,加强领导,强化扶持,优化环境,完善机制,做优龙头,培育载体,推进一村一品向纵深发展。在推进措施上着力抓好以几个重点:

(一)深化认识,加强领导,构建一村一品发展组织保障体系。发展一村一品,是培育农村主导产业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培养造就新型农民的重要平台,各级要进一步深化一村一品发展对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升级、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的认识,完善决策和推进机制,建立一村一品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领导,高效决策;成立一村一品发展办公室,精心实施,加强调度,构建一村一品发展组织保障体系。

(二)增加投入,强化扶持,完善一村一品发展政策支撑体系。着眼解决制约一村一品发展的资金投入瓶颈,不断强化一村一品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增加投入,增强一村一品发展的后劲和活力。一是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各级财政调整优化支农支出结构,通过对一村一品生产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品牌培育、市场开拓、农民培训等扶持,提高一村一品发展能力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二是增加金融资金投入。各金融机构特别是政策金融机构,把支持一村一品发展作为支农突出重点,增加投放额度,适度降低门槛。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向一村一品发展。

(三)典型示范,宣传发动,建立一村一品发展舆论引导体系。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围绕农业生产、涉农服务和非农产业发展,加快培植一批特色鲜明、类型多种、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和专业区域。在重点抓好金乡县西李村大蒜出口种植一村一品发展项目的基础上,在其它县市区选择一批不同类型示范村,通过资金、项目、技术集中投入和帮扶指导,加快培植形成示范辐射效应明显的典型。同时,及时推广一村一品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利用多种方式和渠道,加大对一村一品典型宣传力度,加快建立推进一村一品发展的舆论引导体系,着力营造一村一品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培强产业,做优龙头,培植一村一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培植主导产业和产品,做强做大龙头企业,是一村一品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举措。围绕新农村建设确定的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发展,按照区域布局规划,推进农业结构深度调整,加快优势产业基地规模膨胀,打牢一村一品发展的产业基础。同时,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培植农业龙头企业。围绕主导产业产品发展,按照规模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利益联接紧密的要求,尽快做大做强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延伸拉长产业链条,通过“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合作组织+种养农户”,完善一村一品发展机制,提升一村一品发展的市场竞争力,加快培植一村一品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五)培育农民,发育组织,建立一村一品发展生产经营体系。农民是发展一村一品的主体。发展一村一品,关键是培育新型农民,让农民认识自我,认识本地资源优势,认识本地发展潜能,努力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和产品。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发展,以科技进村入户、阳光工程等为平台,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造就高素质的现代新型农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一村一品发展的有效载体。着眼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有效规避和降低市场经营风险,大力培育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加强引导与支持,促其快速发展。通过培养新型农民、培育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升要素素质、优化要素组织,完善一村一品发展的生产经营体系。

《全市一村一品发展情况调研分析报告》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全市一村一品发展情况调研分析报告。gkn

/p>

从调查的情况看,一村一品发展有了良好开端,但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不容忽视。

一是认识不到位,资金投入不足。各级各有关部门对一村一品发展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升级、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缺乏应有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实践中造成重视程度不够、推进力度不大、资金投入不足,制约一村一品快速健康发展。

二是主导产业规模小,区域布局分散。就全市综合分析,在局部地区、部分产业已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专业乡镇、专业村、专业户发展格局,但无论是产业基地发展规模、产业产品区域集中度远不适应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全市按照严格标准意义上的专业乡镇、专业村和专业农户,占全市乡镇、行政村和农户的比重仅为13.4%、10.4%、10.3%,与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一体化经营产业化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

三是标准化程度低,质量品牌意识不强。一村一品发展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农民群众的质量品牌意识还不强,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提高农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还没有成为自觉行动和必然选择。从目前已形成的专业乡镇、专业村看,无论是主导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的规模,还是农产品“三品”质量认证水平,离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都有较大差距。全市18个专业乡镇中,产品获得省以上名牌产品的仅5个,占28%;获得有机农产品认证3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3个,均占17%。

四是产业化水平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一村一品产业化水平低,主导产品链条短、农产品精深加工程度低、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弱、农产品市场开拓能力不强。全市18个专业乡镇中,建有龙头企业并实施有效对接的13个,占72%;670个专业村中建有龙头企业的142个、占21.2%,与龙头企业对接的320个、占47.8%;建立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160个、占23.9%,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310个、占46.2%。在整个主导产品销售中专业乡镇、专业村通过龙头企业销售所占比重为35.4%、26.1%。

三、下步思路和对策措施

立足一村一品发展现状,针对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一村一品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产业强村富民目标,充分发挥资源、传统和区域优势,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品,加强领导,强化扶持,优化环境,完善机制,做优龙头,培育载体,推进一村一品向纵深发展。在推进措施上着力抓好以几个重点:

(一)深化认识,加强领导,构建一村一品发展组织保障体系。发展一村一品,是培育农村主导产业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农业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培养造就新型农民的重要平台,各级要进一步深化一村一品发展对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升级、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的认识,完善决策和推进机制,建立一村一品发展联席会议制度,加强领导,高效决策;成立一村一品发展办公室,精心实施,加强调度,构建一村一品发展组织保障体系。

(二)增加投入,强化扶持,完善一村一品发展政策支撑体系。着眼解决制约一村一品

发展的资金投入瓶颈,不断强化一村一品发展的政策支撑体系,增加投入,增强一村一品发展的后劲和活力。一是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各级财政调整优化支农支出结构,通过对一村一品生产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品牌培育、市场开拓、农民培训等扶持,提高一村一品发展能力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二是增加金融资金投入。各金融机构特别是政策金融机构,把支持一村一品发展作为支农突出重点,增加投放额度,适度降低门槛。三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向一村一品发展。

(三)典型示范,宣传发动,建立一村一品发展舆论引导体系。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围绕农业生产、涉农服务和非农产业发展,加快培植一批特色鲜明、类型多种、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专业村、专业乡镇和专业区域。在重点抓好金乡县西李村大蒜出口种植一村一品发展项目的基础上,在其它县市区选择一批不同类型示范村,通过资金、项目、技术集中投入和帮扶指导,加快培植形成示范辐射效应明显的典型。同时,及时推广一村一品发展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利用多种方式和渠道,加大对一村一品典型宣传力度,加快建立推进一村一品发展的舆论引导体系,着力营造一村一品发展的良好氛围。

(四)培强产业,做优龙头,培植一村一品发展现代产业体系。培植主导产业和产品,做强做大龙头企业,是一村一品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关键举措。围绕新农村建设确定的优势特色产业产品发展,按照区域布局规划,推进农业结构深度调整,加快优势产业基地规模膨胀,打牢一村一品发展的产业基础。同时,采取综合措施,加快培植农业龙头企业。围绕主导产业产品发展,按照规模大、关联度高、带动力强、利益联接紧密的要求,尽快做大做强一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延伸拉长产业链条,通过“龙头企业+生产基地+合作组织+种养农户”,完善一村一品发展机制,提升一村一品发展的市场竞争力,加快培植一村一品发展的现代产业体系。

(五)培育农民,发育组织,建立一村一品发展生产经营体系。农民是发展一村一品的主体。发展一村一品,关键是培育新型农民,让农民认识自我,认识本地资源优势,认识本地发展潜能,努力开发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和产品。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发展,以科技进村入户、阳光工程等为平台,创新培训形式,丰富培训内容,提高培训效果,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村实用人才,培养造就高素质的现代新型农民。农村合作经济组织是一村一品发展的有效载体。着眼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有效规避和降低市场经营风险,大力培育发展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和中介服务组织,加强引导与支持,促其快速发展。通过培养新型农民、培育新型农村合作经济组织,不断提升要素素质、优化要素组织,完善一村一品发展的生产经营体系。

《全市一村一品发展情况调研分析报告(第2页)》来源于网,欢迎阅读全市一村一品发展情况调研分析报告(第2页)。gkn

第三篇:赤城县一村一品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赤城县一村一品发展情况分析报告

一、基本情况

赤城县辖9镇9乡,440个行政村,人口29.6万,其中农业人口24.9万人,农户9.1万户。2014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56亿元,其中一、二、三产增加值分别完成13.9亿元、28.3亿元和13.6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038元。

据调查统计,目前全县440个行政村中,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产业特色的专业村有47个,其中蔬菜类专业村31个,瓜果业类专业村1个,畜禽养殖类专业村4个,粮油生产类专业村8个,其他类型专业村3个。专业村农户数为16842户,专业村人口数51310人,其中农林牧渔从业人员达到35763人。47个一村一品示范村产业经营收入达2.06亿元,主导产业经营收入达到1.36亿元,示范村农民纯收入达到3188元较上年增长850元,从事主导产业农户增收成效显著。产业门类涉及粮食、畜牧、水果、蔬菜等产业。

二、主要做法

健全机构,加强组织领导。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一村一品建设,将其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县政府成立由主管副县长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一村一品工作领导小组,主要负责有关政策的制定、指导、协调和落实。在县产业办设立一村一品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明确1名工作人员办理日常事务。各乡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机构,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确保一村一品工作各项政策措施能够落到实处。制定完善了一村一品工作实施 - 1 -

方案,明确了发展一村一品的政策、目标和措施;涉农各单位都根据自身工作职能,出台了扶持一村一品发展的具体措施,确保了一村一品工程顺利实施。把一村一品工作列入年度考核目标,定期不定期地进行督查,做到工作有布置、平时有检查、年终有奖惩。

扩大规模,增强产业竞争力。农产品种养基地是农业产业化经营的“第一车间”,更是一村一品发展、龙头企业培育、主导产业形成的基础。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相对集中、形成规模”的原则,依托我县农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并从资金、政策上予以倾斜,扶农资金、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等资金捆绑使用,用于扶助一村一品工程建设;对从事种养的专业户在税收、信贷、用电等政策上给予支持,吸引资金、技术、人才参与一村一品工程建设。

强化培训,推进机制创新。发展一村一品,科学技术是关键。一是积极培养新型农民。依托县级农技推广单位技术力量,由驻村科技指导员牵头,围绕示范村产业发展规划,根据产业生产的技术要求,认真制定培训计划。定期举办实用技术培训班,加大对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农产品生产技术培训,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知识,大力提高示范村广大农民群众的科技意识和科技水平,提高产业科技含量。以科技示范户为重点,科技指导员进村入户,到田间地头、饲养圈舍向农民传授新技术,开展手把手,面对面零距离的技术培训。据统计共举办培训班200多场次,培训农民18000多人次,印发技术资料1.5万份,开展技术咨 - 2 -

询300多人次。有力地促进了农业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提高了主导产业的发展水平。二是积极开展科技创新。引进试验推广新品种、新技术,大力开展挂面加工系列产品开发、果树高接换优、果树病虫害统防统治技术措施,推进农业科技进步。三是实施名牌战略,积极开展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认定认证和生产,加快绿色食品标准化、集约化、产业化进程,并加强推介和宣传,着力打造名牌产品。

狠抓龙头,带动示范村发展。一方面支持鼓励龙头企业、专业大户、种养能手、农村经纪人创办各种类型的专业合作组织和行业协会。同时,按照市上确定的“培育、规范、提高”的总体要求,强化措施,狠抓落实,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稳步推进,服务层次逐步提高。对建立专业合作社的示范村,镇政府指派1名干部,作为农民专业合作社指导员,下乡进村,协助其健全完善规章制度,规范运作行为,保障会员合法权益,增强凝聚力。目前,全县共有各类专业合作组织80多个,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60个,辐射带动农户2.6万户,2个专业合作组织被省农业厅命名为省级示范合作组织,自主注册商标1个。另一方面按照“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坚持一手抓产业基地建设,一手抓龙头企业培育。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吸引外地客商来我县投资兴办加工型龙头企业,对现有企业不断改进和完善管理机构,探索建立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按照县上关于扶持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的文件精神,落实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扶持了二商生猪、华田肉牛、双大肉鸡等龙头企业,扩大了生产规 - 3 -

模,提升了产品档次,增强了市场辐射带动能力。

三、存在主要问题

1、认识不足,思想不够解放。在“一村一品”发展过程中,许多群众惧怕风险,存在求稳心理,思想不够解放,参与“一村一品”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不高;一些基层干部观念陈旧,怕担责任,对当地资源优势、科技优势、人才优势重视挖掘不够,对发展“一村一品”与新农村建设和农民致富的关联度认识不清,工作缺乏创新意识,千家万户的农民没有完全融入一村一品建设的整体,导致部分村的一村一品建设规模小、知名度不高、商品率低,制约了一村一品的健康发展。

2、规模偏小,放大效应欠佳。就全县综合分析,一村一品的总体发展水平依然很低,突出表现为“散、小、短、杂”。按照宝鸡市“一村一品”示范村建设标准,赤城县有47个村基本达到指标要求,仅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10.1%。由于地理环境、资源分布等因素制约,主导产业规模和产品规模偏小,又缺少龙头企业的牵引、带动作用,致使产业发展不稳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产业链条短,生产环节的链条还不完善,产品加工、储运、销售链条更未形成;产业种类太杂,产业之间又无有机结合,难以形成一业带多业,多业促一业的战略格局。

3、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目前示范村大多涉及的是第一产业,涉及更深层次的农产品加工、营销和观光农业及人文遗产开发等二、三产业不多,产业内部新的社会分工还没有形成。导致产业链条不长,农产品附加值低,效益不高。

- 4 -

4、标准偏低,品牌建设滞后。现有示范村大多沿用传统生产技术,对产品质量提高和品牌培育重视不够,缺乏标准化生产技术体系和质量监督管理体系,生产的农产品档次不高,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更是廖廖无几,有机农产品还是空白,农产品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均不强。如全县47个示范村中,只有1个村进行了商标注册,其余示范村农产品均没有牌子,市场占有率低。

四、下一步思路和对策措施

立足全县一村一品发展现状,针对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快一村一品发展的总体思路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优粮、扩经、强畜” 的思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突破点,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和产业强村富民目标,充分发挥资源、传统和区域优势,着力培育主导产业和优势特色产品,加强领导,强化扶持,优化环境,完善机制,做优龙头,培育载体,推进一村一品向纵深发展,形成产业板块。

1、深化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解决应该抓、必须抓、务实抓一村一品问题。要进一步深化一村一品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升级、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的认识,形成从上到下,各级各部门同心协力抓一村一品的思想认识;建立健全一村一品组织保障体系,充实一村一品发展领导小组和发展办公室,加强对一村一品建设工作的领导,建立一村一品发展联席会议制度,高效决策,科学调度,精心实施;发展一村一品的关键是工作落实,过硬和 - 5 -

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是发展和实现一村一品的必备措施。一村一品工作要攥在一把手手中,确定的包抓领导和人员一定要到岗到位的工作。制定、出台严格的考核奖惩激励政策,将一村一品发展列入乡镇和部门年度考核范围,作为干部提拔、任免、享受待遇的主要依据,在各产业各乡镇之间开展定期的评比活动,并对结果进行通报督察。

2、宣传发动,典型示范。加强宣传工作力度,使一村一品深入人心,让群众了解一村一品、积极主动实施一村一品,着力营造一村一品发展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对已经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要进一步培育壮大。通过资金、项目、技术集中投入和帮扶指导,加快培植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有竞争力的专业村、专业乡镇,定期召开一村一品现场交流会,通过总结交流,从中发现好的典型,推广好的做法,从而达到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目的,并对发展一村一品中的先进人物、典型事例、好的经验,进行大力宣传。

3、增加投入,强化扶持,加快发展。一是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县财政调整优化支农支出结构,把重心向一村一品发展上倾斜,通过对一村一品生产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品牌培育、市场开拓、农民培训等扶持,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创业精神,切实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提高一村一品发展能力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二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依托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三是增加金融资金投入。各金融机构特别是政策金融机构,把支持一村一品发展作为支农突出重点,增加投放额度,适度降 - 6 -

低门槛。四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向一村一品发展。

4、建全一村一品服务体系。一是整合现有的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使各产业都有与之对应技术服务机构和技术人员。二是加大乡土技术人才培训力度,满足农民群众发展一村一品的技术服务需求。三是加强村组干部和农民培训提高农民实施一村一品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等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力度,提升一村一品科技含量。要健全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加快农村信息服务站和一村一品信息平台建设,着力解决信息站、信息平台有效运营问题,让群众得到真正、有效的信息和技术;通过,能人大户带动,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中介服务组织等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有效规避和降低市场经营风险。

- 7 -

第四篇:“一村一品”发展调研报告

**县“一村一品”发展情况

调研报告

近年来,**县县委、县政府把发展“一村一品”作为推进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发展”的目标,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特点,不断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积极探索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全面推进“一村一品”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取得显著成效。

一、发展现状

近年来,**县把培育区域优势产业、发展“一村一品”经济作为推进“三农”工作的突破口,以发挥资源、传统和区位优势为前提,围绕主导产业和产品发展,以推进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市场化建设为主要内容,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目前,全县发展“一村一品”专业村55个,占全县行政村总数的33%,其中“一村一品”示范村18个。全县培育发展“一村一品”主导产业4大类35个,其中食用菌17个,蔬菜种植6个,小杂粮种植2个,畜牧业9个,林果业4个,农产品加工2个,民间工艺及观光农业4个。2014年,全县“一村一品”主导产业实现产值19952万元,从业人员20146人,主导产业人均收入 1

达6422元。

(一)主导产业日益凸显

通过几年来的发展,全县18个示范村主导产业不断壮大,初步形成优质杂粮、绿色蔬菜、食用菌、林畜产品、剪纸文化五大特色产业,扶持壮大龙头企业12家,培育发展主导产业合作社62个,带动2.4万户农户从事特色产业生产经营活动。在主导产业发展壮大的同时,也进一步推动产业结构由种养业为主向特色种养、加工、服务等产业共同发展转变;生产经营方式由传统的小农户分散经营为主向产业化经营、社会服务转变。全县“一村一品”向纵深方向发展。

(二)农民收入持续增加

随着示范村主导产业的进一步发展,示范村农民收入持续增加。2014年,全县18个示范村特色产业经营收入达6386万元,特色产业人均收入6238元,高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939元。农民收入的增加,示范村农民在良种的引进推广、先进适用技术的推广、产业化经营等方面有了进一步改变,示范村农民的科技素质得到提高。

(三)特色产业链不断延伸

按照“一个产业、一个龙头、一个链条”的思路,建基地、强龙头、抓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把龙头、基地、农户有效连接起来,围绕优势产品的生产,产品的开发、加工、销售等后续产业不断延伸,形成了食用菌生产加工、林畜产品加工、小杂粮加工等产业链,这些产业链有力地促进了农业

产业结构的优化整合,拓展了生产经营领域,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增强了农村经济发展的整体合力。

(四)经营逐步走向产业化

全县立足五大特色产业优势,扶持壮大了一批新兴企业。全县发展产业化龙头企业19家,各类合作经济组织359个,其中6家企业被确定为市级“513”工程龙头企业,积极推广龙头带基地,公司、合作社连农户等多种模式,完善企业和农户利益联结机制,逐步形成市场拉动型、龙头企业带动型、非农三产型等多种“一村一品”发展模式,有力地推动了特色产业发展和农民致富进程。

二、主要做法

(一)加强领导是搞好“一村一品”工作的关键

为加强对“一村一品”工作的领导,县政府成立了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县长任组长,县农委主任为副组长,县直相关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县“一村一品”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了县农委,农委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负责日常工作事务。各乡镇也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确定人员,专职负责此项工作,为全县“一村一品”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科学规划是引领“一村一品”正确发展的方向 我县“一村一品”工作以产业结构调整为主线,以产业培育为重点,以市场需求为方向,以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产业经营为目标,着力培育食用菌、小杂粮、蔬菜、林畜

产品等特色产业。为了提升五大主导产业,促进“一村一品”发展,结合实际,制定了《**县“一村一品”发展规划(2014年——2014年)》,“一村一品”示范村及专业村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制定了相应的发展规划和短期发展计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和努力方向。

(三)突出重点是确保有限资金捆绑使用的重要举措 “一村一品”项目资金对农村产业化发展仅仅是杯水车薪,如何利用好这些资金,对于启动好、引导好和实施好项目至关重要。因此,我县将“一村一品”项目纳入农村产业化考核目标,对项目资金统筹安排,收到了较好的效果。**镇**村按照“项目不变,集中使用资金”的原则,围绕抓好“一村一品”示范工作,在全村重点推进食用菌种植产业,积极试验示范,大胆尝试新技术,仅集中制菌种和菌袋生产,就为大棚户增收不少。2014年,全村食用菌年产值302万元,主导产业人均收入达6315元,高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550元。

(四)搞好各类适用技术培训是优化服务的集中体现 在推进“一村一品”发展过程中,全县坚持“请进来、走出去”,举办各种形式培训班,加强技术培训和管理培训,培养了一批懂经营、会管理的“一村一品”优秀技术骨干。组织村负责人、农村合作经济组织负责人、经纪人和种养大户参观考察“一村一品”典型,学习借鉴山东的生产经营管理先进经验,不断创新发展理念和思路,提高“一村一品”

的发展质量和水平。县农委、扶贫办加强了对“一村一品”示范村及专业村农民的技术培训,为发展“一村一品”注入新的活力,为实现“一村一品”项目高端起步奠定了工作基础。各乡镇农技站围绕“一村一品”,制定服务措施,强化服务职能。每个示范村都有一名包扶领导和一名专职技术干部,做到包扶到村,技术服务到户,确保“一村一品”顺利实施。

三、存在问题

我县在推进“一村一品”发展过程中,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制约了一村一品的发展。

一是群众思想观念守旧,认识不到位。在“一村一品”发展过程中,许多群众惧怕风险,存在求稳心理,思想不够解放,参与“一村一品”工程建设的积极性不高,千家万户的农民没有完全融入“一村一品”建设的整体,导致部分村的“一村一品”建设规模小、知名度不高、商品率低,制约了“一村一品”的健康发展。

二是农业基础条件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农田水利基础条件较差,加之农业投入不足,基础建设欠账较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农业生产仍然没有摆脱靠天吃饭的局面,降雨丰沛、农业丰收,降雨少,则农业减产,土地流转慢,不利于农业实现规模化、集约化、产业化经营。

三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不强,产业化水平低。我县龙头

企业与先进地区相比,可以形象地比喻为“满天星斗,不见月亮”,作坊式的企业多,规模化、集约化的企业相对较少;粗加工企业多,精深加工、循环项目少。我县最大的资源是农产品资源,农产品精深加工相对滞后,与农业大县地位极不相称,是导致县域经济发展不快的一个重要因素。

四是标准化程度低,质量品牌意识不强。“一村一品”发展的标准化程度不高,农民群众的质量品牌意识还不强,加快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农产品品牌培育,提高农产品市场核心竞争力还没有成为自觉行动和必然选择。从目前形成的专业村看,无论是主导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的规模,还是农产品“三品”质量认证水平,离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都有较大差距。

五是产业发展资金短缺,投入资金严重不足。**县矿产资源少,工业企业较少,社会投资渠道少,在推进“一村一品”发展上,虽然投入了一定的资金,金融部门也给予了大力支持,但因企业及农户自有资金严重不足,不能保障产业发展,资金仍是制约“一村一品”发展的瓶颈。

四、发展建议

一是把发展一村一品真正放在“三农”工作重要位臵,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强有力的推进协调机制,真正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职能部门合力抓,形成各级联动,齐抓共管的新局面。

二是省、市要加大对一村一品和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的

支持力度,增加项目,增加资金投入,信贷部门要加大对一村一品发展的信贷支持力度,力争做到申请一笔,信贷一笔,见效一笔。

三是在充分论证的基础上,组织一村一品示范村、一乡一业示范乡镇准备一批招商项目,进行推介洽谈,力争引进一批有市场、有资金、有技术的实业型企业来我县加快发展一村一品。

四是积极加强调控。由于农产品流通环节多,利益中间流失大,生产者得到的收益,而依靠市场自发调节的能力有限,必须加强政府的调控,依靠经济手段和法律手段,不断健全市场体系。

二〇一四年七月二十日

第五篇:宁陕县一村一品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宁陕县一村一品发展情况调研报告

2014年9月25日

发展一村一品,是推进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举措,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内容,是繁荣农村经济的有效途径。省委、省政府针对我省一些优势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开发,一些优势产品没有形成规模,农民从二、三产业获得收入较低的实际,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规划,作为省政府2014年一号文件下发。为了进一步加快一村一品在宁陕县的推进发展,促进农村发展、农民增收,县政协主席、分管副主席十分重视,由经科委组织部分政协委员、农业专家,采取随机抽样方法,对城关、汤坪、广货街三个乡镇的四个村的一村一品建设情况进行了调查,依据抽样调查资料对全县一村一品建设情况进行了分析研究。

一、基本情况

宁陕县地处秦岭南麓,属北亚热带湿润型气候,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人口74510人,其中农业人口16867户59849人,辖区面积中山地占96%以上,常用耕地面积4.8万多亩,人均不足1亩,属典型的九山半水半亩田地貌。境内,四季分明,空气清新,环境优美,气候宜人。由于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垂直海拨差距大,区域小气候明显,自然生物资源多样性的特点突出。一是林业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食用菌、干果、名贵中药材等已在当地初具规模。二是动植物资源种类多,开发利用价值高。三是矿产资源储量可观,矿产开发初具规模,发展前景良好。四是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具有发展潜力。宁陕县处西安、汉中、安康三市中心位置,西汉高速和210国道贯通全境,区位和交通优势明显。

全县辖14个乡镇,98个行政村,生态旅游、绿色种养、食品加工、水电矿产、山地中药材是目前县域经济的主要支撑,2014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完成61220万元,地方财政收入1201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40元,属国定贫困县。

二、一村一品推进情况

该县2014年有4个示范村和30个推进村纳入陕西省一村一品千村示范万村推进工程,发展的主导产业有养殖、食用菌、农家乐服务、中药材、核桃、板栗、蚕桑、蔬菜等。其中以食用菌为主导产业的示范村1个,推进村8个;以养殖为主导产业的示范村1个推进村5个;以生态旅游农家服务为主导产业的示范村1个,推进村4个;以中药材为主导产业的推进村5个;其余的主导产业量少面窄,覆盖农户率不高,支撑作用不强。

据一村一品发展办公室统计资料显示,2014年在以食用菌为主导产业的示范村、推进村辐射带动下,全县袋料食用菌生产达1500余万袋,覆盖全县农户的40%,产量2568吨,较2014年增长78%,实现收入4000余万元,全县人均收入670元,食用菌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34.5%,其中示范村城关镇寨沟村食用菌产业覆盖农户达到 71%,人均纯收入2619元,食用菌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6%;在以生猪养殖为主导产业的示范村、推进村的辐射带动下,全县生猪养殖达11.19万头,较2014增长8.2%,畜牧产值实现6629万元,较2014增长26%,示范村汤坪镇华严村生猪养殖覆盖农户达到 70.4%,人均纯收入

2500元,养殖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75%;广货街镇蒿沟村依托生态旅游,大力发展农家服务,旅游服务产业覆盖农户达到75%,人均纯收入1874元,旅游服务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4.6%。蔬菜示范村渔湾村蔬菜产业覆盖农户达到91%,人均纯收入1811元,蔬菜收入占农民人均纯收入66%。

随机抽样调查情况。本次调查的村有城关镇的青龙村(食用菌推进村)、朱家咀村(畜牧养殖推进村),汤坪的华严村(畜牧养殖示范村)和广货街镇的蒿沟村(农家服务示范村)。青龙村全村135户,栽培袋料食用菌的户有95户,从事袋料食用菌的农户占到全村农户的70%,食用菌收入占总收入的75%,部分农户收入来源完全依靠食用菌生产,2014年全村人均纯收入2651元,较上年增长27%;蒿沟村充分利用自身生态环境和地处秦岭峡谷漂流景区,与西安临近优势,结合县民居改造工程大力发展农家服务。全村总农户160户609人,2014年底发展标准化农家乐38家,正在向标准化要求建设的有48家,服务收入占纯收入的70%以上,呈上升态势,仅今年五一期间接待游客超过2500人次,毛收入25万元以上;从事生猪养殖的华严村、朱家咀村,在2014年遭受高致病性蓝耳病疫情下群众依然对养殖产业信心坚定,被随机抽样调查的30户纷纷表示要在上年的基础上扩大养殖规模,提升养殖效益。言谈中也流露出对市场不稳定和疫病防治的担心。从被调查的农户情况看,有的正在修圈舍,有的正在筹备购买仔猪,有的正在应用正大模式。但从整体情况看,两村的一村一品建设才刚刚起步,产业的规模、效益都还比较低,占总收入的比例还不高。

三、主要成绩与特点

一是依托资源优势,培育特色产业,区域布局得到优化。按照一村一品发展思路,充分利用自身的生物资源、生态资源和区位优势,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和资源配置优化,区域培育主导产业,在“一品”上下功夫,取得的实效明显。如在西汉路、西万路宁陕段沿线,重点发展旅游产业,带动了两线乡镇农家乐的发展;利用全县林业资源丰富的优势,在全县大部分乡镇培育食用菌产业,提升了食用菌生产水平和效益,使农民收入大幅度增长;在高山乡镇发展中药材、中山乡镇发展林果、低山乡镇发展蚕桑、城区周边发展养殖和蔬菜,农业区域布局进一步得到合理优化,如旬阳坝猪苓人工栽培,江口镇的核桃、板栗,龙王镇的蚕桑,城关、汤坪镇的畜牧养殖等。

二是“一品”的主导地位日趋明显,产业覆盖领域拓宽,农民收入稳定增长。各乡镇依托强村大户带动,使传统的食用菌产业由粗放型的靠天生产成功转向效益精细型的半工厂化栽培,食用菌袋料栽培从最初的城关镇石沟村推广发展到全县70%行政村,产业规模初步形成,产品质量逐步提高,已取得无公害产品认证,富硒菇品牌正在打造,营销渠道通畅,已成为农民真正的增收产业。生态旅游已在蒿沟村、南京坪村、朝阳沟村等地得到突破发展,带动的农家乐等休闲农业初显产业活力,农民增收渠道正在拓宽。地道中药材猪苓、天麻等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农民增收幅度正在提高,绿色养殖已初建2个强乡镇、20个专业村、120个大户,养殖量大比例增长,正大圈舍、良繁体系等正在加紧建设,农民增收基础正在加强。

三是投入力度加大,农业基础得到加强;开展科技培训,农民科技素质得到提高。近年来县委、县政府陆续出台了畜牧产业奖补办法、中药材扶持办法、农家乐奖补办法等产业建设扶持政策,同时将食用菌、畜牧养殖、高山蔬菜、中药材、产业园(核桃、板栗、花椒、蚕桑)等产业建设列为乡镇年度考核,给以重奖。结合新农村建设重点加强了通村水泥路建

设、农村水利设施建设、农村沼气建设等促使农业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得到提升和改善。农业、林业、、扶贫、科技、人事、旅游等部门结合各自工作重点,利用阳光工程、雨露计划、科技下乡、科技入户、科技特派员制度等加强了农民科学技术培训,农民科技素质得到提高。

四、存在主要问题

虽然我县的一村一品发展有了良好开端,但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突出问题也不容忽视。

一是认识不到位,群众思想发动不够。部分乡镇和村、组对一村一品发展在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升级、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和地位,缺乏应有的认识和足够的重视,没有把一村一品作为农村产业发展的抓手来抓,实践中造成说的多深入研究的少,工作推进力度不大。群众对发展一村一品了解甚少,自觉参与一村一品建设信心不足,缺少产业自我规划和发展设想,千家万户的农民没有完全融入一村一品建设的整体,导致部分村的一村一品建设规模小、知名度不高、商品率低,制约了一村一品的健康发展。

二是主导产业规模小,产业化程度低。就全县综合分析,一村一品的总体发展水平依然很低,突出表现为“散、小、短、杂”。由于地理环境、资源分布等因素制约,大部分主导产业分散难以形成规模;产业规模和产品规模小,又缺少龙头企业的牵引、带动作用,致使产业发展不稳定,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强;产业链条短,生产环节的链条还不完善,产品加工、储运、销售链条更未形成;产业种类太杂,产业之间又无有机结合,难以形成一业带多业,多业促一业的战略格局。目前仅食用菌在个别村已初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示范村、专业村发展格局,但无论是产业基地、发展规模、产业产品区域集中度、市场营销体系建设、农民组织化程度还远不适应现阶段一村一品规模化、集约化、商品品牌化的产业化发展的要求,县内无专业农产品批发市场,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和协会刚起步运作,还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是自然资源优势还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潜在资源有待挖掘。一是林业资源。宁陕县551万亩的板图面积中,林地有471.6万亩,其中集体林面积306万亩,农业人口平均51.1亩,户均181.4亩。林木年生长量484.5万立方米,属全省的林业大县之一。去年全县生产袋料食用菌1500万袋,每1000袋耗材按1.25立方米计算,共耗材18.8万立方米,仅占全县林木年生长量的3.9%。二是动植物资源。由于我县地处南北气候过渡带的秦岭南坡,海拔垂直差异大的特点,加之近年县委确定生态立县,发展绿色经济的战略,环境保护良好,境内动植特资源特别丰富,开发利用价值较高,植物中的众多稀有山野菜和珍贵树种,如红豆杉等,动物中有山鸡、大鲵等,对发展一村一品均有较好的前景。三是菌类资源,如白灵散、口磨菇等。

四是农业设施条件差,投入资金短缺。该县的农业基础原本较差,加之从木头经济转型时间较短,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进程较慢,造成目前的农业基础设施条件较差,如农民占有耕地面积不足一亩,且地力贫瘠,灌排设施、田间道路等条件落后。虽然经过近年来的努力建设,有所改善,但横向比综合条件还是很差。主要原因一方面是本身条件差,产业发展慢,农民自我改善动力不足,另一方面是资金投入严重不足,县本级吃饭财政挤出的农业产业发展资金可以说是杯水车薪,依靠国家扶持又因农业产业规模小、基础差难以争取到大的项目和资金,一村一品专项资金目前是量少面窄,我县2014年仅争取到4个示范村贴息资金4万元和华严村母畜繁育项目资金15万元。

五是农村政策不够灵活宽松。目前在我县集中反映在土地和林业政策上。由于国家非农用地从紧的限制,涉农休闲用地、林地征用和流转等问题,不能纳入农业用地的范围。林业政策不够灵活和宽松主要体现在食用菌产业上,指标审批、生产方式、林业行政执法等制约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在扶持农村养殖业发展上,仅限于养猪、养羊上,对养鸡没有扶持政策,而有的村群众有发展养鸡的积极性,又有较好的销售渠道,但得不到相应的扶持,如本次调查的蒿沟村,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游客数量的增多,当地鸡很受游客欢迎,村民对发展养鸡的积极性很高,要求县上将养鸡同发展养猪同等对待给予扶持,帮助他们起好步。

六是劳动力素质不高,农民组织化水平低。我县农民的文化素质总体不高,部分农民缺乏自我创业、吃苦耐劳精神,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加之缺少农业产业技术服务人才,技术服务跟不上,致使劳动力素质不高。部分村级基层组织中缺少发动群众,积聚力量有序兴产业的能人,农民发展产业不是单打独斗就是盲目随从。

七是政策激励、推动措施不强,没有形成合力。一村一品与过去的专业村不同,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战术,是产、加、销的有机结合体,他具有新的内涵和新的时代特征。我县自实施一村一品以来在政策激励和行政推动措施上与原来相比没有本质区别,没有将一村一品建设放在农村经济区城发展战略高度予以重视,形成了一村一品属于农业部门的一项业务工作,没有形成发展一村一品的合力。

五、建议和对策

(一)建议

1、准确定位。一村一品是一个动态和区域性概念,省委、省政府是站在全省农业产业发展水平上提出的目前以村为单元发展,逐步向以乡、县为单元发展。 而宁陕县山大人稀,人口居住分散,最大的沙沟村1504人,最小的花石村42户159人,如果以村为单元发展一村一品可能会削弱产业规模,有违一村一品发展本质。建议该县一村一品不按上级业务部门以行政村为区域进行规划、发展、投入和统计的统一模式发展,将农业产业进行整理归类,把同一类或类似产业归为“一村”,在这一区域因地制宜,突出特色,重点扶持并健全一村一品发展体系,自己探索宁陕一村一品的发展之路。一村一品建设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种模式,它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它与新农村建设的核心是一致的,因此,建议将一村一品建设放在新农村建设的突出位置强力推进。

2、用活政策。一是将所有涉农用地都归为农业用地,纳入农业部、国土资源部文件许可范围,减少审批环节和费用,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合法流转,实行集中连片,规模开发,集约经营,发挥规模经营效应。二是应用林权制度改革成果,在加大培植、管护林业资源力度的同时,加快食用菌产业的发展,提升产业水平和效益,使农民自觉地做到靠山吃山,吃山养山,良性互动,永续利用。三是正确引导,允许农民采用袋料食用菌控温控湿控光管理办法栽培椴木食用菌,延长生产周期,延缓资源消耗,提高产品质量,增加农民收入,实现可持续发展。

3、因地制宜地在“品”字上下功夫,打造特色产业。充分利用自然赋予的生态资源、生物资源和交通区位优势,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大力发展特色产业,重点提升规模化、商品化、专业化水平,完善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发挥专业协会等社会服务体系的作用,提高农

民组织化程度。畜牧养殖业在(推荐访问范文网)主攻城关、汤坪两个强乡镇二十八个专业村的同时,有条件的区域积极组织特色型、生态型养殖试验、示范,如野猪、土鸡野鸡、冷水鱼、大鲵等,逐步形成特色养殖专业村。食用菌产业在绿色认证上突出富硒食用菌的研究与权威认证工作。山地中药材着重发展天麻、猪苓等大宗品种等等。

4、充分利用宁陕优势资源,做大做强食用菌产业。按照宁陕林木年生长量,全县70%的农户户均生产5000袋食用菌计算,共用材68.7万立方米,只占生长量的14.2%,不会影响到该县的生态保护。因此,建议将食用菌作为全县一村一品建设的主导产业,在现有的基础上扩大规模,增加科技含量,提高产品的附加值,稳定解决农民增收的问题。

(二)对策措施

1、深化认识,加强组织领导,落实工作责任。解决应该抓、必须抓、务实抓一村一品问题。要进一步深化一村一品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产业化经营升级、建设现代农业推进新农村建设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的认识,形成从上到下,各级各部门同心协力抓一村一品的思想认识;建立健全一村一品组织保障体系,充实一村一品发展领导小组和发展办公室,加强对一村一品建设工作的领导,建立一村一品发展联席会议制度,高效决策,科学调度,精心实施;发展一村一品的关键是工作落实,过硬和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是发展和实现一村一品的必备措施。一村一品工作要攥在一把手手中,特别是贫困地区一村一品要成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主要议事内容,确定的包抓领导和人员一定要到岗到位的工作。制定、出台严格的考核奖惩激励政策,将一村一品发展列入乡镇和部门年度考核范围,作为干部提拔、任免、享受待遇的主要依据,在各产业各乡镇之间开展定期的评比活动,并对结果进行通报督察。

2、宣传发动,典型示范。加强宣传工作力度,使一村一品深入人心,让群众了解一村一品、理解一村一品、积极主动实施一村一品,着力营造一村一品发展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导和辐射带动作用,对已经形成一村一品的产业要进一步培育壮大,在重点抓好食用菌产业,广货街镇、皇冠镇、筒车湾镇生态旅游业,在汤坪镇、城关镇、江口镇畜牧养殖业的基础上,通过资金、项目、技术集中投入和帮扶指导,加快培植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有竞争力的示范村、示范乡镇,定期召开一村一品现场交流会,通过总结交流,从中发现好的典型,推广好的做法,从而达到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目的,并对发展一村一品中的先进人物、典型事例、好的经验,进行大力宣传。

3、增加投入,强化扶持,加快发展。一是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县财政调整优化支农支出结构,把重心向一村一品发展上倾斜,通过对一村一品生产基地建设、龙头企业建设、品牌培育、市场开拓、农民培训等扶持,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创业精神,切实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提高一村一品发展能力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二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依托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三是增加金融资金投入。各金融机构特别是政策金融机构,把支持一村一品发展作为支农突出重点,增加投放额度,适度降低门槛。四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向一村一品发展。

4、优化发展环境,抓好招商引资,借助外部力量推进。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宽松的投资环境、公平的市场环境、安全的社会环境,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借助外力,为我县一村一品发展输入动力。利用我县已搭建的招商引资平台,在充分论证的

基础上,精心准备一批生态旅游、畜牧养殖、山地药材、食用菌等一村一品招商项目,进行推介洽谈。

5、建全一村一品服务体系。解决一村一品健康发展问题。虽然我县的一村一品发展还处于落后和起步阶段,主要精力放在生产上,但是随着一村一品的发展,必须建立健全与之相配套的市场、信息、技术、人才、金融等服务体系,依托完善的体系支撑,确保一村一品步入健康道路。目前要完善科技服务体系,培育新型农民。一是整合现有的技术服务机构和人员,使各产业都有与之对应技术服务机构和技术人员。二是加大乡土技术人才培训力度,满足农民群众发展一村一品的技术服务需求。三是加强村组干部和农民培训提高农民实施一村一品的能力和水平。四是加快新品种、新技术等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工作力度,提升一村一品科技含量。要健全市场信息体系建设,加快农村信息服务站和一村一品信息平台建设,着力解决信息站、信息平台有效运营问题,让群众得到真正、有效的信息和技术;通过,能人大户带动,产品批发市场建设,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专业协会、中介服务组织等提高农民进入市场的组织化程度,有效规避和降低市场经营风险。

6、以龙头企业为抓手,实现一村一品发展的新突破。从宁陕一村一品发展较好的村看,龙头企业带动效果十分明显,如蒿沟村的秦岭峡谷漂流企业带动了当地农家乐的兴起;石沟村的香菇示范户和贩运户带动了全县食用菌产业的兴起等。实践证明,增育壮大龙头企业是一村一品建设中的重要环节。当前,宁陕的一村一品建设在抓好产业建设的同时,一是培育壮大现有的生态旅游、食品加工、绿色养殖、产品营销等企业或大户。二是积极创造条件招商引资等措施创建龙头企业,通过“龙头”的舞动作用推进一村一品建设的突破发展。三是抓好覆盖率高、农户受益大的食用菌生产中菌种生产企业和组建食用菌营销贩运队伍,推动食用菌产业的健康发展。四是积极培育大鲵繁殖企业(或大户)和开展农户养殖大鲵的试验、示范推广,逐步向大鲵养殖专业村方向发展。

一村一品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富裕农民,一村一品发展好了,就能使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地方经济发展水平得到提升,就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本次调研在县政协主席、分管副主席的精心指导下,调研组的全体同志深入到乡(镇)、村、组和农户进行了详细走访调查,了解了一些基本情况,同时,一村一品建设主管部门提供了2014年的统计资料,经整理分析,对宁陕的一村一品建设情况提了一些基本的看法和意见、建议,旨在推动该县的一村一品的健康发展。但由于该县的一村一品建设才刚刚起步,加之我们调研组对一村一品建设缺乏足够经验和相关知识,文中提出的一些观点不一定十分准确,只求抛砖引玉之效。

向您推荐更多文章:

一村一品优势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一村一品优势产业发展调研报告

岐山县一村一品发展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一村一品”发展情况的调查报告

“一村一品”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