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蹲点调研报告

为认真贯彻落实《省扶贫办关于开展巩固提升成果蹲点调研的通知》精神,探索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做法,进一步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xxx党组副书记、副主任XXX同志带队赴XXX茶源街道办XXX开展解剖麻雀式蹲点调研。先后对金农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福娘茶业有限公司、正山堂普安红茶业有限公司、才华手袋有限责任公司的生产经营情况、带贫减贫情况及利益联结机制进行实地调研及对面上档案资料进行抽查指导,并进一步深入研究XXX产业扶贫、就业扶贫、金融扶贫、贫困监测等巩固脱贫成果措施情况和主要做法,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脱贫攻坚巩固提升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蹲点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XXX隶属XXX茶源街道办,距街道办3公里,距县城23公里,辖20个村民小组22个自然村寨;全村户籍人口1101户4961人,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0.6%;国土面积28.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8500亩,林地面积24600亩;现种植茶叶面积达12898.6亩,实现人均2.6亩茶。2020年全村种植林下食用菌(红托竹荪)260亩,种植菌种14.8万棒,用工2098人次,其中贫困人数681人次。覆盖贫困户入股XXX金农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林下菌药项目35户467人;现有村集体经济累计11.87万元。农户收入主要以种值茶叶、入股分红、外出务工、养殖猪、牛、家禽等为主。XXX属2017年全县脱贫攻坚出列村之一,现有贫困人口433户2015人,截止目前,已脱贫415户1941人,尚有未脱贫户18户74人(一般贫困户1户6人,低保贫困户17户68人),今年拟通过促进就业,增加帮扶项目,促进贫困农户增收,实现所有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二、主要做法

(一)深化产业结构调整,筑牢脱贫成效根基

采取“产业优化”的方式,筑牢巩固提升基础。2020年共调减低效农作物944亩,其中蔬菜120亩,茶叶165亩、水果15亩、薏仁米47亩、饲草12亩、花生407亩、小米64亩、水稻114亩,完成率100%。为解决群众替代作物种子采购困难问题,政府统一发放花生种10000斤,解决群众560户2520人,其中涉及贫困户111户462人。小米需求农户122户458人,其中涉及贫困户21户102人。全村16000亩茶叶种植覆盖10800亩,其中投产12140亩;覆盖农户1588户7260人,其中涉及贫困户234户978人。2020年以来,XXX发展林下食用菌(竹荪)种植,目前已整治地块260亩,种植220亩,整地待种40亩,菌种到位13.6万棒,用工1557人次,其中贫困人数665人次。通过调整产业结构的方式,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打破巩固提升瓶颈。一是创新产业扶贫模式。针对不同产业、不同项目,因地制宜推行“合作社+农户”“企业+合作社+农户”“政府(平台公司)+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二是健全利益联结方式。通过资金量化入股获取保底分红+利润二次分红收益、土地资产流转获取流转收益、参与生产经营获取贡献分配收益、参与扶贫产业发展,获取政策奖补收益。三是完善监管机制。强化资金项目监管,规范公示公开制度,加强扶贫资产和利益分配监管。目前全村共有合作社15 家,合作社成员总数1101户4961人(贫困农户成员433户2015人),通过利益联结机制的完善,直接带动农户增收182.4658万元,壮大村级集体经济达11.87万元。其中,2014年至2019年带动农户增收132.6万元,村级集体经济为9.69万元。

通过“产业入股”的途径,强化巩固提升成效。全村共投入资金1401万元发展产业5个(其中,种植产业1个、养殖产业1个,加工业3个)。一是入股欣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模式,XXX173户贫困户入股种植白芨,第一批100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分红7146元;第二批73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分红2000元。二是采取“合作社+农户”的模式,49户精准贫困户带资入股XXX江西坡镇兴农惠民农民专业合作社集中代养,每户年均可实现增收1600元。三16户入股XXX福娘茶有限公司,每年户均可增加收入6000元。四是利用省领导集团帮扶资金入股贵州正山堂普安红茶业有限公司,户均2万元资金带帽入股,XXX共236户精准贫困户参与入股,公司按每年入股分红模式进行分红,并且在茶青收购中充分让利贫困户,按照市场价格上浮50%的价格收购贫困户茶青,上浮10%的价格收购非精准贫困户茶青,按目前市场估价,贫困户每年可增加收入每亩6000元以上。五是利用省集团帮扶资金入股才华手袋有限责任公司,76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可分红2000元。

(二)促进稳岗就业,巩固带贫减贫成果

全村共有劳动力1040户2064人,其中贫困劳动力415户1063人、易地搬迁劳动力164户410人,建立就业扶贫车间1家,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12人。采取一系列就业方式,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效。一是通过就业培训,累计组织或推荐贫困劳动力培训388次146人;二是通过网格员、结对帮扶责任人等带着岗位信息反复入户共商动员、推荐岗位等形式,推荐就业614人,其中省外就业372人,省内就业242人;未就业劳动力7人,其中1人为贫困劳动力,由村前沿攻坚队组织网格员及帮扶责任人继续引导推荐就业。三是大力开发护路员、保洁员、护林员、治安协管员和护水员等“十大员”公益性岗位65个,解决贫困劳动力就业56人。四是通过政府主导、引进社会力量等方式,由村创办和致富带头人领办就业扶贫车间,组织贫困劳动力从事服装纺织、农产品加工、民族手工工艺等生产生活或来料加工业务,为贫困劳动力实现家门口就业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三)加大小额信贷宣传,确保扶贫资金精准用于巩固提升。

自2016年扶贫小额信贷工作开展以来,XXX狠抓“特惠贷”办理,为贫困户提供资金支持,帮助贫困户解决燃眉之急,确保扶贫资金放水到田。通过小额信贷政策的宣传,切实解决贫困户在发展生产加工中遇到的困难和难题。全村累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1153.9万元,覆盖贫困户233户,助力档立卡贫困户发展茶叶种植、生猪、黄牛养殖产业。

(四)加大财政投入,助推“两业”托起巩固提升重任。

2018年以来,XXX共争取到财政扶贫资金132.3万元,主要用于扶持贫困户发展生猪养殖、种植茶叶和入股合作社等,覆盖贫困户97户416人。其中2019年用财政扶贫资金5.3万元发展生猪养殖,覆盖贫困户4户15人,用财政扶贫资金14万元发展黄牛养殖,覆盖贫困户8户30人;2019年用财政扶贫资金56万元发展长毛兔养殖项目,覆盖28户贫困户116人;2020年用财政扶贫资金22万元,按户均1万元入股民安公司茶产业扶贫合作项目,覆盖22户88人;2020年5月用财政扶贫资金35万元,入股XXX金农生态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发展林下菌药项目,共覆盖贫困户35户167人。实现持续、稳定增收。2020年发展林下食用菌产业,投入20万万解决贫困户、易地搬迁劳动力就业2089人次。

(五)动态监测预警,织牢防贫返贫网底。

一是严格对照识别标准。在建档立卡贫困户之外的农户中,按照“人均纯收入低于5000元且有致贫风险”的边缘户标准,组织村级指挥所等相关人员开展摸底工作并提出名单,由网格员、村级、镇即层层审核把关、综合平衡后,扶贫站负责录入边缘户相关信息。二是规范识别进入程序。严格按照“村级指挥所提名、核实、村级指会议研判、镇人民政府核准、录入系统”等程序规范操作,确保识别精准、进入规范。三是动态核查,精准跟踪。目前,XXX对摸排查出的边缘户共计12户84人,脱贫监测户17户75人,对照“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标准,逐户建立工作台账,研判制定解决措施,补齐短板,并明确干部结对帮扶,对其因病、因残、因灾、因意外事故等等原因导致困难的,综合用好低保兜底、就业扶贫措施、产业扶贫措施和“四险一金”(农调扶贫险、新市民安居险、新市民就业险、防贫扶助险和农民扶助金)等保障政策,开展“点对点”精准帮扶,防止返贫、致贫,解决脱贫监测户、边缘户存在的短板问题,夯实脱贫攻坚基础。

(六)其他巩固脱贫成效措施

一是坚持茶产业作为XXX主导产业发展,加大对劳动力技能培训。抢抓脱贫攻坚机遇、乘势而上,立足XXX在茶产业发展环境方面得天独厚的优势,创新茶叶基地建设机制,茶叶龙头企业培育机制,茶叶品牌打造机制,茶产品市场开拓机制,形成合力,推进XXX茶产业发展。大力培养茶叶专业技术人才,培育茶叶种植专业户,大力发展茶叶精深加工,大力推行标准化生产,确保茶叶产品质量安全,提高茶农收入,巩固脱贫成效。二是组建XXX劳务队,加大劳务输出力度。XXX将贫困户剩余劳动力进行统计,已组建一支128人的劳务队,主要集中从事茶叶管理和林下食用菌种植用工。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村民生活习惯有待改善、卫生意识有待提高,村庄环境整治需进一步加强;二是需盘活村集体资产,引进人才,培育新型发展产业,把茶产业做大做强方面存在困难。三是群众的自身发展的动力不足,等、靠、要的思想严重;四劳动力外出务工人口多,在家的基本上是无劳动能力的老人和未成年人,产业发展难度大;五是各村民小组没有污水处理管网,人居环境整治难度大。

四、工作建议

一是优化资金分配机制,强化财政扶贫投入保障。建议在中央和省级专项扶贫资金分配时,作适当资金倾斜;二是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原则,完善“公司十合作社十农户”的产业扶贫利益联结机制,改变目前多数扶贫企业吸收量化扶贫资金入股“明股实债”的入股方式,改变企业按一定比例保底分红退出还本,入股农户“坐等分红”,合作社和农户没有实质参与到生产经营的链条之中分工协作的状况。三是加大农业专业技术人才引进力度。尽快补齐“短、平、快”产业方面的人员严重匮乏,技术服务力量薄弱,农业技术供应不足的短板。四是进一步优化金融机构在支持贫困事业发展上的一些政策,如小额信贷和金融扶贫企业贷款政策。强化其他一些非涉农金融机构加大对贫困地区、贫困户的支持力度。五是围绕“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的脱贫标准巩固脱贫成效,精准落实帮扶项目,按照“全面、准确、有把握”的要求,以“问题”为导向开展攻坚巩固工作,重点解决好剩余未脱贫清零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