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校工作总结

一、党建工作

大学学校工作总结

1.目标任务

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纵深发展。全面加强学院党的思想、组织、作风、反腐倡廉和制度建设,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党组织,强化党组织政治属性和服务功能,提高党建和思想政治工作科学化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支在学院工作中的领导核心和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为学院改革发展稳定提供坚强的思想保证、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

2.具体措施

(1)加强领导班子和制度建设

建立健全学院党政联席会议制度,推进学院民主政治建设。学院要加强领导班子思想政治建设,定期开展党政联席会议,班子成员共同研究党建工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商讨学院重要事务、及时通报有关情况或协商解决事关师生切身利益的问题。把党建工作、思政工作、教育教学工作有机结合起来,研究、协调、共建,最大限度的实现统一思想、齐抓共管、协调发展,提高学院党建工作的实效性、增进党建工作的合力、提高领导学院科学发展的能力和水平。

定期开展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强化理论武装。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统筹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严格落实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制度,规范学习内容、创新学习形式,做到学习有质量有数量有成效。通过“学习强国”、学校和学院组织的党员及党员干部培训,强化日常学习,提升党员干部的理论素养。

(2)加强基层党建工作

健全基层党组织工作机制,优化基层党组织设置,加强基层党组织负责人队伍建设。强化党建责任落实,建立党组织负责人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机制。加强服务型基层党组织建设,推进基层党组织工作创新。健全党员发展质量保障体系,强化大学生思想入党工作。加强和改进党员教育管理工作,加强校院两级党校建设,严格党内组织生活。不断发展党内民主,保障党员主体地位。加强党组织关系管理。

完善和创新“先锋计划”特色党建项目。充分发挥师生党员的主观能动性,以党支部、党小组为单位提交活动计划、创新活动形式、丰富活动内容、提升党员活力,在全院师生中充分展示我院师生党员的“先锋”作用,以此带动全体师生互相赶超、共同进步,增强党建育人的实效性。通过设立党员示范岗、党员志愿服务小组等载体开展党团员结对帮扶和志愿服务实践活动等,并将此类活动延伸到团支部,创新团支部活动形式,提升团支部活力和凝聚力,以实现党建带团建,团建促学建,将党建、团建及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高度融合,达到通过党建、团建提升我院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和成效。

认真落实支部建设年方案,创建“五好党支部”。认真贯彻执行《中国共产党发展党员工作细则(试行)》,规范组织发展管理,确保党员队伍质量;规范和深化“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和“三会一课”制度,以“先锋计划”为依托,开展形式多样的党员活动,充分彰显党员的先进性本色,发挥党支部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辐射和引领作用;加强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和“三会一课”等各种制度建设,开展经常性的党性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和法纪教育,规范政治生活,坚持政治方向,推动教育学习常态化、制度化、长效化;坚持领导干部和党组织书记走在前列、当好表率,发挥支部主体作用,层层示范带动,形成上行下效、整体联动的总体效应。

(3)加强宣传思想工作。深入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教育,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牢牢把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导权。全面推进网络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互补、融合发展,深化全员外宣理念,完善理论研究和宣传激励机制,为学院事业发展提供强劲舆论氛围支撑。创新符合学生成长规律、满足学生成长需求的教育方式,探索有效的教育载体,实现学生事务管理内涵式发展,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建设教育,提升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推动学生服务平台建设,强化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少数民族学生教育服务工作。全面加强宣传思想工作和辅导员队伍建设,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与能力。

(4)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切实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严明党的组织纪律、工作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和生活纪律,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加强党风廉政宣传教育和廉洁文化建设,完善纠正“四风”长效机制,推动作风建设常态化。强化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健全责任追究机制。

二、学生思政工作

1.目标任务

坚持立德树人,以学生成长成才为根本任务,加强思想政治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一步完善“招生、培养与就业”“德育与学业教育”一体化的联动机制,培养具有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心、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法律优秀人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三全育人”。

2.具体措施

(1)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推动发展。

学院各级领导班子、学工队伍、教师队伍,通过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全国教育大会、全国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等的相关精神和理念,深刻领会“三全育人”和“五育并举”的内涵和实质,充分理解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的新要求,将“三全育人”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实际行动践行“转变教育思想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最终目标。

(2)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筑牢学生工作根基。

辅导员要通过教育思想大讨论将自身角色定位转变为对大学生的主流价值引领,做学生成长成才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要善于总结和发现工作规律,把更多的时间用来与学生进行思想的交流与碰撞,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加强辅导员管理与培训,提升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定期开展辅导员工作培训和工作交流。以专题的形式开展辅导员培训,包含心理健康教育、就业、党务工作、开展班团建设、寝室文化建设和奖助勤贷工作等方面的培训。经常开展工作交流,探讨工作中的疑难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鼓励辅导员加强对工作的思考和创新,申报课题、发表论文,进一步提升辅导员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

(3)加强学风建设,提升学院良好的学习氛围。

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建立健全学风、教风和师德建设体制。把教师职业理想、职业道德、学术规范和心理健康教育等融入师德教育全过程,充分发挥教师在人才培养各环节的作用,培养和造就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教师队伍。

在学校实行的班主任制度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特点,学院实行班主任遴选工作,制定学生分类培养制度。加强班主任对学生启蒙教育、专业学习辅导、考研考证指导和就业创业教育等方面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激发和提升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学生有目的性的学习和有发展性的学习,提升我院的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学生适应社会的专业素养和能力。

加强第二课堂学生活动的指导和创新。加强对专业活动的指导和创新。在原有专业活动项目如辩论赛、以案说法、社区普法等基础上,新增模拟法庭比赛、法律文书大赛、文献检索大赛和社区法律援助项目等,加强教师对专业活动的指导,将理论付诸实践,激发学生对专业学习的兴趣,有效提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组织和加强文化活动创新,提高学生的思想觉悟,陶冶学生情操,拓宽学生知识面。开展设计大赛、书画比赛等科技文化活动;演讲比赛、礼仪大赛等文化艺术活动;专业社团、学术社团等社团活动;各类球赛、歌舞晚会、运动会等文艺、体育活动;形势政策教育、主题班会等德育与实践活动;“优秀班集体”“文明宿舍”“红旗团支部”等各种评比、竞赛活动;社会实习或实践等。加强和完善一院一品“先锋计划”项目。树立学生工作品牌建设意识, 以“一院一品”为抓手,融合专业特色和人才培养要求,融合学风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融合队伍建设和“三全育人”工作, 融合“全人发展”教育和主题教育,深入推进学生工作品牌建设和特色凝练,以“一院一品”建设为引领,发挥教师、辅导员、学生干部队伍、党员群体中的典型和标杆人物在学生管理与服务中的思想引领作用,让思政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遍地开花,形成长效的育人机制,促进学院整体学生工作上水平、上层次。

加强管理服务体系和学风建设。进一步加强学工队伍服务能力建设,重点加强学生安全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学生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加强对学生的分类管理和学风“院-班-舍-人”四级管理体系建设,发挥以学生为主体的朋辈导师、学习标兵的先锋引领作用,发挥以教师为主体的班主任、先锋计划党员师生的协同育人作用,以评先评优评助、文明宿舍建设、优秀班级建设为主要抓手,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重点推动学风建设四级体系落实见效。

(4)加强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

充分利用晚点名、班会、主题党日、主题团日等活动契机,开展好主题教育,不断完善主题教育设计内容,上好思政课程,构建课程思政、日常思政融会贯通的德育体系,营造良好的德育氛围。加强学生爱国主义和家国情怀的教育和宣传,结合疫情加强学生生命观教育。开展尊重自然、敬畏生命、致敬英雄、不忘初心、敢于担当的系列主题教育和科学素养教育。加强学生个人良好卫生习惯养成教育和宿舍文化建设。加强学生体育锻炼,倡导并培养学生早锻炼的习惯,培育良好的校园体育锻炼风气。

(5)加强创新创业教育与就业工作。

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通过创新创业课程、专题讲座、科研创新实践项目、专业实习实践等,培养和提升学生创新创业的意识和能力。完善学生创新创业的管理平台和实践平台,加强对学生创业方面的帮扶指导力度。进一步加强就业工作队伍建设,努力实现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全覆盖。加强就业市场深度建设,提高就业指导服务质量与水平,不断提升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建立校企合作单位、协同育人单位和校友参与的学生选培送扶四阶段人才培养机制。做好毕业生就业跟踪服务工作。

(6)加强校友工作。

推动各地校友会建设,送关怀、送温暖、送关注,建立校友走访联络长效机制,凝聚校友力量。加强重点地区、重点领域校友工作,服务校友发展并发挥校友为区域、行业服务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