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工强镇电视专题片脚本

目录

以工强镇电视专题片脚本
第一篇:以工强镇电视专题片脚本第二篇:电视专题片文字脚本第三篇:电视专题片脚本第四篇:电视专题片脚本1第五篇:电视专题片脚本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以工强镇电视专题片脚本

(开篇话)硕果飘香的2014年已经过去,充满希望的2014年向我们走来,纵观枣强经济发展的新格局,正显现着无限风光。特别是沐浴在“以工强县”热潮中的枣强镇,在以党委书记刘玉秋为首的镇领导班子带领下,积极转观念,调思路,以县城优势为依托,全力实施“以工强镇”战略,民营经济蓬勃兴起,园区建设高潮迭起,合资合作项目好戏连台,在短短两年的时间里工业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枣强镇从一个典型的农业大镇成为工业强镇,并跻身全市“十强”行列。从中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枣强镇以大开放促大开发的浓烈气息,领略到了他们以高起点谋大发展、以大手笔拓大空间的宏伟气魄。“以工强镇”战略像催春的战鼓在枣强大地擂响并初见成效……======》(推出片名)

开窗放入大江来

——枣强镇实施“以工强镇”全力招商巡礼

放眼今日的枣强镇,一座座现代化的民营大楼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散落在这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热土上,已开工建设的燃气调压器工业园区和审批筹建中的门庄工业园区恰如两个玉盘随着市场运转。风水宝地,人流如潮,而其敢为人先的超前意识和全方位的招商政策更是吸引着众多投资者的目光,以工强镇、以大开发促大发展的战略格局已基本形成。

据统计,2014年,枣强镇实现工农业总产值25亿元,其中民营企业完成产值22·5亿元,上缴税金3440万元,比年增长了,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亿元,占全县gdp的%。全镇呈现出经济发展、亮点增多、事业进步、社会稳定的良好局面。

众所周知,枣强镇原是个典型的农业大乡,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有着得天独厚的县城优势,玻璃钢、铸造等民间特色产业历史悠久,但由于分布零散、项目单一、技术滞后等原因一直徘徊不前。针对这一现状,以党委书记刘玉秋为首的新一届镇领导班子大胆解放思想,冲破传统农业思维定势的束缚,提出了“全党抓经济,关键抓民营,重点抓项目”的工作思路,坚持以工业思维谋划镇域经济发展,全力实施“以工立镇、以工强镇”战略。他们把做大做强民营经济作为第一抓手,以园区建设为载体,以招商引资为主要手段,想方设法支持和鼓励民间资本向规模化进军,向产业化聚拢,实现规模扩张和进一步发展;并积极借助县城优势建园区,引项目,以超前意识突破增长极限,勾勒崛起姿态,使该镇工业经济实现了质的飞跃。

发展是第一要务。为全面促进民营经济的迅猛崛起和强力扩张,枣强镇的决策者们坚持在创造发展环境、营造发展氛围上下功夫,精心构筑环境和技术高地,全力搭建工业发展平台。他们制定并实施了“1 1 2”产业兴镇战略,即:以玻璃钢产业为龙头,以调压器产业为基础,加大对铸造、皮毛产业的培育力度;突出“两个围绕”,即:围绕玻璃钢、铸造两大传统产业升级改造,围绕托辊、调压器等后备产业培育创新;相继出台并完善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民营经济发展的若干规定》、《关于鼓励发展民营经济的奖励办法》、《关于进区入园的优惠办法》等一系列政策,对重点企业实施“扶强、扶优、扶新”的“三扶”政策,在水电、用地、收费等方面给予投资者最大优惠;对项目推进过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协调解决,促使项目尽快建成并发挥效益,工业区成为镇域投资环境的集中体现和有效载体,民营经济发展迅速。

项目是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是经济发展的亮点和希望。要做大做强工业经济,真正实现工业立镇、工业强镇,就必须建设一批新项目、大项目。本着“上大项目、大上项目、干大事业”的宗旨,他们紧紧抓住重点项目这个事关全局的“牛鼻子”,在项目建设上想新的、谋远的、干大的、做实的,分线作战,全员出击,全方位、多领域招商引资;他们坚持“产业关联,特色立园”的方针,全力实施园区带动战略,引导有一定规模和科技含量的民营企业向县城及工业园区集中;跑项目、跑资金成为该镇的“一把手工程”。在此基础上,他们积极推动和扶持了一批投资规模大、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产业关联度强的重点项目,并进一步加大对项目引进的奖励力度,完善招商引资的各项政策措施,从技术、人才等多方面搞好服务。

品牌是市场的通行证。要发展工业,就必须在利用和打造品牌上下功夫。近年来,该镇以项目开发和创新改制为契机,多措并举,下大力整合优势产业创造新品牌。05年,他们积极引导正阳红实业有限公司走出一条以工业项目促农业加工项目的发展之路;并对河北慧星调压器有限公司进行了成功改制。其中,“正阳红”牌花生油新增上一条流水线,产品工艺和质量大大提高,被评为“河北省著名商标”产品;国家知名品牌“慧星”调压器也重放异彩。

“栽得梧桐树,引来金凤凰”。在该镇大力扶持和积极帮助下,一批技术创新能力强、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民营企业脱颖而出,成为带动镇域乃至县域经济发展的“航空母舰”。其中,成达玻璃钢有限公司发展迅猛,是目前全县唯一一家自主生产大型整体缠绕容器管道系列产品的企业;瑞泽玻璃钢有

第二篇:电视专题片文字脚本

融合市场财富共享

2014年洪城商圈高端盛宴专题宣传片

(配音文字)

耸立在赣江之滨的滕王阁边上,有一片广袤的热土。扎根于这片热土的中国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营业部,在改革开放特别是中部快速崛起,满怀激情和责任,倾注智慧和汗水,励精图治,艰苦创业,在江南昌盛之地描绘了“客户至上、始终如一”的绚丽画卷,奏响了“大行德广、伴您成长”的华美乐章。

2014年7月,中国农业银行分别在上海、香港两地成功同步上市,创全球最大ipo。站在新的起点上,中国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营业部在上级行的正确领导下,以农总行确定的重点城市行优先发展为突破口,抓住江西经济在中部城区崛起的良好机遇,奋发图强,开拓进取,致力于成为向最广大客户提供优质金融服务的现代化全能型银行。

截至目前,中国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营业部现辖14个一级支行,5个直管二级支行,120个营业网点,是南昌金融同业中网点最多,服务客户最广的现代商业银行。

洪城支行作为江西省分行营业部的一级支行,成立于2014年8月,转眼间,已成立数十载,这是农业银行最早进入洪城大市场的金融机构之一。

这里,是创造财富和希望的地方;这里,每天都诞生奇迹与梦想! 数十载成长磨砺,而今壮志雄心。在洪城支行历届行长班子的带领下,凭着“敢为天下先”的勇气与决心,一切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上级行领导以及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硬是打拼出一片自己的新天地,其发展速度令业界瞩目!

而今,洪城支行现辖拥有1个营业部、5个二级支行、1个分理处,现有正式在岗员工110人;40多台自助设备和遍布洪城大市场的4000多台转账电话,为洪城商圈客户提供7×24小时全天候金融服务。

十年披荆斩棘,改革铸就英雄。洪城支行在区域化市场上精耕细作,在资本化运营上叱咤风云,在洪城商圈的快速发展中,巍然崛起!截至2014年末,全行总资产达59.14亿元,各项存款34.67亿元,各项贷款25.07亿元,存款、贷款余额分别是2014年的57倍和200倍,存、贷款余额和综合实力增长速度在同行业名列前茅。

十年追求卓越,业绩印证辉煌。洪城支行凭借自身经营特色,构建以洪城商圈和大型批发市场为核心的经营模式,截至2014年末,累计向商户发放个人生产经营贷款余笔、金额达亿元,连续十年不良贷款保持“零记录”,得到了农总行、省分行以及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和好评,2014年荣获中国农业银行“第一届全国农行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十年服务为本,产品创新不止。农业银行作为机构网点覆盖全国、联通城乡的大型国有商业银(更多请关注:)行,洪城支行积极推进网点转型,不断优化业务流程,先后推出了功能齐全、独具特色的“金光道”、“金钥匙”、“金穗卡”、“金e顺”、“金益农”五大产品体系、420余项金融产品,包括91卡、温商卡,金穗支付通、个人助业贷款等业务,全方位满足洪城商圈的客户需求,为客户提供简捷高效的一站式服务。

近年来,中国农业银行江西省分行营业部党委书记、总经理陈建国同志十分关心洪城支行的发展,多次深入洪城大市场进行实地调研、考察,并研究制定了《加快洪城支行改革发展的若干意见》,大力支持洪城商圈客户做大做强,致力于为每一位客户提供完美卓越的综合化、国际化金融服务,与客户共创价值,共同成长。

风帆已高扬,起航势破浪。2014年,洪城支行将秉持“大行德广 伴您成长”的品牌理念,在加快打造优秀大型上市银行的征途上,一路奋进,勇往直前!

第三篇:电视专题片脚本

现代农业第 期:

(出像)各位观众,欢迎收看本期的现代农业。今年以来,陈洋镇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下达的发展高效农业“三个一”的目标任务,精心谋划,认真组织,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一亩两千”超额完成。通过订单推广种植的羊角椒、小米椒新品种,覆盖全镇12个村(居),面积近万亩,目前已实现亩纯效益5000元以上。

(配音)陈洋镇为带领百姓走上致富之路,他们大力推行拱棚韭茶、中棚棉套瓜、棚育花卉等种植方式,该镇目前已实施棚育栽培1550户。与此同时,该镇成功引进占地120亩的规模养猪场一个,建成百万元纯效益养牛场一个。总面积2014亩的七埠高效农业示范园目前规划已完成,投资主体已敲定,土地流转已基本到位,今冬明春将全面投入生产。当前陈洋镇正大力度推进羊角椒、小米椒等高效品种的推广、扩种,按照县委书记徐超的要求,将辣椒面积发展到4万亩的规模,形成鲜明的镇域特色。目前推进建设农业示范园建设的各项工作正紧锣密鼓地展开。

重抓责任落实。

[同期声]【镇长】

【我镇已成立高效农业示范园建设指挥部,由镇长任指挥,分管镇长任副指挥,抽调专人,组成班子,专门负责2014亩高效示范园的建设工作。从土地流转的扫尾到基础设施的配套,从建设任务的分解到建成时间的确定,从种植主体的敲定到分块承办负

责人的锁定,环环紧扣,责任到人,加快推进。确保11月份棚架搭建完成,12月中下旬全面投入生产。】

(配音)重抓发动引领。县委、县政府大力推进高效农业的发展,尤其是设施农业示范园建设,其根本目的是让本地农民参与进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带动农民致富。该镇的2014亩示范园建设全部由本地农民作为建设主体。全镇树立典型,加大宣传,组织观摩,深化体验。通过大户的现身说法,群众的亲眼所见,效益的细算比较,任务的细化分解,把任务落实到村组,锁定到人头。干部带群众,大户带小户,全民共参与。今年计划在七埠村发展本地农民种植大棚韭菜800亩以上,其余各村群众种植100亩以上,真正实现创办主体转变为群众,各项效益惠及到群众。

【同期声村民】

【1、今年种了多少亩大棚。2、种的什么。3、效益怎么样】 (配音)重抓配套保障。为了更好地地吸引群众入园,陈洋镇克服财政资金困难,多方筹措资金,科学规划园区,做到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实现沟渠田路配套,桥涵闸站完善,实现园区建设水平起步就领先。同时,突出强化服务,努力为园区投资主体提供土地流转、设施配套、生产指导、品牌建设、市场对接等方面的优质服务,全力推动设施农业的大发展。

(出片花)

(字幕:火红的事业热心的人)

(配音)薛峰琴是陈洋镇桃园村人,她和丈夫在2014年双双下

岗。2014年,薛峰琴开始探索羊角椒的种植技术,并在洋马、黄尖等镇承包土地进行种植。由于勤劳好学,科学种植,第一年就尝到了种辣椒的甜头,亩平均收入2500多元。于是,薛峰琴于2014年6月在县工商部门注册资金100万元,成立了“射阳县峰琴辣椒专业合作社”,次年成功注册了“鹤湘”牌辣椒商标,并投入180万元新建保鲜库一座。目前合作社社员达550人,在本镇及周边乡镇设立辣椒收购点22个,2014年线椒和白米椒种植面积达12014亩,种植辣椒亩平均收入3000元以上。

【同期声薛峰琴】

【 我们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运行模式,实行订单种植,保护价收购。对新发展羊角椒种植的农户,从资金、技术等多方面进行扶持,采取“五统一分”即“统一提供种苗、统一技术服务、统一药剂供应、统一产品收购、统一利润分红和社员分户种植”的运行格局,真正做到了民办、民营、民受益。】 (配音)为了扩大羊角椒生产规模,培育高品质辣椒生产基地,2014年,陈洋镇出台了羊角椒种植扶持政策,鼓励群众扩大种植面积,明年全镇规划种植面积2万亩,目前已落实面积1.8万亩,确保三年实现4万亩规模。由于经济效益显著,产后服务有保障,周边的新坍、通洋、海河、阜余等乡镇的种植规模也不断扩大,总面积1万以上。2014年,薛峰琴在本镇高效农业示范园内承包了300亩土地,从事大棚辣椒种植,镇政府给予了土地租金、“三通一平”等方面的政策扶持。12月底羊角椒示范园的大棚全部搭好,新品辣椒苗入园。

(出像)辣椒已成为薛峰琴一项火红的事业,在她的热心帮扶下,陈洋镇的辣椒生产普遍推开,“鹤湘”辣椒将成为陈洋镇高效农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好,感谢收看现代农业,咱们下期再见。

第四篇:电视专题片脚本1

“三问三解”在太白

——“五步工作法”落实“三问三解”纪实

2014年新年伊始,刚刚完成县镇村三级换届的山城太白,处处洋溢着初春的气息与活力,群众对新一届领导班子翘首以盼,寄予厚望,全县各级领导干部也以饱满的精神、实干的态度谋划着太白新的发展篇章。太白县委围绕如何解决以往干部作风不实、精神松懈、联系服务群众不经常的痼疾,站在新起点,谋划新优势,凝聚新动力,酝酿新突破。苦寻遇良方,今年2月,时任省委书记赵乐际同志号召在全省开展以“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解民忧、解民怨、解民困”为主要内容的“三问三解”活动。几经调研论证,多次横比竖对,太白县委认为这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力抓手,经过酝酿讨论,在全县安排开展了“下基层、抓落实,三问三解践行先进性”活动,创造性的设计了“问、析、解、访、纠”五步工作法,把“三问三解”的活动要求变为具体行动,让干部下得去、问得清、解得实。

问,就是上门问清政需计。县委统一设计制作了包含30类120个具体问题的《民情日记本》,作为干部进村入户“三问”提纲和工作指南。党员干部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把群众当亲人、当朋友,在田间地头、房前屋后手拉手交谈,心与心沟通,使党员干部掌握了最鲜活、最真实、最全面的村情民意。

析,就是深入剖析因由故。对征集到的意见建议采取党员干部初步分析,镇村支部归类分析,县委政府全面分析的方式,分门别类,认真研究,找到政之失、民之需、 1

计之出的源头,找准民忧、民怨、民困产生的原因。农村当前最大的忧虑是空巢老人和留守儿童的亲情缺失问题,最迫切的愿望是增收致富,最吃紧的是缺项目、缺资金、缺技术,最需要的是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基层组织最突出的问题是致富带富能力不强,服务群众的本领不够。找准了问题的症结,为下一步对症下药、解决问题奠定了基础。

解,就是全力化解忧怨困。按照勤入户解怨、出政策解忧、办实事解困的思路,采取一般问题包抓干部上门解决,重大问题城乡支部联动解决,难点问题职能部门集中解决,长远问题县委政府重点解决“四解法”,全力解决农村当前存在的各类问题。

访,就是跟踪回访抓落实。建立了部门帮扶台账和党员干部帮扶信息库,定期对“三问三解”活动“回头望”,回访包抓对象,查找薄弱环节,不断改进帮扶措施,巩固帮扶成效,防止问题反弹。

纠,就是严格查纠明责任。县委严明“六不”纪律,加大明察暗访力度,着力纠正重视不够、措施不力、进展缓慢等问题,切实做到了纠有所改。同时,从看得见、摸得着、群众普遍关心的“小事”入手,全面推行上门宣讲政策法规、上门兑现惠民政策、上门代办证照审批等“十上门服务”,增强了“三问三解”的复合力量,实现了“三问三解”的叠加效果。

“五步工作法”环环相扣,一脉相承,谱出了加强党建、转变作风、改善民生、推动发展、促进和谐的“五步曲”。活动开展以来,全县29县级领导包抓7个镇,68个单位包抓66个村,按照县级领导包3户、科级干部包2

户、一般干部包1户的要求,全县1326名党员干部与2530户群众结对帮扶,帮助群众转变观念、排忧解难、发展生产、增收致富。共走访群众9812户、服务对象3098人,发放征求意见表5328份,征集到意见建议1787条(生产生活方面309条,增收致富方面273条,子女上学方面209条,看病就医方面123条,养老保障方面50条,村容村貌方面130条,民主管理方面112条,基础设施方面329条,文化生活98条,政策落实方面154条)。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1577个,送资金357.6万元、物资52.28万元,送项目314个,化解矛盾纠纷212起,其中为贫困群众办实事1365件。

天道酬勤,实至名归。太白县“三问三解”活动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得到了中央和省市领导的充分肯定。3月22日,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中央创先争优活动领导小组组长李源潮同志作出批示,建议在陕西省“基层组织建设年”中推广太白县经验。7月,太白县又喜获全国、全省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县称号。

荣誉激励干劲,成绩昭示未来。如今,全县党员干部趁着党的十八大的强劲东风,继续以“三问三解”活动为总抓手,转作风、解难题、促发展、惠民生,朝着建设现代生态田园新太白的宏伟目标昂首迈进。

第五篇:电视专题片脚本

文章标题:电视专题片脚本

永安,是一个以吉祥嘉语命名的地方,最早见于唐朝碑文记载,其本身就寄寓着人们对祥和昌明生活的祈盼.

祈盼和平,没有战乱;祈盼富足,没有贫穷;祈盼安康,没有疾患;

世世代代的祈盼,世世代代的失望,永安人并没有名副其实的过上幸福的日子。

拂去历史的尘埃,轻

叩岁月的门扉,晨钟暮鼓的祈祷,永安还是块不安的土地。

历史打开了新的一页。

一位伟人说:发展是硬道理。永安人用实践回答了这个问题,发展是稍纵即失的历史机遇,是不进则退的竞技,是没有选择的选择。

永安乡地处枣薛经济带的东端,北依枣庄经济开发区,南与万亩榴园隔山相望,全乡辖18个村居,人口3.5万人,[本文来源于好范文-www,,找范文请到本站]面积56.9平方公里,具有良好的区位优势,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宛如一颗明珠镶嵌在齐鲁大地上。

在全国大发展的背景下,2014年,永安乡国内生产总值完成4.65亿元,比2014年增长3.5倍;工业固定资产投资达101080万元,比2014年增长12.4倍;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389万元,比2014年增长4.2倍;农民人均纯收入5460元。

是什么使永安取得如此惊人的速度?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

踏遍青山青山美,寻访绿水鱼虾肥。和谐的声音,和谐的图画,和谐的笑容,为永安乡的腾飞插上了鲲鹏万里的翅膀,为永安乡的强劲崛起安上了直击云霄的引擎。

《采访王书记谈和谐促发展思想》

2014年,永安乡党委,政府作出了一项惊人之举,将一座年产吨的乡水泥厂拆除,要知道这座水泥厂曾经是这个乡的钱袋子,发工资的小银行。在拆除现场,这位老工人不忍看到与他相处多年的老朋友就这样退场,但他理解乡里的

决定。

《采访》

拆除的是污染,是不合理的经济结构,换来的是青山绿水,是外商的纷至沓来。

一项投资30亿元的澳门国际城物流中心将在这里将在这里破土动工,这项永安乡人均近10万元的项目,是永安乡大开放,大招商的结果。

《采访外商谈为什么到这里》

筑巢引得金凤来,一批大项目纷纷落户永安,成为永安乡借力发展的强劲动力。

2014年引进了投资1·1亿元的大官庄文化广场及商品房开发项目。

2014年引进了投资1·6亿元的山东十里泉酒业有限公司项目。

2014年引进了投资3200美元的山东天意纺织有限公司项目,是市中区第一个完成引进过亿元工业大项目的乡镇。

三年来,全乡共引进项目60个,合同利用资金45·96亿元,实际到位资金10·94元。其中,过亿元的项目4个,过5000万元的项目4个,过2014万元的项目13个,进入枣庄经济开发区的项目7个。

红红火火的生产场面,为客商赢得了效益,为永安注入活力。如火如荼的重点项目建设,托举的是永安明天的希望!

《繁忙的商贸场面,同期声》

永安乡地处近郊,这里的农民比其他地方的农民更多的看到耸立的楼房,也更早的萌生了经商欲望。历史上,明代永安庄就有集市,这种前门市,后作坊的模式,是以家庭为单位手工业生产的雏形,也是自给自足农耕文明最大的突破。

突破的局限,导致了农耕文明的衰败。

东风劲吹满眼春。这是一个百舸竞发的新时代。

走进永安,看到的是民营经济的异军突起。民富则国兴,永安乡依托城区西移,枣薛经济带建设和枣庄经济开发区,因利势导,强抓机遇,促进了沿街商品房的开发和餐饮服务业的兴起,形成了以房地产为龙头,服务业为主干的新格局。

三年来,全乡新发展个体工商户1000个,新发展民营企业98家,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5家,使总数达到27家,纳税过100万元的发展到6家。天意纺织,十里泉酒业,金田服饰,华派制衣,长城建筑等企业迅速崛起,成为区重点扶持企业,金星爆破,海德石材,圣德青铜,精细化工等企业当仁不让,成为鲁南地区响当当的名牌企业。

民营经济总量的迅速膨胀,使组建企业集团渐浮水面。这里是山东长城建筑集团公司。它是市中区第一家建筑行业集团公司,也是市中区2014年唯一组建成功的集团公司。2014年,将有5个骨干民营企业走进集团公司的行列。

船大好行船的道理,使他们聪明地选择了做大,做强,更果断地选择了强强联合。面对全球化的大市场,他们走出国门,把生意做到了海外。2014年,全乡完成出口交货值31500万元,出口创汇1100万美元,同比增长25%。

《采访谈以工促农,城乡协调发展》

国以农为基,民以食为天。

安乡党委,政府,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做新时期农村工作的首要任务,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分布实施,整体推进。在千方百计实现农民增收,减负的同时,更在充分挖掘农村内部增收潜力做文章。

这里是西郊大型花卉市场,集培植,观赏,出售为一体,供应着半个城区的花卉所需。谁曾想到这里原来是个

废弃的坑塘,而今的老板就是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是市场这张无形的手,让广大农民找到了效益更高的用武之地,更是党的富民政策,使他们圆了世代没有圆的梦。

永安乡积极发展品质优良,特色明显,附加值高的优势农产品,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着力培养出了一批竞争力,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和示范基地。单干已经很难适应农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用共同利益这根纽带,永安乡农业合作社应运而生,健康发展。国大牧业合作社和神农肉牛合作社被市委,市政府命名为全市十大合作社。天瑞合作社入社会员1650余户,带动3000多家养殖户走上了致富路。

《采访合作社的好处》

《聂家庄外景。洗衣洗菜。等展示新貌。同期声》

《采访老人谈过去吃水难,有女莫嫁聂家庄歌谣。》

聂家庄变了,这里的小伙再也不用愁找不到媳妇了。吃上城里人吃的自来水,走上城里人走的柏油路,用上城里人用上的煤气路灯,看上城里人看的有线电视,使上城里人使用的电脑手机小汽车。走进永安乡,你会处处感受到乡村城市化的气息,你会领略到今天乡下人的美丽。

永安乡以生态村建设为突破口,加快推进农村道路,饮水,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改善人居环境。三年来,全乡先后投资1300多万元,铺设道路30多公里,在全市率先完成了三年村村通油路工程的建设任务。有10个村还实现了户户通。一处处风光秀丽,村容整洁的新型农村出现在希望的田野上。

《采访一沼气户》

在区,乡资金技术支持下,这种清洁,环保的能源,是农村循环经济新的发展方向,更悄悄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采访谈社会主义新农村应该是一个享受政府公共服务的农村,谈卫生和教育等》

《采访农民谈看病等》

青山为屏,绿水为练。

和谐的声音,是回荡在大地上的旋律。它是连接历史和未来的一条生生不息的血脉,更是今天创造奇迹的内在动力。永安乡自古就是物华天宝,英才辈出的地方,悠久的历史传说,赋予了这块土地更多的灵性。秀美的田园风光,更蕴育着旅游开发的无限商机。

《采访谈设想》

春播秋收,天道酬勤。永安乡先后被评为国家环境优美乡镇,山东省精神文明先进单位,山东省科普工作先进乡,枣庄市经济十强乡镇,市级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乡等光荣称号。

抚今追昔,饮水思源。

永安乡每一次腾飞,每一次跨越,都得益于市,区领导大力关心支持,得益于全乡上下一心,团结拼搏,科学为先,和谐铸魂的气魄和胆识,才有了今天一年一个新台阶,一天一个新起色。

和谐就是生产力,和谐就是前进的动力,和谐就是平安一方,造福一方的最高境界。

2014年8月9日,永安迎来了一位尊贵的客人。国际慈善大使,著名国际影星成龙先生,带着他的爱国拳拳之心,投资千万元,在永安乡建成一座龙子心中学。这是成龙在国内筹建的第一所中学。永安乡人会永远记住他,更不会忘记从这里走出来的将军李嘉祥,正是他的牵线搭桥,才有了这座湖山上的美丽中学。晨光中的孩子,会记得吗?

永安,我用镜头捕捉你每一步变迁,我用画笔描画你每一个笑脸,我用诗行赞美你每一天喷薄而出的希望。

《电视专题片脚本》来源于本站,欢迎阅读电视专题片脚本。

我们向你推荐更多范文:

电视专题片脚本

校长电视专题片脚本

电视专题片脚本

绿色遂宁(电视专题片脚本)

茅台酒专题电视专题片创意脚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