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泥巴》

设计意图:

《玩泥巴》

陶艺在我国有着浓厚的文化底蕴,几千年前就走在世界艺术的前列,如秦朝的“兵马俑”让世人惊叹。而现代陶艺让艺术的门槛大大降低了,并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进行陶艺教育不但有教育意义,更是孩子们快乐的载体,所以陶泥是孩子们游戏中的宝贝。在本次活动中激发幼儿们的创作热情,让孩子们尽情的感受泥巴的质地,让学生从玩中掌握制作的技法。

活动目标:

1、通过触摸、观察、嗅觉、摔打、重量来更为细致的感知泥巴的特性。

2、通过民间游戏摔泥巴,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捏泥巴的技法。

体验民间游戏的乐趣。

活动重点:

通过触摸、观察、嗅觉、摔打、重量来更为细致的感知泥巴的特性。

活动难点:

通过民间游戏摔泥巴,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掌握捏泥巴的技法。

体验民间游戏的乐趣。

活动过程:

一、体验玩泥巴的乐趣

1、教师随意取泥放于手指,通过看、揉、捏,说出自己的感觉。

2、泥巴捏在手中是什么感觉?捏一捏有什么变化?

3、学生自由玩泥巴,鼓励学生边玩边交流自己的经验。

二、游戏导入

1、 教师边念儿歌边摔泥巴,引起学生的兴趣:“东洼里,西洼里,都来看我放啪哩!”教师将捏好的泥巴摔下,发出“啪!”的响声。

2、教师和学生共同游戏,启发学生掌握摔泥巴的方法:捏好小碗状,用力摔出使小碗扣在桌子上。(教师巡回指导,活动中注意良好的卫生习惯的教育渗透。)

3、与学生一起讨论:怎样才能让泥巴发出响声?

[设计意图]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兴趣,重现自己以前玩泥的情景,产生创作愿望,激励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本课的学习。

三、讲授新课

1.欣赏从古至今的泥塑作品,品味泥塑的艺术美感。

[设计意图]感受泥塑的艺术美,理解其独特趣味,通过学生收集的资料与课件的资料相

融合,更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即强调了学生的参与性,又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

2.跟我学

通过看书及课件学习泥塑罐的制作方法及装饰方法(切挖、粘贴、雕刻等)

注:泥条要保持湿度,相互间要紧密,注意保留自然的凹凸纹理

[设计意图]探究学习,重点掌握泥塑的泥条成型的制作方法,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提高自学,动手能力,并激发学生发现其它的泥塑方法。

四、创作体验,形成技能;

(1)学生创作,体验创作过程。

动起来吧!设计一件即实用又美观的器具。怎样使它更有特点,与众不同?

注意:1.教师要在学生身边多准备辅助工具,在遇到问题时,可以运用备用的工具来解决。

2.可几个人一组,共同完成一件作品,每组的负责人安排好每个人的任务。

3.注意室内及自身的卫生。

(2)教师辅导,学生形成技能。

教师对那些需要帮助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对于好学生鼓励他们大胆创造。

[设计意图]根据课标对美术作业的要求出现的三部分“基本要求”、“具体化”、“可选部分 ”来设置本课的创作体验过程,加深对泥塑的理解,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及对泥塑的审美能力。

(四)激发潜能,表现评价;

评出最佳造型奖、最佳技巧奖、

谈创作体会,制作过程中有什么新发现,遇到什么问题是怎样解决的?

[设计意图] 采用自评与他评的方法,评价标准体现多维性,以鼓励为主,成功展示自我,愉快学习,提高学生的表现力、自信心和评价能力。同时配合课题要求评出各种奖项来增加学生的成就感。达到课标提出的作业要求与作业评价相统一的原则。

活动反思:

儿童泥塑创作是国家美术课程标准中,“造型、表现”领域里所规定的课业内容,让学生通过对泥的塑造感受,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造型能力。让学生在“玩”泥巴的过程中体验艺术创作的热情。希望老师们可以多为儿童开设这样的生活化教育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