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手同行,奋力奔向新课改的圣地——新课改感悟

携手同行,奋力奔向新课改的圣地——新课改感悟

携手同行,奋力奔向新课改的圣地——新课改感悟

摘要:课改没有止境,也不会有终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育路上,没有永恒的教育规则让我们去墨守。当环境在改变,教育的行为和方式就要改变,教育的手段和策略就要改变。课改究竟在哪里?其实就在我们心中。只有心中有课改,我们才能在课改的大道上收获成长。

关键词:试水 一管四学五法 被动转向主动

自2014年全面推行新课改以来,如火如荼的新课改之风吹遍了整个湖北丹江口市大地。坐下来,回顾这两年的点点滴滴,自己就如同一个朝圣者,和一群志同道合的“工程师”迈向课改的圣地。边走边做,且行且思,在不断领略课改魅力的同时,也对课改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一、“试水”——让课改在认识上从模糊到清晰

2014年春,带着新鲜与“逼迫”,在众多质疑的声音和怀疑的目光中开始了课改“试水”。那一刻,没有人知道什么样的课改才算是课改,什么样的课改才是正确的。于是,自己进行大胆的尝试,放手课堂,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让问题成为课堂的主线,让质疑成为课堂的亮点。第一次为全校老师上课改公开课,第一次有中心学校领导走进自己课改的课堂,紧张又兴奋。为了课堂的效果,课前我做了大量的准备,翻阅资料、看教学视频、分析学情、不低于300字的二次生成、分发导学案、巧妙科学的设计课程环节……准备就绪,开讲。课上,效果很好,与其说学生很配合,不如说是学生表现得很“大胆”,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引导——评价提升,可谓是一气呵成,应该是合格课。可谁知,评委给出的结果是不合格,理由是讲得太多,展示环节不够到位,评价不够完善且没有深度。听到这些,我课改的自信与热情似乎一下子跌倒了一个冰点,极度的挫败感在自己的内心深处蔓延。反思!课后,第一次真正领会到了反思的重要,也深深体会到,新课改所提倡的自主、合作、探究、评价绝非简单的几个字,其蕴含的内涵以及如何进行实践是一门大大的学问。“试水”,让新课改在脑海中有了一个模糊的概念,至于水有多深,不清楚,只能慢慢趟水向前。

二、“模式”——让课改在操作上从无序到有序

为了深入理解“一管四学五法”的课改模式,我亲身参与了一节又一节的体验课、一次又一次的体验式培训,一次又一次教学研讨。具体的操作环节,具体的操作流程,如同生产线一样,时间以分记,甚至精确到每一个环节大约需要多少时间。从头至尾,严格按照操作流程执行,初步操作几乎无法完成,不是教学内容完不成,就是课堂环节走不到。于是,积极性再一次被打击了,我有过抱怨,有过反对,有过抵触,甚至有过放弃的念头。可是当学生在课堂上热火朝天展示的时候,自己实在没有理由浇灭学生的热情,毕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改继续推进,自己也在发生着改变。因为在师生的交流互动中,我感受到压力的同时,也体会到了收获的快乐。压力与收获都来自学生,是他们的思维碰撞,是他们的精彩分享,是他们积极的小组合作,让自己一次次的领略到了新课改的魅力。“模式”让师生在课改的道路上有了一份约束,多了几分规矩,少了一些无序;让每个参与其中的人都真正的享受课改,在反思中不断的进步和成长。

三、“反思”——让课改在思想上从被动转向主动

两年的课改教学过去了,我曾多少次的反问自己:新课改到底带给我们了什么?当传统之教育观植入脑海,我们所做的是固守,是僵化,是对师道尊严的维护,是对学生自我发展的排斥。当课改在思想上从被动转向主动的时候,新课改让我们不得不面对太多突如其来的新情况、新问题,自然也就带来必不可少的新思考、新思维。师与生,打破了固有的师道尊严,必然会平等相处;教与学,打破了传统的教学藩篱,必然会教学相长。从第一次讲课对课改的反对到现在对课改的适应,从模式初期尝试的失败到现在过关和公开的展示,从对环节一成不变的固守到现在的灵活操作,从初期思想上的抵触到现在坦然的接受,每一个转变都是自己教育历程中的一笔财富。反思,不仅是对一节课的反思,更是对一个阶段教学的反思。课改在不断深入,任何一个在一线奋战的教师都无法回避一个事实——成长需要反思,进步离不开交流。备课组内沟通,学科组内互动,课改名校取经,全校师生分享,每一次都让自己有着不同的感受与收获。在智慧的碰撞中,在情感的交流中,课改已不只是口头的符号,是思想中已然充满课改的元素,无法回避,难以割裂。

课改走到今天,我似乎明白了一个道理:课改没有止境,也不会有终点。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教育路上,没有永恒的教育规则让我们去墨守。当环境在改变,教育的行为和方式就要改变,教育的手段和策略就要改变。课改究竟在哪里?其实就在我们心中。只有心中有课改,我们才能在课改的大道上收获成长。行走在课改的大道上,我们仍需努力!那么,就让我们携手共进,继续行走在探索课改的道路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