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以“水循环”一节为例

在新颁布的课程标准中对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形成地理的核心素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案例式教学法正是以区域案例来培养学生的区域认知水平和综合思维能力,并通过相应的问题来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和地理实践能力的优良方法。基于案例式教学法的优点,本文将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三章第一节的内容为例,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方法来进行教学设计,可以实现《基础教育课程标准改革刚要(试行)》中针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有利于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案例式教学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的应用 ——以“水循环”一节为例

具体实施过程,本次课堂首先对学习小组进行划分,每个小组约12人,大约4个小组,各小组分别集中坐在教室制定的位置上。具体过程如下:

(1)1-3分:教师播放电影,让学生从昏迷者对谁的无意识渴望来引出水对人们的重要性。

(2)3-5分:讲述水资源的定义,提问学生地球上的主要水体及其所占的比例,让学生各抒己见。

(3)5-10分:学生利用这5分钟时间进行讨论“冰山虽然诗水资源储量最多的水体资源,但是为什么河流水、湖泊水、淡水以及浅层地下水是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用水?”,要求分组的同学各抒己见,并记录表格,进行汇总。期间,教师下讲台,给予方法上的指导,答疑解惑,最后归纳总结,学生进行巩固并做好笔记。

(4)10-20分:让学生绘制出地球上水循环的示意图,并请几名学生到黑板绘图展示,并引导学生观察黑板的绘图思考水循环的环节有哪些?提示学生参考课本的“水循环示意图”,做出答案,教师最后进行总结和补充。

(5)20-30分:学生自主讨论水循环的类型,并理清不同水循环过程中的具体环节。同时,教师在其中解答学生的问题。并在最后,请各组派名代表,写出组内答案,组内成员可以进行补充和改正。

(6)30-40分:教师让学生根据课本及课件材料,思考相应的问题,并分析讨论水循环的意义,小组代表发言

(7)教师对课程进行总结,对于每个小组的表现进行积极的评价,要求记分员对组内成员进行相应打分,并统计大组每次讨论表现的得分。

本堂课通过小组的合作学习,将原来教师须完成的任务转交给相应的学习小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减轻了教师课堂的压力,同时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有利于学生突破思想的局限,拓展了学生的视野和思维。但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出现的时间把控不够等问题需要教师在后续的过程中加以重视并解决,从而真正发挥小组学习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