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与综合实践活动之缘

4月25日,在县教研室陈桂枝主任带领下,我有幸成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纲要》解读受益最早的老师!会上,市教科院易淑泉院长、陈雪梅主任,红安教研员余向红主任给我们详细的解读了新纲要,也强调了这门课程的重要性。老师们听得很认真,中间还有提问与交流环节,把培训活动推入高潮。三天的学习,三年的努力,突然发觉在心灵深处,这门课程竟然让我堆积了那么多的回忆。岁月虽然流逝,这段奋斗的日子和其中的感动却挥之不去。那一幕幕随着我的发言在我的心田荡漾开来……

我与综合实践活动之缘

缘起比赛  初识课程

2014年开学不久,中心学校分管教科研的张校长给我们学校分派了一个教研任务:参加省级综合实践活动说课比赛。一听这任务,我们大脑是一片茫然:综合实践活动是个什么课程?说课?连课程都不知是什么,怎么参加比赛?为什么我们这个山区边缘小学会接到这样高级别的比赛任务?我们是疑问重重,甚为不解。在张校长细心的解释下,我们才知道缘由: 2012年我校立足校本,提出县级课题《民俗文化开发与研究》,探索总结并发现本土丰富的民俗资源,让一些濒临灭绝的民俗文化得以传承,在结题汇报时由魏思政老师主讲的一节课《我的家乡》得到了县教研室领导的好评,认为我校综合实活动课程有一定的基础。于是就有了这样一次竞赛的机会。

任务接到后,我们是束手无策,也没人敢主动挑起这个担子。当时我们对教育教学颇有研究和经验的罗洁校长主动报名,接下了这个重担。校内也随之组成了一个团队,共同来研究这个课程。还记得我们拼命上网搜索关于这个课程的资料,眼看比赛日期将近,可是我们仍旧是一无所获。一翻商量之后,决定由我拔通市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员陈雪梅主任电话,寻求指导与帮助。在电话中,我代表团队把已经梳理的疑惑一个个的抛向陈主任:综合实践活动学科说课是说其中的一堂课,还是将整个活动流程都呈现出来?说课课件中怎样反映出自己开展活动的痕迹……陈主任耐心的倾听着,一个个问题的解决着。电话录音了,我们为了找准方向,一遍一遍的听着,你一言我一语的说出自己的想法。于是慢慢有了方向,罗校长结合我们地方特色,也定下了说课内容《天堂红叶》。写完了教案,开始进教室上起了开题指导课,各小组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走出校园,走入社会调查研究。作为其中一个小组的指导老师,我带着学生到田边地角观察乌桕树的形态特点;测量乌桕树的树围、冠围、树高,探究根系分布范围与三者的关系,学生兴趣盎然,乐不思蜀。

这个主题活动在我们团队一遍遍打磨下,终于结束了,学生在展示课上精彩的分享让我们甚是欣慰!此时如何将完整的活动在有限的说课时间中呈现出来,我们已是心中有数。

比赛日期终于到了,罗校长带着全校师生的希望出发了,好消息也随之传来,这节说课荣获省一等奖。在这次竞赛活动中,我们也结识了引领我们走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两个重要人物:一个就是素未谋面但是一直给我们方向的陈雪梅主任,另一位是红安县教研室教研员余向红主任。我当时代表课题组参加《民俗文化的开发与研究》课题的成果报告与答辩,因第一次正式的在综合实践的舞台上参赛,很多地方语言不规范,内容也出现错误,在余向红主任的点拔下,我们连夜修改了稿子,最终也获得湖北省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题研究成果一等奖。第一次接触这门学科,竟有如此大的收获,我内心甚为激动。

承接课题  课程落地         

好消息接種而至,2015年5月陈桂枝主任的推荐下,学校参加了湖北省重点课题《基于学科背景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我校也是罗田唯一参与该课题研究的小学,课题组长这一重任落在我肩上。

课题怎样开展,怎样将课题深入到我们的实际课堂教学中去,又是横在我们面前的难题。课题组老师一次又一次的集中研讨,大多数老师仍是很困惑。好在罗洁校长有几次外出参赛学习的机会,看得多经验多,每一次探讨,我们都会有新的收获。但脱离课堂的理论知识学习还是让我们感觉无法践行课堂。该怎么办呢?我暗自思考着,看着黄冈市综合实践活动群中陈主任上传的精选案例,我顿时有了想法:下载所有案例打印成纸质稿,自己对着案例分析着对课程的认识,分析课堂的结构流程,摸索着上起了开题指导课。后来,我的这种方法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老师们都这样做了起来。罗校长也多次上了示范课,陈雪梅主任的电话指导也随时跟进。就这样,从课题倒逼课程落地,从案例倒逼主题活动开发,我在综合实践的课堂上稳稳的起步着。

深研课题   课程开发

课题组的老师最初都是基于在自己申报的学科背景下选题,我做的主题活动有基于语文学科背景下的《我喜爱的小动物》、《生活中的错别字》等,随着课题深入研究后,老师们在探讨:罗田作为旅游县,内涵丰富,课程资源取之不绝,用之不尽,教学的价值不可估量。能否将学科和家乡资源与综合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充分利用家乡的资源,赋予学生以生活的意义,这样的综合实践课会让学生更喜欢。于是我开发了《走近吊锅节》、《触摸家乡春季》、《我爱家乡的节日》等主题活动,这些主题活动不但让我的学生有了一次小小的旅游,还从中学到了知识,在实践中知道了自己家乡是那么的美丽而感到自豪。

2015年12月,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展示课活动在红安举办,我们课题组带去的13件课题研究成果,我的案例《我喜爱的小动物》荣获市级一等奖,论文《综合实践课程助推课改稳步向前》获市级二等奖。2016年10月,在苏州举办的全国基础课程改革试验区综合实践活动第十四届研讨会上,我的《触摸春节》《走进吊锅节》2篇案例分获国家级二等奖。在2017年课题结题大会上,我的现场说课《走进家乡吊锅》获市级一等奖,论文《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充满浓浓家乡味》获市二等奖。在2017年度湖北省“课堂教学特色案例”评审中,我的综合实践活动案例《我爱家乡的节日》获省级二等奖。三年来,我在课题中丰收了,学生在课题中成长了,综合实践这门课程在学我心中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了!

课题结题   课程入心

还记得2017年12月20日,《基于学科背景有效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研究》课题结题大会在罗田义水学校隆重召开。

从9月份开始,整整三个月,我和课题组的老师们都在为结题收尾工作做准备。陈雪梅主任严谨的工作态度也深深的影响了我们,担任组长的我,所有能呈现出我们完整的研究轨迹的资料我是从字词句上反复斟酌,一遍遍的再三审核。老师的课例也是反复打磨再录屏。当时孩子小还未断奶,白天上课忙,晚上总是等孩子入睡后,再起来加班。深深的记得临近会议日期时,更是忙碌,我们的课题组长群里几十人都是如此,大家遇到问题,群里及时有人帮忙解决,我们的陈主任无论多晚,都会在群里问候大家。老师们都说陈主任用个人魅力引领我们走进走和实践活动,而综合实践活动用其独特课程魅力吸引大家。是的,正是由于陈主任这一批教研员尽职尽责的带着我们,才让我们所辛苦却坚定。功夫不负有心人,二次审核,我们得到的喜讯是准许在这次结题会上结题。而通过这段时间对课题资料系统的整理加工,我感觉自己对这门课程有了更深的理解。

结题会上,我准备了一节现场说课《走进家乡吊锅》,我倍加珍惜这样的机会。说课准备阶段,我带着学生把这个主题活动上了整整两遍。写说课稿、收集素材、制作课件,反复修改。记忆犹新的是几次思路不畅通,总怕自己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理解有偏差,恰好我关注的余主任公众号《莲花岸》中的文章《课托》给了我启示。我记得文中有这样一段话:这种不靠说,而是用大量有特色、风格多样的学生活动视频支撑的交流,让说课非常有底气,也非常有个性,不是泛泛的总结。于是我明白了不能光靠文字解说自己的活动过程,而是要用图片、视频等再现自己的主题活动探究轨迹。因为在乎,所以认真,最终这节说课在现场得到与会老师的好评,被评为一等奖。

更让我收获颇丰的是当天的三节现场讲课。开题课《数字的秘密》、中期指导课《制作年历》、展示汇报课《神奇的二十四节气》,这些主题研究课,来自不同的学段,用不同的课型,展示了综合实践活动的勃勃生机和无穷魅力。我深深地被震撼到了:原来综实课,可以上得这么开心、有效果,同时也深深感到自己原来在这条路上只领略了皮毛。

而本次纲要的学习,我从理论和观念上,更深刻认识到了综实纲要的重要性,也对综实课有了全面的认识。了解了纲要出台的重要意义,不仅仅是进一步加强和巩固了课程的地位,而且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发展指明了方向,也进一步推动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的研制过程,艰难而又漫长,更是经过层层论证和调查。作为一线教师,通过学习,更理解了综实课开展的必要性,也坚定了我继续走在综合实践活动这条路上的决心!

回首几年来的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我发现自己与它结下了不解之缘,从知之甚少到略知一二,再到深深地喜爱上这门课程,我经历了很多,既有入门时的困惑,深入研究时的艰辛,又有成功的喜悦。在这种既艰辛又充满挑战的过程中,我学习着,实践着,幸福着,快乐着,感谢一路上鼓励、帮助的我的同行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正以其独特的魅力,体现出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我也要在积极的反思中不断地探究、实践、总结经验,不断地成长,继续书写着我与综合实践活动的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