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心树》教案【精品多篇】

《爱心树》教案【精品多篇】

爱心树教案 篇一

作品分析:

这是一本非常简单的图画书,用简单利落的黑白线条勾勒出一棵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一个贪求不厌的孩子。故事的文字纯朴直白,简洁明了,讲述着一个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在"索求"与"奉献"之间,在"爱"与"被爱"之间。一段深沉的爱,一种无私的奉献,令人在百读不厌中细细体味蕴藏其中的爱的哲理,禁不住流下热泪。

在这个故事里,人们更多的是把树看成为母爱的化身。是啊,如果不是爱,又怎么能让树奉献了一切还无怨无悔呢?

其中"大树很快乐!"是全书中最让人潸然泪下的一句话。当看到结尾处那个被唤为男孩的老人,佝偻着身子坐在树桩上,"大树很快乐"那几个字又一次跳入眼帘时,又有几个人能不感动呢!

教学思路:

大班的幼儿已经有了一定的阅读积累和语言表达能力,因此《爱心树》活动以集体阅读、自主阅读为主。首先师幼集体阅读绘本的前面部分,大树与小时候的男孩荡秋千、捉迷藏……理解大树与孩子共享的快乐,其次让幼儿围绕"长大后的男孩还会再回来吗?他和大树又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这个问题自主阅读,对故事情节进行猜测,接着在PPT画面和舒缓的背景音乐中教师娓娓讲述着故事,让幼儿体会隐藏画面背后的大树无私的爱与奉献,最后是情感迁移,行动感恩,回报父母亲如大树般的关爱之情。

教学目标:

1、阅读绘本《爱心树》,了解故事内容,大胆表达自己的感想。

2、感受大树无私的奉献精神,懂得付出也是一种快乐。

3、体会父母如大树般无私付出的关爱之情,学会感恩,学会回报。

活动准备:

《爱心树》大绘本一本,小绘本人手一本,PPT,FLASH,图卡若干张,《眼泪》、《感恩的心》背景音乐

活动过程:

一、赏读封面,猜想故事。

1、认识封面:你看到封面上画了什么?(男孩和树)

2、了解作者:谢尔。希尔弗斯坦,是美国最伟大的绘本作家之一,他的绘本最受孩子们的喜爱。

3、猜想故事:男孩与大树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

二、读文赏图,激发想象。

1、师幼集体阅读绘本(P1-30)

(1)理解词语:孤寂。

(2)猜测:长大后的男孩还会再回来吗?他和大树又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

2、幼儿自主阅读绘本(P31-46)

(1)集中提问:男孩回来了吗?男孩每次回来都让大树没有了什么?(大树没有了果实、树枝、树干)

(2)猜测交流:失去了果实失去了树枝失去了树干的大树心情会是怎样?(难过,伤心)(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播放相应BBT画面,并在黑板上逐一贴上相应图卡。)过渡语:到底大树心情是怎样呢?难受还是伤心?我们一起再来走进这棵大树。

3、师幼集体阅读绘本(P31-46)

(1)交流:原来大树的心情是什么样的?(快乐)

(2)感受大树的无私奉献:失去了果实、树枝、树干的大树为什么却是快乐的呢?(因为他爱男孩,孩子的快乐就是大树的快乐)4、给大树取名。

这是一棵什么样的树?(爱心树)。

5、教师讲述故事尾声(播放PPT画面)。

过渡语:只剩下树墩的大树还能再帮助男孩吗?

6、整体欣赏(回放FLASH画面,在"爱心树"背景音乐下,幼儿再次品味这个温馨、动人的故事)交流提升:

(1)男孩只会向大树不断索取,却不懂得感恩、回报,对吗

(2)假如你是那个小男孩,爱心树给你带来这么多的快乐,你会给爱心树什么快乐呢?(给大树唱歌、跳舞……)

三、联系生活,情感迁移。

1、情感提升:在生活中,有谁也像这棵爱心树一样给你快乐,给你幸福,给你爱心呢?(爸爸妈妈,他们生病时照顾我……)。

2、学会回报:我们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大。考吧。幼。师网出处(做个听话的孩子,帮爸爸妈妈做家务)

四、活动延伸:行动感恩。

在《感恩的心》背景音乐下幼儿给父母洗脚,用行动来回报父母的爱。

活动反思:

1、读文赏图,激活想象。

绘本最主要的特点就是那些充满童趣的图画,因此我引导孩子观察绘本封面,让幼儿大胆猜测:"男孩和树会发生什么样的故事呢?"接着边展示画面边声情并茂地讲述故事,让孩子感受蕴藏图画背后爱的哲理。图画没有背景,留有很大的空白,给予孩子极大的想象空间,让绘本阅读不仅仅只局限在绘本本身,而使得绘本阅读更加丰满、更加立体。这不但培养了孩子的观察能力及口头表达能力,更重要的是借助绘本阅读,在观察、想象中,让孩子享受阅读的情趣。

2、妙引巧领,注重体验。

在设计活动的时候我有这样的担心:因为大树每一次的付出都是快乐,会不会让孩子因为大树的无私而认为男孩的索取和贪婪是理所当然的呢,如果那样的话此活动就违背了我选择它的出发点了。可是让大班的孩子去体会大树在男孩屡次索取而不知回报下那种无奈的快乐似乎又太难的。于是我认真、仔细的分析着活动的每个环节,最终选择让幼儿通过男孩的所作所为来判断"男孩这样做对吗,他又为大树做了什么?",通过这样的解读传达给孩子爱的真谛,"老师,我非常的感动"、"男孩做的不对,他不该这么一直向大树要东西"、"如果我是男孩我会每天都来陪它,给它讲故事、唱歌……"孩子们的回答让我欣喜,他们已经明白爱与被爱之间的关系。

3、情感迁移,学会感恩这个故事最感人的地方就是大树无私的献出了一切,却很快乐。于是我在欣赏完绘本后,适时情感迁移,让孩子体验亲人如大树般的关爱之情,并学会感恩与回报。"在生活中,有谁也像这棵爱心树一样给你快乐,给你幸福,给你爱心呢?""我们应该怎样回报父母的爱?"孩子们纷纷发言:"做个听话的孩子就是对爸爸妈妈最好的回报""帮爸爸妈妈做家务……"活动的最后让孩子们为自己的父母洗脚,以实际的行动回报父母的爱。

活动点评:

谢尔的作品总是这样的风格:简单而深刻,朴实而丰富。《爱心树》是一本文字与图画线条都非常简单的书,所以本次教学也尽可能的回归这种简单。老师静静地读,孩子静静地听,让每一个画面和每一个文字都能深深地烙进孩子们的心田。

对教材处理,教师的重点不是落在多元化的主题上?也不是故事内容复述与理解?而选择了绘本的阅读上。

第一:因为图画是绘本的生命。绘本的画面是可以读的,那美丽的画面和简单的文字背后透着作者丰富的想象。

第二:阅读的基础是想象力,能够运用想象力来描绘出眼睛无法见到的故事,才算是真正会阅读。绘本正是培养孩子这种能力的最好媒介。

因此本节活动中,教师带领孩子一起阅读时,把图画展示给孩子看,让孩子通过阅读图画,念出里面的文字和声音,念出书中文字里没有的感情,感受隐藏在图画背后的东西。这样就可以在阅读的同时,培养孩子观察、想象和创造的能力。

整个故事画面比较多,于是教师又重点选取了男孩长大后回来一次次的索取,而大树不断给予的几个重要画面,体会大树无私的给予和奉献。教学中教师紧扣看画面,读文字,想含义这三个环节和孩子一起完成对这个故事的解读。

爱心树教案 篇二

一、品读“天天”,进入文本

1、《去年的树》是一篇童话故事,故事的开头是这样写的,出示:一棵树和一只鸟儿是好朋友。鸟儿站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天天听着鸟儿唱。谁来读?(生

1、生2)

2、一棵树、一鸟,一个唱,一个听,多好的朋友,多么美好的日子,多美的画面,一起读。

(学生齐读故事的开头)

3、想一想,鸟儿可能在什么时候给树唱歌?(生1春天,生2秋天)师:注意了时间的不同,有谁注意了心情的不同?

生:难过、开心、生病了?

师:小结,那么多的可能

师:那么多的可能你是凭这段话中的哪个词看出来的?

生:天天

师:天天出现了几次?齐读开头,注意把“天天”的味道读出来。

师:多美好的日子啊!(配乐)

当太阳升起,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当月亮挂上树梢,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雪都融化时,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树叶在秋风中飘落时,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迎着风,迎着雨,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走过冬,走过夏,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鸟儿坐在树枝上唱着优美的歌,引读——“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鸟儿坐在树枝上唱着夏日小情歌,引读——“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鸟儿坐在树枝上唱着晚安小夜曲,引读——“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师:有这两个“天天”,你体会到什么?

生1:鸟儿和树是好朋友。

生2:鸟儿和树的感情很好。

师:能把“很好”换个词吗?鸟儿和树之间的感情怎么样?

生:鸟儿和树之间的感情很深厚。(板书:深厚)

师:带着这种感情,再读这段文字。(生齐读故事开头)

(通过创设情境,品读“天天”,让学生体会鸟儿和树之间深厚的感情。)

4、师:想看看这棵树吗?想看看这只鸟吗?出示:一棵树和一只鸟是好朋友。树长得-------------,鸟儿呢,长得------------------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一棵怎样的树?一只怎样的鸟儿?写下来,不要忘记用上这样一个词——“特别”。

师:生交流,教师随即板书:特别高大,特别粗壮,师:就像----------(生就像一把绿色的伞)小巧玲珑,惹人喜爱

师:森林里有千万棵树,鸟儿却单单为这棵树唱歌;森林里有千万只鸟儿,树却只听这只鸟儿唱歌,它得--------(特别娇小,特别可爱就像------(就像一个充满活力的小精灵)这是一份多么深厚的感情,多么深藏的缘分。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情再读故事的开头。

5、师:故事的开头,写了树的健壮吗?写了树的高大吗?写了鸟儿的小巧玲珑吗?写了鸟儿的惹人喜爱吗?(生答没有,师擦去词语)

师:既没有写树的外貌,也没写鸟儿的外貌,这样的开头生动吗?具体吗?(板书:不写外貌)

师:这样的开头,暂且叫它平淡的开头。(板书:平淡)

师:那么故事接下来还是这么平淡地写的吗?自己接着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

二、品读对话,体会情感

1、师:读完这个故事,我想在你的脑海中一定会浮现五个会说话的人物,你还记得吗

生:树、鸟儿、门、树根、小女孩。

师:这五个会说话的人物,他们之间说了些什么呢?(指名读对话)

师:五个人物,四次对话,构成了这个童话最重要的内容。

2、分角色朗读。(一女生读鸟儿的话,各组分别读其余人物的对话,师读提示语)

师:读得都挺好,只有一个人没读好。(王老师)不能全怪我,这提示语还真不好读。怎样的提示语读起来才有味道?

(由分角色朗读引出提示语,巧妙!自然!)

生:有形容词。

师:这一单元有一篇课文的提示语就很有特色。(出示《巨人的花园》片段)朗读片段。(三处:很生气、又发脾气了、大声斥责)

师:每段话当中有一个词提醒了你。我们这个故事有提示语吗?有形容词吗?加一加,能够表示鸟儿和树心情的词。

(在语言实践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

2、师:就这样,日子一天天过去,寒冷的冬天就要来了。鸟儿要离开树,到很远的地方去过冬。这对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就要分离了,树的心情怎样?鸟儿的心情又怎样?

(指名朗读加上提示语的对话,树(依依不舍,恋恋不舍)地对鸟儿说:“再见了,小鸟!明年春天请你回来,还唱歌给我听。”

鸟儿(爽快地、肯定地)说:“好的,我明年春天一定回来,给你唱歌。请等着我吧!”板书:难过、认真、爽快??)

师:他们就要分手了,可谁也不会忘记这份约定。(齐读对话)

师:这是一个春天的约定,树度过了一个漫长的春天,鸟儿飞过了千山万水。第二年春天,鸟儿飞回了森林,然而眼前的这一幕却让她惊呆了。

(指名朗读加上提示语的对话,“立在这儿的那棵树,到什么地方去了呀?”鸟儿担心地、惊讶地问树根。)

树根回答:“伐木人用斧子把它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板书:迫不及待、心急如焚?)

师:答案让人揪心,树根告诉她,伐木人用斧子把他砍倒,拉到山谷里去了,这时,鸟儿的整个心都提了起来。我们怎能忘记去年的约定,引读——(树和鸟儿的约定)

师:我一定要找到他,于是鸟儿飞越了山谷,飞越了工厂?(指名朗读加上提示语的对话,板书:惶惶不安??)

师:听了大门的回答,她更加惶惶不安了,她觉得消失了整个春天,她知道她的朋友以被切成细条儿,可她依然忘不了去年春天的那场约定。指名读——(树和鸟儿的约定) 师:这声音一次又一次在鸟儿的耳边回响。指名读——(树和鸟儿的约定)

师:她继续找,夜幕降临了,她多希望小女孩告诉她她的朋友还在,此时她的心情怎样?她会怎样问小女孩?

(指名读,板书提示语)

师:鸟儿对小姑娘的问是她的最后一问。鸟儿忐忑不安地问女孩,引读——:“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鸟儿心如刀绞地问女孩,引读——:“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鸟儿近乎绝望地问女孩,引读——:“小姑娘,请告诉我,你知道火柴在哪儿吗?”鸟儿的内心有着如此丰富的感情,她和大树要分手的时候,她——依依不舍;当树提出约定,她是如此地——爽快;

当鸟儿飞回来,却不见大树时,她是如此的——迫不及待;当她得知树被拉到工厂时,她是如此的——惶惶不安;

当大门告诉她树被机器切成细条儿,做成火柴时,她是如此的——心如刀绞。鸟儿对大树的感情是如此——深厚。带着这样的感情,我们再读这个故事。(师朗读修改后的提示语)

3、师:我们都体会到鸟儿对大树有如此丰富、细腻的感情。在我们这个故事中,写了树的难过吗?写了鸟儿的迫不及待吗?写了鸟儿的惶惶不安吗?(教师将表示鸟儿和树的情感的词语一一擦掉)

师:这样的提示语具体吗?生动吗?(板书:不写表情、浅近)

师:开头浅近,过程也是浅近的,那结尾又是怎样的?

三、品读结尾,体悟永恒

1、师:这个故事的结尾有一个细节,很不起眼,是鸟儿唱歌前和唱歌后发生的。一个动作,一个字——看(课件上放大:白色空心字);意味深长地读——看;轻轻地读——看。

师:鸟儿在看什么?(昔日的朋友)

师:是的,鸟儿在默默地看,静静地看,她看着眼前的灯火,思绪万千。它想起来了——(出示开头)

师:当太阳升起,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当月亮挂上树梢,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雪都融化时,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树叶在秋风中飘落时,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迎着风,迎着雨,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走过冬,走过夏,引读——“鸟儿坐在树枝上,天天给树唱歌。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可是,这一切再也回不来了,她仿佛又看听了自己坐在树枝上唱着优美的歌,引读——“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

她仿佛又听见自己坐在树枝上唱着夏日小情歌,引读——“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她仿佛又听见自己坐在树枝上唱着晚安小夜曲,引读——“树呢,也天天站着听鸟儿歌唱。”(再次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体会昔日鸟儿和树的深厚情感,记忆犹新,树已不在。)

2、师:可是这一切再也回不来了,树再也回不来了,火柴也已经用完了,只有火柴点燃的`火,还在灯里亮着。看着眼前的灯火,鸟儿一定有心里话相对朋有说。请用“树啊,树啊”开头。

(配乐,生写话)

3、交流。

师:当鸟儿看着这灯火,对着去年的树,她有千言万语想对树说。(根据学生的朗读,板书:自责,挚爱,祝愿,告别)

师:鸟儿还有很多话想对树说,可千言万语化作浅近的动作——看。(板书:浅近)

师:在故事中鸟儿有没有说自责的话?有没有说挚爱的话?有没有说祝愿的话?有没有说告别的话?

(师将板书一一擦去,板书:不写心理,深厚)

师:孩子们,听这歌声,这歌声曾在去年响起过。这是一首怎样的歌?如果让你用一个词来形容,将会是一个怎样的词?(生自由发言:告别、永存友谊)

师:这首歌会随着大树的离去而离去吗?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老去吗?这是一首——永恒的歌。

师:在这个故事中,没有写到鸟儿和树的外貌、表情、心理。(一一擦去板书)

师:他为什么不写?

(师在浅近和深厚之间画了一个方框)

师:这个故事留给我们这个空白,用最浅近的语言表达最深厚的感情,这个故事就是——去年的树。

附王崧舟课后分享:

贯彻一条主线落实三个融合——《去年的树》设计理念一条主线即学习语用

1、创设语言运用的情境写鸟儿和树的外貌,“一棵”、“一只”不仅是数量的指称,“一”是“唯一”,因此要用“特别”这个词。

2、扩大语用容量

设计了三次练笔,分别是写鸟儿和树的外貌,写对话的提示语,写鸟想对树说的话。

3、提升语用品位

写鸟儿想对树说的话,开头用上“树啊,树啊”,更有利于情感的表达。落实三个融合:

1、学习语用与陶冶情感

2、学习语用与内容理解

3、学习语用与思想梳理

爱心树教案 篇三

目标:

1、理解故事《爱心树》,感受大树对男孩无私的爱与奉献;并能联系生活,体会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产生一种幸福感;

2、结合行为行为"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知道应该用感恩的言行,表达对父母的爱意。

准备:

大树分解的组合教具、爱心卡每人一份,爱心树音乐、

背景音乐神秘园,爱心树的PPT。

过程:

一、引题:看大书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本特殊的书,大家一起先来看一看封面,你看到了什么?

2、大树和孩子之间会发生什么事情呢?让我们大家一起来看这本《爱心树》吧!

二、理解故事内容:背景音乐

1、第一段:(教师先来讲述故事的开始)大树和小男孩都很快乐

A、大树为什么会喜欢上这个男孩子?

B、大树是怎么关心小男孩的?

C、小朋友,当你累的时候,有没有依偎在妈妈的环抱里?你感觉怎么样?

D、请个别小朋友依在老师的怀里,感受温暖与幸福。

3、讲述第二段:大树愿意为小男孩付出自己的一切。

A、小男孩长大了,他有没有每天跑到大树那里去玩?

B、大树觉得自己怎么样?(很孤单)

C、当小男孩子需要买东西问大树要钱的时候,大树是怎么做的?

小男孩很快乐,你觉得大树还快乐吗?

D、当小男孩需要树枝做房子时,大树是怎么做的?

大树没有了树枝,他还快乐吗?

E、当小男孩需要树干做木船的时候,大树又是怎么做的?

你觉得大树还快乐吗?

G:现在大树只剩下了什么?

H:对,大树没有了果子、树枝、树干,只剩下了树桩,它为什么还快乐呢?

小结:因为大树深深地爱着小男孩,她虽然失去了很多,但只要男孩快乐,大树就是快乐的。

三、让孩子理解爱与被爱——联系生活,体会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爱,产生一种幸福感

1、大树深深的爱这个男孩子,那大树像我们身边的谁呢?

2、小结:原来我们身边有这么多人像大树一样爱着我们,我们多幸福呀!

3、那今天我们就来说说爱我们的爸爸,妈妈怎么样?爸爸妈妈是怎么样爱我们的呢,让我们很快乐!

4、倾听孩子们的回答,师生共享幸福感。

小结:爸爸妈妈对我们真好,你们觉得快乐吗?

对了,只要你们快乐,爸爸妈妈就更加的快乐。

5、那你想对爸爸妈妈说些什么、做些什么,让他们快乐、幸福呢?

幼儿讲述,教师及时的表扬

四、幼儿操作

1、我们先把感谢的话、对他们的爱画在这颗爱心里。

2、昨天董老师还采访了一位妈妈,出示大屏幕,是谁的妈妈?我们来听听妈妈是怎么说的?给爸妈最好的礼物是什么呀?

小结:对,只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说明你长大了,妈妈会为你而高兴。那你们家里有没有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你们真棒!

课后反思:

这个活动我认为是比较成功的。因为:

1、我敢于挑战了自己,战胜自我。说实话,语言领域的绘本教学,我一直没有勇气挑战,但今天,我终于鼓起勇气,向曾经的朝思暮想的“它”靠近,付出行动,并取得了成功。

2、本次活动我觉得是比较成功的,因为我采用了以情带情,以情激情的手段来教学。《爱心树》讲述的是一棵苹果树和一个男孩之间的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故事的文字纯朴直白,简洁明了。它讲述了耐人寻味的故事,这种深沉的爱,是无私的给予和奉献,令人在百读不厌中细细体味蕴藏其中“爱”的哲理,非常的感人!因此我是运用妈妈的口吻来对孩子们讲述这个故事的,并且全程我都配有轻柔的钢琴曲作为背景音乐;我把自己先融入到角色当中去,以情带情,深入孩子内心世界,激发幼儿对家人和朋友的关爱之情!

整个活动,条理清楚、层次分明,设计上有突破,有创新。因此,我在组织和引导上感觉非常的轻松和流畅,可以说是一气呵成。

活动第二个环节,幼儿在我的引导下,随着绘本的画面,感受着大树对小男孩的爱,中间我巧妙设计穿插捉迷藏的游戏,让孩子们亲身体验着大树与小男孩之间的情感。让幼儿的情感得到激发,思维得到拓展,语言表达得到锻炼,在我的情感延伸下,情感迁移到对家人对朋友的关爱之情,这也达到我最初的教学目标。

亮点:

1、采用互动式讲述故事

第二环节时,我打破传统的故事教学模式,让幼儿边看绘本画面,边讲述自己看到的图片内容。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幼儿的观察力、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更大的提升。

2、巧妙运用游戏

讲述绘本故事时,在讲到孩子与树玩游戏的时候,我巧妙的设计捉迷藏的游戏。孩子们通过游戏感知了绘本故事语言生动有趣,体验大树与小男孩之间的情感,让孩子们能更直观的感受到他们的友爱之情,同时让孩子更爱阅读绘本,因为绘本故事十分有趣。这个游戏环节让整个活动更加生动有趣,并将活动推向**。

3、自由阅读

在活动中,让幼儿人手一本绘本,在集体阅读绘本后,再次自由阅读绘本,让孩子能更好地理解故事内容,激发情感,更好地完成了教学目标。由爱心树展开,情感迁移到父母。“在你们的身边有谁和爱心树一样爱着我们呢?”孩子想到了爸爸妈妈,想到了爷爷奶奶,有的孩子还想到自己的好朋友,孩子们争先恐后,都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使他们的情感得到升华。

4、创作封面

活动最后,我用音乐《感恩的心》作为背景音乐,让孩子们创作绘本封面,孩子们用彩笔,画出自己的心目中爱心树形象。在创作中,孩子们想到爸爸妈妈对我们的好,又想到我们可以用些什么来感谢爸爸妈妈辛劳的付出,将本次活动再次推向**。

其实,这个绘本故事并不仅仅适合幼儿,同时它也适合不同年龄层次我们,包括自己以及身边的朋友们,在我们遗忘了父母对我们的付出,看一看吧,会有不一样的收获。无意中我看到过这样一句话:爱是无私的,如果爱心是花,那么感恩就是这花结的果。但愿所有爱心之花都会结出累累感恩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