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我们探索成长的“最佳路径” ——浅谈课堂教学组织的意义和策略

让我们探索成长的“最佳路径”

让我们探索成长的“最佳路径” ——浅谈课堂教学组织的意义和策略

——浅谈课堂教学组织的意义和策略

今天我跟大家分享的是《让我们探索成长的“最佳路径”》(点击)

站在起点,找准路径(点击)

众所周知,课堂是师生成长的主阵地,要是教学组织更有效,我们首先来认识一下:

组织:安排分散的人或事物使具有一定的系统性或整体性(点击)

组织能力:是指开展组织工作的能力。

教学组织能力:(那么在课堂上,教学组织能力包括哪些能力呢?请大家结合自己的教学在自己的记录本上写一写关键词,时间三分钟)(点击)

为了避免大家在这炎热的下午打瞌睡,下面请大家活动活动,请三位教研组长分别组织自己的组员进行讨论汇总,语文可分为高段和低段组,在黑板上写上你认为的最关键的几种能力。(黑板写)

非常感谢大家的配合,大家非常善于思考,给出了各种各样的答案。我们对比后发现不同学科、不同学段的课堂教学组织能力中有几种共同的核心能力:设计能力、施教能力、应变能力、控制能力。(点击)

再细化一下,在组织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具备洞察、控制、吸引、引导、激发、应变、提升、总结、重组等能力,在40分钟时间内,我们如何在一个教室里组织好学生、教师、教材、设备以及不定因素,使课堂呈现最美的风景呢?这就需要我们

不断探索,优化路径(点击)

一、管理课堂秩序,建立良好行为标准(点击)

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就非常强调课堂秩序的管理,他说:“如果不坚强而温和地抓住管理的缰绳,任何功课的教学都是不可能的。”正常的课堂秩序,不仅可以保证教学的有效进行,还能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

(一)严管与厚爱相结合。就是要求教师把尊重学生和批评违反纪律的行为结合起来。有老师会说不敢批评学生,怕学生有心理阴影,在集体授课制的背景下,只使用赏识教育我们都知道是不太现实的,因此我们要做到一方面真诚关怀学生,肯定他们的努力,另一方面,当他们违反纪律的时候,也要给予他们严肃的批评,让他们具备课堂纪律的底线意识,批评时候注意“对事不对人”的原则,最后进行正向引导,告知学生怎么做才是对的。 

(二)奖励和惩罚巧运用。首先,正确运用奖励是教师维持良好的课堂纪律的有效手段。奖励的运用首先要正确选择纪律行为,奖励的应该是具体的遵纪行为,如上课认真记笔记,不左顾右盼等,而不是一般的概括行为;其次,要正确选择奖励,应以多次奖励而不是引起迅速的满足为原则,不必时时运用物质奖励,在不少场合,向学生微笑,表示亲昵的口头赞扬同样能产生良好的强化作用;再次,在教师期望的遵纪行为出现后,就要立即给予奖励,不要延搁太长的时间。

二、调整教学节奏,保证学习精力的有效投入(点击)

集中学生注意力,就要防止和排除分散学生注意的不利因素,控制和调整好教学的节奏,才能保证学习精力的有效投入:

(一)思考力:根据教学内容控制节奏。教师授课的大忌之一是面面俱到,40分钟一讲到底,像一首“催眠曲”,单调无味。课堂上,要根据教学内容的深浅难易和重要程度来安排教学节奏,注意要把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一般说来,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和难点,要“重锤敲打”,要铺开过程,从细从慢,节奏宜缓,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思考、解决、实践、强化;教材中的浅易内容,次要部分,则“轻轻叩击,”节奏宜快,甚至有的内容可跳不讲。

(二)变化力:通过灵活的教学方法控制节奏。灵活地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可以控制课堂教学节奏,因为有的教学方法,可使教学节奏紧张快速一些。一堂课可以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创设情境、多媒体运用、合作探究、游戏竞赛等,具体方法根据各学科各学段特点而定)使课堂形成新颖多变的教学节奏,反复刺激学生的内在需求,提高学习效果。

(三)吸引力:展现教师的个人魅力来控制节奏。教师的个人魅力分为外在魅力和内在魅力,外在魅力就是仪容仪表,内在魅力主要体现在语言、性格、气质等方面。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语言(口头语言、肢体语言)是信息传输的主要渠道,教师的语言越有魅力,情绪越有感染力,学生越容易被吸引。反之课堂很有可能是一潭死水,缺少活力。除此之外,假如你还是个多才多艺的老师,在课堂上适时地展现你的特长,学生会十分仰慕你的才华,达到“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抖音老师上央视)

(四)应变力:运用随机应变的能力控制节奏。在课堂上学生常会突然提出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需要教师灵活机智的回答;常常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原因引起混乱喧哗,需要教师快速而冷静地妥善处理;常常会遇到一些难于应付的干扰,需要教师以尽可能小的代价迅速摆脱。教师在课堂教学经常会用到的应变艺术有:一是化被动为主动的应变艺术。有一次听课,上课老师对学生讲要关爱他人时,不料一个顽皮的学生站起来向她提出一个难堪的问题:“老师,你有爱人吗?”这位教师是大龄未婚女青年,这个问题无疑显得有些尴尬。但是,这位老师回答得很巧妙:“这位同学问我有爱人吗,谢谢你的关心。我首先有你们这些学生,你们就是我所爱的人。其次,我将来会有一位家庭爱人,他会成为你们所喜欢的好叔叔。不过,我今天说的‘要学会爱人’,是讲的这个意思吗?”二是顺水推舟式应变艺术。一次上课,某位老师走上讲台面带笑容地说:“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老舍的《小麻雀》。”边说边习惯性地打开粉笔盒,伸手拿粉笔板书。呀,毛茸茸地吓得他出了一身冷汗,教室里“咯咯咯”地笑开了。原来,粉笔盒里关着一只羽毛未丰的小麻雀。张老师沉静片刻后说:“好有心计的同学,找来了一只活标本,大家看看,小麻雀的眼睛是不是像老舍描写的那样,小黑豆似的。”于是,小麻雀在大家手中传开了。大家不住地赞叹老舍的观察仔细,比喻生动,也从内心佩服老师处理问题的艺术。课后,张老师对搞“恶作剧”的学生亲切地说:“你对教学很关心,很有心计。不过,要是事先跟我打个招呼,就更好了。”几个同学听到很感动,惭愧地低下了头。

当你在课堂中能熟练地运用以上四种能力组织教学时,你的课堂一定吸引学生。

三、创造和谐生态课堂,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点击)

教学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由此可见,倡导个性化的教学是实施新课标理念的需要,也是张扬学生个性的需要和体现教学艺术魅力的需要。

(一)课堂氛围——少一些刻板,多一些自由

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小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与维持,很大程度上不是由于内在学习需求,而是更多地借助他人肯定自己,营造课堂氛围等外在因素。因此,教师应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肯定自己,要让更多的学生有所选择,能够自我表现,让更多的孩子陶醉在成功的喜悦中,在我们的阅读课堂教学中,逐步减少强制性和划一性,增强开放性和选择性,为学生思考、探究、发现、创新提供更大的空间。教师不应规定学生用什么方法,而是要给学生学法选择的自由,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选择,鼓励他们运用自己觉得有效的方法学习,不断优化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例如,教学《四季》一文时,教师让学生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分组学。能用自己的话描绘诗句景象的同学,可跟同伴说一说。爱朗读的同学,可朗读。喜欢查阅资料的同学可把课前收集的文字、图片资料拿出来交流。喜欢画画的同学,可以画一画诗中的景物。学生的心被点成一团火,小组合作,独立研究,跨组交流,十分投入。教师的教法别具一格,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的方式,教师扮演了多重角色,接纳、诱导、鼓励、旁衬; 学生通过朗读与体会、争鸣、画画展示,成了问题的探究者,他们的观察充满着个人情感和体验。这样既领悟,丰富了诗歌的意境,又实现了主体的自主学习。

营造充满“磁性”的课堂环境,要做到还学生以自尊。新课程强调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而新型的师生关系落在课堂上,首先应该给学生以自尊,让学生在拥有尊严的环境中愉快的学习。在一次作文课中,当于永正老师正准备让学生写“表扬信”时,有一个学生提出“不是不想写,我觉得不需要写”,于老师没有勃然不怒地批评他,更没有讽刺挖苦。于老师没有按照他原来的思路继续往下上课,而是顺着学生的思路把写临时改为了说,我们看到学生喜形于色。因为老师尊重了学生,把学生看成了一个完整的人,给了学生一份可贵的自尊。

(二)树立自信——多一些引导,少一些批评

教师要把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作为财富,引导学生正视不足,把错误作为学习的一种途径。引导学生自己走向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每个学生都获得一份自信。当学生在课堂上有了自信的时候,课堂对学生才有一种亲和力。一位教师在教学《手术台就是阵地》一课时,老师让学生区别“陆续、连续、继续”三个词语,一名学生利用线段图来理解,但却把意思混淆了。教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是冷眼视之,也不是置之不理,而是发现之后肯定他的学科整合学习能力,再请其他同学说说意思,让他在倾听过程中发现错误并纠正。这个过程看似很简单,但在学生的心里产生的却是无形的动力。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关注他,当他把错误改正过来后,他会获得更多的快乐和满足,从而增强了学习的自信。

(三)尊重差异——多一些个性,少一些统一

传统课堂教师追求整齐划一,束缚了学生创新潜能的发挥。教学要尊重学生的个性,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尤其是语文,要尊重学生的不同理解和认识,让课堂成为学生发挥个性的天地,成为自我赏识的乐园。比如在教学《龟兔赛跑》的寓言故事时,当学生们从寓言中获得了不同认识和感受(生1:乌龟怎么能跟白兔去赛跑,这样比赛是不公平的。生2:白兔怎么会睡得那么死,半路上怎么睡得着呢,等它醒来时乌龟已经爬到了,这不大可能。生3:我想乌龟准是事先已经知道白兔赛前已经很累在半路上要睡一觉的,要不,他再傻也不会去跟白兔比赛跑步呀!)这些认识和感受都不是我们惯常理解的:“骄傲要失败,能坚持到底就会胜利”的道理,老师并没有象以往那样把道理硬灌给学生,让大家抄、背,而是尊重了学生各自不同的理解。

总而言之,在组织课堂教学时,教师应非常重视每一个细节,把每一堂家常课当成公开课,不断锤炼自己,方能让学生出彩,让自己出色。以上是我的粗浅分享,因为准备得比较仓促,有些地方没有深思熟虑,如有不当,敬请批评指正,最后祝愿每位老师都能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拥有幸福成长的“最佳路径”,成为学生喜爱的老师!谢谢大家。

2019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