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个案记录

我会穿鞋了!

培养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个案记录

——培养小班幼儿自理能力的个案记录

一、主题内涵:  

儿童心理学认为,3岁儿童的身体和手的基本动作比较协调,也有了自理的愿望,出现了独立的倾向与需求,是培养孩子自理能力的关键期。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但随着当今社会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孩子们的物质条件也可以说是空前的优越,随之而来的“溺爱”、“娇生惯养”也比比皆是,“包办代替”现象越来越严重,孩子们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现象也屡屡揭示。

很多家长认为,吃饭、穿脱衣服等生活技能是不用训练的,因为小孩长大自然就会啦。不用刻意的去培养。其实这种观念是不正确的。常言道:“三岁之魂,百岁之才”,这说明3岁左右的儿童身心两个方面都在进一步地成熟与充实,此时不但是培养有个性人生的起点,而且是人格陶冶最重要时期,同时也是可塑性最强的一个时期。所以从小就要培养幼儿的生活处理能力和生活技能,引导幼儿参加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幼儿园和社会的集体公益劳动,让他们逐步学会一些简单的技能、技巧,逐步养成自己动手自理的好习惯,懂得从小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其独立性,增强起自信心。

二、案例背景:

我们班蒋震小朋友是一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胖嘟嘟的小脸上,有着一对大大的眼睛,挺挺的鼻子下面,一张小嘴时常紧抿着,一言不发。家里人都特别宠震震,奶奶则更是。什么都是送到孙子手里,帮孙子做好一切。因此,在家中震震根本不需要用到手。由此震震在生活自理上及动手能力方面可以说是“零”。这样一来,使震震对幼儿园生活极为不适应,特别是午睡起床这段时间,他不知道该怎样穿衣、裤子、鞋;甚至连自己要小便了,也不知道说。

三、案例描述与分析:

片断1:午睡起床了,孩子们忙着穿鞋子的穿鞋子,解小便的解小便,洗手的洗手,各自做着各自的事情。这时,只见震震一个人站在走廊上,不到座位上鞋子也不上厕所。我就提醒他:“震震,加油,快去穿鞋子。”蒋震对我看了看。还是一动不动的站着。于是我有点不悦的说;“蒋震,你的鞋不是在自己的椅子边吗,赶快穿好,要吃点心了。”震震听了终于慢慢的走到了自己的座位上。(以为他会自己穿鞋)于是我进了教室。当我把小朋友组织好安静下来准备分点心时,发现,蒋震还没进教室。到教室外一看,他还是一动不动的坐在自己的椅子上,好象在等待什么。最后,我在他面前蹲了下来,帮他穿好了鞋。蒋震这才端起自己的小椅子走进了教室。

分析:从蒋震的种种表现不难看出,他的一些日常生活起居都是由大人一手操办,自理能力极差。再加上对环境的不适应,性格又比较内向,胆子也小,所以有事也不愿主动请求帮助。教师应更多的关注幼儿,引导、帮助他,使震震能努力为自己进行一定的服务,

片断2:又到了午睡起床的时间,今天的震震有了些变化,虽然动作慢了些,但还是“晃悠晃悠”的找到了自己的座位。可是,震震坐在小椅子上却一动也不动的。于是,我对他说:“震震,快拿起自己的鞋子,把它穿好。好吗?小朋友们都进教室了,加油!”在我的提醒与催促下,震震不紧不慢的两只小手拎起了鞋子,只见他慢慢抬起了自己的小脚,往手中的鞋子里套进去,可是怎么也穿不好。这时我才明白,原来震震不会穿鞋子。于是我耐心的对震震说:“把两只鞋子整齐的放在地上,先伸出一只小脚从鞋洞洞里钻进去,用力一拉,穿好了,另一只小脚也来是试一试,钻进去、用力一拉,又穿好了。”我一边帮他穿一边嘴里还念道(自编):“两个好朋友,小脸碰小脸;要是吵架了,准是背靠背。”看到经过自己的努力终于穿好的鞋子,震震的脸上绽放出甜甜的笑容。

片断3:又到了午睡起床的时间,与往常一样,我一边催促着孩子们赶快起床,一边忙着检查他们的穿戴,在不经意中发现震震已经坐到了自己的座位上,于是我故意对小朋友们说:“穿鞋子时要注意了,先把鞋子放在地上,看看它们是否放反了,再把自己的小脚一只一只的穿进去。”当我走到震震跟前时,发现震震已经把两只鞋都穿到了脚上,但是穿反了,于是我对他说:“哇,震震真棒,现在可以自己穿鞋了。最好还能自己检查一下,小鞋子喜欢脸对脸是的哦!”之间震震轻轻的点了点头,低下了脑袋看自己脚上的鞋是否穿对了。过了一会儿,震震发现鞋穿反了,他又主动的脱下来换了过来。虽然震震今天穿的有点“急”、有点“乱”,但终于在自己的努力下第一次自己给自己穿好了鞋子。我马上竖了一个大拇指,送给了震震。震震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分析:震震不愿动手,其实并不是自己真的不愿动手,不爱给自己做事情,而是因为震震在家中备受保护,从未自己给自己穿过鞋子,在家只知道,只要把脚抬起来就能穿好鞋,却不知道自己穿时应该怎么办。因此,除了教给震震正确的穿鞋方法,还应给震震更多的鼓励与帮助。让他树立起自信心。获得成功的喜悦。

片断4:那天放学时,我当着震震的面告知他妈妈“今天震震学会自己穿鞋了。”震震妈妈听了别提多高兴了,一个劲的对孩子竖起大拇指,表扬他真棒。乘此机会我也建议家长在家里也让孩子放手练习。妈妈表示一定会让震震多练习,让他学着做一些简单的生活自理。第二天,震震妈妈送震震来上学时,开心跟我说:“我们震震昨天晚上把自己的鞋子都拿出来了,一双一双的穿,边穿还边念呢!什么小脸碰小脸的,……还真穿的挺不错的。”

在与家长进行了沟通后,取得了家长的大力支持与配合,孩子的行为有明显变化。现在,午睡起床后,震震已经不再需要老师的不断催促,就能比较主动的穿好自己的鞋子了,且不大会穿反噢!

分析:震震的点滴变化,都倾注着老师的爱与关注,同时家长也付出了相当大的心血。震震得到了老师、家长的夸奖,使他觉的自豪,从而对自己充满自信,相信自己是很棒的。

经过一段时间,震震的自我服务能力逐渐地有了些变化:午睡起床后,能比较主动的自己穿裤子、穿鞋子(衣服还不太会穿),对于自己的一些要求也会告诉老师了。(如;小便、喝水等)其实不是孩子不愿做或不想做,而是家长剥夺了孩子做的权利与机会。

四、体会与反思:

震震的变化说明小班的幼儿不是不具备自我服务的能力,而是缺乏学习与实践的机会,经过一学期的自理能力培养,我有如下的体会:

l 培养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是教师教育工作的重点之一。

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提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要培养幼儿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所谓生活自理能力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它是一个人应具备的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包括自己穿脱衣服、鞋袜、收拾整理衣服、独立进餐、自己洗脸等。一些独立能力的程度会影响到孩子将来的成功。

小班幼儿刚从家庭中脱离开来,进入幼儿园这个集体生活的小社会,原来样样依赖成人的情况在幼儿园有完全的改变,培养生活自理能力是培养幼儿独立面对困难,克服困难的第一步,也是幼儿成为一个真正的社会人的第一步,所以培养生活自理能力看起来是小事,却是对幼儿将来发展有积极影响的“大事”,我们教师就不能像家长那样事事包办代替,而是需要通过有效的方式帮助小班幼儿形成力所能及的生活自理能力。

l 小班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应有更多游戏化、拟人化的色彩。

小班孩子思维的特点还是以直觉行动思维为主,他们的模仿性强,很喜欢鹦鹉学舌,儿歌内容具体、直观、形象,琅琅上口,易读易懂。另一方面儿歌内容直接有指导学习的作用。如果平铺直述地向幼儿讲解,他们根本听不进去,而且会有厌烦、枯燥的情绪。为了让幼儿尽快掌握一些基本生活技能的要领。我们在语言上可以运用更多的拟人化词汇、游戏情节和一些简短有趣的儿歌等来进行引导和帮助,

一般来说,我使用这些儿歌的方法都是先经过集体教育活动——晨谈、午点时进行具体的讲述和教授,然后在个别教育中进行巩固,例如《穿衣歌》:抓领子,盖房子,小老鼠,出洞子,吱溜吱溜上房子。《叠衣歌》:“关关门,关关门,抱抱臂,抱抱臂,弯弯腰,弯弯腰,我的衣服叠好了。”《脱衣歌》:“缩缩头,拉出你的乌龟壳,缩缩手,拉出你的小袖口。”通过这些琅琅上口的儿歌,幼儿会有兴趣地边说儿歌边穿脱,逐步学会了穿脱衣服。有时我也会针对个别儿童的实际情况自编儿歌,如震震的穿鞋歌就是我自编的。一些儿歌可能对大部分孩子都是有效的,但是也有很多孩子对老师的儿歌一下子理解不了,我们就需要想办法降低儿歌的难度,或者利用另外的拟人手法进行教育,如我就用过另外一首《叠衣歌》:“下摆对对齐,两手抱一抱,最后翻个身,衣服叠好了。”

l 家园同步,对幼儿自理能力的培养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园之间要及时沟通信息,交流看法,确定教育策略,协调实施针对性的教育。针对孩子在不同阶段的表现调整策略,在长期的协作配合中体验“合力效应”。

家庭还是幼儿园对孩子的要求都要保持一致性,统一思想认识,讲究方式方法,这样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有了一致性还要有一贯性,良好的习惯需要长期保持……家长在家中对孩子实施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同时,千万不要忘记时时与老师保持沟通,这样可以了解孩子在校的一些表现等,从而积极配合学校,达到家校同步教育。这样就会使教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幼儿园要与家长加强联系,达成一致目标,共同要求幼儿,及时肯定幼儿的进步,并逐步提出新的要求。

l 小班幼儿生活能力的培养还可以在生活游戏或生活区的活动中进行

孩子最高兴的事莫过于游戏了,游戏是孩子幸福的源泉,我国著名教育家陈鹤琴先生说“小孩子是生来好动的,以游戏为生命的。”,小班幼儿特别喜欢边说边玩,抓住这一特征,我们就让孩子在游戏中,在自己动手操作中进行能力培养,同时注意个别孩子的指导培养。 比如,我们在生活区中,投放了一些塑料瓶让幼儿拧拧盖盖,还放置了用可乐瓶制成的瓶娃娃和各种豆子、小勺等,让幼儿做喂宝宝的游戏,在娃娃家放置一些娃娃,让孩子们给娃娃洗脸、洗手、穿衣、穿鞋等。在游戏操作中,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能力锻炼。在操作中发展了孩子的手眼协调能力,锻炼了小肌肉,使幼儿的自理技能得以巩固和强化。游戏对幼儿有巨大的吸引力,因此比较容易激励他们克服困难,努力达到一定的目的,从而锻炼了幼儿的意志。

总之,“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一种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我们天天做,时时做,持之以恒,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更是如此。为了孩子能健康成长,我们要有耐心,有恒心把教育孩子当成我们的事业,坚持家校教育一体化,注重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为培养孩子作出我们应有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