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作业设计 夯实核心素养

【摘 要】小学语文作业设计要剔除过去一刀切、机械重复、效率不高的弊端,应从层次性、趣味性、多样性、生活性、想象性、拓展性作业设计入手,创新小学语文作业设计,才能落实“双减”政策,达到减负增效之目的。

聚焦作业设计 夯实核心素养

【关键词】创新 作业 设计 提高 有效性

新课程改革带来的不仅仅是教材内容的全新面貌,更重要的是教学理念的更新和课堂教学模式的改变,有效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但是,随着“双减”政策地实施,作为教学环节最重要的一环——作业设计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仍然出现布置的作业多、一刀切的作业、机械重复的作业,这些低效的作业仍在削弱着教学效率,增加学生的课业负担,不利于“双减”政策的实施。

那么,怎样设计作业才能更加科学、有效呢?笔者就这一问题谈谈浅见。

一、设计层次性作业,落实作业的有效性

由于受文化环境、家庭背景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学生之间的知识和能力差异是存在的。有差异的学生完成无差异的作业,势必会造成有些学生“吃不饱”,有些学生“吃不了”。因此,“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就必须“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教师在布置小学语文作业时,一定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创设有一定的层次,便于学生选择练习的量度和难度的作业,给不同层次的学生留下适合的发挥空间,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收获。因此,可把作业分成必做题、选做题两大类。必做题要求全体学生都要过关。如,生字词的读音、组词,教材要求背诵的部分,课文的重点句段等为必做题。选做题是一些难度稍大、比较灵活的题目,要求中等以上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适当选做,可以选做一部分,也可以选做全部。这样,既满足了优等生的要求,又保证了基本教学目标的达成。

二、设计趣味性作业,提升作业的有效性

学生对事物怀有强烈的新奇感,那些新颖、生动、灵活多变的事物往往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其进入最佳学习状态。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学习是学生自己的事,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让他们自己学习,是无论如何学不好的。”根据这一规律,教师设计小学语文作业应该具有趣味性,让学生一看到作业内容就会跃跃欲试,使学生在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寻觅真知的快乐,从而不断增长才干,获得成功的乐趣。趣味作业形式多样:比如“画一画”,学了《日月潭》一课,要求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画一幅“日月潭美景图”,以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唱一唱”,教学《让我们荡起双浆》这首儿歌时,先引导学生满怀深情地歌唱电影《祖国的花朵》中的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浆》,这样让学生唱一唱与课文有关的歌曲,可以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三、设计多样性作业,提高作业的有效性

布置作业时,可设计既有口头的,又有书面的;既有需要学生观察、思考、讨论的,又有需要学生亲自动手操作的;既有运用知识的,又有培养能力的,多种形式合理组合,适当搭配,可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口头作业有参与讨论、发表意见、辩论、演说等口语交际一类的练习;观察作业有观察周围环境、观察周围人群、观察动植物、观察天气等;动手操作的作业有上网查询、科技制作、美术品制作、玩具用具制作、小实验实验等。这样,既巩固了知识,有锻炼了能力,收效比单纯的书面作业大多了。

四、设计生活性作业,扩宽作业的有效性

要给更多的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更好地办法就是使作业贴近生活,鼓励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课堂上所学知识,他们对知识的理解就会更加深刻。比如:学习《找春天》的课文,在春天到来的时候,教师可以布置学生到大自然中去寻找春天的足迹,可以在春风中放风筝,可以搜集赞美春天的诗歌、散文、举行“春之声”诵读会,还可以说说、写写春天等。完成这类作业过程中,学生不仅充分学习了教材的内容,还广泛涉猎与教材相关的文学、生物、绘画、历史、信息技术等方面的知识,充分走进社会生活。这样,作业不仅仅是一个载体,还是一个极好的平台,由此激发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感官体验,在愉悦合理的情景中利用熟悉的材料来挖掘和展示自己的潜能。

五、设计想象性作业,创新作业的有效性

想象是创新的前提,又是创新的源泉。黑格尔说过:“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为了激活学生的想象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教师应多创设想象性语文作业。小学语文教材选编的文章,作者在写文间时,为了表情达意的需要,总要留下一些空白,可谓“不着一了,尽得风流。”设计作业时教师可让学生抓住这些空白去想象、去补充,就能收到“此时无声胜有声”的教学效果。比如:《荷花》第四自然段的省略号含义丰富、深刻。教后要求学生思考:除了蜻蜒、小鱼外,还有谁前来告诉荷花一些什么?先让学生口述,然后写下来;教材中还有不少课后结尾往往有言虽尽而意未断的特点,这给学生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据此,可设计编故事的作业。比如:教学《穷人》后,可让学生根据故事的情节发展,以《帐子拉开后》为题续写故事。

六、设计拓展性作业,延伸作业的有效性

新课标强调知识的拓展延伸和学科间的整合,我们在布置作业时,应该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尽可能地设计一些拓展性的作业。比如:教学《圆明园的毁灭》一课,可以让学生通过上网查询或查找图书资料了解圆明园的有关资料、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详细史料以及清朝的时代背景等。学习《再见了,亲人》一课,要让学生查找有关抗美援朝的时代背景和有关故事。设计这类作业,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又能拓展学生的知识面,还能培养学生搜集、整理资料的能力,可谓一举多得。

总之, 教师要改变以往的作业模式,使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而是一种乐趣和享受。语文教师要敢于创新,勤于思考,勇于实践,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不同的课型,设计各种形式的作业,让作业焕发出生命的光彩,展现出它独特的魅力,夯实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教育部.《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1年版

沈冬娣.《读与写·下旬刊》.四川省教育出版社.

201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