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论文【精品多篇】

艺术教育论文【精品多篇】

艺术教育论文 篇一

艺术教育是初中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而初中艺术教育的价值并不在于对艺术知识的深入普及,也不在于培养具有艺术修养的顶尖学生,而主要目的就在于通过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艺术教育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

受到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在初中艺术教育工作的贯彻落实方面仍然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首先表现在学校内艺术课程的开设不足,一些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将艺术教育的时间用在了基础教育上,艺术学科让位于其他学科。其次表现在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缺乏良好的学校艺术环境。作为学校,需要为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平台,如校园广播、学校演出以及展览等,这些校园活动有利于为艺术教育工作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但是目前很少有学校能够做到这一点,学校内弥漫着“死读书”的气氛。

(二)应试教育背景下对艺术教育的“摧残”

经过调查发现,艺术教育能够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学生放松之后再投入到学习当中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只能放弃这种艺术教育,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基础教育当中,为取得高分而努力。应试教育背景下很多学生被剥夺了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应试教育体制在影响着艺术教育的开展,而艺术教育并没有起到和智育教育相互协调发展的作用。

二、初中艺术教育的作用

在升学压力的背景下,初中学生之所以要加强艺术教育,主要是因为其对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艺术教育包含着审美理想和人生态度的教育,其能够广泛地渗透在其他教育行为当中,对于其他知识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能够起到整合学科教育价值的综合作用。所以说,初中艺术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有着重要的作用,有着同等的价值内涵。其次,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对于促进其智力开发具有一定的作用。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能力是在既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个人智力较为集中的体现,由此可见,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智力、开挖学生潜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最后,艺术教育能够整合多种文化因素,更好地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艺术是文明的起源方式,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必然不能够缺少艺术教育这一关键因素。缺乏艺术教育,学生的感性和理性情感得不到正确的发挥,就容易失去和外界的情感交流,往往成为死读书的“书呆子”,因此,健康科学的艺术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感情的发挥,这是艺术教育的价值所在。

三、初中艺术教育的具体措施

上文中从当前我国初中艺术教育的现状以及其作用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下面本文就对艺术教育的具体措施进行简单说明。

(一)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宣传初中艺术教育思想

要想更好地实现初中艺术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要从观念的转变上着手。教育关键是指导老师实际操作的价值标准,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过多地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因此要想更好地推进艺术教育,就要转变观念,形成一种艺术教育的共识。转变观念首先要从校长开始,并逐层深入到老师和学生心中,层层递进,分步实现艺术教育的目标。

(二)建立健全初中艺术教育机制

作为学校,需要紧跟教育改革的发展变化,建立起完善的艺术教育机制,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艺术教育管理机制,切实重视教育工作的贯彻和落实;其次要纠正艺术教育机构中智育教育的倾向,正确处理好艺术教育和智育教育之间的关系,并且需要纠正艺术教育单纯的艺术倾向,要将艺术教育和知识领悟相结合。

(三)为初中艺术教育提供恰当的教学资料

艺术教育需要有恰当的教学资料,为此需要在教材编写方面进行创新,学校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进行辅助教材的编写,并在教学过程中创立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实现艺术教学从学校单一个体向着学校、家庭和社会多元化的复合方向发展。除此之外,可以建立起艺术教育的评价体系,科学地反映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最新的教育管理和学习观,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帮助。

四、结语

初中艺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是运用艺术美、自然美以及生活美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念,以及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初中艺术教育是一个中间环节,能够很好地衔接之后的高中和大学教育。本文就以初中艺术教育这一问题为中心,从当前艺术教育的现状、价值功能以及具体的教育措施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对今后的初中艺术教育工作提供借鉴。

艺术教育论文 篇二

艺术教育是初中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而初中艺术教育的价值并不在于对艺术知识的深入普及,也不在于培养具有艺术修养的顶尖学生,而主要目的就在于通过艺术教育和艺术活动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为其他学科的学习打下基础。在实际教育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以下问题。

(一)艺术教育政策贯彻落实不到位

受到传统的教育理念的影响,我国在初中艺术教育工作的贯彻落实方面仍然有很多不到位的地方,首先表现在学校内艺术课程的开设不足,一些学校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而将艺术教育的时间用在了基础教育上,艺术学科让位于其他学科。其次表现在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缺乏良好的学校艺术环境。作为学校,需要为艺术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有力的平台,如校园广播、学校演出以及展览等,这些校园活动有利于为艺术教育工作营造健康向上的氛围,但是目前很少有学校能够做到这一点,学校内弥漫着“死读书”的气氛。

(二)应试教育背景下对艺术教育的“摧残”

经过调查发现,艺术教育能够有效地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学生放松之后再投入到学习当中能够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在应试教育背景下,学生只能放弃这种艺术教育,将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基础教育当中,为取得高分而努力。应试教育背景下很多学生被剥夺了接受艺术教育的机会,应试教育体制在影响着艺术教育的开展,而艺术教育并没有起到和智育教育相互协调发展的作用。

二、初中艺术教育的作用

在升学压力的背景下,初中学生之所以要加强艺术教育,主要是因为其对于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具有重要作用。首先,艺术教育包含着审美理想和人生态度的教育,其能够广泛地渗透在其他教育行为当中,对于其他知识的学习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能够起到整合学科教育价值的综合作用。所以说,初中艺术教育和其他教育一样有着重要的作用,有着同等的价值内涵。其次,艺术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思维创造力,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对于促进其智力开发具有一定的作用。创造性的思维能力是智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能力是在既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个人智力较为集中的体现,由此可见,艺术教育在培养学生智力、开挖学生潜能方面具有重要的价值。最后,艺术教育能够整合多种文化因素,更好地促进基础教育的发展。艺术是文明的起源方式,当今社会需要的是全面发展的人才,这必然不能够缺少艺术教育这一关键因素。缺乏艺术教育,学生的感性和理性情感得不到正确的发挥,就容易失去和外界的情感交流,往往成为死读书的“书呆子”,因此,健康科学的艺术教育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感情的发挥,这是艺术教育的价值所在。

三、初中艺术教育的具体措施

上文中从当前我国初中艺术教育的现状以及其作用两个方面进行了分析论述,下面本文就对艺术教育的具体措施进行简单说明。

(一)转变教育观念,积极宣传初中艺术教育思想

要想更好地实现初中艺术教育工作的顺利进行,首先要从观念的转变上着手。教育关键是指导老师实际操作的价值标准,由于长期以来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师过多地注重学生知识的掌握,因此要想更好地推进艺术教育,就要转变观念,形成一种艺术教育的共识。转变观念首先要从校长开始,并逐层深入到老师和学生心中,层层递进,分步实现艺术教育的目标。

(二)建立健全初中艺术教育机制

作为学校,需要紧跟教育改革的发展变化,建立起完善的艺术教育机制,为其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首先需要建立完善的艺术教育管理机制,切实重视教育工作的贯彻和落实;其次要纠正艺术教育机构中智育教育的倾向,正确处理好艺术教育和智育教育之间的关系,并且需要纠正艺术教育单纯的艺术倾向,要将艺术教育和知识领悟相结合。

(三)为初中艺术教育提供恰当的教学资料

艺术教育需要有恰当的教学资料,为此需要在教材编写方面进行创新,学校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进行辅助教材的编写,并在教学过程中创立具有特色的教学模式,实现艺术教学从学校单一个体向着学校、家庭和社会多元化的复合方向发展。除此之外,可以建立起艺术教育的评价体系,科学地反映教学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和最新的教育管理和学习观,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帮助。

四、结语

学前教育艺术论文 篇三

艺术教育论文5300字(一):新中国70年来贵州艺术教育研究的知识图谱分析论文

关键词:艺术教育;CNKI;CiteSpace;知识图谱

新中国成立70年来,贵州的艺术教育研究也随着课程、学科、专业的建立而迅速发展。经过七十多年的发展,贵州艺术教育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众多丰硕的成果,包括专著、教材、期刊论文、会议论文集等众多类型,涌现了一大批出色的艺术教育者,不仅促进了贵州艺术教育的发展,尤其是在民间艺术方面,也为整个中国的艺术教育做出了重要贡献。对于贵州艺术教育研究七十年来积累的大量论著文献,目前学术界还没有人对其进行全面系统的知识图谱研究。因此,正确系统分析贵州艺术教育研究的现状、梳理贵州艺术教育研究的发展脉络、探索贵州艺术教育研究未来发展趋势具有重要的学术价值和意义。

一、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

为了对新中国70年来贵州艺术教育的研究动态和发展前沿进行分析,从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集了建国70年来有关贵州艺术教育研究的数据。文中的艺术教育数据是从“音乐、舞蹈、戏剧、影视、美术、设计、书法、艺术”教育八个方面进行收集的,采集的地域范围包括了贵州省所有的县市,运用基于布尔(Boolean)字段组合的专业检索方法进行检索,其中的一段正则表达式如下:

SU=美术教学AND(SU=贵州ORSU=贵阳ORSU=遵义ORSU=安顺ORSU=六盘水ORSU=毕节ORSU=铜仁ORSU=清镇ORSU=盘州ORSU=凯里ORSU=都匀ORSU=福泉ORSU=兴义ORSU=兴仁ORSU=黔东南ORSU=黔南ORSU=黔西南)ORSU=美术教育AND(SU=贵州ORSU=贵阳ORSU=遵义ORSU=安顺ORSU=六盘水ORSU=毕节ORSU=铜仁ORSU=清镇ORSU=盘州ORSU=凯里ORSU=都匀ORSU=福泉ORSU=兴义ORSU=兴仁ORSU=黔东南ORSU=黔南ORSU=黔西南)ORSU=音樂教学AND(SU=贵州ORSU=贵阳ORSU=遵义ORSU=安顺ORSU=六盘水ORSU=毕节ORSU=铜仁ORSU=清镇ORSU=盘州ORSU=凯里ORSU=都匀ORSU=福泉ORSU=兴义ORSU=兴仁ORSU=黔东南ORSU=黔南ORSU=黔西南)ORSU=音乐术教育AND(SU=贵州ORSU=贵阳ORSU=遵义ORSU=安顺ORSU=六盘水ORSU=毕节ORSU=铜仁ORSU=清镇ORSU=盘州ORSU=凯里ORSU=都匀ORSU=福泉ORSU=兴义ORSU=兴仁ORSU=黔东南ORSU=黔南ORSU=黔西南)

在收集到的初始数据中通过人工删除人物访谈、会议通知、新闻报告等无效数据和一些重复数据后,最后得到新中国70年来贵州艺术教育研究有效文章共有316篇。

(二)数据处理方法

此次研究采用的是美国德雷克塞尔大学信息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大连理工大学特聘教授陈超美)开发的CiteSpace。将选定的文献数据按照Refworks格式导出,为了方便下一步数据处理和信息分析,每条数据包含标题、作者、摘要、出版日期、期刊等信息。在CNKI中导出的信息需要通过CiteSpace软件进行格式转换,才能使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

二、结果与讨论

(一)发文数量分析

发文量是指学术研究论文的发表的数量,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某一学科的研究水平、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1]。通过统计1949年至2019年贵州艺术教育研究所发表的期刊和硕博论文,得到图1所示的年度发文分布图。

从图1中可以看出,1949年至1993年发文量为0,这期间贵州艺术教育研究基本处于停滞状态;从1994年至2009年,年发文量总体在10篇以内,这期间贵州的艺术教育开始有了比较缓慢平稳的发展;2010年至2019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在2018年达到最大值50篇。需要说明的是:统计的截至时间是2019年12月31日,2019年发表的文章应该还有部分数据没有上网,所以2019年的发文量只有22篇。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中指出: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善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

2001年国务院颁布的《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1]21号)中指出:中小学要按照国家规定开设艺术课程,提高艺术教育教学质量。充分挖掘社会艺术教育资源,因地制宜地开展经常性的、丰富多彩的校内外艺术活动。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要重视艺术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场地建设和器材配备工作,保证学校艺术教育的必要条件。在2010年以前,我国基础教育发展极为不平衡,尤其是艺术教育,对于贵州这类教育相对落后的地区,艺术教育的重视程度更是不够,每年的发文量只有屈指可数的几篇。但是在国家政策的促进作用下,相关研究也在缓慢进行着,在2006年发文量达到了9篇。

2010年,教育部颁布的《关于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一步推进素质教育的意见》(教基二[2010]3号)指出:坚持以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为宗旨,把指导和规范学校全面落实课程方案,突破课程实施的薄弱环节作为重要任务。严格落实综合实践活动、技术、音乐、美术、体育等课程。随着相关政策的推动作用,贵州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贵州艺术教育研究的发文量增长极快,在2018年达到了最高峰。

(二)研究热点分析

表1是“1949—2019年贵州艺术教育研究排名前20名关键词统计表”,其中包含关键词、关键词的出现频率和中心性,关键词的中心性代表了关键词的共词程度[2]。图2是“1949—2019年贵州艺术教育研究核心关键词共现网络”,图中以关键词字体的大小表示出现频率的高低。关键词是文献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者学术思想和学术观点的浓缩,一般来讲高频关键词可以用来确定研究领域的热点。通过对关键词出现频次进行统计,列出了出现频次较高的前二十个关键词,出现频率最高的是“音乐教育”,出现了18次;其次是“美术教育”出现了14次;排名第三的是关键词“现状”,出现了13次。排名前两名的关键词正是本文CNKI数据库进行检索的关键词中的两个,排在前列是正常合理的。其余的排名前20关键词包含传承、创新、教育、少数民族、高校、民族文化、民间艺术、民间美术、民间音乐、贵州大学、实践、本土音乐、少数民族音乐、人才培养、课程改革、侗族大歌、红色经典艺术等。通过对关键词进行整理可以看出,近些年贵州艺术教育研究的重点在民间艺术的传承方面,研究的机构主要在高校,包括贵州大学、遵义师范学院等,在艺术教育的课程改革和人才培养方面也逐渐得到重视。贵州是一个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千百年来,贵州省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民族文化,创造了形式多样、具有强烈民族色彩的艺术类型。贵州的民间音乐、民间美术等都非常值得人们研究,这也是贵州艺术教育的独特之处。

在关键词中还有一个非常具有特点的是“红色经典艺术”。贵州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尤其是遵义地区的红色文化与其他地区相比更具有优越性,将“红色经典艺术”引入课堂,能够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怀和民族认同感。

(三)作者分析

图3是排名前15位的作者可视化分布图,每个点代表一位作者,点越大代表该作者发文量越多,点与点间的连线代表作者与作者之间合作关系。排名前15的作者发文量都是两篇及以上,其中4人有合作关系,发文量最多的张应华和谢嘉幸合作发表了2篇文章,排名第6的张亚曼和排名第7的潘仙尧合作发表了2篇文章,其余的作者均是单独发文。这说明进行贵州艺术教育研究的作者合作关系大多呈离散状态,没有形成一个强有力的作者合作网络。贵州艺术教育研究是一个区域性研究,进行相关研究的作者不算太多,研究者之间如果能够加强合作程度,形成一个较大的研究共同体,这将促进贵州艺术教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

为了更为科学地界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本文依据普赖斯定律计算公式确定该研究领域的核心作者,即“M=0.749×(其中M为核心作者最低发文篇数,Nmax为发文最多作者的发文篇数)”[3]。在该公式中,Nmax代表所有研究者中最高产作者的发文数量,N则代表核心作者发文量,当作者发文大于N时,则可判断其为核心作者[4]。通过CiteSpace分析软件输出的分析结果可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的张应华教授在贵州艺术教育研究领域发文量最多,共发5篇文章,则nmax=5,得出N=1.675,即核心作者最低发文量不低于2篇。根据作者发文量统计结果,有15位作者符合核心作者的条件,分别是张应华5篇,谭娇艳3篇,谢嘉幸3篇,牟孝梅3篇,其余11位作者发文量都是2篇。

为了进一步确定核心作者的发文质量,对上述15位作者的文章被引用频次进行了统计,如表2所示。

在国内对贵州艺术教育进行研究的作者中,文章被引频次超过5次的有5位作者。其中,谢嘉幸,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研究所所长、教授,发文量是3篇,平均被引频次是26.67;张应华,湖南第一师范学院音乐舞蹈学院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是音乐教育学、音乐人类学,发文量5篇,平均被引频次是16.20;杨殿斛,扬州大学音乐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扬州大学音乐研究所所长,发文量2篇,平均被引频次是6.50;聂建平,贵州遵义师范学院副教授,发文量2篇,平均被引频次是6.50;牟孝梅,贵州遵义师范学院教师,发文量2篇,平均被引频次是5.33。上述5位作者是发文量较多,被引频次也较高,说明他们关于贵州艺术教育研究的论文具有较高的借鉴价值。

(四)机构分析

贵州艺术教育研究的主要机构如图4所示,图中圆点表示发文机构,不同圆点之间的连线表示机构间有合作关系。从图中可以看出,进行贵州艺术教育研究的机构主要是贵州的各高校。从机构之间的连线来看,在图中只看到贵州大学和中国音乐学院之间有合作关系,各研究机构基本处于零散分布,这表明各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程度较低,合作意识不强,这对于贵州艺术教育研究非常不利[5]。因此,建议各研究机构之间加强交流合作、协商探讨,增强结构之间的合作机会创建协同创新的科研共同体[6]。

把图4中相同的研究机构进行合作,对CiteSpace分析软件输出的分析结果进行统计得出,发文量最多的是遵义师范学院,有29篇。遵义师范学院是一所具有红色革命传统的学校,2011年4月,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下文批准遵义师范学院为全国10所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之一,红色经典艺术教育示范基地,遵义师范学院艺术教育研究主要方向是红色经典艺术教育。其次是贵州大学发表的22篇,贵州大学艺术学院历史悠久,在西南地区的艺术教育中,在民族民间艺术教育方面有自己独具的特色。凯里学院、黔南民族师范学院、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以及贵州师范大学等在贵州艺术教育研究方面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三、结语

本文从年度发文量、关键词、作者和机构等方面绘制知识图谱进行分析,得到如下结论:一是通过发文量统计,贵州的艺术教育还有非常大的研究空间,相关研究者可以投入大量精力到贵州艺术教育研究中;二是通过“关键词”分析,可以看出贵州艺术教育研究的热点主要是音乐教育、美术教育、现状、传承、创新、民间艺术、红色经典艺术等方面,民间艺术和红色经典艺术也是贵州艺术教育的突出特点;三是通过“作者合作网络”分析,得出进行相关研究的作者不算太多,研究者之间如果能够加强合作程度,形成一个较大的研究共同體,这将能够促进贵州艺术教育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四是通过“研究结构合作图谱”分析,得出各研究机构之间的合作程度较低,合作意识不强,这对于贵州艺术教育研究非常不利。因此,建议各研究机构之间加强交流合作,协商探讨,增强结构之间的合作机会创建协同创新的科研共同体。

作者简介:令狐红英,硕士,贵州师范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设计文献学、设计信息学、文献计量学与知识图谱分析、计算机技术在设计研究中的运用。

艺术教育毕业论文范文模板(二):艺术教育在技工院校中的作用论文

摘要技工院校是培养技能人才的专业院校,是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使命与责任重大。在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背景下,艺术教育作为技工院校美育的重要途径,其对学生综合素质以及个人发展具有积极的作用。因此,技工院校需要正视艺术教育在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在教育教学中积极发展与渗透艺术教育,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水平技能人才。本文首先对艺术教育在技工院校中的作用进行了分析,并探讨了技工院校发展艺术教育的策略。

关键词艺术教育技工院校作用

0引言

绝大多数技工院校非常重视职业技术教育,将专业理论课与技能实训课放在首位,以培养学生职业技能为主,但对学生的美育与德育却不够关注,艺术教育严重缺位。在人们的普遍认知里,技工院校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组成部分,人才培养目标是技术工人,因此不需要开展艺术教育。但当前各行各业对于技能人才的素质要求越来越高,更看重技能人才的全面性与创造性特质,在这一情况下,必须重新审视艺术教育在技工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1艺术教育在技工院校中的作用

艺术教育对于技工院校而言并非是可有可无的,虽然与专业理论与技术课程相比,其作用并非十分突出,但对学生发展以及提升学校人才培养也具有积极的作用。

一方面,艺术教育是技工院校落实素质教育、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随着人们教育观念的转变,当前职业教育在淡化知识技能的同时,更关注学生人格、思想价值观念以及审美能力的培养,更看重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才。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知识信息的泛化,人们对于美育有着更高的要求。在技工院校教育教学中渗透与发展艺术教育成为学生了解艺术基本常识、掌握鉴赏艺术作品基本方法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想象力、表现力与创造力,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情绪与审美能力,这与素质教育的目标一致。

另一方面,实施艺术教育有利于增强技工院校学生自信心,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技工院校由于入学门槛低,学生基础薄弱,且部分学生来自于教育以及经济条件落后的农村地区,这就使部分学生在学习以及人际交往中不够自信,语言表达能力不强,综合素质不高。艺术教育不仅仅是让学生掌握艺术的基本常识、学会鉴赏艺术作品,其更强调对人整体生存态度与生活观念的培养。技工院校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过程中能够领略艺术世界的魅力,可以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给予学生更多展示自我的机会,从而增强学生的自信心。

2技工院校发展艺术教育的策略

2.1提高对艺术教育的关注度

职业技能教育与艺术教育之间有着相融互通之处,二者并不是相互割裂的。艺术训练旨在让学生通过教学掌握某种艺术鉴赏方法与创作方法,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触及职业技能方法的训练。其实早在古代,我国就十分重视专业能力教育与艺术教育并重,例如古代的“六艺”。因此,技工院校的领导与教师以及教学管理人员必须重新审视艺术教育的作用与地位,提高对艺术教育的关注度,在日常教学中积极思考如何将艺术教育渗透到专业教学中,在专业课程中增设音乐、美术等相关内容课,更好地培养学生审美情趣与能力。

2.2增设艺术类课程

课堂教学是技工院校发展艺术教育最基本的途径,学校可以根据专业设置情况以及学生的需求开设公共艺术选修课与必修课,使学生对于艺术流派、基础美术、音乐知识等有初步的了解,例《审美入門》、《音乐欣赏》等必修课,让每一位学生都有学习艺术的机会。此外还可以根据学生兴趣爱好以及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开设选修课,例如《中外美术史》、《舞蹈及鉴赏》、《戏剧鉴赏》等艺术课程,使不同专业不同兴趣爱好的学生都可以受到艺术的熏陶。无论是公共必修艺术课程还是选修艺术课程,都应该将课程纳入学分考核体系内。

2.3侧重艺术实践教学

技工院校所开设的课程都偏重于实用性,而且大多数学生对于偏理论性的课程缺乏兴趣。因此技工院校艺术课程教学也应该淡化艺术理论知识,侧重艺术实践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与生活中有实际的使用性。例如在《音乐欣赏》这门课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学习一些经典歌曲的演唱以及合唱指挥,在课前教师可以把器乐曲与诗词上传至网络中,让学生课前聆听乐曲,还可让学生将听后感写下来,不限字数,最后在课堂上根据学生课前自学情况指导学生演唱与欣赏乐曲,还可组织小组演唱竞赛、班级文艺演出等方式让学生可以将课堂中学习的音乐基础知识用于实际,这种偏重艺术实践的教学方法可以使《音乐欣赏》课程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4开展多样的艺术社团活动

社团活动是技工院校校园文化的重要载体,也是技工院校艺术教育隐性课程之一。因此技工院校应该积极帮助学生创建社团,在学生社团建设与社团活动中给予力所能及的帮助,例如鼓励学生成立摄影社、手工社、合唱团等社团,并为社团活动提供足够的场所,鼓励各个社团联合举办文化艺术沙龙活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中提高生活文化品位与审美情趣,进一步挖掘学生学习潜能及创新能力,为更多的技工院校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增强自信心。

艺术教育论文 篇四

如何让我们的民族艺术回归到学生生活中来,需要一番的思考和借鉴。我们以韩国为例。前不久,某学校领导到韩国学校参观考察,看到的是目前韩国的学校建筑仍然保持传统的建筑风格,历史的厚重与民族文化的传承通过建筑来反映出来。反观我们的学校建筑风格,学校的窗户早已被塑钢窗所替代,漂亮极致,而韩国仍然却仍然保持着古典木质窗格,这让来自中国的客人都倍感亲切,感到一种发自内心地对学校的敬意。其实,这就是一种对文化的亲近感、归属感。让我们的民族文化、民间艺术深入课堂,实现传统文化的“内驱力”,提高学生的艺术底气。2014年9月,我主动承担起山东省研究课题“关于初中美术欣赏课中合作探究教学的研究”课题,并结合学校自身特点和学生兴趣所向,充分开发校本课程———民族特色美术教学系列活动,目前已经开展了“门的研究”和“青花瓷鉴赏”两块内容的教学研究。作为教师,我们完全可以根据教学需要选择教学任务、教学内容,并采用灵活的教学方法,打破传统的教学形式。而学生则可以根据自己兴趣点选择研究方向,学期末一份调研报告、一份PPT、一张宣传海报、一份调查问卷、一场汇报展演、一段采访VCR呈献给大家,使得学生始终在探究和兴趣的作用下自主学习、双轮驱动。这样的教与学,让“学”成为一种习惯和爱好,让“教”充满活力与生命力,使得学生中热爱民族艺术、探究民族文化的人多了,欣赏美、感受美、创造美的能力得到了很大提高,更为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全面能力,提升综合素养。

二、让我们的民族艺术成为我们不竭的创作源泉

清代纪昀说过:“国弈不废旧谱,而不执旧谱;国医不泥古方,而不离古方。”2008年奥运会的奖牌设计,充分体现了这样的内涵。“金玉良缘”,中国人讲究缘字。中国人欣赏金子和玉石,它吉祥、富贵、辟邪,本身就渗透着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应该说这是中国民间美术意义化造型的典范。它的设计成功借鉴传统形和色,将本土传统文化和西方理念融会起来,借鉴民族色彩中的精华,有效地运用到现代构成理念中去,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的民族艺术教育的内涵。于是,我引导学生观察传统的色彩和那些过去他们曾熟视无睹的民族艺术,唤起他们对民族的地域特色的感知,帮助他们认识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规律。中国传统典范(如建筑彩画、宗教壁画、民间年画以及中国服饰、京剧脸谱等等)是今天用以当代设计的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它给人们以许多的启迪和广泛的内涵。这些典范凝聚着人类对色彩规律研究的智慧与经验,是我们学习民族风格的极好途径。而民族风格仍是现代设计的重要课题,可以提升我国现代色彩设计中的精神内涵,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

三、让我们的民族艺术更具有文化自豪感

作为美术教师,平时我们重技法理论的传授,而忽略民族文化的传播,学生往往学到的仅仅是知识的皮毛,简单地跟随教师模仿。而我们的艺术考级制度,又助长了学生及家长一味追求技能上的提高,忽视了学生艺术修养的提升。急功近利的想法使得我们的孩子没有时间和精力去领悟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去浸透,去滋养,去继承。正如英国利兹大学教授M•索斯马兹指出:“传统学院式教学的贬值在于它不注重领会和体验,而过于注重仅仅是验证那些理性的即成‘事实’……致使技巧方法变得比创造能力更为重要。问题解决的有教养变得比个人灵感体验和自己探究的能力更为重要。”因此,如何在教学过程中重新树立创新意识,是当前我们亟待偏重和重视的教学倾向问题。“物在灵府,不在其目,故得于心、应于手。”做艺术技能的传授者仅仅是基础,而想做传统文化的传播者,则需要我们不懈思考,不断努力,不断创新。

艺术教育论文 篇五

有人说:“我犹豫而又轻松,我的悲伤是晴朗的。”这说明审美情感具有复杂性和情调性。由此可见,在音乐教育中,不能忽视情感的独特作用。同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还明确要求“珍惜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因此教师在选择作品时,还应尽量选择一些适合以游戏形式开展的音乐,以调动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可以看着孩子的眼睛讲话和示范——语言、体态、脸部表情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蕴涵。同时还可以用表情、动作以及音乐或游戏中的规则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如在打击乐活动“咿呀咿呀呦”的教学目标中,要幼儿掌握|XX||XX|和|XXX|的节奏。为了能让幼儿比较容易区分与接受这两种节奏,教师可以把这两个节奏形象地设计成农场的情景。在引导幼儿学习这两种节奏时,运用故事的方法,在故事情景中训练幼儿的节奏技能和反应能力。设计王老先生的农场里有一些小动物(小朋友轻轻“走”过去,教师根据音乐节奏|XX||XX|做“走”的动作),农场里的小动物给小朋友打招呼,(教师根据音乐节奏|XXX|做拍手的动作),咦,这边还有其他小动物和我们打招呼呢,你也给他们拍拍手吧……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始终沉浸在故事情节中,在情景游戏的表演中通过“走”和“拍手”的动作,在这个一体化运动中孩子们将其思想感情和形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来区分|XX||XX|和|XXX|这两种节奏,在感受音乐的同时体验到无穷的乐趣。

二发展幼儿的审美创造性

儿童的艺术是童年生命的律动,是儿童内在精神生活的外部表达,审美教育是以无拘无束、轻松自由的方式进行的,游戏是儿童的内部精神自然地转化为外部表现的活动,所以游戏是儿童艺术创造活动的重要形式。以造型设计、音乐舞蹈、音乐游戏等反映出他们对周围生活美的理解和感受。音乐是表现艺术和表情艺术的统一,必须重视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在音乐的演练过程中教师既要启发幼儿根据对音乐的感受来表演动作,同时又要引导帮助幼儿用他们自己的动作表达音乐感受,实现内在的认识构思活动和外在表现活动的统一,这对于发展幼儿在音乐舞蹈方面的创造性有重要的意义。如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曲子《春天》,然后让幼儿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接着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做动作。有的孩子用小蜜蜂、小蝴蝶表示轻快飞舞的样子,有的孩子表演小白兔一蹦一跳的样子,音乐使幼儿情绪反应更加灵敏了。音乐的节奏和速度也可以通过动作反映出来,即用身体动作创造性地把音乐再现出来。音乐游戏中,幼儿在教师启发下能完整地感受音乐的艺术形象,并根据乐曲的内容,自己设计动作个性情绪进行表演,从而发展创造力。

三结论

总之,幼儿审美能力的形成是一个逐步提高的过程,审美感知越充分,审美情感越丰富,审美理解就越深刻。幼儿只有对音乐有很好地感受和正确地理解并掌握了相应的音乐知识技能后,创造欲望的动机才会自然生成。

学前教育艺术论文 篇六

论文摘要:艺术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但如何在高等教育实践中实施“艺术普及教育”这一教育理念是本文关注的焦点,本文就艺术教育在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探讨了如何将艺术普教以学科为基础纳入人文素质教育体系,提示出高等教育的艺术普教理论与实践的发展方向,对高等教育创新素质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我国现代化迅速发展和教育改革步伐的加快,“素质教育”日益备受关注,作为素质教育之重要组成部分一艺术教育也越来越受到人们重视。我们这里所言的艺术教育并非艺术院校的专业艺术技法训练或纯抽象的艺术理论学习,是旨在普及艺术知识,提高人文素养的综合艺术教育从原始社会的岩画、彩陶到现代化今天纷繁复杂的多样化艺术形式,艺术一直伴随着人类的成长而发展,现代人也普遍意识到,艺术经验对于丰富人生是不可或缺的要素,它与人性中最深层面的意识紧密联系,艺术能给人以勇气和希望,能给人以精神慰藉,艺术也保证了不同种族、不同地域的人们相互之间得以心灵的沟通,艺术还能够保证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和延续。所以说一个没有艺术的民族和社会是不可思议的,没有艺术教育的教育体制也是不健全的,同样高等教育也需要艺术教育。在这里,我想就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现状来谈谈艺术教育在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并且思考如何以学科为基础将艺术普及教育纳入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当中。

一、艺术教育在高等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

长期以来,受“应试教育”指挥棒的控制,我国中小学的艺术教育一直作为“副科”可有可无地存在,担任中小学艺术课程的教师也大多数是“兼职”,并不是经过专业艺术训练和理论学习的专业艺术教师,艺术教育的课程设置很不合理,只是以简单的摹写或自由发挥来应付儿童对艺术的本性渴求,更谈不上系统的艺术史、艺术理论、艺术创作等学习。此外,大多数中小学校艺术课的课时很少,经费严重不足,许多学校每周只有一到二节甚至干脆砍掉艺术课。

高等教育中的艺术普及教育又怎样呢?事实上,刚入学的大学生对艺术史和美学理论知之甚少,对于高雅艺术普遍兴趣不高,甚至于不知如何欣赏,学校也将重点集中在科技教育各课程的教学上,忽视或轻视人文素质教育,“人为地将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割裂,文理分家,这势必严重地妨碍、制约、损害、摧残乃至扼杀人的本性、人的创造性的发展、人的全面发展,极不有利于贯彻中央《决定》的精神”。众所周知,这种文理分裂,会造成学生综合素质的严重失衡,最终如同自然生态一样,失衡会使各个物种急剧退化甚至于导致生物链的断裂,教育的失衡就会导致各学科之间丧失多元化之间的相互支持。

随着我国加入了WTO,中国已进入了世界一体化竞争当中,实际上,经济的竞争说到底还是人才的竞争,所以我国的高等教育必须与世界先进的教育体制接轨,但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所培养的人才在科学实践当中缺乏冲动性的创造能力、外向性的表现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协调能力。究其深层面的原因在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对于人才的培养忽视了人文素质教育,而艺术教育又是人文素质教育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早在半个多世纪以前,我国著名学者冯友兰先生就在《论大学教育》的演讲中指出:“所谓‘人’,就是对于世界社会有他自己的认识、看法,对已往及现在的所有有价值的东西——文学、美术、音乐等都能欣赏,具备这些条件者就是一个‘人”’。众所周知,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代表人物达芬奇不仅是位杰出的艺术家,而且还是想像力、创造力极为丰富的科学家,他承认是艺术为其科学创造插上了腾飞的翅膀。现代人也普遍意识到“艺术活动通过其形象性、感染性和愉悦性,既能有效地激发人的热情,也能有效地诱发人的创造性”。“艺术活动所积淀于人们心中的艺术修养和正在进行的艺术活动,则能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为人们灵感的产生提供契机和准备良好的心理状态”。当代著名物理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杨振宁曾多次著文阐述科学与美的相互关系,他说。在分子等微观世界里,分子结构都是按照美的规律排列构成的,科学与美密不可分。中国科学院院士、人文素质教育的倡导者杨叔子先生也多次呼吁,科技教育必须与人文素质教育相结合,才能培养出科技创新人才,“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则利,相离则弊”。

二、将艺术普教以学科为基础纳入人文素质教育体系

提高艺术素养,开拓人文思想领域,由此担负起艺术教育在整个素质教育格局中重任,这一教育理念已得到有关教育专家的共识,目前,众多高等院校也已逐渐开设艺术教育课程,但由于没有先前经验作参考,只能是“摸着石头过河”,就实施这一教育理念的最终效果而言,收效甚微。总结起来原因有二:一、学生自身基础薄弱;二、课程设置不合理。"

作为人文素质教育之中坚的艺术普教,注定是一种面向全体学生的艺术教育。因此,它既不同于一般艺术院校的纯技法教学,又不同于抽象的美学理论训练,由于本身既是感性的又是精神的东西,其性质规定了对于它的学习必须经过感性的理性认识,方能登堂入室。可以设想,如果用数学的教学方法去教艺术课程,从理论到教条,弄不好就会把一种丰富多彩、富有生命力的课堂教学变成干巴巴的东西,但又不能用教化学的教学方法去具体对待艺术课程,弄不好又会走入纯技法训练的死胡同,最终落得空有技法而无思想的“匠人”。因此,在这一新的学科领域的拓展中,有几个关键问题需要解决:

第一,明确确立艺术教育的教育目的。艺术教育是一种终生教育,可以培养成为生命中的一部分,终生受益,其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的视觉文化意识,使能更充分地体验周围文化世界的多样性,从而更好地了解自己。通过艺术教育,使学生能够将艺术与历史、文学等学科融合在一起,并以此为基础辐射其他学科,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观察力、想像力和创造力。

第二,整合艺术教育的课程结构。由于当代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之前大多并未具备多少艺术素养,基础相当薄弱,另一方面,目前高等院校普遍课程任务比较重,不可能让出太多的课时给艺术教育课程,因此,必须整合艺术教育的课程结构,使大多数学生在有限的课时内最大效益地提高自身的艺术素养。一般情况下,艺术教育的课程包括艺术史、艺术欣赏与评论、美学理论、艺术实践与创作等四大部分,为了适应高等院校艺术普教的需求,可以适当调整其课程结构,使艺术教育的四大组成部分有机整合,合理分配至大学四个学年当中。大学一、二年级可侧重于艺术实践和艺术欣赏的课程教学,让学生在接受艺术教育之初,从艺术的感性认识人手,培养对艺术的兴趣和爱好。大学三、四年级可侧重于美学理论与艺术评论的课程教学,使学生能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的高度,并能够通过对艺术作品的欣赏和理解来阐述自己的观点和感受。艺术史的课程教学可作为艺术普教的重点贯穿整个学校教育期间。

第三,融合多学科,促进学科之间相互交流。艺术教育不是一门孤立的学科,如果说在艺术史的教学中撇开历史背景、宗教特征、审美心理等不谈,只是就艺术特征而讲解艺术发展史的话,那么课堂教学肯定了无生趣,学生也会一头雾水,不知所云。所以艺术教育要用跨学科的方法来传授知识,这样,可以把关于艺术作品以及关于政治、宗教、哲学、经济学等知识和社会结构结合起来。例如研究中国山水画的兴起不单单只是研究山水画的绘画风格,还要深入了解魏晋“玄学”对中国绘画的影响以及士大夫个性情趣的审美取向、中国传统文化的意象特征等等,研究达芬奇的《最后晚餐》、《蒙娜丽莎》不单单是研究作品的视觉风格,这些作品体现了文艺复兴时期的生活和时代,那是个发现和科学的时代,是探索空间观点的时代。画家在揭示直线透视系统的同时,也探索了空间。

所以对于艺术教育的教师而言,不仅仅要吸取文学、艺术、音乐、社会历史等知识使得课堂教学生动有趣,而且还要用社会学科的教育去传授学生研究、思维和决策的技巧。

第四,组织编写一套适合高等院校艺术普教的教材。组织编写一套教学内容上适合于当前高等院校的艺术普教的艺术教材对实施艺术普及教育理念非常重要,就目前已经出版的艺术普教的教材来说,一是不够系统,只局限于艺术史、绘画欣赏等部分,并且不能很好地融合文学、历史、政治、经济等学科,对于艺术知识的介绍只能限于粗略、简化而已。二是内容上过于专业化,只是将艺术院校专业教材的内容加以删节、缩略,教材的文字语言过于专业,不够通俗易懂,如此教材会大大降低非艺术专业的学生对其阅读兴趣。如果把艺术史、作品欣赏结合历史背景、作者生平经历用故事情节串连在一起,肯定会有利于学生的理解和参与。三是过于注重艺术发展的连续性、时代性,忽略了不同艺术之间的比较性。例如大多数艺术史教材都是按时代顺序来叙述,这种形式的优点是保证了时代的连续性,但其缺点是没有注意到艺术之间的比较,无意间就削弱了对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的培养。"

第五,探索形式丰富,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艺术教育在自身特点上不同于其他教育课程,它的教学载体丰富多样,不仅有文字的,还有视觉的、听觉的;不仅有具象的,还有抽象的;不仅有理论知识的传授,也有实践技法知识的传授;不仅可在课堂进行教学,也可走出户外,深入生活进行教学。因此,教师在课堂传授知识的过程中,不能只采用传统的口授教学方法,还应结合技法做示范教学、电化教学等多种教学方法,特别是随着计算机辅助教学的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广泛运用,艺术教师应在教学软件的制作上下功夫,结合课程的需求设计出生动有趣的课程方案,引导学生对艺术课程教学的参与热情和互动热情。

随着艺术的发展,现代艺术也越来越关注人的自身,越来越与人的生活紧密相连,因此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重将艺术教育与我们周围的日常生活相联系,教会学生用艺术的眼光去观察世界,思考问题,这也是艺术教育的一个目标之一.

艺术教育论文 篇七

论文关键词:艺术职业教育;课程改革;面向市场;教育;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

在当今的职业教育中,艺术职业教育包括中等艺术职业教育和高等艺术职业教育,担负着为各地培养艺术人才,为面向市场服务,为艺术类高等院校输送有备生源的三重任务。面对2l世纪,我们应认清艺术职业教育的现状,明确社会对艺术人才的需求。探求一条适合21世纪艺术职业教育发展的新思路,从而为国家和社会培养更多更好的艺术人才。去服务与社会和国家。也为学生的继续发展和就业提供了好的方法和措施。

一、树立全新的艺术职业教育办学理念

面对21世纪带来的机遇和挑战,艺术职业教育应进一步解放思想,树立全新的办学理念,以适应新世纪的发展。就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而言,政府应适度扩大学校的办学自,学校有权自设机构、自主聘用教职工、确定教职工津贴和资金分配标准。教育主管部门还应从基础教育抓起,为“一专多能”的综合性艺术人才的培养创造一定条件和学习机会,为学生的就业开辟更广泛的途径。

就艺术学校自身来说,应建立一个廉洁奉公,锐意改革,敢于探索,勇于创新,讲求办学效益,带领全校师生不断前进的领导集体。艺术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还必须突出“特、优、新”的特点。特,即特色专业。学校没有特色专业就没有生命力。优,即优势专业。优势专业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支柱。新,即新设专业。新设专业是衡量一个学校在办学思路上是否具有预见性的标志。在办学形式上要面向市场,立足特色,灵活方便,做好三个结合:中、高职艺术教育相结合、长线专业与短线专业相结合、正规教学与业余培训相结合。

二、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是艺术职业教育改革的关键

教师是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生力军,抓住了师资队伍建设,也就抓住了教育改革的关键。1.观、总体、远近目标相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规划,改变教师队伍的知识层次和结构,以适应学校发展规模及提高办学质量的需求。2.确立“事业留人、感情留人、待遇留人”的用人政策,一方面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另一方面加大在职教师的培训力度,同时,创造良好的物质条件,改善教师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调动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建立一支学历、职称、年龄结构合理且稳定的“双师”型教师队伍。3.改革传统的教学方法,培养具有创新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创新教育的关键必须树立创新教育观念,培养具有创新教学能力的教师队伍。变“灌输式”、“填鸭式”旧的教学方法为“启发式”、“讨论式”新的教学方法。4.建立教师聘任制、岗位工资制、学生选课制等措施,实行教师竞争上岗,激发教师的上进心。5.建立艺术教育科研机构,保证艺术职业教育的科学性。鼓励教师开展教学研讨,把教师发表学术论文作为年终考核的一个方面,对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和理论水平大有裨益。6.本着“不求我有,但求我用”的原则,在全国各兄弟艺术学校和表演团体之间实行互聘、互教、互访等形式,组织教职工考察、学习兄弟学校办学的先进经验,实现资源共享。

三、实行课程改革,为培养综合型艺术人才创造条件

艺术职业教育的专业性决定艺术职业教育更注重学生艺术实践能力的培养。1.艺术职业教育必须打破单一的教学模式,开设“一专多能”复合型人才的课程;改变过去专业性太强、太单一的弊端,在中高职艺术教育中增设选修课教育,为培养综合型艺术人才创造学习的机会和条件。2.原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开设与艺术专业相关的交叉学科的课程,增设艺术专业以外的课程,扩大学生视野,拓宽知识口径,提高学生的文化修养和艺术修养。3.大艺术实践力度。艺术教育具有很强的实践性,艺术学校需加大艺术实践力度,组织学生参加各类艺术赛事、文艺演出,使他们经受锻炼,在实践中得到教育和提高。4.艺术职业学校教材建设上,应体现出艺术教育所具有的文化传承功能,引导学生感知民族文化的精髓,有于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操。

四、“中、高职”教育有机衔接是艺术职业教育生存和发展的途径

中等艺术学校升格,或在开设大专班,实行“3+2”教学体制,已成为中等艺术学校为求得生存和发展的主要途径。这种“升格对于一些办学条件成熟、师资力量雄厚、基础设施完备、社会声誉良好的艺术学校来说无可厚非,但对于大多数中等艺术学校而言,“升格”为艺术职业学院,其教学质量可想而知。中、高职艺术教育并存,进行有益的尝试与探索,首先要解决中、高职艺术教育衔接不佳的问题。要从培养目标的衔接、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的衔接、师资力量的衔接三方面着手。

五、试行弹性学制办学方式,增强学校办学活力

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决定》中提出:“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要创造条件实行弹性的学习制度,放宽招生和入学的年龄限制。允许分阶段完成学业。”艺术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体系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应实行弹性学制办学方式,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人手:1.小建立实施方案,健全管理制度,对弹性学制的教学计划、学制类型、学籍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2.修改教学计划,重建课程体系。做到“目标明确、学制灵活”,寓统一性与灵活性为一体。3.推行学分制与证书制相结合的教学管理制度。根据不同的专业、不同的学科确定学制和学分,与证书教育制相结合,使学生不断学习、不断通过考试积累学分。4.严格施教流程,加强课程的考核,建立教学质量监督机制,强化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六、开发招生新形式,使学校在竞争中求发展

近年来高校扩招拉动了普通高中扩招,普通中专学校不再实行计划经济下的包分配制度,艺术学校必须开发新的招生形式,在改革中求生存,在竞争中求发展。

1.确定宣传主渠道。通过报纸、电视台、电台、网络,确定学校的宣传渠道。

2.与各地建立生源基地,邀请考生和家长来校参观。

3.深入细致地进行社会调研,保证招生工作扎实有效地开展。

4.重视学生就业和升学,拓宽就业渠道。

5.根据区域间经济差异和自身实际,核算办学成本,适当降低学费,制定不同档次的收费标准。

6.招生专业设置本着“人无我有,人有我强,人强我优,人优我特”的思想,塑造学校自己的“品牌”专业。

七、现代科学技术的运用是艺术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以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化教育的开发和应用已经成为21世纪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如何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提高艺术职业教育教学质量和管理效益,推进艺术教育的科技现代化,是摆在艺术职业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具体可以从卜面几点着手:(1)建立现代化办公系统;(2)建立教师课件制作备课系统;(3)将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到艺术教育中去;(4)建立电子阅览系统。

八、拓宽办学融资渠道。建立教育产业化机制,实现艺术教育规模化、集团化办学模式

要保持艺术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就必须有一定的物质基础作保障。但是,目前大多数的艺术学校的教学场地、教学设施和辅助设施不足,严重制约了学校的再发展。随着市场经济的深入,完全依赖政府拨款解决办学经费已不可能。要解决这一难题,就要求学校必须拓宽融资渠道,建立艺术职业教育产业化机制,实现艺术教育规模化、集团化办学模式。1、最大限度争取政府投资,减轻学校压力。2、助新的资金和资源整合优势,引进银行资金进行资本运作,形成多元化投资格局,逐步扩大规模,形成滚动式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3、利用政府贴息,银行贷款,实现“银校结合”融资形式,购置教学设备,进行学校基础建设。4、教育层次上,以艺术类中高职教育为轴心,形成高职、中职、小学、幼儿园艺术教育一条龙的多层次艺术教育体系;在办学形式上,引进现代化企业的管理机制,实行校园多种管理体制并存的管理模式;在教学结构上,以现代化教学设施、人才资源及专业优势为依托,形成产、教结合的教育产业结构;在教育经费上,形成资金来源多渠道,投资机制多元化,逐步建立艺术教育产业运行机制,实现艺术教育规模化、集团化的办学模式。

九、艺术人才的培养要面向市场,开展多元型产学合作

学前教育艺术论文 篇八

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是一个综合性的名词,它集各种艺术类别于一体具有综合性、艺术性、创造性。目前我国学前教育范围里的艺术教育通常包括了音乐、美术、舞蹈等科目来实现的的。幼儿艺术教育的本质是通过艺术教育活动,使幼儿获得审美体验,进而激发幼儿热爱艺术,更重要的是使幼儿在进行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获得生命的体验和人格的成长。但现实的幼儿园艺术教育却与违背了艺术教育的本质,反而出现了单纯的技能技巧的训练、思想内容的说教,其教学方式单一、注重模仿忽视创造、缺乏学科的综合迁移、忽视儿童个体差异和过分专业化等一系列问题。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是幼儿艺术教育的启蒙,所以我们强调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一定是有趣的、生动的、发展的。同时学前儿童艺术教育是关于审美的一种普及性教育,所以我们的教育目的是把幼儿培养成一个具有艺术素养的欣赏者,而不是具有专业素质的歌唱家、画家、舞蹈家等。我们期望学前儿童的艺术教育不只是艺术知识与技能的简单传输,而更多的是以陶冶幼儿的情感和生命教育为情感目的,培养幼儿综合运用音乐、美术、舞蹈等各类艺术的综合能力,进而提高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幼儿的生活质量。

二、咸阳周边农村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问题与策略

目前,就咸阳市农村地区来看,农村学前艺术教育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意识层面上的问题

1、认识较模糊,功利化思想严重。目前很多幼儿园为了招生,打着艺术教育的招牌,但却对艺术教育的认识模糊不清。以当下流行的奥尔夫音乐为例,功利化思想驱使很多幼儿园盲目跟风,从中国人倾向“洋货”的心理入手,盲目引进外来东西,以此吸引家长的眼球,提高招生率。但实际上,很多幼儿园对奥尔夫音乐并不是很熟悉,认识并不深入,只是派种子教师外出培训了几天而已。任何一种教育,它都有它萌芽、成长的环境,评价教育最根本的是是否与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相适应,是否能促进受教育者的发展。咸阳地区的儿童艺术教育只有结合实际,减少功利化思想,深入研究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用教育质量来创教育口碑,提高招生率。

2、力求精英化,追求贵族化。由于中国国民整体文化水平的落后,认为只有贵族人才进行艺术教育,其费用是昂贵的,因此很多人给艺术冠上了贵族化的帽子;也由于社会的竞争越来越大,人们迫于压力,将艺术的学习当做今后生存的一项技能,因此出现了学艺术就要做艺术的精英这样的思想。这些都是对艺术的曲解,对学前艺术教育的曲解,真正的学前艺术教育是大众化的、平民化的。对于咸阳农村地区出现的艺术教育贵族化思想问题,笔者强调经济条件不同,生长的环境不同,这些只会影响艺术教育的实施方式和材料的选取,但其平民化、大众化的理念是不会动摇的。以风景画为例,咸阳市的幼儿园则可以咸阳湖的风景为资料,而咸阳周边的农村则可以田野、乡村为风景资料,这样一来,不仅做到了大众化的效果,更突出了当地的特色。总之,幼儿教师要结合实际,多开发资源,多利用周边环境,创设丰富多彩的学前艺术教育。

(二)农村师资力量薄弱

笔者进过调查与分析,并结合自身的所见所闻,发现咸阳地区的艺术教师的师资分布很不均衡,城市师资雄厚,乡村师资薄弱。调查显示:城市的幼师年龄一般都在25-35岁之间,而乡村的幼师年龄大约在18-30岁之间;城市幼师的岗位流动较小,乡村的幼师岗位流动大;城市幼师的学历一般都是大专本科居多,乡村幼师的学历一般都是高中、大专,甚至是家庭主妇;城市幼师的工资较高,乡村教师工资较低。造成城乡师资差异的很重要的因素是城市优越的待遇和便利的生活基础设施。因此,政府应努力提高乡村幼师的工资待遇,利用政策倾斜来吸引大学生来乡村就业;同时学校也要对大学生进行走进乡村的思想教育,二者齐头并进,实现城乡师资平衡,共同发展壮大。

(三)家长支持性不足

对于儿童艺术教育的重要性,城乡家长的态度也是不一致的。一般情况下,80后、90后家长的育儿观相对来说都是比较开放的,城乡家长对儿童艺术教育的态度应该是大致相同的。但是由于咸阳周边的很多农村的孩子是留守儿童,都是有爷爷奶奶照看,因此对于学前儿童艺术教育的看法有很大的不同。80后、90后的年轻家长认为对儿童进行早期的艺术教育是很有必要的,他们鼓励孩子学习艺术。而年龄较大的爷爷奶奶们则认为对孩子进行艺术教育是没必要的,只有文化知识的学习才是必要的。对于出现的乡村爷爷奶奶们落后的学前艺术教育观,我们提出以下策略:第一,政府要大力发展乡村经济,为广大年轻人提供就业岗位;第二,大力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如留一个人陪孩子等主题,呼吁年轻的爸爸妈妈们至少留一个人陪孩子;第三,农村幼儿园要定期与家长沟通,对家长进行再教育。

(四)幼儿艺术能力较弱

艺术教育论文 篇九

有人说:“我犹豫而又轻松,我的悲伤是晴朗的。”这说明审美情感具有复杂性和情调性。由此可见,在音乐教育中,不能忽视情感的独特作用。同时,《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还明确要求“珍惜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因此教师在选择作品时,还应尽量选择一些适合以游戏形式开展的音乐,以调动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在音乐活动中教师可以看着孩子的眼睛讲话和示范——语言、体态、脸部表情恰到好处地表现出作品的蕴涵。同时还可以用表情、动作以及音乐或游戏中的规则去调整幼儿的心理状态,如在打击乐活动“咿呀咿呀呦”的教学目标中,要幼儿掌握|XX||XX|和|XXX|的节奏。为了能让幼儿比较容易区分与接受这两种节奏,教师可以把这两个节奏形象地设计成农场的情景。在引导幼儿学习这两种节奏时,运用故事的方法,在故事情景中训练幼儿的节奏技能和反应能力。设计王老先生的农场里有一些小动物(小朋友轻轻“走”过去,教师根据音乐节奏|XX||XX|做“走”的动作),农场里的小动物给小朋友打招呼,(教师根据音乐节奏|XXX|做拍手的动作),咦,这边还有其他小动物和我们打招呼呢,你也给他们拍拍手吧……在整个活动中,孩子们始终沉浸在故事情节中,在情景游戏的表演中通过“走”和“拍手”的动作,在这个一体化运动中孩子们将其思想感情和形式完美地融合在一起来区分|XX||XX|和|XXX|这两种节奏,在感受音乐的同时体验到无穷的乐趣。

二发展幼儿的审美创造性

儿童的艺术是童年生命的律动,是儿童内在精神生活的外部表达,审美教育是以无拘无束、轻松自由的方式进行的,游戏是儿童的内部精神自然地转化为外部表现的活动,所以游戏是儿童艺术创造活动的重要形式。以造型设计、音乐舞蹈、音乐游戏等反映出他们对周围生活美的理解和感受。音乐是表现艺术和表情艺术的统一,必须重视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在音乐的演练过程中教师既要启发幼儿根据对音乐的感受来表演动作,同时又要引导帮助幼儿用他们自己的动作表达音乐感受,实现内在的认识构思活动和外在表现活动的统一,这对于发展幼儿在音乐舞蹈方面的创造性有重要的意义。如教师引导幼儿欣赏曲子《春天》,然后让幼儿用语言表达出自己对音乐的感受,接着要求幼儿根据自己的想象做动作。有的孩子用小蜜蜂、小蝴蝶表示轻快飞舞的样子,有的孩子表演小白兔一蹦一跳的样子,音乐使幼儿情绪反应更加灵敏了。音乐的节奏和速度也可以通过动作反映出来,即用身体动作创造性地把音乐再现出来。音乐游戏中,幼儿在教师启发下能完整地感受音乐的艺术形象,并根据乐曲的内容,自己设计动作个性情绪进行表演,从而发展创造力。

三结论

艺术教育论文 篇十

题目:艺术设计专业考察课程的问题及对策

【摘 要】艺术考察课程能为学生创作、学习搜集许多宝贵的原始素材,它的重要性使其成为艺术设计专业的必修课程。但如今高校艺术考察课程的开展存在着管理不规范、学生被动学习、课程质量难以保证的诸多问题。本文将对面临的问题和教学设置提出大胆设想。

【关键词】艺术设计 考察 教学改革

艺术考察课程是艺术设计专业的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教育部在2005年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美术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设置指导方案(试行)》中,明确将艺术考察课程作为社会实践部分列为必修课程。该课程的目的在于通过考察实践,为前期学习的多门专业课程找到现实的依托,巩固课堂所学知识,使得理论知识和社会实践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开阔学生的眼界,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训练学生搜集、提炼和归纳素材的能力,为学生创作作品提供思想源泉和有力保障的教学效果。

一、目前艺术考查课程存在的主要问题

但我国目前许多院校的艺术考察课程管理并不规范,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学生认可程度低。很多学生和家长将艺术考察课程和旅游画上等号,认为学校组织学生花钱旅游很没有必要。笔者通过该门课程的教学实践和网上调研了解,认为艺术考察课程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首先,课程管理不规范,教师教学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学校的态度将潜在教学目标定位为学生不出安全问题即可。考察内容不清晰,考察重点和目标不够明确,且在过程中,教师往往不能有效进行知识讲解。教学流于形式,导致学生被动学习,许多学生也就真正把该课程当成旅游。

其次,考察点意向难以协调。随着扩招的步伐,各大高校纷纷增加招生省份,扩大招生。学生来自天南海北,许多学生也会利用假期外出旅游。正所谓众口难调,考察点不管定在何处,总难免会有和一些学生在课程学习之前的所去之处存在重复性。当这种情况发生时,学生总会对课程安排产生抵触情绪,以各种理由推脱,不愿意参加课程学习。

再次,费用花销无法适应不同学生要求。考察就要外出,外出就要花钱。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等硬性开销必不可少。以笔者所在学校为例,省内考察花销较小,通常在1000元左右,但家庭条件较好的学生通常不愿意在省内考察。而出省考察的花销总要在3000元左右。这对家庭条件不太好的同学是一笔很大的花销,所以很容易因为这个问题上打退堂鼓。

最后,队伍庞大,活动受限。组织过活动的人都知道,人数越多,意见越难统一,组织起来就越困难。特别是在考察过程中,每个人兴趣点不一样,路线和节奏也不尽相同,队伍分得散,时间的把握上就很难一致,到了集合的时间,总难免要等人。时间浪费了,有的同学想多去些地方就会收到影响。

二、艺术设计专业考察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一)明确教学目标,加强课堂管理

整合专业需求,区分各专业特点,遵循考察课程的教学规律,明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在全院构建一套科学的、完善的考察课程教学体系。

加强监管,减少任教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外出考察前,结合考察点,带队教师要写出教案和讲义,教学目的要明确,目标考察准备充分,忌走马观花、游山玩水而淡化主题研究。使学生们充分认清借鉴各类艺术资源是各门类设计艺术生存发展的重要途径,并培养学生搜集、整理素材和分析鉴赏的基本能力。

课程中在结合典型作业练习的同时,避免单纯的就事论事的实用主义教学现象。必须努力探究各种艺术形式的产生与发展,存在的意义和价值,抓住本质和主流,培养学生善于从繁杂多样的现象中梳理提炼精华的能力,把教学与建立中国设计文化身份的研究相结合,强调对调查报告与理论性成果的考核。

(二)尊重学生兴趣,活化教学机制

教学机制必须适应形势需要和受众人群的需求,原先的教学机制僵化,没有选择性,不能对应学生需求,学生学习缺乏主动性和针对性,机制改革势在必行。为此,笔者对教学机制改革作出一系列大胆设想。

1.下达课程要求后,让学生针对不同兴趣和需求,自行分组,分别制定考察计划,对当地文化艺术背景做出有效预判,有针对性地提出考察路线和考察内容。制定计划过程中,授课教师给予指导并负责审核。超过10人的队伍可申请指导教师随队指导。

2.学生持经授课教师审核的考察计划书向学校提出考察申请,学校根据考察计划书的可行性和专业性组织专人进行审批,并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指派随队指导教师。未提出申请或申请未通过审批的同学需服从由学校统一组织的外出考察安排。同时,分数的评定和补贴的划拨应体现政策导向性,向自主申请的学生进行适当政策倾斜,鼓励学生自主申请、主动学习。

3.教师带队出发前,需准备好教案和讲义,并送教务处备案方可出发。对授课教师、随队指导教师和审批、评定小组成员根据不同的工作内容分别配备不同的工作量和差旅补贴。

4.所有作业形式以考察报告体现,必须要对当地的艺术环境、文化特色进行深入分析。自主申请的考察小组,除了考察报告以外,还需制作图文并茂的幻灯演示进行现场讲解、答辩。学校答辩评定小组根据学生的考察报告和现场答辩环节联合评定给出答辩成绩。该成绩结合授课教师打分得出最终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