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师德师风征文【精品多篇】

教师师德师风征文【精品多篇】

教师师德师风征文 篇一

不知道从何时起,我开始迷茫,也可以说是胆怯。也许是从我第一天踏入大学的那一刻,当见到那么多同样优秀或者说更优秀的同学们的那时候开始的吧。整个大学四年到研究生期间,我都在寻找一种让自己释然的方式,抑或是重新自信和充满力量的方式。而这种信心,在我踏上讲台的那一刻魔法般的回到了我的身上。

对于医学生,尤其是护理专业学生,我们从一开始便面对了比其他人更多的否定。我们看到太多的医患冲突,看到太多对目前医疗不满的言论,我们也听到了太多关于护理工作苦、累、脏的说教……不可否认,我在这逐渐认识和了解护理的路途中也想过放弃,可是终究我选择了坚持,并且决心将护理作为终身奋斗的事业!在这个过程中,我的研究生导师对我帮助很大,她鼓励我开始在校代课,告诉我在当教师的时候,你一定会有所收获并且得到你想得到的!

不可否认,一开始我对自己能否当好一名护理专业的老师是缺乏自信的,而这份不自信源于我对角色转变的不适应。随着代课时间的增长,我变得越来越喜欢这份工作。我会花很长的时间备课,写教案,查资料,虽然很多时候我能讲到的只是其中一小部分。在同文学院,我担任的是外科护理学教师,深知作为一名老师,我能做的不仅是让学生更好的掌握知识,更应该让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当然,因为教学经验的不足,我还有很多需要去学习和改进的地方,但是,我要求自己不管做什么都要尽力去做!

与其说我是他们的老师,不如说我和他们是相互学习和一起进步的过程。讲台对于我而言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不管我前一刻有多少不开心,有多么累,嗓子是不是又干又疼,只要我站上讲台,带上耳麦,面对台下那些孩子们的时候,我总能瞬间充满了精神,仿佛前一秒的那个自己已经不存在,此时此刻我就是一名充满力量与激情的表演者!每次讲完两小时的课,一同代课的老师会经常打趣的问道:“志娟,你嗓子咋就成这样了?感情你上课都是打着鸡血在上的啊?”其实,上完课也会觉得累,有时候一天下来腿已经酸疼的连睡觉都睡不着,嗓子也干疼到不想说话,只是这一切都会在站上讲台的那一刻完全消失。我想,这就是喜欢和热爱吧!

我只是想成为一名好老师,成为一名同学们喜欢的老师,这是我一开始的愿望,也将是我不变的愿望,为此我愿意一直努力!

教师师德师风征文 篇二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巴特尔也说“教师的爱是滴滴甘露,即使枯萎的心灵也能苏醒;教师的爱是融融春风,即使冰冻了的感情也会消融。”不是索取,不是交换,而是付出,是给予,是自我牺牲。这就是爱,有爱才有教育,因为爱才崇高,无私的爱,是教育的魂!

怀着对神圣的教育事业的热切向往,我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教师这一职业,当我站在三尺讲台,面对着几十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面对着几十张天真可爱的面孔的时候,我才发现,当好一名教师,仅仅有着能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仅仅有着为教育献身的热情是远远不够的……那一双双渴求知识的眼睛,那一张张天真可爱的面孔,是一块块需要用爱来浇灌的苗圃,是一片片需要用爱来培育的花园啊!

付出爱的过程是甜美的,付出爱的道路是艰辛的。我曾为学生不做作业而大动肝火;曾为学生放弃学习而心焦如焚;曾为作通学生的思想工作而绞尽脑汁;曾为学生的不理解而心酸泪下。我犹豫过,动摇过,有时候问自己,和其他工作的同学比起来,自己是不是太累了?但是,当看到学生们体会到老师的苦心奋起直追,成绩进步时;当喉咙发炎出不了声时看到学生们关切的目光,听到他们亲切的问候时;当经过自己和同学们的努力班级取得成绩时,一种感动和自豪油然而生,原来付出就有收获,爱的付出就有爱的回报。这时我又燃起了对工作的热情,又充满了对事业的执着。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对学生自尊的呵护,给学生与尊重,让学生真正的从心灵深处感化和触动,这才是教育对爱的诠释。设想,如果只是一味的斥责和讥讽,又怎么能换来“浪子回头”的觉醒?记得前两年,我班有个学生叫何明斌,是个典型的“问题学生”。学习态度差、经常逃课还爱打架。开始,我通过各种渠道去了解他,渐渐地,我了解到,这个孩子其实也挺可怜的。父母非婚生下他,现在父亲又另结新欢,把他的生母赶出家门,多年未归。在家里,他得不到一丝爱的温暖,甚至有时候连吃饭都不正常。他有两个特点:一方面是好面子,一方面字写得端正。于是,我“对症下药”:在班上举行写字比赛,小彬榜上有名,增强他学习的自信心;给他封个“纪律维持组长”,当班上有人打架或者吵架时,他负责制止。平时,还经常找他聊天,并顺势做思想工作。慢慢地,他对我的态度改变了,眼神里没有了以前的桀骜与不羁,多了份信任与温和。

有一天早上,我发现小彬脸色发白,右手的手臂上竟有十几条长短不一的鲜红的划痕。我心里一惊,连忙把他带到早餐店。吃饱后,他向我说出了缘由:原来昨天晚上,他也阿姨大吵了一场,离开了家,并用卷笔刀片把自己划伤了。说完,小彬眼圈红,突然趴在桌子上嚎啕大哭起来,嘴里还嘟囔里:“我想妈妈!我想妈妈!”看着眼前的小彬,我的喉咙像塞了块铅似的,无论如何,他也只是个孩子,他是多么渴望一份真真切切的母爱呀!

那天过后,我与小彬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小彬再也没有逃过课,而且表现良好,成绩还有了进步。为了奖励他,我努力地做通了他母亲的思想工作,让她在六一儿童节那天回来看小彬,给他一个惊喜。

儿童节那天,当小彬的妈妈出现在教室门口的时候,小彬愣住了,接着一头扎进了母亲的怀里,紧紧抱住妈妈,久久不肯放开……

就在那年的暑假,小彬在QQ上给我留了这行字:钟老师,我现在和妈妈在一起,我很幸福!老师,谢谢您,您是我遇到的最好的老师!

看到留言,我的心里涌上了一股幸福的暖流,我深深地感受到:只有火才能点燃火,只有心才能塑造心。把批评转化为亲和的魅力之帆,才能使学生在人生的航程里不断地调正方向,让学生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成长。

是呀!既定目标,行无彷徨。平凡之中,更能彰显英雄本色。让我们勇敢地去做叶的事业吧!让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再一次释放它的魅力,让教师天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再次镀上它金色的光环。让师者,传道,授业,解惑这种至死不渝的情怀将滚滚红尘中种种诱惑淹没,更让那些功名利禄随着一江春水付诸东流。我坚信:一支粉笔,三尺讲台,一颗爱生如子,爱校如家的心,足以让我的人生写满精彩!

师德征文 篇三

未来世界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人才的竞争。推动教育事业发展的主体——教师,肩负着光荣而神圣的历史使命。要培养造就二十一世纪高质量、高规格的人才,就必须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而教师队伍建设的核心是教师的师德,教师的师德决定了教师的素质,教师的素质又决定了教育的质量。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学高为师,德高为范。”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不仅要具有广博的知识,更要有高尚的道德,而高尚师德的集中体现就是爱。人们对教师一向的评价都很高,有人说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有人说教师是燃烧自己,照亮别人的蜡烛;有人说教师甘为人梯,默默耕耘;有人说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当我穿过它面前的这些光环,走进它的内核时,我渐渐地理解了它的内涵,教师是平凡的、普通的,犹如一颗小小的铺路石,而我只愿做那小小的铺路石,让我们的新一代在我铺就的平坦而宽阔的道路上奔向远方。初次登上讲台,面对着这群朝气蓬勃的孩子,我总是板着脸,装出一副严肃的样子,想以“师道尊严”的传统道德威摄他们。然而不久,他们很快地发现了我的“友善”,向我玩起了把戏。上课时有小声说话的,有做小动作的。对此我当然是怒不可遏,将他们狠狠地训一顿。此后,我发现,我的训斥大有作用,上课他们正襟危坐,作业也一张不差。可是我同时也发现,学生见了我绕着走,上课回答问题总是低着头,一言不发。我的心不禁颤动起来,是不是我做错了?这时老教师给我送来“灵丹妙药”:与学生沟通,用心去爱他们。

慢慢地我用老教师那里得到的“灵丹妙药”去和学生交朋友。我在每个学生身上寻找闪光点,尽量让每个学生树立起信心。将心比心,以心换心。不以你的真挚之情,诚挚之心是不会换取同学们纯真的心的。很快的我们之间就建立起了一种牢固的既是师生,又是朋友的双重关系。有这样一个故事:“智慧”、“成功”和“爱”三位天使来到人间。

一位母亲请他们到家中做客,天使们对那位母亲说:“我们只能去一个,你回家商量一下,再做选择。”母亲最后决定把“爱”请回家。奇怪的是,另外两位也跟着进了屋。母亲惊讶的问:“你们两位怎么也进来了?”答曰:“那里有‘爱’,那里便有‘智慧’和‘成功’。”有爱就有一切,在故事中如此,在生活中更是如此。有人说过:疼爱自己的孩子是一种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教师对学生就需要这样一种神圣的爱,她不求回报,严慈相济,这种爱是学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础。

因为,一旦学生体会到这种爱的情感,就会“亲其师,信其道”。教师无小节,处处皆楷模,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回顾多年的从教历程,我深深地感到,要做一个学生需要并喜欢的老师,必须时刻注意修养师德,以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学生。每天要求学生做到的,我首先做到,业余时间我认真钻研业务,大量翻阅教育杂志,不断给自己充电。在耕耘中拓宽视野,在执教中提炼师艺。我们的工作是平凡的、琐碎的,也是艰辛的,这里没有令人羡慕的财富和权利,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荣誉,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

可是我们有的是: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忠诚,是将青春和生命奉献给这一事业的信念和决心。虽然工作不久,我却亲眼目睹了老师们的爱岗、敬业、奉献等作为,亲耳聆听了不畏艰苦、孜孜不倦、潜心于育人的感人事迹,亲身感受了那为了学生真诚奉献的博大情怀。忘不了已有华发的老教师们兢兢业业的工作和对青年教师的帮助,忘不了夜晚在办公室灯下、微机前埋头苦干的青年教师,忘不了他们桌子上的教育杂志、厚厚的教案、描写教学论文的稿纸,这些是对工作的投入,更是爱学生的体现。

“花的事业是尊贵的,果实的事业是甜美的,让我们做叶的事业吧,因为叶的事业是平凡而谦逊的。”这是雨果先生曾经说过的话。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就应当有甘当绿叶的精神,时时处处高标准地严格要求自己,勤奋工作,积极进取,以饱满的热情对待每一个学生,时刻关爱学生的健康成长,言传身教、为人师表,为培育一代新人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师德征文 篇四

有人说,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确实,作为一名参加工作一年的新任教师,我深有体会。学高,是树人的基础,而身正是树人的根基。立德树人,需要老师在实际工作中有扎实的学风,正派的作风。作为一名教师,是否能影响和感染学生,无非是体现在教学过程中,遵循教学规律,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注重学思结合,思行合一,因材施教,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尊重学生个性,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体现有效教学,也就是指通过教师在一段时间的教学后,学生所获得的具体进步或发展。这就要求教师有“对象”意识。教学不是唱独角戏,离开“学”,就无所谓“教”,因此,教师必须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树立“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思想。其次,要求教师有“全人”的概念。学生发展是全面的发展,而不是某一方面或某一学科的发展。教师千万不能过高地估计自己所教学科的价值,而且也不能仅把学科价值定位在本学科上,而应定位在对一个完整的人的发展上。如果我们做到了教学目标明确具体,就能检测教师的工作效益。但是并不能简单地说量化就是好的、科学的。应该科学地对待定量与定性、过程与结果的结合,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学业成就与教师的工作表现。因此,有效教学既要反对拒绝量化,又要反对过于量化,但总的来说,教师能以身作则,对学生充满关爱,进到自己最大能力去培养学生,使他们健康成长,我认为,这就是师德的最好体现。

师德体现在教师的言行举止上,成效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实际上明确了“育人”的具体目标和内容,强调了教师“育人”的职责。我们教师要确切肩负起“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光荣职责。关爱学生,严谨笃学,淡薄名利,自尊自律,加强师德建设,弘扬优良教风,以高尚师德影响学生,以风范学识感染学生,作学生健康成长的引导者和指路人。

在具体的实践工作中,我遇到过许多这样的案例,树人立德的过程,就体现在平常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比如,一个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总爱抿嘴,说完话,回答完问题,照相??。后来我观察,发现她的嘴唇很厚,她有点自卑,于是,我在课下和她交流时就说:你的嘴唇真漂亮,老师最喜欢的就是你的嘴唇。她听了很高兴,于是在日常生活中很少再出现这种情况了。我觉得培养孩子的自信品质在于生活的一点一滴,方方面面的仔细观察。又如,一个孩子总爱扭头,时时刻刻看后桌在干什么,仿佛只有这样才能知道自己要干什么,于是,我经常提问她,在作文中鼓励她写自己的想法,让她担任小组长,去锻炼自己独立思考独立做事的能力??。老师还应该是爱读书的,具有一定学识,能够影响学生,给予学生足够的影响,能够感染学生,爱读书,读好书。教师面对学生,要在求知上是永远不满足的。业务水平是立足于三尺讲台之本。唯有自身不断开拓进取,才能不断满足学生对于知识的渴求,才能不断适应新时期新形势下科技强国、教育强国的要求。教师应当是科研领域的研究者、思想者、创造者,应当通过不懈的努力,坚持走在学科研究的前沿,努力做具有严谨的科研态度、出色的科研和教学能力、开阔的国际视野的新型教师。

科研的求真无止境,教学的求新亦无止境。教师的科研能力和教学水平,对教学的质量和效果有直接影响。如何将自身科研的发展进步与教书育人的实践相结合,是摆在高校教师面前的重要命题。无论在自然科学还是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社会需要的将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的新型人才。

教师应当努力做创新型的教师,不断加强与世界各方学者的对话,在广泛吸取当今世界的人文社会科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开展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的创新研究,从而全面提升中国的高等教育水平。教师更应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握一切充实自我、提高自我的机会。同时,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要全面调动学生自主思考、自主探索、自主科研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和支持学生参与科研,培养他们的严谨扎实的作风、不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开拓创新的思维和实践能力。

立德树人,要做一个学高的老师,要做一个身正的老师,要在一点一滴中立德树人。

教师师德师风征文 篇五

今年是我加入同文学院大家庭的第十个年头,在这十年里,有过辛酸有过泪水,但与此同时也收获了更多的爱与成长。我们常说:“一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工作是辛苦的,教师每天都进行着大量的平凡琐碎的工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备课、上课、批改作业……但是,我们应该立足现今,着眼未来,以苦为乐,甘于寂寞,勤勤恳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师大计,师德为本。”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提高教师道德素质,是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基本任务。在教育教学中,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整个道德品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它反映了客观的教育活动对教师的行为所提出的要求。

对照教师法等法规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我认为教师应注意从下面四个方面加强师德师风学习和修养,才能更好地担负起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的中国特色社会注意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重任。

一、热爱教师职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教师职业也是社会的必要组成部分,我们不应该只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更应该把教书育人作为终生奋斗的事业。每一个人都是平凡的,在平凡的岗位上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就是伟大的。

二、在教学的过程中坚持正确的方向。要结合教学,宣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养成正确的资源观、环境观、人口观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宣传知识来源于实践的观点。告诉学生任何知识、公式、定理、定律都是人类总结生产实践获得的。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只有掌握足够的知识,才能适应飞速发展的社会对人才的需要,才不会被时代淘汰,才能有所作为。

三、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平等对待学生是新时期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的学生观。现代教育提倡教育工作者与学生是平等的师生关系,这已成为全社会都普遍认同的观点,爱和责任是师德之魂。学生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难免有缺点和错误,作为教师不能一味批评指责他们,而要从关心爱护的角度指出他们存在的问题,和他们谈心,谈感受,让他们从内心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只有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才会关心学生,了解学生,公正对待每一位学生,才能杜绝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的现象发生。

四、刻苦钻研业务。精通教学业务是教师之所以成为教师的关键。如果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总是不能准确地解答,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威信就会逐步丧失,学生对教师也没有信心可言,对教师任教的学科也不可能有学习兴趣,当然也不可能学好这门课程,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也将成为一句空话,教师要提高教学业务水平,就必须自觉坚持学习和参加业务培训,并在教学实践中锻炼和提高。

教师是教育活动的组织者、领导者,在教育活动中起主导作用。教师要想有效的从事教育活动,就必须具备一定的职业素养。也就是我们说的职业道德。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板书笔迹等。

教师职业道德修养,就是教师个人在道德品质方面所进行的一种“自我教育”、“自我锻炼”的活动,其目的就是要把作为社会意识形态的教师道德理论体系和教师在进行职业劳动中所必须遵循的、外在的道德要求,转化为教师的个人意识和内心信念,使之成为教师选择自己行为的标准或准则,并进而形成教师的职业道德品质。实践证明,一个教师的教育观念是否适时,教学态度是否端正,科学知识是否渊博,道德情操是否高尚,师生关系是否正常,教学方法是否科学等,都直接或间接地与教师的自身修养有关。

我觉得真正要做到贯彻师德规范,需要教师以博大的胸襟和长远的目光教育学生,关注学生的可持续性发展。让学生的学习保持良好的效率。

在以后的工作中,我要做到热爱教育、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同事,认真学习,努力实践,不断反思,有效地提高自己的师德水平,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

教师师德师风征文 篇六

我是一个凡人,虽然修炼多年,但依旧难以成仙。曾经对自己的职业有过诸多幻想,商人、文案、会计……种种职业在我脑海中闪烁,没想到最终我却成为了一名老师,我不是在最好的时光里遇见“老师”这个职业,却是因为这个职业,我才拥有了最好的时光。

我一直惶惶不可终日,担心自己无法胜任“老师”这个职业。在我的心里“老师”这个称呼神圣却又平凡,它应该像一个艺术家、一个喜剧导演,在平凡的日子里创造着与众不同的奇迹。

众所周知,喜剧是戏剧的一种类型,大众一般称之为笑剧或笑片,采用夸张的手法、巧妙的结构、诙谐的台词及对喜剧性格的刻画,引起人们对丑的、滑稽的嘲笑,对正常的人生和美好的理想予以肯定。而老师是文化和技术的传授者,是知识的化身,是智慧的灵泉,是道德的典范,是人格的楷模,是学子们人生可靠的引路人。换而言之,老师是学生美好心灵的塑造者。

这样看来,喜剧导演与老师之间有异曲同工之妙啊。喜剧以其丰富多彩的表现形式被世人所喜爱,而老师又用他们多种多样的授课方式来引导学生学习与思考,这样说来,老师难到不是一部喜剧的导演么?

课堂就是拍摄现场,老师就是现场总指挥。

在视觉上,喜剧无需用太多的舞美布景和道具,这不是为了省钱,而是突出了演员的表演。同样,老师在课堂上无需显摆或罗列自己丰满的求学经历,他只需用个人的教学能力来感染每一位学生。

在听觉上,喜剧用了很多音乐渲染情绪。同样,在课堂上老师也需要借助音乐的手段或搞笑的段子,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

在讲故事的方法上,喜剧不是以现实主义创作的照搬生活,而是多次运用静止、放大、内心独白等方式把故事讲得清楚又让人物心理活动得到呈现,从而加深了作品的内涵。他把人物的思想活动和精神起伏外化了,让聪明的观众想象力得到发挥,让反应迟钝的观众也看懂了人物关系和思想变化。同样,在课前老师需要做好前期的课堂准备工作,搜集大量的材料,以便丰富备课素材。还要注意自己的措词准确性,提前进行课堂内容设计。备课不单单是备教材,还需要备学生,根据学生的特点,调整自己的授课方式。为了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老师还要不断的学习不同的教学软件或教学设备。

在语言的处理上,喜剧让演员博采众长,兼收并蓄,创造现场包袱炸响的效果。同样,在课堂上老师不再是单单的照本宣科,而是要将书本的内容融入到课堂教学环节中,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参与进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其实,老师也好,喜剧也罢,他们都是搭建框架和模式的构建者。让人们寻着相应的模式,引发共鸣,固化行为。

在课堂上,老师进行课程内容的导入、讲解与回顾,这就像一个导演在编排一场剧集。只不过,此时老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每一位学生在按着老师的剧本走位。如果,剧本出错了或者说剧本不够精彩,那老师所导演的这场剧集也就失去了它的颜色。

喜剧内容错了可以重拍,可是老师课堂上的“剧本”如果出错了,将会影响学生的一生;喜剧可以翻拍,可是老师的道德行为将会影响学生的一世,它无法被复制或修改;一个喜剧会被另一个喜剧所替代,可是老师对学生的知识灌输与能力培养,将会对其影响很久。

喜剧无处不在上演,生活亦是舞台。孔子日:“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老师是校园这个拥有世界上最大喜剧观众群体的知音,老师应该了解他所面对的这些观众,更要懂得这些观众。热爱一个学生就等于塑造一个学生,而厌弃一个学生无异于毁坏一个学生。

教书育人是师德师风的关键。在学校这个平台,在课堂这个大舞台,老师就是导演,每一位老师要用自己的德行,对自己的每一部“影片”负责!

我准备好了,那你呢……

师德征文 篇七

当我们老师心中充满爱时,学生才更易亲其师,信其道。爱是一种境界,一种修养。

一个优秀教师的魅力体现在什么地方?是渊博的知识,出色的才能?是的,一个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教师必然会博得学生的仰慕。但是,在如今的社会里,学生不单纯对教师的知识和才能提出较高的要求,同时对教师的人格也提出了新的期望和企盼,充满睿智、善解人意、宽容大度的教师是受学生喜欢的,也是为人师者应不断追求的个性品质。

科学技术的发展不仅给社会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极大丰富了人类的文化,同时也带来了一些社会心理问题。生活节奏的加快、信息爆炸、竞争更加激烈,这些都会造成心理上的种种不适,人们的心理问题也随之增多,例如,由于知识的迅速增长与更新,一些人会产生恐惧感,生活节奏的加快必然会使一些人产生紧张、焦虑、烦躁的情绪。此外,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与人之间的联系更多地依靠网络,人的直接接触相应减少,必然导致人与人之间感情的冷漠,心理障碍甚至心理异常等社会心理问题。对学生来说,这些不适会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交往,不仅会造成学习困难,还会造成一系列严重的社会问题。

教师要真正做到对学生平等、尊重、信任、理解。因为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人格和尊严,要与他们平等相待,尊重他们,理解他们心理上的需要和感情上的渴望。中学生对尊重的要求尤为强烈,而尊重是建立在信任和理解的基础上,所以教师要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和需要,与学生沟通感情,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

教师不能随意训斥和惩罚学生,只有通过正确评价、热情帮助、感情交流、意见沟通、积极引导,才能使学生走上健康发展的道路。

教师师德师风征文 篇八

高尚的职业道德和操守,良好的教师形象和行为是每个教师做好教育工作的先决条件,是时代的要求,也是教师不断进取,赢得成功的力量所在。师德师风决定着一个学校的学风、校风和精神风貌,是构建和谐校园文化的重要保证。

那么,我们应该怎么做呢?

一、思想要重视

教师从教,要有坚定的政治方向,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教师应旗帜鲜明地坚持基本原则,自觉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学习法律,按照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端正自己的认识,以提高自身的素质,同时要把党风廉政建设与师德师风建设相结合。作为学生的引路人,教师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保持清醒的头脑,保持政治上的敏锐性和坚定性,不得有违党纪国法的言行,不得散布有损师德和学校声誉的言论。

二、知识要丰富

思想教育必须以丰富的知识作为基础。教师要善于用各种知识去说明深邃的哲理,给人以启迪;用知识点燃人们心灵的火花,给人以鼓舞和力量。教学的过程是开启知识大门的过程,也是敲开心灵窗户的过程。信息化时代社会在发展,人类在进步,知识在更新,这要求教师必须有广博的文化素养,不断吸收先进的知识、技能武装充实自己,更好的培育人才,繁荣学术。

三、品行要规范

教师的良心和义务促使教师在工作和生活中自觉的把师德作为自己的行动特别是自身修养的指南,要学会自我控制、自我调节、自我修养。教师作为为人师表的典范,一定要在品行作风上规范自己。遵守社会公德,举止文明礼貌,作风正派,语言规范健康;衣着整洁得体,关心集体,尊重同事,不做有损害集体荣誉和不利于同志团结的事。

四、制度要遵守

师德建设以“应当怎样”和“不应当怎样”来规范教师的言行,指导教师正确处理各种矛盾,选择正确的教育行为,保证教育活动的正常进行。要把教师职业道德表现作为重要内容重点考核,以此促进师德师风建设,推动学校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

教学不仅是师生知识传递的过程,也是师生之间情感相互影响和双向交流的过程,正如苏霍姆林斯基说的“教育是人和人心灵中的最微妙的相互接触”。可以说,教师的爱心能使学生更健康的成长。作为教师,就是要体察学生心灵的变化,缩短师生间的距离,从而使教师传授的知识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接受,并转化为学生的自觉行动。而教师要努力做到以德修身、以德施教、以德育人,力行师德规范;锤炼高尚品格,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这样才能构建我们和谐的校园。

师德征文 篇九

学校每个学期期末的时候,都会对一学期来早到的老师们进行奖励。我很幸运,能成为早勤奖中的一份子。高兴并不是因为能得到那一份奖金(说真的,其实奖金又不是很多),而是我也能和其他教师一样,把学校当作自己的第二个家,把学生看作自己的孩子,把教书育人作为一份追求的事业。每天都迫不及待地想赶到学校里,看一看孩子们灿烂的笑脸,总觉得在这时才感到放心。可是,话又说回来,真正坚持每天这样早到的,真的很难很难。有家庭,有爱人,有小孩,就总会有忙不完的琐事,负不完的责任。每一天都会有意想不到的故事发生,怎样续写精彩的篇章,包含其中的酸甜苦辣恐怕只有自己最清楚。

不知从哪一天起,“赖床”已成了陌生的过客。即使儿子穿着睡衣,睡眼惺忪地跑出来,抱着我的大腿,可怜巴巴地恳求着:“妈妈,妈妈,再陪我睡会儿好不好,就5分钟好了!”我心痛着却坚决地说:“不,妈妈要迟到了。对不起!”在关门的一刹那,切断了孩子期盼的目光,却增添了内心的一份愧疚与不安。

作为母亲,我不是一个好妈妈。每天只想着在朝阳中,站在教室门口迎接每一个孩子的到来。却在孩子入园两年来,我没有一次亲自接送过孩子上下学,没有真正尽到家长应尽的义务。甚至于,为了不让自己班上的孩子落下一节课,我一次都没请过假去参加孩子幼儿园组织的家长会,听课活动。

有一次,孩子奶奶跟我讲,明天是家长开放日,与孩子一起参加“鸡蛋画画”,希望我能请假参加。我很为难,因为第二天刚好学校组织活动。斟酌再三,请求奶奶代替参加。傍晚回家的时候,看见孩子的脸上有明显的泪痕,奶奶也是一脸的不高兴。一问才知道,别的孩子都是爸爸或妈妈参加的,在鸡蛋上画出了漂亮的图案。而奶奶不会画画,当然,靠孩子自己画出来的图案不怎么好看了。结果,在评比的时候,其他的孩子都得到了表扬与奖励,只有儿子一人受到了冷落。孩子的自尊心受到了伤害,而我却不知怎么安慰他,此时的我是多么地自责与内疚。

于是,有时很早站在教室门口,看着陆续送孩子们到学校的爸爸妈妈,突然间觉得好羡慕。羡慕这些幸福的孩子,能在父母的呵护下,开始新的一天;羡慕这些勇于付出的爸爸妈妈们,为了孩子的一切而牺牲自己的所有。这时会冒出一个奇怪的念头:今天送儿子上学,让我也做回“称职”的妈妈。嗨,你说怪不怪,有着这样想法的时候,老天总爱捉弄人,让生活变得有些不现实。因为这几天晚上的天气有些凉,爱蹬被子的儿子有些发烧,为了给他找药吃,我翻遍了整个药箱,还好找到了一些。一看时间,妈呀,咋这么快就过了7:15分?匆匆下楼,坏了,车棚的钥匙忘了带,赶紧找出手机让先生把钥匙丢下来。结果,钥匙倒没丢下来,儿子却乐呵呵地提着赶下来。明摆着,要我这个做妈的送他去幼儿园啦。可是,还来得及吗?没办法,只得又送往奶奶家。推着车,小心翼翼地骑向学校(儿子的话一直在耳边回响:妈妈,慢慢骑车!)猜想着,这回该迟到了吧?没想到吧,一按指印,嘿,居然是7:25分,还好没迟到。暗暗庆幸之余,不知怎的,心里酸酸的。不知是因为差点迟到而不安,还是因为儿子从不责怪于我而难受。总之,心里总有一种说不出的滋味。

作为包班教师,每天的教学生活是千篇一律——除了奋斗,还是奋斗。有时候感觉自己很衰,什么事都不会替自己争取,替自己解脱。明知自己不能做的事,却硬着头皮扛下来。明知这样的做法会招来非议,却又不得不坚持下去。有一次,几位老师在一起讨论,聊着聊着,竟然发现,一天下来所批改的作业本多的时候不下10种,其中还不包括返批改的数量。看来,咱还真够牛的,神仙能做的事,咱凡人也能完成。可是,又有谁知道,这10套作业的批改时间是怎么挤出来的吗?除了正常的上课时间外,短短的10分钟课间,难得的空课,还有那被人不解的下班时间,统统成为了挥洒“红毫”的时机。

追着夕阳,我愧对家人

好不容易熬到最后一本作业本批改好,校园早已一片寂静。周边的小区里已华灯初上,不时飘来阵阵饭香。摸摸咕咕作响的肚子,才发现“它”也闹着要加油了。扭扭酸溜溜的脖子,瞥见墙上挂钟的指针早已悄悄划过了“6”时。手机里没有一通电话,即便有也是家长的来电。此时的家人,是不会“嘘寒问暖”的,他们知道我的忙碌,不会因此而打搅我的工作。

骑在回家的路上,或许夏天的傍晚可以说是“追着夕阳”;可在冬天的时候,应该叫“赶着月亮”了。有星球相随,回家的脚步猛然间也变得轻盈。回到家,等待我的是家人那宽容的微笑与一桌子香喷喷的饭菜。嚼着米饭,感觉特甜,许是饿得发慌;许是想更多品尝着蜜一般的幸福,胃口打开,一下子能吃上两碗。

记忆中,我只为先生煮过一次饭。那是发生在什么时候的,已不知所云,仿佛发生在上世纪的事。煮饭不是我的强项,但并不能以此作为我不煮饭的理由。听着同事说为家人烧什么菜,什么菜好吃,家里人怎么夸奖等等。我总有一种冲动:回家去煮一桌子的好菜。可是,别说是煮饭,恐怕连买菜的时间都没有。每一次回家,都会路过一个马路市场。傍晚十分,等到我下班的时候,小贩们也收起一天的疲倦与辛劳,赶着回家啦!

每次的晚归,偶尔也会遭到家人的抗议——简直比总理还忙!可是,我知道,他们并没有责备我;相反,他们是多么的爱我。当我忘记自己的病痛时,他们总是处处为我的身体着想,怕哪一天又累到在讲台旁。

师德征文 篇十

长期以来,在许多人的头脑中,“师道尊严”的观念根深蒂固。在国人“打是亲、骂是爱”的诠释下,更强调的是教师的权威支配地位。然而社会在发展,学生在变化,面对越来越具有“自我意识”的学生,一味“坐而论道”已经不能说服他们,自然“师道”没有“尊严”可言

老子曰:“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意思是贵以贱为根本,高以下为基础。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以下为基,铸就师德。

一、静下心来,提高素质

俗语说“打铁先要自身硬”,“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这是素质教育的基础,也是推行素质教育的先决条件。

1、坚持学习。

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丰富其他学科知识。随着深化改革的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作为政治老师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老师也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才能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育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对知识爆炸时代,老师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老师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合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育反思,记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

2、勇于反思。

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老师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还需勇于反思,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品学科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写上那么一两句,反思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反思本节课的设计;反思本节课的过程;反思本节课的得与失。

二、降下身份,平等交流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满足人的爱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会感到自己有价值,有用处,有能力,从而焕发自尊、自强、自我实现的需要,也易于迸出创新的火花”。为此,调整观念、“降下身份”,营造民主、宽松、和谐的氛围,使生生之间、师生之间真正达到平等互助,学生才会感到身心轻松愉悦,他们的思维才会始终保持着活跃良好的状态,当他们遇到疑难问题时,才会毫无顾虑地自由发问,互相研讨,从而形成平等的合作与交流。

1、善于倾听,适时引导

“降下身份”,不单是指在形体上蹲下身子,而是指教师要在思想上、认识上放下“架子”,不以权威者、领导者自居,不搞“一言堂”,要给予学生辩解申诉的机会和权利,以与学生平等的大哥哥、大姐姐甚至大朋友的身份与他们交流,为他们创造一个心理安全的氛围。这样,学生才能接受教师本人,并愿意与其沟通,

特级班主任于永正有一句话:“我最喜欢发言错了的学生。”他认为,错误才难引出正确,“失败是成功之母”。“降下身份”和学生人交流,倾听学生的心声,用教师的尊重换回学生的自信,用教师的尊重换回学生的尊重,才是为人师者最应该牢记的。

2.赏识教育,激发鼓励

“降下身份”平等交流,主要表现之一就是在课堂上与学生沟通时要注意语言上的尊重。教师不能因为自己是教师,就认为学生对自己应该言听计从,俯首贴耳。教师也不是全能全才,在学生有强于自己的地方时,要勇于“俯首称臣”,不能把学生的创造性发挥或过激言行看做对自己的不敬。

尊重学生是对学生的价值和潜能的一种积极肯定,有利于学生排除紧张、惧怕、担忧的心理,消除其自我防卫的抵御心理,从而能畅所欲言,积极面对自己的问题并寻求解决的途径。

三、走下讲台,贴近心灵

讲台,是教室的重要陈设。在实施新课程的背景下,它却愈来愈成为不少人的“炮轰”对象。有人认为,讲台是教师“权威”的象征,是师生地位不平等的象征,是阻隔师生认识和情感交往的鸿沟;有人认为,教师站在讲台上,给人一种威严、高高在上的感觉,使学生对教师敬而远之,不利于师生互动,等等。总之,讲台不应该是教师的舞台,教师要走下讲台。走下讲台干什么?

1、拉近距离,关注每一位学生

课堂上每天都上演这样的场景:老师在讲台上讲得津津有味,可有的学生在爬着睡觉,有的学生在课桌下摆弄一些小玩具或书笔之类,有的学生在看课外书,有的学生在说悄悄话,也有的学生在走神发呆。可有的教师处理方式却是略吵两声或全然不顾。我想这样处理的原因不外乎两个:一是讲课时注意力全集中在了教材上,学生成了老师视野中的盲角;二是老师看见了怕因为处理问题完不成教学任务,懒得去生他们的气,懒得去关注他们。试想:这样处理,课堂教学的效果怎样?如果老师走下讲台,走到学生中间,让学生自主学习为主,老师适时点拨为辅,及时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并及时提醒,教学效果又会怎样?

美国著名教育家杜威曾说:“教师不应该站在学生面前上课,而应站在学生后面。”这句话也许听起来觉得有些不可思议,但仔细一想颇有道理,现在我们的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的课堂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师的主导性,教师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如果你站在讲台上,以一对众,与学生相隔,又怎能亲近学生,与学生沟通呢?因而教师应走下讲台,及时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消除视野中的盲角。

2、让“心”下台,回应心灵的呼唤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教学中我们的教师不仅应该走下讲台走近学生,而且更应该敞开心扉与学生倾心交流,聆听他们的心声,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及时回应孩子‘心灵的呼唤’。”

教师在备课时,就要将“心”从讲台上放下来,从学生角度去审视知识的生成过程,思考所采取的教学方法与手段,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要从“心理的高台”上走下来,心里装有学生,用心与学生交流,组织、引导和指导学生的学,而不是在形式上盲目跟风;要注意思考和审视自己走下讲台的教学行为,做了什么,又是怎样做的,真地把“心”带下来了吗?

教学的过程不是简单是传授与接收的过程,而是心与心的交流、思想与思想的碰撞。因而教师要走下讲台、走进学生,及时回应学生心灵的呼唤。

国家发展教育为基,教育发展教师为基。教师身在育人一线,任重道远,更要注意以“下”为基,静下心来,提高个人素质;降下身份,和学生平等交流;走下讲台,贴近学生的心灵。终能铸就人仰师德,育出国家栋梁,为教育发展国家发展打下扎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