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化情景”的创设

浅谈“生活化情景”的创设

浅谈“生活化情景”的创设

摘要:

英国著名语言学家和教育家亚历山大指出:最终判别一个学生掌握一种语言的水准不是看他懂多少,而是决定于他能用多少。小学英语教学的目的就在于要使学生爱学、乐学、善学,充分利用“情景教学”这一重要方法扩展教学形式,培养、维持和发展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需要为学生提供逼真的语言交际情景,让学生犹如置身于真实的语言环境中,使他们产生一种运用英语的激情,从而更积极、主动、全面地投身于课堂活动中,在感知、领会、模仿、练习的同时掌握知识,培养其自主学习的能力。

关键字:

情景   直观情景  自主学习  

情景教学就是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形象的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的生动的场景,激起学生的学习情绪,根据少年儿童爱新奇、好动的特点,从而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和运用语言的一种教学方法。小学生有较强的记忆力,好奇心特强,爱说爱动,这些都为学好外语准备了有利的条件。然而,这一年龄段的孩子从思维类型上属于直接感受型的,在形成新的语言习惯过程中母语环境对他们有妨碍作用,从家庭到社会,皆是母语环境,那如何克服以上的不利因素呢?我想其中一条重要的教学措施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适当的情境,以利于小学生的外语学习。语言是一种具有旺盛生命力的文化现象,它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语言只有在生活中被使用才有它存在的价值,而使用语言的能力也只有在大量的语言实践中才能得到锻炼、培养和提高。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英语教学的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的交际能力。情境交际法之所以受到师生的普遍欢迎,是因为它能创造接近生活的语言情境,让英语教学生活化,这是在英语教学实践中经过实践证明的。语言学家S·皮特·科德认为,“学习第二语言就是在做着准备,以便为了一定的目的,以一定的身份,在一定的场合中使用所学语言。”小学英语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就是要在教学中把课堂设置成“一定的场合”(情境),让学生拥有一定的“身份”(角色),来达到学习的“一定的目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的形成)。实施情境教学法,让情境作用于人的感官,使人产生交际的动机和使用语言交际的心智活动,让学生在富有情趣的师生互动中主动地接受和领会教材中提供的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性运用语言的能力。    那么,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如何紧贴学生生活实际,设计出既让学生感兴趣又能培养其语言运用能力的生活化教学情境呢?

一、在教材中、生活中寻找设计的源泉,活化情景

1、要充分利用教材中的教学材料,挖掘其内涵,精心设计各种简单有效的情景。小学英语教材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特点和教学的设计情况,教师可对教材内容的顺序进行适当的调整,使其更符合学生的兴趣和能力的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以引导学生更有效的学习。教师不能受制于教材和教参,因为教材本身蕴涵着丰富的情境内容,所以应设法使静态的文字变成活泼的交际活动,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中学习语言,在创设的语言环境中运用语言,能活学活用。现行的小学英语教材从突出对学生的兴趣培养出发,全部以彩色图画,情景会话贯穿全套教材,教材紧密结合儿童好新奇,爱活动,善模仿,爱说,爱唱,爱跳,爱表演的特点编排和设计教材的内容和形式。教材中安排了大量的儿童喜闻乐见的歌曲,游戏,小诗等和一些浅显易懂的故事。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实物,或画出相应的简笔画,可以刺激学生大脑兴奋,直接感受英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强化求知欲望,并形成深刻印象。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教材内容不同创设真实情境,使课堂富有生机,提高课堂活动效率;使学生在学中乐,乐中学;在活动中,学习知识,运用知识,提高能力。如根据教材特点,我在教六年级上册中的如何用英语去描述到达某一个地点的知识时就充分采用了彩色图画,情景绘画、歌曲、模型建筑物,示意图等形式,这些可以刺激学生大脑兴奋,直接感受英语,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热情,强化求知欲望,并形成深刻的影响的教学环境。使学生在喜闻乐见的一些形式中去学习写作。这不仅使课堂教学不是枯燥乏味,相反的是在这充满着勃勃生机的课堂中,我们看到的是一张张充满兴趣、充满求知欲的小脸。    

2、利用生活中的有利因素,活化情景。我们有不少老师在日常的英语教学中仍然自觉或不自觉地使用传统的“满堂灌、英译汉”的办法,课堂气氛沉闷,学生被动接受。这种教学不符合小学生的心理和年龄特征,使学生产生厌倦心理,从一开始就不愿意与英语“打交道”。 教学内容是教学之本,孩子学习英语年龄越小,我们越要注重教育的生活化。从生活经验中选取教学内容,使孩子们感到亲切、自然,充满人情味,能使孩子适应生活、获得经验、得到发展,孩子们容易接受。有关研究发现,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一般只能坚持10—15分钟左右。10—15分钟左右的学习之后,大脑就会出现阶段性疲劳。因此,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利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积极参与到教学中去,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教学设计时要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生活习惯、兴趣爱好等的不同,从不同角度选取素材,切忌盲目设计,因为太过复杂、繁锁的情景会让学生感到厌烦,让他们无从下手,会挫伤他们的积极性,不能激发学生刚刚燃起的探索欲望。为增加了学生的新鲜感,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我们可以采用一些贴近日常生活的直观教具,如实物、图片、简笔画……采用直观教学手段不但能快速引起学生的注意,而且这些在平时随处可见的“实物”又能让学生自然而然地和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更适合让学生在的生活中“自如”地说英语。直观教具是创设情境最直接、最经济和最有效的手段,它能使英语课堂教学形象化、趣味化、交际化。以汉语为母语的学生最初接触英语时,都免不了用汉语为中介把英语和所表达的事物联系起来,这实际上还是用汉语进行思维,充分利用各种教具直接比照英语的词和句,则可以避免这种心译过程。直观教学缩短了英语与所表达事物的距离,加快了教学的节奏。所以要紧密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采用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直观教具,设置一些贴近日常生活的、简单的真实情景。如果设计的情景好,能引起学生的兴趣的话,他们能够惊人地长时间集中注意力,努力将学到的单词、话题、句型等融入真实生活情境,使学生在真实的生活情景中体验英语的内涵,将学到的知识应用到现实的生活中。

例如,在学习表示职业的话题时,我事先收集了很多名人图片。当我拿出陆毅(actor),周杰伦(singer),杨丽萍(dancer),白岩松(reporter),赵薇(actress)等的图片进行游戏时,学生的喜悦之情可想而知。就是这些贴近他们生活的流行因素,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就给激发出来了,使句型“ what’s he/she?”和表示职业的相关单词得到了充分巩固。随机我又引出了下一句型“Do you like the man(名人)?”、“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谈谈自己的理想”,学生对这个survey非常感兴趣,他们前后左右问得不亦乐乎。整个课堂弥漫着“what do you want to be in the future? I want to be…”的声音。但我听的较多的是“manager, policeman, doctor…” 等,很少听到“farmer, teacher, worker”等。最后,我提出了几个问题让大家讨论,适时地进行了德育渗透:职业有好坏、高低贵贱之分吗?如果没有工人、农民、清洁工,这个社会会变成什么样子?选择职业时,是根据金钱,还是根据能否为社会做贡献来做出决定?最后,通过我的正确引导,孩子们认可了我的观点:职业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自己觉得这堂课由于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所以比较成功。 又如在教学What can you see?这个句型时,把文具类,水果类实物放到一个只有一个小孔的纸箱里,让学生自己拿一个并且利用它和同伴进行小对话:---Hello, what can you see? -- I can see a pear/pen/pencil.学生在实际会话中就得到了操练。

二、利用多媒体手段拓展情境,美化、优化情景

《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解读》中提到:英语教学应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接触英语,要通过视听、听和读等方式,多给学生可理解的语言输入。《语觉论》中提到:随着儿童人际交往和听到话语的增多,在其长时记忆中保存的语义关系结构模式将愈来愈丰富,而且对这些模式应用范围和应用语境的了解与认识也愈来愈深刻。当这些模式的数量达到一定规模,从而能够满足一般人际交往过程中沟通与交流的需要。由此可见,多媒体环境下的教学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通过多媒体可以使儿童获得丰富的英语的感性知识,以激发他们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培养能力,使学生敢于大胆开口说英语。这也是小学阶段英语教学目标之一。小学生的思维主要是形象思维,英语口语对小学生来说是一种抽象的记忆材料,小学生的年龄小,接受抽象事物的能力差,他们的感性大于理性,所以在英语课堂中要为学生提供大量的表象元素,然后进行感知、感悟,同时要给孩子们创设语言交际情境,利用多媒体可以很好地做到这一点。多媒体不受时空限制,可以化抽象为具体,从具体导入抽象;可将历史事件活现于眼前,也可把将来的发展展现于此刻;可将宇宙中最宏大或最细微的事件、物体、人物以至个性、结构等,活生生地展现在学生的眼前、耳边。学生通过多媒体网络的途径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但又和教材有一定联系的主题进行探索学习,鼓励学生进行发现和探索。学习过程中,学生的请求可以及时得到反馈。这种自主性、探索性学习,要比不厌其烦地讲、提问和板书的传统教学,效率提高很多,学生的兴趣也不同。我认为这也是网络环境下老师的地位的真正变革。

随着教学中多媒体技术的引入,灵活运用各种电教手段,为学生提供真实自然的语言使用示范,使教学变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让学生置身于以英语为母语的环境中,体验英语的实际运用。其次,在现代化电教设备创设的情境下,让学生多看、多听,获取大量的信息量。学生从录像中看到生动的画面,帮助他们加深对某个句型、某个词汇的理解。从录音机里能听到纯正地道的英语口语、绘声绘色的故事描述,这就在不知不觉的模仿中提高了学生的英语语感。例如:利用投影仪、投影片来教音标,清楚易懂;利用录音带听纯正的英文,培养学生的听力、语感;利用电脑观看英文动画片,教学直观明了,学生也感兴趣。在教学“购物”这一情境对话时,我就和两个学生在超市里录了一段话,同学们看了,感觉很真实,都很兴奋。运用电化教学手段,拓展了教学情境,多方面地调动了学生的感官,让学生多渠道的获取信息,从而加大了教学密度。

三、运用各种竞赛活动、游戏、歌曲等形式趣化情景

英语具有高度的记忆性和灵活性,常被人误认为是枯燥无味的学科,使学生们误认为学英语就是背单词,使很多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了兴趣。爱因斯坦曾把兴趣比喻成最好的老师,教学试验也充分的表明:学生对学习有了浓厚的兴趣,才有积极的探索、敏锐的观察、牢固的技艺和丰富的想象,以及创造性的运用,从中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所以小学英语情景教学应该坚持一种愉悦式教学方法,使较难记忆的语言项目在轻松活泼的活动中得以掌握。而在英语教学中加入适当的歌曲、表演、竞赛活动、游戏等形式恰好能快速地激发学生浓厚的兴趣。     

首先,英语课堂中应引入竞争机制,营造比、学、赶、帮、超的学习氛围,这样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他们的学习自觉性和思维水平,使学生体验到竞争成功的喜悦。竞赛规则永远是一剂课堂的兴奋剂,培养他们合作协调能力和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的意识。我们可以在课堂上采用比分制,开展学生个人争优和小组比赛争胜的竞赛形式,教师通过鼓励学生积极参与,使他们不仅掌握了语言知识,而且发展了语言能力,使他们获得自信心,产生了愉悦的心情,以此来增加学习动力.更重要的是给学习优秀的学生创造了表现的机会,给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铺垫了台阶,增强了他们的学习信心和动力,提高了课堂效率。如在练习there  be句型中,在小组内展开竞赛,比一比谁会的多。学生就会争抢地说:There  are  ……    There  is …………….   甚至有的学生还会使用there was/there were句型,也有一些能把这个句型变成一般疑问句Is    there……./Are  there …… 句型,这就有效的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情绪饱满,团队合作精神和合作能力得以增强。

神经生理学研究表明,右脑主管形象思维,是音乐的脑、感情的脑。音乐形象是开启右脑的金钥匙。听、唱英语歌曲可陶冶学生的情绪,刺激大脑,激活右脑神经,引起高度兴奋,给学生带来学习的快感。尽兴唱又可激活主管抽象思维和语言的左脑,使其兴奋。这样左右脑交替兴奋,不仅使思维与语言引起共振,使口语通畅、自然,而且可以大大开发大脑的潜力,学生不会感到疲劳,反而感到头脑清晰、思路敏捷。音乐能为学生建立起无意识的心理倾向,调动起高度的学习动机,激发起学生的学习需要和兴奋点,使其迸发出潜在的能量,这就为学生轻轻松松接受知识奠定了心理基础。赏英语歌曲,融入优美的旋律之中,心灵得到了净化,身心受到了陶冶。有时在无意中、在艺术欣赏中学到的东西,反而记得牢、效率高,这正是艺术的魅力,完全符合美学原理。所以,我经常在课堂上适时地引进英语歌曲的教学,收到了不错的效果。如在教完主要内容后套用一些学过的歌曲,然后在原来歌曲的基础上适当的把当堂的新知识,新句型改编进歌曲中,这不失为一种较好的巩固新知识的方法。乐曲有新曲,有旧调。用什么样的曲调,视内容而定,灵活机动。各乐曲的旋律应简单易学且为学生所熟悉。  

游戏是小学生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90%以上的小学生喜欢课堂教学游戏。游戏给他们的英语学习带来了快乐,使他们的身心达到完全的投入。游戏使枯燥、机械的句型操练变得生动、活泼、趣味无穷。游戏迎合小学生爱玩的天性,寓教于乐。儿童与游戏有着天然的联系,在课堂上适当地有意识地增添一些激发学生兴趣的竞争性游戏让学生多说、多练,有助于激活其大脑兴奋点,吸引其无意注意,从而延长他们注意的保持时间。只有通过具体的表演和反复做游戏,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学习,将课堂中枯燥的语言知识灌输转变为喜闻乐见的语言实践活动,变单调的听讲为有趣。这样,一方面可以活跃课堂气氛、强化记忆知识;另一方面也避免了因枯燥的跟读而导致的疲倦和乏味。可见在情景中的“活动”充满趣味,使学生乐于其中,学于其中,体会身临其境的感受,让他们在真实的情景中通过训练,切身体会到语言的功能、用处,提高自身运用语言的能力,逐渐建立学习语言的信心。如在五年级教closet、end table、air-conditioner等家居设备时,可以进行一场设计自己卧室的比赛,给每组学生一张空房间的图画,让各组学生在自己的图画中贴上这些设备的图片,然后用there  be或I have……的句型介绍自己的房间,还可以用一些介词说出这些设备的位置等,甚至让学生利用学过的知识围绕自己的图画大胆开口说英语,说的越具体得分就越高。有可能的话还可以把这些英语编成顺口溜或儿歌来加深学生的印象。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英语教学的目的 在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的能力,跳跳唱唱、游戏、竞赛活动只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不能在英语教学中为了唱歌而学唱歌,为了表演而学表演。我们已经注意到,在一些小学英语教学中,一些教师过分的强调了它们的作用,把这些当成了主要的英语教学活动,学生在课堂上学的是英语歌曲,课后的作业也是歌曲。这样不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也不符合英语学习的规律。因此,一名好的英语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英语能力的目标出发,而不是千篇一律地照搬照抄。英语教学应该注意实效,不要过多地搞一些形式化的东西。英语学习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中需要学习者付出艰辛的努力。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在确保教学生动有趣的同时,还应注意对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以及学习毅力的培养,要把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与一些机械的记忆以及听、说、读、写训练有机地结合起来。我们既要防止不顾儿童的心理特点,机械地套用成人的英语教学方法,只注重教师的讲解,而不注意学生的积极参与,使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又要防止过分强调学生兴趣的培养,不注意对学生进行学习意志与毅力的锻炼与培养,出现“英语课堂热热闹闹,学生英语水平提高不了”的状况。

四、把英语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深化情景

学习一门语言,主要是为了交际,也就是使用该语言。把课堂教学延伸到实际生活中,让学生自由发挥,谈论真实的生活,表达生动的情感,真正达到生活中用英语的目的。所以,教师要想方设法增加学生的语言实践机会,在课堂内外以学生创设形式多样的“说”的情境,帮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创造英语环境,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敢于大声和老师用英语打招呼,交谈;鼓励他们尽量用所学的常用表达方式和同学相互问候,对话。比如我们学校开展的“英语大家说”活动,提倡学生们尽可能地用英语打招呼,问好和交流,当我们听到很多学生能主动说“Good morning ,teacher.”“Goodbye”“Nice to meet you.”“Thank you.”等一些简单的句子时,那种喜悦也是语言难以表达的,因为我们的学生已经慢慢在养成说英语的习惯和用英语的意识。在完成课堂教学的同时,我设计了一些学生力所能及的课外作业,使课堂学到的知识能够学以致用。比如,学习了kitten、puppy、fork、knife等新单词后,要求学生到自然界、到自己的家中去“对号入座”。再如,在学习字母时,我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搜集一些缩写词汇,一方面巩固字母学习,另一方面培养学生学习兴趣,还可以拓展学生的视野。这样,把传统意义上,仅停留在纸上谈论式的语言学习转换成现实生活中具有实际意义和明确目标的生活实践,让学生真正走进社会,走向生活,用英语交流。此外,也可以开展各类英语活动,如英语角、英语演讲赛、英语故事比赛、举办英语节等,为学生提供创造的机会,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大胆放手去思考、去探究、去体味。学生一旦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实践,必定会爆发出无限的创造力,必定能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运用情境教学,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锻炼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使学生无论在课内或者是课外都仿佛置身于英语世界,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积极地学习,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课堂上所学在课外得到拓展和延伸,做到学以致用,从而为学生进一步学习英语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总之,要进行语言实践就需要有良好生活化的语言环境,我们在教学中所谓的情境法,就是在复制生活的过程中,给学生营造出一个生活化的氛围,让学生能沉浸其中。与此同时,学生也能在这样的氛围里寻找和探求获得生活的馈赠。

 

参考文献:

1,      於冬梅  《小学英语学习兴趣的培养与保持》  上海  《中小      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2004年第12期

2,  鲁宗干  《小学英语教师手册》  广州   广东教育出版社 2004.4

 

3,  英语课程标准研制组    《英语课程标准解读(实验稿)》 京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