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论文精品多篇

质量管理论文精品多篇

质量管理论文 篇一

一、实践教学在高等院校教学中的重要性

实践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实践和理论有机结合的过程,因此实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对于提高教学质量、实践教学质量、人才培养质量非常重要。

1.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是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必然要求

高等学校教育中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是高校教育的基本原则。高等学校的教育主要分成两大部分,一是理论教学,二是实践教学。理论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论修养,实践教学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并且实践教学是理论教学的深化和继续,两者之间既相互独立又存在紧密的联系。要实现高等学校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有机结合,主要在于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的平衡发展,而要实现两者的平衡发展,主要在于加强实践教学,使实践教学在数量规模方面与质量效益方面和理论教学相协调。

2.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是高等学校教育的发展要求

从1999年开始,我国的高等学校教育已经逐步从“精英化阶段”发展为“大众化阶段”,而教学质量也已经成为高等学校教育中的核心问题。为了保证高等学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国家在高等学校教育中实施了“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重大举措,而伴随着社会对高等教育质量的关注,实践教学质量也越来越受重视。近年来,我国高等学校教育在实践教学方面形成了统一的重要共识,即“实践教学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实验技能、开发智力资源、孕育发明创造、丰富人类科技知识的重要手段。深化教育改革,培养创新人才需要把实践教学环节放到重要地位。”由此可见,要满足社会对高等教育的发展要求,要实现高等教育质量和数量的统一和谐,就必须重视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3.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是发展实践教学的客观要求

虽然近年来高等教学取得了一定成就,但是我国的高等教学起步较晚,基础较弱、起点较低,因此实践教学在高等教育中依然存在很多问题。①针对实践教学的个体管理来说,新的实践教学内容没有和实践教学之间形成有机结合;②针对实践教学的整体管理来说,很多高等学校的实践教学还处于经验时期,由于实践教学的内容受环境和条件的制约,因此在运行实践教学的过程中变数较大。③针对实践教学的本质来说,和理论教学相比较,实践教学在数量增长和教学质量方面都比较低下,这不仅严重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还严重阻碍了实践教学的持续发展和深化改革。

二、传统管理模式下实践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1.缺乏系统的规划和深入的研究

虽然近年各大高校加大了实践教学的硬件投入,但是在全新的教学趋势下,实践教学怎样紧跟高等教育的发展,怎样根据教学规律确定改革内容和目标,怎样科学展开教学工作等都是实践教学中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由于高等教育对于这些工作缺乏系统深入的思考和研究,因此实践教学缺乏可持续性的和全局性的发展规划和建设思路。

2.不重视实践教学的改革

高等教育的改革热点之一是实践教学的改革,例如:革新实践教学的体系和内容,不断探索实践教学的管理体制,由于传统教育理念和客观条件的制约,实践教学在短期内难以实现重大突破。实践教学的管理过程中,实践教学的改革缺乏长远和系统的规划,且实践教学体系和内容的改革力度和深度不够。目前很多实践教学的体系和内容依然使用的是传统模式,而教学方法的落后导致高等教学的培养计划与教学效果和社会发展所提出的实践能力培养之间的要求相差甚远。

3.实践教学的质量管理较差

教学管理的核心是教学质量的管理,目前实践教学的质量管理一直较差。在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的过程中,实践教学的教学评价和理论教学的教学评价是同一标准,虽然这样易于操作,但是实践教学和理论教学之间存在很多不同,尤其是实践教学中的实习环节更是难以监控质量管理。

4.实践教学的管理队伍和师资队伍需要提高素质

实践教学的指导老师主要是教学管理人员和实验技术人员,他们是高等学校中的重要管理队伍,并长期承担着教学管理和实验室建设的任务,但是这支重要的队伍目前缺乏必要的激励措施和业务培训,甚至有些还存在着待遇不公、不受重视的现象,因此很多管理人员和实验室技术人员缺乏责任感和进取心。

5.管理理念落后,缺乏创新意识

要提高教学管理的水平和实现教学管理的创新,就要多开展教学管理的探索、研究、实践,并不断促进管理理念、管理方法、管理手段的更新。由于缺乏阶段性和系统性的管理培训和技能培训,所以部分管理人员仍然按部就班,而在教学管理的申报课题和研究方面,很多高校缺乏对管理人员的积极引导和政策鼓励,所以实践教学的专项研究较少,且集中在少部分人身上。

三、高校实践教学全面质量管理模式的构建

1.人才设计模式

(1)人才设计的基本原则。①创新和继承相统一,处理好否定性和肯定性的关系。只有对传统的人才培养有正确的认识和评价,才能从整体上对高校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正确把握。②个性和共性相统一,处理好特殊性和普遍性的关系。高等学校的教育职责是服务地方经济,伴随着地方经济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高等学校的主导技术群和岗位群也会发生很大变化,因此在坚持共性培养的过程中要重视个性培养。③要素和系统相统一,处理好部分性和整体性的关系。要设计好高等学校的人才培养模式,就要在着眼系统的过程中重视要素。

(2)人才设计的思路。①结合学生的素质特点实行量体裁衣,只有具有针对性的设计,才能在实际中做好可行性的设计,因此要把高校人才设计的模式转变为具体的质量指标,并把质量指标落实到教学管理中。②结合高校教育的特色,对高校人才进行合理的分层次设计,人才设计过程中既要培养应用型人才,又要培养科研型人才。

2.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是指在校期间对学生培养的质量管理,其中包括学习质量、教学质量、服务质量。人才培养阶段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的核心环节,可以从以下方面落实人才培养:①对学生、教师、教学设施的质量管理、质量评价和改进进行重视,其中教学设施要涵盖教材内容、课程体系、教学方法、教学硬件等。②重视生源进口、教师进口、教学设备和教材进口的关卡以及学生的升级留级。生源进口方面,即使高校生源紧张,也不能招入素质极差的学生,否则在损害学校声誉的同时还会增加人才培养的成本和加大学校的财务压力;教师进口方面,不仅要对新任教师进行严格的检测评估,还要对新开课的老师进行严格的检测评估;教学设备和教材进口方面,在教育部高校规划教材还不完善的情况下,对特色学科和专业的教材进口严格把关;学生的升级留级方面,绝对不能放任不合格的学生正常毕业,在考核学生时可以以考试成绩和综合素质作为检查标准。③建立测评道德素质、能力素质、专业能力、心理素质的量化指标。这套量化指标的建立是高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工程,是保障教学质量管理规范和科学的必要要求,而能力素质的培养是现代教育的重要发展趋势。能力素质是指学生必须具备能适应自我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各种能力,主要包括研究创新能力、学习拓展能力、社会交往能力、操作动手能力等。

3.人才使用模式

人才设计和人才培养的最终检验是人才使用。人才使用是指对毕业生的使用进行调查,并把调查结果及时反馈到人才设计和人才培养中进行再设计的过程。目前,人才使用是高等学校教学质量管理中较为薄弱的环节,在人才使用方面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①把不定期走访和抽样调查、问卷调查相结合,对毕业生的分配进行统计,以测评实际情况和专业设计与目标设计是否吻合。

②对毕业生进行调查,以检验学校所教知识与培养的能力是否和工作与社会竞争的要求相适应。

③对社会用人单位进行调查,以了解毕业生的业务能力、道德素质、工作业绩等。

质量管理论文 篇二

1、钢铁产品的质量管理

1.1质量管理的概述

质量管理的主要作用是对产品质量的产生、形成和实现过程进行控制,增强市场上的竞争力,为企业赢得有效的生存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质量管理也随之不断的发展和深化。而对于现代企业质量管理则关系到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关系到企业的兴衰与存亡。按照解决质量问题所依据的手段,可将质量管理的发展分为质量检验、统计质量控制和全面质量管理三个阶段。

1.2质量管理的现状

我国企业质量管理起步较晚,建国后很长时间处于各种工业产品都严重匮乏的状态,因而质量管理水平整体偏低,钢铁企业也不例外,其质量管理主体上仍停留在质量检验阶段,主要通过严格检验来保证转入下道工序或出厂的产品质量,但统计工具使用的欠缺、先进统计方法的应用很不深入,对质量因素缺乏规律性的认识,实际上并未真正建立起全面质量管理的牢固基础。因为真正的全面质量管理是先进的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的高度结合,而目前很多企业在推进全面质量管理时都存在偏废一个方面的情况。全面质量管理的内容虽然也包含一整套管理方法,而更注重的是管理思想,但并不排斥质量检验与质量统计,相反,还需要质量检验与质量统计为其提供有力支撑,在其数据基础上研究系统的协调性,实现各环节、各层次的系统优化组合使组织的质量管理体系驶入有效的循环达到持续改进,以最少的成本达到最大的经济效益,解决传统质量控制与成本控制之间存在的矛盾,从而使现代质量管理科学研究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从本质上来说,我国钢铁企业质量管理水平实际上大多数都处于检验质量管理阶段。

2、全面质量管理的推进

我们知道,在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对过程控制只能使产品质量接近或达到由设计过程决定的质量水平,并不能对质量产生创新和突破,而全面质量管理强调执行质量职能是公司全体人员的责任,应当使全体人员有质量意识和承担质量的责任,解决质量问题不能仅限于产品的制造过程,应当在整个产品质量产生、形成、实现的全过程中都需要进行质量管理,解决方法、手段也是多种多样的,不应当仅限于检验和数理统计方法,强调全体人员和全部过程中对质量的保证和创新。因此,从统计质量控制阶段发展到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是质量管理的重大进步。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也依赖于过程控制的稳定性,只有在过程控制稳定的前提下,才谈得上改进,因此全面质量管理的有效推进,离不开完备的过程数据、检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手段。

3、以信息化技术实现质量管理的创新

3.1信息化技术与检验质量管理的结合

信息化技术为质量管理提供了强大而便捷的平台。目前很多企业都进行了信息化工程的建设,比如ERP系统就是其杰出代表之一。目前有多个公司提供了企业开发ERP系统的软件,国内也有专业的软件公司能够帮助企业进行开发。从目前各厂开发情况来看,所包含的内容与开发深度也存在很大差异,但总体来说,质量检验数据的采集、处理、分发在各大钢厂的ERP系统中都是完备的,其主要原因一是就物流服务而言,质量检验数据不可缺少;二是质量检验数据作为一种需要进行流转的信息,也便于和ERP系统进行结合,可以很方便的开发产品评审、质量设计、产品标准、原料管理、工艺规程、检验规程、自动判定、质证书异地共享等一系列功能。作者所在的南京钢铁股份有限公司2015年也进一步优化完善ERP、MES和检化验系统,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实现了全系统分析与管控,大大提高了质量管理的工作效率和执行率。

3.2质量管理流程创新

流程创新,首先在于观念的转变,为了再造高效质量管理流程,首先要树立以下几个基本观念:推行全面质量管理把握现代质量管理的发展趋势,采取系统的、根本的方式改善质量。由单纯的质量管理提高到全企业的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与文化相结合,实现企业质量管理的根本转变;质量管理国际化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潮流,质量管理已经国际化、标准化、体系化,1987年3月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式发布了的ISO9000族标准经2000年、2008年改版后,目前已经成为大多数企业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标准,新的质量管理流程应当适应这种要求,将相关的管理流程纳入;树立质量第一思想,克服短期利益行为达到技术标准并不是质量要求的终点,质量持续改进,流程的设计就要体现这一要求;树立“在设计和工序中创造质量”的经营思想将质量保证从生产领域扩大到新产品调试、开发、研制、设计、外协、采购,生产工艺设计,生产试验,正式生产,售前、售中、售后服务及流通阶段,这些内容在流程中也要进行考虑;把工序视为用户,相互之间提供完善的质量服务,突出相互之间的协作;从事后检验到事前预防流程设计就要追求各个环节工作“零缺陷”。

3.3质量管理流程在信息化系统中的体现

与一般信息管理软件相比,ERP系统的突出优势之一就是对流程的构建与管理,通过对软件系统的设计可以很方便的实现管理流程创新,这个管理流程不仅仅包含产品生成过程的质量管理,而是包含产品设计、质量策划、工艺设计、生产过程控制、产品检验、市场评价等全过程的管理。其中市场需求信息收集与加工、产品评审、质量策划、产品设计、工艺设计、检验策划等环节是流程设计基础;工艺执行、产品检验、质量判定、产品发货、质量反馈等环节是流程运行实体。而产品销售后市场信息反馈、质量评价、市场同类产品对比将作为产品质量持续改进的驱动力,实现产品质量在控制稳定的基础上持续改进。

4、结语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质量竞争已成为竞争的重心,只有取得质量领先,企业才能更好的发展。要取得质量领先,仅仅靠现存的质量管理手段已远远不够,必须将质量管理提升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去不断地创新和改进,以追求卓越绩效充分体现质量管理的创新和信息化技术相结合,才能谋得企业的发展。

质量管理论文 篇三

摘要:目的探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药物配制过程中进行质量控制的方法,以完善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流程,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方法通过总结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经验,对药物配制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相应的保证药物配制质量的方法,从而进一步加强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质量管理以及安全管理,减少用药差错事件的发生。结果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工作流程更加完善,药物配置人员的责任心以及专业技能得到显著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隐患得到有效的遏制。结论加强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药物配制过程中的质量管理,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从而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

关键词:静脉药物配置中心;质量管理;用药安全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是指在符合国际标准、依据药物特性设计的操作环境下,经过职业药师审核的处方由受过专门培训的药剂师或护理人员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静脉药物配置的机构[1]。PIVAS将静脉药物配置工作从护理人员繁重的工作中分离出来,使护理人员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对患者提供护理服务,并且使之前开放式、半开放式的静脉配药方式过渡到了在全封闭式、万级洁净的工作环境中进行药物配制的方式。这种药物配制方式既可以减少配置过程中的药物污染,同时还可以减少化疗药物对医护人员的损害,因此越来越多的医院开始设置PIVAS来专门进行静脉药物的配置[2]。但是要想绝对保证患者的静脉用药的安全性,医院还需要对PIVAS药物配置质量进行严格管理控制。本研究通过对本院PIVAS药物配制过程中的经验进行总结,对药物配制过程中的质量管理提出了几点看法,现报道如下:

1人员组成

要想保证PIVAS药物配制的安全性,必须要保证工作团队成员的专业性。本院PIVAS工作团队由经过专业培训的药剂师与护理人员组成,工作过程中的工作制度、工作流程的制定以及药品配置、质量监督、发放等工作均由团队内部成员完成。如此不但可以保证药物配制过程的专业性,同时还可以减轻临床护理人员的工作负担,从而使临床护理人员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方面。

2质量管理

2.1加强环境质量管理

药物配制过程中环境是否达标直接关系到药物配制质量的高低,因此加强对PIVAS的环境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在药物配制过程中应严格区分控制区、缓冲区与洁净区,并严格按照环境消毒、清洁流程进行操作。同时为了确保环境质量,应定期更换清洗过滤网,每月进行空气质量培养并送检。

2.2加强人员质量管理

虽说PIVAS工作团队均由受过专业培训的药剂师与护理人员组成,但是人员的能力也有高低之分,为了保证药物配制质量,必须要对人员的选拔工作进行严格把关。团队候选人在上岗之前,会对这些候选人进行严格系统的培训,包括工作制度、流程、各项操作要求等。培训过后会对这些人员的培训结果进行考核评比,择优上岗。而团队内部工作人员也会定期进行如职业道德、工作规范、新的工作要求等相关培训,使团队工作人员对待药物配制工作始终保持着强烈的责任心并不断提高专业技能。

2.3加强物品质量管理

本科选拔相应的人员成立质量检查小组,定期对药品、器械、耗材等的有效期以及质量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以防对患者使用质量不合格的药品、耗材等,从而提高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3工作流程管理

无规矩不成方圆,只有PIVAS团队成员在工作过程中严格遵守工作流程进行相应的操作,才能保证静脉药物的配置质量。在对工作流程的管理方面,应从以下几方面严格把关:

3.1与提交医嘱的科室进行沟通,保证医嘱的合理性

为了保证医嘱的合理性,审方要认真负责,发现可疑或不合理医嘱时,及时与相关科室联系,确定无误后出库打印标签,临床药师会定期提取临床科医嘱记录,并对其药物配伍的合理性、用法用量、使用途径等进行专业分析,同时与临床科室取得联系,就以上问题进行探讨,并指出临床科室医嘱中存在的问题,双方通过沟通达成一致,从而保证药物配制工作安全有序进行[3]。

3.2严格审核医嘱,防止差错事件的发生

PIVAS虽然是药物配制部门,但是对于临床科室的工作也能起到一定的监督作用[4]。当PIVAS工作人员接收医嘱并准备进行药物配置之前,一定要对医嘱进行严格审核,包括科室、患者姓名、医嘱内容等,以防止因医嘱错误、患者姓名错误而出现用错药的情况。

3.3调剂核对配制实行责任制,谁经手谁负责

在药剂调制完成后,将药剂按照病区、批次进行严格分类,同时排药、核对人员均签字,从而责任到人,增强工作人员的责任心,减少差错事件的发生。

3.4严格输液调配流程,保证成品及时准确发放

护士在操作台上配制药品前要仔细核对,切勿盲目、机械性地加药,发现有疑问或不合理医嘱,及时与药师联系,确认无误后方可加入。输液成品送出仓外有药师再次核对,电脑扫描后放入相应科室的送药框中。所有经手人员进行签字后将输液成品送至各临床科室并由收货人签收登记。

4质量改进

以上只是本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在药物配制过程中总结出来的几点控制成品药物质量的几点做法,在日常药物调配工作中还会随时发现问题,对于那些新出现的问题,只有在科室内引起足够的重视并进行不断地改进,才能不断提高PIVAS的药物配制质量,从而最大限度地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性。

5结论

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各大医院在相关软硬件的配置上也增加了更大的投入,而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的设置正是医院完善工作流程、提高患者就医安全性的一个重大突破,同时也是“一切以患者为中心”医疗服务理念的重要体现[5,6]。PIVAS使得以前由护理人员按照医嘱在开放、半开放的环境下进行静脉药物配制的工作方式变成了由接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药剂师在全封闭式、万倍洁净的工作环境下进行药物配制,这种工作方式的转变不仅使护理人员从繁重的工作中解放出来,从而使医院的护理服务质量得到相应的提高,同时也保证了操作的安全性与专业性,极大地提高了患者的用药安全性,从而减少了用药差错事件的发生,使得医患关系得到缓和[7,8]。自设置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以来,本院的静脉用药差错事件未再发生,由此可见,在医院内部设置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十分必要。

参考文献

[1]赵小玉,刘桂秀。静脉药物配制环节的持续质量改进[J].护理学杂志,2016,31(08):74-75.

[2]任莉。医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工作人员配制细胞毒性药物的职业危害和防护措施[J].当代医药论丛,2016,14(07):10-11.

[3]聂亚敏,高群英,钟明艳。静脉药物配置中心配制新生儿静脉营养液流程探讨[J].今日药学,2015,25(12):860-862.

[4]邱焕玲,李国红,刘爱清,等。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持续质量改进对医院感染的控制效果[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5,25(13):3112-3114.

[5]龚燕波,方崇波。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品质管理的有效性分析[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5,32(02):232-237.

[6]杨军军,曹耀萍。风险管理在静脉药物配置中心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实践[J].护士进修杂志,2014,29(10):895-897.

[7]陈丽娜,陈丽莉。护士对静脉药物配置中心的认知情况调查[J].当代护士(中旬刊),2013,21(12):102-104.

[8]胡其峰。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ivas)提升医院合理用药的探索[J].北方药学,2013,12(01):90.

质量管理论文 篇四

工程质量是决定工程建设成败的关键,质量的优劣对工程建成后的使用有直接影响。而对于负责建设工程管理和承接建筑工程施工的单位来说,工程建设质量的好坏将直接影响建设、施工单位的信誉、效益。控制工程建设质量是参建各方工作的重点,要从工程建设的设计阶段、招标阶段、施工阶段、竣工阶段几个方面。

1 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

设计工作是工程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建设单位应重视设计阶段的质量控制,设计前重视工程设计的前期工作,配合设计单位搞好现场测量和勘察,考虑各种对工程建设产生影响的不利因素,使工程设计符合工程建设的实际,尽可能完善、准确,减少不必要的设计变更;同时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工程设计,并委派专业人员对设计单位进行监督和督促,以提高设计质量。设计过程中,实行设计监理,以便及时对设计方案、设计质量进行检查。设计完毕后,及时组织专家对设计进行审查,提出审查意见,根据审查意见进行设计修改,并为工程建设提供准确、详细的设计图纸。

2 招标阶段的质量控制

招标阶段的重点是资质审查工作。工程招标时,必须注重对施工单位资质的审查,包括人员素质、技术力量、施工业绩、社会信誉等多个方面。重点是审查施工单位是否具有类似工程施工的经历和经验,在以往的工程施工中是否出现过质量控制方面的问题,是否发生过质量事故等,以确保施工单位的综合能力符合建设单位的要求。

3 施工阶段的质量控制

3.1 加强施工准备阶段的质量控制。施工准备是施工阶段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准备工作的充分与否对施工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建设单位应加强领导,建立健全管理机构,制定施工管理和质量检查制度及措施等,保证管理机制的良好运行。及时组织设计、监理和施工单位进行设计交底。同时,督促监理单位对施工单位的人、机、料、法、环等进行审查,确保满足工程建设的需要。

质量管理论文 篇五

摘要:质量是任何一个生产制造型企业都必须重视的问题,良好的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保证,而完善的质量管理政策是推动企业不断发展的动力,维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对贵阳普天物流技术有限公司在质量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意见,对于生产制造企业的质量管理体系的完善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生产制造企业;质量管理;问题;改进

一、质量管理的发展

加强企业的质量管理,一方面能够推进企业发展,推动企业国际化发展模式的建立;另一方面能够更加有力地保证产品质量,从而维护消费者利益,使消费者用上质量更加有保证的产品,可以说,推广质量管理,能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共赢。关于质量管理,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相关报道中,但是目前的企业管理在我国的发展并不完善,在管理水平及监管、评价机制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所以,积极推广质量管理在生产制造企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贵阳普天物流技术有限公司创建于1970年,是我国最早从事物流传输设备专业化服务的企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企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物流项目集成为主导的产业链,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物流信息化、专业化的物流企业。其中,物流分拣设备作为物流传输设备的核心产品,在企业发展过程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我厂长期致力于物流自动化设备的生产与制造,从而满足用户的需要。在长期的生产管理过程中发现,产品质量是企业发展的灵魂,只有产品的质量过硬,才能真正满足消费者的需要。我厂在1998年就已经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且每年审核通过,对于质量管理文件和相关要求都符合标准并制定,也按此开展相关质量管理工作,质量管理的核心是产品质量,通过全员参与,目的在于实现用户满意、员工受益与社会发展的三方共赢,质量管理是一个涵盖产品的研发、生产、制造、销售管理的过程。虽然我厂在长期发展过程中,重视对企业产品质量的管理,并且积累了大量关于产品质量管理的经验,但应该看到产品与市场需求还存在一定的差异,还不能完全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必须坚持对产品质量的持续重视,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才能不断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二、生产制造企业质量管理的问题

1.信息化应用程度低。笔者在贵阳普天物流技术有限公司从事质量管理过程中发现,在设备生产制造过程中,对于产品质量的监控记录不完整,其中存在的问题很容易被忽略。此外,生产出的物流设备被消费者使用过程中,缺乏相应的反馈机制,信息过于分散,不能形成统一的信息反馈系统,企业领导不能通过消费者对产品使用信息的反馈,形成统一的改进意见,产品缺乏持续的改进与升级,进一步满足顾客需要的机会。此外,对于竞争对手的信息也不详细,不能将自己生产出的物流设备与市场同类产品进行比较,从而发现不足。由于在日常管理中的信息化应用程度较低,在生产制造过程中缺乏系统的指导,造成产品改进升级迟缓。针对上述问题,企业领导不断改善管理模式,积极推动信息化在企业生产中的应用,不断提升质量管理力度,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目前,我厂对于产品的升级和研发在同行业中速度最快,但是由于市场发展的原因,目前产品在外观以及设计生产过程中还存一定的不足,尚不能完全满足市场以及消费者的满意,还需要持续的加强企业信息化普及,全面推进产品质量管理。

2.质量管理缺乏协同。在对质量管理的过程中发现,生产过程缺乏组织性,缺乏彼此间的协同。在生产过程中需要各个部门之间形成生产过程的组织,要求生产过程中的每一个要素都能得到合理的安排,通过最理想的状态将各个要素进行连接,从而形成统一的整体。在企业对物流设备质量管理过程中发现,生产过程中各个要素缺乏必要的结合,各个系统各自为战,不能形成一个协调的整体。

3.质量改进机制并未真正建立。虽然在公司的发展过程中,企业十分重视质量管理的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的管理审核制度,希望通过制度的建立,完善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但在实际生产制造过程中,很多时候并不是严格按照质量管理体系的规定执行与操作。制度不能真正执行的原因是:第一,质量管理过程中管理职责不明确,出现质量问题互相推诿。第二,相关人员对于制度不能严格执行,缺乏责任心,执行力差。

4.质量管理未能持续改进。在企业质量管理过程中,质量问题的发现只是开始,更重要的是依据问题提出可行的改进意见,使产品得到持续的升级与提升,才是质量管理的核心要求。但在对物流设备质量管理过程中发现,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不能进行持续改进,主要原因是:第一,责任不明确,管理不规范,业务指向不明确;第二,标准的执行不严格,标准虽然建立,但是缺乏相应的惩罚监管机制,缺乏足够的制约能力。

三、生产制造企业质量管理的改进

1.内部质量体系审核的改进。

1.1加强现场审核的过程。生产制造企业加强内部审核首先是进行现场信息的收集,在对信息的收集过程中,要对实时信息进行收集反馈,在进行信息收集反馈中,要注意辨别问题的主次,避免因小失大,注重客观原因,避免由于人员主观因素影响判断。通过对信息的现场收集,加强内部质量管理。

1.2重视审核后的管理。多年在设备质量管理中发现,对于发现的质量问题,往往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及时提出整改意见,针对上述问题,要不断地加强对审核后的意见进行管理。首先是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及时处理,提出针对性的纠正及整改方案;其次管理人员要对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避免相似问题的再次出现;最后还要对整改后的产品进行现场考核以及检查,防止问题的再次出现。

2.质量管理评审的改进。

2.1编制管理评审计划。在本公司进行质量管理过程中,首先由品质管理部拟定管理评审计划,然后报送上级审核,经过批准后,在下级各部门间开展实施。

2.2管理评审的输入。进行产品质量管理,要统筹内、外质量管理。外部管理要对客户信息进行及时反馈,对于产品使用意见,进行跟踪,对问题出现进行预防。对于产品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意见及建议,相关部门要做好统计,力求材料的准确,作为评审的依据。

2.3管理评审的输出。在企业质量管理过程中,对于管理的输出主要是通过评审的模式。各负责人要及时报告出现的质量问题,对于质量问题及纠正建议进行客观、有效、适宜的评价。针对最终的决定,对产品质量提出改进的建议,推动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与不断发展。

2.4评审后活动。在以往企业质量管理过程中,质量评审的意见往往不能快速实施,各级负责人员要监督纠正措施以及预防措施的实施,确保问题能够得到及时的处理与纠正,尽量避免问题的再次出现,推动产品质量不断地进步。

3.质量管理其它方面的改进。

3.1大力提高生产能力。企业发展离不开设备的升级,贵阳普天物流技术有限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物流分拣设备生产企业,要不断加强设备及工艺的升级,通过新材料、新方法的引进,提高产品质量。

3.2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员工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贵阳普天物流技术有限公司不断加强对员工技术与能力的培训,提高员工操作技能、增强质量意识,进一步保证产品质量。

3.3提高售后服务的质量。产品质量最终是由顾客进行评判,贵阳普天物流技术有限公司重视对顾客的售后服务,认真对待顾客反馈的各种质量问题,提高产品质量,维护市场声誉。

四、结语

长期的质量管理经验发现,对于生产制造企业进行质量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建立长期而有效的质量管理机制,能够最大化地实现企业、消费者与社会的三方共赢。本文通过对生产制造企业在质量管理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针对性的改进建议,通过建立与企业本身发展模式相一致的质量管理模式,确保质量管理机制在企业生产与制造过程中的长期作用。

作者:董剑耀 单位:贵阳普天物流技术有限公司

参考文献:

[1]贾福景。企业进行精益管理的关键点[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

[2]吕化朋。机械制造企业精益化生产管理措施分析[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8).

[3]疏礼兵,贾生华。知识型企业特征及其对传统管理模式的挑战[J].价值工程,2004,(6).

质量管理论文 篇六

摘要:随着财产保险行业规模的扩大,加强财产保险业务质量管理也是重中之重,促进财产保险企业实现最佳的经济效益。保险业务质量管理主要体现在财产保险的经营活动中,例如理赔业务、防灾业务、承保业务等各项环节中的管理。本文就财产保险业务质量管理展开探讨,首先阐述了财产保险业务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有效措施。

关键词:财产保险;业务质量管理

在财产保险业务中,加强业务质量管理是企业开展经营活动时所必须遵循的原则。财产保险业务主要包括责任保险,保证保险,信用保险、财产损失保险等以利用和财产的各种保险,一般为财产损失保险。因此财产保险公司需要具备足够的资金,具有偿付能力,为保证企业的可持续经营与企业发展的稳定性,需要对业务质量进行严格的管理,充分发挥保险职能,适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促进财产保险公司经济效益提高。

一、财产保险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财产保险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承保类业务,第二类是理赔类业务。承保类业务的主要流程为核保、承保决策、保险单证、复核签章及收取保费等方面。而理赔类业务的主要流程为报案、查勘定损、签收审核及索赔单证、理算复核、审批和赔付等方面。而财产保险业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如下:

1.承保业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保险单证管理问题。在财产保险中,保险单证是一种有效的凭证。财产保险中的相关部门对于有价凭证的重视程度不高,部分办事处还存在自己印制保险单证的现象,对保险单证的领取及返回单证没有进行严格管理,对于作废的保险单证缺乏完善的处理。其次,在财产保险中,保险单证作为有效凭证,可以根据保险单号对保险业务进行查询,从而找到保险公司的承保科室。但在保险单证的管理中,保险单证的单号并不统一,对于当地承保和异地出险的货运险项目,被保险人难以根据保险单号找到相关承保科室,延迟了保险人的提货时间,给保险工作带来不便,对财产保险公司的形象造成一定的影响。

1.2保险费率不合理。承保类业务中保险费率的收取是按照大数法则的原理,依据市场保险风险概率进行科学的计算而选定。随着财产保险市场规模的扩大,财产保险市场竞争激烈,部分财产保险公司为了争取业务,采取降低保险费用的方法,严重损害了其他同行业公司的经济效益,给企业自身也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影响财产保险企业在社会中的形象。

1.3保险标的不明确。保险标的不明确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所有标的没有分项、保险标的概念模糊、保险财产的地质不明确。保险标的不明确在保险理算中给工作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将所有标的没有分项书写,不利于核算某一项标的的保额和市值,不利于判断保险是否足额,与被保险人之间容易产生分歧和争议,增加了保险理算的时间。

2.理赔业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2.1理赔机构的机制存在弊端。理赔机构中部分工作人员和检验人员身兼多职,对财产保险中的管理,理赔及展业多种职业负责,不利于理赔业务的专项研究,理赔业务的精细化程度不够,缺乏专业的时间,也没有充足的精力开展理赔业务。部分保险公司的检验部门不具备独立的决策权力,难以支付理赔费用,对于专业人士和专业机构的申请上缺乏自主权和有效性。

2.2重复保险。理赔业务的开展,需要检验部门对于被保险人的各项投保情况进行了解,并按照相关顺序对限额责任负责,通过比例分摊赔偿的方式赔付,防止赔款的多付。但在投保过程中,投保人与数个保险人订立了同一保险标的,同一保险责任,同一保险期限的保险合同。例如,某化工厂发生火灾,经检验和理算等多方调查发现,被保险人在人保公司和平安保险公司均投保,属于重复保险,因此双方按照保额的比例进行分摊赔偿,减少赔款。

2.3骗赔,骗保现象。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财产保险市场规模扩大,人们的保险意识也随之提高。部分人钻保险法律法规的漏洞,想凭借保险业务进行索赔来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通过冒名顶替或在事故发生后进行投保的方式进行骗赔,骗保,给财产保险公司带来了一定的经济损失。

二、财产保险业务质量管理有效措施

1.树立以财产保险经济效益为中心,提高保险业务质量管理。财产保险公司的发展初具规模,保险业务的质量管理是公司发展中重要的问题。提高财产保险公司保险业务质量管理首先需要让财产保险公司内部的不同环节进行协调,各个部门与环节之间进行相互配合,相互衔接。在业务质量管理中要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和管理措施,通过体制管理提高工作人员的意识,以实现公司利益最大化为主要参考依据,提高业务服务质量,改善传统业务质量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以经济效益为中心,综合提高保险业务质量管理。

2.建立健全财产保险业务质量管理制度。建立健全财产保险业务质量管理制度,使财产保险业务中展业、防灾、承保、理赔等各个环节实现统一规范化管理。制定严格的条款费率和保险费率,对险种的开发、签发单证、保管、流转、评估风险、建立放在档案、查勘理赔业务,定损及审批等各项流程实现规范化,明确不同岗位的责任制度,制定严格的奖惩制度,体现多劳多得的分配理念,对于经营效益好,业务质量管理水平较高的工作人员进行奖励。并将财产保险业务质量管理制度深入的贯彻落实,真正做到在每一个管理环节中抓质量,出效益。

3.对现有的考核制度进行改革。现有的考核制度采用平行并列指标,导致保险业务人员极力争取保单,完成保费的收入指标,追求保险费用获得的提成,忽视业务质量管 理,财产保险公司中虚假现象时有发生。对现有的考核制度进行改革,是将平行并列指标改为梯级排列指标的考核方法,建立第一梯级指标,第二梯级指标和第三梯级指标。其中第一梯级指标指的是利润指标,而第二项梯级指标指的是保险费收入,赔付率及营业费用指标,第三项梯级指标是将赔付率与保险费收入按照险种进行分解,实行单险种的考核制度,对于业务员的考核实行双向考核制度,在对业务员保险费收入的指标基础上考核业务员的保险费收入和赔付率。

三、结语

总而言之,为实现财产保险公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财产保险业务质量进行严格管理,建立健全相关质量管理制度,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增强公司的规模效益,使公司内各个部门与各个环节进行协调处理,相互促进,相互配合。除此之外,还要对现有的考核制度进行改革,根据梯级排列指标对财产保险公司按照相关级别进行考核,对于业务员实行双向考核,综合提高财产公司的保险业务质量,促进财产保险公司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文春。浅谈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4,12:151-152.

[2]赵桂芹,高奉玉,胡皓南。我国财产保险公司盈利模式的实证研究——基于杜邦分析方法[J].上海金融,2013,09:33-38+116.

[3]赵明浩。集约化管理专业化经营——财产保险企业转变增长方式、实现质量效益发展的途径选择[J].中国金融,2010,05:50-51.

[4]周延礼。加快转变发展方式不断提高质量和效益促进财产保险业又好又快发展[J].保险研究,2010,04:3-9.

[5]李春梅。浅析财产保险公司业务成本管理的有效措施[J].中国外资,2011,17:103.

[6]曾内耀。浅谈财产保险公司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几个关键过程的控制[J].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04:30-32.

质量管理论文 篇七

摘要:护理质量是现代医院质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质量与医疗质量是医院质量中的两个质量子系统。“三分治疗,七分护理”说明了护理工作者的重要性,也说明了护理质量的重要性,护理人员接触病人时间最长,在病房工作时间最长,所以说护理质量在医院整个质量工作中就更加重要。有经验的医院管理者都非常重视护理质量,护理质量抓好了,护理质量提高了,医院质量就有了基本保证。

关键词:医院护理;管理

1、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工作的有效机制

1.1建立健全护理质量管理体制

医院成立了护理质量管理委员会,全院各护理单元均设有护理质量管理小组和护理质量监控员。院级护理质量管理由护理部主任负责,科室护理质量管理由科室护士长负责,护理质量监控由主管护师或资深护师负责。

1.2加强医院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建设

医院将护理质量管理纳入综合目标考核中,加强制度建设,逐步完善和健全了一系列护理质量管理制度和规程,并且在规范流程上下功夫,使护理人员有章可循,规范护理人员行为。

1.3加强医院护理知识培训

医院设有专项护理知识学习经费,每年选派护士长或骨干参加国家级护理学术会议,院内定期举办护理相关知识学习,并进行考试。

2、加大护理质量监控力度

2.1组成质量控制小组

由护理部主任和各病区护士长组成质量控制检查小组,针对护士长的特长进行合理分工,护理质量质控排班表如下。

2.2制定护理质量检查表

适合记录各种护理质量检查结果,实行百分制,检查结果与奖金挂钩,质控表如下。

①护理文书书写以高开焰、权循珍为主编安徽省卫生厅出版的《病历书写规范》为标准。

②护士行为规范以王建荣、王社芬为主编人民军医出版社出版的《护理规范用语与实践》为标准。

③急救药品与器械管理标准实行五定,定专人保管;定药品物品品种数量;定位放置;定期消毒、灭菌;定期检查维修及补充,严格交接班制度,必须了解各种药物作用机理、使用方法及副作用,并熟练掌握用药剂量,在抢救中正确使用。能正确使用各种抢救器械,了解性能,保证器械完好无损。

④整体护理以张锦瑜、吴之明为主编沈阳出版社出版的《整体护理临床指南》为标准。

⑤消毒隔离以宋钢兵、郭秀芹为主编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医院感染管理分册》为标准。

⑥技能操作以安徽省卫生厅医政处、安徽省护理学会编制的《护理基本技术操作规程及评分标准》为标准。

2.3实地考核

实地查看相关记录,每月召开护士长会议一次,分析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确定考核结果。将质量检查中得分情况和出现的缺陷,告诉科室护士长,鼓励先进,鞭策后进,相互取长补短,共同进步,共同提高。

3、医院护理质量不断上新台阶

3.1护理人员改变了服务态度,提高了病人满意度

通过对护士行为规范的检查,护理人员改变了服务态度,能“以病人为中心”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工作中细心观察,投入情感为病人倾注爱心,使“以病人中心“的护理服务落到实处。同时也增强了病人对护士的信任度,改善了护患关系。

3.2实施护理质量检查提高了护理安全质量

通过检查提高了护理人员的护理技能,使护理人员明白了该做什么,怎么做,增强了责任感、自律性和安全意识。能够自觉遵守各项检查制度,积极主动地查找安全隐患,避免差错的发生,提高了护理质量,保证了病人的安全。同时使护理质量得到持续性改进。我院加大了护理质量管理力度,使护理质量管理工作上了一个新台阶,近年来未发生一起严重的护理差错。

[参考文献]:

任真年。现代医院医疗质量管理[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质量管理论文 篇八

1、石油化工工程建设中的质量管理问题分析

1.1工作人员素质有待提升

在石油化工工程建设的质量管理工作过程中,有的管理工作人员责任感的缺失,在工作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与主动性,进而在质量管理工作过程中,监管力度不足,进而导致石油化工工程出现诸多的实体质量管理问题。如:焊缝咬边、成品管线保护问题等。工程质量管理监督人员的监管作用未能充分发挥,导致石油化工工程建设诸多的质量问题,不利于石油化工工程的健康发展。例:某石油化工企业新建一座5000的储罐,由于施工过程中质量管理人员监督、检查不到位,导致工程出现以下问题:

1.1.1第一圈的壁板环缝焊接处的焊缝存在较多的气孔等内在缺陷。

1.1.2在建成后按规定继续拧基础沉降观测和严密性实验时,沉降值符合要求,但是在实验结束由于放水速度过快,储罐内部形成一定的真空负压,在外界压力的挤压下,导致储罐失衡,工程报废。

1.2缺乏健全的监督管理体制

目前的石油化工工程建设,其在建过程中也建立了相应的质量监督管理站。但是在实践建设过程中,其监督管理作用并没有得到充分的发挥。其主要是由于在实施运行过程中,由于受相关条件的制约,其监督管理工作未能得到有效地实施,进而使得其监督管理作用发挥不充分。同时,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其工作程序不规范,监管不到位,并且相应环节的相关监督管理能力较为薄弱,进而直接影响整个工程管理工作的实施进度和力度,导致工程的整体管效果不佳。例:某炼油工程的延迟焦化装置的建设安装过程中,由于管理体制的缺失导致工程出现以下问题:

1.2.1在管道端口坡度焊接完成后未进行渗透检查就直接进行下一步的焊接施工。

1.2.2在焊接施工过程中,未按施工方案对管道焊接的端口进行封堵,使得管内有“过堂风”。

1.2.3焊接过程中为进行预热措施直接焊接,并且在焊接完成后未及时进行消氢处理。

1.2.4焊接工艺以及焊接方案交涉不到位,焊接施工过程中,未按施工工艺方案进行焊接。

1.2.5施工队伍通过劳动分包合同进行分包施工,导致施工单位管理不到位。

1.3工程设计不合理

当前我国有很大一部分的石油化工工程在设计阶段其设计图纸不合理,勘察设计存在相应的漏洞,并且在设计图纸的检查过程中,检查不到位。使得工程在开工建设后,要对存在问题的部分进行重新的修改、设计,有的甚至是大面积的修改,进而严重影响了整个化工工程的建设进度和工程的施工质量,并且也进一步增加了工程质量监督管理的工作量。

2强化石油化工工程建设质量管理的有效措施

2.1树立正确的质量管理观念

由于石油化工工作高温高压、易燃易爆和有毒有害等特点,进而在生产过程中极易发生各类安全问题。因此,石油化工企业要树立“质量、安全第一”的正确管理理念。在化工工程的建设过程中,项目负责人和管理人员要立足实际,积极主动的提出有利于质量安全管理的有效建议,并联合相关部门和人员和制定相应的管理方案。在工程的建设过程中,管理人员要对可能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进行预测,进而来制定相应的解决措施,确保在发生质量安全问题时能及时有效地解决,尽可能的减少损失。

2.2健全质量管理责任制

石油化工企业要进一步健全质量管理责任制,将工程的质量控制目标与责任明确的划分到各个部门和相关责任人身上。健全相应的考核与奖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员工进行适当的奖励,反之出现质量问题则要进行相应的惩罚。进一步实现员工的个人利于与石油化工企业集体利益的有效结合,有利于提升施工人员的责任意识,树立最正确的质量管理观念,实现自我约束与规范行为。

2.3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管理人才是进一步确保石油化工工程质量的关键因素。因此,石油化工企业要建立一支具备高技术和高素质的管理队伍来全面贯彻、落实工程质量管理制度和措施,推动石油化工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提升工程的整体质量。加强对质量管理人员的培训工作,对其进行技术、思想、专业知识等多方面的培训,提升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而使其在质量管理工作过程中能充分发挥其监督管理的作用。

3结语

综上所述,质量管理工作是石油化工工程建设施工质量的有效保障措施。因此,石油化工企业要树立正确的管理理念,应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健全质量管理责任制和质量在监督管理机制,加强质量管理队伍的建设,进而来充分发挥质量管理的监督、管理作用,实现石油化工工程建设质量管理水平的全面提升,进一步推动石油化工企业的健康发展。

质量管理论文 篇九

当前地质调查项目质量管理主要存在以下问题:项目质量监管责任落实有难度,项目考核质量指标权重小,个别局属单位超能力承担项目,项目质量存在薄弱环节,项目设置碎片化,部分项目野外工作不够规范。建议:

(1)明确项目办为中国地质调查局派出机构,承担地质调查项目监管职责;

(2)修改完善项目(负责人)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

(3)局组织对各直属单位承担项目能力评估;强化业务推进体系质量管理责任;

(4)严格合理进行项目任务分解;进一步修订完善技术标准。

质量是地质调查事业发展的生命线,全面提升地质调查项目质量,是深化地质调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任务。中国地质调查局在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立人才评价标准树立正确价值导向、以目标责任为抓手落实各项决策部署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著成效,但在全面提升地质调查项目质量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本文针对地质调查项目管理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剖析产生问题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全面提升项目质量的对策建议。

1、全面提升地质调查项目质量面临新机遇

1.1质量提升行动是中央做出的重大战略部署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中发〔2017〕24号)(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发布,标志着质量提升行动成为国家战略。《指导意见》发布后,各地区各部门各方面积极开始行动,一场全国性的全面提升产品和服务质量攻坚战已经启动[1]。

1.2“质量提升年”是自然资源系统的积极响应

20XX年原国土资源部确定在全系统开展“质量提升年”活动。在20xx年度全国地质调查工作会上,原国土资源部党组书记孙绍骋要求:根据经济社会发展规律、地质工作规律,牢固树立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理念,落实“质量提升年”要求[2]。中国地质调查局局长钟自然提出要推进地质调查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和动力变革。副局长王研强调要加强地质调查管理,着力提高地质调查工作质量和效率。

1.3质量提升是地质调查工作再上新台阶的迫切需要

20xx年以来,中国地质调查局以目标、需求和问题为导向,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坚持“五问”“五不唯”的成果及人才评价标准,树立正确价值导向;以目标责任为抓手落实各项决策部署,改革成效显著[3]。但在全面提升地质调查项目质量方面还存在薄弱环节,需要顺势而为,利用“质量提升年”的契机,促进地质调查项目质量再上新台阶。

2、地质调查项目质量管理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2.1实施地质调查项目质量提升具有良好的基础

经过几年的改革探索,中国地质调查局基本形成全方位全过程的项目质量管理体系主体框架,为全面提升地质调查项目质量奠定了坚实基础。

2.1.1基本构建项目质量目标责任管理机制。一是项目管理质量责任体系,按照“地调局—大区项目办—项目承担单位”三级管理分解落实;二是项目业务推进责任体系,按照“计划协调人—工程首席专家—项目负责人”三级推进分解落实[4]。2.1.2基本形成全方位地质调查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已形成项目负责人质量保证、项目承担单位质量管理、大区项目办质量监管、地调局质量监督、质量事故处理、奖惩六个方面的体系[5]。2.1.3基本建立全过程项目质量管理体系。广义上讲包括“地调局—大区项目办—承担单位”三级项目管理体系、“计划—工程—项目”三级业务推进体系以及“地调局—局属单位”两级预算财务管理体系[6];狭义上包括项目立项论证、组织实施、项目监管、评审验收、成果管理五个环节的具体管理。

2.2项目质量管理关键环节问题分析

尽管目前项目质量管理制度基本健全,但在实施过程中,项目管理体系和业务推进体系两大体系关键环节仍存在可待提升的空间。通过对这两个体系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开展调研与讨论,梳理归纳为以下六个方面。2.2.1项目质量监管责任落实有难度。主要是监管机制存在缺陷:项目办主任一般由大区中心主任兼任,内部人事安排也由单位掌控,因此项目办对大区中心自身承担的项目质量监管难以达到应有的效果。2.2.2目标责任制落实不到位。对项目(负责人)考核的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目标任务、主要实物工作量、经费使用及预算执行、解决资源环境和地球系统科学问题、成果转化应用和有效服务、促进科学理论创新和技术方法进步、促进人才成长和团队建设以及下一年度工作部署等完成情况,缺少质量指标,仅在等级的说明条件中有一条“质量检查等级为合格及以上”,弱化了质量监管。2.2.3个别局属单位超能力承担项目。承担单位出于增加绩效工资来源或巩固扩大工作领域等目的,在单位项目负责人和业务团队条件不足的情况下超能力承担项目[7],导致预算执行难,外协比例大,质量保障难等问题。2.2.4业务推进体系中项目质量管理存在薄弱环节。一是计划协调人、工程首席专家在项目质量管理方面责任不明晰;二是外协项目监管薄弱,部分外协工作不能支撑完成项目、质量不过关。2.2.5项目设置碎片化。部分项目设置时,未按照“计划—工程—项目”层级进行目标任务分解,仍然存在打包现象,尤其是部分项目规模过小,导致项目不整装。2.2.6部分项目野外工作不够规范。有些科研人员不严格按照规范进行操作。如部分项目钻井工程的井位部署依据不充分,缺乏有效论证;野外填图、剖面测量等工作过于简单,尚停留在岩性描述阶段;物探采集方法不规范,处理解释不细致,造成结果不够精准。

3、提升地质调查项目质量的思考与建议

针对质量管理关键环节存在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健全完善项目管理体系和业务推进体系,在强化项目质量管理方面采取措施,保障项目质量和成果水平提升。

3.1明确项目办为地调局派出机构,承担地质调查项目监管职责

项目办主任的任命与工作考核由局承担,对项目质量存在的问题等监管结果直接报总工室。也可采用大区项目办质量监管回避制或质量监管过程专家匿名制来对各大区承担的项目进行监管。

3.2修改完善项目(负责人)的考核指标体系和考核办法

在考核指标中增加质量指标,并给予足够权重。加大质量抽查力度,对检查和考核质量不合格的实行一票否决制。

3.3局组织对各直属单位承担项目能力评估

能力评估因素包括以往年度单位项目经费总量和预算执行率情况,单位人员规模、业务人员结构、质量检查记录、设备和资产情况等,根据评估结果合理分配任务和项目。

3.4强化业务推进体系质量管理责任

进一步明确计划协调人、工程首席专家在质量管理方面的职责,并纳入考核体系中。加强对外协项目的监管。

3.5严格合理进行项目任务分解

各计划、工程要严格按照目标任务进行分解,确保设置的二级项目符合计划(一级项目)绩效目标的要求。

3.6进一步修订完善技术标准

将甲类项目、乙类项目按照不同质量准则进行管理:甲类项目强化标准应用与野外验收,确保项目组严格按照技术标准和规范要求开展地质调查工作;乙类项目则强化成果转化应用及满足用户需求等。

参考文献

[1]刘玉霞,葛佐,路玉林。建立地质调查项目承担单位质量管理考评指标的探讨[J].中国矿业,2016,25(S2):46-49.

[2]佟方。对新财政体制下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管理工作的探讨[J].中国矿业,2016,25(S2):43-45.

[3]黄金国。地质调查项目委托业务管理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6,29(10):65-69.

[4]魏铁军。描绘中国地质调查事业的法治蓝图[J].国土资源情报,2016(9):9-15.

[5]黄育群。中国地质调查局人才队伍建设研究[D].北京: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

[6]刘忠业,王红星。地质调查项目预算与财务管理问题及对策:基于行业地勘单位实际需要[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5,28(4):70-72.

[7]张恒,罗晓玲,程波。加强地质调查项目预算管理的对策研究[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5,28(3):66-6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