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西海岸新区西区道路交通建设研究调查报告

黄岛和胶南合并为青岛西海岸新区已经整整十年,十年间以原胶南为核心的新区西区政治、经济、文化等都取得了日新月异的飞速发展,尤其道路交通建设的辉煌成就,对西区人的影响最为明显,也深刻的改变老胶南人生活的各个方面。高一寒假期间,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通过参考大量的文献资料、查阅相关新闻报道,实地考察及调查走访等形式,对西区道路交通十年的发展成果进行了调研,现将研究调查报告汇报如下:

青岛西海岸新区西区道路交通建设研究调查报告

(一)公路方面

随着“村村通工程”的伟大胜利,一改过去农村坑坑洼洼泥泞小道的历史,村村通上了油路或水泥路,特别是近几年随着贡北路、开城路、董梁高速、海西多条支路、三沙路等数几十条新建道路的通车,现在无论是沿海的小渔村,还是深山中的小山村,村路和公路连通率达到100%,为西区“乡村振兴计划”的快速推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打下了夯实的基础,道路通则物流通,物流通则人民富,琅琊鸡、宝山苹果、藏南蓝莓、海青绿茶、铁山樱株、泊里烧肉、海鲜等一个个乡村品牌,沿着一条条公路线,销往天南海北,知名度越来越高,村里人的日子也越来越红火,城乡一体化大势已成。

在城市,近几年随着公路主干道拓宽提升、桥梁扩建、“断头路”贯通等工程的推进,玉泉路、风河快速路、春雨路、海棠路等数十条新建道路的通车,风河三座新建跨河大桥的落成,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城区的交通压力,分流了堵车高峰期的车辆,更使市民的出行线路有了更多的选择,也大大缩短了西区各区域的交流时间。

目前西区的公路状况基本形成了以国省县道为主体,乡道为基础,纵横交错,干支相连,相互补充,贯通城乡的公路网体系。

(二)隧道与地铁方面

以前新区与青岛主城区隔海相望,直线距离虽然不远,却只能通过轮渡走水路来往,“青黄不接”的局面直接影响了两地的往来和交流。通过陆路交通直接跨过胶州湾是青岛和老新区人的共同心愿。

2011年6月胶州湾大桥和胶州湾隧道同时建成通车,真正结束了青黄不接的历史,大大缩短了两地的距离,达成了几辈人同城发展的夙愿,也直接推动了黄岛和胶南东西区合并的进程。从此西区人可以根据各自的需要选择自驾、乘坐海底隧道公交车或轮渡等方式直接出行青岛主城区,西区的区位优势更为显著,逐渐成为青岛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级和海洋经略发展的主阵地。目前胶州湾第二条海底隧道正在如火如荼的开工建设中,大海再也不能阻挡住青岛西海岸融入大青岛1小时生活圈的脚步,天堑已经变通途。

2018年青岛地铁13号线贯穿新区东西,在西区道路交通建设史上又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西区从此步入地铁时代,2021年青岛地铁13号线与青岛1号线无缝衔接,西区人又多了一种省时省力穿梭于西区与青岛主城区之间的选择。

(三)铁路方面

2018年底青岛西客站正式建成并投入运营,标着西区乃至整个西海岸新区没有铁路的历史。因为有了铁路,西区又多了铁路经济,直接拉动周边商业、房地产业、运输业等众多产业的发展,完善了西区港口物流的链条,公共交通的运营时间大大延长,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更为重要的是,一条条铁路轨道使新区与祖国各地的人员、物资交流更加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同时大大缩短了往来时间,以我家为例,爸爸老家潍坊的以前回家坐长途汽车需要4个多小时,现在坐火车仅需要1个小时;妈妈老家烟台的以前回家坐长途汽车需要6个多小时,现在坐火车仅需要2个小时。其他去北京、上海也仅仅用4个小时左右,新区也成功迈入京沪4小时生活圈的范围,西区人的对外交流、学习、旅游、参观的机会更加便利,以前堪称漫长的取经之路因铁路变成了可一日往还的通途。

2012到2022,十年弹指一挥间,西区城乡交通道路几何爆炸式高速、高质、高量发展,隧道、地铁、铁路从无到有,从有到快速辐射的历史,仅仅是西区发展的一个缩影,更是青岛西海岸新区、青岛市、山东省,乃至伟大祖国跨越发展的一个缩影。道路交通的发展给西区人带来的不仅仅是出行的方便,生活的便利,更是与新时代接轨的机遇,西区人的眼界、格局、生活方式势必更加与一线城市接轨,学、比、赶、超一线大城市的步伐势必迈出更快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