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硕士论文范例精品多篇

精品硕士论文范例精品多篇

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 篇一

1.对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2.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现状与思考

3.美国职业发展为导向的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改革及启示

4.中日体育硕士教育目的及培养目标比较研究

5.中日体育硕士教育比较研究

6.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论文标准与评价研究

7.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目标探讨

视角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审思

9.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10.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调查分析

11.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不均衡性的表现及分析

12.对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认识与思考

13.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体系现状与对策研究

14.全日制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研究

15.美国大学应用型体育硕士人才培养模式及对我国的启示

16.美英日体育硕士专业设置特点与启示

17.教育硕士与体育硕士关于体育教学领域(方向)设置的比较研究

18.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19.从拉夫堡大学体育硕士项目看英国体育硕士培养

20.建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探讨

21.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实践性课程体系构建研究

22.新形势下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培养模式探讨

23.对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的思考

24.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25.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技术技能培养的探讨

26.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

27.构建我国在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28.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技术技能内涵与内容探讨

29.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服务质量评价——基于SERVQUAL模型

30.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发展前瞻

31.控制论视野下的中越联合培养体育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监控

32.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的困境与路径

33.“技、实、能、新”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34.我国体育硕士培养中双导师机制的构建

35.冰雪强省战略下创新型冰雪体育硕士培养的实践研究

36.体育硕士教育质量保障体系构建思考

37.新时期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设置探索——现状、问题及改革设想

38.新形势下中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的分析

39.体育硕士专业学位属性辨析与培养目标细化

40.全日制体育硕士就业价值观的调查与分析

41.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42.美国体育管理硕士课程设置对我国体育硕士培养的启示

43.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模式研究

44.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研究生教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

45.全日制体育硕士就业价值观调查研究

46.体育硕士实践能力提升的探索性研究——关于正式与非正式组织的体育俱乐部

47.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可雇佣性研究

48.全日制体育硕士招生复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49.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培养模式的反思与改革

50.“体验式培训师”:体育硕士职业规划的新选择

51.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之实践教学体系探讨

52.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人才培养目标及特征探讨

53.港澳台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特征分析

54.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质量保障若干问题分析

55.对跨学科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的若干思考

56.内蒙古民族大学增设体育硕士专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57.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

58.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问题研究

59.地方高校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定位与改革的思考

60.社会需求导向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能力培养研究——以吉首大学为例

61.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若干思考

62.体育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的理论分析与构建

63.以职业需求为导向的体育硕士培养模式研究

64.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分析——以上海体育学院为例

65.我国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分析——以体育教学领域为例

66.中越联合培养体育硕士服务保障体系研究

67.关于我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有关问题的思考

68.“区域协同发展”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研究——以京津冀高校为例

69.体育硕士研究生的心理健康调查与分析

70.基于苏沪两地5所高校的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置与培养模式研究

71.体育硕士研究生教学能力现状与培养策略研究

72.我国在职体育硕士培养现状调查与模式转型

73.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联合培养机制研究—基于英国KTP计划的视角

74.黑龙江省高校跨学科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研究

75.西南地区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现状及对策

76.中美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的比较研究

77.全日制专业学位体育硕士研究生双导师制培养路径之研究

78.在全国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成立大会上的讲话

79.我国全日制专业学位体育硕士课程实施与评价的现状与问题

80.中俄体育硕士人才培养方向及课程设置的比较

81.体育硕士学位论文中统计方法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

82.河南高校在校体育硕士科研论文中体育统计应用情况调查与分析

83.关于培养跨学科体育硕士研究生的思考

84.对我国体育硕士研究生专业和课程设置的研究

85.成果导向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设计

理论对我国体育硕士培养模式的启示

87.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质量外部保障体系研究

88.就业视角下江苏省全日制体育硕士培养现状研究

89.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现状与发展策略

90.社会学视角下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构建的再审视——兼论综合性大学体育硕士研究生课程构建

91.地方高校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学管理与运行研究

92.江苏省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有关问题的调查研究

93.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特点及质量控制对策

94.湖南省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现状研究

95.安徽省学术型体育硕士研究生就业现状调查与分析

96.互动与启迪:在职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课程教学中案例教学的运用

97.论湖南省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创新

98.浅谈西部地区体育硕士研究生就业状况

99.体育专业教育硕士学位论文评价体系研究

100.非全日制体育硕士学位论文质量控制探索

101.对我院开展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分析与思考

102.从市场经济原理探析体育硕士人群的发展现状及困境

103.普通高校建立体育硕士专业学位联合培养基地的实践与探索——以南京工业大学为例

104.体育硕士研究生就业问题分析与对策——兼谈成都体育学院就业现状

105.新时期我国体育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类型及其特征研究

106.近10年我国体育硕士研究生科研及创新能力缺失原因研究进展

107.我国最早的体育硕士许民辉的体育建树

108.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与思考

109.我国普通高校公共体育部硕士点办学的困境与对策

110.关于新时期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几点思考

111.对体育学科硕士研究生培养方式与社会需求接轨的初步研究

112.河南省体育教育训练学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优化探讨

113.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职业技术技能培养途径研究

114.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科研现状调查与分析——以华东地区高校为例

115.安徽省学术型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研究

116.体育硕士、艺术硕士、风景园林硕士专业学位获准设置

117.我国民族传统体育优秀硕士、博士学位论文研究方法的统计与分析

118.我国体育硕士研究生培养现状与对策研究

119.体育学术型研究生与全日制体育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比较研究

120.体育学科专业硕士就业情况调查与分析——以吉首大学2013、2014、2015届为例

121.台湾体育专业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现状及特点

122.基于关键词共词分析的我国新课改热点研究——以体育硕士论文研究为例

123.体育教育硕士培养应把握三个度

124.体育硕士专业学位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与思考

125.扩招对高校体育硕士研究生教学质量的影响及其对策

126.全日制教育硕士(学科教学·体育)课程设置现状分析

127.浅谈我国教育硕士学科教学(体育)的课程设置——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

128.对河北省体育硕士学位论文外审制度的思考

硕士研究生论文 篇二

关键词 硕士研究生 学位论文 选题 创新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Talking about Topic Innovation of Master's Degree Thesis

LIU Yan, WANG Lifei, SAIERJIANG. Jialieken

(College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Information

Science & Technology, Zhengzhou, He'nan 450002)

Abstract Master's degree thesis is the study of topics of priority thesis writing, dissertation topics of innovation is the key to ensuring the quality of dissertation. Articles from the dissertation topics of innovation, a prerequisite for innovative approaches to dissertation topics and dissertation topics of innovation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ree aspects of the problem, research on master's degree thesis on the topics of innovation.

Key words master; degree thesis; topic; innovation

1 学位论文选题创新的前提条件

选题的创新性,表现在纯理论模型的构建,某种理论的全新应用或进一步的证实或证伪,或者提出一套独特而系统的对策。达到以上标准的,自然是优秀的选题。如果全局性创新难度较大,研究生也可以在以下方面谋求局部的创新,包括方法的创新、观点的创新、资料的创新、视角的创新和应用领域的创新。要进行学位论文选题创新,研究生必须树立强烈的前沿意识,同时必须时刻注意学术积累。

1.1 树立强烈的前沿意识

所谓前沿意识,是指研究生在从事某一学科领域问题研究的过程中,时刻关注该学科领域的研究特点和学术动态,把握该学科领域最新研究成果。不论是何种学术创新,都离不开研究者的前沿意识和研究者深厚的学术积累。一个研究者如果不能够做到密切关注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动态,把握该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对该学科领域研究的进展情况做到了如指掌,对其发展趋势做出正确判断,就不可能充分地吸收别人的成功经验,在别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效地开展科研活动;就不可能与整个学科领域的研究保持同步;就不可能选准科学研究的突破口,取得创新性的成果。

1.2 时刻注意学术积累

学术积累是指研究生在从事某项研究前或者在研究过程中,所做的有关知识、能力等方面的准备工作。只有对前人的思想、观点和研究方法等进行充分的咀嚼、消化和吸收,才能够在前人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加以改造,形成创新。正如牛顿所说,“我之所以能够比别人看得远,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

2 学位论文选题创新的方法

2.1 在学术研究的空白处寻找选题

每个研究生都有自己的研究方向和研究领域,一旦掌握了这个领域的研究状况和学术前沿问题,再在现有知识、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勤于思考,就有可能寻找到别人没注意、没发现或不敢及不能涉入的学术空白,从而确定论文选题。

2.2 在继承前人成果的基础上找“偏颇”,力求“存同求异”

研究生可以在他人已经做过的研究中,善于发现其结论不妥之处,或者还有进一步补充完善的方面,即在他人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选择纠偏性或拓展性的研究,“存同求异”,以“求异”的眼光发现他人没有涉及的问题,发展完善其研究工作,在综合他人认识的基础上创新,这是科学发展的规律。

2.3 寻求学术研究的分歧点

学者们由于立场、观点、方法和个性等的差异,对同一个问题的认识常常会很不一致,这就构成学术研究的分歧,会引发激烈的争论。研究生应善于发现,从这些分歧中看出问题,看出双方争论的焦点、实质及弱点,寻找解决分歧的途径和方法,进而构建自己的新观点。

2.4 整合零散因素为新体系新见解

把以往叙述研究的零星片段和研究成果吸收过来,作进一步的调整、扩充,进而组建起新的体系框架,构成新的学术格局,这同样是一种有效的创新方法。其关键节点在于,对他人研究中有价值、有潜能的学术因素,能否进行科学的发现和判别,能否从若干零散的片面扩展开来,寻找到新的相关的知识,并用最富有连贯性和拓展力的总体线索,将其组合成一个新的有机系统。

2.5 从纵横的比较研究中选题

在学术研究中,我们常常看到同一学科中,不同时期或者同一时期的不同方面存在着许多相似的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比较分析往往能够开拓新的研究领域,人们从中能够得到许多新的启示,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这就是一种创新。对于不同的学科,各类研究对象都有其特殊的矛盾和本质,我们不可能精通所有学科领域的知识,只能择其擅长的学科进行专门性的研究。然而,专门性的研究并非完全排斥其他,相关的近邻学科与正在研究的课题有许多共同点,或者两者存在很多联系的,我们同样可以采用比较研究以求创新。

2.6 在查阅评估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选题

研究生查阅资料,犹如商人“了解行情”。特别是学位论文选题之前,外界信息匮乏,会使选题限于盲目。选题时查阅文献与写作时不同,采用的多是“略读法”,只借助检索工具粗略浏览文献或摘要,简略评估文献的内容、方法对自己有无启示,可否作为选题的目标。研究生通过查阅、评估和分析文献,找出以往研究中的谬误之处、不足之处和矛盾之处,抓住尚未有人涉足的空白点,引发新的选题设想。

3 学位论文选题创新应注意的问题

3.1 把握好创新性和科学性的关系

选题的科学性是指课题的选择要以科学思想为指导,以事实为依据。以科学思想为指导,是指所选课题必须具有理论基础,不能和已经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原理相违背,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其科学性。以一定的事实为依据,是指所选课题必须具有实践基础,巴甫洛夫曾说过,事实是“科学家的空气”,没有事实的理论是虚构的。科学研究就是要研究事实,研究客观实际存在的现象。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必须有一定的理论依据和事实基础,要符合人类认识和事物发展的基本规律。科学性是创新性产生的土壤,创新性必须建立在科学性的基础之上。脱离了科学基础的盲目求新,是无根据的臆想,不是真正的创新。

3.2 把握好创新性和可行性的关系

研究生在选题时一定要充分考虑课题研究的主观条件和客观条件。主观方面,研究生应从自己已有的知识水平、自身积累的经验、兴趣爱好、时间和精力等实际情况出发,避免单纯为求创新而选择内容过多、难度过大的课题,应选择适与本身能力、素质和精力要求相适应的课题。客观方面,研究生选题不要单凭自己的主观意愿,一定要先做全方位的调查分析,了解课题达到预期目标所必须拥有的客观条件是否具备,注意课题完成的可能性和可能遇到的困难,充分考虑现有实验设备、场地、资料、经费等具体条件以及导师所能提供的支持,依据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并结合客观条件对实验手段、实验方法进行研究与分析,以确保研究能够如期、顺利进行。如果在客观条件尚不具备的情况下为求创新盲目选题,必然会造成日后整个科研工作无法正常进行,更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甚至会影响正常毕业。

3.3 把握好创新性与方向一致性的关系

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应与导师研究方向一致,同时与专业优势条件及学科长远目标一致。选题创新必须满足两个“一致性”的前提。研究生导师是影响研究生学位论文选题的重要因素,导师的研究方向是选题的基础,导师在其研究领域中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有较多的知识、经验和资料积累,能为论文指导和论文质量的提高提供很多有利条件,因此,选题应尽量与导师的研究课题相结合。选题与学科专业优势和长远目标一致,能使研究生有较多的科研训练机会,融入到课题研究的梯队和研究的过程中。这不仅能够增加研究生的经历和经验,拓展研究的视野,而且能够逐步增强研究生进行课题研究的能力和信心,有利于研究生学位论文水平的提高。

参考文献

硕士生毕业论文 篇三

硕士研究生阶段的学习生活就要告一段落,而我的校园生活也即将结束。回顾这四年的时光,会发现很多让我感动的点点滴滴。对我影响最大的就是我敬爱的导师——李桂荣教授。

在生活中,导师是位和蔼可亲的长辈,关心我的生活,教给我做人的道理;在我的学习上,导师从来都是严格要求,让我在学术上不得有半点马虎。从日常的学习到论文撰写,我看到了导师渊博的学识和严谨的治学态度。在论文写作的每一个环节,导师都严格把关,倾注了导师大量心血,这篇论文的顺利完成都是导师悉心指导和严格要求的结果。

感谢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的各位导师,对我的论文给予了悉心指导并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感谢我的两位班主任宋老师和蔡老师在生活和人生道路上对我的帮助。

感谢我的家人,是他们一直鼓励我、支持我,使我有了不断克服困难,奋勇前进的动力。

硕士研究生毕业论文 篇四

辽宁中医药大学2018年博士研究生招生简章

报 考 说 明

一、培养目标

旨在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作的能力,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级科学专门人才。

二、培养年限

3-6年。

三、报考条件

1.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行端正。

2.已获硕士学位人员;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获得学士学位六年以上(含六年,从获得学士学位之日算起到博士生入学之日)并达到与硕士毕业生同等学力的人员。

3.上述同等学力人员,还必须同时具备下列全部条件方可报考我校博士生:

①获大学英语考试六级证书、大学日语四级证书之一或相当外语水平。

②已完成硕士学位课程并由培养单位出具的硕士学位课程成绩证明。

③近五年来已在中文核心期刊上以第一作者身份2篇以上(含2篇)。

④政治思想好,业务优秀,取得市级以上教学或科研成果奖且为主要完成人之一(市级名列前3名,省部级名列前5名)。

⑤一般应具有副高级及以上职称或相当资历。

4.至少两名所报考学科专业领域内的教授(或相当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的书面推荐意见(包括政治思想、业务水平、科研能力、外语水平等)。

5.我校学术学位博士研究生可接受相邻或相近的跨专业考生报考,跨专业考生需提交所报考的导师同意其报考的意见书,意见书中应详细注明考生的专业、学历等具体情况。

6.身心健康,达到国家普通高校招生相关要求。

7.有工作单位的考生报考我校博士研究生者,需工作单位同意才能报考。考生与工作单位因报考问题引起纠纷而造成考生不能被录取的后果,我校不负责任。

8.报考中医博士(专业代码1057开头)专业学位的考生,除上述要求外,须具备以下条件之一:

①已获得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的人员。

②统招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应届毕业生或临床医学七年制应届毕业生(由培养单位提供培养类型证明,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临床医学硕士专业学位)。

③已获得医学硕士科学学位人员或医学专业统招科学学位应届硕士毕业生(最迟须在入学前取得硕士学位),并通过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第一阶段考核(须提供合格证或当地卫生主管部门出示的通过培训的证明)或已获得医师资格证书和医师执业证书后,并有二级甲等以上医院(含二级甲等医院)临床工作不少于两年的经历(须所在人事部门提供证明)。

另外,至少一名推荐人应为我校具有临床医学博士专业学位招生资格的博士生导师。

9.硕博连读考生的具体要求另行制定。

四、报名、考试

1.本校2018年博士生招生为一次,招生规模约60人(包括硕博连读生),最终招生规模以教育部下达招生计划为准。

2.报名工作采取网上报名和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网上报名时间:2017年12月19日~2018年1月5日;网报地址:中国研招网。现场确认时间:2018年1月11、12日。领取准考证时间:2018年3月8~9日。

3.考试分初试和复试,初试时间:2018年3月10、11日。复试时间为2018年5月下旬,具体复试时间另行通知,体检于复试时在本校统一进行。

4.外语科目参加全国医学博士外语统一考试,考试包含听力测试,请考生自备具有接收校园广播功能的收音机参加考试;考试科目中的“2002中医学基础”包括中医基础理论和中医诊断学。

5.同等学力人员除招生简章所列考试科目外,还要加试自然辩证法、医学科研方法和医学统计学。

6.报名手续:

(1)凡符合条件人员,须经所在单位人事主管部门同意并在报考登记表单位意见处签署意见、方可到我校研招办报名。

(2)考生必须亲自参加现场确认,同时提供下述材料:

①报考博士学位研究生登记表。

②思想政治情况审查表。

③专家推荐书不少于2份。

以上报名表格请到辽宁中医药大学官网研究生学院主页下载。

④硕士学位证书、毕业证书复印件各1份(应届毕业硕士生最迟在入学前补交);硕士学位论文全文和论文评议书复印件各1份(应届毕业硕士生最迟在复试时补交)。

⑤身份证、学生证(应届和硕博连读生)、本科毕业证书、学士学位证书、硕士学位研究生成绩单复印件各1份。

⑥同等学力者须提供有关证明材料及证书、论文复印件(见第三条第3项)。

⑦按规定缴纳报考费,具体标准另行通知。

⑧所有考生必须提供相关学籍学历认证材料,具体情况如下:统招硕士研究生毕业生(双证硕士)提供本科(或专科)毕业证学历在线验证报告,同时提供研究生毕业证学历在线验证报告。以同等学力申请硕士学位人员(单证硕士)提供本科毕业证学历在线验证报告;同等学力(无硕士学位者)报考博士研究生者提供本科毕业证学历在线验证报告,应届硕士研究生毕业生提供研究生在线学籍验证报告及本科(或专科)毕业证学历在线验证报告,持境外学历报考的考生提供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报告。

学籍及学历证书在线验证报告获取网址(学信网),如学信网无法做出相关学历在线验证,请提供省教育厅相关机构提供的学历认证书,认证周期较长,请考生提前准备。

无法提供学籍及学历在线验证报告或认证书者,将不能完成博士报名现场确认工作,请考生注意。

上述证书、证明,以及同等学力人员的有关材料的原件,在现场确认期间,研招办要对其进行查验,考生务必携带齐全。现场确认期间,采集考生电子照片、收缴报考费并确认相关报考信息。

五、复试资格确定及录取

我校将根据招生计划及考生成绩情况,按照一定的比例划定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要求,公布复试名单、办法和程序。复试资格确定原则:外语成绩达到学校设定的外语合格线要求;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成绩达到60分合格分数〈WWW.〉线;达到上述合格标准的考生以外语成绩和专业基础课成绩作为累计总分划定复试分数线,专业课成绩将不再计入复试分数线划定标准之中。结合初试成绩(外语成绩、专业基础课成绩之和)和复试成绩,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六、学费及奖助学金

根据国家关于完善研究生教育投入机制的有关意见,从2014年起,我校博士研究生须按学年缴纳学费,标准为每生每学年人民币10000元(以上级单位最后审批为准)。我校将依据教育部有关政策,结合现有奖、助、贷等机制建立多元化奖助体系,帮助学生克服经济困难以完成学业,积极奖励优秀学生,相关细则请关注我校研究生学院网站公布的信息。

我校2018年招收博士研究生为全日制博士,报考类别为非定向就业或定向就业,学制3年。

本招生简章内容如有与国家、省或学校相关文件精神不符,按国家、省及学校相关文件执行。

未尽事宜请与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联系。

单位代码:10162 邮 编:110847

通讯地址:辽宁省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79号辽宁中医药大学研究生招生办公室

联 系 人:孙老师 杨老师 段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