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热点论文精品多篇

社会热点论文精品多篇

社会热点论文 篇一

一、数据来源与研究方法

(一)数据来源第一步:以中国学术文献数据库CNKI为检索平台,检索公式如下:主题=“对非传播/中非传播/非洲传播/中非媒体”;文献类型为“学术期/辑刊+博硕+成果”;检索时间“2019年9月1日”。检索结果为347条文献记录。第二步:对检索出的文献进行人工筛选,摒弃无摘要、与主题无关以及重复的文献之后,得到有效文献90篇。(二)研究方法借助可视化知识图谱分析软件CiteSpaceV,对文献进行计量分析、聚类分析和图谱展示,得出基本发现;在细节上,通过内容分析,对基本发现开展进一步挖掘。两种方法的整合,涉及知识内容、生产主体各要素及他们之间关系的研究,对有关中国对非传播研究的核心作者分布、成果产出机构分布、研究主题、热点关键词及其历史性演进深入分析,呈现和解释该领域研究的现状,并对其研究趋势做出预测。

二、中国对非传播研究的论文产出分布情况

(一)论文产出演进截至2019年9月1日本研究收集数据当天,共有90篇公开发表文献研究了“中国对非传播”问题。根据论文产出量和研究主题,可将其发展历程分为三个阶段(图1):第一阶段(2004-2011)为零星产出期,8年发表11篇,年均1.4篇。2004年1月,《武术科学》上发表的《影响中国武术在非洲传播的主要因素》,掀开了国内关于中国对非传播研究的序幕。2005年、2006年和2009年均无产出。这一阶段多为宏观性的初探研究,包括中国对非传播现状、媒体对塑造中非关系的作用等。第二阶段(2012-2016)为快速增长期,5年发表50篇,年均10篇。这一阶段开始注重微观性的案例和调查研究,涉及传播策略、媒体合作、媒体本土化、中国对非传播问题等。这一阶段中,2012年出现第一次研究热潮(8篇),2016年达到峰值(14篇)。中非合作论坛的召开、“一带一路”倡议的提出、中非关系提升为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等重要事件激发了这一阶段的研究。第三阶段(2017-2019)为冷静沉淀期。经历上一阶段的研究热潮之后,该领域发表的论文从2017年开始有所下降,这一阶段同样注重案例和实证研究,同时开始关注语言和文化传播这类话题。(二)论文产出机构中国对非传播研究的论文产出机构相对集中,基本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科研高校(46%),主要包括中国传媒大学、中国社会科学院、北京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其中,中国传媒大学产出最多(22篇),且集中于该校的传播研究院和国家创新传播研究中心两个机构。第二类是新闻传媒从业机构(12%),包括中国国际广播电台4篇,中国外文出版发行事业局5篇,中国社会科学杂志社2篇,反映出这些机构在开展中国对非传播业务上较为重视。第三类是其他机构(42%)。(三)核心作者90篇论文涉及88位作者,有12位核心作者发表2篇以上,其余作者均1篇。进一步分析发现,发表量最多的龙小农自2011年在《现代传播》上发表其第一篇相关论文《超越“非洲范式”:重构中国对非外交传播战略》以来,基本每两年都会有产出,且均为第一作者,对该领域进行了持续性关注和研究。吴隽然、罗雪、朱振明均为中国传媒大学的青年学者;李新烽、吴传华、贺文萍三位作者在中非问题研究上保持了持续关注;倪建平的三篇文章中有两篇下载量位列前二,成为2007年和2008年的热文;闫成胜的三篇文章从广播电视视角分析了中国对非传播问题;李法宝主要讨论了国产电视剧在非洲的传播;杨梦蝶聚焦于中国豪萨语对非广播的问题;李玉洁和李新烽合作2篇,关注的是中非媒体合作问题。(四)主要期刊主要期刊是一个学科或领域知识生产和流动的重要平台。90篇论文共涉及51种期刊。其中发文量最多的《对外传播》自2008年刊发《中国在非洲的文化传播和国家形象塑造》一文开始,基本每年都有相关论文刊发,成为对该研究领域持续性关注最高的期刊。

三、中国对非传播研究的热点与前沿

(一)研究热点分析。主题和关键词体现出文章的研究核心和主要内容,对其进行历时性分析可以反映出该领域热点和演进。在前述基础设置上,选择“Term(主题词)”和“Keyword(关键词)”,运行CiteSpaceV,利用软件提供的生成描述功能获得关键词频次和中心性列表,去除两个基础词“非洲”和“中国”,得出频次排名前50%的关键词数据(表1)。1.研究热点演进。从历时性角度看,不同年度的研究热点各有侧重。2012年,“中非关系”“中非合作”“阿非利加人”“非洲人”“媒体”是研究热词;2013年,“中央电视台”“分台”成为主要切入点;2014年,研究焦点以“媒体影响力”为主;2015年,学者重点围绕“一带一路”开展对非传播的“策略研究”;2016年,“环境适应性”和“影视剧”成为关注热点;2017年,形成以“文化传播”为中心的研究网络;2018年,“语言文化”引发更多关注,相关文章均具有较高下载量。从中非视角的偏向度上看,也可将研究热点分为三类:一是偏向中国视角的中国对非传播模式、本土化传播、中国文化在非传播等;二是偏向非洲视角的非洲华文媒体、非洲媒体涉华报道、非洲媒体对中非关系影响等;三是偏向沟通视角的中非媒体合作、媒体交流等。结合历时分析发现,研究热点显示出“关注中国对非传播的中国视角——关注非洲媒体的非洲视角——寻找中非互动的沟通视角”这一演进轨迹。2.研究热点中心性。高频关键词反映出一定阶段内某一学术领域的研究热点,而中心性反映出该热点的重要性。表1显示,中国对非传播研究的关键词中心性最高的是“文化传播”,紧接是“一带一路”“中非关系”“中非合作”“媒体”。值对外传播2020.03理论平台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S得注意的是,“文化传播”虽频次不高,但中心性很高,说明“文化传播”作为隐性关键词,对学者的研究思路和内容架构产生较大影响。兼具高频次和高中心性的“中非关系”“一带一路”“中非合作”“媒体”,是研究中的几个重要向度。另外,“阿非利加人”“非洲人”“对非传播”虽频次较高,但中心性非常低,说明其在研究中影响分量低,属于基础词汇。3.研究热点聚类。结合关键词的中心性图谱,对其进一步聚类分析,同时对相关文献内容分析,可将中国对非传播研究的主题分为五大板块:第一板块:以“文化传播”为中心的聚点网络,内容涉及汉语教学、孔子学院、武术、影视剧译制等。倪建平提出传播和谐文化有助于提升中国在非形象和调整中国对非政策。①陈宇鹏、龙吟分别探究了对非汉语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优化策略。②③沈御风以“一带一路”的非洲支点肯尼亚为例,做了中国文化的精准化传播调研。④第二板块:以“一带一路”为中心的聚点网络,内容涉及话语翻译、本土化策略等。吴隽然站在中非文化差异角度,认为要建立具有全球视野的传播机制、重视跨文化传播、增强中国对非传播话语创新能力。⑤第三板块:以“中非关系”为中心的聚点网络,内容涉及媒体作用、传播现状与问题、媒体交流与合作等。李安山提出,媒体在中非关系中既非魔鬼、亦非天使,在重视负面报道的同时也不能反映过度。⑥张梦颖从西方、非洲和中国媒体的对比视角分析中非关系报道的现状和问题,对中非媒体交流与合作提出建议。⑦周玉渊发现,非洲媒体对中国的负面报道内容趋于一致,集中在民主价值观、社会责任、贸易和投资领域。⑧第四板块:以“中非合作”为中心的聚点网络,内容涉及舆论环境、中非合作论坛、媒体合作等。吴传华发现,中国在尼日利亚的舆论环境折射出中国在整个非洲的舆论环境偏向积极,但同时面临越来越多的杂音和外界干扰。⑨刘滢、周瑜发现,非洲的新闻市场需求大、地区差异大,而我国媒体对非洲传播市场的了解程度有限,亟需加强合作与交流。⑩第五板块:以“媒体”为中心的聚点网络,内容涉及非洲新闻市场、本土化、媒体合作等。罗雪认为,本土化发展成为中国媒体进入非洲后的“必经之路”,建议遵循“竞合策略”,将内部运营策略和环境适应策略相结合。11蒋生元提出,在传播内容上要增加有关中国社会各方面的“小文章”。12可以看出,以上五个研究板块有差异也有交叉。此外,分析关键词中心性的聚类值可发现,Q=0.4536>0.3,聚类轮廓明显;而S=0.4458<0.5,聚类特征不够明显,说明该知识域的研究深度有待提高(CiteSpaceV的Q值用于衡量网络模块化,S值用于衡量网络同质性,一般Q>0.3意味聚类轮廓显著,S>0.5意味聚类特征显著)。(二)关键文献分析。1.高被引文献。文献被引情况可以量化出参考文献的质量和学术影响力,从而确定一个研究领域的关键文献。分析发现,共有59篇论文被引,其中21篇被引1次,9篇被引2次,8篇被引3次,5篇被引4次,16篇被引5次及以上,单篇最高被引24次。表2为高被引文献(5次及以上)列表。从年份来看,被引量最高的出现在2012年(2篇共被引25次),2014年(4篇共被引25次),2015年(3篇共被引29次),而这几年正处于论文产出演进的快速增长期,和产出量及研究热度有一定相关性。被引量最高的是2004年刘同为的《影响中国武术在非洲传播的主要因素》,这与该文是该研究领域的第一篇相关论文有很大关系。2008年,倪建平的《中国在非洲的文化传播和国家形象塑造》下载量和被引量双高,产生了较强的学术影响力。进一步分析发现,高被引文献关注的内容主要包括:文化艺术(中国武术、汉语、孔子学院)、非洲媒体(非洲媒体与中非关系、舆论环境)和传播策略(媒体本土化、媒体合作交流、影视剧译制)。2.关键节点文献在CiteSpace生成的文献共被引网络中,关键节点文献指的是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聚类节点的文献。这些文献的中介中心性系数较高,在知识流动网络中很关键,扮演节点和桥梁作用。在前述基础设置上,“NordTypes”选择“citedreferences”,运行CiteSpaceV软件,发现未能形成文献共被引网络图谱。这说明,受到发文量较少等因素影响,文献彼此互引率较低,该知识领域研究人员的学术联系较少,尚未形成广泛的学术共识。

四、结论与思考

本文呈现了2004年至2019年间,国内有关中国对非传播研究领域的知识结构及其演进脉络,包括产出机构、核心作者、主要期刊、研究热点、关键文献等,发现研究热点呈现“中国视角——非洲视角——沟通视角”的演进轨迹,说明中国对非传播的实践与科研开始注重双向的沟通与对话,而非单向的自话自说。在“一带一路”战略发展机遇下,中非合作正向全面和纵深迈进。

社会热点问题论文 篇二

一、命题动向

研究浙江省六年来的高考文综试卷,我们不难发现,政治试题越来越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出现了以社会生活为载体、以社会热点问题为主线、以主干知识为重点,从学生的生活实际或学生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当中进行选材,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入手设置问题,考查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的特点。社会热点问题一般是指在社会中引起广泛关注、参与讨论、激起民众情绪,引发强烈反响的问题,通俗点说就是被很多人熟知且讨论的问题。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考查,旨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正确认识自我,处理好与他人、集体和国家的关系,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学做负责任的公民,过积极健康的生活。下面,笔者试以2010年、2012年和2014年浙江高考文综卷中的社会热点考查情况为例作些说明。

2010年高考社会热点考查情况

2012年高考社会热点考查情况

2014年高考社会热点考查情况

分析6年来浙江高考政治试题对社会热点问题的考查,笔者发现有以下特点。

(1)从呈现方式来看,考题中的热点问题以文字、图、表和漫画等多种形式呈现。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更好地考查考生从不同的情景形式中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如,2010年第41题材料一中的热点问题我省前几年城乡居民收入情况就以图和表的形式加以呈现的。

又如,2012年第30题描述的我国近年出现的热点问题――“高房价”问题则以漫画形式展现:右边的漫画(选自《人民论坛》总第354期)可以表明

①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②社会意识有现金与落后之分

③价值判断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④不同的价值判断源自不同的认识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从选材角度看,高考命题过程中广泛选取热点,但并非漫天撒网,会有所侧重。从内容上看,热点选材涉及政治、经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但以政治、经济、科技为主。从空间上看,试题偏重于对国内热点问题的考查,对国际热点考查相对较少。当然,这并不是说,国际热点就不要关注。对国际热点问题的考查,一般会突出考查中国在国际问题上的主张、中国与大国关系(如美国、欧洲、俄罗斯和日本等)、地缘政治(周边形势)、中国参与的国际组织及其他对国际关系和世界局势产生重大影响的事件。2014年高考文综卷中社会热点的选材领域、热点地域考查情况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2014年高考社会热点的选材领域、热点地域情况

从地域上看,近年高考热点考查更加突出了地域特色,关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2010年高考第41题中的我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与统筹城乡发展问题,2011年高考第41题中的民营企业出现的“用工荒”问题,2014年高考第40题中的“五水共治”问题等都属于我省近年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大议题。这类试题既体现了我省作为高考自主命题省份的特点,又为考生营造了一种亲切的地域文化氛围,反映了考查内容的时效性和时代感,有利于引导考生关注家乡经济社会的发展,增强考生的时代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另外,考查的热点问题,从时间上看,以近期为主、远期为辅;从性质上看,大多较为中性,没有太多争议,不涉及敏感问题。

(3)从设问角度看,热点问题的考查主要围绕“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办”等,采用多角度的考查方式主要是为了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等诸方面的能力。下面结合2013年的考题举例说明(见下表)。

(4)从考查方式看,考题中的热点问题有直接考查和间接考查两种类型,但以直接考查为主。直接考查,即对于人们关注的热点问题直接命题,题干材料和备选项都围绕某个热点主题设计,直接以热点问题本身作为试题的载体,考查考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如,(2012年高考文综第32题)黄岩岛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的领土,但菲律宾政府无视历史事实,再制造事端,企图侵占黄岩岛。对此,中国政府作出了强烈反应。上述事实表明

①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得决定性因素 ②领土是一个国家的生命和灵魂 ③利益对立是国家冲突的根源 ④干涉别国内政是非正义的、错误的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间接考查,对于热点的考查不易察觉,命题人常常会借助其它形式的素材切入考点,热点以“隐藏”的方式介入,考查旨在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考查考生对热点的了解及利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如,(2014年高考文综第28题)漫画《统一武器》(作者:张吉亮)讽刺了

①形式主义,工作只重形式不管内容

②平均主义,追求无差别的利益分配

③本位主义,只顾本单位不顾大局和整体

④,作决策漠视人民的意愿和要求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这道试题的考查,折射了命题人对前一时期国家开展的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关注。

(5)从命题立意看,热点问题的考查坚持知识考查、能力考查与情感、态度、价值观考查的有机统一。从6年的考查情况来看,考热点不是考热点本身,而是通过热点问题创设新情景,考查政治基础知识尤其是主干知识。同时,注重以热点问题为背景或借助或突出热点问题,去分析、解决热点背景中反映出的现实问题,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讨问题的能力,并要求考生结合自身的思想和行为实际,通过解题的过程体验,进行价值判断并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将学科基础知识内化为自身健康成长的素质构成,学会做一个负责任的公民。2013年高考文综卷选择题考查情况见下表。

二、备考策略

(一)夯实基础 构建体系

新教材、新高考,不是不要基础知识,也不是不要知识体系。考查热点问题,也不是不要学科知识。因此,我们在进行高考热点问题的复习时,千万不能脱离基础知识去搞热点,必须认真学习课本知识,夯实基础,因为再新颖别致的题目也需要靠掌握基础知识来解决。

抓夯实基础、构建体系的工作,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要认真研究《考试说明》规定的文综考试的考核目标、要求与范围,对相关的基础知识、主干知识(包括概念、原理和观点)的内涵要清楚,要掌握相关知识的来龙去脉,明确知识的适用范围、适用条件。对重点知识的理解一定要准确,切忌似是而非,一知半解。二是要解决好知识的系统性问题,依据知识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树立学科知识体系。我们在体系中理解和掌握知识,可以提高对知识的掌握效率,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样才能为分析和解答实际问题、热点问题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三是要抓好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以问题为中心理顺知识体系。要把握好知识的内在联系,学会多角度地运用知识去分析和解决现实问题,在运用中掌握知识。同时考生要能根据热点情景,迁移、重组这些基础知识,把握好学科知识的体系和学科精神。

(二)关注热点 强化运用

围绕重大时政和社会热点问题,创设新情景,提供新材料,提出新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理解和说明,这是近年高考思想政治学科命题的一贯原则,也是落实理论联系实际,体现试题时代性、现实性和教育性的要求。这启示我们在进行热点复习时,要科学选取热点,抓住关键,突出重点,切忌胡子眉毛一把抓,这样从复习的时间上来看不切实际,从复习的效率上来看,也是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做法,不值得提倡。

具体来说,在热点复习中我们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一是以主干知识为标准选择学习内容。要选择符合高中生实际、与教材主干知识有密切联系的社会热点作为学习和探究的对象,以热点的主要事实和基本观点为线索,调动和运用相关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比如,下列涉及2015年高考的重大热点问题我们必须关注:全面深化改革破冰,利好新政纷纷面世(户籍制度改革、收入分配改革、司法体制改革、财税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新一轮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从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经济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粗放增长转向质量效率型集约增长,经济结构从增量扩能为主转向调整存量、做优增量并存的深度调整,经济发展动力正传统增长点转向新的增长点,重点实施“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三大战略等);反腐肃贪重典治乱,打虎拍蝇成就巨大;深入贯彻八项规定,党风政风持续好转;外交工作风风火火,亲诚惠容感动世界等。同时,不能只关注国际、国家的发展问题,还要关注近年来本地政府的重大决策、关心当地发展、本地的重大成就、本地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等,由于这些事情与考生的现实生活联系密切,因而也是考生应该关注和思考的问题,比如,以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经济将成为浙江经济的新引擎、新优势;大力发展以电子商务为载体的网络零售,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围绕七大产业,包括文化创意和丝绸、黄酒、中药、茶叶的历史经典产业,率先打造特色小镇;扩大民营银行试点,深化金融改革;实施“4+1”行动,即四个“三年行动计划”和一个“三年到位政策”;继续推进“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等百姓关注的重点工程。我们不仅要关注本年度与教材知识结合紧密的社会热点,更应关注那些长效的,有关我们生存环境、国计民生,有重大影响的持续性热点。如,民生问题、生态环境、经济结构调整和国家等都是多年的热点,在高考中是“常考点”,只是在每年的高考中切入的角度有所变化。二是理解为主,记忆为辅。对以上大多数热点问题我们并不需要去死记硬背,而应该尽量扩大考生阅读面,了解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了解重大政策或热点事件的背景,并注重运用学科知识对其进行理性思考,强调学以致用,以达到巩固知识、提升能力的目的。当然,对热点的剖析也不是越深越好,要以教材的理论为限度,抓住精要内容。三是适当识记一些时政术语。从高考的评分要求来看,一份好的非选择题答案组织也有适当地使用时政语言、展现政治学科价值的要求,所以,对于较重要的新的时政术语,我们应该着力记住。比如,2015年热点复习要了解诸如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等时政术语。

(三)培养能力 关注方法

社会热点论文 篇三

【关键词】 会计学;共词分析;知识图谱;研究热点

会计是经济的组成部分,会计学科在社会科学领域占据着重要的位置。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我国会计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回顾过去,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会计弃旧扬新、逐步发展和变革的30年,尤其是进入21世纪后的近5年,我国会计的发展更是迅速。那么会计学现在的研究现状如何,研究热点有哪些,未来有潜力的研究方向是什么等等一系列的问题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学者。有关会计研究的文献迅速增长,给广大研究人员从浩瀚的研究论文中把握会计学的研究热点和研究前沿等问题带来了挑战,而科学知识图谱方法可以作为研究人员应对这一挑战的有效工具。本文将基于词频分析和共词分析法,借助科学知识图谱技术对我国会计学论文进行可视化分析,指出我国会计学主流学术领域和研究热点。

一、数据来源与方法

(一)数据采集

本文采用的数据来源于

在知识群2中,环境会计、利益相关者、会计国际化等高频词聚集在一起,表明知识群2的中心是会计政策和形式的选择。不同的利益相关者需要不同的会计信息内容和表现形式。为了与国际接轨,需要会计国际化;为了表现公司的环境责任,需要研究环境会计;为了减缓委托人和人的冲突,需要财务会计信息……因为存在众多的利益相关者,为了较少交易成本,又需要监管层确定会计政策和形式来协调各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这个知识群中,有2个研究热点:(1)会计国际化。由于国际经济发展的需要,客观上要求各国在制定会计政策和处理会计事务中,逐步采用国际通行的会计惯例,已达到国际间会计行为的相互沟通、协调、规范和统一。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趋势是研究的热点。(2)环境会计。也称绿色会计,其最早是作为社会责任会计的一部分出现的。随着环境的问题日益严重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环境会计成为我国会计研究的热点。

在知识群3中,管理会计、会计信息质量、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会计盈余等高频关键词聚集在一起,表明知识群3 的中心是会计信息质量。盈余管理、会计稳健性和会计盈余影响会计信息质量;会计制度、会计准则、国际会计准则会影响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公司内部治理状况(公司治理)和外部监督(会计师事务所)也是影响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的重要因素。这一知识群中的研究热点有3个:(1)管理会计。以企业现在和未来的资金运动为对象,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为企业内部管理提供经营管理决策的科学依据为目标而进行的经济管理活动。对成本控制问题是研究的热点。(2)会计盈余。会计盈余和现金流量直接的矛盾一直是现在财务会计理论争论的焦点,新会计准则下上市公司的会计盈余问题和新会计准则对盈余管理空间的遏制作用等问题都是研究的热点。(3)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质量。加强我国注册会计师审计质量的控制是研究的热点。

三、结论

从对关键词的词频分析可以看出,会计学研究里最常出现的关键词是会计准则,其次是与会计信息质量有关的内容。从共词知识图谱可以看出,会计学论文主要集中在三个知识群,第一个知识群的研究热点都是围绕着新会计准则,第二个知识群是以会计政策和形式的选择为中心,第三个知识群是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热点研究。会计准则给予了会计政策的选择空间,会计政策的选择影响了信息质量。所以第二个知识群是第一个知识群和第三个知识群的连接和过度。

上述研究大致勾勒出我国会计学论文的研究热点,揭示出知识群的内部结构。我们可以发现,会计学研究里最关心的是会计信息问题,从信息的披露到信息的形式和质量,由于信息的复杂性和无穷性,未来仍然可以做出更深层次的研究;其次,会计的研究紧紧围绕会计实践,这从围绕准则的研究可以看出,有理由推测以后的会计研究仍然会遵循这一原则;最后,对前沿的课题诸如环境会计、人力资源会计所做的研究仍不全面,这意味着未来有很大的研究空间。

当然由于cssci并未能全面搜集我国会计学的论文,以及与国外会计学论文的研究热点相比,我国会计学的热点是否紧跟前沿,都是今后仍需研究的地方。

【参考文献】

[1] 陈超美。citespaceⅱ:科学文献中新趋势与新动态的识别与可视化[j].情报学报,2009(3).

[2] 刘则渊,王贤文,陈超美。科学知识图谱方法及其在科技情报中的应用[j].数字图书馆论坛,2009(10).

[3] 李长玲,翟雪梅。我国情报学硕士学位论文的共词聚类分析[j].情报科学,2008.

[4] 张勤,马费成。国内知识管理研究结构探讨——以共词分析为方法[j].情报学报,2008(1).

社会热点论文 篇四

[关键词] 电子商务 研究热点 被引分析

电子商务作为一门快速发展的学科,吸引着包括信息工程、软件工程、工商管理等不同学科领域的学者和实践者的关注,人们从不同的角度对电子商务进行讨论,发表了大量的论著。为了进一步把握国内电子商务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本文将对近年来电子商务的热点研究问题进行了文献计量学分析,为未来电子商务研究方向的确定提供依据。

文献计量学是以文献体系和文献计量特征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学方法,研究文献情报的分布结构、数量关系、变化规律和定量管理,并进而探讨科学技术的某些结构、特征和规律的一门学科。研究热点可以从作者、关键词、主题、被引频次等方面进行分析。

在作者统计方面,可以从作者地区分布、作者系统分布、活跃作者群及论文分布、篇均作者数、论文作者增变量几个方面来统计作者的研究情况,也可以从核心作者统计、合作情况、机构分布等方面来分析作者情况。

论文的学科归属由其主题和关键词来决定,同一篇论文可以归属到数个领域,可以根据中国文献分类号对文献的主题进行分类,同时运用词频分析法对文章的分类号集合进行统计分析,从而分析某一学科的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如果从关键词角度进行研究热点分析,可以将论文的关键词提取出来,并将其一一分离,再将一些含义雷同而文字不同的关键词进行统一替换,一般采取词频统计的方法,根据关键词的词频分布情况来确定研究热点。

文献的被引频次说明了论文学术价值的高低,要从单篇文献被引用情况、被引频次的作者分布以及被引频次的机构分布来分析文献的被引情况,从而分析文献的学术价值以及作者及其研究机构科研水平的高低,或者从高频被引文献、引文年龄分析、高频被引作者、高频被引期刊等方面来分析文献的被引情况。

本文综合上述方面的优点对电子商务研究的热点问题进行文献计量分析。

一、数据来源

本文研究的数据来源于1999年~2006年的“中国引文数据库”,以“电子商务”作为搜索关键词搜索文献,确定被引篇数最多的12种期刊。这12种期刊分别是《商场现代化》、《商业研究》、《商业时代》、《江苏商论》、《经济师》、《情报杂志》、《情报科学》、《计算机工程》、《计算机工程与应用》、《企业经济》、《计算机应用与研究》、《科技进步与对策》。选取其中被引次数超过1次的(含1次)的文献,用EXCEL软件建立文献计量数据库。设置期刊名称、论文题目、作者、作者机构、发表时间、被引次数、主题分类、关键字等10个字段。

二、文章概况及分布

1.作者信息统计

对文献计量数据库中的1070篇论文进行统计,共有作者署名1898人次,涉及作者1620名,其中第一作者949名。在这些第一作者中,最多的一位有10篇,发表3篇以上的有21位。98%左右的作者在3篇以下。

对每门学科,都有一个较多,影响较大的作者集合,这就是所谓的活跃作者群。活跃作者群中的作者也称为核心作者,他们是一门学科的中坚力量。根据普赖斯理论,核心作者中最少的论文数N与最多的论文数有如下关系:

(1)

所以根据式(1)可以算得:

(2)

因此,多于或等于3篇的作者可以称为1999年~2006年中电子商务文献的核心作者,共有21位作者。

2.作者机构信息统计

对第一作者所隶属的单位进行统计,总共有384个单位,大部分是高等院校以及研究机构,最多的是华中科技大学,为37篇。5篇以上的单位有56家,他们大都是高等院校。大部分单位只发表1篇文献。具体的机构分布统计见表6。

3.时间分布统计

由于论文库的建立,我们以关键词以及被引次数作为筛选标准,而并非时间,所以我们对论文库中时间的分布做了如下统计:

由于我们论文库的来源是“中国引文数据库”,而很多近期的论文并 未被引用,所以论文库中的论文主要集中于2001年~2006年,而且在这5年中,论文数基本为均匀分布的,2005年和2002年的论文数较多一些。

三、关键词统计

1.关键词的确定和筛选

论文库中原始的关键词共3803个次,平均每篇论文有关键词3.55个。论文库中共有1459种关键词。由于不同论文中的表述不同,造成了许多相同意思的关键词用不同的方式表述,例如“因特网”一次就有“Internet”、“英特网”、“万维网”、“国际互联网”等多种表述方式。所以在进行关键词统计之前,我们对论文库中的关键词进行了筛选和整理。

首先,去除“电子商务”这个关键词。由于“电子商务”是本文建立文献计量数据库的筛选标准之一,在关键词的统计中已经失去了统计意义。其次,对同义的关键词进行了合并,对不同表达的关键词进行替换,统一关键词的表述。同时,将意思相近的关键词归为一类。最后,为便于统计分析和热点总结,删除词频仅为1次的关键词。

替换后的论文库总共有193种关键词,相比较原始的关键词种类大大减少,分布也更加集中,更加有利于统计。

2.关键词的年度分布统计

为了便于对论文热点以及热点变化的统计,我们对个年度的关键词词频进行的统计,来确定各年的高频关键词,从而确定各年的研究热点。

由表3中可以看出,1999年~2006年,电子商务论文的高频关键词主要有“信息”、“物流”、“营销”、“网络”、“安全”、“支付”等。“信息”、“物流”在9年中都保持着较高的频次,这说明在这9年中,基于信息和物流方向的研究成果层出不穷,这也成为各学者研究的焦点。2004年之前,营销也是电子商务的研究焦点,而2004年之后,关于信用和支付的研究论文逐渐增多。

四、研究热点的年分布及变化

“研究热点”反映了某一个时间段内学术界对一些特定问题或领域的关注程度,对于与理论研究来说,这一关注程度可以用该领域内发表文章的情况来反映。因此,我们对电子商务论文库中的论文进行了热点统计,来总结1999年~2006年各年的研究热点。

1.论文的研究焦点归属

我们将论文的研究焦点进行分类,将所有的论文研究焦点分为电子商务相关技术,电子商务中的经济管理问题,电子商务的应用,电子商务的经济、社会、技术政策环境等4个方面,而每一方面细分为范围较小的研究问题,如表3所示。

2.研究热点的确定及年度分布

根据表4的分类,确定每篇论文的研究焦点,然后再对各年度各类研究焦点的论文数进行统计。由于各年度的论文总篇数有较大的变化,所以我们将研究热度的衡量标准定为各类论文数占当年论文数的百分比,通过对其比例的排序,来确定当年电子商务的研究热点。

统计结果如表4所示。

由表4可以看出,1999年~2006年,在电子商务的应用方面,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供应链管理、传统行业的业务流程电子化重组两个方面;在电子商务技术方面,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数据库、安全技术、电子支付上;在电子商务中的经济管理问题方面,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电子商务的现状研究与发展预测、信任与风险研究以及市场营销上;在电子商务环境方面,研究热点主要是电子商务的政策与法规,其中主要是关于税收方面的研究。

在热点的年度分布以及随时间变化方面,我们发现安全技术、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的现状研究与发展预测等研究热点一直保持着较高的热度,在8年中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焦点;市场营销在2000年之前得到得到了较高的关注,而之后传统行业的业务流程电子化重组得到并保持了较高的热度。为了探索个主要研究热点的热度变化趋势,我们对安全技术、供应链管理、电子商务的现状研究与发展预测等热点的热度进行单独研究。

由图中可以看出,对供应链管理的研究一直处于较高的热度,并且热度一比较平稳的素的逐渐增加;电子商务的现状与发展前景的研究热度逐渐下降;数据库的研究热度也趋于平稳。其余几个研究热点的变化剧烈且没有线性规律。

3.热点研究结论

从关键词以及研究热点的统计中可以看出,供应链管理和物流管理是电子商务应用的研究热点,从1999年~2006年都保持这较高的研究热度;电子支付与安全、数据库也成为电子商务技术研究的热点,而包括XML、数据挖掘、WEB等方面的信息技术的研究也保持着相当高的研究热度,这也说明了电子商务的研究有很大部分是关于电子商务中所应用的信息技术;在电子商务的环境方面,有关电子商务的政策与法规也是研究的热点之一,其中对税收政策的研究称为热中之热,这也说明了电子商务这种新型的商务模式也带来了诸如税收方面的一些政策改变;对于电子商务的现状与发展前景的研究也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

五、论文被引频次分析

被引用情况是评价学术论文学术质量的重要指标,因为的目的就是被利用。我们将论文库中论文的被引用次数提取出来进行统计。统计结果显示,在1070篇论文的被引总次数为5161次,平均每篇文献被引4.82次。

1.单篇被引情况分析

论文库中被引次数最多的一篇达148次,被引用30次以上(含30次)的有15篇,被引用10次以上的论文有126篇(见表5)。

2.被引频次的作者分布

在论文库中的1070篇论文的949位第一作者中,被引用次数最多的第一作者有156次,被引用30次以上(含30次)的作者有23位,被引用10次以上的作者有131位,被引用2次以上的第一作者达660位,占全部第一作者的69.45%。

3.被引频次的机构分布

为了比较个科研单位在电子商务学科的研究成果,我们将个科研单位的论文的发表数与被引用次数进行了联合统计,结果见表6。

由表6中可以看出,总被引频次前十位的科研单位均为高等院校,其中华中科技大学的被引频次最高,达410次,而北京大学的篇均被引率最高,高达27次/篇。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华中师范大学三所高校位居被引频次的前十位,也说明了武汉在电子商务的研究方面在全国处于中心地位。

发表文献的被引频次和篇均被引率指标从一定程度上说明了论文的学术价值的高低以及发文单位的科研水平。从统计结果可以看出,我国各大重点高等院校的科研实力还是有较高的水平,它们对电子商务学科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六、综合评价与结论

通过对近年来发表的重要电子商务论文的文献计量学统计分析,我们可以看出:

1.近年来电子商务的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供应链管理、传统行业的业务流程电子化重组、数据库、安全技术、电子支付、电子商务的现状研究与发展预测上;关于电子商务法律法规的研究所占比重较大;电子商务的现状与发展前景的研究热度逐渐下降。

2.有69.45%的第一作者所发表的论文被引用2次以上,这表明了电子商务学科研究成果非常集中。

3.被引用频次最高的10个科研机构均为我国重点高等院校,这表明了这些重点高等院校在电子商务的研究上取得了较好成果,对电子商务学科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马费成 张 勤:国内外知识管理研究热点――基于词频统计分析。情报学报,2006,4

[2]林良夫 金佩华:中国农村经济研究基础文献统计分析。中国农村经济, 2001, 10

[3]“21世纪中国管理学发展研究”课题组。《经济管理・新管理》的文献计量分析:2001~2004.经济管理・新管理,2005,9

[4]佘丛国 席酉民:国内外管理科学与工程研究热点的比较分析。科学学研究,2002,8

[5]吕海萍 乔建生:对核心期刊《自动化学报》论文作者的研究。自动化学报,1998,11

[6]李桂贞:国内知识组织研究文献计量分析。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6,8

[7]张玲玲 房 勇:管理科学与工程热点研究领域的文献计量分析。管理学报,2005,7

[8]李文兰 杨祖国:情报学研究主题分布的文献计量学分析。情报科学,2005,3

[9]朱永兴 Hervé Huang:《茶叶科学》载文、关键词及被引率统计分析。茶叶科学,2006.16(3):225~231

社会热点论文 篇五

1材料与方法

1.1研究方法

知识图谱(KnowledgeGraph/Vault)又称为科学知识图谱,在图书情报界称为知识领域可视化或知识领域映射地图,是显示知识发展进程与结构关系的一系列各种不同的图形,用可视化技术描述知识资源及其载体,挖掘、分析、构建、绘制和显示知识及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知识图谱作为一种文献计量学工具,能用图形化的方式形象地表示人们不易理解的信息,使人们在快速获取知识及其逻辑关系的同时,把握关键的知识点。知识图谱在国外的研究较为深入,涵盖图书馆学、情报学、哲学、知识工程、知识管理等领域。但在国内科技期刊研究领域尚未涉及。

1.2数据来源

本文数据源来自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2000年至2017年的数据,采用专业检索,检索式为:SU=‘医学期刊’and(SU=‘办刊’ORSU=‘影响’ORSU=‘信息’ORSU=‘标准’ORSU=‘文献计量’ORSU=‘编辑’ORSU=‘网站’ORSU=‘编委’ORSU=‘作者’ORSU=‘国际’ORSU=‘规范’ORSU=‘影响因子’ORSU=‘作者’ORSU=‘被引频次’),后期运用CiteSpace软件进行可视化知识地图的展示。1.3研究范畴从总体情况、时间分布、研究热点、发表载体及期刊分布、基金论文情况和高频作者及机构分析6个维度可视化探究医学科技期刊领域的研究热点。

2结果

2.1总体情况

检索结果显示,2000年至2017年,有关医学期刊研究的论文共计6857篇,CiteSpace软件抽取出作者12432个,关键词34471个。

2.2时间分布

对某一学科领域的时间分布趋势进行分析,可从某一程度上说明该学科领域的研究热度[1]。2000年至2017年,有关医学期刊研究的时间分布图见图1。总体研究论文的趋势呈上升趋势,2015年最多,高达885篇,2016年、2017年略有减少,分别为806篇和758篇。

2.3研究热点

对某一学科领域的研究热点进行可视化分析,有助于了解该学科领域的研究趋势和前沿方向[2]。本研究通过统计关键词出现的次数分析当前医学科技期刊研究的热点。根据医学科技期刊研究关键词来看,研究频次最高的关键词为医学期刊(629次),编辑(169次),Meta分析(148次),系统评价(101次),文献计量学(93次)等。图2为医学科技期刊研究关键词共现网络又称为共现分析,能反映出研究热点间的相关性,经过聚类分析显示,医学科技期刊研究热点分为3大类。

2.4发表载体及期刊分布

对某一学科领域的发表载体和期刊分布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可推测出该学科领域的学术交流平台的建设情况和文献的总体质量[3]。新世纪以来,从医学科技期刊相关研究的发表载体分布情况来看,有关医学期刊研究的载体以期刊论文为主,这与期刊论文量大面广、时效性较好有关[4]。期刊分布情况见图3。从发表期刊分布情况来看,分布相对比较均衡,期刊类型主要为:编辑出版类(如编辑学报等)、医药卫生总论类(中国医学论坛报、中国临床新医学、中国医药导报等)及医学信息学类(医学信息、现代生物医学进展、医学信息学杂志等)。

2.5基金论文情况

基金论文是指某论文受到各级各类基金资助的情况,往往可代表论文的质量和某一领域的新趋势和制高点[5]。基金论文分布见图4。经统计,基金论文为126篇,占所有的1.84%,资助项目普遍质量较高,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7项(占29.37%),其他也多为省部级及以上的项目资助。

2.6高频作者及机构分析

对某一学科领域的作者数量和机构分布进行分析,有助于了解该学科领域研究者整体水平[6]。2000年至2017年,医学科技期刊研究论文作者分布情况见表1、表2。数据显示,作者分布呈现金字塔型,高产作者为相关领域的领军人才,占0.73%,作者机构大多分布在期刊社和设有医学专业的大学学报。

3讨论

3.1知识图谱分析

在知识图谱的定义上,有学者从功能角度阐释,认为知识图谱能可视化地描述人类随时间拥有的知识资源及其载体,绘制、挖掘、分析和显示科学技术知识及其之间的相互联系,在组织内创造知识共享的环境以促进科学技术研究的合作和深入。也有人从理论和方法层面,将其定义为把应用数学、计算机科学、科学学、信息科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与科学计量学引文分析、共现分析、社会网络分析等方法结合,用可视化的图谱形象地揭示科学发展进程和结构关系的一种研究方法,属于科学计量学的研究范畴[7]。知识图谱所描绘的对象主要包括[8]:(1)从事科学技术活动和作为知识载体的人,包括科学家、技术专家、项目组、实践团体或某一知识领域共同体;(2)显性或编码化的知识,如论文、专利、所学课程、数据库等;(3)过程或方法,包括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或方法、组织的业务流程,以及相关的知识投入等。知识图谱主要源于三大领域[9]:(1)计算机科学领域的数据、信息、知识与知识域可视化研究;(2)图书情报领域的引文分析可视化、知识地图和知识网络等研究;(3)复杂网络系统和社会网络分析的研究。

3.2研究结果分析

通过知识图谱分析,得到以下结论:(1)2000年至2017年,关于医学期刊的研究总体呈现越来越多的趋势,相关论文的数量上呈现逐步上升的趋势,质量上也越来越高。(2)有关医学科技期刊研究载体仍以期刊为主,期刊类型比较分散,既有编辑出版类的期刊,又有医学类的期刊和大学学报,说明研究的平台相对较多。(3)从作者群体来看,该研究领域的作者较多,领军人才呈现金字塔型分布,比例较小;从作者工作岗位上看,从事医学期刊领域研究的多为医学期刊编辑,而作者机构则显示研究者多为核心医学期刊杂志社从业者,说明医学期刊平台越高,影响力越大,对研究亦越重视。(4)从基金论文比例看,整体受资助的研究还较少,但资助项目多为高水平的部级或省部级项目,从某种程度上保证了研究的质量。(5)从研究热点的可视化结果可以看出,医学期刊领域研究的热点主要在编辑、Meta分析、系统评价、文献计量学及中医药等,体现了医学研究和期刊研究的双重性。通过对共现网络的聚类分析,发现医学期刊研究领域主要分布于三个方面:一是期刊研究领域的编辑(如水平提升、规范化、从业心理、审稿等)和文献计量学(如影响因子、被引用频次、办刊指标等);二是医学研究领域的系统评价、荟萃分析等;三是随着近年来中医药的地位不断提升,中医药方面的期刊研究也逐渐呈现热点。(6)值得关注的是,医学期刊领域研究并没有近年来期刊研究中的新媒体、微博、云传媒等热词,说明医学科技期刊的信息化、网络化和新媒体化相比于其他领域期刊,走在了后面。

社会热点论文 篇六

[关键词]社会保障学;实践教学改革;应用型人才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民生”问题逐渐成为我国政府和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和“民生”问题相关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性也随之突显出来。社会保障工作是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因此,对于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学生而言,必需掌握扎实的、与时俱进的社会保障知识。然而,在当前的社会保障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于社保政策的变动、教师知识更新过慢、忽视实践教学及实践教学资源受限等问题。为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学的教学效果,本文从调整教学模式、关注学科热点、以“应用”为向导促进实践教学等方面入手进行社会保障学实践教学改革研究。

1社会保障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毕业生而言,今后工作很重要的一部分是和社会保障相关的。目前我国高等院校大都把社会保障学设置为专业基础课程,只有部分院校把社会保障学列入专业选修课程。社会保障学是一门应用性、实践性、政策性都极强的学科。第一,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各种规章制度十分复杂,世界各国,乃至中国的各个地市的具体规定都不同。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我国社会保障的各项事业迅速发展,相关的理念和制度也在不停地发生变化。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教师自身并没有紧跟时代和政策的发展,及时吸收这些新信息、新知识,在教学过程中一味地照搬课本,造成课堂的教学内容严重滞后于时代的发展。第二,我国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实践教学很多时候停留在口号中,理论灌输仍是目前很多应用型院校课堂教学的主要模式。教师照本宣科讲解社会保障的理论和制度,很容易让学生觉得课程枯燥无味,使学生无法对社保政策产生兴趣和感性认识,教学效果不佳,从而造成毕业生在工作中缺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基于应用导向和能力培养的实践教学改革的首要任务就是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设计,合理安排课程内容,重视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实践教学增强学生对社保知识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社会保障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加学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能力。第三,目前高校普遍存在实践教学资源有限的问题。比如,学生很难有机会到社保经办机构去实地体验。除了设置有社会保障专业的院校以外,很少有学校为人力资源管理专业配备社会保障的仿真模拟软件。

2社会保障学实践教学改革目标的确立

第一,培养学生的“民生”意识。社会保障的实践教学不仅要让学生掌握社会保障制度的理论,更应该培养学生的“民生”意识。笔者在社会保障课程教学过程中,感到目前很多学生缺乏学习兴趣的原因是没有“民生”意识。学生因受自身阅历的限制,认为社保和自己关系不大,不关心“民生”问题和社保热点,对课程内容自然缺乏兴趣。因此,实践改革的首要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民生”意识,帮助学生树立为社会大众服务的意识及社会责任感。第二,要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社会保障是民生之基,民生之本,是一项综合性服务事业。社会保障事业需要理论和实践能力同时具备的综合性人才。在培养学生“民生”意识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应用型本科培养的不是背诵理论制度的人,而是要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会实际操作的应用型人才。第三,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经济全球化、科学技术更新周期不断加快的当代社会,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取决于人才的质量。而人才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与人才创新能力紧密相关。因此,社会保障学的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通过实践教学,引导学生发现我国社会保障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潜能和创新思维,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现实社会保障问题的分析和处理过程中去,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保障学教学改革实施过程

基于社会保障学教学过程中存在的种种问题,以及实践教学改革的目标,笔者在所在学校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进行了一系列的实践教学的改革实践。

3.1课堂实践教学的实施

3.1.1社保新闻热点的解读

社会保障的教材分为理论部分和实务部分。学期的第一周是教师理论讲解周。从第二周开始,根据课程内容,采取“以社会热点为中心,读新闻评新闻”的课程教学模式。在课程上,首先对学生分组,根据班级的具体情况,将56名学生分为8个小组。然后把老年社会保障、医疗保险、就业保障、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住房保障、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相关内容依次分配给各个小组。要求学生在课前对课本进行预习,并根据各自承担的专题内容分工收集相关社保新闻和热点问题。每堂课的第一项任务是各小组面向全体同学解读社保相关新闻。在解读社保新闻过程中,各组还需要联系教材相关内容制作PPT,并在课堂上进行简要讲解和案例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只做启发性的指导。学生通过新闻的收集和解读、课程内容的讲解、回答教师和同学提问的环节,学会主动学习,增强基本理论的实际运用能力。通过社保新闻解读环节,促使学生主动去了解民生,关心民生,增强对社保的敏感性,培养学生对社会保障这门课的兴趣及社会责任感。此外,各小组对专题进行新闻收集和讨论的过程,也可以提高学生的信息收集和交流能力。

3.1.2课程论文的写作

社会保障学是一门政策性和动态性并存的学科。近年来,各国的社会保障制度都在改革和发展中。我国的社保制度发展尤为迅速,过程中也存在各种各样需要解决的问题,然而这些变革和问题在教材中是无法及时体现出来的,因为社保教材只能给学生呈现社会保障的整体框架。社会保障课程的实践教学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就需要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中国社会保障事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因此,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通过教师的指导,让各组学生独立完成社保相关专题的课程论文写作。前一阶段的课程讲解及新闻解读,为论文的材料准备奠定了基础,各小组的论文既是对课本的深刻认识,也是对社会现状的深入总结。在实践中,8个小组所研究的论文分别为:《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服务体系研究——以马鞍山市为例》《企业职工对延迟退休的意愿研究——以马鞍山市某国有企业为例》《城镇单独家庭生育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马鞍山市的分析》《构建农村留守儿童福利体系的思考——以安徽省××村为例》《职业教育与“农二代”社会流动》《关于大学生失业保险制度的研究》《马鞍山市高校大学生医疗保险意识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人口老龄化及我国农村养老保障问题研究》。这些课程论文包含了近年两会热点及社会所关注的主要“民生”问题,比如:人口老龄化和养老问题、延迟退休、农民工和大学生就业、留守儿童福利、医疗保险改革等。教学改革的意义是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分析社会现状的能力。课程论文是对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总结,通过论文的写作,学生在不断的认识和实践中提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真正成为教改最大的受益者。以第一组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养老服务体系研究》为例,学生将两会热点与马鞍山市的现状相结合,从马鞍山市社保局、民政局收集了大量的信息,深入浅出地分析了马鞍山目前养老产业所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马鞍山市未来养老服务产业发展的解决方案。

3.2课外实践教学的实施

除了课堂内的实践教学,教师还要积极将课程内容融入各种社会团体活动之中,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比赛、社会保障知识竞赛、社会保障技能竞赛、校园志愿公益活动,等等。例如,本校2010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学生就以“养老服务产业—老年送餐”项目与“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项目参加“挑战杯”比赛,并取得良好的成绩。另外,在课程论文的写作过程中,教师要组织和指导学生进行实地调查、参观访问等,丰富和巩固学生的理论知识。例如,第五组的课题,学生为了完成课程论文,深入留守儿童学校和家庭,以调查访问和开座谈会的形式,收集了马鞍山留守儿童福利状况的第一手资料,形成了高质量的论文。另外,实践教学还可采用其他多种形式,比如请马鞍山社保局的相关工作的人员走进课堂,给学生们介绍最新的社保政策;联系相关社保机构,使学生有机会亲身参与到社保流程当中去,使学生接触到社保制度的实际运行过程,掌握最新的社保制度和技能,培养学生处理社保现实问题的能力,使他们成为创新型实践型的应用人才。

4结语

以培养学生应用型能力为主的实践教学模式,培养了学生的民生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课堂和社会实践的结合,增强了学生的社会调查、文献检索的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社会保障的基本理论和操作技能。在此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吸取新信息和新知识并结合自己的科研方向,引导学生去阅读、观察、讨论和思考,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解决社保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就业竞争力的进一步提高。

主要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