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企业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安全文化建设

发电企业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安全文化建设
发电企业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安全文化建设
(***东风发电厂)

东风发电厂成立于1993年6月9日,位于***省清镇市和黔西县交界的鸭池河地段,是乌江流域梯级开发的二级电站,为地下式厂房,1987年开始筹建,1994年8月首台机组投产发电,1995年12月全部建成,经过改造增容和机组扩建,现在厂总装机容量为695MW,年设计发电量为29.58亿千瓦时。
东风发电厂自建厂以来,历届领导高度重视安全文化建设工作。坚持把安全放在第一,放在超越一切,无可替代的位置,目的是关爱生命、珍惜人生,营造安全生产、安全发展的良好氛围。东风发电厂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人人重视,预防为主”的工作方针,通过深入挖掘,归纳典型经验教训,提炼出“尊爱生命、幸福人生”的安全核心价值观和“未雨绸缪,滴水不漏”的安全理念,形成了以“水”为特质的安全文化体系,形成了全厂共同遵循的安全行为指南,有效提升了企业安全形象,实现了企业稳定发展。东风发电厂先后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企业、全国模范职工之家; 华电集团公司首批四星级发电企业;连续七年获得全国大型水电厂(站)劳动竞赛“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一、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安全文化建设的背景
(一)履行社会责任、构建和谐企业的前提保障
发电企业是关系能源安全和经济命脉的国家重要国有骨干企业,承担着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安全、可靠、优质电力供应的重要社会责任和政治责任。发电企业通过加强安全文化建设,大力倡导“诚信敬业,和谐高效,求是创新,持续超越”的企业精神,营造热爱工作、享受工作、快乐工作的氛围。在实现员工与员工和谐相处的同时,认真落实依法经营、严格管理、勤俭办企等各项规定,为实现“国内先进,行业一流”的企业愿景,进一步实现员工与企业、企业与社会 和谐共赢,为履行社会责任、构建和谐企业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推进人本管理的客观要求
在经济全球化和体制市场化的新形势下,发电企业的发展道路充满挑战和风险。企业要发展,必须拥有坚实的安全基础,革除管理体制僵化、管理机构庞大等“亚健康”弊端,建立健全高效完善的激励监督机制、企业标准体系和劳动用工制度。作为电力企业,人是做好安全生产工作的最主要因素。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一方面是为了职工,另一方面依靠职工,实现人、企业价值最大化。对此,电力企业通过加快安全文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制度、改进管理、提升服务,使安全文化积极发挥其庞大的凝聚作用、导向作用、激励作用和规范作用,实现管理严格、队伍精良、文化优秀、环境优化,推动员工健康成长和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三)确保企业安全发展的迫切需求
现阶段,东风发电厂安全管理已逐步实现了规范化、系统化,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安全管理各体系间的沟通协作不畅,安全管理存在薄弱环节;安全工作主动性不足,安全管理存在被动现象;人员素质不能满足本质安全需求等,解决这些问题不能靠一个人、一个部门的努力,而应该建立一种体制、培育优良的安全文化,在培养、引导、约束、激励的过程中发挥好文化的引领作用,不断夯实安全管理基础。因此,建设好安全文化对于企业安全发展显得尤为重要。
二、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安全文化建设的内涵
(一)电力企业的安全文化的定义:是以创造一个安全、舒适、高效的生产系统和人文环境为目标,以“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指导,以已有的安全经验为基础,以被激发出来的职工内在潜能为动力,以系统工程思想为整合方法,上下齐心协力,建立起可靠的安全保障体系。通过宣传、教育、培育职工具有本职业提倡的安全价值观、安全精神、安全伦理道德、安全行为规范和安全知识及技能。通过完善和切实落实各项规章制度,研究和应用先进的安全设备和科技手段,制订和建立预防灾害、特大事故的应急救援预案和应急救援体系,使企业作为一个有扎实安全基础、市场竞争力和良好形象的实体。
这个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的行动,成为电力企业安全文化系统工程,由此而继承、创造的一切安全物质财富和安全精神财富的总和,就是电力企业安全文化。
(二)电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内容

 
 
安全
生产
形象
文化


安全
生产
行为
文化


安全生产理念文化

①核心层:电力企业安全生产的理念体系。它是企业在长期的安全生产过程中形成的价值观、信念以及行为准则,体现在企业的安全生产宗旨、方针、目标、计划、体制和机制等方面。
②中间层:企业安全生产行为,指在企业安全文化核心层指导下的,企业安全管理体系、安全管理制度的合理性和执行落实情况,员工在生产过程中所表现的工作方式以及应对事故的方式。客观地反映出企业安全文化的状况与水平。
③外围层:电力企业安全生产形象,是企业安全文化的外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呈物质形态的安全生产设施、安全生产劳动保护用品、员工的作业环境等;另一方面是呈非物质形态的安全生产氛围、公共关系、媒体传播、凝聚力、影响力等。
(三)安全管理机制和安全文化建设之间的关系
机制和文化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好的文化能够成为凝聚人、激励人的有力抓手,能够营造好的氛围,促进机制的建立和实施,且只有将好的安全机制长期运作、沉淀、提炼,最终才能形成好的安全文化,好的文化和好的机制相辅相成,因此探索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尤为重要。
只有真正形成了安全文化,安全的观念和理念才能真正灌输到每一位职工的头脑中,才能将“尊爱生命,幸福人生”的核心价值观变成职工的自觉行动;最终才能真正做到人人重视安全,人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去努力保证安全,安全状况才能真正实现可控、在控。遵循这一主线,厂领导要系统、科学的将安全价值观体现在机制、制度建设上,引导职工,推动形成人人重视安全的氛围;中层干部将“未雨绸缪,滴水不漏”的安全理念践行在工作计划、组织和控制中,通过制订厂年、半年、月工作计划、部门工作计划,严格实施月度、年度考评制度,履职尽责做好表率和引领作用;职工把“一切违章可以预防,一切风险可以控制,一切事故可以避免”的安全认识观落实在具体工作中,遵守安全规章制度、加强安全学习、规范安全措施,将安全认识观转化为行动和责任,做到主动重视。当一个人做到主动重视,先进典型就会出现;当一个班组做到主动重视,先进标杆才会树立;当全厂员工都做到主动重视,就形成了一种优秀的安全文化,才能真正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
三、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做法
2007年来,东风发电厂在总结建厂十四年来企业安全管理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具有东电特色的管理经验和工作思路,有力推进了安全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系统化,有效促进了安全生产(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安全管理机制图
首先是必须坚持“安全第一”的价值观。
其次是着手建设、完善安全管理的机制。机制和文化之间是一一对应的关系,有好的机制才有好的文化。且只有经过好的安全机制的长期运作、沉淀、提炼最终才能形成好的安全文化,因此探索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尤为重要。
第三,只有安全文化真正地形成了,安全的观念和理念才能真正地灌输到每一个职工的头脑当中去,形成安全第一的核心价值观,通过人人重视,变成职工的自觉行动。
最终才能真正做到人人重视安全,人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去努力地保证安全,企业的安全状况才能真正实现可控、在控。遵循着这一主线,可以这样理解,领导是否重视,看职工是不是人人重视。
检验安全文化是不是真正地形成,主要看职工是否在思想上树立起安全第一的意识;检验文化的一个必要条件是看机制是不是真的建全,机制是否健全检验领导班子是不是真正重视。因此通过机制的完善,通过制度建设,通过全体员工特别是一线员工的自觉安全行为,才能实现安全生产工作的长治久安。
(一)加强组织领导,定位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1、加强组织领导,完善组织体系。
2008年,东风发电厂成立以党委书记为组长,厂领导班子为成员的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负责东电文化建设工作的决策、领导、督促与评价。设立东电文化建设办公室,挂靠党群工作部,负责组织、推进东电文化落地的各项具体工作。东电各党支部相继成立以党政一把手为正、副组长的文化建设推进工作组,设置兼职的企业文化专员与东电文化建设办公室对接,负责本部门企业落地工作的正常实施。通过建立完善的推进机构,为构筑东电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提供了坚实的组织保障。
2、建设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安全文化机制的主要任务
一是着力从领导“思想”出发,通过影响、引导、建立推广安全第一的安全价值观,使员工接受企业的价值观,在共同价值观的基础上与领导者一起确立目标,并朝着这一目标去奋斗。
二是着力安全文化长效机制建设,设计良好的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建立与安全价值观一致的制度来保证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把企业的利益和个人的利益挂钩来保护员工个人的利益,实现他们的自身价值。
三是着力于系统推进,全员参与的安全文化建设。依靠企业各级、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围绕安全价值观共同推进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政工宣传部门在企业文化建设以及媒体的宣传作用;工会组织在开展群众性文娱教育方面的作用;安全监督机构在安全、监督、保护、惩处方面的作用;生产技术部门技术创新、技术保障作用;人力资源在职工教育、培训、管理方面的作用;计划财务部门的资金保障作用。如召开由全厂职工参加的安全文化宣贯大会,签订安全承诺,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安全承诺行动;另外编印下发了《企业安全文化手册》、《安全漫画集》、制作13期安全专题橱窗、组建安全文化专题网站、出版一期安全专题报刊、挂置“安全视频宣传台”,开展安全征文活动,并出版了一期安全文化专刊,广泛宣传安全文化,有效形成了上下一致、高度认可的安全文化。
四是着力将安全文化纳入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规划中,使安全文化与企业文化相融共进,协调发展,整体推进。要在企业文化建设中突出安全文化建设的地位,将安全思想、安全哲学融入到企业的生产经营理念、形象识别、工作规划、岗位职责、生产过程控制及监督反馈等各个层面。
五是着力发挥领导示范作用。发挥领导示范作用是安全文化建设的关键。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关注安全生产,不搞特殊化;在安全工作最困难的局面下,永远承担风险,迎难而上;在管理上一视同仁,使员工在制度面前得到平等对待和人格尊重。领导者要表现出正直,以正面的形象表现自己,做到通过树立个人榜样而起表率作用,率先垂范。
(二)构建本企业安全理念文化,积累员工共识与认同
树立“未雨绸缪,滴水不漏”的安全理念,坚持“以人为本,安全第一,人人重视,预防为主”的安全方针,围绕“人身,设备,防汛,环境”四个重点,以“一切风险可以控制,一切违章可以预防,一切事故可以避免”的安全认识观指导安全生产,着力打造安全精神文化,注重培养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强调企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与个人发展目标的根本统一,极大地激发了广大员工认真落实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自觉性,同时通过在班组设置安全看板、在中控室设置“安全角”等形式,把安全文化植入日常管理;实施亲情管理,组织全厂职工观看了“泪的呼唤”安全警示教育片,把赋予了浓浓情谊的“亲情桌牌”、“温馨提示牌”放置在职工工作中随处可见的位置,时时提醒关注安全;整合厂工、团组织力量,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安全生产月“十个一”活动,不断向员工灌输和渗透企业的安全理念,让员工从内心认同实现安全文化的价值理念,为企业发展营造和谐宽松的人文环境,使员工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转变,形成了良好的安全生产局面。
(三)构建安全制度文化,让规章制度成为员工的日常习惯
发挥企业安全生产委员会的领导作用,全面落实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实施安全目标分级控制管理。建立了安全责任体系、培训体系、监督体系、绩效体系、应急体系等7个管理体系,强化了安全生产的全过程安全监督与管理,以法治安,推行作业的标准化、规范化、流程化,逐步实现了安全工作的可控、在控。
——安全责任体系:按照“四级控制”的原则,逐级签订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建立年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明确企业各级组织、各岗位的年度安全生产目标和控制指标,建立目标体系和控制指标体系。根据各岗位的特点,把安全责任落实到执行和监督的各个层面及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各个岗位,做到责任层层分解,压力层层传递,措施逐级落实。
——安全监督体系:企业自上而下建立完善的安全监督组织机构,完善安全监督网及企业、部门、班组组成的三级安全网,形成完整的安全监督体系,与安全保证体系,共同保证安全目标的实现。
——安全文件体系:逐步建立安全文件体系,做到有“法”可依,有据可查。主要文件有:《安全生产工作规定》、《应急救援预案管理规定》、《反违章管理实施细则》、《安全生产奖惩规定》、《安全监察管理制度》等。
——安全培训体系:坚持“全员培训”的原则。开展安全性评价培训以及新员工入厂的“三级”安全教育和各岗位新上岗、在岗、转岗等常规安全生产培训;结合每年培训计划,定期组织各部门负责人安全生产培训及考试;结合每年培训内容,对企业各层次人员进行安全知识抽考,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反违章技能。
——安全应急处理体系:建立自上而下的生产事故应急救援体系,完善的应急处理指挥机构、工作机构、应急救援队伍和应急救援与处理预案。加强对有关人员进行应急救援与处理预案的培训,定期进行演练,并根据演练和实际情况及时修订、完善应急救援与处理预案,确保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可操作性。
——安全绩效体系:建立安全管理综合评价标准和评价制度,将安全绩效考评纳入部门月度绩效评价体系,每月开展一次安全管理综合评价,并通过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奖惩制度、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度、安全责任追究制度,对实现安全目标、安全生产管理优秀、安全生产做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进行奖励,对发生事故的单位和事故责任人予以处罚。同时,根据绩效评价结果,以及企业内、外部各种因素对企业安全工作的影响,对企业安全工作方针、原则、目标、组织机构、职责分工和规程制度等进行修订、调整,以保证安全管理工作的适宜性和有效性。
——安全归因体系:对企业安全管理中暴露和潜在的隐患,从领导层的机制建设、制度的完善和有效性、管理层的管理能力、执行层的遵章和严格执行的能力进行系统性、层次性、方法性、持续性的各要素进行分析,真正做到对问题的治标治本、举一反三,从而提高安全生产可控、在控能力。(如图2所示)
图2  安全归因体系
厂领导作用的发挥与厂领导的素质密切相关,厂领导的能力、理念和作风决定了厂领导的素质,厂领导作用的发挥在于推进机制建设;企业管理层负责领导企业安全生产部门推进机制建设,通过计划、技术等文件规范机制建设;管理人员实施考核与执行,在考核与执行的过程中通过党政工团的联合作用形成企业文化,培养职工的自觉行为,从而实现安全生产可控在控。
(四)构建安全行为文化,促进企业本质安全
行为文化对企业和组织人员的行为产生规范型、约束性影响,它集中体现了安全理念和安全形象文化对企业和员工的要求。东风发电厂多措并举,安全生产行为文化取得了显著成效。一方面在现有安全评价模型的基础上,借助程序化、系统化、结构化的风险预控管理,创建了生产岗位风险预控系统,采用事前控制模式,从“人、设备、环境”三方面对安全风险进行评估,大大降低了事故发生率,提高企业安全风险的预控水平,达到简化管理程序、优化配置人力财力的目标,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保障;另一方面用管理手段约束人的行为,通过制定《安全生产工作规定》等38项安全管理制度、114个管理规程等措施约束员工的不安全行为;另外,推进技术监督动态管理,制订并实施了《技术监督绩效管理办法(试行)》,运用科学的统计学模型,将技术监督各项指标细化、量化,抽样检查,有效促进了技术监督工作的开展,有力加强了设备管理。
(五)构建安全物质文化,为安全文化建设提供物资保障
安全精神不足和安全物质的投入不足,都必然造成安全管理的缺陷,埋下安全隐患。一是加大技术投入,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工艺来保证不出现人为差错,在近三年的汛前检修工作中,东风发电厂完成了220kV全封闭组合电器大修改造、二号水轮发电机扩大性大修、计算机监控系统改造等46项检修、58项改造项目,完成了2号施工支洞堵头拆除工程、右坝肩加固处理工程、溢洪道坡脚加固处理工程三大隐患治理,有力地夯实了安全基础;二是保证安全生产的有效投入。围绕人身、设备、环境、防汛四个安全工作重点,认真开展隐患排查;按照“安全可靠、先进适用、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设备选型,做到在设备全寿命周期内最优;保证职工职业安全健康劳动保护和生产、生活安全设施规范化的投入;坚持文明生产,重视环境保护工作,选用环保、节能的设备,减少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和电磁污染,保持与周围环境的和谐;三是用安全生产理论和原理指导家庭生活的安全,包括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用电安全、燃气安全、公共安全、家庭安全、逃生与急救等。每一个员工都要树立强烈的安全意识,从自我做起,掌握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遵守安全规章制度,维护公共安全秩序,共同创造更加安全、安定、和谐、文明的生产、生活环境。
四、持续深与拓展,安全文化建设成效显著
(一)推进了安全生产进入良性轨道
事故将严重影响企业有序生产和经营。企业安全生产状态的实质就是企业安全文化水平的效应。一方面共同的安全文化价值观形成凝聚力和向心力,面对“6·28”小区暴雨,全厂上下反应迅速,在第一时间按照该厂《小区暴雨危险点分析及防范措施》进行了全面检查,成功阻止了一次水淹厂房事件;另一方面用企业安全文化的力量为安全生产服务,充分发挥技术、管理、生产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成功推进实施了《检修管理办法》、《检修文件包管理标准》、《技术监督绩效管理办法(试行)》,推进了点检定修管理系统和岗位风险预控系统建设,有效促进安全管理工作向着“全员、全面、全过程”方向深入推进,安全生产真正进入了良性的轨道。
(二)促进了安全隐患的排查治理
职工的安全行为与企业的发展有关,通过提升职工的安全素质、安全技能,进一步规范职工安全行为,提高了职工安全觉悟,形成了主动消除安全隐患、主动纠正习惯性违章的良好氛围,在生产现场设置违章曝光栏,各班组、各部门主动查找安全隐患,层层抓违章,严格履行安全责任联责制,有力确保了安全规程的落实。
(三)形成了安全生产的良性长效机制
安全文化是职工在安全生产实践中形成的价值观念、行为习惯和行为准则,东风发电厂致力于把安全管理提升到文化管理,建立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提升企业本质安全水平。截止2010年7月31日,实现连续安全生产1926天,已累计发电295.24亿kw·h,创工业总产值48.36亿元,连续三年获得集团公司安全生产先进单位光荣称号。
(四)保障了对企业和职工的长期激励作用
以正向的激励和反向压力不断规范、约束企业和职工的行为,使其既有搞好安全生产的长期动力,又有主动律己、克服习惯性违章的自觉性。广大员工严格执行意识、精细管理意识、团队协作意识和创新竞争意识明显增强,企业发展的内在活力进一步激发。2009年,东风发电厂荣获全国水力电力质量管理协会“全国电力行业实施卓越绩效模式先进企业”、第十六届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二等奖等多项荣誉。
五、结束语
企业安全文化建设是一项基础的、有战略有意义的系统工程,需要企业持之以恒抓下去。安全文化是需要积淀、底蕴和提炼,不是一朝一夕形成。企业领导是企业安全文化的设计者、倡导者和实践者,创建一流的企业安全文化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须不断完善安全文化建设机制,建立更加符合人性化管理的安全文化,将安全观念渗透于一切活动和整个企业中,营造良好的心里素质、科学的思维方式、共同的安全行为去向以及文明生产和生活秩序,建设本质性安全企业,实现安全生产的长治久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