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文化力的表现及其发挥(精选多篇)

第一篇:浅谈企业文化力的表现及其发挥

浅谈企业文化力的表现及其发挥(精选多篇)

浅谈企业文化力的表现及其发挥

近年来,众多知名的大企业和企业集团,依靠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不仅立足了神州大地,而且跨出了国门,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经营业绩,从而使企业文化建设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呈现出理论上百家争鸣,实践上百花齐放的局面。之所以如此,就是因为企业文化作用的最直接对象正是生产力三要素中最活跃的因素——人,即劳动者本身,并通过人的活动显现出其生产力的特征及其在促进企业发展过程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因而也有理论工作者将企业文化的这种生产力作用称之为企业文化力。本文试就企业文化最直接的作用对象是劳动者本身这一角度,对企业文化的本质和企业文化力的表现及其发挥谈一点粗浅的认识。

一、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企业作为一个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部门,其存在的唯一理由和追求的最终目标,就是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企业能否生存,能否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第一取决于企业的生产力水平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方式,第二取决于企业的产品(包括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或服务能否满足市场或客户的需求,更确切地应该说是企业的产品或服务能否反应当代的社会文明,能否代表未来社会文明的发展方向。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企业运做的结果,是社会文明的一个组成部分。而文化就其本意来说,就是人力有目的地施与自然所产生的结果,即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也就是社会文明的反应和标志。因此,共同构筑社会文明便将企业与文化有机而又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但要理解企业文化的含义,决不能将企业和文化这两个概念简单地相加。观察几十年来企业文化的发展,特别是一些知名企业的成功实践,我们不难看出,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目的性和文化本身的目的性之间有着必然的内在联系。并且在这两个“目的性”之间,后者越来越居于主导地位,而前者则是具体的实践过程。事实上,不管你承认不成认,只要有企业,就有企业文化,而且正是文化指导着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因为文化的“目的性”首先是一种意识性的文明,是一种尚待物化的文明,只有通过企业的实践才能变成现实性的文明。历史发展到今天,可以说企业中的“意识性文明”不仅已经成为职工对企业文明程度的一种反映、一种认同、一种积淀,而且还包含着一些理性的思考、一些精神的升华、一些美好的向往,同时也是企业在生产经营活动中正在或尚待物化的更高层次上的文明。在反映中思考,在认同中升华,在积淀中憧憬,这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并由此推动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因此我认为,所谓企业文化,就是企业在构筑现代文明中,不断地树立与时俱进的主体意识,并将这种主体意识不断地加以物化(既对象化)的实践过程。也就是说,企业文化在本质上是“文而物化”的过程。他要求企业不断地将新的观念的东西转化为现实的东西。也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企业文化最直接的作用对象首先是人,是人的意识。

二、企业文化力的表现

企业文化也是生产力,这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基于上述认识,透过一些知名企业的成功实践,我们可以进一步地认识到,企业文化最基本的功能就在于“化”人,使人通过文化的视角去观察、审视社会文明的发展,树立与时俱进的主体意识,进而通过企业的各种生产经营活动加以实施,从不同的侧面表现出其生产力的特征。

(一)引导立业的洞察判断力

所谓立业,就是创办企业。要创办一个什么样的企业?这个企业将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或者为社会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等问题,在未实施之前,都只是创办者脑海中的一种意识,其目的性非常明确,那就是要创办一家企业。正如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出的那样:“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如果创办者的意识能够基于文化层面上的观察和思考,使立业的目的符合当代社会文明的发展。生产经营的产品或服务符合市场的需求,符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尤其是在引领社会文明、开创新兴产业或服务领域的情况下,必将为企业的成功和获得可持续发展,为企业赢得市场竞争的主动权和更大的获利能力奠定坚实的前提条件,这已经被许多知名企业的成功实践所证明。

(二)整和生产方式的协调力

企业内部的生产方式不仅是企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整个社会文明的具体体现,更是企业谋取最大利益的根本保证。观察一些知名企业的成功实践,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企业文化力最直接的作用对象是人,并且最终表现在企业内部的生产方式上。历史发展到今天,生产力的发展日新月异,企业内部生产关系的各个方面充满着当代文化的内涵,并从不同的侧面展示着企业文明。自觉地从文化的层面上审视当代生产力的发展状况,积极主动地调整包括组织结构、管理机制、用人机制、规章制度等在内的各种生产关系,就能够使二者更加紧密地结合起来,构筑起符合当代文明、代表未来文明的企业内部先进的生产方式,从而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三)远景目标的导向力

当今世界,经济与文化之间的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日趋紧密。因为一切经济成果最终都是以文化(即文明)的形式展现出来的,而文化这种意识性文明又必须通过经济的形式加以转化才能实现。事实上,这个转化过程在企业里也正是“文而物化”的实践过程,更是企业文化力的具体体现。所以有人说“昨天的文化就是今天的经济,今天的文化就是明天的经济”。因此,只要我们能够站在文化的层面上审视、观察今天的社会文明和企业文明,吃透国家的相关政策和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就能够为企业描绘出理性的、面向未来的远景发展目标,从而使今天的文化力转化为明天的经济力,使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游刃有余。

(四)企业创新的推动力

创新是企业获得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和保证。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永葆青春活力。创新包括管理创新、科技创新、经营理念的创新、价值观的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创新、企业形象的创新等各个方面,必须整体推进,不可偏废。仅靠某一个方面的创新,企业的获利必定是眼前的、短暂的。因为任何一个方面的创新,都只能从一个侧面反映企业文化(既文明),并不能从整体上反映企业文化(文明)的发展水平。基于文化层面上的思考,有利于企业从整体上理性地、全面地开展创新工作。据悉,在戴尔公司内部,就有意识地设立了红、蓝两支队伍,前者从各个方面开展创新工作,引领企业的发展。后者则从各个方面研究反制的办法,试图击垮前者。这样做的结果,不仅有力地推进了戴尔公司的企业创新,保证了企业的昌盛不衰,而且这种做法本身已经成为一种文化现象,也是该公司制胜的一大法宝。

(五)凝聚职工心智的感召力

企业文化作为一种“文而物化”的过程,就是要将企业的意识性文明对象化,实施并完成这一过程的主体只能是人,即企业职工。说来也巧,企业的“企”字,恰恰是由一个“人”字和一个“止”字所组成。正可谓企业因“人”而“业”兴,无“人”而“业”止。虽然企业文化实践的主体是人,但决不是说企业文化只能被动地适应于人。事实已经充分地证明,

企业文化力最直接的作用对象是人,企业文化最基本的功能也在于“化”人。企业文化力最为突出的表现,就在于它能够促使企业基于文化层面上的观察、思考,人性化地为职工搭建出全面发展、实现自身价值的理想平台,使他们认同企业的主体意识、远景目标、经营思想、价值观念、企业精神和企业在打造品牌、树立社会形象方面所做的各种努力,从而赢得职工之心,急企业之所急,想企业之所想,将自己的智慧无私地奉献给企业,形成强大的感召力。

(六)推进社会文明的辐射力

企业文化力不仅表现在推动企业自身的发展壮大上,而且在推进整个社会文明进程上也会表现出强大的辐射力。企业文化(文明)虽然建立在社会文化(文明)的基础上,但企业文化(文明)的发展却从各个方面向社会辐射,影响和推动着社会文化(文明)的发展。一个新兴产业的诞生、一个新产品的开发成功、一种新的管理思想的形成、一种新的服务领域或服务理念的开创等等,都能够使整个社会文化(文明)产生跳跃式的、划时代的发展,从根本上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例如电灯、电话的发明,汽车、计算机的普及等等,无不使人们亲身感受到社会文明日新月异的变化。今天,知识经济、信息时代更向人们展示着未来社会文明的发展趋势。因此,企业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未来的企业也必定是文化型的企业。

三、企业文化力的发挥

综上所述,企业文化中的“文”首先是企业基于社会文化(文明)层面上的观察思考树立起来的一种主体意识,或者说是一种意识形态的文明。而企业文化中的“化”就是物化,即将企业的主体意识对象化。所谓企业文化建设,实质上就是企业树立主体意识进而将其对象化的过程,将意识形态文明转为物质形态文明的过程。要充分发挥企业文化力的作用,也必须紧紧抓住“立意”和“物化”这两个环节,才能取得实际效果。

(一)进一步提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

提高对企业文化的认识,就是要站在社会文明这个制高点上来认识企业文化。当前,理论界对企业文化本质(内涵、定义)的界定仍然层出不尽,如管理理论说、企业精神说、价值观念说、经营理念说、企业形象说等等。这些虽然都属于企业文化的内容,但都只是从某一个侧面反映企业文化,并不能反映企业文化的全部内容。正因为对企业文化的认识不同,在实践中所取得的效果也不同,层次更是参差不齐,有的以个别代替一般,有的以偏代全,有的将企业文化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或思想政治工作混为一谈,有的甚至直接将企业的文化生活(文体活动或文化现象)等同于企业文化,一些报刊也对此时常予以宣传报道,乃至出现了偏差或误导。企业的全体职工,特别是决策层必须深刻地认识到,企业

文化的本质就在于“文而物化”,其运作的结果就是企业文明,同时也是社会文明的具体体现。只有这样,企业才能站在整个社会文明的高度,从企业管理、经营思想、产品开发、服务理念等不同的角度,观察思考现代企业中各方面的文明成果,从而树立既符合当代社会文明,又能代表未来社会文明的主体意识,提高决策水平,使企业文化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二)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如前所述,企业因“人”而“业”兴,无“人”而“业”止。在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人的智力已成为经济增长和创造财富的支点,市场和企业间的竞争也集中表现为对人才的竞争。只有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的发挥,企业才有前途可言。人是既有思想、又有个性,既有自身的基本价值观念、又有自己人生目标的。从历史的角度去观察,人类的一切活动,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发展,即获得最大的物质利益和精神利益。在市场经济条件

下,企业要想留住人才,凝聚职工的心智,第一要为其提供与之贡献率相适应的报酬,第二要满足与其贡献率相适应的成就感,第三要为其创造有利于身心健康和愉悦的生产生活环境。因此,企业的决策层一定要充分运用企业文化力最直接的作用对象是人这一特点,站在文化的高度,通过不断地调整企业内部的生产方式、协调内部的生产关系、改进管理体制和用人机制、建立健全竞争奖励机制、加强上下级之间的信息沟通等各种途径,为职工搭建全面发展的平台,充分满足职工的人性化要求,使职工真正地将自己与企业融会在一起,从而使企业文化力得到充分地发挥。

(三)培育企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

现代企业的内质外形是竞争实力的重要体现。内质反映着企业的个性及其思想成果,是以企业精神为核心的精神支柱。外形反映着企业的整体素质,是以企业品牌为核心的市场“准入证”。因此,企业应该站在文化的层面上,认真观察思考当代企业的优秀成果,在精心培育和创造既符合时代要求,又独具特色的企业精神的基础上,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打造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企业品牌。使企业的性质、宗旨、经营规模、产品质量、服务特色、发展战略和职工的精神风貌为社会所认同,从而进入市场并进一步开拓市场,使企业文化力得到充分的发挥。

总之,企业文化力表现在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之中,对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重要作用。但社会在发展,历史在进步,企业文化也只有在不断创新中才能得到进一步发展,企业文化力也才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第二篇:培育企业文化力

在“融合” 中培育企业文化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长丰集团的文化是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开放融合系统."融合"是李建新董事长的一种胸怀与智慧,也是长丰企业文化的一种生长机制.长丰集团股权多元化、人员多元化、产品多元化,靠融合来整合,企业文化由零散变系统、由陈旧变新颖、由弱势变优势,靠融合来培育.长丰集团始终将优秀的军工文化、民族文化、世界文化等融入现代企业管理之中,不断丰富了企业的文化底蕴,夯实了企业的文化根基,提炼了企业的文化特质.以观念融通彰显个性

随着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长丰集团由"等米下锅"向"找米下锅"转变,由封闭向开放转变,由军工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在企业转型的过程中,文化的冲突、观念的碰撞、思想的交锋必然伴随着阵痛.如何最大限度减轻这种阵痛,使企业获得新生,长丰人靠的是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的融合理念,从中凸现出长丰企业文化的鲜明个性.

将企业文化与传统文化融通.狭路相逢勇者胜,勇者相逢智者胜.适者生存,市场经济规律的扛杆把长丰集团推向更高层次.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从1984年民选厂长李建新上任至今,长丰集团探索出了一条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与健全科学管理相结合、与优化资本结构相结合,走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生产的企业集团发展之路,也找到了贯通优秀传统文化和现代企业文化的切入点.长丰集团在厂区内竖立了两座巨大、雄伟的不锈钢雕塑:一座是猎豹飞腾,一座是 "夸父追日".两座雕塑的姿态虽不同,但精神却一致:奔腾而行,勇往直前,自强不息,追求卓越,这是长丰企业文化象征与传统文化神韵完美和谐的展示.长丰的发展史是一部艰苦奋斗、艰苦朴素、艰苦创业的历史.长丰集团的前身是中国人民解放军7319工厂,始建于1950年,尽管已经走过了50多个春秋,现已成为名副其实的现代企业,但艰苦奋斗的传统没有丢.正是这种传统和精神,使长丰集团始终能在艰难的创业环境中意气奋发求生存,在艰辛的创业过程中斗志昂扬求奋进,在艰苦的创业条件下坚忍不拔求发展."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在长丰集团,"勤俭持家、勤俭建厂"蔚然成风.世界着名汽车制造商戴姆勒克莱斯勒一位副总裁在参观长丰集团后感慨地说:"没想到在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有这么一个好的汽车制造企业能生产出这么好的产品,没有想到你们只花了3.2亿元人民币就形成了年产3万辆汽车的规模,形成这样的规模在欧洲至少得花3~5亿美元技改资金."这正是长丰人艰苦奋斗精神的体现,也是开拓进取、创新发展的结果.将企业文化与军工文化融通.长丰集团是一个老牌军工企业,359旅的老战士、塔山英雄连的指导员先后担任过原工厂的党委书记,有老八路的传统,有军人的大气、正气、硬气.长丰至今还保留着作息时间吹军号的习惯,在阵阵军号声中,员工开始警醒,机器开始复苏,流水线开始活跃.对于员工来说,军号就是命令、就是激励、就是行动.员工听惯了军号,离不开军号,也改不了军人的气质,连上班和进食堂都自觉排队."作风严谨、纪律严明、敢打硬仗"的军人风范构筑了长丰集团企业文化的基石.当工厂从繁华的闹市广州迁往湖南的偏远小镇冷水滩时,长丰的前辈们没有怨言、没有退缩、没有停步,履行军人服从命令的天职,讲打就打,说干就干,背起背包,挥师北上,在一张白纸上描绘最新最美的图画,在穷乡僻壤之间谱写最新最美的乐章.1987年,当总后勤部下达试制新型越野汽车的任务后,长丰立即投入战斗,没有资金,想办法自筹;没有模具,自己制造;缺乏人才,向社会招聘.不到一年功夫,长丰就建成了年单班生产5000辆能力的车身冲压、焊装、磷化、喷漆、总装、内装和整车检测七条具有国内先进水平的生产流水线,并投入批量生产.永州基地生产线设计的年生产能力是3万台,2014年单班就生产了3万台,靠的是军人作风的顽强打拼.

将企业文化与世界文化融通.人类文明成果具有共享性.以李建新为领头雁的长丰人,以世界的眼光、敏捷的思维、开放的文化气度,吸纳融汇人类文明的优秀成果,通过几年的艰辛谈判,引

进日本三菱的技术、人才、资本和管理.长丰的员工在与日本三菱公司技术管理人员的交流中,学到了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学到了看板生产、质量和工艺操作程序等技术,顺利实现了产品的更新换代,同时也给长丰集团带来了全新的经营理念.但引进不是目的,创新发展才是关键.李建新说,"要继承和发扬一切优秀的企业文化,要认真学习和吸收国内外先进企业文化的创建经验,结合企业精神不断实践,形成'长丰文化'体系".在引进过程中,长丰集团不是简单地照搬照套,而是采取"洋为中用"的策略,在引进中嫁接,在嫁接中转化,在转化中创新,为的是让"猎豹"品牌发扬光大,让民族汽车工业大展雄风.长丰集团与国际汽车巨头的合作合资,决不会放弃对企业的控制权和商标权."升华的是民族的尊严,填平的是人间的坎坷,你要借猎豹的腾飞,把中国的精神传播……"这是长丰集团的厂歌,也是民族尊严、民族感情、民族自信力的表现.

以人际融洽培养团队

企业文化一定意义上是塑造人的文化,是凝聚人的文化.长丰集团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了"做人为先"的管理理念,即关心员工,爱护员工、理解员工、尊重员工、成就员工.通过创设事业的平台,创造和谐的人文环境,营造相互关心、精诚合作的人际关系,将企业全体员工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一个充满活力的高效工作氛围之中,培养员工的团队精神.

以亲和力铺设事业平台.长丰企业是一个充满凝聚力的团队,长丰的事业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磁场."水深鱼极乐,林茂鸟自归."员工乐于奉献,是因为长丰的领导层富有亲民的作风;员工同心同德,是因为长丰集团有这份辉煌的事业.长丰的领导十分珍惜这个事业平台,以亲民的魅力、朴实的作风形成了很强的凝聚力.从董事长到部门经理,从党委书记到车间支部书记,个个和蔼可亲、平易近人.有一些企业招聘的人换了一茬又一茬,而长丰集团是"多换思想少换人",充分尊重人、积极成就人,使员工有认同感、使命感、成就感和归宿感.李阳是1998年分配到公司的一名大学生,2014年4月提出要到外面闯一闯,公司人力资源部对他表示理解,同意他辞职.2014年初,公司意外接到李阳的求职电话,说他发现长丰有很多别的公司没有的优势,还是想再回到长丰成就一番事业.长丰的领导宽大为怀,以事业为重,再次向李阳伸出欢迎之手."李阳现象"就是长丰亲和力的一个佐证.

以爱心创造温馨环境.爱心形成的向心力是巨大的.长丰集团的爱心体现在对员工的人文关怀上,体现在不惜巨资为员工创设优美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上.长丰集团始终注重员工的切身利益,始终坚持"产品新、效益好、贡献大、职工富"的治理企业的目标.几年来,长丰按照"全面净化、科学绿化、整体美化"的要求,集资2014万元新建4.76万平方米安居工程;投资40万元解决职工"菜篮子工程";投资500多万元新建旱冰场、歌舞厅、图书馆、门球场、棋牌室、闭路电视系统等娱乐场所与文化设施.2014年7月又启动了广厦社区工程,花20146万元新建员工住宅中心、医疗保健中心和文化娱乐中心.温馨、舒适、和谐环境的打造,使员工更加热爱企业、热爱岗位,身在企业、心向企业.

以感情线编织情感网络.感情培育的忠诚度是长丰团队的纽带.由于历史的原因,长丰的职工来自全国各地,三代、四代同厂,从祖辈、父辈到儿孙都在为长丰集团的发展奉献力量.几十年来,在长丰集团没有陈旧的家族意识,没有狭隘的地域观念,职工感情融洽,"一家生火百家暖",具有丰富的人际感情资源."人是感情的符号",长丰领导层通过定期开展谈心活动、开设"职工爱心服务热线"、为员工送生日贺卡、组织员工外出旅游、解决员工子女就业等,整合了这种感情资源,利用情感文化所具有的人际关系的纽带功能,培育了员工对企业的信任度和忠诚度.目前,公司上下同艰苦、共荣辱,有难同当、有福同享,相互支持、相互体贴,产生心灵的默契、行为的互动,创建了一个温情的"职工之家".通过多种方式与载体,将员工融入企业浓浓情感之中,形成"有你有我有企业"的情感网络.现在,从集团到子公司到班组,无论是老员工还是新员工都能感受到长丰大家庭的温暖,长丰集团也因此获得了"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的荣誉称号.

以价值融汇弘扬精神

人的价值高于物的价值,集体的价值高于个人的价值,社会价值高于企业的价值.价值理念决

定行为准则.长丰集团以"做中国越野车的先锋,做中国民族工业的脊梁"为己任,把个人利益融入到集体利益、企业利益融入到国家利益、眼前利益融入到长远利益之中,把个人的奋斗目标融入到不断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的整体事业之中,使职工的个人价值、公司的核心价值以及整个企业的社会价值充分体现出来.

实现员工的自我价值.只有在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意识的驱使下,员工才可能在自己岗位上尽心尽力创造一流的工作业(请继续 关注本站:)绩.但员工事业心的萌发,与员工的自我价值是否得到体现密切相关.长丰集团为了让员工充分体现自我价值,一是给员工创造自我发展的平台.公司不怕花钱,不断加大员工的培训力度,诚心诚意为员工提供进步的阶梯,并兑现"你有多大的才能,就给你搭建多大的舞台"的承诺.二是在政治上给员工成长的空间,时时关心员工的思想进步,增强员工的主人翁意识.三是在生活中给员工舒适的工作与生活环境,使员工有强烈的归宿感;在收入上给员工优厚的待遇,使员工有工作的成就感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感.近几年,长丰集团职工的工资连年攀升,2014年人均达到36520元.

实现企业的核心价值.不发展就不能生存,不创新就不能发展."创新发展,追求卓越"是长丰集团的核心价值观.这种核心价值观是长丰人用精神和意志凝成的,体现在长丰人一往无前的精神意志、超越自我的精神动力、追求崇高的精神品质之中.长丰集团始终盯住"世界一流技术、中国越野车之王"的战略目标,不断拼搏进取,全体员工讲大局、讲奉献、讲风格,比干劲、比技能、比创新,同心同德,奋发图强,把个人的价值融入企业的共同价值之中,将个人追求的目标与企业发展的目标结合起来,为实现企业的核心价值而作不懈的努力.正是创新发展,追求卓越,高起点引进、高水平创新、高水准服务,使猎豹品牌名扬天下,使长丰企业日新月异.1998年7月,猎豹汽车攀越青藏高原,创造轮式汽车登上海拔6000米的世界纪录,占尽"卓越"风光;50周年国庆,猎豹车作为共和国第三代礼炮牵引车首次亮相天安门,尽显"卓越"风流;1999年12月20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乘坐猎豹车率先驶进澳门,再现"卓越"风采;2014年12月,猎豹飞腾荣膺有中国车坛奥斯卡之称的"中国2014年度车型"suv组中的惟一大奖,又见"卓越"风范.

实现长丰的社会价值.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企业的价值体现最终表现为社会效益."关爱社会,回报社会"是长丰人的思想境界.在企业艰苦创业、不断发展壮大的过程中,长丰集团没有忘记自己社会的责任,没有忘记推动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倾心回报社会,努力实现自身的社会价值.多年来,长丰集团积极开辟多条渠道,如赞助重大社会活动、关爱弱势群体、赞助希望工程、开展扶贫救灾、安置下岗职工、增加就业等来实现企业的社会追求.2014年以来,长丰集团实现利税35亿多元;为装备部队销售让利8000万元;资助公益事业4000多万元;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冷水滩区蔡市镇、张家界(资讯 行情 论坛)桑植贺龙故乡以及江华县捐资修建了4所长丰希望小学;员工义务献血38000多毫升,安置当地社会下岗职工1000余名.2014年,长丰集团被湖南省委、省政府评为"文明单位".在2014年奥运会开赛之际,为鼓励我国奥运健儿发扬"更高、更快、更强"的拼搏精神,为国争光,长丰集团8月5日在长沙举行猎豹飞腾助威本届奥运的签约仪式,郑重承诺:得一块金牌,奖一台"猎豹"汽车

第三篇: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

企业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一般以下几个:

1、制度。管理制度的建设要充分结合人性化管理机制而制定,不少公司的管理制度中,很难体现出企业的福利,对员工的关怀,有的尽是罚款等这样的条款,当然,也不是说制度任由员工胡乱,制度管理只要将员工的行为保持在一个可控制的范围内就行,也就是收紧自如。

2、企业的薪酬福利。很多企业的薪酬管理是不规范的,定酬是很随意的,随着向宽带薪酬的转变,企业的薪酬管理应该更注重公平和公正以及合理性。福利上,比如相关的工龄、年终、生日、旅游、社保跟上。就算企业的效益无法全部满足,可以相应的建立一些花费不多的福利项目。

3、管理人员的领导和执行。企业文化有老板的影子,但是企业大了,老板是不会去执行企业文化的,企业文化的载体建设需要管理人员的参与。所以这时候,管理人员对企业文化的正确理解很重要,比如老板希望管理人员对员工正直,可能个别人员根据个人喜好调整薪资或者产生偏爱。

4、其他企业文化项目的建设。图书馆、体育项目、一些文化活动。这些其实都很简单。但是这样的活动的组织,需要的是员工的积极参与性和老板的重视性。 所以,企业文化的建设,其实就是其表现形式也就是我们说的载体的建设,企业文化不需要空幻,它应该活生生的展现在员工身边,让员工看到、感受到、体会到,从而员工才会参与到,甚至参与到建设企业文化的活动中去。

第四篇:企业文化及其含义

一、企业文化及其含义

企业文化是指企业在一系列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实践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为全体员工所认同、遵守、带有本企业特色的价值观念,包括经营准则、经营作风、企业精神、道德规范和发展目标等的总和。同时,企业文化还是企业在相当长的时间沉淀中形成的文化观念、历史传统、共同价值观念、道德规范、行为准则等企业的意识形态。企业领导者把文化的变化人的功能应用于企业,以解决现代企业管理中的问题,就有了企业文化。简而言之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所特有的哲学思想和性格特征。这是企业战略决策与经营政策的内驱因素,也是企业一切制度有效运作的基础。它是凝聚员工精神的领袖,是员工行为的航向灯。企业文化是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其他企业难以模仿的核心资源。实践中一个企业要长远的发展,就必须进行战略的管理,而战略的管理需要一个文化氛围的支撑。实践证明,虽然一般的企业都有与其匹配的企业文化,但是杰出的企业都有着强有力的企业文化。特别是当企业的外在竞争环境发生变化的时候,企业文化也需要得到相应的改变。具体来讲,企业文化具有以下内涵

(一)企业文化是包装企业是产品,企业文化是产品外面的包装,详细的“核心价值观、基本价值观”等是包装上的说明文字。这样的包装,有利于推广企业这个产品,树立企业形象,增加企业在市场中、在政府中、在客户中、在员工中的竞争力。站在管理者的角度上,企业文化是传达管理者思想的最好方式。一个没有企业文化的企业,管理者是没有思想的,有自己思想的老板,企业一定有自己的性格和特点,有某种文化。所以站在企业是个产品的角度来看,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包装。(二)企业文化是规矩企业文化是公司中不成文规矩的集合。管理者要统一整个企业的思想,要求大家按照管理者的意志动作。因此,企业中制定了很多规章和制度。但是所有这些规章和制度,都有一个基础,这个基础是管理者的思想。但在企业中还有很多不成文的规矩。把这些规矩进行集中,进行提炼,就总结出了企业文化。中层管理人员在处理彼此关系时,要遵守一定的规定,还要符合某种约定俗成的规矩。这时候,企业文化就起着润滑剂的作用。它使得双方保持沟通平台,减少企业中的纷争。这样,企业文化和管理制度相互配合,使得企业降低管理成本,提升了企业的执行力。

二、企业文化的三个层次(一)企业物质文化企业物质文化是由企业员工创造的产品和各种物质设施等构成的器物文化,它是一种以物质为形态的表层企业文化,是企业行为文化和企业精神文化的显现和外化结晶。包括企业环境(工作环境和生活环境)、企业器物(企业产品、企业生产资料、文化实物)、企业标识(企业名称、企业象征物)。(二)企业行为文化企业行为文化是企业人只在生产经营、人际关系中产生的活动文化,它是以人的行为为形态的中层企业文化,以动态形式作为存在形式。包括企业目标、企业制度、企业民主、企业文化活动、企业人际关系等。[

(三)企业精神文化企业精神文化,是企业在生产经营中形成的一种企业意识和文化观念,它是一种以意识形态存在的深层企业文化。包括企业哲学、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及企业道德等。

第五篇:企业文化定位解读—企业文化力

企业文化定位解读—企业文化力

上海复大品牌研究所执行所长、上海复为品牌策划公司总经理陈洪涌博士认为:企业文化不是“企业+文化”的简单组合,更不是附庸风雅的装饰品,而是企业的精神主宰。文化修养从深层影响着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价值取向以及个性特征。文化对组织的意义和影响更是如此。文化对组织成员的精神培养、对组织机体运行秩序的维系、对组织协作力的巩固和凝聚、对组织创新能力的提升都将是不可替代的。其形式也好,内容也好,都是极其细致而实际的。空洞的口号、铺排的文字、华丽的说辞不是企业文化,而是企业组织精神空乏时借以藏拙的幌子。这样的“文化”不仅组织成员听了云里雾里,就连其倡扬者本身也不知其所以然。

没有优秀的组织文化便不会有卓越的企业。要开展企业文化建设,首先就必须对企业文化进行定位。员工所做的每一件事情,无非都是企业经营的一个细部截取,不弄清定位,就会道不明、做不顺。既然是定位,就要争取定得更准一些,参照系更明确一些,这样不但利于理解,也利于操作。

当前有关企业文化的表述,最有代表性的说法是:企业文化是企业全体成员的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及企业规范、企业生存氛围的总和。看起来这个说法几乎涵盖了企业范围内的所有方面,涉及企业战略、人才、制度、规范、生产、营销、产品、品牌、公关宣传、形象设计等。这一套东西是很全,可谓面面俱到,是很好的理论的东西,拿出这一套东西基本就让别人不太容易从理论框架上找出什么毛病;但是,这里产生一个问题,那就是在实践中具体做起来难以集中精力,让人有无所措手的茫然之感。这个“代表性”的说法把定位弄得太大,参照系弄得太宽——各方面的事情都和企业文化有关系,这是不错的,但不能把他们等同起来。不然的话,“文化是个筐,什么都能往里装”,这样对企业文化的建设没有好处。

只有对企业文化明确定位,才能有利于集中解决问题,并进一步辐射至企业的各个方面。那么,企业文化究竟该怎样定位才比较有利于工作呢?

我们建议:要在企业范围内,找出企业文化定位的参照物。企业文化的参照物主要有企业决策、行政管理、生产经营、人力资源、利益分配和公共关系等。既然是参照物,那么企业文化范畴的内容和特征将是这几个方面都不具备的。由此得出,企业文化的特点大致是:非决策的、非经营的、非制度的、非管理的、非功利的。由此,企业文化的目标指向就是要在企业内部倡导和营造一种积极健康、活泼和谐的精神氛围。

解决好企业文化的定位问题,能够对企业的各方面工作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从而体现企业文化的价值,使员工的精神状态和氛围能够产生一种力量,我们称之为企业文化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