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问题(精选多篇)

第一篇: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问题

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问题(精选多篇)

文章标题:管理学发展及其方法论问题

一、引言

谈到中国式管理,人们就会联想到易经、孔子、道、仁义等,甚至有学者把中国式管理分四类:由儒家思想及于现代管理;从《孙子兵法》演绎出的经营谋略;中国帝王学与企业管理;禅宗与管理人员个人修炼。但无论哪一类、哪一种管理思想,无不涉及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无不出自于古代中国的政府

管理社会的思想。而且,如果说到真正具有“企业”意义的组织,最早也不过是近代史上外国人在中国投资开设的工厂或企业,而在传统思想的组成部分里,对于“组织”的概念除了“家”便是“国”了。因此,中国的管理思想脱离不了政府管理社会的窠臼,其思维结构、思维模式必然也带有这种痕迹。

另外,雷原先生指出,“研究中国式管理必须从研究中国文化开始,只有抓住中国文化所揭示的最深层次的理念、价值观,才能真正了解中国人。”而且他认为,要真正了解、把握中国文化,就必须了解农耕文明的特点。了解这种农耕文明为什么会导致独特的、不同于西方的管理思维结构、思维模式?

还有学者研究得出观点认为,中国人的某些思维结构的特点不利于大规模组织的生产。包括《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作者——韦伯,也认为西方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新教伦理,而中国却缺乏这种宗教背景作为发展的动力。还有日裔美国学者福山在《信任:社会美德与创造经济繁荣》中讲到,中国的信任关系是建立在血缘关系上的,因此在超越家庭以外的大型企业中,是一种低信任度的文化,缺乏量化思维,不善团队合作等等,那么中国企业的前途何在?这种单向度地批判中国文化传统的做法,对中国式管理是一种悲观的论调,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没有深究中国式管理的内在思维结构和思维模式。

因此,对中国式管理模式的讨论,必须从其内在的思维结构、思维模式之特征开始,因为这些是构成中国式管理的主要内容,也是其存在的最大理由。

二、集权式管理的思维结构和模式

由此,我们将开始来探讨农耕文明下的思维方式的特点,首先,民族生存的自然环境的因素。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获取生产、生活资料的基础,然而,每个民族的自然环境和生存条件是极不相同的。尤其在生产力发展处于程度较低的阶段,人们对大自然的依赖性很大,所谓“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自然环境的不同自然使一些民族的地理、气候条件适宜于从事农业,而另一些则适宜于从事商业、贸易。这样,各民族在不同的环境下创造着各自不同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就形成了各自的文化体系。有的民族具有封闭性,而有的民族则具有开放性,如我国的传统文化相对而言就具有封闭性的特点。

其次,不同的经济生产方式和经济形态对一个民族文化的形成和发展有极大的影响,而中国长期处于小农自然经济的形态,这种形式是以自给自足为经济特征的。因此长期以来我们形成的是重农轻商的传统,因为只有农业可以循环生产,只有农业是可持续性的恒产,而有恒产才有恒心,社会才有稳定。虽然也有商品交换的存在,但是由于传统的政治上的重农抑商,商品经济在很长的时期都受到压抑。因此在自然经济成长下的农业文化,有一种求稳定的心理和观念,这是统治者制定政策的出发点,也是政府管理社会的价值取向。

再次,不同的社会政治生活结构,决定了不同的政治文化体系。在我国古代,奠基于以小农为基础的自然经济,在政治上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同时,血缘关系长期影响着我国社会,在我国的政治文化中长期保留了专制思想和家族观念,人们对君权的认同,清官思想的保留,家长作风的存在,都是其表现。所以,不同的政治生活结构,就创造不同的政治文化环境,培植不同的政治情感和政治心态,形成不同的政治观念,也就造成不同的政治文化。从政治文明的角度来看,这种政治文化确实与现代政治文明所强调的民主、独立、自由等格格不入,但从另一方面看,在这种政治文化影响下的政府管理思想,在大到国家,小到家庭的组织管理中维持了那么长的历史,这在某种程度上说,这种管理是非常成功的,其合理的内核不应该被忽略。

农业社会的生产方式还影响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关于人的构成理论,在农耕社会中,人们要取得理想的收成,必须具备有关天气、播种以及收获贮藏等方面的丰富知识,而在古代以父系家庭或家族为基本生产单位的情况下,此类知识往往靠家族内部的代相传承。因此祖先不仅具有血缘传递的属性,还兼有农耕社会的经验传递这一属性。滋生于农业社会的孝道理论于是就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孝养,二是继志述事。

《礼记·中庸》:“夫孝者(请帮助宣传好范文 网:),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也。”

实际上,有关于“人”的原初观念,就是农业社会中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的结合体,也就是说,人的构成与天地父母是分不开的,人既是天地的造物,又是父母的造物,于是人便成了天地二元和父母二元的结合体。这种自然及

第二篇:管理学方法论

课堂作业:

练习一:构建理论与形成假设

研究“为什么有些公司的信息系统比其他公司更好?”这一问题

(1)提出与此研究问题有关的概念

信息系统,企业信息系统,构建信息系统的目的,信息系统的覆盖范围,信息系统的实施条件,信息系统管理模式

(2)提出有关的假设

假设1:有些公司的信息系统构建目的比其他公司更明确。

假设2:有些公司的信息系统覆盖范围比其他公司更广泛。

假设3:有些公司信息系统实施的条件比其他公司更有利。

假设4:有些公司信息系统的管理模式比其他公司更先进。

练习二:概念性操作

为下列每个企业管理中常用的概念提供两个以上不同的操作变量。

员工士气,组织氛围,组织文化,领导,激励,商业伦理,生产效率,竞争力,民主,独断

1、员工士气

(1)员工的需求:人的行动往往是由于有需求才进行的,企业只有满足了员工的需求,才能够要求员工行动,提高员工的士气。

(2)良好的工作环境: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氛围有利于提高员工的士气。

(3)认可和赞美:人的天性是喜欢得到别人的认可与赞美,员工的微小进步,我们应该及时给予真诚的认可与赞美,会提高员工的士气。

2、组织氛围

(1)明确分工:要从制度层面确定各个部门、工作岗位之间的明确分工。部门之间、岗位之间的合作是否顺利是组织氛围好坏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志,明确的分工才能有良好的合作。

(2)企业文化建设:提高员工的工作激情,营造一个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激励、相互关心的组织氛围,从而稳定工作情绪、激发工作热情,形成一个共同的工作价值观,进而产生合力,达成组织目标。

(3)领导者:卓越领导者及其领导艺术的发挥也影响着组织氛围。

3、组织文化

(1)理念文化:理念文化是企业文化的精髓,它是企业组织在从事各类活动时用来解决各种问题的价值观、深层意识和基本品质。理念文化从根本上决定了企业组织其他文化的走向,是一种深层文化。

(2)制度文化:制度文化是企业组织文化的重要媒介,它把理念文化落实实处,落实到日常工作之中。

(3)标志文化:标志文化是企业组织面向社会、反映到社会、提供给社会和市场、满足自己服务对象某种欲望或需求的一切有形实体,它是企业组织文化和制度文化的最终综合体现。它包括企业组织面貌两产品实体和服务等方面。

4、领导

(1)领导者必须有下属或者追随者。

(2)领导者必须拥有影响追随者的能力。

(3)领导行为具有明确的目的,并可以通过影响下属来实现组织目标。

5、激励

(1)物质激励:物质激励是指运用物质的手段使受激励者得到物质上的满足,从而进一步调动其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精神激励:精神激励即内在激励,是指精神方面的无形激励,包括向员工授权、对他们的工作绩效的认可,公平、公开的晋升制度,提供学习和发展,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机会,实行灵活多样的弹性工作时间制度以及制定适合每个人特点的职业生涯发展道路等等。精神激励是一项深入细致、复杂多变、应用广泛,影响深远的工作,它是管理者用思想教育的手段倡导企业精神,是调动员工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有效方式。

(3)物质激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

6、商业伦理

(1)传统伦理思想:商业伦理是一门关于商业与伦理学的交叉学科,是商业与社会关系的基础。

(2)企业文化中的道德观念:是一个组织由其价值观、信念、仪式、符号、处事方式等组成的其特有的文化形象。商业主体应该遵守的商业行为原则和规范、应当树立的优良商业精神等商业道德问题。

7、生产效率

(1)实际产量:每日的实际产出量。

(2)标准工时:每日的标准工作时间。

(3)实际人力:每日进行生产的实际的人数。

生产效率=(实际产量×标准工时)/(实际人力×(8.00小时-挡产工时+加班工时))

8、竞争力

(1)竞争对象:竞争力是对象在竞争中显示的能力。因此它是一种随着竞争变化着的有通过竞争而体现的能力。

(2)竞争时间:要测定竞争力需要确定一个测定目标时间。因此它是一种随着竞争变化

着的有通过竞争而体现的能力。竞争力包含在对象的现在,但它是对象未来可以展示的能力。

(3)竞争的未来和现在:竞争力的比拼不仅包括现阶段的竞争,也包括在未来一段时间的竞争。

9、民主

(1)政府:保护言论和宗教自由等基本人权,保护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权利,保护人们组织和充份参与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生活的机会。

(2)国家制度:在一定的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就代表了民主。

(3)宪法:规定了军队国家化,司法独立和分权制衡。

10、独断

(1)不商量,独自做决定

(2)民主的反义:民主和独断是两个相反的意思。此消彼长的关系。

(3)盲目、自大:不听取别人的建议或者意见。

第三篇:管理学方法论

一、

方法的基本含义是办法、技术、手段,方法论是对方法的理论探讨,而管理学方法论则是指管理学界在研究管理问题时所采取的各种方法的理论,它们以一定的学说为指导,彼此之间往往相互交叉并补充,一定程度上也可以认为是对方法的反思。管理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曾出现了科学管理、组织理论、系统理论、决策理论、学习型组织理论等多个学派。每个流派的观点都可以看作其方法论的体现,我们不必对所有的方法论进行探讨,在林林总总的管理学方法论中我们只需要对主流方法论进行探究便可对管理学方法论的基本思想有大致的了解。

二、

整体来看,管理学基础方法论主要包括实用主义、实证主义、方法论个人主义、方法论整体主义,下面以泰勒和法约尔为例讨论以上方法论。

1、从泰勒的科学管理思想来看实证主义、实用主义和方法论个人主义。 实证主义宣称社会现象和自然现象本质上是同类的,社会现象可以用自然科学来解释,强调观察、试验、分析、归纳及检验并提倡价值中立。泰勒在科学管理中就是采用使用试验方法来研究管理的,他的三大试验奠定了科学管理的基础,事实上,管理真正成为一门科学,就是从泰勒的一系列管理试验开始的;观察是泰勒实现管理科学化的第一步,三大试验中有两项就用到了观察法,同时泰勒首先把分析引入工厂车间,根据工作确定工作定额又把定量分析引入管理领域,最终将工人多年积累的经验知识和传统技巧归纳整理形成科学方法。

方法论个人主义认为任何科学理论都可以归结为人类个体行为理论,即将个人行为摆在第一位。泰勒非常注重个人行为的分析,泰勒认为只要个人生存率达到最高,企业的生存率就能达到最高,他的目标是使每个工人的平均产量增加,同时泰勒的个人主义思想还体现在一流员工、分工、差别计件工资制、工作研究上。

实用主义特点在于把实证主义功利化,强调“生活”、“行动”和“效果”,它把“经验”和“实在”归结为行动的效果,把“知识”归结为“行动”的工具,把“真理”归结为“有用”、“效用”和“行动的成功”,它推崇效用至上,任何事情都可以尝试和任何方法都行的原则,而泰勒的管理哲学是一种效率哲学,这就与实用主义天然结合在一起。

2、从法约尔的管理过程理论来看方法论整体主义。

方法论整体主义包括三层含义:(1)社会整体大于部分之和;(2)社会整体显著地影响和制约其部分的行为或功能;(3)个人的行为应该从整体社会系统的宏观或社会的法律、目的或力量演绎而来,从个人在整体中的地位演绎而来。法约尔的研究是从办公桌前的总经理开始向下发展的,他的整体理论是以作为一个整体的大企业为研究对象的,他的身份决定了他的管理理论的研究对象是作为整体的企业,研究对象决定了研究方法,因此,其在研究过程中也必然是以整体主义方法论来研究的;另一方面,法约尔的理论核心在于组织,他提出了社会有机体的概念,认为管理活动的基础为社会有机体。所以,其理论本质决定了其采用方法论整体主义。

第四篇:管理学发展及其重要性

管理学发展及其重要性

【摘要】 管理是人类社会存在的一种方式,有了人就出现了管理的问题。管理思想来源于管理实践,是对管理经验的概括和总结。我们把系统的管理理论出现以前的管理思想史分为两个主要阶段,18世纪是这两大阶段的分界线。经典管理理论出现以前的管理思想是非常朴素的、直观的,虽然在军队管理、国家行政管理、教会管理等 方面的管理思想已经极其丰富,但这些思想主要还是停留在经验描述或类比思维的阶段,不具有系统的理论形式。18世纪到19世纪末,是现代管理理论的萌芽阶段。

【关键词】管理学管理的发展管理学的目的管理学的重要性

管理学的最新发展是对称管理学。对称关系是宇宙的最深层本质,对称规律是社会的最根本规律,对称原理是科学的最基本原理。对称管理是科学管理的真谛;有没有做到对称管理,是企业成败的最根本原因。对称管理学是我国著名管理学家陈世清先生运用对称方法,通过对海内外典型企业作典型分析,建立起来的新经济的经营模式与发展模式。对称管理学是与和谐社会相对称,与科学发展观、创新战略(“蓝海战略”)相吻合的管理学;观点与方法有原创性、前沿性与时代的必然性,是第一个中国人的原创性管理学体系,是第一个中国人的原创性经济学体系的运用和延伸。

【管理的目的】:

任何领域的管理目的,都是为了“更有效”地实现管理目标,即追求最佳效率和效果,使组织以尽量少的资源而尽可能多地完成预期的合乎要求的目的.

管理学从哪儿入手?这在学术发生学和发展史上,也有着明显的变化。从世界角度看,管理学理论的切入点,随着这一学科的诞生和发展先后有着转移。整体发展趋势是由着眼于企业内部变为着眼于企业外部,由追求确定性变为重视不确定性。

从管理思想方面看,我国古代的很多典籍记载了至今仍有价值的管理原则与原理,通过管理学基础这门课程我们的学习,我们对其有个初步的了解。早在奴隶社会时期,姜尚就著《六韬》、《三略》,阐述了冶理国家和管理和管理臣民的理论。在春秋时代,我国早期的管理思想更是得到了蓬勃发展。著名的军事理论家孙武在其著作《孙子兵法》中就明确地提出了计划管理的思想,指出:“多算胜,少算不胜”。在古希腊,著名的哲学苏格拉底认为管理具有普遍性。他公元前2014年左右颂布的汗姆拉比法典中,有许多条款都涉及到了控制借贷、最低工资、会计和收据等经济管理思想。在《圣经》旧约全书的《出埃及记》中也体现了管理的公权原则、授权原则和例外管理等管理思想。从管理实践来看,人类进行的管理实践,大约已经超过6000年的历史。埃及金字塔、巴比伦古城以及我国的万里长城等,都是古代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也是历史上伟大的管理实践,如果没有合理的设计的管理,根本无法完成。[1]

有着上述管理思想与理论为基础,到了20世纪60年代,现代管理学孕育而

生,随着时代的变迁,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后,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迅速发展,特别是信息技术的发展与知识经济的出现,世界形势发生了极为深刻的变化。面对信息化、经济全球化等新形势的出现。企业之间竞争加剧,联系增强,管理出现了深刻的变化与全新的格局。只有一个好的现代化的管理才能使各自能在社会长久生存。正是在这样的形势下,管理出现了一些全新的发展趋势。

现代管理理论是近代所有管理理论的综合,是一个知识体系,是一个学科群,它的基本目标就是要走在不断急剧变化的现代社会面前,建立起一个充满创造活力的自适应系统。然而要使这一系统能够得到持续地高效率地输出,不仅要有现代化管理思想和管理组织,而且还要有现代化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来构成现代管理科学。

管理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出现,首推泰罗和法约尔。他们2人具有一致性,但泰罗偏重技术和思想,法约尔偏重体系和概括,所以,从学科体系上看,法约尔的影响更大,他的《工业管理与一般管理》形成了库恩[13]所说的范式地位。在法约尔的体系里,“计划”首当其冲,而且由他开创的管理职能理论中,计划几乎是不可或缺的。后来的管理学建构,绝大多数是从计划入手的。在法约尔体系的影响下,相当多的管理学者都把计划作为管理学理论框架的逻辑起点。有了计划,才有执行计划的组织;有了组织,才有组织运作中的指挥、领导和激励;有了组织运作,才有了协调和控制,而控制又提供了计划的反馈。不同职能相互连接形成闭环循环。不论是三职能说(如戴维斯)、四职能说(如特里和早期的纽曼)、五职能说(如孔茨)、七职能说(如古立克)[14],还有其他众说纷纭的学说理论,只要是管理过程学派,基本上都恪守这种框架。尽管关于管理职能的逻辑关系一直有争论,甚至是很激烈的争论,但最多的是关于不同职能之间的逻辑关系辨析,以及职能之间的类型学划分等看法上的不同,这一学派至今都是在努力完善这一范式,尚没有突破这一范式的迹象。

法约尔体系有着无可置疑的经验支持和实用价值,至今依然具有相当高的学术地位,然而,如果从学术发生学的角度看,法约尔体系有着早期社会科学研究的共同性问题。这种问题主要有2个方面:一是立足于建构主义,二是缺乏证伪检验。这不能苛求法约尔本人,任何人都无法超越时代的限制和学术发展水平的限制。在法约尔的时代,建构主义和经验理性,是当时各种社会学科的共同特色。这种时代局限对学科发展的影响,可以由后来的学者予以突破和发展,后人如果不能做到理论上的与时俱进就是失职。如果从哲学角度看,法约尔的时代正是哲学上建构体系的时代,而在他之后,分析哲学的兴起,似乎在管理学界并未引起相应的变革(国外一部很有名的哲学经典选编,18世纪分册命名为《构建体系的时代》,20世纪分册命名为《分析的时代》,就反映了这种时代变化)[15]。尽管20世纪以来哲学方法论有着重大发展,但是,管理学似乎依然处于建构时代,尤其是立足于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的学者(这里的经验主义和实用主义,是从哲学流派的严格意义上论证,不是现实中对这两个词汇的非学术解释),虽然也引入了一定的代表20世纪思潮的分析方法和证伪方法,但法约尔的范式有足够大的容量,管理学虽然有长足的发展,但尚未形成动摇这一范式的思想革命。对法约尔范式冲击最厉害的,是巴纳德[16]的社会系统学派。

21世纪人们的伦理将发生全新的变化20世纪人的心智模式和思维方式是20世纪众多约束因素综合作用下的产物。这些约束因素在21世纪发生变化之后,作为管理的出发者,其价值观念、思维方式等都将发生不可预知的变化。然而,重利不重义的20世纪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应该转为全新的伦理道德和行为方式,以此来构造未来的社会和经济体系。21世纪的管理学将覆盖全新的管理伦理、管理价值观和行为方式。现在开始探讨未来的管理伦理也许会给从今天走入未来的管理者以莫大的帮助。

信息爆炸将导致自信息搜索的困难21世纪是信息的世纪,是信息爆炸的世纪,信息越是充分越是丰富,人们就越难及时搜索到自己所需要的信息,除非有比现今更为有效的信息搜索方法与技术。信息社会中的人就像一艘孤立无援的船独自在大海中寻觅。从所需信息的角度来看,一个个生产者和消费者都是不充分信息的拥有者,如何在他们之间架起沟通的桥梁,可能是21世纪市场营销全新观念和体系的拓展方向,整合抑或是分工?渠道抑或是媒体?

组织将在更大的范围内谋求整体而不是局部的利益人类只拥有一个地球,21世纪的人们将更多地体会世界的渺小、地球的可爱,人们将更多地超越自己的国界来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在此意义上,人类是一个整体,他们将没有国界,人类的经济行为将从全球的长远角度来考察。如果说20世纪的那些跨国公司在跨国经营时还仅仅从比较利益、突破市场壁垒、谋求更大利益的角度出发,那么21世纪的跨国企业也许应为全球经济的发展、人类福利的增长而设想,这是否是天方夜谭?

组织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发展是硬道理,21世纪也要发展。然而20世纪的人们在发展时竭泽而渔,使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物种减少、气候反常等等,这一切给21世纪的发展带来困难,人们不禁要大声地问:人类社会还能持续发展吗?21世纪应该回答这个问题,作为支撑这个社会经济支柱的企业也应有自己的答案。企业首要的是生存,就像人类一样,然后才能有发展。21世纪中企业应以什么方式发展,才能与可持续发展的命题相一致,这应该是未来管理学研究的首要问题。

在此,以商业企业为例说明管理学的重要性。

(1) 联想集团总裁柳传志有句众所周知的名言:“办公室就是办人。人才是利润的最高商品,能够经营好人才的企业才是最终的赢家。”现代企业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从这个角度来说,人才是企业之本,经营企业就是经营人,一个能用好人的企业,才称得上是成功的企业。但是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有其长处,也必然有其短处。长处固然值得发扬,而能从短处中挖掘出长处,由山用人之长发展到善用人之短,使用人艺术的精华所在。世界上没有尽善尽美的人,随着条件的变化,人的短处也可能变为长处,其长处也可能变为短处,因此在用人问题上不能机械行事,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而管理者的职务中正有一项是处理好用人问题。

(2) 质量是产品的灵魂,企业的生命,质量已成为现代企业成败的关键,一个没有质量意识,不想市场提供优质商品的企业是没有竞争力可言的。企业想要在竞争中站稳脚跟,并赢得长久的发展,除了接受全面质量管理外,别无选择。质量管

理的目的便是为了保证质量,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3) “沟通”已经成为当今最流行,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之一,在工作中,上下级,同时间有效沟通已变得非常重要。松下幸之助关于管理有句名言“企业管理过去式沟通,现在是沟通,未来还是沟通。”管理与沟通密不可分,沟通渗透于管理的各个方面,只有将沟通贯穿于企业管理的始终,才能让企业在成功的道路上稳行。

沟通的管理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如同激励员工的每一个因素都必须与沟通结合起来,企业发展的整个过程也必须靠沟通。正如沃尔玛公司总裁所说:“沟通是管理的浓缩。”而管理者的最基本能力即为有效沟通。

(4)美国著名管理学家赫伯特.西蒙指出:“决策是管理的心脏,管理是由一系列决策组成的,管理就是决策。”而决策的正确与否决定了企业的成功与否,所以从某种程度上说,任何一家企业的成功,都是决策的成功,任何一家企业的失败,都是决策的失败。决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信息的投入和产生的过程,决策离不开信息,善于捕捉,利用有价值的信息是成功的前提。在商业竞争中,对市场信息尤其是市场关键信息的把握的速度与准确性,对竞争的成败有着特殊的意义,成功的管理者对关键信息的把握往往有出色表现,他们往往能站在全局的高度,宏观把握,微观处理,决策果断及时。

(5)授权的成功与否从大方面讲,决定着企业的兴衰成败;从小方面讲,形象工作的顺利开展。因此,授权必不可少,势在必行。知名国际战略管理顾问林正大说:“通俗地讲,授权就像放风筝,部署能力弱线就要收一收,部署能力强了就要放一放。”一个高超的管理者就是一名放风筝的高手。手下的人才就是一只只可以放飞的风筝,他们的特点不同,但管理者要把他们一个个放飞天空,但无论他们飞的多高,管理者手中总有一根坚韧的线,一切都在他的掌控之中。一个称职的管理者应该是放风筝的高手,而不是扎风筝的工匠。

管理在一定意义上说就是原则,制度和程序,就是明确,有效的授权。

(6)企业管理的一个根本任务,就是不断降低成本。美国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在《新现实》一书中对成本有一句非常精辟的话,他说:“在企业的内部,只有成本。”加强成本控制与管理,树立全方面的成本意识,提高企业的竞争力是企业最紧迫最核心的问题之一。降低成本需要靠管理者从内部抓起,建立起严格的成本监控系统,加大考核力度,通过这种切实有效的具体措施,从能源,劳效,采购等各个方面开源节流,严格控制成本。

成本是企业市场竞争成败和能否取得经济效益的关键,是企业提高竞争能力的核心所在。因此,要继续推行目标成本管理,全面实施成本控制,将成本控制从“事后控制”转向“现场控制”和“事前控制”。企业只有维持和控制经营成本,才能在竞争中取胜,并在变化不定的外在市场上赢利和生存。

(7)企业经常面对的都是看似琐碎,简单的事情,却最容易忽略,最容易错漏百出。其实,无论在企业也好,个人也好,无论有怎样辉煌的目标,但如果在每一个环节连接上,每一个细节处理上不能够做到位,目标就会被搁浅,而导致之中的失败。“大处着眼,小处着手”在细节上较量是管理上的高级要求。

(8)如今“危机管理”这一管理新理念已成为“时尚”,危机意识是管理者最应该具有的。在企业的经营活动中,每个企业都具有某个危机时刻,此时就需要管理者力挽狂澜,果断采取措施,英明决策。

四.总结

其实不单单是在商业企业中,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都可以见到管理学的身影。 管理在本质上是一种实践活动。而我们现在的社会发展,经济发展,企业竞争等重要

方面都需要管理学的支持,所以在未来的日子中管理学也势必会占据更为重要的地位。

第五篇:管理学研究方法论-第3次作业

第三次阅读材料及作业要求

一、阅读材料

1、阅读著名管理学家弗鲁姆《期望理论的起源》。

2、阅读著名管理学家奥尔德姆等《工作特性理论是如何形成的?》。

3、阅读rugman&cruz的《the double diamond model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the canadian experience》。

二、作业要求

1、请谈谈弗鲁姆《期望理论的起源》对理论构建的启发。

2、请谈谈奥尔德姆等《工作特性理论是如何形成的?》对理论构建的启发。

3、请分析rugman&cruz(1993)《the double diamond model of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the canadian experience》的理论构建方法。

三、其他要求

1、每位同学要独立完成,不能互相抄袭。

2、请在3月27日之前完成,并以永久文件形式准时发到群共享。

3、请在3月28日上课进行提问和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