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注重”配齐配强乡镇领导班子

“五个注重”配齐配强乡镇领导班子

“五个注重”配齐配强乡镇领导班子

今年以来,泸定县委以“四个注重”狠抓乡镇领导班子调整配备工作,充分尊重乡镇党委意见、基层民意和干部个人意愿,让一批能干事、肯干事、干成事、口碑好的优秀干部走上乡镇领导岗位,配齐配强乡镇领导班子,有效激发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激情与活力。

注重考察研判,坚决防止带病提拔。县委以强化组织把关作用、严防带病提拔为核心,严把资格关、程序关、纪律关,组建7个考察组开展推荐考察工作。考察过程中,严格查核干部个人报告有关事项,严格审核干部人事档案,注重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除书面征求纪检、公安、统战、检察院、信访等部门意见外,考察组还充分听取了乡镇派出所、乡镇纪委、乡镇党委书记的意见,征求了联系(分管)县级领导的意见,当面听取了县纪委、县委统战部、县人武部的意见,同时,对在现岗位工作不满2年的考察对象,到前任岗位进行了延伸考察。此外,坚持探索创新,将干部考察范围延伸到“八小时之外”的生活圈、亲属圈,多渠道、多侧面、全方位地了解群众对考察对象的公认度。坚持把换届考察与城乡提升等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的执行情况结合起来,所有考察对象均书面征求了违建整治办、菜市场建设办和移民局的意见,对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拒不执行或执行不力的,不作为提名人选。

注重工作实绩,鲜明用人导向。坚持党管干部,鲜明用人导向,深入贯彻落实《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注重在关键时刻、基层一线、急难险重任务中锻炼、识别、考察和使用干部,坚持选任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作风上过得硬、人民群众信得过的干部,结合水电移民、高半山扶贫、灾后重建“三大攻坚”,优先选用在重大项目、重点工作、急难险重任务面前表现突出、群众公认的人;优先选用长期在基层和艰苦地方工作、长期担任基层领导职务,工作卓有成效的人;优先选用熟悉基层情况、善做群众工作、经过多岗锻炼、实践经验丰富的人。此次乡镇领导班子换届调整,从移民、扶贫、灾后重建等重大工作、重点项目建设一线提拔或转任重用干部42人。

注重总体平衡,不断优化班子功能结构。针对有些乡镇班子运行不畅、班子成员干事创业能力不强的现状,县委注重选拔有基层工作和领导经历、工作中苦干实干的干部。此次乡镇领导班子换届调整,全县20名乡镇党政正职均有2年以上乡镇领导工作经历或3年以上乡镇工作经历,其中,继续留任的10人,提任或调整的10人,各占50%,保持了乡镇的总体平衡和工作开展的连续性。同时,进一步优化乡镇领导班子结构,重视培养选拔少数民族干部、女干部和非党干部,配备女干部28人,占28%、少数民族干部27人,占27%、非党干部6人;配备大专以上学历干部96人,占96%;配备35岁以下干部61人,形成了以35至40岁的干部为主体、适应工作需要的梯次年龄结构。认真落实中组部《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若干规定(试行)》,对4名工作实绩平庸、群众公认度偏低的领导干部进行免职或改任非领导职务。此外,结合前期综合分析研判和考察情况,对在乡镇任职时间较长或家庭有特殊困难的15名乡镇领导干部,给予关心照顾,交流回县级机关任职。

注重拓宽选任渠道,严格“四类人员”选拔程序。严格按照中央、省、州委要求,扎实开展选拔乡镇事业人员、第一书记、大学生村干部、优秀村干部“四类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工作。各乡镇按照择优推荐原则,采取大会推荐与乡镇党委推荐相结合的方式提出推荐人选,并对推荐人选党风廉政情况和遵纪守法情况作出结论性评价。县委组织部针对“四类人员”选拔的特殊性,分类制定考察方案,除乡镇事业人员外,对第一书记、村支部书记、大学生村官“三类人员”,均实行结构制民主测评,所在村两委成员和群众测评结果与乡镇测评结果各占一定比例,同时深入到“三类人员”所在村,听取村两委成员和群众代表意见,此外,对第一书记征求了派出单位的意见,对村干部和大学生村官征求了县委党建办、县人社局意见,力求考察准、考察实。通过层层比选考察,此次换届共选拔了12名“四类人员”进入乡镇领导班子,其中,乡镇事业人员8人,第一书记3人,优秀村干部1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