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较为突出的矛盾纠纷以及协调化解机制情况报告

一、当前主要矛盾和特点

当前较为突出的矛盾纠纷以及协调化解机制情况报告

当前,我区街镇、村居层面矛盾纠纷主要集中在动迁安置、宅基地审批、土地承包经营、征地人员社会保障以及工程项目施工引发矛盾等方面。这些都是我区深入推进“三个湾区”建设过程中的人民内部矛盾,具体呈现以下特点:一是伴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而发生;二是关系到重要的民生保障问题;三是涉及到的人员范围较广;四是推进化解矛盾需要不断完善相应政策。

二、群众诉求表达解决机制

在传统书信、走访的基础上,群众通过网上信访、12345等平台表达诉求越来越便捷。近年我区开展了“家门口”信访服务体系标准化创建,将矛盾纠纷多元协调化解机制注入基层,更多化解矛盾、解决问题的好机制、好方法在基层一线聚集,宣传引导群众在“家门口”就地表达诉求、解决问题。一是建立了“访调对接”工作室。日常接待的来访群众,如果涉及民事纠纷等,第一时间导入“访调对接”机制,由调解人员组织开展具体协调工作,力争通过调解来化解矛盾。二是打造了“心理访谈室”。在协调矛盾纠纷中,如果发生人员性格偏执、情绪激动等情况,及时安排心理咨询师跟进,并采取针对性措施,进行疏导、安抚,引导其回归理性,在理性平和的情境中解决问题。三是引入“1+1+1”矛盾多元协调化解机制。针对突出信访矛盾,1个案件固定1名律师、1名心理咨询师全程参与矛盾协调化解,包括参与来访接待、心理疏导、释法明理、专题会议以及化解文书拟定等,各个环节、各项工作都做到有理有据,避免矛盾出现反复和留下尾巴。

存在的短板和瓶颈问题:一是需要打造“访调对接”工作经典品牌。缺少品牌效应,导致在宣传方面说服力下降,不能引导更多群众在处理纠纷问题时选择调解。二是需要更多的优势资源向基层聚集。引入“家门口”的第三方力量,需要按照项目化方式运作,确保“一项目一团队”,人人都有责任在肩,涉及到的心理咨询师、人民调解员、专业社工等力量确实全程参与从信访接待到矛盾协调化解的全过程。三是需要更加畅通自下而上的信访诉求表达和回应渠道。群众在“家门口”表达的信访诉求,特别是责任主体在上级部门的情况,通过网上信访致信上级部门以后,相关单位及时办理联系和沟通反馈很重要,如果通过程序流转最终回到基层单位,群众就不会感到受用。

三、解决群众诉求的创新举措

一是积极探索开展“上门办信”。探索“一联单二联合三联系”工作法,设计“一联单”,以书面形式转办至责任单位牵头协调处置;注重“二联合”,做到多方部门联合和多元力量联合;强调“三联系”,事前电话联系、事中上门联系、事后联系反馈结果。通过“上门办信”,主动上门问访,倾听信访人具体诉求,积极联合办访,合力化解群众难题。二是进一步完善领导干部下访接访工作机制。在好的工作机制、方法向基层倾斜的同时,更进一步在变群众“上访”为领导“下访”上下功夫。基层碰到的疑难复杂矛盾,通过组织安排领导干部下访接待,将矛盾稳定在基层一线,并在属地协调化解,让更多群众相信、选择在“家门口”解决问题。三是引入多元力量为“家门口”信访服务体系赋能。进一步为“家门口”信访服务体系赋能增效,在确保标准化创建完成的基础上,引入资深信访干部、律师、心理咨询师、调解员、老娘舅等力量,区分常驻制和定期“坐诊”制两种形式,让多方力量真正参与进来,及时就地化解各类矛盾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