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某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一条好途径(精选多篇)

目录

加快某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一条好途径(精选多篇)
第一篇:加快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一条好途径第二篇:加快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一条好途径第三篇:加快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一条好途径第四篇: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第五篇:改善农村义务教育的途径和方法更多相关范文

正文

第一篇:加快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一条好途径

我市农村义务教育与城区教育相比存在严重的发展不均衡状况,尤其是农村村级小学教育更是堪忧。以xx区为例,~年初在校小学生9894人,有完小45所、教学点10个,其中在校学生不足50人的学校就有12所,“一师一校”的教学点6个。分散办学与教育质量的提高,一师兼多课程与新课程改革,学校布局与办学条件的改善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学校分散点多、教师配置不合理、教学质量低、办学效益不高的状况成为制约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道难题。学校布局不合理,村小点多面广,教育经费很难得到充分、合理、有效的使用,经费投入象撒胡椒粉一样,浪费很大;师资本来就不足,面对班额严重不足的村小、尤其是“一师一校”的教学点,教师力量更是提肘见襟;很多学校的校舍年久失修,不同程度上出现新的危房,给学校安全带来极大隐患。解决这个难题,当然是调整农村学校布局。但多年来的实践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农村边远山区生源不足、上学路途较远,特别是由于撤并学校后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并没有大的改变,村民们不满意、不同意,致使这个问题没有得到最佳的解决。xx区兴办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的做法,为加快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创出一条好途径。该区认为只有在调整农村学校布局中创新办学机制,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才是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而兴办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则是解决学校布局调整后覆盖面扩大、学生上学路途较远、留守学生无人照顾等新情况的有效办法,是从实际出发为农民办实事的最佳选择。为此,该区抓住蛤湖乡撤并到湖边镇、蛤湖中学撤并到湖边中学的契机,在原蛤湖中学的校址上改建成寄宿制蛤湖小学,原蛤湖乡区域只办蛤湖小学一所寄宿制完小,其余完小改为一、二年级教学点。通过一年的办学实践,蛤湖小学寄宿制办学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有以下一些特色:(一)教育资源优化了1、撤并8个村小,富余12名教师;充分利用原哈湖中学并入湖边中学后空出的校舍,建设成为一所花园式学校;现有教师20名(其中4名生活老师),学生339人(其中住校生130人),在校吃中餐学生有200人。2、按照农村学校的收费标准收费。住校生伙食费68元/生(50%有生活补助,分三个等次:20、30、40元,特困生全免)。因为撤并8个村小而富余了12名教师,除去4名转为生活老师,还多出8名教师,意味着节约了教育经费8万元,因此区财政每年给该校补助3万元支付4名做饭的临时工工资、每年约5000元的水电费、住校生伙食费补助等。(二)教学设施现代化了1、校园绿化美化,建成有200米环形跑道的运动场,宽敞明亮的学生宿舍,干净整洁的学生食堂和浴室,冲水式和光控式厕所、小便器等。2、教学设备先进,有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阶梯教室、电子备课室、语言实验室、自然实验室等。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也正在筹建之中。(三)教学质量提高了农村学生辍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厌学,厌学的原因又是教学质量差。教学质量的原因一是教师素质不高、二是教学实施落后,致使师生双方都缺乏信心和希望,导致教学质量低下,学生厌学。现在师资优化了,教学条件好了,教学、学习效果自然会有所好转。1、同上一年比较,一、二年级语、数及格率分别提高了29%和17%,优秀率分别提高22%和15%;三年级语文、数学及格率达91%以上;四、五年级语、数及格率分别提高13%和11%,优秀率分别提高14%和9%。许多家长说,孩子的学习习惯好了,学到了很多东西。学生们说,现在我们不仅学习成绩更好了,还能在学校读许多课外书,在这里不仅学习语文、数学,还学了英语和计算机。2、教师的生活、工作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他们可以根据所学专业,分科教学,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而提高了业务素质。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明显提高,达100%,其中本科l人、专科3人。教师们深有体会地说,过去一个人上几门主课,不要说钻研教材,就是备课、批改作业都忙不过来。现在不仅可以与同事一起学习新课标、探讨新教法,还和大家一起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自学考试,提升了学历层次。由此,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教师也充分享受到了教学成功的成就感,师生皆增强了学习、教学的信心和希望,形成一种良性循环。(四)养成教育落实了素质教育就是养成教育。对小学生的学习来说,根本在于良好的生活、学习、道德品质等习惯的养成。这里的孩子从某种角度来说,比城市的孩子是更幸运的(城市里的养成教育一般是侧重在说教上,而这里的养成教育已经落实在日常学习、生活之中),他们能够在学校里寄宿,不仅在学习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帮助,而且在生活上也受到了良好的指导,比如起居、饮食、卫生、与人相处、生活自理等等方面。仅以身体素质来看,他们统计的数据就已经表明,在身高、体重等方面均比其他学校的同龄儿童更优。学生朱小梅在作文中写到,“过去在村小读书、体育等活动都很少。现在学校有各种各样的兴趣活动、竞赛活动,我们非常有劲,学到很多东西。”学生李明跃的父亲说:孩子的自理能力强了,原先很担心,现在很放心。(五)家长的后顾之忧解决了以前家长每天需要花许多时间来照顾孩子的生活,孩子寄宿后,每天匀出3小时以上的时间,为田间劳作和进城务工提供了方便。叶山村村主任蒋孔卓说:“学校实行寄宿制后,进城务工的人明显增多,农民的家庭收入也有较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更好了,家长对学校感到非常满意。”(六)教育公平实现了教育公平是衡量一个社会公平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在现实当中,最明显的教育不公平就体现在城市和农村的教育不公平,诸如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经费投入等方面的巨大反差。这种城市和农村教育的巨大反差,不仅只对广大农村学生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对从事农村教育的广大教师也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教学条件差、机会少、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华等。这种不公平导致教师、学生对教学和学习都缺乏信心和希望,以至于教学质量差,学生厌学,教师想走。这种教育公平的实现,也就是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协调、持续的发展,促使政府有限的财力得到更好发挥,促使学校资源得到有效的调配,促使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步伐得到加快,促使办学效益的增加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正是由于教育资

源优化了、教学设施现代化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养成教育落实了、教育公平实现了,所以,这里的学生满意了、家长满意了、教师满意了,一句话,这里的农民满意了!我们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可忽视,尤其是广大的农村教育不可忽视。农村义务教育怎么办,如何办人民满意的农村义务教育,xx区湖边镇哈湖小学的教育创新,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第二篇:加快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一条好途径

我市农村义务教育与城区教育相比存在严重的发展不均衡状况,尤其是农村村级小学教育更是堪忧。以xx区为例,2014年初在校小学生9894人,有完小45所、教学点10个,其中在校学生不足50人的学校就有12所,“一师一校”的教学点6个。分散办学与教育质量的提高,一师兼多课程与新课程改革,学校布局与办学条件的改善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农村学校分散点多、教师配置不合理、教学质量低、办学效益不高的状况成为制约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一道难题。

学校布局不合理,村小点多面广,教育经费很难得到充分、合理、有效的使用,经费投入象撒胡椒粉一样,浪费很大;师资本来就不足,面对班额严重不足的村小、尤其是“一师一校”的教学点,教师力量更是提肘见襟;很多学校的校舍年久失修,不同程度上出现新的危房,给学校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解决这个难题,当然是调整农村学校布局。但多年来的实践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农村边远山区生源不足、上学路途较远,特别是由于撤并学校后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并没有大的改变,村民们不满意、不同意,致使这个问题没有得到最佳的解决。

xx区兴办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的做法,为加快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创出一条好途径。

该区认为只有在调整农村学校布局中创新办学机制,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才是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而兴办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则是解决学校布局调整后覆盖面扩大、学生上(请继续关注好 范文网)学路途较远、留守学生无人照顾等新情况的有效办法,是从实际出发为农民办实事的最佳选择。为此,该区抓住蛤湖乡撤并到湖边镇、蛤湖中学撤并到湖边中学的契机,在原蛤湖中学的校址上改建成寄宿制蛤湖小学,原蛤湖乡区域只办蛤湖小学一所寄宿制完小,其余完小改为一、二年级教学点。

通过一年的办学实践,蛤湖小学寄宿制办学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有以下一些特色:

(一)教育资源优化了

1、撤并8个村小,富余12名教师;充分利用原哈湖中学并入湖边中学后空出的校舍,建设成为一所花园式学校;现有教师20名(其中4名生活老师),学生339人(其中住校生130人),在校吃中餐学生有200人。

2、按照农村学校的收费标准收费。住校生伙食费68元/生(50%有生活补助,分三个等次:20、30、40元,特困生全免)。因为撤并8个村小而富余了12名教师,除去4名转为生活老师,还多出8名教师,意味着节约了教育经费8万元,因此区财政每年给该校补助3万元支付4名做饭的临时工工资、每年约5000元的水电费、住校生伙食费补助等。

(二)教学设施现代化了

1、校园绿化美化,建成有200米环形跑道的运动场,宽敞明亮的学生宿舍,干净整洁的学生食堂和浴室,冲水式和光控式厕所、小便器等。

2、教学设备先进,有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阶梯教室、电子备课室、语言实验室、自然实验室等。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也正在筹建之中。

(三)教学质量提高了

农村学生辍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厌学,厌学的原因又是教学质量差。教学质量的原因一是教师素质不高、二是教学实施落后,致使师生双方都缺乏信心和希望,导致教学质量低下,学生厌学。现在师资优化了,教学条件好了,教学、学习效果自然会有所好转。

1、同上一年比较,一、二年级语、数及格率分别提高了29%和17%,优秀率分别提高22%和15%;三年级语文、数学及格率达91%以上;四、五年级语、数及格率分别提高13%和11%,优秀率分别提高14%和9%。许多家长说,孩子的学习习惯好了,学到了很多东西。学生们说,现在我们不仅学习成绩更好了,还能在学校读许多课外书,在这里不仅学习语文、数学,还学了英语和计算机。

2、教师的生活、工作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他们可以根据所学专业,分科教学,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而提高了业务素质。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明显提高,达100%,其中本科l人、专科3人。教师们深有体会地说,过去一个人上几门主课,不要说钻研教材,就是备课、批改作业都忙不过来。现在不仅可以与同事一起学习新课标、探讨新教法,还和大家一起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自学考试,提升了学历层次。

由此,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教师也充分享受到了教学成功的成就感,师生皆增强了学习、教学的信心和希望,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四)养成教育落实了

素质教育就是养成教育。对小学生的学习来说,根本在于良好的生活、学习、道德品质等习惯的养成。这里的孩子从某种角度来说,比城市的孩子是更幸运的(城市里的养成教育一般是侧重在说教上,而这里的养成教育已经落实在日常学习、生活之中),他们能够在学校里寄宿,不仅在学习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帮助,而且在生活上也受到了良好的指导,比如起居、饮食、卫生、与人相处、生活自理等等方面。仅以身体素质来看,他们统计的数据就已经表明,在身高、体重等方面均比其他学校的同龄儿童更优。

学生朱小梅在作文中写到,“过去在村小读书、体育等活动都很少。现在学校有各种各样的兴趣活动、竞赛活动,我们非常有劲,学到很多东西。”学生李明跃的父亲说:孩子的自理能力强了,原先很担心,现在很放心。

(五)家长的后顾之忧解决了

以前家长每天需要花许多时间来照顾孩子的生活,孩子寄宿后,每天匀出3小时以上的时间,为田间劳作和进城务工提供了方便。

叶山村村主任蒋孔卓说:“学校实行寄宿制后,进城务工的人明显增多,农民的家庭收入也有较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更好了,家长对学校感到非常满意。”

(六)教育公平实现了

教育公平是衡量一个社会公平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在现实当中,最明显的教育不公平就体现在城市和农村的教育不公平,诸如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经费投入等方面的巨大反差。

这种城市和农村教育的巨大反差,不仅只对广大农村学生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对从事农村教育的广大教师也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教学条件差、机会少、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华等。这种不公平导致教师、学生对教学和学习都缺乏信心和希望,以至于教学质量差,学生厌学,教师想走。

这种教育公平的实现,也就是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协调、持续的发展,促使政府有限的财力得到更好发挥,促使学校资源得到有效的调配,促使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步伐得到加快,促使办学效益的增加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正是由于教育资源优化了、教学设施现代化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养成教育落实了、教育公平实现了,所以,这里的学生满意了、家长满意了、教师满意了,一句话,这里的农民满意了!

我们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可忽视,尤其是广大的农村教育不可忽视。农村义务教育怎么办,如何办人民满意的农村义务教育,xx区湖边镇哈湖小学的教育创新,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第三篇:加快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一条好途径

学校布局不合理,村小点多面广,教育经费很难得到充分、合理、有效的使用,经费投入象撒胡椒粉一样,浪费很大;师资本来就不足,面对班额严重不足的村小、尤其是“一师一校”的教学点,教师力量更是提肘见襟;很多学校的校舍年久失修,不同程度上出现新的危房,给学校安全带来极大隐患。

解决这个难题,当然是调整农村学校布局。但多年来的实践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由于农村边远山区生源不足、上学路途较远,特别是由于撤并学校后的办学条件和教育质量并没有大的改变,村民们不满意、不同意,致使这个问题没有得到最佳的解决。

xx区兴办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的做法,为加快我市农村义务教育发展的创出一条好途径。

该区认为只有在调整农村学校布局中创新办学机制,优化农村教育资源配置才是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根本途径,而兴办农村小学寄宿制学校则是解决学校布局调整后覆盖面扩大、学生上学路途较远、留守学生无人照顾等新情况的有效办法,是从实际出发为农民办实事的最佳选择。为此,该区抓住蛤湖乡撤并到湖边镇、蛤湖中学撤并到湖边中学的契机,在原蛤湖中学的校址上改建成寄宿制蛤湖小学,原蛤湖乡区域只办蛤湖小学一所寄宿制完小,其余完小改为一、二年级教学点。

通过一年的办学实践,蛤湖小学寄宿制办学模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具有以下一些特色:

(一)教育资源优化了

2、按照农村学校的收费标准收费。住校生伙食费68元/生(50%有生活补助,分三个等次:20、30、40元,特困生全免)。因为撤并8个村小而富余了12名教师,除去4名转为生活老师,还多出8名教师,意味着节约了教育经费8万元,因此区财政每年给该校补助3万元支付4名做饭的临时工工资、每年约5000元的水电费、住校生伙食费补助等。

(二)教学设施现代化了

1、校园绿化美化,建成有200米环形跑道的运动场,宽敞明亮的学生宿舍,干净整洁的学生食堂和浴室,冲水式和光控式厕所、小便器等。

2、教学设备先进,有计算机网络教室、多媒体阶梯教室、电子备课室、语言实验室、自然实验室等。农村远程教育工程也正在筹建之中。

(三)教学质量提高了

农村学生辍学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厌学,厌学的原因又是教学质量差。教学质量的原因一是教师素质不高、二是教学实施落后,致使师生双方都缺乏信心和希望,导致教学质量低下,学生厌学。现在师资优化了,教学条件好了,教学、学习效果自然会有所好转。

2、教师的生活、工作环境也得到了改善,他们可以根据所学专业,分科教学,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从而提高了业务素质。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明显提高,达100%,其中本科l人、专科3人。教师们深有体会地说,过去一个人上几门主课,不要说钻研教材,就是备课、批改作业都忙不过来。现在不仅可以与同事一起学习新课标、探讨新教法,还和大家一起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了自学考试,提升了学历层次。

由此,学生能够体验到学习成功的快乐,教师也充分享受到了教学成功的成就感,师生皆增强了学习、教学的信心和希望,形成一种良性循环。

(四)养成教育落实了

素质教育就是养成教育。对小学生的学习来说,根本在于良好的生活、学习、道德品质等习惯的养成。这里的孩子从某种角度来说,比城市的孩子是更幸运的(城市里的养成教育一般是侧重在说教上,而这里的养成教育已经落实在日常学习、生活之中),他们能够在学校里寄宿,不仅在学习上得到了最大限度的帮助,而且在生活上也受到了良好的指导,比如起居、饮食、卫生、与人相处、生活自理等等方面。仅以身体素质来看,他们统计的数据就已经表明,在身高、体重等方面均比其他学校的同龄儿童更优。

学生朱小梅在作文中写到,“过去在村小读书、体育等活动都很少。现在学校有各种各样的兴趣活动、竞赛活动,我们非常有劲,学到很多东西。”学生李明跃的父亲说:孩子的自理能力强了,原先很担心,现在很放心。

(五)家长的后顾之忧解决了

以前家长每天需要花许多时间来照顾孩子的生活,孩子寄宿后,每天匀出3小时以上的时间,为田间劳作和进城务工提供了方便。

叶山村村主任蒋孔卓说:“学校实行寄宿制后,进城务工的人明显增多,农民的家庭收入也有较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也更好了,家长对学校感到非常满意。”

(六)教育公平实现了

教育公平是衡量一个社会公平程度的一项重要指标。在现实当中,最明显的教育不公平就体现在城市和农村的教育不公平,诸如教学条件、师资力量、经费投入等方面的巨大反差。

这种城市和农村教育的巨大反差,不仅只对广大农村学生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对从事农村教育的广大教师也是一种极大的不公平:教学条件差、机会少、难以施展自己的才华等。这种不公平导致教师、学生对教学和学习都缺乏信心和希望,以至于教学质量差,学生厌学,教师想走。

这种教育公平的实现,也就是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协调、持续的发展,促使政府有限的财力得到更好发挥,促使学校资源得到有效的调配,促使现代教育技术装备的步伐得到加快,促使办学效益的增加和教育质量的提高。

正是由于教育资源优化了、教学设施现代化了、教学质量提高了、养成教育落实了、教育公平实现了,所以,这里的学生满意了、家长满意了、教师满意了,一句话,这里的农民满意了!

我们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不可忽视,尤其是广大的农村教育不可忽视。农村义务教育怎么办,如何办人民满意的农村义务教育,xx区湖边镇哈湖

小学的教育创新,对我们是一个很好的启示。

本站范文网()

第四篇:发展农村经纪人队伍是增加农民收入的一条重要途径

农民增收问题一直是农村经济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要解决好农民增收首先要解决好增收途径的问题,大力发展农村经纪业、壮大经纪人队伍就是一条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近日,我们围绕如何发展农村经纪业、壮大农村经纪人队伍、增加农民收入等问题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

一、农村经纪业及经纪人队伍的发展前景

我县作为农业大县、生态大县、水产大县,水土资源得天独厚,素有鱼米之乡美誉,为我县农村经纪业的发展开辟了广阔天地。荷藕、西瓜、棉花等行业协会的建立以及绿色食品基地的开发,为农村经纪业提供了丰富多彩的竞争平台,为农村经纪人队伍的发展壮大注入了新的活力。近几年来,在县委、县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的关心支持下,全县农村经纪业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目前,党中央、国务院把“三农”问题摆上了重要议事日程,从中央到地方,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村经济发展的优惠政策。为此,农村经纪业的发展前景十分广阔。

二、农村经纪人队伍现状及其在农民增收中的作用

我县目前持有《经纪人资格证书》的经纪人有2014多人,其中,农村经纪人近1500人,分别从事农副产品、房地产、劳动力、婚姻、文化、信息等经纪业务。农村经纪业和农村经纪人队伍的发展壮大,为推进农村产业化调整起到了很好地促进作用。

我县射阳湖镇共产党员陆有猛,是全县第一个敢干吃“螃蟹”、从事水产品中介的人,1999年下岗后,帮助当地农民到周边县市联系优质蟹苗,既富了自己又富了当地农民。在他的带动下,目前,全县仅从事水产品中介服务的经纪人就有200余人,水产品中介服务网络遍布全国20多个大中城市。

又如,我县中港城西农副产品服务组经纪人宗玉宏,从1991年开始从事农副产品中介工作,目前,他的荷藕年成交额已达900多万元。他与十多个荷藕种植大户签订合作协议,将本县山阳镇5260亩藕田集中起来,联片种植,统一施肥施药,统一上市,统一销售。农户每亩地也可纯赚200多元,最好的年份,每亩可获纯利润1000多元。在他的服务组安置了4名用工,每人每年纯收入在16000元左右。他每年向国家缴纳税费近两万元。目前,他又投资30多万元,建立荷藕制品加工厂,计划今年7月投产,将荷藕制品推向国际市场。

随着我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的不断加快,类似于陆有猛、宋玉宏这样的农村经纪人正与日俱增。农村经纪人队伍的兴起为发展“三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一是为无资金、无技术的农民解决了生活出路问题;二是为我县的农副产品走向市场、走出国门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三是为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提供了平台;四是农村经纪人让农村剩余劳力走向市场,使他们开阔了视野,学到了技术,回到家乡后成为投资兴业的有生力量。

三、农村经纪业及经纪人队伍中的弱点

一是组织滞后,人员分散。农村经纪人大都是当地农民,多数以一家一户为单位或几个人合伙经营,停留在各自为战状态,局限于小打小闹。二是素质低、水平参差不齐。农村经纪人大多数是半农半商或亦农亦商,文化程度较低,业务不精。对于有关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条文理解不透,运用不准,容易在经营活动中造成一些不必要的纠纷。三是服务手段落后。农村经纪人的基本装备通常是一部手机、一部电话、一辆摩托车、一间门面房,对客户的服务空间有限,捕捉信息范围小、速度慢。四是名不副实。大部分农村经纪人既当采购员又当推销员,什么产品好销就销什么,什么地方畅销就销往那里,打一枪换一个地方,一个个天马行空独往独来,甚至欺行霸市,垄断市场,成为当地农副产品市场的“土皇帝”。五是管理不规范。目前农村经纪人登记领证的仅有一部分,还有部分处于管理的真空中,每年的经纪人年检工作也是象征性地开展。六是经纪范围不宽,仅局限于农副产品的中介业务,其他,如市场信息、生产资料等方面的中介则相对短缺。

四、发展农村经纪业及经纪人队伍的基本策略

一是开展岗前培训。岗前培训应突出做好业务技能、相关法律法规的培训。经纪人协会应认真制订培训工作计划,会同有关部门对经纪人开展培训。对从事金融、房地产、保险等特殊行业经营的经纪人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邀请专家、学者到场授课。经纪人经过培训并考核合格后,由相关部门发给经纪人资格证书。同时,要帮助经纪人与有关部门协调,办理开业前的相关审批手续,本着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积极引导和协助取得资格证书和其它相关前置审批手续的经纪人办理工商营业执照,规范他们的市场主体行为。

二是搞好信息咨询服务。经纪人协会要通过创办经纪人内部刊物、建立经纪人信息网络等形式,帮助经纪人正确了解和掌握国家的政策及法律法规方面的信息,及时了解和运用市场综合信息,调整经营策略。如以《经纪人园地》为阵地,对经纪人在实际经营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和热点问题进行共同探讨,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同时,经纪人协会要与经纪人保持密切联系,及时为他们解难释疑。

三是办好“会员之家”。“会员之家”是经纪人学习业务、交流经验、开展文体活动的重要场所。经纪人协会应积极创造条件,按照经纪人的自然分布或行业设置,因地制宜创办“会员之家”。在资金上采取协会向有关部门争取一点,协会会员各拿一点,具有一定经营实力的经纪人多出一点的办法,购置相关书籍、文体活动器材等,可选择经营场所宽敞、设施较为齐全的企业作为经纪人业余活动的场所。通过组织经纪人开展丰富多彩的业余活动,增进友谊、陶冶情操、拓宽他们的知识面,并以此来增强协会的凝聚力。

四是贯彻“四全”战略,充分发挥农村党员、基层干部经纪人的骨干带头作用。

五是建立经纪人信用管理制度。经纪人协会要制定诚信经营户考核评比标准和实施细则,从经营信誉、服务质量、经营作风、经营行为、职业道德等方面将考核内容进行细化,组织经纪人深入持久地开展争创评比活动,建立经纪人信用档案。以此来鼓励先进、激励后进,达到经纪人队伍建设整体推进、全面提高的目的,促进经纪业快速、持续、健康的发展。

第五篇:改善农村义务教育的途径和方法

三、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对策

(一)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力度,逐步完善义务教育的相关立法,缩小城乡差距

加大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将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农村义务教育所需经费,由各级人民政府根据国务院的规定分项目、按比例分担”。建立解决农村义务教育债务的有效机制,统筹解决农村“普九”欠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充分发挥国家财政专项资金的作用,认真落实中央关于新增教育经费主要用于农村的政策,扶持农村地区发展教育。 对于增加义务教育投入,通过重新修订《义务教育法》制定《义务教育保障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完善我国义务教育财政法规体系。对义务教育经费的筹集、分配、分担、使用、管理等做出明确规定,从而规范和约束相应责任人的行为,保证免费义务教育的有序、有效实行。确保教育经费能完全用于改善农村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及提高教师的工资待遇,缩小城乡学校师资力量的差距,给农村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为农村义务教育质量的提高提供保障。

(二)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开发课程资源

在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在实行义务教育的过程中也要因地制宜。针对农村课程资源匮乏,新教材城市化倾向比较严重这一事实,要把目光放在身边的资源——农村本土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上来。

首先,利用农村的自然资源。农村无疑有着城市所无法比拟的优势——与大自然最为接近,这给农村学生提供了广阔的学习空间和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师扮演引导者的角色,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开展学习活动,为学生提供咨询、帮助和服务,引导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扩展视野、增加知识、发展兴趣爱好,培养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健全的人格。如在初中可以开辟种植园,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亲自参与到种植园的生产和管理,将所学的生物、数学、化学等知识运用到实践当中,提供了一个学以致用的机会,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同时又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其次,利用农村的人文资源。说到农村的人文资源,通常会想到民间文化,诸如民俗、民歌、民间故事等对学生的影响,除此之外,农村生活还有一个我们习以为常其实对孩子的教育有很大影响的特点,简单地说就是全家人在一个庭院里,

朝夕相处,邻里间鸡犬相闻,来往密切,这就形成了充满亲情、乡情的精神空间,自有一种口耳相传、身教胜于言教的教育方式,这对农村孩子健康成长的影响是潜移默化而又深远的。在学习语文、思想政治、历史等文科课程时,可以适当的将农村当地的风俗、民间故事、历史传说等在课堂中穿插进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课堂变得丰富多彩,同时又开阔学生的视野,使他们认识到民间文化的丰富,激发他们的荣誉感和自豪感。

教育质量不仅是学习成绩、升学率,更包含学生的全面发展,而农村本身的特点将会给农村学生的全面发展带来不一样的提高。

(三)抓好农村中小学教师的队伍建设,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没有高素质的教师就不可能有高质量的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最关键的因素就是提高教师的素质。我国政府在这一点上是十分重视的,2014年《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的决定》提出:“加强农村教师和校长的教育培训工作,构建农村教师终身教育体系,实施农村教师素质提高工程,开展以新课程、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为重点的新一轮教师全员培训和继续教育。”2014年中国共产党十七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我们要采取各种措施保证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稳定,全面提高教师素质。

首先,推进人事分配制度的改革,通过公平竞争、择优录取的方式和教师资格认证制度,采取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择优聘任、科学考核、合同管理等方式,以强化教师的责任感,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同时提高教师工资待遇,实现边远地区教师特殊津贴制度,这样不仅使教师愿意来到农村,而且愿意留在农村。 其次,政府可以动员社会力量,拓宽支教人员来源,补充到教师队伍当中,扩大教师队伍。鼓励优秀的应届毕业生下乡支教,不仅可以缓解应届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更能为我国农村义务教育的师资队伍注入新的力量。鼓励优秀的城镇教师下乡支教,有效地缓解农村骨干教师力量匮乏的矛盾,给农村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又给农村教师提供了一个学习机会,加快了农村义务教育的发展。 第三,加强农村教师的在职培训。由于经费、时间的制约,教师在岗培训和进修机会很少,通过在职培训可以使农村教师接受到切实有效的继续教育、学历补偿教育以及知识技能的培训。各地政府可根据当地实际情况设立专项的农村教师培

训资金,在寒暑假期间开展在职培训班,向教师传授新的教学理念,提高教师的专业知识、教育教学水平、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

(四)更新农民观念,使农村教育稳定发展

要想改变农民的旧观念,对农民的教育也要因地制宜,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借助媒体对农民进行宣传和教育活动,向广大家长宣传国家的教育方针和正确的教育思想、方法。可以定期举办“家长学校”、“家长培训班”,加强家长素质培养,提高家庭教育质量。

改变农民认为教育质量就是升学率、考试成绩的观念,使他们认识到子女上学的目的不仅仅是升学,义务教育的意义在于使更多农民的子女有机会接触更多更新的知识,开阔视野,为子女以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在转变家长观念的过程中,学校要发挥主动作用,一方面学校要通过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改变家长的观念;另一方面要通过多种渠道,做好宣传解释工作,加强与家长的交流与沟通。通过家长和学校的共同努力来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四、结语

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偏低,不仅仅指农村中小学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城区学生差,升学率低。更重要的是在学生的智力开发、人格培养、价值观、世界观的形成等方面存在不利因素。对学生个体而言,分数是对学生书本知识的学习状况或是对考试的应变能力的检验与评价,我们应当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但分数不能代表质量,真正的质量应该体现在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体现在学生身心的全面发展。 通过上述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造成农村义务教育质量偏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要想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需要政府、社会、学校、家庭给予支持,提供保障,为农村的长久发展奠定基础。

我们向您推荐相关范文:

如何促进农村义务教育稳步发展

论农村义务教育发展所存在的问题

农村义务教育公平发展探析

加强农村义务教育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关于加快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