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再就业工作会议上的经验介绍(精选多篇)

第一篇:在全市再就业工作会议上的经验介绍

在全市再就业工作会议上的经验介绍(精选多篇)

加强领导 精心谋划 扎扎实实做好再就业工作

年初以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以“十万富民行动”为载体,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把劳动再就业工作纳入到发展地区经济、富民强区和维护稳定大局中去抓,不断完善劳动再就业机制和服务体系,以发展促就业,以就业促稳定,采取向扩大招商引资上项目要就业,向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就业,向发展社区经济和社区服务要就业等多种方式抓再就业工作。截止5月末实现就业、再就业1686人,是年目标1200人的140% 占全区下岗失业人员总数4159人的40.4%。其中,重点在金星公司10个煤矿安置667人,煤矸石厂安置80人,输出到细磷河度假村70人,金星公司砖厂安置60人,人和粮业安置60人,安置季节工380人。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完善机制,夯实基础

劳动再就业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我们在抓好这项工作时注重从完善制度体系和基础性工作着手,一是建立健全制度。制定了《**区2014——2014年实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规划》、《**区2014年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实施方案》。从区劳动就业局到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以及到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都制定了相关的工作制度,从上到下做到了有章可循。同时,建立了目标管理体系。区、办事处和社区层层有规划,有目标,有任务,有监督,级级有管理,做到每月公布一次目标完成情况,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不能完成全年目标的单位和主管领导不能评先进。 二是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实行“一把手”工程,五大班子分片指导,在全区五个办事处,20个社区建立起职责明确,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劳动就业服务体系。做到了三个到位:即人员配备到位,经费到位和工作落实到位。区里成立了就业局,配备2名工作人员,五个办事处名各配置1名劳动保障助理员,20个社区配置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到位后,立即进入角色,对辖区居民进行逐家逐户登记调查,每户一卡,详细掌握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同时,每周二助理员、协理员到区就业局例会,通报一周工作情况,安排下步工作;虽然区里财政资金紧张,但对再就业工作的经费我们舍得投入,投入资金近万元。 三是对再就业工作实行“三级管理”,建立“四级信息网络”。 “三级管理”即:要求社区协理员详细掌握本社区下岗失业人员情况,办事处助理掌握本街道下岗失业人员情况,区就业局掌握整个地区下岗失业人员情况。“四级信息网络”,即从市里获得用工信息,区劳动局收集用工信息,办事处掌握用工信息,社区每个月发布一次用工信息,为辖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提供了便利服务。到目前发布用工信息 4次,230条,有92人就业。

二、加快发展,促进就业

我们感到发展是促进改革、稳定的最佳途径,如果局限于就业抓就业,往往力不从心,还会束缚手脚,因此我们在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同时,积极发展社区经济,以发展扩大就业。

(一)通过招商引资上项目发展经济安置再就业。招商引资上项目是我区发展地区经济的主攻方向。今年以来我区积极动员和调动一切力量,广泛的宣传**区的投资政策,服务环境,利用广阔的发展空间,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建立“专群结合”的招商工作体系,开展全民招商、专业招商、网上招商、专项招商。同时走出去,主动、直接、面对面的接触客商,通过优惠政策、好项目、处感情吸引外资外商。目前,已有3户企业落户**,有煤炭经销的凯丽达商贸有限公司,龙草酒行和鑫鑫高效环保节能燃料厂。鑫鑫高效环保节能燃料厂引进专利技术,生产以甲醇为主要原料的复合无铅燃料油,环保节能指标均高于传统汽油。项目总投资280万元,年生产能力5000吨,预计上缴税金80万元左右,6月15日将正式投入生产,这户企业以安置36人就业。抓住机遇上项目,在防治“非典”工作中,区政府积极争取省市卫生部门的支持,在我区民营企业集资70余万元,筹建了鹤岗市**消毒剂厂生产过氧乙酸,添补了空白,已通过省市验收投入生产,安置就业30多人。

(二)通过发展社区经济,创建基地网点实现再就业。社区经济是我区发展经济的第二战场。社区就业存在着巨大的潜力,我们把挖掘社区就业作为再就业工作的主渠道。一是发展服务型经济。主要是开办商品零售、中介服务网点。 “十万富民行动”在各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社区一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开起了主食店、食杂店、粮油店、托老托幼所等便民利民项目,实现了自主就业,共开办这类经营网点194个,就业293人。二是发展庭院经济。河东路办事处利用特殊的地理位置,带领居民种植无公害蔬菜,养殖绿色家禽,目前,辖区内已有120户居民、近300人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三是发展自救型经济。积极组织有劳动技能的下岗职工,在社区内开办家庭工厂等生产自救项目。兴建路办事处第七社区开办的富民食品厂制作面包,产品很受欢迎,有20人通过诚实的劳动实现了再就业。四是通过技能培训创办劳动密集型就业基地。“十万富民行动”中,兴建路办事处通过市非国有经济发展局与新华草编厂合作,共同组建了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兴建路草编工艺分厂。这个项目原料低廉、操作简单、便于学习掌握,很适合“4050”人员就业,且有很好的发展前途。当时办事处没有资金,区政府挤出资金垫付了培训费。如今,首期培训的50名学员已正式结业工作,她们生产的各类草编工艺品已经在市场上销售,每人每月收入三四百元。兴建路办事处被市劳动局批准为非国有经济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基地。现在,第二批培训班已经开班,准备在全区召收学员进行大规模培训,使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能够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再就业。五是通过社区公益岗位优先安置“4050”人员再就业。“4050”人员属于大龄就业困难对象,我们优先安置大龄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保洁、保绿等岗位,目前,全区共有106名“4050”人员在社区公益岗位工作。同时,我们将辖区就业困难对象(“4050”人员)列出名单,在为他们办理《再就业优惠证》时特别注明属大龄就业困难对象并备案,以便今后给予他们必要的再就业援助。六是通过网上、新闻媒体主动寻找就业信息安置就业。经过积极努力共输送272人到北京、上海、大连、沈阳等地就业,主要从事饮食、服务、服装、驾驶等行业。河东办事处在细麟河度假村输送20名服务员;输送到普阳农场60名季节工,输送到八号林场22人从事山产品种植。

(三)通过树立就业典型,宣传正确的就业观、择业观、价值观,并引导私营企业家为再就业出力。在干部群众中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的大讨论,统一认识,付诸行动。通过有效的宣传教育,对思想保守、观念陈旧人的头脑进行彻底的洗礼;向懒惰,不思进取,不求上进的思想告别。在公民中树立无论哪种行业、什么身份,只要勤奋努力,就会成才、成功的新观念;坚定从小事做起、小钱赚起,只要艰苦奋斗,就能发家致富的信心。**矿下岗职工马思军,下岗不失志,自强有作为,经过多年的艰辛创业,如今已成为一名拥有百万资产的民营企业家。他致富后不忘回报社会,在自己承包的金星公司砖厂和防爆电器厂共安置下岗失业人员120人。他的典型事迹,带动了一批私营企业家积极吸收下岗就业人员,他们中有20人主动到社区担任发展社区经济顾问,从而安置了更多下岗失业人员就业。

目前我区再就业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就业压力仍然较大,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克服困难,认真贯彻落实好中央、省、市再就业会议精神及各项再就业政策,向兄弟单位学习,全力做好劳动再就业各项工作,力争下半年再安置800至1000人再就业,开创我区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局面。

第二篇:在全市再就业工作会议上的经验介绍

加强领导 精心谋划 扎扎实实做好再就业工作

年初以来,我们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按照上级主管部门的要求,以“十万富民行动”为载体,站在讲政治的高度,把劳动再就业工作纳入到发展地区经济、富民强区和维护稳定大局中去抓,不断完善劳动再就业机制和服务体系,以发展促就业,以就业促稳定,采取向扩大招商引资上项目要就业,向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要就业,向发展社区经济和社区服务要就业等多种方式抓再就业工作。截止5月末实现就业、再就业1686人,是年目标1200人的140% 占全区下岗失业人员总数4159人的40.4%。其中,重点在金星公司10个煤矿安置667人,煤矸石厂安置80人,输出到细磷河度假村70人,金星公司砖厂安置60人,人和粮业安置60人,安置季节工380人。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完善机制,夯实基础

劳动再就业是一个庞大的社会工程,我们在抓好这项工作时注重从完善制度体系和基础性工作着手,一是建立健全制度。制定了《xx区~——~年实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规划》、《xx区~年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实施方案》。从区劳动就业局到街道劳动保障事务所,以及到社区劳动保障工作站,都制定了相关的工作制度,从上到下做到了有章可循。同时,建立了目标管理体系。区、办事处和社区层层有规划,有目标,有任务,有监督,级级有管理,做到每月公布一次目标完成情况,实行一票否决制,对不能完成全年目标的单位和主管领导不能评先进。 二是建立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实行“一把手”工程,五大班子分片指导,在全区五个办事处,20个社区建立起职责明确,管理规范、运行良好的劳动就业服务体系。做到了三个到位:即人员配备到位,经费到位和工作落实到位。区里成立了就业局,配备2名工作人员,五个办事处名各配置1名劳动保障助理员,20个社区配置专职劳动保障协理员;社区劳动保障协理员到位后,立即进入角色,对辖区居民进行逐家逐户登记调查,每户一卡,详细掌握辖区内下岗失业人员的基本情况。同时,每周二助理员、协理员到区就业局例会,通报一周工作情况,安排下步工作;虽然区里财政资金紧张,但对再就业工作的经费我们舍得投入,投入资金近万元。 三是对再就业工作实行“三级管理”,建立“四级信息网络”。 “三级管理”即:要求社区协理员详细掌握本社区下岗失业人员情况,办事处助理掌握本街道下岗失业人员情况,区就业局掌握整个地区下岗失业人员情况。“四级信息网络”,即从市里获得用工信息,区劳动局收集用工信息,办事处掌握用工信息,社区每个月发布一次用工信息,为辖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提供了便利服务。到目前发布用工信息 4次,230条,有92人就业。

二、加快发展,促进就业

我们感到发展是促进改革、稳定的最佳途径,如果局限于就业抓就业,往往力不从心,还会束缚手脚,因此我们在大力发展个体私营经济的同时,积极发展社区经济,以发展扩大就业。

(一)通过招商引资上项目发展经济安置再就业。招商引资上项目是我区发展地区经济的主攻方向。今年以来我区积极动员和调动一切力量,广泛的宣传xx区的投资政策,服务环境,利用广阔的发展空间,积极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建立“专群结合”的招商工作体系,开展全民招商、专业招商、网上招商、专项招商。同时走出去,主动、直接、面对面的接触客商,通过优惠政策、好项目、处感情吸引外资外商。目前,已有3户企业落户xx,有煤炭经销的凯丽达商贸有限公司,龙草酒行和鑫鑫高效环保节能燃料厂。鑫鑫高效环保节能燃料厂引进专利技术,生产以甲醇为主要原料的复合无铅燃料油,环保节能指标均高于传统汽油。项目总投资280万元,年生产能力5000吨,预计上缴税金80万元左右,6月15日将正式投入生产,这户企业以安置36人就业。抓住机遇上项目,在防治“非典”工作中,区政府积极争取省市卫生部门的支持,在我区民营企业集资70余万元,筹建了鹤岗市xx消毒剂厂生产过氧乙酸,添补了空白,已通过省市验收投入生产,安置就业30多人。

(二)通过发展社区经济,创建基地网点实现再就业。社区经济是我区发展经济的第二战场。社区就业存在着巨大的潜力,我们把挖掘社区就业作为再就业工作的主渠道。一是发展服务型经济。主要是开办商品零售、中介服务网点。 “十万富民行动”在各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下,社区一部分下岗失业人员开起了主食店、食杂店、粮油店、托老托幼所等便民利民项目,实现了自主就业,共开办这类经营网点194个,就业293人。二是发展庭院经济。河东路办事处利用特殊的地理位置,带领居民种植无公害蔬菜,养殖绿色家禽,目前,辖区内已有120户居民、近300人通过发展种植业、养殖业实现了就业和再就业。三是发展自救型经济。积极组织有劳动技能的下岗职工,在社区内开办家庭工厂等生产自救项目。兴建路办事处第七社区开办的富民食品厂制作面包,产品很受欢迎,有20人通过诚实的劳动实现了再就业。四是通过技能培训创办劳动密集型就业基地。“十万富民行动”中,兴建路办事处通过市非国有经济发展局与新华草编厂合作,共同组建了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兴建路草编工艺分厂。这个项目原料低廉、操作简单、便于学习掌握,很适合“4050”人员就业,且有很好的发展前途。当时办事处没有资金,区政府挤出资金垫付了培训费。如今,首期培训的50名学员已正式结业工作,她们生产的各类草编工艺品已经在市场上销售,每人每月收入三四百元。兴建路办事处被市劳动局批准为非国有经济安置下岗职工再就业培训基地。现在,第二批培训班已经开班,准备在全区召收学员进行大规模培训,使更多的下岗失业人员能够掌握一技之长,实现再就业。五是通过社区公益岗位优先安置“4050”人员再就业。“4050”人员属于大龄就业困难对象,我们优先安置大龄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保洁、保绿等岗位,目前,全区共有106名“4050”人员在社区公益岗位工作。同时,我们将辖区就业困难对象(“4050”人员)列出名单,在为他们办理

第三篇:在全市再就业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再就业工作经验交流会,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目的就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市再就业工作,推广典型经验,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推动再就业工作的开展。这次会议筹备工作很充分,在国学同志担任市委书记期间就准备召开这个会,后来由于防治非典,推迟了一段时间。晓华同志到任后,对再就业工作也非常重视,对开好这次会议做了重要指示,因为他出差在外,未能参加。为了开好这个会,会前,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就业局等部门对我市下岗职工再就业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会议期间,大家参观了4个就业基地典型,会上发言的3个单位和书面交流的10个单位介绍了经验和做法,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市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情况,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借鉴性。几年来,再就业工作得到了全市上下的高度重视,无论是在国学同志担任市委书记期间,还是晓华同志到任之后,都一以贯之的把再就业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在劳动和社会保障、工商、民政、宣传、工青妇及县(市)区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尽管这方面工作的压力很大,但是全市上下克服了许多困难,使我市再就业的压力得到了初步的缓解。今年1-8月份,全市共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7111人,完成年计划的82.9%。组建劳动保障基层组织机构375个,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716人。再就业培训7178人,劳动预备制培训2460人。发放小额贷款担保基金1200万元、社保补贴1000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120万元、再就业培训补贴315万元、职业介绍补贴143万元。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成绩大家有目共睹。但按照省、市委的要求,面对再就业工作的严峻形势,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把这项工作做好。下面,我讲两点意见。一、进一步提高对再就业工作的认识,把这项工作当成第一要务来抓要充分认识到再就业工作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个较困难的群体,也是一个最需要人关心、帮助的群体。我们再就业工作要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所以我们做好再就业工作就必须提高认识,无论怎么样认识都不为过。省委书记宋法棠同志在全省再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把扩大就业与促进再就业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发展的第一要务,坚持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并举的方针,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我们各级领导一定要按照省委书记宋法棠同志的要求,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再就业工作作为第一要务真正的重视起来。第一,解决好再就业问题,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坚持执政为民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体现,要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好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就要从下岗职工再就业等关系群众根本利益的实事、难事抓起,这是为官一任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基础。做好再就业工作,就是要解决特殊群体能够吃上饭、能够维持家庭的正常生活、能够保证其子女上学、能够保证基本生活条件等问题。这是我们一级政府的责任,也是对我们每个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要求。从我们下岗职工的家庭实际来看,家庭真正有一定积累的很少,一但下岗,生活没有来源,利益没有保证,所以解决好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就成了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现实、最迫切的需要,搞好再就业工作就成了各级领导干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实际的行动。第二,解决好再就业问题,是衡量领导干部对群众感情深与不深的具体体现。群众观点是我们党最基本的政治观点,从根本上说,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解决再就业问题的过程是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是领导干部能不能切实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的具体体现。我们做干部的就得为群众出力,就必须有浓厚的群众感情。不是当领导干部后对群众的感情自然就深了,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对群众的感情确实很深,但确有个别领导同志对群众的感情不深,甚至极个别的领导同志对群众基本上体现不出什么感情来。对群众的感情深与不深就是要看领导干部对群众的困难是不是当作自己的困难那样来解决,是不是当作自己家庭的问题去对待,真正做群众的贴心人。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市再就业工作会上,国学同志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象给自己子女找对象、找工作那样,来关心下岗职工的工作问题,这个要求我非常赞成。如果解决再就业问题都能这样热心、细致周到,都能这样出实招,讲实效,动真情,那么这项工作就能抓好,反之,这项工作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第三,解决再就业问题,是对每位领导干部思想境界的检验,更是对每个领导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检验。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它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改革的成败,关系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再就业是一项综合性的指标,涉及到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项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再就业工作的好坏,充分反映出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和部门的工作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工作水平的高低。今后,我们在考核领导干部政绩上,除了要考核经济指标,还要看再就业工作的进展情况。各地各部门要集中力量,齐抓共管,加强组织领导,实行整体推进,确保取得实效。总之,抓好再就业工作必须按照省委书记宋法棠同志的要求,作为第一要务来抓。要认识认识再认识,重视重视再重视,真正把这项工作抓在手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抓好。二、进一步抓好我市再就业工作应该认真注意解决好的几个问题我市的再就业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形成了良好的局面,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这项工作量大、面广,需要做的工作还很多,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目前,全市有下岗职工8.3万人,加之我们的国企改革、产权制度改革正在加速推进,劳动力结构调整的力度也将随之加大,企业下岗职工和社会失业人员将继续增加,就业和再就业的矛盾将愈加突出。所以,再就业工作不是简简单单就能做好的事情,是压力很大的一项工作。各级党委、政府要牢固树立抓就业就是抓发展,抓发展必须首先抓就业的思想观念,把再就业工作摆在各项工作之首,千方百计开辟就业之路,拓宽下岗职工再就业渠道。1、进一步形成和完善市场导向的再就业机制。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要把建立健全国家政策指导下的劳动者的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市场就业机制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重点。这个机制在我们国家正在逐渐的形成,从大局来看还不够完善,功能上也不配套。所以我们要依据国家的政策,结合我市的实际情况,按照劳动力市场建设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的要求,建立起机制健全、运行规范、服务周到、指导监督有力的劳动力市场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保障、职业介绍、职业指导、职业培训等服务体系,为下岗职工的合理流动创造便利条件,促进下岗职工自由地在地区之间、同一地区不同部门或行业之间、城乡之间、此企业与彼企业之间畅快地流动。尽快把功能和机制完善,尽快组织和实施到位,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的鼓励和支持下岗职工再就业。2、进一步做好宣传教育工作,积极营造良好的再就业环境。要充分利用报纸、电视等新闻媒体加强舆论宣传,教育下岗职工进一步明确和全面理解再就业工作的内涵,转变对再就业的依赖性,增强自主择业、自谋职业的能力,更好地推动全市再就业工作的开展。各级政府要积极对下岗职工进行安置,帮助推荐用人单位。同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就业和再就业对每个人来讲,不是和过去一样,端上铁饭碗就一辈子不下岗,成为一劳永逸的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业与再就业是一个反复多次的过程。所以要想真正搞好这项工作,就要教育和帮助我们的下岗职工,转变就业观念,通过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实现再就业,引导下岗职工不等不靠,走向市场,增强自我择业能力。刚才会议上介绍的几个典型很有说服力,像桦南世纪商厦总经理王淑琴,下岗后,从一个小商店起步,经过十几年的努力,2014年以来投资6300万元建成了现代化的综合性商厦,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还有下岗女工刘志宏搞的配餐,东风区于杰三姐妹创办的老年公寓等都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积极转变就业观念,通过个人努力奋斗实现再就业的典型。所以我说这三个典型很好,这样的典型还有很多,各地各部门都要善于发现、培养这些具有代表性和示范性的先进典型,号召全市人民向他们学习。要在全市的下岗职工中大力弘扬这些先进典型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这些精神同我市在防治非典过程中创造的防治非典精神一道形成了我们佳木斯人的精神。集中体现就是不管多么困难,不管难度多大,只要我们想办的事,想干的事,就一定能把它办好,一定把它干成。这种精神非常可贵,我们一定要发扬这种精神,把再就业工作做得更好。3、进一步用好用足用活再就业政策,促进再就业。国家对再就业工作很重视,相继制定出台了一系列再就业的优惠政策,为下岗职工再就业提供了政策保障。特别在全国再就业工作座谈会上,国务院进一步明确了三条政策。一是延长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社保补贴和税费减免政策的截止期限。原来暂定实行到2014年底,调整为凡在2014年底之前开始从事个体经营的下岗失业人员和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企业,符合条件的都可以享受满三年时间的政策优惠。二是扩大了享受服务型和商贸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的税收优惠政策的范围。将这一政策适当放宽到劳动就业服务企业中的加工型企业和街道社区具有加工性质的小型企业实体。三是重申了再就业资金的投入规模和使用方向。再就业资金除了用于下岗职工基本的生活补助、培训以及补充失业保险基金外,也可以用于国有企业与职工解除劳动关系支付的经济补偿和生活补助,补助资金规模不减,到2014年三年不变。这些政策大家一定要吃透,吃透之后才能很好地运用这些政策,才能把政策用好用足用活,才能对再就业起到更好的扶持、支持的作用。前段时间,为了摸清底数,有关部门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查,初步掌握了全市926户国企职工人数、生产经营、欠缴社会保险费等情况和100948名下岗职工及离岗人员的就业和参保等29项基本情况。在搞清基本情况的基础上,我们工作的着力点要放在完善和细化政策上,把功夫下在优惠政策的落实上,把力量投放在提供优质服务上。劳动等有关部门要抓住明年我市作为全省社会保障试点市的机遇,及早做好试点资金的测算等工作,积极争取国家和省的资金支持。各县(市)、区也要积极向上争取,真正发挥优惠政策对促进下岗职工再就业的作用。4、进一步加大项目开发和企业改革改造力度,加速经济发展,扩大再就业。要继续对国有大中型企业进行改革,使那些通过改革活起来的企业,上一些技改项目和新项目增加就业岗位。坚持工业兴市,抓住国家支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重大机遇,加快大项目建设,优先发展那些提供就业岗位多,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项目。要在项目建设过程中、生产经营活动中、配套附属产业中、交通运输等流通服务环节中创造一批就业岗位。目前,全市正在推进落实的几个大项目,都是好项目,如果能如期建成达产,不仅会拉动全市经济整体水平的提升,而且会形成新的就业空间。要把开发大项目同发展优势产业结合起来,尽可能多地吸纳下岗职工再就业。5、进一步增强劳务输出的能力,推动再就业。实践证明,对外劳务输出是解决发展相对滞后地区就业的一个重要渠道。因此,劳务输出必须从大视角出发,把它当作一项产业来抓,既搞国内输出,也要开展国际劳务合作,采取培养、管理、服务三管齐下的措施,促进劳动力输出的有序化,在组织体系上进一步完善。今年以来,全市已实现对俄劳务输出2014余人,并且探索出一定的经验。下步,我们要进一步加大劳务输出的力度,积极开拓市外、省外、境外就业市场。按照有偿服务、市场化运作的原则,广泛搜集外埠劳务市场信息,密切与市外职介机构的联系与合作,不断拓宽服务领域。各级劳动保障部门和外经贸等部门也要通力协作,强化对劳务人员的组织,逐渐形成网络,并同吸引人才和招商引资结合起来。要加强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与俄罗斯的合作,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扩大境外劳务输出的总量,开辟新的就业渠道,减轻我市的再就业压力。6、进一步创造公益性事业岗位,拓展再就业。随着政府管理职能和方式的转变,要积极创造出一些公益性岗位,安排下岗职工就业。全市已将382个居委会合并成177个社区居民委员会,一批下岗职工担任了社区居民委员会主任,有的县(市)区也采取了这样的办法,使市场就业与政府调控有机地结合起来。要进一步创造条件,不断开发教育、医疗卫生、保洁、保安等公益性服务岗位,重点安排那些家庭生活困难的、享受低保的和家里没劳力的下岗职工。对于安排了公益性岗位的特困职工,不要一安排工作,就立刻取消低保,要看工作安排得怎么样。原则上要求在安排工作初期,低保照发,待工作稳定且生活能有较大改善的情况下,再取消低保的发放。从我市低保情况来看,117元的标准还很低,所以,我们要多创造一些公益性事业岗位安排下岗职工。比如,市区主要街路中间的护栏就可以雇用低保家庭中有劳动力的人,使他们获得一定的收入。这项工作市里要研究,各个县(市)区也要研究拿出一些公益性的岗位来,解决下岗职工特别是低保特困职工的生活问题。7、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切合实际的再就业工作考核机制。要建立明确的责任体系,实行“公示举报”的办法,群众监督举报,这是一个被实践证明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公示考核指标,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方面是定性考核。具体考核领导投放的力量和所采取的措施,看投放了多少人,采取了多少有效的措施来抓这项工作。第二方面是定量考核。一是再就业证的发放情况。应该发的有多少,实际发的有多少,持再就业证享受政策的有多少。二是社保补贴情况。该发多少,实际发了多少。三是小额贷款担保发放情况。发放了多少人,发放给了哪些人,额度有多大。四是职业介绍人员补贴发放情况。有多少职业介绍人员,补贴了多少资金。值得注意的是,目前存在着该发再就业证的发不下去,甚至个别地方一个再就业证也没发的情况,必须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在这个问题上,决不能从局部和本单位的利益出发,就对国家的政策不执行,对再就业职工该享受的政策不落实,哪里出现了问题,就要追究哪里的责任。第三个方面是对再就业人员培训的考核。要进一步加大再就业人员的培训力度,培训之后,要跟踪问效,不仅要考核培训的人数,更重要的是要考核培训后的就业人数。第四个方面是劳务输出、劳务介绍、提供就业岗位等项指标的考核。我们抓好再就业工作,就是要通过上述四个方面工作的考核来衡量我们具体工作的实际效果,以此推动再就业工作扎扎实实地开展。总之,希望我们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推动我市再就业工作进入良性循环的轨道,为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实现富民兴佳新跨越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四篇:在全市再就业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上的讲话

提高认识 强化措施 扎扎实实做好再就业工作

——在全市再就业工作经验交流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再就业工作经验交流会,是市委、市政府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目的就是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总结我市再就业工作,推广典型经验,进一步拓宽就业渠道,推动再就业工作的开展。这次会议筹备工作很充分,在国学同志担任市委书记期间就准备召开这个会,后来由于防治非典,推迟了一段时间。晓华同志到任后,对再就业工作也非常重视,对开好这次会议做了重要指示,因为他出差在外,未能参加。为了开好这个会,会前,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市就业局等部门对我市下岗职工再就业情况进行了深入调查,掌握了第一手资料。会议期间,大家参观了4个就业基地典型,会上发言的3个单位和书面交流的10个单位介绍了经验和做法,从不同侧面反映了我市下岗职工再就业工作情况,具有较强的指导性和借鉴性。几年来,再就业工作得到了全市上下的高度重视,无论是在国学同志担任市委书记期间,还是晓华同志到任之后,都一以贯之的把再就业工作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在劳动和社会保障、工商、民政、宣传、工青妇及县(市)区等单位的共同努力下,尽管这方面工作的压力很大,但是全市上下克服了许多困难,使我市再就业的压力得到了初步的缓解。今年1-8月份,全市共安置下岗失业人员27111人,完成年计划的82.9%。组建劳动保障基层组织机构375个,配备专(兼)职工作人员716人。再就业培训7178人,劳动预备制培训2460人。发放小额贷款担保基金1200万元、社保补贴1000万元、公益性岗位补贴120万元、再就业培训补贴315万元、职业介绍补贴143万元。再就业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成绩大家有目共睹。但按照省、市委的要求,面对再就业工作的严峻形势,我们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把这项工作做好。下面,我讲两点意见。

一、进一步提高对再就业工作的认识,把这项工作当成第一要务来抓

要充分认识到再就业工作面对的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一个较困难的群体,也是一个最需要人关心、帮助的群体。我们再就业工作要面对的就是这样一个比较特殊的群体,所以我们做好再就业工作就必须提高认识,无论怎么样认识都不为过。省委书记宋法棠同志在全省再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要把扩大就业与促进再就业作为各级党委、政府发展的第一要务,坚持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并举的方针,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促进就业和再就业”。我们各级领导一定要按照省委书记宋法棠同志的要求,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把再就业工作作为第一要务真正的重视起来。

第一,解决好再就业问题,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坚持执政为民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体现,要把实现、维护和发展好大多数群众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就要从下岗职工再就业等关系群众根本利益的实事、难事抓起,这是为官一任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努力快发展,全面建小康的基础。做好再就业工作,就是要解决特殊群体能够吃上饭、能够维持家庭的正常生活、能够保证其子女上学、能够保证基本生活条件等问题。这是我们一级政府的责任,也是对我们每个领导干部最基本的要求。从我们下岗职工的家庭实际来看,家庭真正有一定积累的很少,一但下岗,生活没有来源,利益没有保证,所以解决好下岗职工再就业问题就成了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现实、最迫切的需要,搞好再就业工作就成了各级领导干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最实际的行动。

第二,解决好再就业问题,是衡量领导干部对群众感情深与不深的具体体现。群众观点是我们党最基本的政治观点,从根本上说,主要是对人民群众的态度问题,同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解决再就业问题的过程是倾听群众呼声,关心群众疾苦,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的过程,是领导干部能不能切实做到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帮群众之所需,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时刻挂在心上的具体体现。我们做干部的就得为群众出力,就必须有浓厚的群众感情。不是当领导干部后对群众的感情自然就深了,绝大多数领导干部对群众的感情确实很深,但确有个别领导同志对群众的感情不深,甚至极个别的领导同志对群众基本上体现不出什么感情来。对群众的感情深与不深就是要看领导干部对群众的困难是不是当作自己的困难那样来解决,是不是当作自己家庭的问题去对待,真正做群众的贴心人。在去年底召开的全市再就业工作会上,国学同志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象给自己子女找对象、找工作那样,来关心下岗职工的工作问题,这个要求我非常赞成。如果解决再就业问题都能这样热心、细致周到,都能这样出实招,讲实效,动真情,那么这项工作就能抓好,反之,这项工作的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第三,解决再就业问题,是对每位领导干部思想境界的检验,更是对每个领导干部工作能力和水平的检验。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问题不仅是经济问题,而且是重要的社会问题和政治问题,它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改革的成败,关系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发展。再就业是一项综合性的指标,涉及到经济和社会的方方面面,是一项难度很大的系统工程。再就业工作的好坏,充分反映出一个地区、一个单位和部门的工作好坏,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出工作水平的高低。今后,我们在考核领导干部政绩上,除了要考核经济指标,还要看再就业工作的进展情况。各地各部门要集中力量,齐抓共管,加强组织领导,实行整体推进,确保取得实效。

总之,抓好再就业工作必须按照省委书记宋法棠同志的要求,作为第一要务来抓。要认识认识再认识,重视重视再重视,真正把这项工作抓在手上,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认真抓好。

二、进一步抓好我市再就业工作应该认真注意解决好的几个问题

我市的再就业工作虽然取得了很大成绩,形成了良好的局面,但我们必须清醒地看到,由于这项工作量大、面广,需要做的工作还

第五篇:在全市再就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文章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m 2这次全市再就业工作会议,是市委、市政府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刚才,市委苍书记从全局的高度阐明了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重要性、紧迫性,提出了促进我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任务与重点,强调了加强对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领导,大家一定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抓好落实。会议结束时,刘鑫副市长还要作总结讲话。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进一步认清形势,切实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

就业是民生之本。没有充分的就业,就没有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就没有最广大群众的安居乐业,就无法实现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市委、市政府历来十分重视就业问题,把落实积极的就业政策、扩大就业、促进再就业作为重要目标,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不断优化创业、就业环境,鼓励扶持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进一步扩大就业。特别是1998年5月全国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会议之后,我市认真贯彻中央的决策和部署,坚持“三不变”原则,实行一把手负责制,大力推进“两个确保”,积极建立并落实“三条保障线”,再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不断取得新成绩。

一是实现和巩固了“两个确保”。四年来,全市各级政府按照“三三制”原则,共筹集再就业资金2.68亿元,其中各级财政安排1.12亿元,企业筹集1.14亿元,社会筹集0.42亿元,进中心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100%按时足额领到基本生活费,月人均基本生活费达270.3元(含代缴社会保险费),有效地保证了下岗职工的基本生活。实现了养老金100%社会化发放,共发放养老金11.69亿元,月人均养老金达501元,没有发生历史拖欠和当期拖欠,确保了全市66739名企业离退休人员按时足额领到养老金。

二是实现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与失业保险并轨。按照省里缩短再就业服务中心过渡期的要求和我市就业环境的实际情况,从2014年1月1日起,全市再就业中心“只出不进”,企业新下岗职工直接进入市场就业。到2014年底,进入中心的55295名下岗职工已全部出中心,其中有42904人实现了再就业;出中心的下岗职工中有47272人已解除劳动关系进入市场,占出中心下岗职工的85.5%,高于全国30%的比例,实现了下岗职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业保险并轨的目标。

三是建立并逐步完善了失业保险和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保障下岗职工基本生活的同时,做好三条保障线的衔接,建立了失业保险制度和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并实现了平稳过渡。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由1998年的19.37万人增至2014年6月底的22.8万人,覆盖率达96%;9月份领取失业保险金人数为2.08万人,月人均发放失业金258.4元。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基本实现了应保尽保,9月份全市享受城市低保待遇的人数为2.33万人,今年以来累计发放保障金384万元。基本医疗保险自2014年1月启动以来参保人数已达21.8万人,参保率达80%。经过几年努力,一个保障制度规范化、资金渠道多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形成。

四是不断扩大了就业规模。在努力加快经济发展、创造更多就业岗位的同时,加强就业培训和引导,深入开展再就业援助行动,不断扩大就业规模,有效抑制失业率攀升。到2014年底,全市共有城乡从业人员111.03万人,其中,城镇单位职工23.49万人,城镇单位职工中,国有职工14.96万人,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企业9000多人;城镇个体及私营人员7.16万人,就业结构日趋合理。1998年以来,全市每年安置2万人左右就业,缓解了就业压力,保持了就业局势的基本稳定。我市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再就业率连续四年保持在60%以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平均水平为30-40%)。

这些成绩,是在国有企业改革进入攻坚阶段、经济结构调整力度加大的形势下取得的,也是在就业供求矛盾和结构性矛盾突出的情况下取得的,确实来之不易。四年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坚决贯彻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政策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抓热点、攻难点,千方百计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的生活保障和再就业问题;全社会齐动员、共参与,积极营造关心、帮助下岗职工再创业的良好环境;广大下岗职工识大体、顾大局,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支持国有企业改革发展。特别是今年以来,市政协积极开展关于“实行多种就业方式、努力扩大就业”问题的调研,在掌握基层、企业情况的基础上提出了11项富有针对性和指导性的建议;市政府与市政协召开联席会议,专题研究就业工作,并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快完善市场就业机制,进一步做好再就业工作的意见(试行)》,各有关部门从各自职能出发,密切配合,精心搞好组织实施,有力地推动了我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为维护我市改革、发展、稳定大局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当前我市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艰巨性和紧迫性。我市国有经济比重较大,城镇登记失业率高于全省平均水平,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和国有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企业兼并破产、下岗分流、减员增效的力度加大,下岗失业人员还会逐年增加,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主要表现在:一是就业岗位少与就业群体大的矛盾突出。企业下岗职工、失业人员、城镇新成长劳动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转移和区外在明务工劳动力五股力量聚合,劳动力供大于求,对我市就业形势构成很大压力。预测“十五”期间,全市城镇共有约16万人需要安置,平均每年3.2万人左右,同时,预计农村还有30万人富余劳动力,区外每年在明务工的劳动力约6000人。若按经济增长速度保持在8%左右,每年新增城镇就业岗位约2万个,预计到2014年我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仍将接近6%。二是下岗失业人员素质与就业市场需求不相适应。我市城镇职工队伍中技术工人尤其是高级技工比例偏低,下岗失业人员普遍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不高、技能单一,难以适应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调整的要求,就业的竞争能力弱。就业结构性矛盾造成一方面劳动者数量过剩,另一方面技术工人短缺,人员失业和岗位闲置并存。三是县(市、区)间发展不平衡的问题较突出。铁路沿线地区经济相对活跃,就业岗位相对较多,其余各县由于二、三产业发展局限性较大,社区服务尚不完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比较困难,目前明溪县、尤溪县、将乐县城镇登记失业率已经超过了10%。四是再就业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有些地方措施欠有力,优惠政策落实不到位,在开发就业岗位方面投入不足,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的培训服务指导性、针对性不强,一些下岗失业人员因生病就医、子女上学等原因生活负担重,不少停产半停产困难企业职工因企业拖欠工资等导致家庭生活比较困难。对这些存在的问题,各级各部门务必保持清醒的认识,决不能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更不能有丝毫松劲懈怠的情绪,务必从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政治高度,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进一步增强做好再就业工作的紧迫感、责任感,真正关心下岗失业人员疾苦,认真倾听下岗失业人员呼声,采取更加积极的态度,更加优惠的政策,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工作,为下岗失业人员送温暖、办实事,坚持不懈地把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做好。

二、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力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解决好国有企业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问题,是整个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是党和政府工作的当务之急。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有劳动能力与就业愿望的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和失业人员、国有企业关闭破产需要安置人员、享受最低生活保障并且失业一年以上的其他城镇失业人员,作为我市当前整个再就业工作的重点。千方百计拓宽就业渠道,落实兑现各项优惠政策,完善市场就业机制,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竭尽全力扩大就业,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为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创造稳定的社会环境。

(一)加快经济发展,拓宽就业领域。解决就业和再就业问题,根本出路在于加快发展、搞活经济。据测算,我市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个百分点,可增加就业岗位8500个左右。因此,各级在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时,一定要把增加就业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统筹考虑,通过发展经济扩大就业,通过扩大就业推动经济发展,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扩大就业“双赢”。一要在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扩大就业容量。去年全市下岗职工实现再就业的人员中,88%是在非国有单位实现再就业或者从事个体私营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已经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要进一步放胆扶持、放活机制、放手创业,壮大非公有制经济规模以增加就业岗位,鼓励非公有制经济参与重组国有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创造条件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兴办各种形式的合作经济或者从事个体劳动,通过非公有制经济发展解决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二要在第三产业的发展中拓展就业空间。把发展第三产业特别是服务业作为扩大就业的主攻方向,大力发展创业和就业成本较低、增长潜力大的商贸、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尽可能多地增加就业岗位,帮助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要加快发展产业关联带动性强、劳动密集的旅游业,搞好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和旅游促销,充分挖掘旅游业吸纳社会就业的潜力,增加就业岗位。要根据社区就业成本低、机制活、岗位多、潜力大的特点,组织下岗失业人员组建家政服务队等就业实体,发展社区物业服务、家政服务和文化娱乐服务,并大力开发幼儿托管、家庭护理、修理维护等便民利民服务岗位,增加保洁、保安、绿化等社会化益性就业岗位,引导下岗失业人员特别是“4050”人员实现再就业。三要在企业改革和发展中拓宽就业渠道。要把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和促进再就业紧密结合起来,切实做大做强骨干企业,加快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的大公司、大集团,尤其是加快省、市级成长型企业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民营企业“小巨人”、重点“三资”企业的发展,不断拓宽领域、壮大规模、提高效益,增加企业对劳动力的需求。同时,要放开搞活中小企业,大力发展劳动密集的服务型、科技型、外向型、特色型中小企业,引导中小企业主动承接大中型企业剥离出来的生产辅助系统和生活服务系统,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就业岗位。四要在灵活就业中增加就业岗位。以有效的组织管理和配套政策促进下岗失业人员通过多种就业方式实现就业,尤其是根据企业用工需求和城镇居民多层次、多方面的生活需要,大力发展对不同年龄、性别、文化技术水平都有较强适应性的灵活就业,积极推行非全日制、非固定单位、季节性、弹性工作和临时工、钟点工等就业方式,开辟新的就业领域。五要在参与构筑“三条战略通道”中扩大劳务输出。通过山海协作、对内连接、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劳务输出和山海劳务协作,鼓励下岗失业人员及农村富余劳动力到沿海和发达地区就业,并依法有序开展与国外、境外的劳务合作,组织我市劳动力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有序流动、有序输出。同时,要鼓励外出就业人员返乡创业,并从税费减免、资金信贷、土地使用等方面进行扶持,促进他们加快发展,带动和促进各类劳动力就业。六要在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中开辟就业门路。各县(市、区)要在深化建设“三明的泉州”活动、按照“三个层面”加快县域经济发展中,注重壮大就业容量大、吸纳劳动力多的特色农业、园区经济、农产品流通业,鼓励并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到农村承包荒山、荒地,从事种植业和养殖业。特别是要加快城镇化进程,落实户籍制度改革各项政策措施,促进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劳动力互动就业。

(二)完善市场体系,搞好就业和再就业服务。要继续贯彻执行“劳动者自主就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就业方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就业和再就业中的基础性、主导性作用,坚持主要通过市场调节劳动力供求,引导劳动者自谋职业、自主创业。同时,高度重视政府在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中的重要作用,加大促进就业工作力度,强化对下岗失业人员和新生劳动力的就业服务。一是强化市场就业培训。目前,不少下岗失业人员自身素质不高、适应职业变换的能力较差,是再就业难的一个重要因素。为此,各级各有关部门要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充分利用现有的教育资源,分门别类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再就业培训、在职培训、就业前培训,对结构性失业人员,要有计划地组织转业转岗再就业培训,使其尽快掌握新的工作技能和知识;对“4050”等就业弱势群体,要根据其知识水平、年龄、特征、就业方向,进行免费再就业培训,并切实提高培训的实用性、有效性;对有创业能力的下岗失业人员,要根据就业需求变化和下岗失业人员的培训愿望,组织多层次多形式的技能培训,实行“订单式”的定向培训,并为他们提供项目咨询、跟踪扶持等服务;对新生劳动力要遵循“先培训后就业”原则,把调节就业供求与推动职业培训结合起来,加大对新成长劳动力就业前的培训和就业准入控制力度,尽快形成“以市场引导培训,以培训促进就业”的机制。当前,尤其要下大力气组织实施我市第二轮再就业培训计划,年内要完成1万名以上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任务,培训后再就业率要达到60%以上。二是强化劳动力市场建设。致力于建设信息畅通、服务周到、机制灵活、动作规范、监督有力的劳动力市场,切实担负起对下岗失业人员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管理与服务。当前要突出抓好劳动力市场科学化、规范化、现代化等“三化”建设,巩固、完善现行的劳动力市场信息计算机网络系统,年内实现省、市、县三级联网,并逐步将劳动力市场网络延伸到街道、社区、民营中介组织和农村,从而提高劳动力市场的信息化水平,有效地引导和促进劳动力合理流动。同时,要健全劳动力市场信息公开发布系统,改进服务方式,提高服务(请勿抄袭好范 文网:)效率,及时准确采集发布劳动力供求信息并进行分析预测,为下岗失业人员求职、创业提供及时、便捷、周到的就业信息服务。要整顿规范劳动力市场秩序,加强对各类职业中介行为的监管,打击以职业介绍和职业招聘为名进行坑蒙拐骗的行为,维护下岗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三是强化公共就业服务。各级政府要加快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制度,加强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建设,强化职业介绍、再就业培训等职能,尤其是抓紧建立再就业援助制度,为就业困难对象提供专门的帮助和服务。同时,各级公共职业介绍机构要实行求职登记、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培训申请、鉴定申报、档案管理、社保接续“一站式”服务,简化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的相关手续,并尽力提供方便。更加强以职业指导员、职业培训员、就业信息员为重点的就业服务队伍建设,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为下岗失业人员提供优质服务。四是强化就业监测体系建设。各级政府要把促进就业和再就业作为本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优先目标,综合考虑经济增长、人口增长、就业增长等因素,制定符合实际的就业规划,并分别制定扩大就业、新生劳动力就业、农村劳动力转移、劳动力外出打工和劳务输出等工作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组织实施。同时,健全完善就业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失业监测预警机制,对就业和失业实行总量控制,并及时反映我市就业和失业动态变化,在下岗失业人员总量接近或超过警戒线时,及时采取措施缓解矛盾。

(三)狠抓政策落实,集中力量解决再就业问题。最近,党中央、国务院发出了《关于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的通知》,省委、省政府也制定了贯彻意见,提出了支持再就业的新政策,出台了扶持再就业的新规定。各级各部门要认真研究、掌握扶持再就业的政策措施,不折不扣把各项政策执行到位、落实到底。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引导各类企业和下岗失业人员积极争取、主动用好各项政策,发挥政策的最大效应。中央和省里的主要政策措施集中在10个方面:一是税费减免政策。对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安置富余人员,给予一系列的税费减免。各有关部门尤其是税务部门要加大落实力度,对符合条件的企业和下岗失业人员,要逐一兑现税费减免政策,减轻下岗失业人员从事个体经营的税费负担。二是小额货款政策。中央明确要求省里和各设区的市都要建立下岗失业人员贷款担保基金,所需资金主要由同级财政筹集,担保机构由当地政府确定。各商业银行及有条件的城市信用社都要开办小额贷款业务,明确贷款的程序、额度、期限和担保、贴息等具体内容,切实帮助解决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的下岗失业人员的启动资金。三是社会保险补助政策。对各类服务型企业和社区开发的公益性岗位安排下岗失业人员就业,由再就业资金给予为期3年的社会保险补助。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在认真核实的基础上,对符合条件的对象从再就业资金中给予补助,切实降低企业用人成本,解决下岗失业人员社保接续问题。四是就业援助政策。对下岗失业人员中的“4050”人员给予特殊扶持,实行更加优惠的政策,从岗位援助、社保补助、岗位补贴等方面完善对弱势群体的就业帮助机制。我市作为省里确定的“4050”援助试点,在帮助弱势群体方面进行了大量探索,在全省再就业工作会议上得到领导的充分肯定。下一步要继续加大力度,不断深化以“保生活、保就业、接保险”为主要内容的再就业援助行动,特别是各部门各单位和社区的后勤服务岗位、物业管理岗位以及卫生保洁、园林绿化、停车场管理等公益性岗位,要优先招用重点援助对象。五是主辅分离政策。对国有大中型企业通过主辅分离和辅业转制兴办的经济实体,符合吸纳富余人员30%以上、变更或签订了新的劳动合同等四个条件的,3年内免征企业所得税。这项新政策有利于企业自我消化富余人员,减轻社会就业压力,也有利于企业盘活闲置土地和资产,请各级税务部门认真抓好落实。六是就业服务政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提高服务效率,加强职业介绍和就业培训工作,对城镇登记失业人员和国有企业下岗职工,提供免费职业介绍和再就业培训,经费主要由地方财政承担。七是财政投入政策。各级政府要切实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将促进再就业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在《政府预算收支科目》中增设“再就业补助”款级科目。各级政府特别是财政部门要抓好落实,积极调整支出结构,将促进再就业资金列入财政预算,并积极争取省里对我市就业和再就业资金补助。八是社会保障政策。对下岗失业人员未就业的,要按规定及时提供失业保险,符合条件的纳入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突出重点,按照中央和省里要求,加快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九是企业裁员政策。正常生产经营企业裁减人员,裁减方案要经企业职工代表大会讨论。凡不能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并妥善解决企业拖欠职工债务的,不得裁员。凡是职工安置方案和社会保障办法不明确、资金不到位的,不得进入破产关闭程序。各级各有关部门要把这项政策宣传到企业和广大职工,并按照中央、省里要求规范操作,切实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十是社区平台政策。基层组织要承担起做好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和企事业单位离退休人员的管理、服务工作的责任。要认真贯彻《福建省城市社区建设纲要(试行)》和我市实施意见,从健全机制、建立体系、成立组织、完善制度等方面构筑社区就业的工作平台,梅列区、三元区、永安市要在街道和工作任务重的乡镇设立或确定负责劳动保障与社会保障事务的机构,并在社区聘用专门的服务人员,提供工作经费,建立起统一的社会保障和再就业工作体系,解决基层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无机构、无编制、无职能、无经费”等问题。这十项政策要求高、力度大、针对性强,各级各部门必须坚决贯彻落实,不能模糊,更不能后退。

(四)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再就业与社会保障的良性互动。各级政府要强化社会保障的意识和责任,完善保障制度规范化、资金本源多元化、管理服务社会化、独立于企业事业单位之外的社会保障体系。首先要继续巩固“两个确保”,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和失业人员失业金按时足额发放。进一步做好下岗失业人员的社保工作,对企业新裁减人员要按规定及时提供失业保险,符合条件的纳入“低保”。无法解除劳动关系的下岗职工,各级政府和企业要继续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对离开企业的下岗失业人员,其过去的社保缴费年限和个人帐户要继续保留,企业和个人的欠费要一次性补缴,符合条件的可以办理“协保”。继续参加养老保险并缴费的,前后缴费年限合并计算,未续保中断缴费的,达到退休年龄后按实际的缴费年限计发待遇。对实现再就业的下岗失业人员,由新的用人单位和职工个人按规定续保缴费;自谋职业和灵活就业的,可以按照个体工商户参保办法参加养老保险,对尚未纳入基本医保范围的实施社会医疗救助。同时,要进一步完善失业保险制度,切实抓好基金的征缴工作,通过扩大覆盖面、规范缴费基数、清理欠资、强化执法监督、加强舆论宣传等工作,确保征缴工作有序进行,并做到应收尽收。要根据多种所有制经济和各种就业形式迅速发展的需要,将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和股份合作制企业纳入社会保障范围,拓宽筹资渠道,增强基金的承受能力。要建立失业保险基金预警预报制度,各县(市、区)要及时报告失业金发放情况,各有关部门要做好失业金收缴、发放情况的分析,采取有效措施,确保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都能按时足额领到失业保险金。

三、坚持齐抓共管,确保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落到实处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就业和再就业的大政方针已经明确,现在关键是狠抓落实。各级各部门务必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态度,按照工作责任到位、政策落实到位、资金投入到位、措施保证到位的“四到位”要求,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加大力度、扎实工作,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和再就业。

(一)建立政府促进再就业的目标责任制。要建立一把手负责制,明确党委、政府作为促进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的责任主体,对本地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工作负总责,党政一把手亲自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要完善目标考核制,把控制失业率和增加就业工作重要指标纳入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将净增就业岗位、控制失业率、落实再就业优惠政策、加大再就业资金投入和帮助困难群众就业等作为年度工作目标和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要健全督促检查制,加大督查力度,切实把日常督查和不定期抽查结合起来,以检查促整改;建立自上而下的定期检查制度,开展专项检查,公布举报电话,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和促进再就业的政策措施落到实处。要严格责任追究制,对再就业责任制落实好的要予以表扬,对落实不好的要予以通报批评,对因工作不力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追究领导责任。

(二)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更是各部门各单位义不容辞的职责。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大局意识,充分发挥部门优势,齐心协力、共促共为,切实承担起促进再就业的任务和责任。劳动保障部门作为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主管部门,要及时调查研究,组织协调解决再就业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会同民政、企业和社区,将市委、市政府确定的申领基本生活保障、失业保险、低保人员尤其是“4050”重点援助对象逐个摸清,研究制定具体的保障和就业措施。财政部门要切实兑现各项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财政政策,将就业和再就业的有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增加就业和再就业的资金投入。特别是要在掌握下岗失业人员底数的基础上,认真对财政需要投入的各项补贴、补助、贴息、担保和扶持资金进行测算,合理计划,科学安排,量力而行,把有限的资金用在最需要的地方,用在最困难的就业群体上。发展计划部门要制定好我市就业和再就业中长期发展计划,研究并落实有利于就业和再就业的经济发展政策。经贸委、外经局等部门在招商引资、选择项目时,要多引进和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增加就业岗位。审计部门要加强对社会保障资金筹集、管理、使用情况的审计。工商、税务、银行、民政、公安、人事、卫生、建设、教育、物价等部门要按照本部门职能,研究、制定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优惠措施,不折不扣落实好各项政策措施,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创造条件,并切实帮助他们解决生活和再就业中的困难与问题。各级工会、共青团、妇联、残联、工商联、个私协会等社会团体要积极参与,密切配合,共同推进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三)营造就业和再就业的良好氛围。从根本上转变就业观念,是扩大就业和再就业的关键所在。宣传、舆论部门要运用各种宣传媒体和群众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大力宣传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宣传下岗人员创业、就业的先进典型和事迹。教育和引导下岗失业人员、农村剩余劳动力和新成长劳动力转变择业观念,摒弃只有端“铁饭碗”才算就业的传统观念,树立自食其力、劳动光荣以及临时就业、阶段性就业、弹性就业等灵活就业都是就业的观念,鼓励自谋职业、自主创业、灵活就业,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就业,并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引导职工群众支持企业改革,自觉维护稳定。用人单位也要转变用人观念,在招工过(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网络查看)程中不能有性别、年龄等方面的歧视,下岗失业人员只要符合基本条件,就应录用。要大力宣传推广有关部门、单位抓就业和再就业工作的好经验与好做法,推广再就业典型。各级各有关部门都要采取措施,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形成促进就业和再就业的良好氛围。

同志们,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责任,关系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大局。我们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全国、全省再就业工作会议精神为契机,以奋发有为、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和求真务实、开拓创新的工作作风,扎扎实实做好就业和再就业工作,切实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六大的召开。文章

来源 莲山课

件 w w w.5 y k

m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