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精品多篇】

五年级下册语文精品课件【精品多篇】

荷塘月色优秀课件 篇一

一、教学目标

1、体会散文精练的语言、形象的比喻,学习散文借景抒情、情景交融的表现手法。

2、欣赏散文静静美的同时,感受作者忧国忧民之情。

3、启发学生思维,引起想象,激发兴趣,提高写作技能。

二、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

1、教学重点:情与景的交融,比喻、通感等修辞手法的运用。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的矛盾心理。

三、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赏读式,多媒体教学辅助教学法。

四、教学课件

1、背景音乐:(《月光》)

2、图片:荷塘图、月光图、荷花图、星空图、月下树影图、荷叶图

3、vcd片断:少女翩然起舞,裙幅舒展片断

4、配乐朗诵录相片断

五、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本节课主要完成课文4段的阅读鉴赏。通过揣摩“景语”,弄清文章的写景特点。

一、导语

荷 花

[清]曹 寅

一片秋云一点霞,十分荷叶五分花。

湖边不用关门睡,夜夜凉风香满家。

该诗通过对荷花开放的季节和荷花的香味的描写,给我们描绘了荷塘晚香的美好感受。

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这篇散文也是关于荷花的,名字叫“荷塘月色”。

二、解题、初步感知

1、问:大家觉得题目“荷塘月色”是偏正短语还是并列短语?为什么?

明确:并列短语,因为第四段是写月色下的荷塘,第五段是写荷塘上的月色。

2、朗读、播放配乐朗诵(要求学生听清字音,进入情景,体会文章的感情基调)

三、理清文章思路

第一部分(1—3段):写夜赏的缘由,小径漫步,抒发感受。(情)

第1段:交代独游荷塘的时间、地点及缘由。

第2段:去荷塘的路上。

第3段:抒发月下独处时的感受。

第二部分(4—6段):月下荷塘,荷塘月色,荷塘的四周。(景)

第4段:写月色下的荷塘。

第5段:写荷塘上的月色。

第6段:写荷塘的四周。

第三部分(7—8段):写由眼前之景所发生的联想,回到现实,思乡回家。(情)

第7段:联想江南采莲的旧俗和采莲诗。

第8段:在思乡与遐想中,作者回家。

四、鉴赏、分析课文的景物描写部分(“景语”描写)

㈠问:本文是如何描写荷塘月色的?主要集中在哪几段?

明确:主要集中在4、5、6三段,集中笔力对荷塘月色进行了描写。

㈡诵读、鉴赏第4段

1、学生阅读本段,概括大意,思考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是如何安排顺序的?

明确:本段主要写月下荷塘美景,分别 写了荷叶、荷花、荷香、荷波、荷韵五个方面。

定点观察,由近及远,由上到下,先静态后动态。

2、提问:作者是怎样从这五个方面描绘这月下荷塘美景的:清找出这些句子,展开想象,阅读品味它的妙处。

明确:

①荷叶:“叶子出水很高,像亭亭的舞女的裙。”

运用比喻手法写出荷叶的风姿。由“出水很高”联想到“亭亭的舞女的裙”。两者不仅相似,而且写出其动态美。

②荷花:“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

运用拟人、比喻的手法。“袅娜”写出荷花的饱满盛开状,“羞涩”写荷花含苞待放。这两个词本是用来描写女子娇美姿态、羞涩神情的,现在用来写荷花,赋予物以生命力和感情。

这是拟人写法。接着连用三个比喻(博喻),把荷花比作“一粒粒的明珠”“碧天里的星星”“刚出浴的美人”从不同角度,分别描绘了淡月辉映下荷花晶莹剔透的闪光,绿叶衬托下荷花忽明忽暗的闪光,以及荷花不染纤尘的美质。

写出了荷花的神韵,倾注了作者的主观感情,可以激发读者的想象。

③荷香:“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通感手法:又名移觉。 把各种感觉(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沟通起来,用甲感觉去描写乙感觉。它往往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凭借感受相通,互相映照,以启发读者联想,体味余韵,用来渲染并深化诗文意境。

此处由嗅觉向听觉转移。“屡屡清香”与“渺茫的歌声”,虽然前者是从嗅觉的角度描述的,后者是从听觉的角度摩声的。但是,二者在许多方面有相似之处,如时断时续,若有若无,清淡缥缈,沁人心脾等。因此,作者通过联想与想象借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的隐隐约约,清幽淡雅来表现荷香的若有若无,清幽淡雅,烘托出几分幽雅和宁静来,不仅揭示了事物的本质特征,而且创造出一个美好的意境。

★文中还有一例:“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阿玲上奏着的名曲。”

这是视觉移植为听觉,月的光华和阴影,朦胧婆娑,相互映衬,以小提琴演奏的“名曲”的旋律来形容它们的和谐声响,来表现月光树影组合的协调,给人一种悠扬、优美,很近肉内的感觉,同时烘托出一种温馨、幽雅的氛围,将读者带到一种美好的幻景。

④荷波:“叶子与花也有一丝的颤动,像闪电般,霎时传过荷塘的那边去了。叶子本是肩并肩密密地挨着,这便宛然有了一道凝碧的波痕。”

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微风过处叶花颤动的情状,既有视觉形象,叶子“有一丝的颤动”化为“一道凝碧的波痕”;又有听觉形象,风吹花叶的颤动声音。动静结合,形象地传达出荷塘富有生气的风姿,创造出了清幽恬静的氛围。

⑤荷韵:“叶子底下是脉脉的流水,遮住了,不能见一些颜色;而叶子却更见风致了。”

作者把所见与想象结合,“脉脉”本指默默地用眼神或行动来表情传意,这里用来写流水,塘水在茂密的荷叶下是看不到的,作者却由叶子的“风韵”想象到那叶子下的水“脉脉”有情,真正做到了言有尽而意无穷。

3、师生共同小结本段写景要点

本段综合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手法,描绘了月下荷塘的美景,这些手法令人浮想联翩。更绝的是全段不着一个“月”字却处处有月。请同学们朗读品味。

小学优秀数学课件 篇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初步认识负数,了解负数的作用,感受运用负数的需要和方便。

2、使学生知道正数和负数的读法和写法,知道0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正数都大于0,负数都小于0。

3、使学生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初步认识正数和负数以及读法和写法。

教学难点

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教学具准备:

温度计、练习纸、卡片等。

教学过程:

一、游戏导入(感受生活中的相反现象)

谈话:周老师的一位朋友喜欢旅游,11月下旬,他又打算去几个旅游城市走一走。我呢,特意帮他留意了一下这几个地方在未来某天的最低气温,以便做好出门前衣物的准备。下面就请大家一起和我走进天气预报。(天气预报片头)

二、教学例1

1、认识温度计,理解用正负数来表示零上和零下的温度。

出示地图:点击南京出示温度计和南京的图片。首先来看一下南京的气温。

这里有个温度计。我们先来认识温度计,请大家仔细观察:这样的一小格表示多少摄式度呢?5小格呢?10小格呢?

(1)现在你能看出南京是多少摄式度吗?(是0℃。)你是怎么知道的?(那里有个0,表示0摄式度)。

(2)上海的气温:上海的最低气温是多少摄式度呢?(在温度计上拨一拨)拨的时候是怎样想的呢?(在零刻度线以上四格)

指出:上海的气温比0℃要高,是零上4摄式度。

(3)了解首都北京的最低气温:北京又是多少摄式度呢?与南京的0℃比起来,又怎样了呢?(比南京的0℃要低)你能用一个手势来表示它和0℃的关系吗?(对,北京的气温比0度低,是零下4摄式度)你能在温度计上拨出来吗?

(4)小结:通过刚才对三个城市的温度的了解,我们知道记录温度时,以0℃为界线,用象+4或4这些数可以来表示零上温度,用-4这样的数可以表示零下温度。

2、试一试:学生看温度计,写出各地的温度,并读一读。(写在卡片上)

3、听一段中央台的天气预报,将你听到城市的最低和最高温度记录下来。

4、小结: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得出:以零摄式度为界线,零上温度用正几或直接用几来表示,零下温度用负几来表示。

三、学习珠峰、吐鲁番盆地的海拔表达方法(P4第2题)

1、同学们你们知道吗?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从山脚到山顶,气温相差很大,这是和它的海拔高度有关的。最近经国家测绘局公布了珠峰的最新海拔高度。老师把有关网页带来了。(出示网页,上面有简单的文字介绍)。谁来读一读这段介绍。

2、今天老师还带来一张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请看。(出示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图)。从图上,你看懂了些什么?

3、我们再来看新疆的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图。(动态演示吐鲁番盆地的海拔情况)。

你又能从图上看懂些什么呢?(引导学生交流,回答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8844.43米;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155米)。

4、珠穆朗玛峰比海平面高,吐鲁番盆地比海平面低。大家再想想:你能用一种简单的方法来记录一下这两个地方的海拔吗?

(1)交流:珠穆朗玛峰的海拔可以记作:+8844.43米或8844.43米。

吐鲁番盆地的海拔可以记作:-155米。(板书)

(2)小结:以海平面为界线,+8844.43米或8844.43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155米这样的数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下的高度。

四、小组讨论,归纳正数和负数。

1、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收集到了一些数据我们可以用这些数来表示零上温度和零下温度,还可以表示海平面以上的高度和海平面以下的高度。那么你们观察一下这些数,它们一样吗?你们想帮它们分分类吗?

2、学生交流、讨论。

3、指出:因为+8844.43也可以写成8844.43米,所以有正号和没正号都可以归于一类。提出疑问:0到底归于哪一类?(引导学生争论,各自发表意见)

4、小结:(板书:认识正数和负数)

五、联系生活,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2、3题

2、你知道吗:水沸腾时的温度是____。水结冰时的温度是____。地球表面的最低温度是。

3、讨论生活中的正数和负数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比较正数和负数的大小。

教学目的:

1、借助数轴初步学会比较正数、0和负数之间的大小。

2、初步体会数轴上数的顺序,完成对数的结构的初步构建。

教学重、难点:负数与负数的比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数,指出哪些是正数,哪些是负数?

-85.6+0.9-10+50-82

2、如果+20%表示增加20%,那么-6%表示。

3、某日傍晚,黄山的气温由上午的零上2摄氏度下降了7摄氏度,这天傍晚黄山的气温是摄氏度。

二、新授:

(一)教学例3:

1、怎样在数轴上表示数?(1、2、3、4、5、6、7)

2、出示例3:

(1)提问你能在一条直线上表示他们运动后的情况吗?

(2)让学生确定好起点(原点)、方向和单位长度。学生画完交流。

(3)教师在黑板上话好直线,在相应的点上用小图片代表大树和学生,在问怎样用数表示这些学生和大树的相对位置关系?(让学生把直线上的点和正负数对应起来。

(4)学生回答,教师在相应点的下方标出对应的数,再让学生说说直线上其他几个点代表的数,让学生对数轴上的点表示的正负数形成相对完整的认识。

(5)总结:我们可以像这样在直线上表示出正数、0和负数,像这样的直线我们叫数轴。

(二)教学例4:

1、出示未来一周的天气情况,让学生把未来一周每天的最低气温在数轴上表示出来,并比较他们的大小。

2、学生交流比较的方法。

3、通过小精灵的话,引出利用数轴比较数的大小规定: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4、再让学生进行比较,利用学生的具体比较来说明“-8在-6的左边,所以-8〈-6”

5、再通过让另一学生比较“8〉6,但是-8〈-6”,使学生初步体会两负数比较大小时,绝对值大的负数反而小。

6、总结: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7、练习:做一做第3题。

三、巩固练习

1、练习一第4、5题。

2、练习一第6题。

3、实践题记录小组同学的身高和体重,以平均身高体重为标准记为0m或(0kg)。超过的记为正数,不足的`记为负数,然后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

四、全课总结

(1)在数轴上,从左到右的顺序就是数从小到大的顺序。

(2)负数比0小,正数比0大,负数比正数小。

优秀说课课件 篇三

一、说教材分析

“写喜欢的小动物”是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习作。这一单元以“作家笔下的动物”为专题编排了《白鹅》《白公鹅》《猫》《母鸡》四篇文章。不同作家写同一种动物;同一作家写不同的动物。在他们的笔下,高傲的白鹅,古怪的猫,慈爱的母鸡,性格鲜明,栩栩如生。每篇文章的内容和表达方法各不相同,但都表达了作者对动物真正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在四篇课文之后,“口语交际”和“习作”,安排学生抓住特点说、写自己喜欢的动物,表达真情实感。

从课文到口语交际再到习作指导,整个单元清晰地展现了“读动物,说动物,写动物”的设计思路。“跟大作家学写小动物”,“从读学写,读写结合”是本次习作指导的总体思路。

二、说学情分析

我工作的学校是一所比较特殊的农村小学,孩子们生在农村,长在农村,2012年一部分孩子搬进了高楼林立的城乡“示范镇”,一部分孩子仍生活在布满平房、小巷的自然村落。农村人喜欢小动物,也喜欢养小动物,孩子们自小就有许多和小动物亲密接触的机会。课前,我要求学生观察小动物,给小动物拍照,和小动物玩耍。让学生在习作中有话可说,有话可写。此外,作为四年级的学生不仅乐于观察,乐于书面表达,而且在二年级下学期有过一次“写小动物片段”的经历。学生有一定的观察和习作的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在深入解读教材,认真分析学情之后,我从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维度,为本次习作教学设置如下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自主选材,自主拟题。

2、学习本组课文写小动物的基本方法,适度运用于习作实践。

3、指导学生通过具体事例写出小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学习本组课文写小动物的基本方法,写出小动物的特点是习作指导的重点。选择恰当事例,具体记述,表达真情实感是习作的难点。

四、说教学方法

《课程标准》指出:“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观察处在第一位,它不仅是写作教学中要着重培养的能力,也是写好作文的前提和基础,更是习作教学中经常运用的教学方法。课前,要求学生认真观察小动物,不但要认认真真地瞧,还可以动手摸摸,用鼻子闻闻,听听动静,和小动物玩玩……

读写结合,说写结合,也是本课采用的教学方法。大作家笔下的动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其中蕴含着写作的奥秘。小作家们要去读,去思,去悟,再去用,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说写结合一般是先说后写,这样可以降低难度,促进交流,而且便于教师学生动笔前前进行指导。

五、说教学过程

为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按照读——说——写——评——改的思路,设计了:施展魔术,激发兴趣;抓住灵感,拟定题目;边读边悟,学习绝招;范文引路,起草成文;展示交流,修改提升。五个教学环节。

1施展魔术,激发兴趣

幽默是男老师上课的法宝,兴趣是学生爱上习作的关键。上课伊始请同学们说说他们都喜欢什么动物。

接着,老师说,于老师会变魔术,能把你们喜欢的小动物变出来,信不信?

孩子们在质疑和期待中,将目光投向教师。欢快的音乐响起,孩子们和他们喜欢的小动物一个个闪过屏幕。孩子们带着惊喜和期待走进习作课堂。

2抓住灵感,拟定题目

题好一半文,题目是文章的眼睛。看着眼前闪过的小动物,孩子们的脑海中一定会浮现出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迅速捕捉住这份灵感,拟定作文题目。可以是动物的名称,也可以是家人给动物起的名字……

孩子们在作文纸第一行写下鲜活生动的题目:

大白鹅、小黑狗、我家的小兔子、乌龟赛跑、淘气的皮皮……这些题目唤起了孩子们的习作欲望。

3边读边悟,学习绝招

1.学习绝招一——确定角色

老师继续引领他们“跟大作家学写小动物”,去发现大作家们写好小动物的绝招。

出示图片,唤起学生回忆。(白鹅图、白公鹅图、猫图、小猫图、母鸡图):

在课文中,丰子恺先生称呼白鹅——鹅老爷;

在叶·诺索夫的眼中白公鹅就是海军上将;

老舍先生把大猫当成了朋友,把刚满月的小猫当孩子一样看待;

他笔下的母鸡俨然就是一位母亲。

学生发现大作家把小动物当成了他们的伙伴,朋友,甚至亲人。写好小动物,就不能单单把它们当作动物来写,而要确定好它在自己心中的角色。(此时板书第一招:确定角色)

接着请孩子们谈谈,在他们心中,他们喜欢的小动物应该是什么角色?——可以是小伙伴、小弟弟、小宝宝甚至是小淘气。

2.学习绝招二——捕捉特点

“要具体地写出小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是习作的核心要求,是这次习作的一个提升点,也是本次习作的重点所在。

接着跟大作家学,看看大作家们抓住了动物的哪些特点。

(课件出示:

好一个高傲的动物。——《白鹅》

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猫》

它负责、慈爱、勇敢、辛苦,因为它有了一群鸡雏。它伟大,因为它是鸡母亲。一个母亲必定就是一位英雄。——《母鸡》)

在读中,孩子们不难发现,大作家都能用生动的句子,突出小动物的特点,表达自己的情感。(此时板书第二招:捕捉特点)

学是为了运用,运用能够巩固学到的方法。接下来老师激励学生:“大作家都有非常敏锐的观察力,能准确地抓住这些小动物的特点。小作家们,你们行吗?如果让你,用一句话介绍小动物,你会说什么?”在学生动笔前,教师进行指导,这样的句子一般放在开头,也可以放在结尾。孩子们写的有模有样……

师生围绕抓住了小动物的什么特点进行交流。

3.学习绝招三——描述趣事

仅仅是一句话还不是好文章,大作家们还写了一些具体的事。

(课件出示老舍先生描写小猫的段落)

这些事使小猫可爱,淘气的形象跃然纸上。明确:描述趣事也是写好小动物的一个绝招。(此时板书第三招:描述趣事)

明确后,请孩子说说自己的小动物的趣事。

整个第三环节,在已有学习经验的基础上读大作家的文章,发现大作家写作的方法,学习大作家写作的方法,运用大作家写作的方法,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口头表达和书面表达交替运用。在读、思、议,说、写、评中学习写作。

4.范文引路,起草成文

“确定角色”“捕捉特点”“描述趣事”这三招帮助学生打开了习作思路,明确了基本的习作方法。但是第二学段的学生仍处在习作的起步阶段,范文引路,适度模仿对于大多数学生是非常必要的。教材中的名家作品语言风格各具特色,但不适合作为小学生的习作范文。老师需要给学生提供可借鉴的伙伴式语言的例文。

(课件出示《小乌龟》片段)

这个片段来自小学生的真实生活,是学生优秀习作的片段,很容易引发情感和语言的共鸣。

由这个片段引导学生进一步发现具体的写作策略——描写细致些,感受真实些。

从精选材料到确定题目,从选取事例到指导方法。经历这样的指导过程,学生自然能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孩子们继续完成习作,教师巡视指导。

5.展示交流,修改提升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这一环节分两步完成:第一步投影展示,师生共同评改;第二步自读习作,自评自改。

最后,伴着优美的音乐朗读习作。

六、说板书设计

板书设计突出方法的引领,体现学生从课内及例文中习得的写作方法。

总之,本次习作指导把握“从读学写,读写结合”的基本策略,以观察为基础,以兴趣为先导,以方法为突破,以范文为阶梯,读写结合,仿创结合,以此课例力图探索习作教学的新路。

板书设计 篇四

(心形)

孩子的爱 父母的爱

爱的能力 ← ← 灵魂成熟 ← ← 爱的对象

爱他人,创造爱

荷塘月色优秀课件 篇五

一、教学目标

1、德育目标:学习作者高洁的情怀和决不与黑暗势力同流合污的高贵品质。

2、知识目标:本文构思精巧。意境优美。语言清新,学习体会本文语言和艺术技巧的表现力。

3、能力目标: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够判断什么是通感,体会本文比喻的妙处所在。

二、教学重点:

1、通过4-5段赏析,欣赏意境美,品味语言美。

2、理解作者在动荡的年头彷徨于苦闷中的心境和作者在特殊年代洁身自好、向往自由美好生活的情怀。

三、教学难点:

1、作者之所以有“颇不宁静”心情的原因。

2、作者写江南采莲旧俗的作用。

四、课时安排: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作者及时代背景,整体感知、理清思路。

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今天我们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荷塘月色是一篇经典散文,它结构精致,意境优美,语言清新,是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板书题目)

二、作者介绍(略)

三、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7年,当时蒋介石叛变革命,中国革命处于低潮,蒋介石的法西斯暴行激起中共党人和广大革命人民的奋起反抗,同时引起一部分正直的知识分子的不满和谴责。朱自清是一位有正义感的作家。他不满于反动派的血腥屠杀,但因受阶级的局限,没勇气正视血淋淋的现实,只能用消极态度表示不满和反抗。《荷》正是通过“我”在荷塘月夜的独步、深刻地表现了作者在时代的政治低下寂寞、苦闷、彷徨无路的情绪和出污不染、洁身自好的情操。

四、整体感知

学习写景散文,首先要明白文章写了什么景什么情,怎么写的。

通读全文,整体感知文章的结构内容。文章可以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想起荷塘。写出游的时间、地点和缘起(心不静)。

第二部分:(2-6)夜游荷塘。

1、(2-3)去荷塘的小路,勾勒荷塘轮廓,写我路上的思绪,表达求静的愿望(求静)。

2、(4-5)写月下荷塘及荷塘月色的奇景(得静)。

3、(6)写荷塘四周及远景(出静)。

第三部分:(7-完)荷塘归来。

文章的4,5,6三个自然段是全文的重点部分,行文层次清楚,写景形象生动:先写荷塘,继写月色,后写荷塘四周。作者的观景角度富于变化:从平观到俯视,从细察到鸟瞰;由近及远,从里到外,层层铺陈,使整个画面富有层次感,立体感,传神的勾勒出了月夜荷塘的风采,给人如临其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