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精品多篇)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精品多篇)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赏析 篇一

张丞相即张九龄,也是著名的诗人,官至中书令,为人正直。孟浩然想进入政界,实现自己的理想,希望有人能给予引荐。他在入京应试之前写这首诗给张九龄,就含有这层意思。

诗的前四句写洞庭湖壮丽的景象和磅礴的气势,后四句是借此抒发自己的政治热情和希望。

开头两句交代了时间,写出了浩瀚的湖水。湖水和天空浑然一体,景象是阔大的。“涵”,有包含的意思。“虚”,指高空。高空为水所包含,即天倒映在水里。“太清”指天空。“混太清”即水天相接。这两句是写站在湖边,远眺湖面的景色。三四两句继续写湖的广阔,但目光又由远而近,从湖面写到湖中倒映的景物:笼罩在湖上的水气蒸腾,吞没了云、梦二泽,“云、梦”是古代两个湖泽的名称,据说云泽在江北,梦泽在江南,后来大部分都淤成陆地。

“撼”,摇动(动词,生动形象)。“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即今湖南岳阳市。西南风起时,波涛奔腾,涌向东北岸,好像要摇动岳阳城似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有的版本作“气吞云梦泽”),读到这里很自然地会联想起王维的诗句:“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整个城市都飘浮在水面上,微风吹起层层波澜,遥远的天空都在水中晃动。它们真有异曲同工之妙。

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自己意欲横渡,可是没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贡献出自已的力量,但没有人推荐,也只好在家闲居,这实在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言外之意希望对方予以引荐。“济”,渡的意思。“楫”,船上的桨,这里也是借指船。“端居”,闲居;“圣明”,圣明之时,这里指太平时代。最后两句,说自己坐在湖边观看那些垂竿钓鱼的人,却白白地产生羡慕之情。古代俗语说,“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诗人借了这句谚语来暗喻自己有出来做一番事业的愿望,只怕没有人引荐,所以这里说“徒有”。希望对方帮助的心情是在字里行间自然流露出来的。

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出湖的丰厚的蓄积,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养哺育,才显得那样草木繁茂,郁郁苍苍。而“波撼”两字放在“岳阳城”上,衬托湖的澎湃动荡,也极为有力。人们眼中的这一座湖滨城,好像瑟缩不安地匍伏在它的脚下,变得异常渺小了。这两句被称为描写洞庭湖的名句。但两句仍有区别:上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下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而且还充满活力。

下面四句,转入抒情。“欲济无舟楫”,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浩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没有人接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对方原是丞相,“舟楫”这个典用得极为得体。“端居耻圣明”,是说在这个“圣明”的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来做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事,说明自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焉向往的,不过还找不到门路而已。

于是下面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其实是专就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能出来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你效力,只有徒然表示钦羡之情罢了。这几句话,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的古语,另翻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是他要求援引的心情是不难体味的。

内容分析 篇二

此诗是诗人游览岳阳时写给张九龄的,希望他引荐而步入仕途。

这首诗前四句写景,雄浑而见潇洒。开头两句,写八月的洞庭湖湖平水满,和岸上几乎平接,涵容天宇,天水仿佛混而为一,极开朗也极雄浑,汪洋浩阔。三、四句实写湖。“气蒸”句写水汽蒸腾,笼罩着整个云梦大泽,足见湖的蓄积丰厚,

仿佛广大的沼泽地带都受到湖的滋润,而显得草木繁茂,郁郁葱葱。“波撼”句写波涛澎湃,岳阳城受到强烈的震撼,见其活力之强。这两句与杜甫《登岳阳楼》中的“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同为咏洞庭湖名句。但三、四两句仍有区别,第三

句用宽广的平面衬托湖的浩阔,第四句用窄小的立体来反映湖的声势,诗人笔下的洞庭湖不仅广阔无垠,而且充满生机与活力。

后四句抒情,恳切而又委婉。“欲济”句是从眼前景物触发出来的。诗人面对浩荡的湖水,想到自己还是在野之身,要找出路却无人荐引,正如想渡过湖去却没有船只一样。“端居”句是说在这个“圣明”之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要出

来干一番事业。这两句是正式向张丞相表白心迹,说明白己目前虽然是个隐士,可是并非本愿,出仕求官还是心中向往的,只不过至今仍找不到路径罢了。

七、八两句再进一步,向张丞相发出呼吁。“垂钓者”暗指当朝执政的人物,此诗乃专指张丞相而言。这最后两句意思是说:执政的张大人啊,您在位主持国政,我是十分钦佩的,不过我还是在野之身,不能追随左右,替您效力,只有徒然表

示钦慕之情罢了。这几句诗,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淮南子。说林训》)这一典故,另出新意;而且“垂钓”也正好同“湖水”照应,因此不大露出痕迹,但又恰到好处地表达了他要求援引的心态。

这首要求引荐诗,艺术上的最大特色是写得委婉含蓄,不落俗套。全诗遣词造句恳切得体,颂称对方很有分寸,不失身份,而求仕措辞又不卑不亢,不露寒乞相,因此被称作是求职诗中的上乘之作,历来为世人所称道。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唐诗赏析 篇三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②。

气蒸云梦泽,波憾岳阳城③。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④。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⑤。

【题解】

玄宗开元二十一年(733),孟浩然西游长安,写了此诗赠给当时身居相位的张九龄,为的是博得赏识和录用。为了保持面子,极力委婉而掩起干谒诗的痕迹。

【注释】

①张丞相:即张九龄。②“八月”两句:平,指水与岸平。虚,指元气。太清,指天空。③“气蒸”两句:云、梦本为二泽,在今湖北省安陆县、云梦县以南,湖南省华容县、岳阳县以北地区,方圆九百里。后来大部分淤成陆地,便合称云梦泽。宋人范致明《岳阳风土记》:“孟浩然洞庭诗有‘波撼岳阳城’,盖城据湖东北,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④“欲济”句:想渡洞庭,却无舟楫。暗示欲出仕济世,却无人援引。端居:独处、闲居。耻圣明:有愧于圣明之世。⑤“坐观”两句:垂钓者,比执政者,指张丞相。徒有,空有。羡鱼情,比喻希望出仕的心情。

【原诗今译】

洞庭的湖水,在八月格外平静,

茫茫一片,水光天色难以分清。

云梦水气蒸腾,迷离如烟似雾,

汹涌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古城。

我无人引荐,有渡水无楫之苦,

耻在圣明时代安闲,自愧前途。

我对坐矶垂钓的渔翁十分艳羡,

但因结网无丝,只好触景生情。

【鉴赏提示】

此诗写洞庭湖的壮丽景象,并表达出作者渴望出仕的心情。题一作《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张丞相,即张九龄。“丞相”是指其所任的尚书右丞相之职,而并非宰相之职。张九龄于开元二十一年(733)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明年迁中书令。这时他所任的是宰辅之职。开元二十四年(736)十一月迁尚书省右丞相,并罢知政事,这才是孟诗中所提的“丞相”之职。“宰相”与“丞相”两职在隋唐区别甚大,细检唐人诗文和史料可以找到许多例证。后人不察,误以为两者实即一职,所以多将此诗系于开元二十一年至二十四年九龄任宰辅时期。表面上似乎合于诗意,但却有悖事理。我认为此诗当作于开元二十四年十一月以后,或者开元二十五年张九龄贬荆州长史时期,其时孟浩然正在九龄幕中,唐人有例称前资的习惯,所以仍称九龄为丞相。另外,孟浩然在张九龄执政期间所写的几首诗中明确地说:“故人今在位,歧路莫迟回”(《送丁大凤进士举呈张九龄》),“当途诉知己,投刺匪求蒙”(《书怀贻京邑故人》)。而此首诗中说“无舟楫”,则显系故人已不在其位,没有人再能援引简拔自己了。两种情绪,判然分明。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首联两句写秋天的洞庭湖水一片浩瀚,浑茫空阔,水光接天。这两句不过说湖水广远,然起得雄浑称题,虽律诗而含古意,被后人称为“起句之妙”。颔联两句说湖面上水气蒸腾,笼罩着它四周的辽阔地域,湖上起风之后,浪涛奔涌,响声如雷似鼓,把整个岳阳城都震动了。据《岳阳风土记》记载,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北岸,湖面百里,常多西南风,夏秋水涨,涛声喧如万鼓,昼夜不息。震撼着岳阳城。洞庭湖的山水形胜是天下壮观的,古来骚人墨客题咏甚多,但像孟浩然的“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两句,能写得如此气象雄张,旷然如在目前者,还确实不多见。

三、四两联表示自己仍想要出仕干一番事业,但因无人引荐,只好坐以待老。“端居耻圣明”表面上是说自己就此闲居实有愧于圣明之世,有自责自惭之意。但草泽遗贤,盛世明时仍未见用,这个责任不应归咎于作者个人。朝廷对于“欲济”者不能广开才路,使之成为“端居”的隐逸之士,这应该是“圣明”之“耻”。表面上的自惭自责和对开元盛世的歌功颂德,被诗中潜在的情感逻辑所推翻,于是歌颂和溢美之辞就变成辛辣的讽刺和嘲弄。末两句引申《淮南子·说林训》中“临河而羡鱼,不如归家织网”意,说自己空有济世的愿望而无法实现。言外之意是希望得到张丞相的汲引简拔。旧评多以此诗长处在写景壮阔和干谒不露痕迹。我认为,说写景壮阔是事实,但要说干谒不露痕迹则不然。从三、四两联中可以看出孟浩然不仅有用世之情,而且这种心情还是相当迫切的,以致字里行间充满烦恼和牢骚。如果把“端居耻圣明”与“不才明主弃”(《岁暮归南山》)两句对照起来看,就会发现这种牢骚实际包含着对自己的哀伤之感和对“圣明”的怨恨之情,对遭贬的张丞相倾诉这种情绪也含有引为同调的意思。所以,倒是沈德潜看得透彻:“读此诗知襄阳非甘隐遁者。”(《唐诗别裁集》卷九)

元代方回说:“予登岳阳楼,此诗大书左序毬门壁间,右书杜诗,后人自不敢复题也。刘长卿有句云:‘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世不甚传,他可知也。”(《瀛奎律髓》卷一)“七岁侍行湖外去,岳阳楼上敢题诗”,这是晚唐郑谷在《卷末偶题》中自视甚高的话。可见,自从有了孟浩然和杜甫的诗后,题诗岳阳楼,当时已被看作一件大事情了。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注释 篇四

⑴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

⑵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

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

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云

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⑷撼:一作“动”。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⑸欲济无舟楫: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济:渡。

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⑹端居耻圣明: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

端居:闲居。

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⑺坐观:一作“徒怜”。

⑻徒:只能。一作“空”。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 临洞庭湖赠张丞相》注释 篇五

⑴洞庭湖:中国第二大淡水湖,在今湖南省北部。张丞相:指张九龄,唐玄宗时宰相。

⑵涵虚:包含天空,指天空倒映在水中。涵:包容。虚:虚空,空间。

混太清:与天混为一体。太清:指天空。

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云梦大泽水汽蒸腾,洞庭湖的波涛摇撼着岳阳城。云

梦泽:古代云梦泽分为云泽和梦泽,指湖北南部、湖南北部一带低洼地区。洞庭湖是它南部的一角。

⑷撼:一作“动”。岳阳城:在洞庭湖东岸。

⑸欲济无舟楫:想渡湖而没有船只,比喻想做官而无人引荐。济:渡。

楫(jí):划船用具,船桨。

⑹端居耻圣明:生在太平盛世自己却闲居在家,因此感到羞愧。

端居:闲居。

圣明:指太平盛世,古时认为皇帝圣明,社会就会安定。

⑺坐观:一作“徒怜”。

⑻徒:只能。一作“空”。

创作背景 篇六

此诗当作于公元733年(唐玄宗开元二十一年)。当时孟浩然西游长安,张九龄任秘书少监、集贤院学士副知院士,二人及王维为忘年之交。后张九龄拜中书令,孟浩然写了这首诗赠给张九龄,目的是想得到张九龄的引荐。

翻译 篇七

八月秋水胜涨,几乎与湖岸平,水天含混迷茫与天空浑然一体。水汽蒸腾,笼罩了古老的大泽云梦,波涛汹涌似乎把岳阳城撼动。我想渡水苦于找不到船与桨,圣明时代闲居委实羞愧难容。只好坐下来观看那些垂钓之人,空空的羡慕人家,心里想得到鱼,却苦于无渔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