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铁的磁力一》说课稿(共2篇)

第1篇:《电磁铁的磁力一》说课稿

《电磁铁的磁力一》说课稿(共2篇)

《电磁铁的磁力(一)》说课稿范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说课稿来辅助教学,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么你有了解过说课稿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电磁铁的磁力(一)》说课稿范文,欢迎大家分享。

一、教材及学情分析

《电磁铁的磁力(一)》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能量》中的第3课,因为本课是在学生已经认识电磁铁的构造及会制作简单的电磁铁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加上,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科学探究能力,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本人因势利导,注重新旧知识的连接,让在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上,根据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其结构有明显的联系,进行磁力大小是否与线圈圈数有关的猜测与探究实验,这不但适合学生心理需要和认知水平,而且让学生经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二、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的具体要求和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再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方面:

1、知道电磁铁的磁力是可以改变的。

2、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有关:圈数少磁力小,圈数多磁力大。

过程与方法方面:

(1)经历一个较深入的科学研究过程,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2)通过倾听,提问共享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让学生知道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

主要是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到开展小组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

此外,本人通过深入研究教材,并结合科学实验探究课的特点,特将本课的教学重难点定位在以下两方面:

(1)能控制变量检验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影响。

(2)设计并完善线圈圈数和电磁铁磁力的关系的实验

三、教学设计的理念

(1)着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由于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有多种,教学时,先让学生找到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几种因素,再集体讨论筛选,最终让学生确定本节课的探究目标-即:研究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的圈数是否有关,紧接着,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进行科学验证,从而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科学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在活动中,让学生经历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验证的探究全过程。在活动中,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现象产生问题,再由问题进行大胆的假设,并通过小组讨论,集体交流的形式不断地充实自己原有的认知,并合理地设计实验验证自己的假设,在整个活动中,老师适时的指导与提示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朝着更科学、更有效的方向进行,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

(3)激发学生进行科学研究的兴趣

学生对磁铁可能不陌生,但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探究活动却是第一次接触到,对电磁铁能像磁铁一样把大头针吸起来,学生一定感到好奇,在探究吸起大头针数量的多少的过程中,学生心中存有疑问:到底电磁铁能吸起多少大头针呢?我想,在实验过程中,数大头针的、数量可能是学生最感兴趣、最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活动,因为在数大头针的过程中,他们心中充满着好奇,充满着期待!

四、教学方法

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本课始终以探究为主线,让学生经历“问题——预测——设计实验计划——完善实验计划——动手实验、记录——整理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反思、应用”等一系列探究活动,让学生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科学研究,体验感悟,形成尊重实验数据,善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主要以引导为主,帮助学生完善各个探究环节,辅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指导学生改正实验操作中做得不当的地方,提醒学生注意在实验过程中易发生误差或危险的细节。从而让学生正确地完成整个探究活动。此外,在扶的同时,我更是大胆地放,让学生自由讨论,自己设计实验方案、自己实验验证,这不但培养了学生大胆交流,乐于合作的科学习惯,而且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学会完整的表达自己的见解与想法,从而让学生亲历探究实践活动,形成多方面的知识,因此,本课教法的选择符合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及课型特点,体现了新课改的教学理念。

五、学习方法

整堂课,我重视学生的实验探究过程,课前充分准备材料,课堂上创造条件让学生亲身经历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教学中,我着重对学生进行以下学法指导:

1、小组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尝试成员之间的交往合作,学会倾听、质疑,相互接纳,通过分享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拓展探究的知识经验,纠正本组成员在操作中的误差,并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理解别人的想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一堂课的探究效率。

2、亲历探究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在教学过程中,能尊重学生的意愿,让学生大胆猜想,实际动手操作,主动探索发展他们对科学的理解力、思维能力及多方面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和兴趣,让每个学生都亲身经历一个较深入的科学研究过程。

六、教学流程

(一)、对比导入,引出问题

课堂伊始,让学生用自制的电磁铁试着去吸一吸大头针,并对各小组吸起的大头针的个数尽心比较,分析,从而引出了本节课的探究问题:为什么各个小组的电磁铁吸起的大头针个数不一样呢?影响磁力大小的原因究竟是什么?……这就顺理成章地把学生的思维引入了本节课的探究中,这样引出的问题是真实的问题,是有价值的科学问题。

(二)、大胆猜想,充分假设

假设很重要,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但假设不是空想,而是有道理的猜想。因此,在教学中,为了帮助学生作出科学的假设,老师注意提醒学生,从电磁铁的构成、电磁铁的磁性是怎样产生的这两方面来猜想,这样,就保证了学生的科学探究朝着更有效的方向进行。

(三)、制定实验计划

1、小组制定研究计划。

2、全班交流研究计划。

3、小组修善研究计划。

完善的实验计划是顺利进行实验的重要保证,因此在本环节的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交流各组制定的研究计划,并在交流中适时的提醒,如你觉得在这个实验中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应该怎样改变?在实验中又应控制哪些条件不变?如何控制这些条件不变呢?这样学生在相互交流、相互倾听中不断地完善研究计划,为接下来实验的顺利进行做好了铺垫。

(四)、实验验证

1、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2、各组汇报实验情况。

3、总结发现。

本环节是本课的重点环节,意在让学生经历探究的全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验验证。在实验中,教师引导学生做好成员分工,并适时进行一些细节性提示和指导,这就大大提高了学生探究活动的科学性和实效性,使学生的探究活动能够顺利进行,此外,在交流汇报时老师放手让学生自己表达实验中的发现,自己通过实验数据得出“线圈多磁力大,线圈少磁力小”的结论,这不但提高了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而且促进了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的形成!

(五)、总结延伸、生活运用

1、教师小结

2、(出示电磁起重机的图片)你觉得这个电磁起重机为什么磁力会这么大呢?课后可以去查查资料,看看你的解释是否有道理。

通过学习,学生了解了线圈圈数对磁力大小的影响,此时,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去思考电磁起重机为什么会有那么大的磁力,这不但是本节课探究活动的延伸,而且也为下节课研究“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其他因素”做好知识储备!

第2篇:

《电磁铁》教学设计

徐艳秋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线圈与铁芯的距离、铁芯粗细长短等因素有关系。

过程与方法:

经历一个完整的较深入的科学研究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检验、汇报交流、共享成果。

用数据展示说明本小组的研究成果,锻炼交流表达能力。 能通过倾听、提问共享其他小组的研究成果。体会到交流与讨论能引发新的想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体会到开展合作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学重、难点: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使用的电池数量有关:电池少则磁力小,电池多则磁力大。

教学准备:

1、学生自备:一号电池

2、教师准备:电池盒、大铁钉、绝缘导线大头针、灯座、灯泡等。

教学设计:

(一)导入

1、上节课,我们对影响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因素进行了大胆的假设。并研究了电磁铁的线圈多少对电磁铁磁力大小的影响。这节课我们继续这项研究。把我们自己的假设也像上节课那样证明一下,好吗?

2、板书课题

(二)小组检验所选择的假设

1、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拟定研究计划。

2、全班交流研究计划。

3、各小组根据自己的假设领取实验材料。

4、各小组验证假设。教师巡视, 准备小组的汇报发言,边

实验边准备如何发言。

(三)汇报交流,共享研究成果

1、全班交流

(1)实验前的假设是什么?我们要改变的条件是什么? (2)怎样改变要改变的条件?怎样控制不改变的条件的? (3)取得了哪些实验数据?数据能说明什么或不能说明什么?

2、总结这2节课的学习,我们发现电磁铁的磁力与哪些因素有关?有什么样的关系?

板书设计:

电磁铁的磁力

电磁铁的磁力大小与电池数量有关: 电池多,磁力大;电池少,磁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