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创业成功故事多篇

经典创业成功故事多篇

最新创业的励志故事5篇经典 篇一

徐可,一年玩出个亿元公司

“叛逆女孩”,从英国辍学回乡创业

1995年出生的徐可,高中时去了美国读书,接着,考上英国的大学,并一路上到硕士。

2014年冬天回国探亲时,徐可去看望好友莉莉,对方无意间提起,在某音乐学院当教授的父亲刚退休,老人平时忙惯了,回到家里忽然无所事事非常烦恼。巧的是,徐可认识的一名美国留学生很想学中国民乐,后来经她牵线,这个女孩就跟莉莉父亲学起了古筝。

这件事给徐可的印象很深,后来她发现,其实生活中有技能又空闲的人很多,因种种原因,他们无法将自己的本领转换成财富。这无疑是对“自身资源”的“冷藏”和浪费。同样,还有很多人需要各种各样的技能,尽管有“威客”之类的技能交换网站,但真要让二者“结合”起来各取所需,具体操作时却很难。

有没有一种“神器”,让有技能、有多余时间的人和需要学习者,足不出户就能找到对方,甚至成为朋友?徐可开始琢磨做个“价值技能社交”的App!

回到伦敦,徐可把自己的想法跟几个搞IT的朋友一说,大家都觉得靠谱。虽然国内也有出售个人技能之类的小网站,但在支付和信用担保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多问题,所以“买卖双方”都不太感兴趣,业务一直冷冷清清。而徐可设计的方案,不仅巧妙解决了这些弊端,还能让思维活跃、喜欢社交的90后,通过这种“神器”,既学本领又能交朋友。

2015年2月,徐可想清楚了如何做这款陌生人社交应用产品,并为其起名叫ERA。想法完善后,徐可决定回国创业。“这不是瞎折腾吗?还没拿到文凭就辍学,做生意,万一失败了呢?”母亲听她要创业,简直暴跳如雷,母女俩的关系一度非常紧张。

徐可绝不是个乖乖听话的孩子,逗比、恶搞、胆大闯祸,反正没她不敢折腾的。这年4月初,她带着几个懂技术的朋友开始筹备创建自己的“讯踪科技公司”。5月份搬到“没空调、除了办公桌站都站不下的20平米破居民楼”。许多同行笑称这里是个小作坊,并且吓跑了许多来应聘的人员,这让徐可一时哭笑不得。

“CEO除了团队缺人就去找人,缺钱就去找钱,需要项目方向就去画指标、做明灯之外,还要一路为团队披荆斩棘,开路扛把子。出了问题遇见困难第一时间带兵亲战!”这位辣妹苦笑说。无数个深夜她仍在电脑前工作,本想躺下小睡一阵再战,不料抬头惊讶地发现,天已大亮!

打造“神器”,让你的技能变财富

徐可向投资人推介产品时,最初很多人是拒绝的。还有人善意地提醒她说,“有了陌陌、微信摇一摇在先,谁要再蹚陌生人社交这个浑水需要极大的勇气,没有足够的创新必死无疑!”

的确,徐可在做ERA之前也意识到了99%以上的社交软件都会面临死亡的问题。因为巨头抢占了这块市场,大多数的新晋产品难以存活。剩下来的1%,可能是用钱去买数据,有了用户之后,数据也是不上不下,难以发展。

但徐可对自己的产品胸有成竹,她坚信这个“技能买卖+交友”平台因实用性极强,同时又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具有无穷潜力。2015年6月,女孩凭着一股拼劲,9天内拜访了30家风投公司,终于拿到了天使轮的800万元融资。

7月,随着徐可团队的软件ERA正式上架,没想到,这款价值技能社交App上线后,颇受用户喜欢。对具备特殊专长和经验的人来说,简直就是“赚钱神器”。小到教人搭配服装、制作PPT、制作不同口味的咖啡,大到职业规划、创业经验等等,总之,只要你有“绝活”并有时间将其传授给别人,都可以把“资源”源源不断地转换成财富。

除增长知识外,更多的人想学一些实用技能。如游艇维修、小型飞行器的设计制作、怎样“海淘”等等,简直五花八门。到底该如何为自己的经验和劳动定价?这几乎是每一位走进ERA的“老师”,都需要反复摸索的历程。目前,在ERA平台上收费最高的客户之一是奥美广告创意总监东东枪的课程——“如何把你的广告做‘对’”,分两次见面,一次一个半小时,收费15000元。即便如此,还是有100多人将东东枪收入了自己的“想见”名单。

令徐可欣慰的是,越来越多的人可以通过这个“技能买卖平台”,与需要者分享自己所长。徐可团队的首款产品上线后不到两个月,就拥有20万用户。

一年玩出个亿元公司

2015年10月, 徐可的ERA又用9天时间完成1200万元人民币Pre——A轮融资。消息传出,在业界引起震动,一个95后黄毛小丫头,到底用了什么魔法能让风投如此青睐?

其实说到底还是产品创意新颖,技术过硬。徐可说,ERA通过“接任务——做任务——拿奖励”的模式,在强系统评级下完成担保交易。在交易中,E RA作为第三方,承担线上担保的责任。而且能用最短时间最高效率找到最需要的人,并在最低成本条件下完成交互。教导用户把个人时间价值正确变现和怎样把手中货币兑换成技能的有效时间。

而ERA在社交功能上最大的亮点在于,任务完成后,用户双方可以互评,并生成各自信用值;同时它还使用一套RAI认证体系:用户在线提交身份、学历等相关证件进行审核,保证前台账号资料的真实性。基于这样细致的实名认证,用户在筛选聊天对象时,自然可以进行更多更深度的选择。能有效防止用户在处理人际关系中的无效社交、被坑蒙拐骗。这也是大批年轻用户非常推崇它的原因。

10月下旬,徐可的公司搬入了上海凌空SOHO千平米的大办公室。在产品推广上,徐可算得上是高手,她曾不花一分钱通过微博热点事件营销,做了一个2000万PV的头条。而她最擅长运用明星红人进行粉丝经济营销,所以在网络上也积累了一大票粉丝,就连目前ERA上也有不少明星用户,如著名歌手薛之谦、叶熙祺等。徐可的用户,以“对时尚特别感兴趣,渴望学习多种新知识、新技能”的90后居多,“此外,这些新新人类的玩乐文化会给我们带来新的市场经济,我大胆预测,认知盈余会是下一个爆发点。”她说。

如今,ERA已覆盖了北上广深外加杭州、武汉、成都等十多个大中城市。公司估值超过1亿元!但徐可并没有放慢继续“攻城掠地”的脚步,她雄心勃勃地说,要帮中国几千万甚至上亿有技能的人,都能把平时白白浪费的“空闲时间”,最终转换成财富!

近年创业故事 篇二

为改善窘境,孙健先从摊位入手,她上网购置了许多做工精细的小簸箕,用于承装自家的蔬菜,这一改变,着实为她的摊位增色不少。

同时,她也开始增加宣传力度,实景拍摄了自家大棚的照片,挂在摊位上方,周末时还会组织一些顾客前往自家农场里实地观摩。“我认为经营这个摊位,品质和诚信才是最重要的。” 孙健说,她坚持只卖当天的蔬菜,隔夜菜会有明确标注,价格更便宜,这为她的摊位招揽了不少回头客。目前,孙健摊位平均每天都会进账六七百元,最好的时候能达到一千多元。

尴尬:总有人拍她卖菜照

出摊近一个月的时间,孙健似乎已经渐渐适应了这种生活,除了生意更红火外,她时常会碰到一些尴尬的情况。

这样一位美女在市场卖菜,不免会引来人们的关注,有几次,一些顾客特意用手机拍下她在摊位前的照片,而她多数时候会觉得不好意思。

还有的顾客一眼就看中了摊位前盛放蔬菜的簸箕,无奈,孙健也只好与蔬菜一道打包出售。

除了追捧外,她还需面对他人的不理解。“大学毕业出来卖菜,多没出息,家里钱都白花了。”对此,孙健也只是微笑面对,不做解释。“有的同学认为我是草莓贩子,有的同学还以为我在干会计。”孙健笑着说,前不久,她利用卖菜的空闲时间,考取了会计证,卖菜对她而言,只是刚刚起步,在不久的将来,她打算为高档小区、超市直送蔬菜, 逐步将生意做大。“哈下腰来做事,会积累更多的经验,虽然一开始的付出会很多,但我相信回报也会更丰厚。”孙健说。

后淘宝创业故事的案例分析 篇三

这位90后的淘宝卖家ID叫忠武桢,大家都叫他小锋,今年18岁。但他并不打算参加今年的高考,而是在淘宝上开了一家主营毛绒玩具的网店,叫小锋网购。小锋说,他从小就喜欢做生意,上高中后,他决定自己创业。

小锋做生意的来源基本上是压岁钱,一部分被他投入到股票中,一部分留作流动资金。而这区区700元的流动资金最终成为了小锋的启动资金。由于电脑等设备原来家中都有,因此他最初所需的仅是进货的资金。小锋选择的是做毛绒玩具,一个是因为其成本较低,这符合他启动资金不多的情况。

另外一方面,经过小锋仔细的调查,网购毛绒玩具的店比较少,属于市场空缺的阶段,然而现实中人们对毛绒玩具的需求十分大,尤其是在各个节日档。

小锋特别提到,他选择这一行当还因为他有绝佳的货源,那就是曾经连续10年为美国迪士尼、翻斗城、沃尔玛等大企业贴牌生产绒毛玩具的飘飘龙,质量、品牌都成为小锋生意蒸蒸日上的保证,并且该厂就在小锋的家附近,他也无需进行存货,进货运费成本也很低。借助飘飘龙在淘宝上的大量广告,小锋的代理生意也沾了不少光。小锋笑称:“要不是我以敏锐的眼光盯准了飘飘龙,也许我现在还得回去读书呢!”

小锋给自己拟了个很响亮的口号:“支持国货,支持小锋网购,打造互联网上的沃尔玛!”有了坚定的信念支撑,小锋的网店发展也很快。90后创业成功案例,他只用了79天就成功夺下三钻信誉;创业之初,还不足一月小锋的利润居然超过了3000,月营业额也超过了三万。而二月份刚刚做了17天,营业额就已经超过了7万!小锋把自己做的财务报表给记者看,营业额的确以超倍数跃增。

最新创业的励志故事5篇经典 篇四

创业,咱风雨同舟

26年前,一个还没毕业的大学生早早地就意识到:自己的老板其实就是自己。于是他为自己设定了明确的目标,并立即付诸行动,调动所有可以调动的资源向目标迈进。他甚至直接用自己的名字作为公司的名字和商标,以提醒自己将要为一切结果负责。最终,他获得了举世瞩目的商业成功。这个年轻人就是迈克尔·戴尔。

相似的故事也曾发生在比尔·盖茨及一批年轻的中国企业家身上。他们的人生传奇大大激发了一代年轻人的梦想与激情,不少人因此走上了创业的追梦之旅。

然而,一旦上路,你就会发现,创业之路并不像梦中望见的那么平坦,现实并不像想象的那么简单,大多时候,艰辛、坎坷甚至陷阱和痛苦会如影随形地接踵而来,像潮水般不停地一波一波涌向你,将你围困,将你击倒……你不由地会感到迷茫、恐惧,感到孤单无助。但是,这个时候你已经毫无退路了,投出去的钱就像泼出去的水,想抽身、想洗手、想回到从前谈何容易!后退一步悬崖万丈。也许擦掉眼中的泪,咬牙走下去,还有一线生机——

路上的辛酸已融进我的眼睛

心灵的困境已化作我的坚定……

这是那首“创业圣歌”《在路上》中的两句歌词,它道出了无数创业者曾经共有过的心路历程,因此听起来才那么撼人心魄,让每个曾经历过创业风雨的人为之眼含热泪!

没有梦想,是平庸的。但是,有了梦想就一定能摆脱平庸,走向成功吗?未必。因为现实就是现实,不是梦中的金光大道。在以往的采访中,我们曾遇到过不少失败的创业者以及对创业怀着满腔热情和幻想的年轻人,如果论梦想与激情,他们一点都不缺,但是若论创业的准备或经验,他们几乎都是一张白纸。他们为此付出了沉痛的代价!有人甚至从此一蹶不振。

有感于此,我们才特别策划、组织了这一期创业专题。

虽然本刊的宗旨就是“点燃梦想,激励创业”,而且我们以往一直密切关注着青年的创业问题,但是创业的艰辛、创业之路的坎坷漫长以及创业低成功率的现实,也不断促使我们理性地思考和对待这个问题。

本期,我们通过微博及其他方式,就创业的动机、创业过程中遭遇的某些问题,进行了随机的调查与交流,不少专家也积极参与,不仅撰稿支持,还提出了不少宝贵的建议,在此我们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后,我们将对创业中可能遭遇的一系列具体问题,陆续进行专题探讨,希望更多的朋友支持并参与进来。如果这些专题能够对广大的创业者朋友有所启发,或者哪怕有一点点的实实在在的助益,我们就满足了。

在路上,无论雨多么横,无论风多么狂,请记住我们愿与您风雨同舟,我们愿分担您的欢乐与忧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