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解读《论持久战》中的“持久”的含义精品多篇

科学解读《论持久战》中的“持久”的含义精品多篇

优秀的 论持久战心得体会 篇一

这篇著作,读完的第一感觉是震撼,没有多好的修饰手段,却在字里行间透露出一股正气与睿智。令我想不到的是读完后反而不知道该怎么去评述这篇著作,不知道如何才能用最恰当的文字将我的理解表达出来,而不会曲解主席当年的想法,这是我所担心的,与我阅读之前的想法完全相反。

但我记住了主席说的一句话,我觉着用在生活上是最好不过的了,采取非正常手段去解决困难反而会将自己置身于更加困难的境地,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不要轻视自己的弱项,弱项在一定情况下是可以转化成强项。日本为了解决自身问题而发动的侵华战争使其陷入更加艰难的境地,中国弱于日本,但抗战最后必须属于中国,都是说明这两个说法。

愚钝之至,理解有限,惭愧!

《论持久战》读书心得体会优秀 篇二

在战争的岁月里,总是有很多感人的故事发生,我们此刻的电影总是在更新着人们的视觉,泪与血的挥洒,叙述着中华民族坚强不屈、顽强抵抗的精神,为中国而战,为民族而战,为了四万万同胞的幸福生活而战。革命期间的人们抱着同一个梦想奋斗着。

毛泽东一代无产阶级的领导人,伟大的军事家、政治家、思想家,在我们最黑暗的时刻为我们指明了方向。《论持久战》的发表,激励了一代革命先辈的自强不息,排除了战略思想上的矛盾与迷茫,讲一个澄清的战争本质展此刻人们眼中,让人民了解、并进取的投入到抗日中去。为中华民族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论持久战》中详尽的分析了中、日之间的力量比较,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等,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到自我的不足与优势,敌人的优势与不足。明确正确的指导思想,不要被速胜论和亡国论愚弄了,指明我们仅有坚持持久战才能获得胜利,速胜论与亡国论是不贴合实际条件的。并一步一步的说明了问题的提出、问题的根据、驳亡国论、驳速胜论以及提出持久战的可行之处可行之理。

毛泽东同志比作出进一步的规划与实施的具体步骤,具体的作战方案:运动战、游击战和阵地战,并根据军事力量的比较采取适当的战争形势,指出不一样情景下作战的意义,阐述这样的原由,使人民更进一步地了解到我们的抗战是有规划有组织的,更加坚信我们必须会取得胜利。强掉建立全国统一战线,建立全民族统一战线,发展政治教育,主张团结就是力量。并结合国内外,以及日本国内的政治矛盾,指出时间的重要性,国际形势的严峻,以及进一步强调持久战的'正确性,让人们更加信服。我们不得不承认,毛泽东同志确实是一位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其理论中的经典的论述包含了各个领域的高尚思想,战争的艺术是与所有的艺术相同的。

崇高的梦想成就崇高的人,我们能仰望,也需要思齐。《论持久战》中最令我着迷的是思想理论的优劣转换,平衡一词,更是让人觉得深奥。那种能够掌控一切的精神力量让我们充满了应对挫折的力量!毛泽东的《论持久战》无疑起到了这么一个作用。

国防外交思想 篇三

毛泽东在 《论持久战》中指出: 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主要地是依靠中国自己的力量。 “然而单只自己的力量还是不够的,还须依靠国际力量和敌国内部变化的援助,否则是不能胜利的,因此加重了中国的国际宣传和外交工作的任务。”[1]465 -466这即指明了外交工作对于抗日战争的重要性、必要性和艰巨性,形成了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这一毛泽东的国防外交思想的基本点。在 1938 年召开的党的六届六中全会上毛泽东指出,中国已紧密地与世界联成一体,中日战争是世界战争的一部分,中国抗日战争的胜利不能离开世界而孤立起来。中国无论如何也应以自力更生为基本立脚点,但中国与世界紧密联系的事实,也必须成为我们的立脚点。1939 年初,毛泽东在 《论持久战》英译本的序言中又强调了这个思想,指出: “在伟大抗战中,基本的依靠中国自力胜敌……但同时,需要外援的配合”[4]146.毛泽东不仅为中国共产党确立了抗日的外交思想,还制定了一系列抗日的外交政策: “在不丧失领土主权的范围内,和一切反对日本侵略主义的国家订立反侵略的同盟及抗日的军事互助协定。拥护国际和平阵线,反对德日意侵略阵线。联合朝鲜和日本国内的工农人民反对日本帝国主义”[1]355 -356; 主张立刻和苏联这个最可靠最有力量最能帮助中国抗日的国家订立军事政治同盟; 争取英、美、法同情我们抗日,争取他们的援助; 积极开展民间外交,以弥补政府外交的不足。外交是国防活动的重要手段之一,也是军事斗争所不可或缺的。毛泽东的抗日外交思想和外交政策,受到了广大抗日力量的肯定和拥护。最终,在国共两党和中国政府的外交努力下获得了预期的积极成果,中国的抗日战争先后得到了苏联、美国以及其它许多国家在人力、物力、财力和道义上的大力支持和援助,形成了广泛的国际抗日统一战线,加速了中国人民取得抗日战争胜利的进程毛泽东抗日外交思想的基点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同时重视争取外援。这一在战争时期确立的基本原则,从未改变,直到今天仍然是中国对外政策的理论基础。当前,中国发展仍处于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社会大局保持稳定。但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中国仍然面临多元复杂的安全威胁,既有生存安全问题、也有发展安全问题,既有传统安全威胁、也有非传统安全威胁,维护国家统一、维护领土完整、维护发展利益的任务艰巨繁重,特别是维护海洋权益工作面临着十分复杂严峻的形势。中国面对维稳和维权两个大局。解决这些问题,仍需以毛泽东 “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外交方针为指导,主要是在把国内自己的事情做好的同时,还必须通过积极的外交手段营造良好的国际战略环境,争得国际社会对我国坚定走和平发展道路和坚决维护国家权益决心的理解、尊重和支持。通过国家层面、军队层面和民间层面的多层次外交工作来管控危机、遏制冲突,扞卫主权,达到维稳和维权的统一。多年来,我国外交工作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有了许多创新和发展,展现了大国外交的时代特点; 为稳定和发展同大国的关系,走出一条确保战略全局安全的路子,提出了构建 “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中美新型大国关系; 为推动与周边国家的团结合作与互利共赢,提出了 “亲、诚、惠、容”合作理念,坚持与邻为善、以邻为伴,坚持睦邻、安邻、富邻的外交政策; 为实现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积极倡导 “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亚洲新安全观; 为继续深化同非洲国家的友好合作关系,提出了 “真、实、亲、诚”的对非政策; 深化同发展中国家的外交关系,推动 “南南合作”和 “南北对话”,不断巩固和发展同发展中国家的传统友好合作关系。

特别是近年来,我国实行 “远交近攻”外交战略,收到了积极效果。 “远交”战略即间接的“一带一路”和 “亚投行”战略,有人称之为习近平的 “双支柱战略”的外交大战略布局。 “近攻”战略即直接与有争端的当事国之间,坚持用和平方式、谈判方式解决领土领海争端,努力维护地区的和平稳定,同时做好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准备,提高维护国家权益的能力。新形势下的中国外交战略布局,特别是 “一带一路”和 “亚投行”战略布局的背后,深含着 “大国防”战略思想,对化解某些西方大国挤压、孤立、围堵中国崛起的企图和调整世界发展战略格局将起着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除了国家层面的外交努力之外,中国军队也全方位地开展军事外交,发展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军事关系,推动建立公平有效集体安全机制和军事互信机制,营造有利于国家和平发展的安全环境。同时,还大力开展民间外交,以民间外交推动国家外交,加强国家间的交往和友好相处,以利于国防和军队建设。

系统的战争观 篇四

国防即不等于战争,但国防和战争是分不开的。我们加强国防建设就是为着防范外敌对我可能发动的侵略战争和应对突发事变。在一定的条件下,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因此首先要正确地认识战争和对待战争,树立正确的战争观,提高和强化国防观念。

1、拥护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由于阶级的出现,几千年来人类的生活中充满了战争,特别是到了帝国主义时期,仗打得特别大特别残酷。历史证明,法西斯主义就是战争。人民要在战争中求得和平,就必须起来以革命的战争战胜法西斯主义的战争。从抗日战争的性质出发,毛泽东指出: “历史上的战争分为两类,一类是正义的,一类是非正义的。一切进步的战争都是正义的,一切阻碍进步的战争都是非正义的。”[1]475 -476对于正义的战争,中国共产党人不但不反对,而且积极地参加; 对于非正义的战争,坚决给予反对。反对的方法,在战争未爆发前,极力阻止其爆发; 既爆发后,就用正义战争反对非正义战争。日本的侵华战争是非正义的战争,“我们中国,则从人民到政府,从共产党到国民党,一律举起了义旗,进行了反侵略的民族革命战争”[1]476.抗日战争是进步的、正义的,是求中国和世界永久和平的。打倒了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起自由平等的新中国,对于争取全世界的和平事业,无疑是非常伟大的贡献。

2、战争是流血的政治。克劳塞维茨和列宁,对战争和政治的关系都给予了深刻的阐明。毛泽东结合中国抗日战争的实际,进一步阐明了二者的辩证关系,指出: “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1]480毛泽东认为,战争本身就是政治性质的行动,自古以来没有不带政治性质的战争。抗日战争的政治目的就是驱逐日本帝国主义、建立自由平等的新中国。要实现这一政治目的,就离不开坚持抗战和坚持统一战线的总方针,离不开全国人民抗战的政治动员,离不开贯彻政治工作的基本原则,离不开争取国际力量的援助等等政治因素。“一句话,战争一刻也离不了政治。”[1]479同时,毛泽东指出,从战争有其特殊性这点上说,战争不等于一般的政治。战争是政治的特殊手段的继续。政治发展到一定阶段,再也不能照旧前进,于是爆发了战争,用以扫除政治道路上的障碍。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是这样,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也是这样。毛泽东还指出,基于战争的特殊性,就有战争的一套特殊组织,一套特殊方法,一种特殊过程。这组织,就是军队;这方法,就是指导战争的战略战术; 这过程,就是敌对的军队互相使用有利于己不利于敌的战略战术,从事攻击或防御的一种特殊的社会活动形态。

3、保存自己消灭敌人是战争的根本目的。指导战争,不仅要懂得战争的政治目的,还要懂得战争的根本目的。毛泽东指出: “战争的目的不是别的,就是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1]482战争中的武器、进攻和防御,均体现着战争的目的。战争目的中,消灭敌人是主要的,保存自己是第二位的,与此二者相对应,战争中进攻是主要的,防御是第二位的。“战争实际中,虽有许多时候以防御为主,而在其余时候以进攻为主,然而通战争的全体来看,进攻仍然是主要的。”[1]482那么战争中提倡勇敢牺牲精神与战争的目的是什么关系呢? 毛泽东认为二者不相矛盾,是相辅相成的。

战争是要付出代价的,有时是极大的代价。“部分的暂时的牺牲 ( 不保存) ,为了全体的永久的保存。”[1]482毛泽东进一步指出: “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个战争的目的,就是战争的本质,就是一切战争行动的根据,从战术行动起,到战略行动止,都是贯彻这个本质的。”[1]483抗日战争的各级指导者,要力求通过每战不断地、部分地消灭敌人的积累,促成大的战略胜利,达到最后驱敌出国、创建新中国的政治目的。

毛泽东的系统战争观启示我们: 第一,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危机意识。 “天下虽安,忘战必危。”抗日战争胜利距今 70 周年,但历史不容忘记。首先是痛定思痛,不忘国耻。从 1840 年的鸦片战争起到 20 世纪 40 年代中期,全世界帝国主义国家几乎都发动过侵略中国的战争。期间,除了抗日战争,以日本帝国主义投降告终以外,没有一次战争不是以我国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而告终。这段历史告诉我们: 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才能自强,必须走富国强军之路。其次是虽胜不忘战。新中国成立以来,周边一些国家视我之克制与和平愿望为软弱可欺,挑起边境冲突,妄图侵占我国领土主权,但均被我国军民发起的自卫反击战打败。当前我国的边境特别是我国的海疆很不安宁,一些国家企图借西方大国之力,蚕食和永远侵占我国岛礁及其海域,西方霸权主义者也插手我东海南海争端,助纣为虐,挑战中国主权,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置忧患于脑后。习近平也强调过,“忘战必危,怠战必败。”在当今世界重塑国际战略格局的过程中,中国崛起面临的阻力会越来越大,各种风险也会越来越多,我们必须始终重视国防和军队建设,以强军目标为统领,做好反侵略战争准备。如果有谁胆敢对我中华发动侵略战争,我们必将以全民族的革命战争把侵略者彻底打败,扞卫国家的领土、主权和统一,保卫人民的和平生活。第二,必须做好军事斗争准备。有备无患,备战能战才能慑战止战。军事斗争准备是军队的基本实践活动,是维护和平、遏制危机、打赢战争的重要保证,是应对可能发生的战争的必要前提,它的政治目的就是保家卫国。保家卫国,就离不开建设巩固的国防和强大的军队。习近平指出: “现在,虽然维护国家安全的手段和选择增多了,我们可以灵活运用、纵横捭阖,但千万不能忘记,军事手段始终是保底的手段。”[2]88这就需要锻造一支有能力为国家发展保驾护航的强大的人民军队,同时要有一整套适合现代战争的战略战术,在战争指导上做到灵活、机动、自主, “致人而不致于人。”第三,必须高度重视实战化军事训练。在和平时期、非战争的情况下,我们要不要贯彻战争目的呢? 答案应该是肯定的。不是直接的贯彻,而是间接地贯彻,即通过实战化训练和演练来贯彻。和平时期军队进行实战化训练和演练,就是为了在未来的战争中更好地实现保存自己消灭敌人这一战争目的。只有平时多流汗,战时才能少流血,保存自己消灭敌人,就是这个道理。提高军事训练实战化水平,必须坚持把实战化训练和演练摆在战略位置,作为战斗力生成的根本途径,从实战需要出发从难从严训练部队。特别是加大在复杂电磁环境、复杂陌生地域、复杂气象条件下的训练力度,努力实现训练和实战一体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