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的资料多篇

心理健康的资料多篇

心理健康资料 篇一

心理健康资料大全

一、心理健康是什么?

早在1948年WHO(世界卫生组织)就提出了“健康”的标准,不但是没有身体疾病,还要有趋于完满的生理、心理状态和社会适应能力。简单的说,心理健康的人至少应该有工作、有朋友、有现实感、有乐趣。他们对自己有适当的了解,能够悦纳自己,愿意努力发展身心的潜能;对于自己无法补救的缺陷,也能安然接受,而不作无谓的怨尤。他们能和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的接触;对环境能作正确的、客观的观察;并能有效的适应环境。对于生活中出现各项问题,能以切实的方法加以处理,而不是企图逃避。对于新时代的大学生来说,关注心理健康、积极调节心态对于我们的生活、学习以及未来的工作都非常重要。

但是,心理健康并不等于没有烦恼,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都有可能遭遇不如意的事情,怎样去面对那些不如意、不顺心甚至挫折、危机则尤其体现一个人的心理健康素质,即便是一个心理健康的人,也会陷入情绪低谷,也会有不知道该如何应对的时候,有时,积极求助本身就是心理健康的外在表现,是解决问题、从经历中获得成长的开始。

二、什么时候我需要心理咨询?

如果你有很长一段时间觉得非常孤独或者想找人说说话,抑或是觉得自己有些事情需要倾诉;如果你刚刚来到新学校,觉得学习上遇到一些困难、与同宿舍的同学相处并不愉快、或者你发现自己性格有些变化,比以前沉默寡言,甚至常常哭泣,有辍学的想法时,可以考虑心理咨询。

如果你发现自己学习效率下降,注意力无法集中,或者对某门功课觉得特别困惑,除了可以咨询你的辅导员、专业课老师之外,或许你还可以考虑心理咨询;如果你在情感问题上出现困扰,心情沮丧、长时间不能摆脱,或是在你的情感路上出现分手、失恋等让你一时间无法应对的事情时,你不妨选择心理咨询;如果你觉得与父母的沟通无法顺利进行,常常产生冲突,甚至周末不愿意回家,不想见到他们;如果你和恋人、舍友、同学、辅导员老师、导师或其他任何关系重要的人产生冲突或不愉快以至于影响了你正常的生活学习,你不妨选择心理咨询;

不管什么原因,如果你觉得某些事情非常让你困扰,一时间你又不能找到解脱的出路,或者自己被某种不良心情压抑超过两个星期,并且这一情况还在持续,你都可以选择心理咨询;在任何时候,如果你发现周围的同学或者朋友出现以上状况,都可以善意的向他/她介绍心理保健知识,建议他/她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况且,能够积极求助本身就是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的开始。

三、心理咨询真的能保密吗?

许多同学担心自己和咨询老师说的话会不会被别人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心理咨询老师会严格遵守保密原则,不会对任何人说起咨询内容。唯有在两种情况下例外:你在咨询中表达了涉及人身伤害的想法,并且经老师评估的确有可能;因法律刑事案件,法院或公安机关提出要求时。保密原则是心理咨询的重要准则,也是心理咨询师的职业道德。所有的个案记录也将严格保密处理。

即便是辅导员或是家长推荐你来心理咨询中心做咨询,除非涉及到生命安全问题,你和心理咨询师的谈话内容也绝不可以带出咨询室之外,这是咨询师的基本职业伦理。但是,如果辅导员、家长或是你的同学、朋友的确能够帮助到你,心理咨询师会在征得你同意的前提下,帮助你更好地挖掘身边的资源,共同面对难关。

四、如何预约心理咨询?

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正式成立于1993年,中心向学生提供的服务包括:个别心理咨询、团体心理辅导、网上咨询、心理健康月活动、讲座、心理健康必修课等。你可以时常关注中心网站http://xljk。aust。edu。cn,了解相关活动,学习心理保健的知识,也可以在需要时,可以预约个别咨询。咨询预约电话为6668494。

你还可以电话预约参加中心每学期开设的团体心理辅导小组,或是通过我们的网站留言进行网上咨询。中心每学期针对学生常见的新生适应、自信培养、人际关系、情绪管理、家庭问题等开设团体心理辅导小组,不同的带领老师使用沙盘、绘画、拓展活动等不同的工作方式,不要错过和小伙伴们一起心灵成长的机会哦!

五、关于心理测试

心理测试不同于大家平时做过的趣味测试,心理测试中选用的专业量表可以帮助我们深入探索自己的心理特点,自觉维护心理健康,开发心理潜能,提高心理素质。

测试结果中心会完全保密,不与任何考评挂钩。这就像我们到医院做检查一样,结果属于个人私隐。所以各位同学可以放心的按照真实情况来填写。心理健康中心会在测试全部结束之后,开放测试结果,同学可以通过自己的账号密码来查看测试结果。本系统还带有心理咨询预约服务。同学们可以在日后遇到困惑时,自行预约你喜欢的咨询师进行交流。因此,需要各位同学记好自己的账号以及密码,以便在大学四年中享用心理健康教育中心提供的贴心服务。

六、我可以做点什么主动进行心理保健?

如果说人生像一部电影,那么大学生活无疑是这出戏里最精彩的一幕,它充满了学习、成长和青春;当然它也可能隐藏着困难、起伏和挑战。这些隐藏的荆棘有时候会很棘手,甚至影响到我们的情绪,也会让我们变得有些不那么坚强。“我们无法改变天气,却可以改变心情,无法改变生命的长度,却可以改变它的宽度”,从现在开始,主动学习一些压力管理的知识将帮助你更好的面对大学生活,活出精彩人生。以下我们给出了几个帮助你调节压力的小处方,学习做自己的心理医生吧!

目标管理处方

面临同样的压力,有些人可以轻松自如、游刃有余,有些人却疲于应付、顾接不暇,其实,这不仅是因为人们本身的问题解决能力有高下之分,很大程度上也与人们是否懂得管理目标有关。同学们不妨学习一些目标管理的小知识,合理分配自己的时间和精力,相信一定会事半功倍。

●设定一个切实可行的目标。很多人知道自己不喜欢什么,却从来没有真正想过自己喜欢什么。有目标比空抱怨更加能够振奋人心。但是目标也要切实可行,比如很多刚入校的新生希望自己各方面都尽快突出,参加了太多的社团活动,盲目考证或选择二专,反而让自己陷入混乱之中,倒不如根据自己长期的发展规划制定属于自己的目标,而不是盲从于别人。

●制定实现目标的计划。从小到大我们都在做计划,可是真正能够实施的计划不到十分之一。大部分计划中途流产的原因不外乎计划太好、难以实施。好的计划是可以帮助你分解大目标的计划,让你可以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理想的计划,而不是凭白无故给自己增加受挫感的计划。有些刚入大学的同学容易落进“一口吃一个胖子”的陷井,给自己制定了难以完成的计划,反而降低了对自己的评价和满意度。建议制定计划的时候可以把娱乐、休闲的活动也纳入计划之中,制定完了还要安静的问自己:“我真的能完成嘛?是不是需要再修改一下?”

●适时给自己一些奖励。当你完成自己计划中的一小步时,非常建议你“找准机会”给自己一个奖励,比如买一件心仪已久的首饰、吃一顿精美的晚餐、约好朋友出去看电影等等。据说,一个孩子要被父母鼓励七千次才会形成健康开朗的个性,让我们也多给自己一些鼓励,何乐而不为?

●懂得放弃目标、转移目标。有时候放弃比选择难得多。所谓“舍得”,不“舍弃”哪里能“得到”?如果条件不具备,或者多方努力目标依然难以完成,不妨停下来分析一下目标是否合适。最可怕的事情是爬到墙顶上,才发现梯子搭错了地方。

运动处方

大家都知道运动有百利无一害,但是真正能够坚持每天运动十分钟的人却少之又少。虽然已经有一些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每天慢跑两小时和抗忧郁药的治疗效果并无显着差异,但大多数人对于如此省钱又保健的运动却很难“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如果你想提高自己的免疫抗压能力,平时的功课不做好怎么能行?运动处方可以帮助你有效的缓解压力带来的紧张感,提高学习、工作的效率,可以说是压力管理的必备处方。

●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做自己喜欢的运动如同看自己喜欢的书,都能起到放松身心、愉悦心灵的`效果。无论是长跑、羽毛球、高尔夫还是瑜珈、太极、爬山等等,只要你能每天坚持哪怕十分钟,都会收到美妙回报。当然,选择有氧运动更加“物超所值”,由于有氧运动的特点是有节奏和韵律、不是很激烈,持续时间长、充分活动大肌肉,如爬山、骑车、舞蹈、游泳等,可以温和的放松身体,带来舒缓的感觉,甚至还能扩大你的人际交往圈,在运动时结识更多的朋友呢!

●和好朋友一起运动。几个人一起坚持运动有时候会比一个人更加容易。无论是对情感丰富的女性还是注重兄弟关系的男性,和好友一起相约运动当然更加能够缓解压力,也许在边运动边聊天边诉苦的过程里,你会不知不觉找到走出困境的好方法。要知道,唯一不合适的运动是不运动!

饮食处方

大多数人不太会注意到饮食对我们的心理状态会产生多么大的影响,殊不知,我们摄入的食物将成为我们生命的一部分,有些食物本身就能从生理上调节你的机体状态,不妨慎重的选择那些对你的身体有益的食物,他们同样影响着你的身体和心理状态。可以说,注意饮食是最容易做、也最难坚持的压力管理处方,你不妨试试看。

心理处方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人与人的心理状态常常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也常常决定了你会遇见什么样的人,过什么样的生活,拥有怎样的人生。不要忘了,每个人都具有自我调节的能力,如果你能怀着一颗感恩、开放的心迎接每一天的生活,悦纳自己、真诚待人,相信你一定能拥有一份轻松、愉悦的好心情。以下给出了一些实用又简单的心理处方,帮助你开始学习了解自己的思维方式,有意识的放松身心,培养属于自己的心理调节方法。

●身体放松法选择一个舒服的姿势坐着或者躺着,把眼睛闭起来,想象自己从头到脚每一块肌肉,每一根骨头逐渐的放松下来,从头部、眼睛、脸颊到下巴,再到脖子、胸部、腹部,整个上半身,腿部、脚都完全的放松下来。有时候你需要多练习几次,直到自己的整个身体觉得自然、松弛。

●了解你的非理性认知每个人都有一些莫名其妙冒出来的自动想法,比如:“我觉得自己永远都考不过去”、“我连这样的问题都回答不出来,真是太笨了”等等。且慢,看看这些想法背后会不会有你的非理性的认知呢?比如,非此即彼(看到事物只有好坏、成败两极,如果没有达到完满,就是失败);以偏盖全(把某一消极事物看作一个永远失败的象征);瞎猜测(轻率地作出有人正在消极地与你作对的结论,但又无心对它作出证明);预言家的迷误(你寓言万事不如意,并且相信自己的预言是一个既成事实),仔细监视你的“自动想法”,也许,你会有非常惊奇的收获呢!

●音乐调节法音乐对我们的心情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选择一个安静、不受人打搅的环境,放一些轻柔、舒缓的音乐,如莫扎特的小夜曲,贝多芬的《田园》、《月光》,巴赫的咏叹调,班得瑞的自然音乐等,充分的享受音乐带给你的放松、宁静的感觉。

●想哭就哭目前已经有心理学研究表明情绪性眼泪可以有效排除体内毒素,与其让那些毒素在体内滞留,不如大胆的在合适的场合、合适的人面前――想哭就哭!

●发明你自己的心灵处方最好的处方有时候需要你自己尝试发现,有些人喜欢养花草、宠物缓解压力;有些人喜欢读书、熏香放松心灵;还有些人喜欢打桥牌、看韩剧,跑步,冲浪释放情绪。从今天开始,去尝试属于你自己的应对压力的方法吧!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你无法用当前的思考解决当前的问题,因为当前的问题正是由于当前的思考所造成的(爱因斯坦语),我们每个人都会有钻牛角尖的时候,如果你能勇敢地在这种时候寻求帮助,无论是寻求身边同学、辅导员、专业老师还是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你都会在过一段时间之后发现不一样的视角,获得心灵的成长。我们心理健康教育中心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安全、保密、温馨、信任、专业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讲述心里话,你可以在咨询师的陪伴下度过难关,你可以在危机中发现转机,你也可以发现更丰富、更自由的自己,你,永远可以选择做一个更好的自己。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篇二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3.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4个方面。

4.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

5.吸烟和被动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6.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戒烟都为时不晚。

7.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

8.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

9.献血助人利己,提倡无偿献血。

10.成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90毫米汞柱;腋下体温36℃-37 ℃;平静呼吸16-20次/分;脉搏60-100次/分。

11.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液,注射时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12.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劳动者享有职业保护的权利。

13.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14.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

15.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

16.坚持正规治疗,绝大部分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

17.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

18.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

19.异常肿块、腔肠出血、体重减轻是癌症重要的早期报警信号。

20.遇到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可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

21.应该重视和维护心理健康,遇到心理问题时应主动寻求帮助。

22.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

23.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的症状。

24. 妥善存放农药和药品等有毒物品,谨防儿童接触。

25.发生创伤性出血,尤其是大出血时,应立即包扎止血;对骨折的伤员不应轻易搬动。

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26.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

27.每天刷牙,饭后漱口。

28.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

29.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尊重不吸烟者免于被动吸烟的权利。

30.少饮酒,不酗酒。

31.不滥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剂等成瘾性药物。

32.拒绝毒品。

33.使用卫生厕所,管理好人畜粪便。

34.讲究饮水卫生,注意饮水安全。

35.经常开窗通风。

36.膳食应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搭配。

37.经常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38.膳食要清淡少盐。

39.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

40.生病后要及时就诊,配合医生治疗,按照医嘱用药。

41.不滥用抗生素。

42.饭菜要做熟;生吃蔬菜水果要洗净。

43.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和加工。

44.不吃变质、超过保质期的食品。

45.妇女怀孕后及时去医院体检,孕期体检至少5次,住院分娩。

46.孩子出生后应尽早开始母乳喂养,6个月合理添加辅食。

47.儿童青少年应培养良好的用眼习惯,预防近视的发生和发展。

48.劳动者要了解工作岗位存在的危害因素,遵守操作规程,注意个人防护,养成良好习惯。

49.孩子出生后要按照计划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

50.正确使用安全套,可以减少感染艾滋病、性病的危险。

51.发现病死禽畜要报告,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

52.家养犬应接种狂犬病疫苗;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应立即冲洗伤口,并尽快注射抗血清和狂犬病疫苗。

心理健康的资料 篇三

有关心理健康的资料大全

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每个家长都关注的问题,除了身体上的健康成长外,心理健康成长也是很重要的,看看是什么导致了小学生出现心理障碍吧。

小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身心成长的失衡

小学生时期身体发育急剧变化,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小学生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产生心理问题。

2、家庭教育的误区

过度溺爱和期望值过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视品德发展、人格教育、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性教育的倾向。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考试、升学,却不注重孩子的品德发展、交往能力、个性培养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的培养等。家长的高期望值与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时,总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一厢情愿时,便会使青少年感到压抑和不满,给孩子造成疑虑、忧郁等心理疾患,导致孩子高分低能或心理不健全。

3、学校教育的误区

一些学校和教师迫于压力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追求升学率、打造名牌效应,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能力高低的惟一标准,学生情感上的苦恼不能及 时向 老师和家长诉说,就会造成心理压力,形成心理障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还存在着学科化、医学化、片面化、形式化、孤立化等不良倾向。

4、社会环境的影响

学校教育展示给学生的是正面教育;而当今各种思潮冲击着我们的社会,纯洁的教育内容与复杂的社会生活之间形成强烈反差,致使学生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的境地,学生思想的混乱、情绪的波动,也是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之一等等。

我暗示是指自己把某种观念暗示给自己,并使它实现为动作和行为,自我暗示现象经常在我们的意识和无意识中发生,例如,当我们有事必须在第二天清早起来时,往往到时候就会醒来,其原因就是前一天晚上我们在有意无意中对自己作了强烈暗示:“明天一早有事,必须早醒!”,由于考试的强大压力,考生很容易变得焦虑、烦躁、不自信,这会影响平时的学习和模拟考试,导致成绩不理想,造成精神状态不佳,要想摆脱这种状态,对自己施加积极的心理暗示是一种很好的解决方法,同学们可以设计一个鼓动自己的常用语,据说许多日本人在每天出门前,

都要对着镜子大喊三声:“我是最好的!”然后,信心百倍地上班去了,像这样经常充满激情地对自己说一些鼓励的话,这种暗示就在自己的潜意识中产生了作用,这是心理学上的暗示疗法,对自己的第一个长处,每一点进步都经常地、始终不断地进行肯定时,就会使乐观的态度,良好的情绪成为“自我”的主宰,使心理状态在自我激励、自我安慰中得到调整,每一天都保持自信、愉快、轻松的心态,要消除自卑,树立自信。自卑者要学会自己从自己的点滴进步中发现自身的价值,将这些进步适当地归因为自己的能力,千万不要对自己做出消极暗示,如考试时紧张怎么办,不会做题怎么办?考不上大学怎么办……越想越怕,越怕越紧张,性格内向、敏感多疑的考生要自信地去迎接机遇和挑战,不要自缚手脚,处处以别人为参照物来贬低自己,毕加索有这样一句名言:“你就是自己的太阳。”不为他人的辉煌而眩目,不为自己的平凡而自惭,自立,自强,自尊,自我激励,以今日之我战胜昨日之我。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标语(一)

1、接近那一点心距,成就那一份健康。

2、阳光总在风雨后,快乐总在倾诉中。

3、心与心的交流,让生命更加平等。

4、打开心锁,解开心结。

5、揭开心结,为心灵找到休憩的乐土。

6、聆听心灵声音,放飞快乐心情。

7、让每个生命在心理教育中熠熠生辉。

8、爱心恒心自信心,心心相映;亲情友情同事情,情情关怀。

孩子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二)

1、求知欲强

这样的孩子兴趣广泛,喜欢观察事物,爱动脑筋,思维敏捷,什么都想学,什么都想试,对新鲜事物反应快,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2、意志力强

不怕困难和挫折,不达到目的不罢休,从不半途而废。能根据自己的需要控制自己的愿望和行为,还能排除外界和内心的干扰,集中注意力进行学习和工作。

3、活泼乐观

与人交往坦诚、随和,不掩饰自己的喜怒哀乐,乐意接受别人的意见,遇到困难和挫折所引起的不良情绪能很快释放,不淤积心里。

4、心态平衡

经常保持欢乐愉快的心态,遇事冷静,情绪很少大起大落,能理智地分析遇到的问题,很少表现出焦虑不安或忧郁社会”的行为。

5、人际关系良好

心胸开阔,尊重别人,能与别人和睦相处。积极参加集体活动,适应纪律约束和行为规范。

青少年常见心理问题(三)

1、依赖心理:当前,独生子女学生越来越多,日益成为在校生的主体。他们有的在“糖水”里长大,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溺爱、娇宠,好比温室里的花朵,缺少独立意识,什么事情都要依赖家长。

2、自负心理:

主要是由于父母的过分溺爱和娇宠,独生子女成为整个家庭的。轴心,总认为自己比别人强,总想事事占先抢头,容不得别人超过自己,认识不到“山外青山楼外楼”“强中更有强中手”。

他们一旦遭遇挫折失败,受到委屈,往往意志脆弱,承受力差,痛苦不能自拔,甚至走上绝路。

3、自私狭隘心理:

表现为心胸狭窄,自私自利,常为一点小事而斤斤计较,把个人利益看得过重,经常感到委屈,吃亏而郁郁不乐,具有较强的报复心理。

4、自卑心理:

自卑心理一旦形成并得到发展,就会对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产生日益显著的消极影响,

特别是中学生尚处于心理发展不稳定的年龄阶段,自我否定意识更容易引起情感情绪的巨大波动和思想观念的急剧变化,严重影响其学习和生活。

如何保持心理健康(四)

1、开朗的性格,明确的目标

无论在家、在单位或公共场所,都要保持愉快的心情,生活上要有意义、有目标,这样会使人情绪高昂、执着追求,在有限的时间内做更多有意义的事情。

2、适应和改善现实环境

做自己命运的主人。,积极参加并合理处理生活中的冲突;采取开放式的学习方法,不断增长生活经验;面对一种情境要力求有多种考虑和选择方法,把变化看成是学习的机会,学会应付变化的外界环境,并锻炼情绪的可塑性。

3、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遇事保持积极的心态,致力于问题解决,不要被消极失败的念头缠绕,而要力求成功,热情和积极总是与成功相伴;做生活的主动参与者,把情绪专注于目前的事业,富有成就感、荣誉感,这样你就会成为受人欢迎的人;要富有自尊与成就感,对自己的命运、思想、情感和行为有正确的估价,努力矫正消极行为与情绪。

心理健康教育宣传资料 篇四

一、什么是孤独?

所谓的孤独,是由人与人的往来体会中产生出来的。当人认为自己是孤独时,那就是他处在想和他人接触、交往的状态中。

顽固的人、自我主张强烈的人、反抗的人,和阴晴不定的人、不满的人、插嘴的人、过于溺爱宠物的人,都是具有容易成为孤独的危险的类型。

我们必须能耐得住孤独,才能完成重大的工作,才有某种成就的希望。

打入团体,或是非得生活在团体中才能安心的人,都不能称之为独立自主的人。

个人进入了群体中,自己的姓名、地位、职业,一切都成为无关紧要的东西了。个人完全成为无色透明的存在,以群体的一分子而行动着。虽然没有不安和焦虑,但是自主性也丧失了。

为了考虑估计到自由和独立,无论如何必须要有不能败于团体性的想法的强烈概念,以及不可动摇的精神之支柱。在孤独中,才能诞生真正的自由。

作为一个独立自主的人,如果没有忍耐孤独的精神,和缺乏控制孤独的创造力,则无法存在于社会。

二、如何挣脱孤独?

1、伸出友谊的手

(1)克服孤独的两种方式

一个是自己积极地打破这种孤独状况;另一个是等待周围环境向你接近。自我极端地忍受着孤独,绝缘于向人招呼、微笑。预期渴求着交谈对象,不如在多向人打招呼、亲切交往上下功夫。

(2)待人亲切

渴求谈心对象的,大多是以自我为中心而又强烈依赖心的人。在许多场合,无法充分被爱的人,经常是到了成年仍残留着自恋成分。依赖心强大人士渴求着爱。

对别人亲切是免除自己本身孤独的第一步。但是,我们往往吝啬于对别人表示亲切。表示亲切所需要的勇气,事实上正式治疗自己孤独的特效药。

我们要注意避免对方拒绝我们近似做作的亲切,使自己的善意能确实为人所接受。这样做的首要秘诀,是悄悄地,不使当事人觉察出我们的表现是出自善意。

(3)己所欲施于人

自己辛苦收集的资料,如果对别人也有用处,不妨提供出来,这也是一种有效的善意表现方法。像这种利人又利己的事情,我们应该当一个习惯来培养。有了这样的好习惯,往往会有意向不到的收获,这些收获正是孤独的特效药。

(4)善意的谎言

未能受到真诚相待的人,不久亦对撒谎者不可捉摸的心态感到失望,而相继离去。唯有帮助他人的谎言,才会使人感到愉快。

(5)熟记他人姓名

人只有在被呼唤时,才会去思索对方是何人。希望自己的名字为别人所牢记,边应该先去记熟别人的姓名。嫌恶感可以凭直觉来感受,同样的,善意也可以借助直觉来交流。人有多比自己所厌恶的人的本能,但如此一来,只有使双方的关系更加疏远,更强烈地注意对方的缺点。为了避免恶性循环下去,你不能等待对方来与你接近,必须主动去接近对方,一味地等待,可能使你失去得益友的机会。“我未曾遇见有我不喜欢的人。”这正是人与人交往的真谛,不要去嫌恶他人。

(6)独乐乐不如众乐乐

失意的推销员聚在一起,他们有共同的烦恼,能相互了解对方苦恼的情形,在他们来说,聚在一起可以解决一切,同是天涯沦落人,自然会同病相怜,透过共有的不平不满所产生的言行思想,以求得解脱。在心理学上,这种逃避不安的心里,在我们每个人的内心,都或多或少的有这种情形存在。“这是在现代社会中,大多数的正常人所采取的解决方法,这种心理活动相当于某些动物的保护色。”

2、开放自我

(1)去除悲观情绪

欲使本身改观,必须有所兴革。

首先,要彻底洗心革面,也就是改正不良的思想模式,爱钻牛角尖正是其中之一。过分钻牛角尖是损多余益。与人交往时,悲观思想尤其要祛除。郁郁寡欢的性格,只会给对方带来不快。“和气致祥”,人都乐意向春风满面的人招呼问好,而不愿与满脸阴沉的人搭讪说话。孤独所存在的根本原因便是悲观。停止那毫无益处的悲观思想,培养“永不放弃”的思考模式,这是我们开放自己的第一步骤。

(2)坦然面对失败

人是可以改变的,只有克服失败,不悲观,人才有价值。

(3)活泼自己

(4)踊跃发问

早上与同学碰面时,必须清晰而亲切地道早安,点头明确些,以使对方能感受到;遇到问题时,不要吝于启齿请教,即使自己会做,也最好请别人再加以肯定。

(5)加入人群

我们不必急着隐藏自己的缺点,这些缺点让别人直销并不可耻,反而可借此建立愉快的人际关系。

(6)舍弃优越感

成功的关键不在你昨日的荣耀,而在于今天工作上的成果。只要抛弃自己的优越感,对方也一定会摘下它冷漠面具。

(7)不要过分强调自我

不是自我吹嘘便是满腹牢骚,开口闭口全是自己的事的人很难交到真心的朋友。整天把“我”挂在嘴边的人,易使人反感,受人轻视。他们被认为是强迫性的自我推销,故遇到重要事情也不愿与之商讨,他们将因此而陷入孤独的泥沼中。同样,打断别人的交谈或无故转换话题,也都是造成孤独的原因。被你打断话柄,而必须听你发表的人,可能会感到不愉快。自己觉得有趣,便认定别人也有兴趣,是一种过分自我中心的想法。别人说话时,应该静听其说完。“善言者,善闻人言。”

(8)自我解嘲的艺术

害怕被人看轻,正是缺乏自信的证明。会说话的人,常把自己失败的经验当作笑料。若无其事的自我解嘲,像是在说一件与自己无关的事。它不会引起别人的不快,反而使听众开怀大笑,越糊涂的事越能引起笑声,使人在愉悦中,松懈戒心。谈论自己的成功经验,或许会使听众受到某些不必要的刺激,但自己的蠢事,却常能引起四周朋友的开怀大笑,使气氛和谐轻松。

(9)给人留余地

喋喋不休地强调自己言论的正确,只有使对方因下不了台而困窘。透过这种穷追猛打的方式,或许可以得知谁是谁非,但在人际关系上,显然将会有很恶劣的影响。理屈的一方自然会明白自己的错误。如果你使对方无地自容,将引起他人不必要的不满。

(11)克制过强的竞争意识

假若你将对方当成竞争对手,对方会报以相同的态度。你的竞争意识愈强,对方给予你的刺激也愈大。如果想从孤独中挣脱出来,就务必要压抑自己过分强烈的竞争意识。

小学生心理健康资料 篇五

一、小学生心理缺陷的主要表现

1、敏感:

青少年自我意识强烈,自尊要求迫切,而且心理承受能力低。因此,当他们意识到某种威胁自尊的因素存在时,就会产生强烈不安、焦虑和恐惧,当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会生气、愤怒,常常神经过敏,多疑。

2、叛逆:

由于小学生正处于成长过渡期,其独立意识和自我意识日益增强,迫切希望摆脱家长和老师的监护,反对成人把自己当成小孩子,同时,为了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易对任何事情持批判的态度。

3、嫉妒:

这是对他人的优势地位在心中产生不愉快的情感。当别人比自己强(如学习、相貌、人缘等),表现出不悦、自残、怨恨、愤怒甚至带有破坏性的负面感情。

4、失落:

小学生抱有许多的幻想,希望将其变为现实,他们会付出种种努力甚至刻意的追求。当这种需求持续得不到满足或部分满足,就产生了挫折,多表现在学习、吃穿、玩高档的玩具等方面。这容易给中小学生带来紧张、恐惧、忧郁和失望。

5、自卑:

它是一种印过多的自我否定而产生的自惭形秽的情绪体验。对自己缺乏信心,感到在各方面都不如人,有低人一等的感觉。在人际交往中对自己的能力过低评价,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谨小慎微,行为萎缩,瞻前顾后等。

6、孤独:

通过调查发现有些学生常常觉得自己是茫茫大海上的一叶孤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往,却抱怨别人不理解自己,不接纳自己。心理学把这种心理状态称为闭锁心理,由此产生的一种感到与世隔绝,孤独寂寞的情绪体验称为孤独感。

二、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成因

小学生出现这些心理问题,既有自身成长的因素,也有外部环境的因素,是“内因”和“外因”综合作用的结果,归结起来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

1、身心成长的失衡。

小学生时期身体发育急剧变化,他们阅历浅,知识和经验不足,认识力、理解力、思维力和亲情力都远远落后于成年人。这种生理发育与心理发展的不平衡使小学生出现许多困惑、烦恼和躁动不安,产生心理问题。

2、家庭教育的误区。

过度溺爱和期望值过高,使家庭教育普遍存在忽视品德发展、人格教育、实践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等社会性教育的倾向。家长只重视孩子的考试、升学,却不注重孩子的品德发展、交往能力、个性培养以及社会行为规范的培养等。家长的高期望值与孩子自身需求不一致时,总把自己的意愿强加于孩子一厢情愿时,便会使青少年感到压抑和不满,给孩子造成疑虑、忧郁等心理疾患,导致孩子高分低能或心理不健全。

3、学校教育的误区。

一些学校和教师迫于压力不得不使出浑身解数,追求升学率、打造名牌效应,成绩成为评价学生能力高低的惟一标准,学生情感上的苦恼不能及时向老师和家长诉说,就会造成心理压力,形成心理障碍。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在不同地区的发展很不平衡,特别是还存在着学科化、医学化、片面化、形式化、孤立化等不良倾向。

4、社会环境的影响。

学校教育展示给学生的是正面教育;而当今各种思潮冲击着我们的社会,纯洁的教育内容与复杂的社会生活之间形成强烈反差,致使学生陷入无以参照、无以归附的境地,学生思想的混乱、情绪的波动,也是心理障碍形成的原因之一等等。

三、应对小学生心理障碍的主要对策

俗话说:“心病还需要心药治”。心理疾病虽然形成原因复杂,处理起来较为棘手,但是并非与生俱来,更不是不可救治的。关键在于要以人为本,对症下药,才能收到积极的成效。在实践中,本人认为,可采取以下方法:

1、消除逆反心理――沟通与交流。

我们首先培养学生自己的社会适应能力,要求他们在广阔的社会中,磨练自己的思想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做一个对社会有贡献的人才;其次是要求他们从积极的意义上去理解大人,让学生明白无论是家长还是老师,都是善意的批评,家长老师也使人,也有正常人的喜怒哀乐,也会犯错误。我们只要抱着宽容的态度去理解这些事情,也就不会逆反了;再次是教育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把握自我,努力改善自我,平时常提醒自己遇事尽量克制,多进行沟通,增加信任度,也就多了一份理解;最后是要求家长和教师多注意孩子的心理需求,及时了解他们在想什么,想做什么,多听他们的呼声,理解他们的欢乐与苦恼,放下长辈的架子,与孩子建立起平等的长幼关系。

2、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增强自信。

产生自卑孤独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来说主要是因为生理的原因、遭遇挫折和心理创伤、性格因素、家庭教育问题以及需要的得不到满足等。消除自卑孤独心理关键是对自己现存力量感到满足!教师要帮助学生来分析他们的优点,正确做出评价,发挥自己的长处;其次是千方百计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我们联合各科教师共同给学生增强自信心,不让他们觉得什么都弄不好;最后是引导学生以勤补拙和扬长避短来克服自卑。教师要帮助这部分学生找到自己的突破口,通过勤奋努力,在某个方面做出成绩来。

3、消除敏感与脆弱心理――培养意志。

消除脆弱心理首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提高认知水平;其次是提高学生自控水平,培养耐挫能力;第三是克服悲观消极的心态,树立自信心和上进心;最后是教给学生释放消极情绪,摆脱悲观失望的方法,即通过组织他们参加社会实践来提高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培养多方面的兴趣来转移注意力,多结交知心朋友,寻求社会力量的帮助(如看心理医生)等。

四、小学生心理问题的表现

( 1)学习焦虑

据调查,在全国一些大中城市中,10%以上的小学生存在学习焦虑。这主要是由于学生学习竞争加剧,学习负担过重,同时学校、教师、家长又过分看重分数,给小学生心理造成沉重压力引起的。

(2)人际交往焦虑

人际交往焦虑,主要指在与人交往中表现为焦燥不安,无所适从。这种倾向在当今小学生中日益严重,影响了儿童正常的人际交往与心理需求。 人际交往焦虑的产生,一方面是由小学生的家庭交往环境不利所致。另一方面,是教师教育方法不当,忽视对学生人际交往技能培养的结果。

(3)自责倾向

自责倾向是指当发生不如意的事情时,经常认为自己不好,对自己所做的事抱有恐惧心理。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人的关爱与认可的不安。当学生感受到父母、教师、朋友不认可时,往往形成自责倾向。

(4)挫折感

小学生的挫折感是来自多方面的,有学习方面的,人际交往方面的,兴趣和愿望方面的,以及自我尊重方面的。其原因有家庭因素,社会环境因素以及个人主观因素。

[小学生心理健康资料]

心理健康知识资料 篇六

心理健康知识资料大全

什么是人的心理健康?

人的生理健康是有标准的,一个人的心理健康也是有标准的。不过人的心理健康的标准不及人的生理健康的标准具体与客观。

国外学者们对心理健康的标准作了一些表述。例如英格里士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一种持续的心理情况,当事者在那种情况下能作良好适应,具有生命的活力,而能充分发展其身心的潜能。这乃是一种积极的丰富情况。不仅是免于心理疾病而已。麦灵格尔认为:心理健康是指人们对于环境及相互间具有最高效率及快乐的适应情况。不仅是要有效率,也不仅是要能有满足之感,或是能愉快地接受生活的规范,而是需要三者具备。心理健康的人应能保持平静的情绪,敏锐的智能,适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愉快的气质。马斯乐认为心理健康的人要具备下列品质:(l)对现实具有有效率的知觉。(2)具有自发而不流俗的思想。(3)既能悦纳本身,也能悦纳他人。(4)在环境中能保持独立,欣赏宁静。(5)注意哲学与道德的理论。(6)对于平常事物,甚至每天的例行工作,能经常保持兴趣。(7)能与少数人建立深厚的感情,具有助人为乐的精神。(8)具有民主态度,创造性的观念和幽默感。(9)能经受欢乐与受伤的体验。

我们认为人的心理健康包括以下七个方面:智力正常、情绪健康、意志健全、行为协调、人间关系适应、反应适度、心理特点符合年龄。

了解与掌握心理健康的定义对于增强与维护人们的健康有很大的意义。人们掌握了人的健康标准,以此为依据对照自己,进行心理健康的自我诊断。发现自己的心理状况某个或某几个方面与心理健康标准有一定距离,就有针对性地加强心理锻炼,以期达到心理健康水平。如果发现自己的心理状态严重地偏离心理健康标准,就要及时地求医,以便早期诊断与早期治疗。

心理健康包括:

智力正常

智力正常是人正常生活最基本的心理条件,是心理健康的首要标准。世界卫生组织(WHO)提出的国际疾病分类体系,把智力发育不全或阻滞视为一种心理障碍和变态行为。

善于协调与控制情绪,心境良好

心理健康者能经常保持愉快、开朗、自信、满足的心情,善于从生活中寻求乐趣,对生活充满希望。更重要的是情绪稳定性好。

具有较强的意志品质

健康的意志有如下特点:目的明确合理,自觉性高。善于分析情况,意志果断。意志坚韧,有毅力,心理承受能力强。自制力好,既有现实目标的坚定性,又能克制干扰目标实现的愿望、动机、情绪和行为,不放纵任性。

人际关系和谐

其表现:一是乐于与人交往,既有稳定而广泛的人际关系,又有知己的朋友。二是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有自知之明,不卑不亢。三是能客观评价别人,以人之长补己之短,宽以待人,友好相处,乐于助人。四是交往中积极态度多于消极态度。

能动的适应和改造环境,保持人格的完整和健康

心理健康的最终目标是保持人格的完整性,培养健全人格。人格完整健康的主要标志是:

①人格的各个结构要素都不存在明显缺陷与偏差。

②具有清醒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

③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并以此有效的支配自己的行为。

④有相对完整统一的心理特征。

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一个人的心理行为经常严重的偏离自己的年龄特征,一般都是心理不健康的表现。

随着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和信息时代的到来,我们所处的社会也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化。工业化、现代化、社会化、一体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时间越来越宝贵,人越来越为效益所趋使。自主的、创造性的劳动和高级的智力劳动越来越多。人们的活动范围在不断拓展,人与人的交往越来越多,处理微妙复杂的人际关系为每个人所不可避免。各种各样的竞争强度也越来越巨大,人与人之间的收入、社会地位等差异越来越显著。

生活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和扑朔迷离的大环境里,就要求人必须具备较高的心理素质来适应时代与社会的要求。现在人们已经开始意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越来越关注自己及与自己朝夕相处的亲友的心理健康状态。

现在对心理健康的标准是这样定义的。:

一、具有充分的适应力。

二、能充分地了解自己,并对自己的能力做出适度的评价。

三、生活的目标切合实际。

四、不脱离现实环境。

五、能保持人格的完整与和谐。

六、善于从经验中学习。

七、能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

八、能适度地发泄情绪和控制情绪。

九、在不违背集体利益的前提下,能有限度地发挥个性。

十、在不违背社会规范的前提下,能恰当地满足个人的基本需求。

人是自然万物的灵长,是自然的杰作。人有极高的潜能。我们人人都具有象体育运动员邓亚萍、郎平那样的灵敏准确的感觉与反应,那样的承受能力。象小品喜剧演员赵本山、洛桑那样的充满着极大的活力与幽默。象电视节目主持人王雪纯、大专辩论会上优秀的辩手那样流畅的语言能力。象思想家孔子、科学家爱因斯坦那样的思辩能力。象文学家郭沫若那样的想象能力。象能记住圆周率小数点后一百位数的人那样的记忆能力。象恋爱中的少男少女那样的精神涣发、乐观。象健康教练马华那样的健美。象登上珠穆郎玛峰的运动员那样的毅力。象百岁长寿老人那样健康,无病。象生活中的李兰文那样服装整洁。象慈父、慈母对待子女那样是建设性的、是善的。

人本来可以是无压抑的人,是不受其内在的压抑驱使而自我决定其行动的人。如果他想喝酒就喝,并且喝的有滋有味。他并不是必须经常喝酒,不喝酒就难受的人。也不是不能喝酒的人,一喝酒就难受的人。

人本来可以是心想事成的人,是应付自如的人。他没有犹豫,马上可以决断。他每一言行都是理智高效的。是用一只手也可以战胜世界的人。如果他想考大学就能一心一意地复习,考上大学,并且能考上一个名牌大学……。

我们每一个人本应心理健康如上所述,但由于我们在生命历程中所受到的心理伤害。生活中的所谓正常人,其实并不在人的最佳状态,只是处于人的最佳状态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我们实际离自然赋予我们的能力有很大的差距。

在现实生活中,所谓的正常人有许多人整天愁眉苦脸、心烦意乱、以anmin药渡日,长期在苦闷绝望中挣扎、煎熬,甚至走向自杀的绝路。有许多人终日以酒为伴、沾酒就醉,打人骂人。有许多人与人敌对、冲突、诉讼、犯罪。有许多人常常感冒,患高血压、关节炎等非器质性疾病,甚至身患绝症、早亡。有许多人无能、失意、潦倒、贫穷。有许多人学生学习不好。有许多人苦恼于性问题。有许多人不能和人正常的交往融洽相处,整日疑神疑鬼。许多家庭因成员的精神病而搞的苦恼万分。许多夫妻不和、争吵、打闹、离婚……。

让我们运用心理科学保持我们自己和亲戚朋友的心理健康,以较好的身心状态工作、生活,享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