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情况报告多篇

区域情况报告多篇

【第1篇】社区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工作情况报告

_____社区党支部以整合资源、强化服务为重点,与驻区单位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抓共建,将社区区域化党建作为推动社区文明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逐步推进以社区党组织为基础、社区全体党员为主体、社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新格局。

一、社区基本情况

二、加强组织建设,构建区域化党建格局

社区党支部始终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强与辖区单位党组织的联络,进一步加强干部队伍、党员队伍和人才队伍建设,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增强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拓宽党建领域,强化服务功能,推进了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的创新。一是通过走访调查,及时掌握辖区内每名党员的基本信息,按照“一人一档”的要求建好党员信息台账,并及时更新。二是认真落实党的“三会一课”制度、党务公开制度、党员民主评议制度、流动党员管理制度、党风廉政监督制度等。三是注意加大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培训力度,不断提高党员、干部和入党积极分子的政治观念和理论水平。

三、创办“爱心超市”,打造服务群众平台

四、开展社区志愿者服务,拓宽社区服务网格

社区党支部积极动员社会各界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开展了“真情助困进万家”、“小手拉大手,共建和谐家园”、“送健康进社区”等系列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同时,社区党支部还组织了一支有志愿者113人,以退休职工党员、工人、个体户、下岗人员、外来工等为主体的社区志愿服务队。广大志愿者积极践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面向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困难家庭等群体,广泛深入开展医疗保健、治安巡逻、家教辅导、便民利民、救助帮扶等志愿服务活动。在巩卫创文工作中,街上随处可见志愿者的身影,他们用实际行动倡导城市文明。社区广泛发动志愿者,清理周边环境卫生,上街派发巩卫创文宣传单张,“红袖章”志愿者上街倡导文明。

五、开展文体联谊活动,搭建沟通情感桥梁

定期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思想教育活动及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联谊活动,共同加强对区域内单位干部职工、村民的社会公德教育,倡导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如:组织召开妇女座谈会、七一党员座谈会,举办社区运动会、户外登山等活动,社区文艺队也多次在电信广场、街道办大院举办文艺晚会,为社区居民搭建了沟通感情的桥梁,增进了邻里之间的交流。此外,社区还利用远教设备,开展电子教学活动,深受党员群众的欢迎,极大丰富了党员群众的业余生活。

六、推进“两新”党组织建设,共谱和谐促发展

社区针对“两新”组织数量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多且分布集中、党员人数少、流动性大、活动开展难等实际,以区域化为抓手,以社区各大商务楼宇为重点,以行业协会和产业链为依托,在“两新”党建“百日攻坚行动”期间,创新实施区域联建、行业统建、龙头领建、楼宇共建、项目同建等党组织组建模式,新建了雪印商贸实业公司党支部、山水商务酒店党支部等“两新”党支部7家,有效整合了“散而弱”的各方资源,有效扩大了党建覆盖范围,切实提高党建工作的整体水平。通过推进“两新”党组织建设,在“两新”组织中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企业党组织围绕企业的生产经营开展党的活动,在学习、在生活、工作方面,要求党员同志做到“五带头”:带头学习讲政治中、带头干事谋发展、带头创新建佳绩、带头服务比奉献、带头自律树形象,开展争当生活模范、争当技术标兵、争当营销能手,树立党员形象的“三争一树”活动。

【第2篇】培育区域品牌建筑企业情况调研报告

一、前言

为研究“发展建筑业强企,培育品牌企业”的思路和对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提高产业集中度和发展的质量效益,加快培育我市建筑业知名、品牌企业。根据年度工作安排,决定近期对我市建筑业以及企业发展情况进行调研,所以我们从建筑业的发展情况、建筑企业情况以及建议和措施等三方面来进行报告。

二、建筑业的发展情况

(一)本地区建筑业的基本情况,产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及原因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于自身的衣食住行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建筑业方面,不在是简单的遮风避雨,而是从质量,美观,环保等多方面来要求。

就山东省来说,德州市属于三线城市,城市规模小,消费水平低,人们的人均消费有时温饱还打不到,更不要说带动建筑业的发展了,再就是装修的质量严重制约着消费者对于建筑行业的看法,这些都是制约建筑业发展的主要因素。

(二)当前建筑企业发展的状况,存在的问题和困难

目前建筑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产业结构不合理

在建筑业中,中小企业占多数是世界各国尤其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普遍现象,这一特性是由建筑业多层次、专业化分工承包生产的需要所决定的。而我国建筑产业结构与发达国家和地区建筑产业结构存在较大差异。

中型或中型偏大型企业较多,小型企业数量偏少。虽然我国中小建筑企业数量已占行业从业人数87%,但与美国91%,日本94%,德国99%比较,仍然差距很大,主要是我国人口多,而发达国家平均每十一人就有一个小型企业。

产业结构不尽合理。直接导致行业内大、小企业没有形成合理的分工协作关系,企业规模和实力相似,致使大量企业经营领域趋同,过度集中与相同的综合承包目标市场。一方面,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跨国龙头企业,另一方面,中、小、精、专企业发展不充分,缺乏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小巨人”企业。

2市场交易行为有待规范

不规范市场交易大量存在。虚假招投标、肢解工程、低价发包、违规分包、转包挂靠等问题依然突出,部分地方政府或行业主管部门出于地方保护或者行业保护目的,通过资质门槛限制本地区、本行业的建筑企业参与公平竞争。

除此之外,由于整个社会的信用机制尚未健全,部门监管力度不够,加上行业产能过剩,施工能力供大于求,特别市业主行为的不到有效约束,造成工程垫资款拖欠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新建项目工程款拖欠现象依然存在。

建筑市场法规制度不够完善。现行法规对市场主体违法行为界定不清、定型不准、执法效力弱,缺乏有效地制约和处罚机制,不适应监管和执法的需要,不规范的市场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行业的健康发展,造成优不胜、劣难汰、企业利润普遍下滑。

3从业人员素质还需提高

劳务用工素质。由于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从业人员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吸纳了大量农村转移的劳动力。根据相关统计,我国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数量超过行业从业人员的70%,数目巨大。这部分人文化水平低,90%的人没有经过正规的技能培训,形不成一个真正的产业工人群体。

复合型高端管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在建筑业人才队伍中,管理人员尤其是懂得国际工程承包的项目管理人才、懂得工程索赔的合同管理人才、懂技术善经营的管理人才严重缺乏,不利于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3篇】区域调整优化后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2016年关于区域调整优化后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2016年关于区域调整优化后运行情况调研报告

2015年,龙里县启动了行政村(居)区域调整优化工作。为进一步了解我县行政村(社区)区域调整优化后的运行情况,根据县委2016年度调研工作安排,县政协组成专题调研组,到部分镇、村,通过座谈、走访、发放问卷调查表等方式,就我县行政村(社区)区域调整优化后的运行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龙里县开展行政村(居)区域调整优化工作后,行政村(居)由原来的167个调整为现在的81个。其中:村委会63个,居委会18个;81个村(居)委会中,人口在2000人以下的村(居)委会20个, 2001人4000人的44个, 40016000人的12个,600110000人的3个,10001以上的2个;调整工作中,行政村(居)委会由原来的5个合并的(即:“5并1”,下同)有1个,“4并1”的有4个,“3并1”的有16个,“2并1”的有42个,未调整的村(居)有18个(其中:村委会8个,居委会10个)。2016年2月龙里县行政村(居)区域调整优化后,有55个村委会、8个居委会完成了选举,并组建村(居)务监督委员会。

二、存在问题

目前,我县行政村(居)区域调整优化后运行正常,初步实现了“规模调大,实力调强,班子调优,布局调合”的新农村发展格局,在整合资源与项目、化解边界纠纷、扩大公益项目覆盖范围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但村(居)撤并后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原村委办公用房不能满足并村后村务办公。并村(居)后,特别是由多村(居)合并的村(居),人口数量突然大增,并村后党员会、干部会或群众代表会等大型会议人数也相应大增,原有的村办公会议室(无论是原先哪一个村<居>;的)都容纳不下参会人员。同时,村干部由原来的3人增至现在的5人,日常办公也因办公室面积小、设施简陋、网络不畅等,不能适应办公需要。此外,个别村撤并后还未选址办公,不利于群众定点办事。

(二)管理服务工作量增大,村干部工作力不从心。并村后,大多数村的区域面积扩展、服务半径扩大(如草原村最远的村寨老凹山距村委会驻地21公里),村民人数增多、服务人数增加,加上工作内容增多等因素,整体工作量增大。但村干部由原来的15人(5并1)或6人(2并1)削减现在的5人,事务增多而人员减少,给服务群众工作带来了不便。同时,并村后,新行政村的党员人数大幅增加,村级党组织设置有待优化,对党员的管理、服务尚需加强。

(三)村级干部待遇普遍偏低,不利于队伍稳定。目前,村干部工作几乎处于全脱产状态,干部工资每人每月1500元(相当于每天50元),外加工作中自付的车辆燃油费、电话费等支出,实际月工资收入约在1300元;村组干部每人每年460元(相当于每天1.3元),需参与村委安排的临时工作;这样的工资待遇水平,与当前村民的劳动收入差距较大,这将影响到干部队伍的长期稳定。

(四)村干部还没有适应新角色,整体功能发挥欠佳。并村后,村(居)干部配齐配强,但因村干部来源于不同的村,相互间没有共事经历,缺少相互了解和感情基础,部分村班子沟通协作能力不够、工作配合不到位,整体功能发挥欠佳。现有的村干部大多数因文化水平和工作环境等因素,使用电脑打字、运用网络传递信息等办公操作困难,不能全方位开展工作。少数村干部思想转变不够,还沿用并村前工作方法、工作态度,对新的工作形势还不适应。

(五)原有的村办公资产闲置,村集体积累未能产生效益。并村后,新的村(居)办公地点迁移,原有的办公楼空闲,资产闲置,将会造成资源浪费。大部分行政村集体经济除用于民生工作外,几乎没有用于经营性投资,不能产生新的经济效益,成了“死钱一坨”。同时,因使用集体经济在额度上限和村民议事人数下限设置受限,有的村委宁愿让工作搁置,也不愿使用集体经济来开展工作(如需使用5000元以上的村集体资金时,需召开50人以上的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同意后方能使用,会议需花费就餐等费用;若讨论同意使用,所花的费用值得,若讨论后不同意,会议费就白花了)。

(六)优化整合未完全实现,相互认同有待提高。一是并村后,因各种因素,很多工作没有按照组建后的村为单位进行工作安排或部署,造成工作统筹协调有难度,特别是一分为二的撤并村,工作统筹协调存在困难;在项目申报等工作上还需要用到被撤并村(居)的公章,没有明确使用的操作规程。二是并村容易并心难,部分干部群众由于受长期的地域、血缘、宗族等关系的影响,对并村后缺乏归属感和认同感。三是因历史原因和调整影响,原行政村之间存在新旧矛盾、调整中小村村民存在被“吞并”想法、富裕村对调整后本村集体资产处置心存忧虑、各村村规民约不统一等,使得调整后群众间的思想一时难以融合。

三、建议

(一)加快村级办公用房建设,改善村级办公条件。村级办公用房建设,是村级组织规范化建设的基础性工作,要制定相应的建设规划,并纳入到新农村建设总体规划中,作为今后几年新农村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逐年解决村级办公活动场所,确保各村活动场所能基本满足办公会议和公共服务的需要。一是对并村后村级办公用房使用状况进行摸底调查,确定办公用房需要的急缓程度,并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统筹安排、合理规划、突出重点、分步推进,逐步解决村级办公用房问题。二是积极协调电信部门,加强对宽带网络建设,尤其是对未开通通宽带网络的村(居),要优先建设,确保各行政村网络通畅,一方面可以解决村级办公问题,更重要的是利于电商进农村,发挥“互联网+”的作用,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

(二)加强村级干部队伍建设,发挥村级组织整体功能。一是加强村支两委建设,进一步发挥村级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村干部的模范带头引领作用。二是加强对村干部的管理,注重村干部教育和职业化培训,增强村干部服务群众能力。三是补充配备具有现代办公知识和技能的常住村干部,以弥补村支两委不能运用现代办公设施设备的不足。四是统一人员编制,不论是 “5并1”,还是“1并1”的村,村干部人员编制上应当统一。同时,进一步理顺村支两委与村内各专职人员(如村警)的关系,构建起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协调互补的`良好关系,促进整体工作的有效开展。

(三)切实提高待遇报酬,解决村干部的后顾之忧。一是参照我县居民收入水平和劳动工资水平提高村干部的工资,并根据经济发展水平适时调整,确保村干部的工资收入与当地居民的劳动报酬相一致,避免出现强烈反差,以稳定村级干部队伍。二是鼓励有条件的镇(街)对村干部工作开展绩效奖励,激发村干部的工作热情。三是积极为村干部办理养老保险和补贴交通、通讯等费用,补贴标准可考虑辖区面积、人口数量等因素。

(四)及时处置闲置固定资产,激活村级积累资金。一是做好调查摸底,建立闲置资产档案。二是依法依规租赁、拍卖闲置的村级办公用房,所得收入可作为村级建设资金的补充。三是利用闲置的村级办公用房设置村级便民利民服务站,增设服务窗口,增派服务人员,延伸村居区域调整优化后的服务范围,方便群众办事。四是将闲置的活动场所利用起来,建设群众文化家园,让群众有娱乐、学习场所。五是帮助指导村支两委盘活村级积累资金,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五)加强工作宣传,促进村民融合。我县行政村(社区)区域调整优化,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农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在充分调研和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进行的。在调整后的短时间内,存在一定的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一是加强宣传行政村调整优化后村级组织在加速村级经济社会发展、便捷服务群众、整合各种资源以及化解群众纠纷等方面的优势与作用,进一步打消群众的误解,解除群众的忧虑,促使群众认知与认可。二是针对并村后村民组成的不同情况,适时制定并完善村规民约,以适应村民的生产、生活以及习俗等,促进村民合作共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