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节通用多篇

除夕节通用多篇

除夕春节活动策划方案 篇一

一、活动主题:承五四精神,扬青春风采

二、指导思想:

以思想为统领,以加强班级团组织建设为基础,通过开展主题纪念系列活动,回顾共青团94周年的光辉历程,展望新形势下共青团的发展前景,进一步增强团员青少年的政治意识和服务意识,为贯彻党的营造好浓厚的氛围。

三、具体安排:

各班团组织要紧密围绕纪念活动的主题,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举办纪念中国共青团成立94周年图片展。为满足广大团员青年了解中国共青团94年来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突出成绩的要求,校团委将在校门橱窗前举办“共青团发展历程及青年教育图片展”。各班团支部可组织本班级团员及入团积极分子集体观看展出,通过学习团的知识和团的历史,引导广大团员青年继承和发扬共青团的光荣传统,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自觉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2、开展“今天,我们怎样成长”青春感言征集活动。通过向全系统团员青少年进行感言征集,加强对青少年思想动态和关注热点的把握,增强团员青少年的自豪感与凝聚力。

请各班级于5月8日准时上交,逾期不候。评出校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

3、团史知识竞赛活动。让广大青年团员加强对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团情和团史的学习,使团员们对团的发展历史和有关团的基本知识有个较全面的掌握,从中明白作为团员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对团的性质和职能有个较为更深层次的认识。

各班团支部将本班作业于5月8日上交,并评出校一等奖3名,二等奖6名,三等奖9名

4、开辟纪念建团94周年专题网页。以校园网络为依托,开辟纪念建团94周年暨五四运动97周年活动网上专栏,宣传团的光荣历史。

5、出一期“知晓团史”黑板报。各班于26日(下个星期六)之前完成此项工作。务必贴近主题,宣传深入。

6、开展“我立志成为一名优秀团员”活动。组织入团积极分子到实践基地,进行社区实践活动,增强学生团员的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同时,也为打造环境生活品质社区奉献我们新一代青年的一点力。(时间初定28日上午)

7、举行“庆五一,迎奥运”青年教师登山比赛。倡导青年教师加强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加强健身运动,炼就强健体魄,以更加饱满、积极的精神状态投身教育事业。

8、积极参与团区委组织的 “承传统、展风采、促和谐”系列活动。

四、活动要求:

1、各班团支部要抓住这一重要契机,把本次纪念活动与增强团员意识教育结合起来、与贯彻落实党的结合起来、与建设品质城区、品质学校结合起来,贯穿融入教育内容,以期深化和扩大本次活动的成果。

2、各班团支部要自觉参与到纪念建团94周年的各项活动中来,充分调动团员青少年的积极性,抓好宣传、发动、组织、落实等各项工作,营造浓厚的纪念活动氛围,扩大共青团的影响力和号召力

3、各班还应自行组织开展一系列有纪念意义、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活动。

4、各支部要注意收集与活动相关的文字资料、图片,请5月8日前上报活动情况。

除夕节年夜饭的由来 篇二

年夜饭的由来及传说

除夕晚上的家宴俗称年夜饭,也叫团圆饭。这时家庭成员要尽可能地齐全,许多远在外地的家庭成员也总要在年夜饭之前赶回家中,因此这顿年夜饭又称““团年”。关于年夜饭来历的传说流传着不少有趣的传说故事。其中,流传的比较广泛的,是一则关于人们齐心协力共同抵御“年”的故事。

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头如狮子身如壮牛的凶恶怪兽,到了冬天山中的食物稀少了,便要跑出山来闯进村子,见人伤人,见畜伤畜。因此一到冬天,人人惊恐,村村不安。大伙儿只得搬到远远的地方去逃避“年”的伤害。时间长了,人们发现“年”虽凶猛,却也害怕三样东西:一是鲜红的颜色,二是明亮的火光,三是巨大的声响。于是大家商量,只要家家都具备这三样东西,“年”就一定不敢进村了。

到了冬天,凶恶的“年”快要出山进村侵扰了,村里的人相互约定,家家户户的门上都挂上用红色涂抹的大木板,门口烧着旺旺的火堆,夜里大家都不睡觉,在家里敲敲打打,到处发出巨大的声响。夜深了,“年”窜到村口,只见处处红色,处处光亮,兼之巨响遍传,十分害怕,赶快掉头躲进山里,从此不再出来危害村民和牲口了。第二天清早,全村的人聚在一起,为驱逐凶兽获得的胜利互相祝贺道喜。这是一个多么不易得来的日子!

每到冬天,人们总是忘不了往年防御“年”进村侵袭的日子,家家户户照样挂上红色木板,点着火堆,通宵敲敲打打,第二天便也相互道喜,欢庆平安。这样代代相传,“过年”的习俗就形成了,为了庆祝过年,过年吃年夜饭的习俗也就流传下来了。

在古代,人们认为年夜饭还有逐疫、驱邪、健身的作用。因此,年夜饭的特点是全家大团圆的宴会,无论男女老幼都要参加,为了这个团圆,外出的家人或子女都要赶在除夕前返回家来,如果没能及时赶回来,餐桌上要给未归人留一个空位,摆—双筷,表示全家团聚。

除夕的节日禁忌 篇三

每到腊月底,人们都整理衣物扶老携幼,到附近的竹林里躲避夕。

这一年,村里的人们在收拾东西逃走的路途中遇到一位年纪约七八岁的孩子,饿倒在路旁。有位好心的老婆婆将孩子救醒,并要这孩子一起上山躲避恶兽——夕,这个聪明的孩子便与老婆婆一起跟着村子里的人来到了村后的竹林里。由于冬季在竹林里寒气逼人,大家冷得纷纷伐竹盖房、烧火取暖。这个被老婆婆救来的孩子就好奇的问大家:我们这竹林离村子那么近,就不怕夕会来到这里吗?有位老人回答他说:“我年少的时候就随乡亲们来这里躲避夕,雪很大的那几年因为它饿极了也曾追来过,可是它每次都看到乡亲们在这竹林里伐竹就匆匆忙忙的走了。”这个孩子想了想告诉大家:“我有办法除掉‘夕’让大家不用出来逃难”大家听后都非常高兴,纷纷问孩子该怎么办。这个聪明的孩子告诉大家:多砍一些竹节带着,今夜全村的人都可以回家!在你们各家的门外挂一块红布,就行了,等到明天天亮之后夕就从此不会来了。乡亲们半信半疑的听着这个孩子的话,由村里的老者带着各自回了自己的家。

很快入夜了,村民们由于害怕“夕”会来没有人敢睡觉,除都在自家的门外悬挂了红布条之外,就来到村中间的空地上,守着一些从竹林里带回来的一些碎的竹节。天气寒冷大家点了火堆取暖,饿了就拿些吃的出来……子夜,便听到一声震天的巨吼,大家恐惧的缩做一团。这时那个聪明的孩子突然间站出来告诉大家说:“我去把他引来,然后大家就往火堆里扔我们守了一夜的碎竹节。”

还没等还好心的老婆婆伸手去拽,这个孩子已经来到了村口,孩子看到夕正在往村里硬闯,弄坏了很多东西,于是他大声的叫到:你每年都来,害得百姓不能安居乐业,今天我一定要给你点厉害!“夕”听到孩子的叫声,便循着声音追来过来,可是它看到家家门墙都挂着红红的布条就没敢进,于是顺着孩子的声音忍着挨饿的肚皮来到了村中央的空地这里。这时孩子大声地说:“乡亲们,快往火里扔碎竹节啊!”,可是大家因为害怕早已经站在那里礓住了,这个瞬间“夕”用他的角把孩子挑了起来重重的甩在了地上。村民们听到孩子落地的声音反应过来,纷纷往火里扔起了竹节。由于是砍伐不久,湿湿的竹节遇到旺火纷纷爆裂,噼里啪啦的响了起来!“夕”听到这响声掉头鼠窜,没有再损坏村里的东西。

天亮起来了,“夕”被人们扔到火里的竹节爆裂时发出的声音吓跑了,住户家因为门前挂的红条,夕没有进所以保住了,人们心中却高兴不起来。因为那个救了这个村庄的聪明的孩子被“夕”挑死了。而这一天就是正月初一。这个聪明的孩子,他的名字就叫做“年”。

因为“夕”没有死,所以每年的腊月卅十,大家都守着碎竹节等待着,希望早日除掉“夕”。可是一年年过去了,谁也没有再见过“夕”,有的只是大家为防止“夕”的到来燃放的爆竹与门前挂的红布条,然而却给我们留下了这个传说与过年的习俗:腊月卅的夜里,大家齐聚一堂吃着年夜饭,一起守岁等待除夕的钟声。放爆竹,贴门联。等到天亮彼此走访邻里给予问候与祝福。 初一早上乡亲们彼此走访看看相邻有没有受伤说一些吉祥客气的话。希望来年的腊月“夕”不再来。

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以后每到冬天的这个时间,家家户户都贴红纸对联在门上,电灯笼,敲锣打鼓,燃放鞭炮烟花;夜里,通宵守夜;第二天,大清早互相祝贺道喜。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来,就成了“过年”。

除夕的高潮是年饭后长辈发“压岁钱”。接着就是张贴春联和门神,并关上大门。到初一的早上才开门“接财神”。接下来就是全家人守岁到凌晨。

除夕夜的灯火,通宵不熄,俗称“光年”。

有关除夕节的经典习俗 篇四

“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每个地区的风俗习惯都不同,在我的老家河南,你知道是怎么过年的吗?跟着我一起去看看吧!

每年的除夕早晨,大人们早早起床,家家户户都会拿出早已准备好的红通通的春联、年画、窗花等,贴在大门或窗户上装扮,春联上的吉祥话儿、美丽的窗花、造型不一的年画,让我们瞬间感受到浓浓的年味儿。这一天还会大扫除,寓意是将一年里的晦气全部扫出门,有辞旧迎新,接福纳祥的意思。

今年的这一天,奶奶和妈妈在家包饺子,准备丰盛的年夜饭。我则约几个小伙伴一起去附近的地方放鞭炮去了。

到了晚上,大家围着桌子坐下,桌子上摆满了美食,有饺子、火锅、腊肉等。爸爸看见我正在吃饺子,于是问我为什么要在春节吃饺子?我想了想回答到:“好像是为了预防耳朵被冻伤。”爸爸笑着说:“不错,饺子是医圣张仲景为了治疗老百姓得的冻耳所制作的。后来不断模仿改良才有了现在所吃的饺子。"大家一边吃,一边聊天,很快就吃完了年夜饭。我们坐在电视机前,等待着春晚开播。

除夕,就像一首轻快的乐曲环绕在我的心头,让我陶醉其中。

有关除夕节的经典习俗 篇五

1、年夜饭

除夕夜的年夜饭也叫团圆饭,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因为正值冬天,北方人常常在饭桌中间设置火锅,因此也称围炉。

2、传统座次

按照老礼,除夕夜传统的座次是“尚左尊东”、“面朝大门为尊”。年宴的首席为辈分最高的长者,末席为最低者。如果是请客,首席为地位最尊的客人,主人则居末席。首席未落座,其余都不能落座,首席未动手,大家都不能动手。

3、守岁

守岁的习俗在中国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晋朝人周处《风土记》中说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互馈送年节礼物,称为“馈岁”;相互宴请,称为“别岁”;除夕通宵不眠,称为“守岁”。这是现今看到关于守岁习俗的最早记载。但这时守岁似乎还是地方性年俗,隋唐之后,守岁成为全国的共同年俗。

4、放爆竹

当午夜交正子时,新年钟声敲响,整个中华大地上空,爆竹声震响天宇。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时刻,有的地方还在庭院里垒“旺火”,以示旺气通天,兴隆繁盛。在熊熊燃烧的旺火周围,孩子们放爆竹,欢乐地活蹦乱跳,这时,屋内是通明的灯火,庭前是灿烂的火花,屋外是震天的响声,把除夕的热闹气氛推向了最高潮。

5、隔年饭

在北方,有的人家还要供一盆饭,年前烧好,要供过年,叫作“隔年饭”,是年年有剩饭,一年到头吃不完,今年还吃昔年粮的意思。这盆隔年饭一般用大米和小米混合起来煮,北京俗话叫“二米子饭”,是为了有黄有白,这叫作“有金有银,金银满盆”的“金银饭”。

6: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这副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三阳始布,四序初开”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撰联人为唐人刘丘子,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百姓春节贴春联的民俗从明代才开始盛行,潮流发源地是南京。现在江南地区百姓讲究在大年三十上午贴春联。

7、贴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中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春节贴“福”字,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福”字究竟该怎么贴没有统一的标准。

8、守岁

守岁的习俗在中国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晋朝人周处《风土记》中说到蜀地年俗,年末人家相互馈送年节礼物,称为“馈岁”;相互宴请,称为“别岁”;除夕通宵不眠,称为“守岁”。这是现今看到关于守岁习俗的最早记载。但这时守岁似乎还是地方性年俗,隋唐之后,守岁成为全国的共同年俗。

9、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的,有的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的一年里学习长进,好好做人。有的人家是父母在夜晚待子女睡熟后,放在他们的枕头下,更多的人家是小孩子们齐集正厅,高呼爷爷奶奶、爸爸妈妈新年快乐,列队跪拜;而后伸手要红包。

10、祭祖

祭祀祖先是除夕的第一件大事,在我国很多地方,这一天,民众都会在家中摆上丰厚的饭菜,点燃香烛,家长率领子孙们叩拜。北方一些地方的农村还会在家中焚烧纸钱。大年三十傍晚时分,在祖宗像前点上香烛,倒上美酒,摆上菜肴,全家人举行隆重的祭祀仪式,表达“慎终追远”的感情。等各位先人用过年夜饭之后,人们才开始享用。